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癌居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第四位,約占3-4%。外陰癌源于外陰部皮膚、粘膜及附屬器官和前庭大腺的病變。外陰癌中以鱗癌最多見,占80%以上。其他包括外陰黑色素瘤,外陰paget′s病等。迄今,手術治療仍為外陰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整塊根治性外陰切除術及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是外陰癌的標準治療方案。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對外陰癌的治療做了較多改進,即根據腫瘤的部位、大小、病灶周圍皮膚情況、以及有無腹股溝或盆腔淋巴結轉移等決定患者的手術范圍,包括對腫瘤直徑≤2.0厘米而間質浸潤深度≤1.0mm的患者行根治性局切,不再進行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腫瘤位于一側的患者行同側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為避免盆腔臟器切除術前輔以放療縮小腫瘤后再予手術治療等。術后根據腫瘤浸潤的深度、切緣有無累及、有無脈管淋巴管等浸潤,以及淋巴結轉移的狀況選擇是否補充外陰野或腹股溝野和/或盆腔的放療??傊壳巴怅幇┑闹委熜璨捎脗€體化治療方案,以最保守的手術和綜合治療達到最好的療效。 外陰癌主要是老年人的疾病,多發(fā)生于絕經后婦女。近年來,由于外陰病毒感染等原因,發(fā)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 癥狀:外陰癌初起以結節(jié)、腫塊為主,也有初起為白斑等表現,漸有增大至潰破。外陰癌腫塊基本以外生性、菜花型腫瘤塊為主。另一類為內生型腫瘤,結節(jié)或團塊狀,臨床癥狀較少,腫瘤較大時方可發(fā)現或向深度侵犯、壓迫引起疼痛或壓迫尿道或直腸,引起泌尿道和肛腸等癥狀時才被發(fā)現,這類患者發(fā)現晚,預后差。 另外外陰瘙癢為外陰癌常見癥狀,可持續(xù)較長時間,達5-20年之久,一般初起時外陰瘙癢并不重視,漸趨嚴重,甚至外陰局部潰瘍、壞死。 外陰癌腫瘤塊有時局部分泌液多,可伴有出血等癥狀。 體征:查體發(fā)現外陰部位,主要在大陰唇,其次為小陰唇,陰蒂或會陰處發(fā)現菜花狀、潰瘍型、結節(jié)狀腫塊,部分患者的病灶呈糜爛或白斑。另外須注意仔細檢查病灶有否侵犯尿道、肛門等鄰近器官。部分晚期患者可出現腹股溝淋巴結的轉移,因此腹股溝部位的觸診很重要。 卵巢癌發(fā)病率隨年齡上升,診斷時中位年齡為63歲,其中70%患者初診時已為晚期。懷孕或初產較年輕(25歲及以下)、使用口服避孕藥、和/或母乳喂養(yǎng)可使卵巢癌危險下降30%-60%。相反,未產婦或初產年齡較大(大于35歲)患癌風險上升。激素治療和盆腔炎性疾病可能增加卵巢癌風險。攜帶BRCA1和BRCA2基因型或具有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與早發(fā)性卵巢癌相關。 由于卵巢在體內位置和大部分上皮性癌的生物學特點,卵巢癌的早期診斷比較困難。提示發(fā)生卵巢癌可能的癥狀包括:腹脹、盆腹腔疼痛、進食困難或極易飽腹感,以及尿急尿頻,尤其當這些癥狀是新出現并頻繁發(fā)作(>12天/月)。腫瘤標志物(CA-125、HE4等)和盆腔超聲檢查有助于卵巢癌的早期診斷。 治療手段和趨勢、各治療手段的毒副反應及應對、預后(2年、5年、10年生存率) 對懷疑為卵巢癌的患者初始治療包括合理的手術分期、腫瘤細胞減滅術以及大部分患者進行術后的靜脈化療。但因卵巢癌的生物行為學特點,規(guī)范治療后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只有44%,治療效果相比其它腫瘤較差。普遍認為治療效果與許多臨床因素有關,包括年齡、分期、病理分級、手術后殘存腫瘤大小等。IA或IB期早期卵巢癌患者經手術治療后(不加用化療)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但IIIC或IV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過20%左右。 患者在初始治療(例如,術后6個周期輔助化療)結束后接受再次臨床評估,如無疾病進展證據,可選擇觀察隨訪;部分緩解或出現進展的患者應接受二線治療。觀察隨訪期間,臨床上如有必要可給予胸/腹/盆腔 CT、MRI、PET-CT?;颊呒凹覍賾滥男┌Y狀和體征提示疾病可能復發(fā)。如果 CA-125 初始是增高的,那么每次隨訪中都推薦 CA-125 和其它腫瘤標志物。 宮頸癌的確切病因尚不不明。而根據普查和臨床資料分析,宮頸癌的發(fā)病似與早婚、早育、多育、性生活紊亂及慢性宮頸炎有關。近年的研究發(fā)現生殖道皰疹Ⅱ型病毒及人類乳頭狀瘤病毒、人類巨細胞病毒感染可能為宮頸癌的致病因素,也有人認為突變精子的異常DNA進入宮頸上皮細胞的染色體可以誘發(fā)腫瘤形成。與宮頸癌相關的其他高危因素有還包括:吸煙,長期口服避孕藥,免疫缺陷與抑制等因素。 對每個患者都要進行全身檢查和婦科檢查。婦科檢查時可發(fā)現宮頸病灶部位質地較硬,觸之容易出血,并應注意有沒有出現陰道轉移,應特別強調作三合診(腹部觸診、陰道和肛門內診),了解子宮后方及宮旁的組織有沒有癌轉移,藉以確定病變的范圍,進行臨床分期?!?/span> ①細胞學檢查:對于可疑病例,如宮頸接觸性出血或糜爛較重、久治不愈的患者,應作宮頸刮片檢查。如發(fā)現異常,應當進一步行宮頸組織活檢。