現(xiàn)在就看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這個方藥。這個方子,成本的方子里沒有黃芩,這是應當有黃芩,所以補充一下子?!皡④她埬倒鸬ゃU,苓夏柴黃姜棗全”,應當有黃芩,有黃芩才是柴胡湯,趙本里有黃芩。它的組方意義不外乎這么幾個問題了。一個,這個方子就是小柴胡湯把甘草去掉了,小柴胡湯為什么要去掉甘草?用小柴胡湯要和解少陽的表里錯雜之邪,助少陽之樞機,來和解表里,所以還要用小柴胡湯。這個病有三陽的證候,但關鍵在少陽,還用小柴胡湯,把甘草去掉了,來和解少陽、和解表里,來解這個錯雜之邪。小便不利,所以加上桂枝、茯苓。這兩味藥能夠行太陽的氣和太陽的津液,就有利小便的作用。加大黃,因為有譫語,所以瀉陽明的里熱。瀉里熱,就是和胃氣,胃一不熱了,譫語就好了。他還有驚啊,驚得厲害,所以加龍骨、牡蠣、鉛丹,有鎮(zhèn)驚、鎮(zhèn)膽氣之怯。 為什么這一條和桃核承氣湯互相連接?我個人體會,這些病都有精神上,的問題,桃核承氣湯是講狂,精神如狂,這一條講驚。狂和驚是兩個不同的癥狀了,但是都是一些精神上的問題,這里就有互相鑒別、互相區(qū)分的意義,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桃核承氣湯是少腹急結(jié),這一條是胸滿,有上下對比的意義;第三點,桃核承氣湯是小便自利的,而這一條是小便不利。什么叫辨證?這個辨證啊,往往張仲景就采取互相對比,寒熱對比、虛實對比、上下對比,用很多對比的方法,叫你對某一個證的特點有區(qū)別、有分類了,這里就有一個辯證的意義在里了。比如表證,有汗者就叫表虛就用桂枝湯,無汗者就叫表實就用麻黃湯。這個也一樣;都是精神病,這個說胡話,而且煩驚;那個是如狂,這個精神是一陣就或是或非,瞪著眼睛握著拳頭就像要打人,一會兒就好了。那個就是小肚子急結(jié),這個就是胸滿,在上邊。那個小便就自利,這個尿尿就不利了,“小便不利”。有沒有對比???從精神方面,從病位方面,從癥狀方面都有一些對比的意思。更重要的,一個是在血分有病,熱與血結(jié),一個是少陽的氣機不利,而是在氣分有病,氣和血還都是有聯(lián)系的。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里有鉛丹,鋁丹是個毒藥,現(xiàn)在用這個方子要注意了,有的人就改了,就不用鉛丹,用生鐵落代替。用這個方子的時候,里面的鉛丹用一個紗布把它包起來,用線扎緊了。為什么?鉛丹要是放在藥湯里,把它和了,把鉛喝進去,有的時候要出毛病。所以一定要布包,把它扎好了。這是一個要求。因為有吃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鉛中毒的報道,這里有教訓的,這一點兒,要記住了。第 二,劑量不能太大了,這個方用一兩半,就是一錢半,所以不能說搞個三錢幾錢的,那可不行,小劑量,用個一錢啊就可以了,頂多用一錢 五,不能多用。第 三,這個藥不要連續(xù)總吃,連續(xù)吃總吃就要鉛中毒。另外,這個方子大黃是后下。 這個方子在臨床也是被一些醫(yī)學家們所喜歡使用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臨床效果是很好的,關于這個方面的醫(yī)案是很多的,限于時間就不能一一解釋了。這個方子臨床能治什么???一個能治癲癇病,再一個能治精神分裂癥,再一個能治小孩的舞蹈病。在臨床我都治過,確實有效。我舉個例子,就是治小孩的舞蹈病,甘肅張掖黨校有個同志的小孩,大概是十一二歲吧,就是舞蹈病,直蹦直跳的,手舞足蹈、蹦蹦跳跳。這是個老大難的病,聽說北京來了醫(yī)療隊了,北京中醫(yī)學院的,人家專門讓我們過去看,組織上說就給看看吧,我們有三個人,一起會診就看這個病,就是開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這個方。后來有個老師說加上點兒祛痰的藥吧,病人確實還有點兒痰,就加上點兒什么膽星啊一些化痰的藥。