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是指病程在2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nèi)的復發(fā)性腹瀉。臨床上分為高滲性腹瀉、吸收障礙性腹瀉、分泌性腹瀉、運動性腹瀉4種類型。臨床常表現(xiàn)為排便次數(shù)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zhì)稀薄,每日排糞量超過200克,或含未消化的食物或膿血,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適、失禁等癥狀。診斷主要依據(jù)臨床表現(xiàn)和常規(guī)檢查,全面分析研究,必要時可做小腸吸收功能試驗和影像診斷來確診。 慢性腹瀉屬于中醫(yī)"泄瀉"范疇,分腎虛泄瀉、脾虛泄瀉、肝郁泄瀉3種證型。主要病理機制與濕有關(guān),運脾化濕為其主要治法,升陷湯是脾虛泄瀉型常用處方之一。 升陷湯加減:生黃芪15克,知母9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9克,黨參9克,白術(shù)9克,炙草6克,蒼術(shù)10克。若脾陽虛衰,陰寒內(nèi)盛,加熟附子6克,干姜6克;若久瀉不愈,中氣下陷,兼有脫肛者,加當歸9克,陳皮12克。 (1)根據(jù)《河南中醫(yī)》,1999,19(4):22,李香報道:從脾胃論治五更泄,運用升陷湯加減治療脾虛致瀉療效顯著。處方:生黃芪20克,知母1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桔梗10克,黨參10克,蒼術(shù)9克,白術(shù)9克,懷山藥10克,扁豆10克,陳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日1劑,分2次溫服。 (2)根據(jù)《新中醫(yī)》,1995,(12):50,朱樹寬報道:治療1例妊娠咳嗽腹瀉患者,臨床治愈。處方如下:黃芪30克,懷山藥30克,炮姜10克,五味子10克,桔梗6克,枳殼6克,升麻3克,柴胡3克。水煎服。 2.原發(fā)性低血壓 原發(fā)性低血壓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植物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血管舒縮功能障礙,血壓降低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出現(xiàn)以血壓偏低為主的一種疾病。 原發(fā)性低血壓癥屬中醫(yī)"眩暈"、"虛勞"、"心悸"范疇,多見于青壯年體質(zhì)虛弱的女性,并有家族遺傳傾向,其病因病機與五勞七傷、病后失調(diào)致大氣下陷,元氣受損,腎之精血虧虛,髓海不足有關(guān)。腎主藏精,生髓,腦為髓海。《內(nèi)經(jīng)》日"髓海不足則腦轉(zhuǎn)耳鳴,脛瘺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而頭暈健忘皆因大氣下陷不能上達于腦所致。故治法宜補氣升陷,大補腎中精血。 升陷湯加減:黃芪24~30克,知母12克,升麻5克,柴胡5克,桔梗5克,熟地黃60~90克,炙甘草18~36克。 氣虛極者,酌加黨參;陽氣渙散,加山茱萸、大劑量熟地黃以大補腎之精血。若自汗出,加浮小麥9克,防風9克;泄瀉或便溏,加薏苡仁、15克,澤瀉12克,炒扁豆12克;畏寒肢冷,腹中隱痛,加桂枝12克,干姜6克;心悸怔忡,加柏子仁12克,朱砂1克(沖服)。 (1)根據(jù)《新中醫(yī)》,1997,29(9):21,楊宏志等報道:治療原發(fā)性低血壓30例,全部均為女性,年齡20-40歲,治療結(jié)果顯效20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3%。處方:黃芪24~30克,知母12克,升麻5克,柴胡5克,桔梗5克,熟地黃60~90克,黨參18克,山茱萸15克,炙甘草18~36克。 (2)根據(jù)《山西中醫(yī)》,1996,12(4):31,魏勃等報道:采用升陷湯治療眩暈1例效果滿意,處方如下-黃芪3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桔梗10克,知母10克,當歸12克,熟地15克,龍眼肉15克,桑椹15克。3劑,水煎服。 3.復發(fā)性氣胸 復發(fā)性氣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組織和臟層胸膜破裂,或者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細小氣管自行破裂,肺和支氣管內(nèi)空氣進入胸膜腔,并且反復發(fā)作。其主要發(fā)作原因是由于肺基礎(chǔ)疾病導致肺功能降低,肺泡彈性差而致破裂所致。主要臨床表現(xiàn):突感一側(cè)胸痛,氣急,憋氣,可有咳嗽,但痰少。診斷主要依據(jù)臨床表現(xiàn)和x線檢查,即可確診。 氣胸屬中醫(yī)"宗氣下陷,肺氣衰竭"之證,升氣舉陷,培土生金為其主要治法??梢詰?yīng)用升陷湯加減治療。 升陷湯加減:生黃芪15克,黨參15克,知母10克,柴胡9克,升麻9克,桔梗9克,炙甘草6克。 若氣短乏力,加倍黃芪;胸痛明顯者,加元胡、金鈴子;憋氣嚴重者,加枳殼。 根據(jù)《河北中醫(yī)》,2000,22(6):471,姜文艷等報道: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復發(fā)性氣胸療效觀察。運用升陷湯加減治療該病30例,治愈25例,顯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7%。