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間傳說促地方文化建設——從《劉伯溫文化遺產研究論文集》出版說起作者:黃濤 《光明日報》( 2016年11月08日 11版)
民間傳說是一種講者與聽者達成默契、有意無意地營造半真半假講述氛圍的口頭講述文體。講者“煞有介事”,聽者“姑妄聽之”,雙方都知道這是在借著一些真實的因素講一個傳奇性的故事。雖然傳說講述的事情有真有假甚至荒誕不經,但是從民俗學的角度來看,傳說本身就是民間文學的一種重要體裁,是值得研究和保護的文化遺產。有些歷史題材的傳說涉及歷史上的真實事件或人物,也可以進行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上的歷史學考證,但以這種傳說為基礎的地方文化事項在總體上還是民俗文化為主體的地方文化項目,主要靠民俗學者來發(fā)表學術見解或為地方文化建設建言獻策。 某些傳說講述某個地方或某個名人的事情,在特別重視文化遺產保護或地方文化品牌效應的今天,就成為特定地方就此“作文章”的大事,也會成為不同地方發(fā)生爭執(zhí)的緣由。 劉伯溫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的政治思想、軍事謀略、個人著述,乃至處世哲學、生平事跡,都是豐厚的文化遺產,在今天發(fā)揮著影響,也是相關領域學者的研究對象。但是文化遺產概念注重活態(tài)傳承,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按照國際慣例,必須是在特定社區(qū)還在流傳的文化事項。那么,在劉伯溫文化遺產體系中,上述劉伯溫歷史文化遺存,就只是基礎部分,不是主體部分。其主體部分應該是這些歷史文化遺存在當今民眾的內心和行為中存留、衍生乃至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出的內容,那就是以劉伯溫傳說為核心的民俗文化。劉伯溫傳說流傳廣泛、內容豐富,體現(xiàn)出劉伯溫作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偉人對后人的巨大影響。這些傳說都是民眾在與劉伯溫相關的真實事跡基礎上的虛構、夸張乃至神化,但都真實表達了民眾對劉伯溫的認同、贊賞、敬仰乃至膜拜的情感,體現(xiàn)了民眾的價值觀、道德觀、歷史觀等思想觀念。劉伯溫文化遺產體系的另一部分,是由民眾紀念劉伯溫而形成的習俗,比如作為劉伯溫故里的浙江省文成縣流傳的“太公祭”、伯溫家宴、相傳融入了劉伯溫陣法的元宵節(jié)魚燈舞、某些行業(yè)拜劉伯溫為祖師爺?shù)攘曀住⒉疁貍髡f是這些習俗得以延續(xù)的直接動力,同時這些習俗也是劉伯溫傳說的傳承載體。 近年,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的劉伯溫傳說(與麗水市青田縣共享)、“太公祭”,先后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兩縣政府都加強了對劉伯溫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工作。近期,由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中國劉伯溫文化研究基地、溫州大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編輯的《劉伯溫文化遺產研究論文集》出版,在內容上體現(xiàn)了劉伯溫文化遺產體系的多層次結構特點。該論文集收錄了民俗學、文學、歷史學、文獻學等領域諸多學者關于劉伯溫傳說的研究成果,對于地方文化建設有指導和參考價值。 以紀念劉伯溫這樣的杰出歷史人物為出發(fā)點的傳說、廟會、節(jié)日、歌舞、飲食等活態(tài)民俗,是特定地方的廣大民眾集體傳承的社會文化,有些活動還規(guī)模盛大甚至全民參與,是當?shù)匚幕ㄔO的大事,相關政府部門理應在組織學者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遵循文化傳承規(guī)律和相關學理將之保護好,并使之在現(xiàn)代社會煥發(fā)新的活力,成為涵養(yǎng)民眾心靈、增強社會凝聚力、促進當?shù)厣鐣】蛋l(fā)展的重要資源。 (作者系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
|
來自: 悠閑龍夫 > 《政協(xi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