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雜志 第20160825期跟師學習五苓散的體會 作者/陳夢云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五苓散是針對“水桂枝”體質(zhì)的一張良方,在跟隨師父薛蓓云學習的一年中,發(fā)現(xiàn)師父運用這張方的機率很大,廣泛用于皮膚科、眼科、泌尿、呼吸等各系統(tǒng)各病癥。近來總結(jié)觀察上方的師父所用病例,有以下體會: 1、成因: 師父此方應用機會很多,跟地處江南地區(qū)有著密切的關系。南方環(huán)境極其潮濕,再加上如今生活水平的改善,恣食肥甘厚膩,并且蘇南菜偏甜,導致機體水濕過剩。另外江南地區(qū)的梅雨季節(jié),著實是五苓散證的高發(fā)季節(jié)。氣溫高同時空氣格外潮濕,造成口渴但飲水不解亦或飲入胃中不適感,這完全符合五苓散證“消渴”的特點。還有一個原因是現(xiàn)代一些“養(yǎng)生媒體”宣傳的每天八杯水的思想以及水果美容養(yǎng)顏的觀點讓大家不顧自身情況的過度攝入,進一步加重了體內(nèi)的濕氣。 2、體質(zhì): 我在抄方學習中發(fā)現(xiàn)師父用五苓散對體型的要求并不高,可胖可瘦,但胖者多且瘦者多易浮腫,或下肢腫或晨起眼瞼腫。但對舌診的要求較高:五苓散的舌質(zhì)為淡暗的“桂枝舌”,或水滑苔或厚膩苔。以往不明白為什么厚膩苔要用溫藥,師父有個比喻十分形象:“苔蘚都是長在無陽光照射之處,太陽照射了,它們也就消失了”。 3、合方經(jīng)驗: 師父運用五苓散多為合方使用,我觀察手中的病例發(fā)現(xiàn)比例最高的三張合方為: (1)、鼻、咽、眼部不適感者多與半夏厚樸湯合方,即八味通陽散。 (2)、與柴桂干姜湯合用,是師父很喜歡的一張合方,用于治療多例強直性脊柱炎效果頗好,還用于治療嚴重盜汗、三叉神經(jīng)痛等多種疑難雜癥。 (3)、過敏性疾病、外感性疾病、腫瘤放化療及術后調(diào)理,帶狀皰疹等多合用小柴胡湯。 4、類方鑒別: 師父臨床病人很多,這就要求她的看病速度要快,因此師父每一個方證細微的差別點把握的十分精準,常常令人佩服不已,翻看去年的跟診記錄,發(fā)現(xiàn)三張經(jīng)常弄混的方劑。 (1)、治療腹瀉時與黃連湯鑒別: 二者均偏向于桂枝體質(zhì),但五苓散人體內(nèi)水濕之邪更重,故多表現(xiàn)為水瀉,其舌苔多滑,體型胖者多。黃連湯證者的體內(nèi)并無濕邪,而是處于寒熱錯雜的狀態(tài),其人舌苔多膩,體型一般偏瘦。另外黃連湯證者的主訴多兼見胃部的不適感,而五苓散人胃口佳。 (2)、治療盜汗時與溫膽湯鑒別: 溫膽湯適于“半夏”體質(zhì)者,治療的盜汗患者多有焦慮或焦慮傾向,其面色正常,還治療一種“假盜汗”,即醒時一身汗者。而五苓散為水液分布異常所致,它精神狀態(tài)正常,此類盜汗患者多便溏,不能飲冷。 (3)、治療代謝性疾病時與大柴胡湯鑒別: 二者都是油光滿面,碩大肚子,好發(fā)“富貴病”。但是大柴胡湯的肚子按壓有疼痛感,而五苓散即使按之飽滿也無疼痛。大便常有干、稀之別。另外從疾病譜來看,大柴胡湯證突出為肝膽系統(tǒng)病癥,而五苓散集中于代謝紊亂性疾病。 5、病案舉例: (1)、慢性蕁麻疹案 葛某,男,62歲,2014年7月25日初診。 