宮頸癌普查時,多采用此法進行篩選。 ②宮頸活檢:該方法適用于細胞學檢查陽性的患者。 ③陰道鏡檢查:陰道鏡可將宮頸放大16~40倍,可更仔細并且直觀地觀察宮頸組織的改變。 ④宮頸錐切活檢:將宮頸作錐形切除。手術前可先作陰道鏡確定病變部位。切除的標本應作連續(xù)病理切片以除外浸潤癌。 宮頸癌病原體感染在35歲以下青年女性中日漸增多,15~24歲青年女性正成為宮頸癌的感染高發(fā)人群。據上海市疾控中心調查分析顯示,宮頸癌發(fā)病正呈現出一種年輕化的趨勢,35歲以下發(fā)病的女性比例在1970年時不足2%,如今已經超過20%。因此,對于那些有生育需求的年輕宮頸癌患者,可以選擇宮頸癌保育手術。而宮頸癌保育手術也有一定的指征:如淋巴結未有轉移、腫瘤最大徑小于4 cm、腫瘤局限于宮頸、年齡小于45歲且無不育病史、病理類型為鱗癌、腺癌或鱗腺癌。與原先宮頸子宮‘一鍋端’的傳統(tǒng)手術相比,這一創(chuàng)新手術首先必須保證腫瘤學安全性,有了安全的前提,保留生育功能才有意義。 化療在宮頸癌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引起重視,利用化療藥抑制癌細胞核苷酸的合成途徑,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目前主要應于用放療病人給予單藥或聯合化療進行放療增敏即同步放化療。另外,還有術前的新輔助化療以及晚期遠處轉移、復發(fā)患者的姑息治療等。治療宮頸癌常用的有效化療藥包括:順鉑、紫杉醇、5-氟尿嘧啶、異環(huán)磷酰胺、吉西他濱、拓撲替康等。姑息性化療主要用于既不能手術也不能放療的復發(fā)或轉移的晚期宮頸癌患者。目前國際上對于宮頸癌治療的指南中所推薦的,用于復發(fā)或轉移癌的一線化療方案有:卡鉑/紫杉醇、順鉑/紫杉醇、順鉑/拓樸替康和順鉑/吉西他濱。可供選擇的一線單藥化療藥物有:卡鉑、順鉑、紫杉醇、吉西他濱和拓撲替康。二線化療藥物有: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5-氟尿嘧啶、異環(huán)磷腺胺、伊立替康、絲裂霉素等。 眾所周知,腫瘤放化療是一個持久且較為痛苦的過程,因此對于此類患者,適當的身心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宮頸癌患者多為年老患者,她們對疾病了解不多,加上本病的一些特殊表現,如陰道流血、異味等。可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影響本人及家庭的正常生活,患者可出現羞于啟齒、恐懼、抑郁、憤怒、絕望等情緒反應,這些消極情緒可對機體免疫的功能發(fā)生抑郁作用,致使癌細胞生長活躍,病情加重,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安慰患者,使其建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1.每日沖洗陰道一次,直至放療后半年以上,可改為每周沖洗2—3次,堅持2—3年,其目的是減少感染,促進上皮愈合和避免陰道粘連。 2.注意患者的全身反應,定期檢查血常規(guī),如有異常,按醫(yī)囑及時對癥處理。 3.準備好無菌填塞紗條,以防大出血患者的急需之用。對填塞后的出血患者應注意有無繼續(xù)出血現象,必要時配合應用局部止血藥物。 4.如患者出現放射性直腸炎時,應抗菌消炎、收斂止瀉,保持和促進上皮再生。進易消化、高營養(yǎng)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忌食刺激性及粗纖維食物。每次腹部放療前應排空尿液,出現膀胱炎時,除給予抗菌、消炎、止血,應作好身心護理,并按醫(yī)囑積極對癥處理。 5.囑托患者保護照射區(qū)皮膚的清潔和干燥,避免局部刺激和擦傷。 1、要精神飽滿、情緒樂觀。這種可能爭得與癌癥斗爭的勝利,為盡快重返工作崗位創(chuàng)造條件。如果精神上高度緊張,情感上過于脆弱,情緒易于被動等都會引起寢食不安、身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病情惡化。 2、生活要有規(guī)律,既不要臥床大養(yǎng),也不要過度勞累。無論作息時間、學習、娛樂都要有規(guī)律。規(guī)律的生活可使機體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 3、要注意調節(jié)飲食。癌癥患者在康復期要設法增進食欲,飯菜要清淡可口、葷素搭配、粗精兼食,既不能單調乏味又不可過于油膩,以易消化吸收為宜。進食時要環(huán)境輕松、心情愉快、不偏食、不過多忌食,更不要暴飲暴食。 4、要積極治療其他并發(fā)癥。由于癌癥病人一般體質較弱,往往伴有并發(fā)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腸炎、糖尿并心腦血管疾病等,在康復期要進行積極治療,為全面康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5、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了體質也就自然增強了身體抵抗能力。病人可根據自身體質情況,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習劍、游泳等活動項目,運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度。 |
|
來自: 漸近故鄉(xiāng)時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