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子七廟 七廟:本指四親(高祖、曾祖、祖、父)廟、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廟和始祖廟?!抖Y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在周代,是根據(jù)等級來確定祭祀宗廟的數(shù)量的。后來則泛指帝王的宗廟。至于后代,歷代帝王為維護儒教宗法制度,設七廟供奉七代祖先,太廟居中,左三昭,右三穆。故后以“七廟”為王朝的代稱。 2、左昭右穆 昭穆制度是指宗廟制度之一,指宗廟、墓地或神主的輩次排列。廟制規(guī)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以此區(qū)分親疏貴賤。延伸到民間,祠堂神主牌的擺放次序也就是昭穆制度, 古人在室內(nèi)座次以東向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故以始祖居中,東向;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朝南,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稱穆。簡而言之,昭穆就是宗廟、墳地和神主的左右位次,左為昭,右為穆,故亦稱左昭右穆制。 之所以以“昭穆”來命名,可能是因為,南向的一列正面朝陽而明亮,故稱“昭”,昭有明義;北向的一列正面背光而冥昧,故稱“穆”,穆有冥義。在這里,昭穆僅僅是左右的代稱而已。另外,春秋時期的昭穆還有尊卑的含義。古人尚左而下右,南向為尊,北向為卑,都有這種意味。 昭穆制為歷代統(tǒng)治者所重視,且有一定的配享制度?!抖Y記·王制》 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于寢。” 在這種宗廟數(shù)量的排列順序上呈現(xiàn)出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地位越高的人其宗廟中可以供奉的祖先就越多,相反,地位越低的人其宗廟中所供奉的祖先就越少,以此通過宗廟和祖先數(shù)量的多少來象征尊卑上下的等級關(guān)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