處方:生黃芪20克,黨參15克,知母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丹參15克,白及15克,升麻6克,山茱萸6克。若肺熱痰黃者,去黨參,加黃芩10克,百部10克;盜汗者,加生牡蠣20克,生龍骨20克;脾腎陽虛,加制附子3克,干姜3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 4.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以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腦動脈硬化及頸椎退行性變?yōu)榛A(chǔ),而出現(xiàn)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腦部缺血的一類疾患。而勞累、感染、頸部急劇扭轉(zhuǎn)是發(fā)病的誘因,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頭暈、耳鳴、失眠等一系列癥狀,并可誘發(fā)腦血管疾病、老年性癡呆等。其診斷主要依據(jù)臨床癥狀,必要時可做頸顱多普勒、x線檢查來確診。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屬中醫(yī)"眩暈"范疇,病理機制與"虛、風、痰、瘀"有關(guān),而補虛、祛風、化痰、祛瘀為其主要治法,氣虛導致的眩暈可以運用升陷湯。 升陷湯加減:黃芪15克,升麻6克,柴胡6克,桔梗6克,知母9克,炒棗仁9克,木香9克,黨參10克,白術(shù)10克,炙甘草6克。 胃氣上逆,加半夏6克;畏寒肢冷,加熟附子6克,干姜6克;不寐者,加柏子仁12克;面色無華,加熟地12克,阿膠9克(烊化)。 (1)根據(jù)《湖南中醫(yī)雜志》,2000,16(3):51,周汝云等報道:加味升陷湯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46例,治愈14例,顯效22例,好轉(zhuǎn)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1.3%。處方:黃芪30~50克,知母12克,天麻10克,川芎10克,丹參30克,葛根30克,澤瀉20克,石菖蒲10克,膽南星6克,升麻3克,柴胡3克。兼氣郁者,加合歡花10克;兼耳鳴者,加蟬蛻5克;兼腎陽虛者,加鎖陽10克,巴戟天10克;兼陰血不足者,加熟地15克,枸杞子15克;兼嘔吐者,加法半夏6克,竹茹1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 (2)根據(jù)《山東中醫(yī)雜志》1997,16(7):327,張毅報道:運用升陷湯加減治療1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效果滿意。處方如下:黃芪60克,黨參10克,知母10克,柴胡3克,升麻3克,桂枝6克,當歸10克,川芎6克,地龍10克。連服18劑。 5.失眠 睡眠是一種重要的生理現(xiàn)象,屬于保護性抑制。然而長期的睡眠不良以及影響睡眠的解剖部位的病變或生理功能的紊亂均能導致睡眠障礙。失眠是睡眠障礙的一種常見表現(xiàn)。 失眠是癥狀而不是病因。本病包括入睡困難、睡時短、覺醒多并且多夢。腦電圖記錄眼球快速運動睡眠縮短,而無眼球快速動睡眠的第二級較長,第四級提前結(jié)束,覺醒的次數(shù)和時間略有增加,睡眠的總時問減少。這些表現(xiàn)可因每晚失眠程度的不同而變化。此外,失眠者的生理性警覺反應(yīng)水平提高,如睡眠期中的心率、體溫都較睡眠良好者高,外周血管處于收縮狀態(tài)。長時間失眠則體溫、血壓、心率、呼吸等出現(xiàn)一系列變化。主要精神活動變化較為明顯,如在2天內(nèi)無明顯變化,3天以后出現(xiàn)記憶力、思考力、計算力明顯下降,容易激怒,進一步可出現(xiàn)幻覺與錯覺。 正常人睡眠的好壞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就寢時間、起床時間、一夜睡眠的經(jīng)過、個人體質(zhì)、性格、年齡、生活習慣、周圍環(huán)境等,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睡眠。 失眠癥,祖國醫(yī)學稱為"不寐"、"不得臥"。中醫(yī)學治療本病方法眾多,以調(diào)理陰陽為主,使陽人于陰,陰陽調(diào)和,陰平陽秘,其自能得睡。中醫(yī)藥治療失眠,效果好,副作用少,深受廣大患者歡迎。但是對于頑固性失眠,則要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精神進行診治。對于胸中大氣受損,心失所養(yǎng),神不守舍所致失眠,可選用升陷湯加減治療。 升陷湯加減:生黃芪30克,知母10克,柴胡5克,升麻6克,山萸肉15克。 頭暈,血壓較低者,加紅參10克,白術(shù)12克,炙甘草12克;心悸氣短,膽怯者,加柏子仁12克,龍骨15克,龍眼肉15克;納差神疲,便溏者,加雞內(nèi)金12克,生山藥30克。 根據(jù)《吉林中醫(yī)藥》,1998,(2):35,黃慶田報道:運用升陷湯治療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頑固性失眠,辨證屬于胸中大氣受損,虛而下陷,心失所養(yǎng),神不守舍者用歸脾湯、酸棗仁湯、朱砂安神丸不效,用升陷湯加減治療效果顯著。處方:生黃芪30克,知母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6克,人參10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病情穩(wěn)定后上藥20劑為1料,加工成蜜丸,每服9克,每日3次。 6.胃下垂 胃下垂多為瘦長體型人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食后加重,平臥減輕)、惡心、噯氣、胃痛(無周期性及節(jié)律性,疼痛性質(zhì)與程度變化很大),偶有便秘、腹瀉或交替性腹瀉及便秘,可伴有眩暈、乏力、心悸和直立性低血壓等全身癥狀。