過了兩三天,我們就走了,等回北京時又過張掖,這個同志就來向我們感謝,說那孩子已經(jīng)好多了。所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小孩的舞蹈病的確是有效的。 傷寒腹?jié)M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114) 傷寒發(fā)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115) 傷寒發(fā)熱嗇嗇寒 大渴飲水腹必滿自汗而出小便利 其病愈解肺被肝 肝來乘肺名曰橫 針刺期門病人安第114條是講腹部的問題,講肝和脾胃的關系,第115條講肝膽和肺的關系。 這兩條是說明肝膽和脾、肝膽和肺的關系。一個叫縱,一個叫橫。橫就不念橫(héng),過去蘇秦有縱橫之說,就念橫(hèng),說是這人太橫(hèng)了,就是橫。木氣犯金,叫以小犯上,所以叫橫(hèng)。 這個病,是從傷寒發(fā)起的,出現(xiàn)肚子脹滿、說胡話,“腹?jié)M譫語”,是陽明里實、有燥熱的表現(xiàn)。脈應該見沉實有力,就是陽明病了,但是這條“寸口脈浮而緊”,寸口就包括寸關尺,“脈浮而緊”就是說弦脈,因為緊有弦象,脈浮而弦,就是脈見弦脈。胃的腹?jié)M譫語,出現(xiàn)了少陽肝膽的弦脈。“此肝乘脾也”,這個病就叫肝乘脾,脾也就是包括脾胃。根據(jù)五行學說,肝屬木,脾屬土,這是叫木克土,是肝木之邪來乘于脾胃。從這兩者的關系來講,木是能夠克土的,咱們講“邪高痛下”,肝之邪,要往脾胃方面來,從發(fā)展規(guī)律上來看它有這樣一個規(guī)律,“名曰縱”。“縱”是放縱,肝放縱它的勢力來乘于脾胃,是肝氣盛,影響于脾胃的問題。所以,就不要只看到腹?jié)M譫語是陽明的,中焦的問題,應當看到肝的影響,所以,在治療的時候要刺期門,期門是肝的募穴,一刺期門就要瀉肝膽之有余,就來解救肝膽對脾胃的影響。這是一個?!秱摗酚悬c兒五行學說的,還就是在這兩條比較明顯,講生克啊,講縱橫啊。但是,有很多注家認為有缺文,怕有遺漏,就像不全面。體會這個意思,就是說傷寒里出現(xiàn)了中焦燥熱熱實而又見了肝脈的,就是說肝乘脾,肝膽之木盛來乘凌于脾,脾胃里才有熱才成實,是肝膽的放縱而加于脾胃的,就要刺期門,以瀉肝膽之氣,使它不乘于脾胃,那么病就好了。 第115條,“傷寒發(fā)熱,嗇嗇惡寒”,這是一個肺的問題,肺合于皮也,“發(fā)熱,嗇嗇惡寒”是皮毛上頭的邪,也可以說表有邪、肺氣受邪。肺還有通調(diào)水道的作用,肺能行治節(jié),通調(diào)水道,以利三焦的作用。肺要有病,通調(diào)水道而行治節(jié)的作用就受到影響,可以小便不利,可以使津液發(fā)生凝聚,不能夠運化敷布,這樣就外有嗇嗇惡寒之表,內(nèi)有口渴欲飲水、小便不利之里的問題?!捌涓贡貪M”,大渴欲飲水,肺的治節(jié)之令不行,津液不布,同時肝氣中焦,脾氣也不運化,所以肚子也要發(fā)生脹滿??傊?,既有肺的問題,也有脾的問題。肺病原因和肝氣之盛來犯肺、來影響肺是有關系的,所以,叫木邪來侮肺金。金能克木,現(xiàn)在木反來侮金,這個叫以小犯上,其氣必橫,沒有節(jié)制了,甚至連它本來畏怕的肺都敢侵犯,所以這個氣是很橫了。 治療就是刺期門,以瀉肝的橫氣,使肺氣不受肝氣影響,肺氣利了,外能汗出,內(nèi)能小便利,“其病欲解”,這個病就好了。全文就是這么個意思。這里應該有脈,上一條有脈,“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這一條沒有,所以這一條只能說它的一個大致意思,具體證候可能有所脫落,就不大好系統(tǒng)地理解。 在柴胡證的底下,說了兩條肝病的問題,因為我們講的是膽,小柴胡湯少陽證,肝乘脾,肝乘肺啊,曰縱啊,曰橫啊,就是說肝膽是相連的。肝是厥陰病,沒到厥陰病怎么就提出了肝了?