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縱觀古今記載'藥功'不多見,最古有扁鵲服長桑君傳授的秘方,30天得透視高能功術而傳為神醫(yī)佳話;如今西藏高僧為其弟子開天目也應用'藥功'。歷代氣功家、仙道、江湖武術家、儒門養(yǎng)生家、佛門修練家都研究'藥功'。而且各門派研究內(nèi)容秘不外傳,他們運用中藥四性(升、降、浮、沉)、五味(辛、甘、酸、苦、咸)等功能,用藥力增進功法,起保健養(yǎng)生、延年益壽的作用。古代'藥功'仙方多已散失,或至今仍秘密不外傳的不少,如我國各門派之中,有武當派的武功七個部分(拳、劍、輕功、暗器、內(nèi)功、符咒、藥功)就有藥功,該功又分為兩類;1.積修外功(救死扶傷)的常用藥方;2.門內(nèi)自用的助長功力、延年益壽的秘方。在武當龍門派第24代傳人吳誠德道長已年逾百歲,精通藥功。先師楊瑞甫老先生享年92歲(1898-1990),他生前傳給劉彥驊氣功師的藥功秘方中,披露8方如下: (1)接命丹 組成:大附子一枚、甘遂、甘草各60克。 功用和適應癥:補養(yǎng)丹田,滋助兩腎,填精補髓,袪病延年。 制作方法:將甘遂、甘草搗碎,用布包,置入燒酒200毫升內(nèi)浸半天,文火煮之,至酒將干,撈出甘遂、甘草,加麝香0.9克,分成2丸,陰干后納入臍中,7曰換一次。 附注:甘遂苦味,性寒、有毒,入肺、脾、腎三經(jīng),有瀉水,通利大小便之功,入藥量僅0.6-3克,而本方達60克,是指外用于臍療。切記不能用口服,否則中毒。 (2)華佗輕身神方 組成:云茯苓、桂圓肉各60克。 功用和適應癥:久服補腦提神、輕身增功、延年益壽。 制作方法:上述兩味共為末,練蜜成丸,如雞蛋黃大,每曰3次,每次服一丸。 附注:本方用茯苓為白茯苓,若練功者偏于濕熱,可改為赤茯苓。茯苓味甘、性平、有利水滲濕之功,利尿作用較強。龍眼肉味甘,微溫,能養(yǎng)血安神。兩味合參,具有補養(yǎng)大腦,而不膩,血足神定心不悸,再加練功輕身心,長壽健康有保證。 (3)瓊玉膏 組成:生地黃750克、人參72克、白茯苓140克、白蜂蜜500克。 功用和適應癥:久服能填精補髓、調(diào)真養(yǎng)性、補損袪病、當萬神充沛、五臟盈溢時,發(fā)白復黑、齒落更生,助功增力。 制作方法:將生地黃搗碎榨汁,加人參、茯苓、蜂蜜、入瓷缸冊霍3-4小時備用。用時每次2匙,溫酒調(diào)服,每曰2-3次。不飲酒者用開水送服也可。 附注:筆者溫習中醫(yī)古籍悉:瓊玉膏系朱丹溪所創(chuàng)。在《丹溪心法.雜治門》有記載,《壽世保元》、《串雅外編》、《醫(yī)部全錄》均有記載本方。藥物組成相同,制法、用法不同。據(jù)《醫(yī)部全錄》云︰'填精補髓,調(diào)養(yǎng)真性,返老還童,補百損,除百病,萬神俱足,五臟盈溢,發(fā)白復生,齒落更生....。' '永樂中,太醫(yī)院會議,加天冬、麥冬、地骨皮各250克,進御服食,賜號︰益壽永貞膏。'人參品種繁多,以野山參最佳(野生于東北);人工種植有高麗參(朝鮮參)、吉林參、石柱參,以高麗參較好;筆者常用潞黨參代替,其量要3-6倍。因諸種參,均含有人參辛□、人參酸、配糖體等成分,故能興奮大腦、消除勞累、增強抵抗力。生地黃涼血補血、滋腎養(yǎng)陰。白茯苓健脾利濕,利尿安神。蜂蜜能潤燥健脾、緩急止痛等功用。四味合湊能調(diào)養(yǎng)心神、增益五臟,功力倍增,身心康健。 (4)不老丹 組成:茅山蒼術2000克、赤何首烏、白何首烏、地骨皮各500克。 功用和適應癥:補精血、益肝腎,健脾胃、除煩熱。久服無白發(fā)、增功力。 制作方法:上藥各洗凈、曬干或烘干,研細為末,以鮮桑椹汁和成劑,鋪盆內(nèi),汁高于藥物三指,曰曬夜露、取曰月精華,待干后,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曰空腹服100丸。 附注:茅山蒼術為正品,該術性溫,味辛苦,有健脾燥濕之功,今人研究含多量維生素AD,可治夜盲、軟骨病、皮膚角化。何首烏性微溫、味苦澀,能補血益精、滋養(yǎng)肝腎。現(xiàn)在實驗證明:能阻止膽固醇在肝內(nèi)沉積,減輕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因為含有卵磷脂,也能強壯神經(jīng);含有大黃根酸,有促進胃腸蠕動。何首烏生用通便解毒;制用補肝腎、益精血。地骨皮產(chǎn)于四川的為佳,又名川地骨皮,產(chǎn)于廣東的叫土地骨皮。地骨皮即枸杞根皮,味微苦,性微寒,有清熱除煩作用。桑椹系桑樹的成熟果實,味甘,性微涼,有養(yǎng)血、補肝腎之功,用新鮮的果汁,又經(jīng)曰精月華之作用而加強滋補作用。本秘方若在青壯年時期常服長達5年以上,使至古稀之齡(70歲)也無白發(fā),故稱不老丹也。 (5)卻老烏須健陽丹 組成:赤茯苓(以牛乳拌)、白茯苓、何首烏、赤首烏各500克,枸杞子、懷牛膝、當歸身、菟絲子、茯神各240克,破故紙(炒)150克。 功用和適應癥:健脾補血、明目養(yǎng)肝,補腎益精、增長功力。用于練功者長氣功力、固本培元、健康長壽。 制作方法:上藥各研成細末,煉蜜為丸(直徑約0.25厘米左右),曰服三丸,早一丸空腹用酒送,午一丸用姜湯送,晚一丸用鹽湯送服。 附注:茯苓有滲濕利水、健脾安神之功用,有濕熱者用赤茯苓;首烏能補血益精、滋養(yǎng)肝腎;懷牛膝能補肝腎、強筋骨;枸杞子明目養(yǎng)肝,補益肝腎;據(jù)現(xiàn)代研究枸杞子含胡蘿卜素、核黃素、硫胺、煙酸及杞子堿等成份,有降低血糖作用。當歸補血活血;茯神健脾安神;菟絲子補肝腎;破故紙又名補骨脂能助陽補腎。上藥合湊俱有補肝腎、增視力、強筋骨、健脾胃等功效,促進丹田之火,內(nèi)氣旺盛,固本培元,增進功力的佳品。 (6)益壽地仙丸 組成:甘菊花、巴戟天各90克,肉蓯蓉120克,枸杞子80克。 功用和適應癥:補肝腎、清頭目、益五臟、聰耳聽等功用,適宜練功者常服,增功力,靈技巧,延年益壽。 制作方法:上述四味中藥研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曰服2次,每次30丸,空腹淡鹽湯送下。 附注:菊花品質(zhì)清香,清利頭目,清肝明目,平息肝陽之功;巴戟天溫腎壯陽;肉蓯蓉益精壯陽;枸杞養(yǎng)血明目、補益肝腎。四味共奏,補益肝腎、清肝明目、溫腎壯陽,通過肝腎之補而益五臟,腎開竅于耳而耳聰,對練功者久服增強功法技巧,提高功力,達到健康長壽之目的。 (7)延齡固本丹 組成:菟絲子(酒制)、肉蓯蓉各120克,天冬、麥冬、生地黃、熟地黃、淮山藥、懷牛膝、巴戟天、枸杞子、山茱萸、云茯苓、五味子、柏子仁各60克,覆盆子、車前子、地骨皮各45克,人參、木香、遠志、澤瀉、川椒各30克。 功用和適應癥:補益肝腎、健脾利濕、調(diào)理平臟,治療虛損。適宜提高功力,防治須發(fā)早白和陽痿,久服內(nèi)氣充沛,身輕體健,神氣不衰,延齡固本。 制作方法:上述22味中藥,曬干,研細末,以酒與面面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曰空腹溫酒送服,每曰一次,每次80丸。 附注:據(jù)本方記載還有:'....治諸虛百損、中年陽事不舉,未至50歲須發(fā)先白。服至一月,陽事可行;至3月顏如童子;至5月白發(fā)還黑,久服神氣不衰,內(nèi)氣充沛,身輕體健。'這段記述說明:本方功效宏捷,對練功者大有裨益。筆者最近翻閱中醫(yī)古籍內(nèi)有同名丹,其組成及制法有差異。若按本方組成與同名方對比,本方多有天冬、生地黃;缺少當歸、杜仲、赤石脂、石菖蒲。筆者認為兩方結構大體相同,均有補氣、養(yǎng)心、滋精、助陽、強壯、固本等功能,適于中老年人精、氣、神血虛衰者,因心腎虛虧所致須發(fā)早白、形瘦精弱,陽痿不舉病證。但對陰虛火旺、陽熱素盛及脾胃虛弱者慎服。 (8)葛真人百補交精丸 組成:五味子180克,熟地120克,杜仲90克,肉蓯蓉、山藥、牛膝各60克,澤瀉、茯苓、山萸肉、遠志、赤石脂、柏子仁各30克,石膏20克。 功用和適應癥:滋補腎精、固本培元。適宜精血虛損、體虛腎虛者常服,練功者久服必然能補充內(nèi)氣,精神充沛,功力增長。 制作方法:上述13味中藥,共研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大。每曰空腹服20丸,以氣送服,不喝酒者可用開水送服。中青年每曰1次,年逾50歲后,每曰2次。 附注:據(jù)本方后注明為葛洪真人傳世之'助道之方'。若此記載為實,更是秘傳真方,葛洪乃中醫(yī)醫(yī)家,練丹術而聞名古今。筆者按該方觀察,此方為都氣丸化裁,即六味地黃丸變化,通過加減藥味已形成新的功用,能滋補腎陰的同時又能扶腎陽、兼顧寧心、除煩、清熱等作用,故久服可取效。筆者通過古田縣大橋中心衛(wèi)生院陳化就老中醫(yī)師至該山區(qū)一位年逾百歲女壽星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她自年輕之時體質(zhì)虛衰,常按其丈夫(老中醫(yī))擬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為基礎,加減其藥,辨證論治,使她體質(zhì)逐漸強壯,并且防治疾病,得以長壽而健康,能自理生活至今。可以旁證與本方相似化裁,故推薦按本方辨證治療能獲良效。 |
|
來自: 循天園 > 《藥物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