體格檢查時上腹部可捫到強烈的主動脈搏動,可同時伴有其他內(nèi)臟下垂(如腎下垂、肝下垂)的體征。通過胃腸鋇餐檢查可以明確診斷。西醫(yī)治療以調(diào)整飲食、腹肌鍛煉及放置胃托為主,必要時用促胃腸動力藥。 ' 胃下垂多屬于中醫(yī)"胃脹"范疇,一般認為由于中氣下陷所致。常用方為李東垣之補中益氣湯,至民國張錫純始創(chuàng)升陷湯,本為大氣下陷所立,使用本方加味治療胃下垂效果顯著。 升陷湯加味:生黃芪30克,人參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知母10克,桔梗6克,枳殼30克,炙甘草6克。 脘腹脹滿者,加木香6克,佛手12克,香櫞6克;大便溏薄,加山藥15克,扁豆15克,蓮子肉12克;惡心嘔吐者,合旋覆代赭湯;寒象明顯,加制附子6克,肉桂6克;兼有熱痰,加竹茹6克,膽南星6克,黃連6克;消化不良,加雞內(nèi)金12克,焦山楂12克,炒麥芽15克,神曲12克;胃陰不足者,去人參,加石斛12克,麥門冬6克,沙參9克。 (1)根據(jù)《江蘇中醫(yī)》,1999,(8):36,陸機報道:運用升陷湯加味治療胃下垂療效顯著。其對于辨證屬于脾胃氣虛,大氣下陷者用升陷湯加味治療,處方:炙黃芪30克,潞黨參15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延胡索10克,桔梗5克,知母5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紅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作者認為本方補脾胃,使清氣向上,濁氣向下,氣機通暢,疾病自愈。 (2)根據(jù)《北京中醫(yī)》,1998,(4):26,吳金龍報道:運用升陷湯加味治療胃下垂效果顯著。26例患者中,治療后癥狀消失,復查臟器回納原位為治愈,計19例。癥狀消失,未經(jīng)復查,或自動終止治療者為好轉(zhuǎn),計6例。其中1例僅就診1次,無法追訪,為無效。處方:生黃芪30克,知母10克,柴胡5克,桔梗3克,升麻5克,炒枳殼10克,太子參15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棗3枚。陽虛者,加制附子10克,肉桂5克;氣虛甚者,改太子參為大紅參10克;脾胃虛寒者,加炒白術(shù)10克,云茯苓10克,桂枝10克,砂仁5克;腎虛者,加山萸肉10克,桑寄生10克,杜仲10克。 7.冠心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系指冠狀動脈固定性(動脈粥樣硬化)和(或)動力性(血管痙攣)病變使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心臟病,簡稱冠心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本病一般分為5型,包括無癥狀型冠心病、心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原發(fā)性心臟驟停型冠心病。本病的診斷要點除根據(jù)典型發(fā)作的特點和體征之外,還應(yīng)該參照心電圖改變,必要時可多次復查心電圖或作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連續(xù)監(jiān)測,診斷有困難者,可考慮進行放射性核素檢查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另外超聲心動圖對于本病的診斷也有價值。本病應(yīng)該積極預(yù)防,主要是戒煙和防治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肥胖也是應(yīng)該預(yù)防的易患因素。心理社會因素、不合理飲食等情況也應(yīng)受到重視。 冠心病屬于中醫(yī)"胸痹"、"心痛"、"真心痛"、"心悸"、"厥脫"等疾病的范疇。中醫(yī)藥治療,效果顯著,無論從急救還是病后調(diào)攝,中醫(yī)藥有西醫(yī)不可替代的明顯的優(yōu)勢。中醫(yī)辨證分型為氣虛血瘀、氣滯血瘀、寒凝心脈、痰濁閉阻、氣陰兩虛等多種證型。其中胸陽不振,可與各型相兼出現(xiàn)。臨床以升陷湯加減治療。 升陷湯加味:生黃芪30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6克,知母10克,紅參15克,丹參30克。 心脈瘀阻,疼痛較劇烈者,合以血府逐瘀湯,或加芎12克,檀香6克,紅花12克,赤芍12克;痰濁閉阻,加瓜蔞15克,薤白12克,苦酒30克;寒凝心脈,加熟附子12克(先煎),炙甘草6克,干姜12克;氣陰兩虛,加麥冬30克,五味子12克(打);兼有脅痛,加延胡索18克,香附12克;心煩失眠,加酸棗仁18克,夜交藤20克。 (1)根據(jù)《江蘇中醫(yī)》,1999,(8):36,陸機報道:運用升陷湯加味治療冠心病屬于胸陽不振,大氣下陷,絡(luò)脈瘀阻者效果顯著。處方:炙黃芪30克,紫丹參30克,吉林參6克(另燉沖服),柴胡10克,升麻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桔梗5克,知母5克。水煎服,每日1劑。 (2)根據(jù)《吉林中醫(yī)藥》,2000,(5):16,楊大國、胡敬寶、黃秀鈴報道:運用升陷湯和丹參飲加味組成生丹飲,治療老年人冠心病心絞痛43.例,療效標準參照1979年修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評定標準》。心絞痛癥狀療效:43例中顯效13例,改善2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7%。