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后,隨著工業(yè)革命的不斷深入發(fā)展,世界海軍技術也是突飛猛進,誰是海洋上的強者,誰就是世界的主導者。而在遠東地區(qū),隨著西方列強的不斷東滲,原本閉關鎖國的中日兩國同樣遭到嚴重挑戰(zhàn),并在西方戰(zhàn)艦的炮口下相繼打開國門。 此后,中國的洋務新政及日本的明治維新幾乎在同時展開,而打造近代意義上的艦隊也成為兩國共同的追求目標。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加上在琉球等問題上的直接沖突,中日兩國爭先向西方國家購買軍艦,遠東的軍備競賽,隱然而生。在這次的競賽中,盡管日本比中國更早購得鐵甲艦,但中國畢竟是大國,財力較之更為雄厚,其后在李鴻章的主持下,北洋艦隊急起直追,日本艦隊由此被拉開了明顯的距離。 1886年7月,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率領剛從德國回國的“定遠”、“鎮(zhèn)遠”鐵甲艦及“濟遠”、“威遠”、“超勇”、“揚威”四艦前往朝鮮東海岸海面巡防操演。操練結束后,“超勇”、“揚威”兩艦前往海參崴待命,“定遠”、“鎮(zhèn)遠”等四艦則前往日本長崎進行維修。 “定遠”、“鎮(zhèn)遠”兩艦由德國伏爾鏗船廠制造,當時號稱“全球第一等鐵甲艦”。鐵甲艦在當時海軍中的地位,就像今人眼中的航空母艦,而號稱“亞洲第一巨艦”的“定遠”、“鎮(zhèn)遠”也確實非同凡響,二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220噸,其主要武器,4門克虜伯305毫米后膛主炮,更是威力驚人?!岸ㄟh”、“鎮(zhèn)遠”兩艦回國后,北洋艦隊立刻鳥槍換炮,世界排名迅速擠入前八。 由于當時中日兩國在琉球、朝鮮乃至臺灣問題上多有齬齟,李鴻章此次派出兩巨艦前往日本,其中也不乏“震懾嚇阻”之意。8月1日,北洋四艦抵達長崎港,在兩艘威風凜凜的巨艦面前,前來觀看的日本人見所未見,心中的震撼簡直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可以想象,多數(shù)人的心情是復雜的,復雜到可以用“百味雜陳”來形容,那種“羨慕、恐懼、憤懣、嫉妒、仇恨、震驚、自慚形穢、怒火中燒”的滋味,是相當?shù)牟皇亲涛丁?/P> 常年漂在海上的水手或水兵,上岸后總是喜歡胡鬧,北洋水兵們也不例外。8月13日,北洋艦隊放假一天,水兵們便借機上岸購物,其中有幾個水兵跑到當?shù)丶嗽和鏄罚Y果捅下大簍子。 據(jù)說,當時因為妓院賓客盈門,生意好得不得了,這幾個中國小伙在排隊等候時,有個聲稱是VIP(或是會員)的日本客人不經(jīng)排隊便徑直入內(nèi),這下惹出事端。一番爭執(zhí)后,水兵們與妓院老板大打出手,砸壞了人家的玻璃和家具,結果把警察給召來,但北洋水兵人多勢眾,趕來平息事端的日本警察反被打成重傷。 由于情形比較混亂,當時的《長崎快報》是這樣報道的:“有一群帶有醉意的水兵前往長崎一家妓館尋樂,因為發(fā)生糾紛,館主前往警察局報告。一日警至,已順利將糾紛平靜,但由於中國水兵不服,不久乃有6人前往派出所論理。非常激動,大吵大鬧,引起沖突。日警1人旋被刺傷,而肇事的水兵也被拘捕,其他水兵則皆逃逸?!?/P> 當日事件中,一名日本警察重傷、一名中國水兵輕傷,日本人在自己的國土上吃了虧,心中十分憋屈,隨后暗中謀劃報復。事后,提督丁汝昌也嚴飭水兵不許滋事,不許上岸,因而14日那天彼此相安無事,事態(tài)似乎得到了平息。但就在這看似平靜氣氛里,15日卻發(fā)生了一場更大規(guī)模的沖突。 15日下午,北洋水兵被許可上岸購物消遣,當天上岸的人數(shù)有四五百之多。傍晚時分,早有預謀的數(shù)百名日本警察、浪人將各街道兩頭堵住,突然持刀追殺那些在街上游逛的北洋水兵,而一些當?shù)氐娜毡救艘矎臉巧蠞卜兴?、擲石塊,有的甚至也拿著刀棍參與混戰(zhàn)。 猝不及防加上沒有攜帶武器,北洋水兵們這次吃了大虧。事后統(tǒng)計,在這次沖突中,北洋水兵當場死亡5名(事后因重傷又死亡兩名),40多人受傷;日本警察也被打死1名,受傷者30名,另外當?shù)厝毡救艘灿卸嗝搨?/P> 根據(jù)日方制作的《長崎港清艦水兵喧斗事件》的驗傷報告,北洋水兵受刀傷的37人,日方為14名,而雙方撞傷與打傷的數(shù)字基本接近,前者分別為6人,后者北洋水兵7名,日方9民。而據(jù)《申報》駐長崎記者的報道分析,日本人吃虧后心存謀害之心,14日就暗中聯(lián)絡并集合了包括士兵和當?shù)乩巳嗽趦?nèi)的一二千人,并由日本警察局配發(fā)武器,圖謀在次日對中國水手進行報復。北洋水兵的刀傷,大多集中在背后,可見當日被追殺的情形。