因為肝膽是相連的,所以在發(fā)病的時候有共同點兒,有互相的作用,所以,說明這么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肝病了,不是靜止的、局限的,它既能影響脾胃,又能影響到肺,也能夠使三焦不利,外邊有表邪,內(nèi)里可以出現(xiàn)飲水,小便不利,說明這么些問題。我們要體會這種精神,具體的癥狀、臨床的脈搏、癥狀舌苔,那就需要我們作具體分析,光看這個條文是不夠的,是不足的。 太陽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fā)譫語,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故其汗,從腰已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硬,小便當數(shù)而反不數(shù)及不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谷氣下流故也。(116) 下面12個條文都是關于火療的問題。后漢時期有水療、火療,這12條講由于火療誤治產(chǎn)生的一些壞證。 先從思想上給大家提高認識,我們現(xiàn)在學這個火證有沒有用處?張仲景是在后漢時期,當時有用一些火療,火療都是為了出汗,為了治療一些傷寒病,現(xiàn)在我們也沒有火療了?,F(xiàn)在沒有這個方法了,我們學這個還有啥用,是不是這幾條就不用學了。我認為還是要學,不是非要糾偏、救誤,學這幾條要吸取其中的病理變化?;鹦耙彩莻€致病因素,一種熱邪影響到人體以后,有傷陰的、有傷陽的、有動血的這些病理變化,這些病理變化指導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療是有意義的。 下邊從第116條開始,“太陽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fā)譫語,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這是一段。下面再另起一段,“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硬,小便當數(shù)而反不數(shù)及不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谷氣下流故也”。這一段很有意思,在臨床很有指導意義,同時,也擴大了我們的眼界,擴大了我們的思想范圍。 “太陽病二日,反躁”,太陽病剛一得,到了第二天這個人就躁了,這是不應該的。躁,就是煩躁,太陽病邪在表,邪在表還有躁?我們過去學過了,說是“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著躁煩,脈數(shù)急者,為傳也”,“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這些咱們都講過了,“太陽病二日,反躁”,一見躁了,就是陽熱有余,邪氣就要入里,就傾向于陽明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反熨其背而大汗出”,醫(yī)生這時用火法,用熨背之法,熨背,古時一般都用瓦。漢朝的漢瓦就很講究,把瓦燒熱的時候,用布把它包好,然后貼在皮膚,瓦往外散熱比較慢,這樣后背為陽啊,這么一熥,這人就要出汗,這叫瓦熨,也叫瓦煨。是用一塊瓦還是兩塊瓦,這個咱們也不知道了,反正是大汗出了,這還是不一般的汗出。汗出就要傷津液,所以就“大熱入胃,胃中水竭”,就迫使汗出,下面就說這種汗叫“劫汗”,這種發(fā)汗的手段帶有一種脅迫性,你出也得出,不出也得出,非出不可。大汗一出,胃中就燥,煩躁就有往陽明的傾向性,這樣一來就更使大熱入胃,胃中水竭了,所以就“躁煩,必發(fā)譫語”。這是一個誤治,構成了陽明胃家的燥熱的這樣一個問題。 