心電圖改變:顯效9例,改善20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67.44%。處方:黃芪30克,升麻9克,柴胡9克,桔梗9克,枳殼12克,砂仁9克,檀香9克,葛根30克,丹參30克,細辛9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口服。氣虛者,加黨參、黃精;血瘀重者,加桃仁、紅花;陽虛明顯者,加肉桂、附子;高血壓者,加鉤藤、生龍骨、生牡蠣;手足麻脹者,加澤瀉、炒地龍。 (3)根據(jù)《山東中醫(yī)雜志》,1997,16(7):327,張毅報道:運用升陷湯加減治療1例冠心病患者效果滿意。處方如下:黃芪30克,黨參10克,柴胡6克,升麻3克,桂枝6克,炙甘草10克,陳皮10克。連服12劑。又運用升陷湯合炙甘草湯加減治療1例冠心病臨床治愈。處方如下:黃芪30克,人參10克(另燉),升麻3克,柴胡6克,桂枝6克,炙甘草10克,山茱萸10克,五味子6克,生龍骨20克,生牡蠣20克,炒酸棗仁24克。1劑,急服下,1小時后心悸、怔忡減輕,至晚6時心律轉(zhuǎn)復為竇性心律,再擬升陷湯合炙甘草湯加丹參20克。連服20劑,隨訪至今未發(fā)。 8.產(chǎn)后尿潴留 尿潴留是指膀胱內(nèi)尿液不能排出。常見原因為尿道損傷或狹窄,脊髓損傷,以及盆腔手術(shù)損傷膀胱也可以引起尿潴留。產(chǎn)后尿潴留為產(chǎn)科臨床所習見,西醫(yī)認為本病與滯產(chǎn)時間長,運用胎吸產(chǎn)鉗等器械助產(chǎn)或臨盆努責摒氣過度,復加失血有關(guān),產(chǎn)后身體虛弱,腹壁松弛,產(chǎn)婦怕疼不敢用力排尿等也為常見原因。西醫(yī)治療以導尿法、熱熨法治療。本病屬于中醫(yī)二"癃閉"的范疇,小便不通,點滴不出為閉;小便不通,點滴而出為癃。產(chǎn)婦分娩時努責用力過甚,胸中大氣被迫下陷。根據(jù)"上竅開則下竅自通"的理論,升陷湯可以開上以通下,此即所謂"提壺揭蓋"法。 升陷湯加減:炙黃芪30克,黨參10克,山萸肉15克,柴胡8克,升麻8克,木通8克,桔梗5克,貝母5克。 心煩渴,咽干者,加蘇葉10克,杏仁10克,淡豆豉10克,炒山梔子10克,麥冬10克;身熱自汗多者,加桑葉10克,菊花10克,白術(shù)6克,防風5克。 (1)根據(jù)《江蘇中醫(yī)》,1999,(8):36,陸機報道:運用升陷湯加味治療產(chǎn)后尿潴留療效顯著。其對于產(chǎn)后尿潴留辨證屬于大氣下陷,膀胱氣化失司所致者用升陷湯加味。處方:炙黃芪30克,黨參10克,山萸肉15克,柴胡8克,升麻8克,木通8克,桔梗5克,知母5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溫服。 (2)根據(jù)《山西中醫(yī)》,1996,12(4):31,魏勃等報道:采用升陷湯治療癃閉1例效果滿意,處方如下:黃芪15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桔梗10克,知母10克,車前子12克,茯苓12克。水煎服,日1劑。 9.早泄 早泄是同房時陰莖尚未接觸或剛接觸女方外陰,或陰莖雖進入陰道,但在很短時問內(nèi)便發(fā)生射精,隨后陰莖萎軟,不能進行正常性生活的一種病證,是較常見的男性性功能障礙。成年男性均可發(fā)生本病,與年齡無明顯關(guān)系。本病多由于精神因素所致,少數(shù)為器質(zhì)性因素引起。西醫(yī)認為本病與情緒緊張,手淫惡習,長期禁欲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精囊腺炎等生殖器炎癥有關(guān)。本病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查尿與前列腺液,明確是否存在某生殖器的炎性病變。西醫(yī)治療主要是以抗抑郁藥及鎮(zhèn)靜藥輔助心理治療,降低龜頭敏感度等方法治療。 由于本病多與陽痿、遺精并見,故歷代醫(yī)家對此少有專論,有的醫(yī)家根據(jù)早泄的特點,名之日"雞精"。中醫(yī)認為本病病位在心、肝、脾、腎;基本病機是腎氣虧虛、陰虛火旺、心脾兩虛、肝經(jīng)濕熱而致精關(guān)不固。臨床治療以辨證論治為主,輔助心理療法。對于大氣下陷者,可以選用升陷湯加減治療。 升陷湯加減:生黃芪30克,升麻15克,柴胡12克,桔梗10克,芡實30克,蔚蓄30克。 兼腎氣虧虛者,加枸杞子15克,山萸肉15克,金櫻子15克,巴戟天12克;兼睡眠差,心悸氣短者,加龍眼肉15克,當歸18克,茯神15克;兼心情急躁易怒者,加郁金10克,合歡皮15克。 根據(jù)《河北中醫(yī)》,1999,(3):168,王慧生報道:運用升陷湯加減治療早泄療效顯著。其對于大氣虛而下陷,統(tǒng)精無力,用益氣升提,佐以固精之法治療。處方:生黃芪20克,升麻10克,柴胡6克,白術(shù)15克,金櫻子15克,桑螵蛸10克,桔梗6克。日1劑,水煎400毫升,早晚分服。 10.前列腺增生癥 前列腺增生癥是老年男性的常見疾病。在病理上,30歲以上的男性,其前列腺就可發(fā)生增生性改變,以后隨年齡增長,發(fā)病率也隨之增加。國外資料證明,30~40歲的發(fā)病率為8%,41~50歲為20%,51~60歲為50%,61~70歲為70%,90歲以上為90%。我國的發(fā)病率大大低于國外,由于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平均壽命有所延長,其發(fā)病率也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前列腺增生癥的發(fā)生原因,迄今尚未完全闡明。本病主要表現(xiàn)為尿頻、排尿困難、尿失禁及血尿、急性尿潴留,有的患者因為尿路梗阻可引起全身癥狀,如腰痛等。本病可經(jīng)肛指檢查、彩超檢查明確診斷。 前列腺增生癥的典型表現(xiàn)之一就是排尿困難,甚至發(fā)生尿潴留,故屬于中醫(yī)學"癃閉"范疇。