毫無疑問,這是一起赤裸裸的、有預謀的報復行動。 8月17日,駐日公使徐承祖向日本外務省發(fā)了一份照會,稱“昨日我水手登岸,八點鐘有日本巡查多人,近前挑釁;又有數(shù)百名,將各街巷之兩頭堵塞,逢兵便砍;并有日民千余,各持兵刃亂殺……日本人預存害心,千數(shù)百人以刀砍,又于沿街樓上,潑滾水,擲石塊,我兵無預防,散于各街頭,購物者皆徒手,故吃大虧……” 李鴻章在得知“長崎事件”后,大為憤怒的召見了日本駐天津領事,其中不無威脅的說:“如今開啟戰(zhàn)端,并非難事。我兵船泊于貴國,艦體、槍炮堅不可摧,隨時可以投入戰(zhàn)斗”。而在之前,北洋艦隊總教習瑯威理也建議立刻對日本宣戰(zhàn),炮轟長崎作為報復。 當時的日本,雖說已經(jīng)開始變法維新,但一個國家不可能在十來年間便完全改變,何況日本還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盡管日本人對“頑固保守”的中國報以蔑視,但當時日本只有3 艘3000噸級的鐵甲艦, 而北洋艦隊光7000噸級的鐵甲艦就有兩艘,其他巡洋艦、炮艦、運輸艦等,其數(shù)量和質量也遠在日本之上。 但到最后,李鴻章和總理衙門還是冷靜了下來,因為當時中法戰(zhàn)爭剛結束不到一年,國家財政困難,一下也拿不出那么多錢來動員軍隊。如果因為“長崎事件”而向日本宣戰(zhàn),勢必引發(fā)更大的國際沖突,而英法美德等國此時正虎視眈眈,中日兩國畢竟一衣帶水,當時的關系也沒有后來的那樣極端對立,開戰(zhàn)于人于己都未必是一件好事。在這個前提下,中日雙方最后還是決定以外交和法律的形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各國調(diào)停和外交折沖下,中日雙方在半年后達成協(xié)議,稱“爭斗事件原為語言不通,彼此誤解,遂致互斗死傷”;根據(jù)中日之前簽訂的天津條約,“兩國司法部門根據(jù)本國法律,各自斟酌處辦,互不干預”;最后,就各自的死傷者互給撫恤,日本賠付中國52500元,中國賠給日本15500元,這事算是和平了解,雙方互讓一步,彼此體面下臺。 從賠款上來看,看似中國贏得了這場外交談判,但如此重大的事件,只賠款不懲兇,也不追究背后的陰謀,顯然日本占了便宜。事后,李鴻章也頗有些悻悻然的說:“長崎之哄,發(fā)端甚微。初因小爭,而倭遂潛謀報復,我兵不備,致陷機牙。觀其未晚閉市,海岸藏艇,巡捕帶刀,皆非向日所有,謂為挾嫌尋釁,彼復何辭?” 李鴻章派北洋四艦去長崎,確實有的“炫耀武力”的意思,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北洋艦隊的兩艘巨艦對日本人民族心理產(chǎn)生了極大的刺激。經(jīng)過這次事件,日本的反華仇華情緒反而進一步高漲,從軍國主義分子到普通老百姓,都對北洋艦隊充滿了敵意。在他們看來,外國水兵喝醉了酒來本國滋事,最后竟然要本國賠款,這種憤恨和受辱感,自然很容易便被煽動了起來。 在這種情緒的感染下,“大力發(fā)展海軍”成為日本國內(nèi)的共識,“一定要打敗‘定遠’”也成為了日本海軍的目標和口號。就連日本的小孩子,他們當時最流行的游戲,就是分成兩組,一組扮成中國艦隊,另一組扮成日本艦隊,進行捕捉“定遠”、“鎮(zhèn)遠”的戰(zhàn)斗游戲。 日本的反華情緒在日本政府的鼓動下,很快變成了趕超北洋艦隊的動力?!伴L崎事件”結案不過一月,明治天皇便頒發(fā)敕令:“立國之務在海防,一日不可緩”,隨后撥出內(nèi)帑30 萬日元,作為海軍的補助金。 之后,明治天皇又發(fā)布敕諭,決定在其后6年中每年撥出30萬日元,并從文武員的薪金中抽出1/10作為造艦費繳納國庫。首相伊藤博文也發(fā)表演說,呼吁國民捐款捐物,縮衣節(jié)食,為日本打造一支更為強大的海軍。在這場獻金熱潮中,日本在半年之間便籌集了兩百多萬日元,連天皇的老媽阿巴桑,也捐出了她僅有的兩件首飾。 爾后,日本政府更是不顧財政困難,逐年增加海軍經(jīng)費并發(fā)行巨額公債,其數(shù)量幾乎超過其財政收入的三成。如1886年,日本發(fā)行了1700萬日元的海軍公債,而在1889年,日本的海軍軍費已接近1000萬日元。1888 年后,日本開始了的大規(guī)模購艦、造艦進程,六年間便添置軍艦12 艘,總計新添海軍噸位近18000噸。 到甲午戰(zhàn)爭前夕,日本海軍主力艦總噸位已達到37000噸,大大超過了北洋艦隊主力艦總噸位(不到30000噸)。而就在這關鍵的六年間,北洋艦隊原地踏步,竟未購一艦一炮,“排名前八”的輝煌,早已是昨日黃花,甲午戰(zhàn)敗之因,盡在其中矣 |
|
來自: 昵稱10079158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