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和律詩統(tǒng)稱為近體詩或格律詩。從格律的角度來說,寫近體詩比填詞簡單的地方就是它的格律相對固定,就是幾個基本句式的不同組合。 即使是這樣,對初學者來說,也是覺得眼花繚亂,無從下手。什么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平起、仄起、平起首句入韻、平起首句不入韻、仄起首句入韻、仄起首句不入韻,暈了。 其實沒那么復雜,我們只要記住兩對句式,一條規(guī)則,其他的就是水到渠成。 我們知道,所有的七言詩都是在五言詩的前面加兩個相反的字。比如五言仄仄平平仄前面加上兩個相反的字,就變成了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所以我們只要弄懂五言的平仄就可以了。 兩對句式分別是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一條規(guī)則就是對句對,出句粘。 格律詩每兩句結成一聯(lián)。如果是律詩,一共八句,便有四聯(lián),如果是絕句,一共四句,便只有兩聯(lián)。一聯(lián)之中,上句稱為“出句”,下句稱為“對句”。如王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①城闕輔三秦,②風煙望五津。③與君離別意,④同是宦游人。⑤海內存知己,⑥天涯若比鄰,⑦無為在歧路,⑧兒女共沾巾。”詩中第①、③、⑤、⑦句為出句,②、④、⑥、⑧句為對句。 詩的第一句是出句,同時對全詩來說也叫起句。如果出句是我們的第一個句式仄仄平平仄,那么根據(jù)對句對的原則,第二句對句自然應該是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這是第一個聯(lián)。 第三句是另一個聯(lián)的出句,根據(jù)出句粘的原則,它應該和上一聯(lián)后面那個對句平仄相同。這里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粘是平仄相同但并不能完全的重復,前兩個字或三個字相同就可以了,否則就進入了死循環(huán)。那么第三句就是平平平仄仄。第四句是第三句的對,仄仄仄平平。 其實我們要記住的兩對句式合起來就是一首五言絕句: 仄仄平平仄(出句) 平平仄仄平(對句) 平平平仄仄(出句) 仄仄仄平平(對句) 完全符合對句對出句粘的原則。 記住這個平仄五絕后,不管四句中哪一句作為起句,都可以根據(jù)對句對出句粘的原則完成一首詩。 這個平仄五絕橫向擴展,前面加兩個字就是七絕;縱向擴展再加四句就是五律;縱橫同時擴展就是七律。 最后注意一點,每句最后一個字是平聲的一定要入韻。只是宋代以后對起句也就是第一句入韻的字在押韻上放寬了一些,可以押相鄰韻部的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