本病病位在膀胱、尿道,而與肝、脾、腎密切相關(guān)。其治療以清熱利濕,行氣活血,化痰散結(jié),健脾升陽,補益腎元為基本原則。因為本病多見于中老年人,故益氣升提,活血化瘀貫穿始終。其中,升陷湯可作為基本方治療本病。 升陷湯加減:生黃芪30~60克,升麻5克,知母5克,柴胡6克,桔梗5克,路路通15克,穿山甲12克。 兼有陰虛者,加黃柏10克,生地10克,山藥15克;瘀血明顯者,加生山楂30克,澤蘭12克,益母草30克,當歸24克;陽氣虛者,加肉桂6克,熟附子9克;腰脊冷痛者,加淫羊藿12克,杜仲15克,桑寄生30克;尿痛者,加石韋12克,琥珀3克(沖服)。 根據(jù)《河北中醫(yī)》,1999,(3):168,王慧生報道:運用升陷湯加減治療前列腺增生所致之癃閉療效顯著。對于面色蒼白無華,言語低微,脈弦數(shù),右寸微弱,兩尺實大,辨證屬于大氣下陷,膀胱氣化失司者,用升陷湯加減。處方:生黃芪30克,升麻3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桔梗6克,枳實10克,青皮15克,豬苓20克,車前子10克,生大黃10克(后下)。日1劑,水煎400毫升,頻服。大便通暢去生大黃,加牛膝10克,桃仁10克,干姜10克,澤瀉10克。 11.食管裂孔疝并食管炎 由于先天性缺陷、橫膈的損傷或支持組織的松弛,胃、結(jié)腸或其他腹內(nèi)臟器可通過橫膈的某個孔穴滑人胸腔內(nèi),形成膈疝;其中最常見的是食管裂孔疝,即胃的一部分通過膈食管裂孔進入胸腔,占膈疝中的90%以上。本病臨床可以出現(xiàn)一系列的并發(fā)癥狀,同時并發(fā)食管炎或與消化系統(tǒng)的其他疾病同見。根據(jù)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屬于中醫(yī)"胸脅痛"、"泛酸"、"嘈雜"等病的范疇。 中醫(yī)認為食管裂孔疝的形成主要為臟腑無力所致,氣虛下陷使臟腑組織無力支撐而離開正常的功能位置經(jīng)孔而進入胸腔。臨床治療主要以升提宗氣使臟腑恢復正常位置,使因疝所致的各癥痊愈。臨床可用升陷湯加減。食管炎主要表現(xiàn)為胸骨后或心窩部不適、燒灼感、反酸、噯氣或吞咽時疼痛等。臨床治療以對癥處理為主。 升陷湯加減:生黃芪30克,柴胡9克,桔梗6克,枳殼12克,知母6克,黃連5克,吳茱萸3克。 兼有放射脅肋肩背疼痛者,加郁金10克,姜黃10克,香附12克,旋覆花12克(包煎),杏仁9克;兼有反酸嘈雜者,加煅瓦楞子15克,烏賊骨15克;燒灼感明顯者,加生地30克,玉竹15克,黃芩9克;納差者,加焦三仙各15克,雞內(nèi)金12克,炒萊菔子15克。 根據(jù)《云南中醫(yī)藥雜志》,2000,(2):20,肖妙娥報道:運用升陷湯加減治療食管裂孔疝并食管炎效果顯著。其辨證屬于大氣下陷,胃陰虧虛者,治以升提宗氣,益胃生肌。處方:生黃芪30克,柴胡9克,桔梗9克,升麻5克,知母15克,煅瓦楞子15克,浙貝母15克,玄參15克,明玉竹10克,生甘草6克,生地10克。水煎,每日1劑。眠差,精神緊張,加炙遠志10克,郁金10克;脾虛濕熱者,去玉竹、生地,加竹葉10克,敗醬草15克,木通6克,加大生甘草劑量為10克;濕濁上犯,去生地、玉竹,加生薏苡仁20克,蓮子15克,當歸6克,生曬參10克,砂仁10克(后下)。 12.神經(jīng)官能癥 神經(jīng)癥又稱為神經(jīng)官能癥。這一名詞常用來概括一組與。因素有關(guān)的功能性心理障礙的常見疾病。近年來國際上已不再把神經(jīng)官能癥的概念作為分類的原則。但由于此類疾病十分常見,世界衛(wèi)生組織及我國的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都保留了這一名稱,包括:焦慮癥、恐怖癥、強迫癥、癔病和神經(jīng)衰弱等。焦慮癥狀可見于各種疾病中。本癥僅指由于心理社會因素引起,而以焦慮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強迫癥是指患者自知是異常的、無意義的和不必要的觀念或行為,并極力加以抵抗和排斥,但常無法控制,而把精力消耗在這類強迫觀念或行為上,可嚴重影響其社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神經(jīng)衰弱以容易興奮和容易疲勞為特征,且常伴有焦慮及抑郁等癥狀,其癥狀表現(xiàn)可與許多軀體疾病的早期或恢復期相混淆。精神分裂癥是最常見的一種精神病,其病因未明,主要表現(xiàn)是思維、情感、行為之間互不協(xié)調(diào),精神活動脫離現(xiàn)實環(huán)境。癔病又稱為歇斯底里,女性較多,常因社會心理因素引起情緒波動而突然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可類似多種疾病。中醫(yī)認為本病和心、肝、脾以及痰、瘀等有關(guān)。本病相當于中醫(yī)"不寐"、"梅核氣"、"百合病"、"癲狂"等疾病范疇。本病表現(xiàn)多樣,變化復雜,臨床治療以辨證論治為主。其中,對于胸中大氣下陷者,可以選擇升陷湯加減治療。 陷湯加減:炙黃芪3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知母5 克,桔梗8克,合歡皮15克。 失眠者,加炒棗仁12克,柏子仁12克,遠志10克;胸悶咽堵,咽中如有炙臠,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加清半夏10克,蘇梗10克,牛蒡子10克,浙貝母10克;煩躁易怒者,加郁金10克,炒梔子10克;頭暈耳鳴目脹者,加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白芍24克。 根據(jù)《江蘇中醫(yī)》,1999,(8):36,陸機報道:運用升陷湯加減治療神經(jīng)官能癥療效顯著。其治療胸膈滿悶不舒,呼吸氣短,得太息乃適,心中怔忡,夜不安寐,膽怯易驚,甚則筋惕肉稠,辨證為胸中大氣因驚恐下陷,投以升陷湯療效顯著。