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傷寒論》的學習一定要提綱掣領, 在六經(jīng)辨證體系中,如何理解六經(jīng)呢?以下是胡希恕老先生對此的理解,都是干貨哦! 一、六經(jīng)提綱 第1條(《傷寒論》趙開美本序號,以下同):“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注解:太陽病,即表陽證,它是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等一系列的證侯為特征的,即是說,無論什么病,若見有以上一系列的證候者,即可確斷為太陽病,便不會錯誤。 第180條:“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注解:陽明病,即里陽證。胃家實,指病邪充實于胃腸之里,按之硬滿而有抵抗和壓痛的意思。胃家實為陽明病的特征,故凡病胃家實者,即可確斷為陽明病。 第263條:“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注解:少陽病,即半表半里的陽證,它是以口苦、咽干、目眩等系列證候為特征的,凡病見此特征著,即可確斷為少陽病。 按:口苦、咽干、目眩,可是肝膽病的部分癥狀,但做為半表半里陽證,它有廣泛的概括意義,咽炎、肺炎、胃腸炎等急慢性病常出現(xiàn)此類證候。 第273條:“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注解:太陰病,即里陰證。它是以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等一系列的證候為特征的,凡病見此特征者,即可確斷為太陰病。此腹?jié)M為虛滿,與陽明病的胃家實滿有別,若誤為實滿而下之,則必致胸下結硬之變。 第281條:“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注解:少陰病,即表陰證。這是對照太陽病說的.意思是說,若太陽病而脈微細,并其人但欲寐者,即可確斷為少陰病。 第326條:“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痛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span> 注解:厥陰病,即半表半里陰證。它是以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等一系列證候為特征的.凡病見此特征者,即可確斷為厥陰病。半表半里證不可下.尤其是陰證更不可下,若不慎而誤下之,則必致下利不止之禍。 以上注解,只就原文略明其大意,如參照分論各章仔細研讀,自可明了。 表里相傳和陰陽轉變 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病常自表傳入于里、或半表半里,或自半表半里傳入于里.或自表傳入于半表半里而再傳入于里。凡此種種.均謂為表里相傳。 病本是陽證,而后轉變?yōu)殛幾C,或病本是陰證,而后轉變?yōu)殛栕C.此即謂陰陽轉變。 并病和合病 病當表里相傳時,若前證未罷而后證即見,有似前證并于后證而發(fā)病,故謂為并病。如太陽、陽明并病,少陽、陽明并病等均屬之。若不因病傳,于初發(fā)病時,二者或三者同時出現(xiàn)。有似合在一起而發(fā)病,故謂為合病,如太陽、陽明合病,三陽合病等均屬之。
六經(jīng)八綱辨證的順序 關于六經(jīng)八綱,已略述如前,茲再順便談一談有關它們辨證的順序問題。病之見于證,必有病位,復有病情。故八綱雖為辨證的基礎,但辨證宜從六經(jīng)始,《傷寒論》以六經(jīng)分篇就是這個道理。六經(jīng)既辨,則表里別而陰陽判,然后再進行寒熱虛實的分析,以明確陰陽的實情,至此六經(jīng)八綱則俱無隱情了。
二、治則簡介
太陽?。河捎诓≡诒?,宜發(fā)汗,不可吐、下,如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等。均屬太陽病的發(fā)汗法劑。 少陰?。捍伺c太陽病均屬表證而宜汗解,但發(fā)汗必須配伍附子、細辛等溫性亢奮藥,如桂枝加附子湯、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均屬少陰病的發(fā)汗法劑。 陽明?。簾峤Y于里而胃家實者.宜下之;但熱而不實者,宜清熱。下劑如承氣湯。清熱如白虎湯。若胸中實者,則宜吐,不可下,吐劑如瓜蒂散。 太陰?。豪锾撉液?,只宜溫補,汗。下、吐均當禁用。如理中湯、四逆湯等,均屬太陰病的溫補法劑。 少陽?。喊氡戆肜镒C,法宜和解。汗、吐、下均非所宜。如柴胡湯、黃芩湯等,均屬少陽病的解熱和劑。 厥陰?。捍穗m亦屬半表半里證時宜和解。但須和之以溫性強壯藥。如當歸四逆湯、烏梅丸等均屬之。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者,謂寒證,治宜溫熱藥以驅其寒;如以干姜、附子、烏頭等之配劑,均屬溫熱驅寒藥。熱者寒之者,謂熱證,治宜寒涼藥以除其熱,如以梔子、黃芩、黃連、石膏等之配劑,均屬寒涼除熱藥。 虛者補之,實者攻之:虛者補之者,謂虛證,宜用強壯藥以補益其不足,汗、吐、下等法均當嚴禁,如炙甘草湯、建中湯、腎氣丸等,均屬補虛劑。實者攻之者,謂實證宜以汗、吐、下等法徹底攻除其病邪,如麻黃湯、承氣湯等。均屬攻實劑。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緒,漢族,是我國近代著名中醫(yī)經(jīng)方臨床家、教育家,胡老臨床擅用經(jīng)方, 尤其對桂枝湯、小柴胡湯等的臨床應用更有獨到之處,除用于傷寒溫病以外,尚有內外婦兒各科雜病,每用必效,是當時人所公認的經(jīng)方家。 劉渡舟先生稱其為“經(jīng)方學派的大師”,并介紹說:“每當在病房會診,群賢齊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獨排眾議,不但辨證準確無誤,而且立方遣藥,雖寥寥幾味,看之無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學也。 ” 找不到好中醫(yī)?不如自己學中醫(y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