體型體貌:體型中等,膚色偏白 既往史: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史 主訴:蕁麻疹多年 病史:蕁麻疹伴嚴重瘙癢已多年,便溏,日2次,口氣重。 血壓:130/76mmhg 舌像:舌暗紫、舌苔膩。 選方:小柴胡湯合五苓散加減。 處方:柴胡根10g,姜半夏10g,炒黨參10g,炙甘草3g,炒黃芩10g,豬苓10g,麩炒白術10g,澤瀉15g,茯苓10g,桂枝6g,荊芥10g,防風10g。 七劑,每劑服兩天。 2014年8月8日第二診:身癢減輕30%,但大便次數(shù)增加,日1-3次且不成形,舌苔膩。 處方予上方茯苓改為15g,麩炒白術改為15g,炙甘草改為生甘草5g。 七劑,每劑服兩天。 2014年9月2日第三診:瘙癢基本緩解,大便日1-2次,以2次居多,仍稀,口氣重。舌暗偏紫,苔已不膩。處方予上方桂枝改為10g,加上炒薏苡仁30g。 七劑,每劑服兩天,再停藥一天。 (2)、慢性鼻竇炎案 周某,男,44歲,2014年8月8日初診。 主訴:鼻竇炎多年,再發(fā)兩天。 病史:患者患慢性鼻竇炎多年,近兩日感冒后明顯加重,鼻塞對寒熱均敏感、鼻涕色白、量多,伴咽部不適,咳嗽、痰多,口干不欲飲,汗多、乏力,近日大便日3次,為水瀉,有尿等待現(xiàn)象。 查體:苔膩,咽紅。 尿常規(guī):小便隱血(+)。 選方:柴桂干姜湯合五苓散加減。 處方:柴胡根10g,桂枝10g,炒黃芩10g,天花粉10g,鍛牡蠣30g,浮小麥30g,茯苓10g,豬苓10g,炒蒼術10g,麩炒白術10g,澤瀉15g,姜半夏10g,蘇梗10g,炒黃柏10g,山梔子10g,桔梗6g。 七劑,每劑藥服兩天。 2014年9月1日第二診:諸證均減,大便日3次,但前兩次稍成形,仍汗多,又訴耳鳴,腰酸痛。舌根膩。 處方:守方加知母10g、肉桂5g,七劑,每劑服兩天。 2014年9月9日第三診:諸癥進一步好轉(zhuǎn),基本無鼻塞及鼻涕,仍有腰酸,大便日2次,成形度好轉(zhuǎn),尿等待時間縮短,停藥則尿黃,苔白膩。 處方:守上方加甘草5g。七劑,每劑服兩天。 (3)、漏尿案 李某,女,77歲,2014年7月7日就診。 形貌:體型偏胖,膚色黃,性格較開朗。 主訴:漏尿數(shù)年。 病史:患者來診過多次,起初治療單獨選用金匱腎氣丸,效果不理想,后經(jīng)五苓散加減治療一段時間后,再用五苓散合金匱腎氣丸合方治療。今日來訴癥狀已好轉(zhuǎn)一半。現(xiàn)每日漏尿1-2次。大便正常。服藥后腳抽筋緩解,左臀部仍不適。 查體:舌苔微膩,腹部大,腿微腫。 選方:五苓散合金匱腎氣丸、通關散加減。 處方如下:桂枝10g、茯苓10g、豬苓10g、麩炒白術10g、澤瀉10g、蒸熟地10g、山茱萸10g、炒山藥10g、制附子3g、炒懷牛膝10g、鹽巴戟天10g、仙靈脾10g、炒黃柏10g、鹽知母10g、肉桂5 g。七劑,每劑服兩天。 2014年7月23日第二診:近兩日未漏尿,左臀部不適減。但腰困腰酸。 處方:守上方,炒懷牛膝改為15g。七劑,每劑服兩天。 2014年8月11日第三診:平時已不漏尿,但每逢雨天和節(jié)氣交替時會漏尿,臀部已無不適,腰酸減輕。腳仍微腫。 處方:守上方,肉桂改為10g。七劑,每劑服兩天。 2014年9月22日第四診:最近一直未漏尿,今小肚子稍不適(明天秋分),平時已無不適感,囑停藥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