處方:炙黃芪30克,丹參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炙甘草10克,龍骨20克(先煎),牡蠣30克(先煎),桔梗5克,知母5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溫服。 13.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 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是一種以頭部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及大腦皮層功能失調(diào)為主要特點的臨床綜合征,具有病程長,間歇性反復發(fā)作,呈跳痛或脹痛,痛有定處,纏綿難愈等特點,多見于青壯年。包括叢集性頭痛、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等。 本病屬中醫(yī)"頭風"、"偏頭痛"等范疇。臨床辨證分型主要有:氣血不足、肝陽上亢、肝腎陰虛、痰濁上擾、血瘀阻絡(luò)、寒凝經(jīng)絡(luò)等證型。頭為清陽之府,氣虛則血不能上榮,頭部氣血虧虛,故頭痛綿綿。升陷湯能升胸中清陽之氣直達巔頂,氣行則血行,氣血調(diào)達則頭痛止,故升陷湯用于氣血不足型頭痛療效亦佳。 升陷湯加減:黃芪15克,升麻6克,柴胡6克,桔梗6克,知母9克,炒棗仁9克,木香9克,黨參10克,白術(shù)10克,炙甘草6克.葛根15克。 失眠者,加炒棗仁12克,柏子仁12克,遠志10克;胃皇上逆,加半夏6克;面色無華,加熟地12克,阿膠9克(焰化);煩躁易怒者,加郁金10克,炒梔子10克;頭暈耳鳴目脹加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 根據(jù)《新中醫(yī)》,1995,(10):57,劉瑞波等報道:運用升隆湯加味治療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患者取得了滿意的效果。處方:生黌芪30克,柴胡5克,升麻5克,桔梗10克,當歸10克,知蜀10克,川芎10克。 14.遺尿 遺尿癥又稱夜尿癥,是指3周歲以后不能控制排尿,又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或泌尿生殖系統(tǒng)器質(zhì)性病變,臨床上沒有排尿困難或剩余尿,尿液檢查正常,而在夜間入睡后產(chǎn)生無意識排尿。引起遺尿的機制,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是神經(jīng)發(fā)育尚未成熟,或為膀胱脊髓神經(jīng)支配的興奮性發(fā)生變化而致。引起功能性遺尿的常見原因主要是精神因素,此病多見于10歲以下兒童,偶可延長到十幾歲。另外,妊娠咳嗽遺尿用本方加減治療效果亦佳。 對于遺尿癥中醫(yī)認為主要是腎氣不足,膀胱不能制約小便所致。主要分為3型:肺熱郁結(jié)型、腎氣不足型、脾肺氣虛型。根據(jù)《山東中醫(yī)雜志》,1996,15(9):421,張建坤、曲仕良報道:治療頑固性遺尿2例取得滿意療效。若證屬大氣下陷、腎氣不固、肝氣郁滯,治以補氣升陷、固腎攝氣、舒肝解郁,升陷湯加味:黃芪30克,升麻3克,柴胡6克,知母12克,桔梗3克,澤瀉13克,茯苓12克,桂枝12克,白術(shù)12克,青皮12克,陳皮12克,香櫞12克,桑螵蛸12克,益智仁15克,烏藥10克,芡實30克,山茱萸15克,若服藥后諸癥減輕,但仍有走路及著急時欲遺而不出,去澤瀉、茯苓、桂枝、白術(shù)、青皮、陳皮、香櫞,加金櫻子15克,鹿角膠8克(烊化)。 15.琦能性消化不艮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組常見的癥候群,指持續(xù)性或反復發(fā)作性的上腹部不適,如:食后脘腹脹滿、噯氣、厭食、惡心、嘔吐、燒心、胸骨后痛、反胃等,經(jīng)過胃鏡、鋇餐胃腸造影、8超肝、膽、胰和各項化驗檢查均無異常器質(zhì)性病變,且定期隨診一個時期仍無異常發(fā)現(xiàn);方可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其臨床表現(xiàn)多見上腹部和胸骨后脹悶、疼痛、噯氣和腸鳴。進食后往往可使脹悶或疼痛加重。此外,還有厭食、惡心、排便不暢以及焦慮或抑郁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候群。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fā)病誘因很多,其中精神因素作為發(fā)病誘因比較常見。精神緊張或抑郁狀態(tài)下,胃的運動與分泌減弱,甚至可能停止,在抑郁、灰心時,腸蠕動呈抑制狀態(tài),焦慮或抑郁的一心理狀態(tài)可引起體內(nèi)某些激素分泌的改變和植物神經(jīng)功能改變,從而導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于中醫(yī)的"痞滿"、"納呆"、"反酸"等證。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發(fā)生是由于脾胃虛弱、外感時邪或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暢或藥物治療失當所致,可用升陷湯治療。 升陷湯加減:生黃芪30克,知母10克,柴胡5克,桔梗3克,升麻5克,炒枳殼10克,太子參15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棗3枚。 腎虛者,加山萸肉10克,杜仲10克;陽虛者,加附片10克,肉桂5克;氣虛甚者,改太子參為大紅參10克;脾胃虛寒者,加炒白術(shù)10克,云茯苓10克,桂枝10克,砂仁5克(后下)。 (1)根據(jù)《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1999:13(4):31,洪流報道:用升陷湯加減治療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服藥15劑治愈。處方如下:炙黃芪30克,桂枝6克,酒白芍10克,生甘草3克,干姜6克,黃連6克,吳茱萸3克,煅龍骨30克,煅牡蠣30克,煅瓦楞子10克,柴胡3克。 (2)根據(jù)《山西中醫(yī)》,1996,12(4):31,魏勃等報道:采用升陷湯治療腹脹1例效果滿意,處方如下:黃芪3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桔梗10克,白蔻仁10克,干姜10克,肉桂6克。3劑,水煎服。 16.小便失禁 中醫(yī)認為小便失禁是由于肺脾氣虛和腎氣虛衰造成的,其中由肺脾氣虛引起的用升陷湯治療滿意。另外,妊娠咳嗽遺尿用本方加減治療效果亦佳。 升陷湯加減:黃芪30克,升麻3克,柴胡6克,知母12克,桔梗3克,桂枝12克,益智仁15克,烏藥10克,芡實30克,山茱萸15克。 煩躁易怒者,加郁金10克,炒梔子10克;失眠者,加炒棗仁12克,柏子仁12克;咽中如有炙臠,加清半夏10克,蘇梗'10克,牛蒡子10克,浙貝母10克;頭暈耳鳴目脹,加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 根據(jù)《中醫(yī)藥研究》,1995;(5):45,郭騰等報道:采用升陷湯治療小便失禁,效果滿意。處方如下:黃芪24克,知母8克,升麻3克,柴胡5克,桔梗5克,熟地黃20克,山萸肉15克。 17.阻塞性肺氣腫 阻塞性肺氣腫是由于慢性支氣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漸引起的細支氣管狹窄,終末細支氣管遠端氣腔過度充氣,氣腔壁膨脹、破裂而產(chǎn)生的肺臟充氣過度和肺容積增大的阻塞性肺病。其臨床表現(xiàn)如下:慢支在并發(fā)阻塞性肺氣腫時,在原有的咳嗽、咳痰等癥狀的基礎(chǔ)上出現(xiàn)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當繼發(fā)感染時,呈現(xiàn)胸悶、氣急、紫紺、頭痛、嗜睡、神志恍惚等呼吸衰竭癥狀。肺氣腫加重時胸廓外觀呈桶狀,呼吸運動減弱,呼氣延長,肺部有濕羅音。西醫(yī)的主要治療方法有控制感染、霧化吸人、間斷吸氧或持續(xù)吸氧,如呼吸衰竭時給可拉明加葡萄糖液靜滴治療等。 中醫(yī)的辨證分型主要分為痰濁壅肺型、寒飲伏肺型、痰熱郁肺型、脾腎氣虛型。其中脾腎氣虛型用升陷湯治療療效滿意。升陷湯加減:黃芪30克,升麻3克,柴胡6克,知母12克,桔梗3克,桂枝12克,益智仁15克,烏藥10克,芡實30克,山茱萸15克,山藥30克。 瘀血明顯者,加澤蘭12克,當歸24克;兼有陰虛者,加生地10克;陽氣虛者,加肉桂6克,熟附子9克;腰脊冷痛者,加杜仲15克,桑寄生30克。 根據(jù)《福建中醫(yī)藥》,1994,25(5):28,商婭報道:采用升陷湯合人參蛤蚧散化裁治療1例慢支肺氣腫療效滿意。處方如下:黃芪、桃仁、茯苓、制膽星、浙貝母、黨參、丹參、蛤蚧、枸杞。服5劑后原方加茯苓、豬苓、澤瀉。服7劑后改方為:黨參、蛤蚧、黃芪、茯苓、懷山藥、陳皮、半夏、桃仁、枸杞、巴戟天,連服15劑。 18.發(fā)熱 發(fā)熱是由于內(nèi)生性致熱源作用于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調(diào)定點,位于下丘腦視前區(qū)),使調(diào)定點上升,而將體溫調(diào)節(jié)到高于正常的相應(yīng)水平。并不是所有的體溫升高都是發(fā)熱,例如中暑時體溫升高,是被動的不伴有調(diào)定點升高的體溫升高,稱之為過熱。因此,體溫升高分為生理性的(如運動時體溫升高)和病理性的(發(fā)熱、過熱)。機體發(fā)熱,可能由于病原微生物引起,是傳染性的;也可能是由異種蛋白、淋巴因子或類固醇造成,這是非傳染性的。發(fā)熱的機理主要是因為發(fā)熱激活物進入機體,激活"產(chǎn)致熱源細胞"(即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群等),合成內(nèi)生性致熱源,然后從胞漿中分泌出來。內(nèi)生性致熱源進入血液,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作用于下丘腦視前區(qū),通過中樞性發(fā)熱介質(zhì)使調(diào)定點上升。中醫(yī)認為脾氣虛不足以生陰血,故心血虧虛,心血不足則發(fā)熱,用升陷湯補下陷之脾氣,脾氣足以生養(yǎng)陰血則熱自除。 升陷湯加減:黃苠30克,升麻3克,柴胡6克,知母12克,桔梗3克,桂枝6克,芡實30克,山茱萸15克,太子參10克。 若脾陽虛衰,陰寒內(nèi)盛,加熟附子6克,干姜6克;若久瀉不愈,中氣下陷,兼有脫肛者,加當歸9克,陳皮12克;腎虛者,加山萸肉10克,杜仲10克;氣虛甚者,改太子參為大紅參10克;脾虛寒者,加炒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砂仁5克。 根據(jù)《河南中醫(yī)》,1997,17(6):46,李永政等報道:采用升陷湯治療膽囊切除術(shù)后感染高燒1例療效滿意。處方如下:黃芪3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桔梗10克,知母12克,人參10克,金銀花30克,連翹15克,水蛭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又治愈久病大氣下陷寒熱往來患者1例,處方如下:黃芪60克,桂枝6克,干姜6克,升麻6克,柴胡6克,桔梗6克,知母10克,人參15克,山萸肉12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白芍15克。3劑,水煎服。 二診上方加大黃芪至90克,當歸15克,山藥20克。