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這個季節(jié),不少人都覺得有不愛吃東西,腹脹的毛病,有這個煩惱的朋友不妨試試這個小動作。 首先用一只手背放在腦門上,感受一下正常體溫;然后同一只手背順到鼻尖上,再感受一下溫度。腦門和鼻尖的溫度是否一樣呢? 如果鼻尖的溫度比腦門稍低,再加上剛才說的那些脾胃的癥狀,說明可能存在脾陽虛。 為什么能夠通過鼻尖溫度判斷是脾陽虛呢? 這就要根據(jù)脾的屬性而言了,在中醫(yī)五行中,脾主中央,鼻為面王,脾陽虛損,陰寒內盛,經(jīng)脈陽氣不充,就會鼻尖發(fā)涼。 除了鼻尖涼是脾陽虛很典型的一個癥狀,它還有一個表現(xiàn)也挺特別,就是流口水。 小孩流口水是正常的,但如果上了年紀還愛流口水,是屬于脾虛的水谷運化不好導致的,所以老年人流口水的,一般都是脾陽虛。 另外四肢水腫也是脾陽虛的一個代表癥狀,明代著名醫(yī)家張景岳曾說“水腫乃肺、脾、腎相關之病,其主在腎,其制在脾。” 脾虛則水無所制,泛溢全身,造成四肢顏面水腫,所以脾虛可以導致全身各部位水腫,但以四肢皮膚水腫為主。 脾陽虛表現(xiàn): 經(jīng)常大便溏薄不成形或泄瀉,食冷或受涼即發(fā); 經(jīng)常腹脹,晚上明顯,或經(jīng)常腹部隱隱作痛; 食欲不佳,或食后感覺不消化,能嗝出隔夜食味;手腳不溫,喜食熱物;婦女白帶量多、清稀。 為啥一到這個時間段,脾陽虛的人那么多呢? 因為夏天寒涼的吃多了,積累一段時間,就容易脾陽虛,而且氣溫驟降,脾易受寒困,造成脾不運化。 人的脾一旦形成陽虛,其消化功能就日漸變差,食欲不振,怕冷,大便不暢就都跟著來了。 中醫(yī)補脾陽虛有個很有名的方子叫理中湯,由人參、干姜、白術、炙甘草4味藥物組成,其用量很平均,《傷寒論》各用三兩。(藥方僅供參考,使用請咨詢醫(yī)生) 理中湯出自《傷寒論》,是醫(yī)圣張仲景的經(jīng)典方劑。 《傷寒論》里記載了一個很有趣的病例,就是吐唾沫或流口水不止的,用理中丸治療?,F(xiàn)在藥店有附子理中丸,也可以選用。 (藥方僅供參考,使用請咨詢醫(yī)生) 脾陽虛的人適當吃點芡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芡實是一種多年生的睡蓮科水生植物,多生于池塘或湖泊沿岸的淺水之中。 芡實富含淀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脂肪含量極低。中醫(yī)認為它能健脾補中益氣、益腎固精,是滋養(yǎng)防衰老的食物。 芡實山藥百合粥 芡實15克,山藥15克,百合10克,粳米100克。上述用料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即成。 |
|
來自: 學習古人養(yǎng)生 > 《五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