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十余日”,經(jīng)過了十來多天,如果火熱之邪逐漸衰退,而胃里的津液,由于十幾天飲食將養(yǎng)啊,陰氣、津液得以恢復。這樣,正氣驅(qū)邪外出,就“振慄,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也是戰(zhàn)慄,振慄,振者,戰(zhàn)也,渾身戰(zhàn)搖,心里發(fā)冷叫慄,然后自己大便下利了。為什么?因為火邪不從戰(zhàn)汗而解,而從戰(zhàn)慄而解,這同樣是一個驅(qū)邪外出的道路。這一條開闊了一個眼界,病有戰(zhàn)汗作解的,也有通過下利把邪氣排出體外的。脾家實腐穢當自去,“雖暴煩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也是這個意思,就是腸胃之邪從下利這個途徑排泄出去。這就給我們增加了知識,邪氣作解,要是偏于外的,甚至是半表半里,往往是汗解,戰(zhàn)汗而解;如果邪到腸胃,胃里的津液恢復,熱邪退卻,它也會有振慄、下利作解。這是好的,一下利病就好了,“此為欲解也”。不要認為人家下利,還給用什么補藥啊,還有什么治肚子的藥,用不著了。這意思,還沒完,所以下面又另起一段。 “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在沒有作解的時候,還沒振慄、大便自下利,只是上身有汗,下身沒有汗,所以“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為什么?因為火迫劫之,陽熱之勢力偏于上,正氣、真正的陽氣不能夠下達,就成了一個隔絕的病態(tài)。所以出汗在上邊,頭上也可能出點兒汗,脖子上頭也能出點兒汗,陽氣不能下達了,所以“從腰以下就不得汗”,惟獨腰以下不能得汗。陽氣不能下達,而被火邪郁積于上,陽氣上逆,所以“反嘔”。陽氣不能下達,在下邊就出現(xiàn)“失溲”。失溲,包括大便、小便,我們現(xiàn)在說解大溲、解小溲都是這個溲;失溲,控制不住大便、欲小便,或者足下惡風,腳底下還怕冷。這是指的陽氣來說的。 然后就說津液。陽郁于上,津液也不能下達,所以大便要硬結(jié),不言而喻,會有躁煩、譫語;而“小便當數(shù)而反不數(shù)及不多”,大便要是硬了就意味著津液不能還于胃中,當小便偏滲,小便多,胃腸燥熱得厲害了。陽明病燥熱,要逼迫陰液往外出,要丟失津液。丟失津液,一個是叫外滲,“陽明病,法多汗”。就是渾身出汗,或者是腋窩出汗,汗越多,津液就越燥;還有一個是偏滲,就是小便多,小便越多,津液不能還于腸胃,大便又干燥;再一個是下滲,就是大便下利清水,大便拉一些清水,就是不拉屎,燥屎在里出不來。這一系列都是液體向外排泄。如果這時候,“而反不數(shù)及不多”,小便也不頻數(shù),小便也不多,這種情況就是說津液能夠還于胃中,調(diào)和腸胃之燥的,這樣他就能夠下來大便。 “大便已”,能夠下來大便一方面意味著津液能夠下達,另一個方面是陽氣也能夠下達,津液和陽氣是并行不離的。津液下達,陽氣下達,胃氣就下達,這個都是統(tǒng)一的?!按蟊阋?,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谷氣下流故也”,大便下來以后,津液陽氣也下達了,陽氣也下達了。陽氣下達以后,他有一個不適應的問題,以前陽氣郁于上,現(xiàn)在陽氣往下這一來,頭為諸陽之會,陽氣往下一來,這時候頭“卓然”,卓然就是不平凡的、不普通的、比較顯著的,“頭卓然而痛”,頭疼一下子。這時候“其人足心必熱”,足不惡風了,以前是怕冷怕風,現(xiàn)在足心也變熱了,小便不得,或者反嘔,或者欲失溲,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了。為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