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竹畫作品
2
明 仇英 人物故事圖
冊頁絹本重設色縱41.1厘米 橫33.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竹林品古》寫文人雅士聚于竹庭之中,品評古玩字畫,以細膩的筆觸將情態(tài)一一表出,格調清逸。此圖冊用工筆重彩,在絢麗中呈現(xiàn)出精細、粗勁、燦爛、清雅等變化,可見其嫻熟、高超的畫藝。
明 杜堇 東坡題竹圖軸 絹本 設色
縱189.5厘米橫104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杜堇(生卒年未詳),有極居、古狂、青霞亭長等號,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古籍燕京(今北京市),成化中試進士不第,絕意進取。工詩文,通六書,善繪事,取法南宋院畫體格,最工人物,筆法細勁暢利,當時推為白描高手,又能作飛白體。亦善山水、花卉、鳥獸、界畫樓臺,嚴整有法。
圖繪一老者持筆對竹題詩,左側一小童捧硯侍候,右側一老一少旁觀。背后巨崖襯托,石欄彎曲,竹林蒼翠,枝葉繁茂。觀其情節(jié),應是“東坡題竹”的故事。人物刻劃細膩,設色淡雅。東坡寬袍大袖,峨冠長髯,風度灑逸。衣紋多用“釘頭鼠尾描”,勁健有力。竹午濃淡還近分明,枝葉賂背扶疏,筆法秀逸,清翠如水。左上題詩云:“竹色經秋似水清,小闌涼氣午來生;新詩題上三千首,散作鏗金戛玉聲。極居杜堇?!毕卵憾?,一印文不清,另一朱方印為“天青日白”。
明 歸昌世 風竹圖 立軸 紙本水墨
縱146.2厘米橫44.7厘米廣州美術館藏
歸昌世(1574—1645),字文休,號假庵,江蘇昆山人。崇禎末年以待詔征,不應。工詩詞、古文辭,擅書畫篆刻。擅寫蘭竹,筆墨松靈沉著,神趣橫溢,在青藤白陽間。亦工山水,取法倪瓚、黃公望。傳世作品有《風竹圖》等。歸昌世畫竹,《無聲詩史》稱:“枝葉清麗,逗雨舞風,有渭川淇澳之思?!?此圖竹竿剛勁,竹葉隨風,搖蕩不止,而竹竿挺直不屈。筆勢挺拔,著意表現(xiàn)竹的堅強氣質,并含有清麗縱逸的情意,得宋元人墨竹的意態(tài)而自具新意。此畫為其晚年之作。
明 金浞 雙鉤竹圖 立軸 絹本 設色
縱150.5厘米橫83.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浞,生卒不詳,明正統(tǒng)間人。字本清,號朽木居士,又號太瘦生,鄞(今浙江寧波)人,任中書舍人。官至太仆。篆、隸、行、草皆佳,綽有漢晉人風度。擅摹印篆,寫竹石甚佳,其鉤勒竹尤妙。此圖繪坡上石畔高挺兩竿修竹,枝干挺勁,竹葉茂盛,向背俯仰交錯,濃淡相映成趣。石隙、草坡,新篁叢生,呈雨后勃發(fā)之勢。雙鉤線條細勁,填染色彩清雅,頗得修竹新篁的秀勁瀟灑之韻。此圖為畫家極少見的存世作品了。
明 呂瑞俊 竹雀圖 立軸 絹本墨筆 縱153.2厘米 橫8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呂端俊,無生平記述。圖中畫湖石、叢竹。竹竿粗壯挺拔,竹葉茂密成蔭,一群麻雀,或飛,或棲,或鳴,或食,活動于叢竹中,為竹林靜中增喧。畫法嚴謹,形象生動。以墨色的濃淡變化,突出空間上的幽深感,意韻空朦。
明 沈貞 竹爐山房圖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15.5厘米 橫3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沈貞,生于1400年,卒年不詳,明代畫家。一名貞吉,號南齊、陶然道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工唐律,善繪事,山水取法董源,略具煙林清曠、平淡天真之趣。此畫山峰聳立,山巖腳下,叢竹蒼翠,清溪湍流,雜樹、山房、水榭、庭院錯落其間,竹房內有人對坐閑談,頗得清幽之趣。沈貞師法董源,又取元諸家之長,山水精妙,直逼宋人。此圖筆墨工整縝密、清新秀逸。
明
王紱 墨竹圖 立軸 紙本 墨筆尺寸不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紱(1362—1416),一名芾,又作黻,字孟端,號友石,江蘇無錫人,曾隱居九龍(今惠山),自號九龍山人。洪武時生員,永樂初以善書被薦,供事文淵閣,宮中書舍人。以墨竹名天下,筆致縱橫灑脫,得文同、吳鎮(zhèn)遺法。山水多學王蒙,風格蒼郁,平遠之景則近倪瓚。傳世作品有《瀟湘秋意圖》《隱居圖》《墨竹圖》等。此圖中寫新竹三竿,清韻蕭蕭,含雨帶露,枝葉飄搖,有瀟灑出塵之致。畫家以圓勁之筆法畫竿,以挺秀之筆法寫枝,隨手撇寫竹葉,俯仰向背,皆存書法意韻;又以墨之濃淡、筆觸之大小來表示空間上立體感,使畫面清雅秀逸,不同一般。
明