3劑后熱退。又治愈1例腎盂腎炎高燒尿血患者,用升陷湯加減:黃芪3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桔梗6克,知母12克,金銀花30克,穿山甲10克,石韋15克,瞿麥15克。連服20多劑而愈。 19.鼻竇炎 鼻竇炎一般即指慢性化膿性鼻竇炎,是鼻竇粘膜慢性化膿性炎癥。以慢性上頜竇炎最多,常與慢性篩竇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膿性鼻竇炎未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遷延而致。感染、變應(yīng)性鼻炎也是其主要原因。近年來,鼻道復合體的病變引起鼻竇引流障礙被引起廣泛重視,并因此開展了功能性鼻內(nèi)窺鏡下的鼻竇炎手術(shù)。主要癥狀為:膿涕、鼻塞、頭痛(常表現(xiàn)為鈍痛或頭部沉重感,白天重,夜間輕)、痰多、異物感或咽干痛等,有時可有耳鳴、耳聾。一般的治療包括呋麻液滴鼻、抗菌素及上頜竇穿刺沖洗術(shù)等。如果一般治療效果欠佳,應(yīng)進行詳細的鼻腔檢查,主要了解有無影響鼻竇引流的病變,強調(diào)鼻內(nèi)窺鏡下中鼻道復合體的檢查及鼻竇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檢查。手術(shù)治療,包括去除病因的手術(shù),(如高位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矯正術(shù);對肥大或息肉樣變的中鼻甲,可行中鼻甲部分切除術(shù),若有鼻息肉則行鼻息肉摘除術(shù))、上頜竇根治術(shù)。目前較流行的手術(shù)方法為功能性鼻內(nèi)窺鏡手術(shù)。此方法手術(shù)損傷小,符合正常生理解剖,效果較好。如有可能盡量行此手術(shù)。 鼻竇炎在中醫(yī)屬于"鼻淵",此病有虛實之分,肺主一身之氣,司宣發(fā),為氣機之樞。肺氣不足,宣降失常,氣機升降受制,清濁反作,濁邪壅于鼻竅而生濁涕。用升陷湯益氣升清可有較好療效。 升陷湯加減:黃芪15克,升麻.6克,柴胡6克,桔梗6克,知母9克,蒼耳子10克,辛夷6克,薄荷6克,黨參10克,白術(shù)10克,炙甘草6克。 并發(fā)感染加金銀花30克,蒲公英30克。 根據(jù)《山西中醫(yī)》1996,12(4):31,魏勃等報道:采用升陷湯治療鼻竇炎1例效果滿意,處方如下:黃芪30克,柴胡1O克,升麻10克,桔梗10克,知母10克,蒼耳子10克,辛夷10克,薄荷6克。 20.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 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是指由于調(diào)節(jié)生殖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機制失常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而全身及內(nèi)外生殖器無器質(zhì)性病變存在,或子宮異常出血是由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功能失調(diào)引起,而非直接由全身及內(nèi)外生殖器器質(zhì)性病變引起。功血是婦科常見病,可發(fā)生于月經(jīng)初潮至絕經(jīng)間的任何年齡。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周期、經(jīng)期、經(jīng)量的異常,如月經(jīng)周期長短不一、經(jīng)期延長、經(jīng)量過多或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臨床上分為排卵性和無排卵性兩類,無排卵功血占80%以上,其中90%見于青春期和絕經(jīng)期婦女。本病的診斷主要是依據(jù)病史、體格檢查、排卵測定及其他輔助檢查。生殖道局部病變或全身性疾病所導致的生殖道出血,尤其是青春期女孩陰道或?qū)m頸部惡性腫瘤,育齡婦女粘膜下肌瘤和滋養(yǎng)細胞腫瘤,以及更年期、老年婦女子宮內(nèi)膜癌易誤診為功血,應(yīng)注意鑒別。 功血屬于中醫(yī)"崩漏"、"月經(jīng)過多"、"經(jīng)期延長"、"經(jīng)間期出血"范疇,中醫(yī)對本病的認識目前主要從熱、虛、瘀三者入手,但總是以固沖止血為根本原則。升陷湯是治療血崩的主要方劑,其他出血也可以選用本方加減治療。 升陷湯加減:黃芪30克,升麻3克,柴胡6克,知母12克,桔梗3克,芡實30克,山茱萸'15克,煅龍骨24克,煅牡蠣24克,生白芍12克,海螵蛸12克,茜草10克,棕櫚炭6克,杜仲炭6克。 肝氣郁者,加香附9克,柴胡9克;熱象明顯者,加生地12克,黃芩10克,黃連6克;夾有瘀滯者,加炒蒲黃6克,炒五靈脂6克;失血過多者,加阿膠并加重黃芪用量;見肢冷汗出者,加人參10~30克,黑附子6~15克,另燉服用。 根據(jù)《天津中醫(yī)學院學報》,1997,16(2):11,李淵何等報道:采用升陷湯加減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3例。處方如下:黃芪20克,升麻3克,柴胡3克,桔梗6克,山萸肉1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氣虛甚,加人參6克;脾氣虛,加砂仁9克,白術(shù)9克;陰虛者,加旱蓮草10克,或加五味子10克,酸棗仁10克,知母3克;陽虛者,加肉桂3克,鹿角膠6克(烊化),或加紫石英30克;出血甚者,加三七粉1克(分沖),木耳炭0.5克(分沖)?;颊?人服6劑藥血止,人服9劑藥血止。 【方歌】 大氣下陷不足息,知柴桔麻生箭芪;張錫純喚升陷湯,再加參萸治虛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