王紱 淇渭圖 立軸 紙本 墨筆縱78.2厘米橫34.5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倒掛竹一枝,姿態(tài)秀妍,頗有臨風弄月的風致。其墨竹畫法,繼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瓚等的傳統(tǒng),著重表達蕭散清逸的意韻。淡墨寫枝,濃墨捺葉、葉端輕輕彎折,翻轉自如,如神來之筆,盡顯竹葉靜中有動的態(tài)勢。此圖用筆在遒勁中出姿媚,縱橫外見灑脫,開元末明初畫竹的新風格。
明
夏杲 奇石修篁圖 立軸 紙本墨筆縱275.1厘米橫104.7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夏杲(1388—1470),字仲昭,號自在居士、玉峰,江蘇昆山人。原姓朱,名杲。永樂十(1415)進士,正統(tǒng)中官至太常寺少卿。為官四十余年,天順元年(1457)去職還鄉(xiāng),以書畫自娛而終其身。擅墨竹,師承王紱而稍變化,煙姿雨色,蒼潤灑落,偃仰濃疏,動合矩度,時推第一而名馳域外,有“夏卿一個竹,西涼十錠金”譽稱。亦工楷書。傳世作品有《湘江風雨圖》《淇水清風圖》《奇石修篁圖》《竹石圖》。此圖之中奇石崢嶸,兩竿新竹并立抽發(fā),枝葉交互縱橫,另有一高竹,由畫外凌空插入,具巍峨之勢。奇石的畫法粗簡寫意,新竹卻以圓勁之法寫干、挺秀之筆寫枝,撇寫竹葉,頗具書法韻味。畫面濃墨淡彩,將修竹之挺拔婆娑、含雨帶露之姿,刻畫得生動鮮明。
明
夏杲 清風高節(jié)圖 立軸 紙本墨筆縱137.3厘米橫43.3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寫奇石聳立,風竹數(shù)竿。以濃淡二墨寫枝撇葉,繪偃仰起伏、前后穿插之態(tài),有條不紊地刻畫出竹子在清風中飄舉搖曳的情狀,尤其葉梢提筆一轉,如神來之筆將風竹瀟灑婆娑、楚楚動人之韻盡現(xiàn)紙上。
明 夏杲 修筠拳石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20.5厘米 橫31.8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用墨筆畫新篁從秀石之后抽出,枝葉繁茂,秀石以折帶皴筆擦出,顯剝落之狀。新篁巧媚而韻致,用筆勁利,細寫小枝,盡顯新篁清嫩之態(tài),蘊含無限生機。畫面清雅秀逸,雋永優(yōu)美。
明
徐渭 竹石圖 立軸 紙本 墨筆縱122厘米橫38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圖畫雨竹,作者抓住雨中竹石的濕潤形態(tài),以一枝飽蘸水墨之筆,在半生的紙上,用嫻熟的草書筆法盡情揮寫,充分顯示出駕馭水墨技巧的水平,特別是那塊以淡墨染面,以濃墨積陰的石頭,確有玲瓏剔透的效果,不愧為徐渭的佳作。
明
姚綬 竹石圖 立軸 紙本 墨筆縱113.2厘米橫32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寫山石之后,數(shù)竿新竹在風中枝葉飄搖。濃淡墨色、疾筆勁力將竹子受風飛舞之態(tài)刻畫出來,清韻滿紙。
明 姚綬 竹石圖 立軸 紙本設色 縱150.5厘米 橫56.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山坡上湖石聳立,石后翠竹兩竿迎風挺立,石下蘭草叢生。湖石用筆豪放簡勁,橫皴平點,墨色濃淡相宜。竹以花青色淡寫,筆力勁挺秀拔,有風姿綽約之感,得淡雅清逸之致。
明 姚綬 竹石圖 軸 紙本 墨筆 縱83.9厘米 橫35.1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姚綬(1422—1495),字公綬,號丹丘,又號谷庵、云東逸史,浙江嘉興人。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官江西永寧知府。工書畫,兼能詩,山水宗吳鎮(zhèn),也取法趙孟煩、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蒼潤,間寫竹石,筆致瀟灑。傳世作品有《桂菊山禽圖》《竹石圖》等。此圖以竹、石入畫,以濕筆直接皴寫山石之向背起伏。兩枝新篁以濃墨寫出,枝葉繁茂,俯仰欹正,筆筆有神,墨韻生動。
明 朱瞻基 武侯高臥圖 卷 紙本墨筆 縱27.7厘米 橫40.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朱瞻基(1399—1435)朱元璋曾孫,建元宣德,在位十年,朝號宣宗。自號長春真人。雅尚翰墨。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無不臻妙。嘗作畫贈重臣。傳世人物作品有《武侯高臥圖》。此圖繪諸葛亮敞胸露懷,頭枕書匣,仰面躺在竹叢下,舉止疏狂。當是諸葛亮出茅廬輔助劉備之前,隱居南陽躬耕自樂的形象。人物高臥狂放的情態(tài),刻畫得很生動,線條洗練。墨竹用筆瀟灑,得元人意韻。朱瞻基三十歲作此畫賜給老臣陳暄,反映了明代前期,皇室對賢才的渴求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