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這里的橋,指的就是廣濟橋(湘子橋)??梢哉f,廣濟橋是潮州的標志,是海內外潮州人心中的自豪。不過,年輕的潮州人,你可知道廣濟橋的歷史變遷?近來,網(wǎng)絡上一組題為《百余年來潮州湘子橋的樣子,你不曾見過……》的圖片,引起了不少潮州網(wǎng)友的廣泛關注和爭相轉發(fā),也勾起一些網(wǎng)友對廣濟橋各不相同的記憶。
◆現(xiàn)象
廣濟橋歷史組照被熱轉
打開網(wǎng)上這一組被熱轉的廣濟橋圖片,記者看到,15幅圖片分別展示了廣濟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風貌,其中有8張黑白照片拍攝時期較早。圖片下方的文字說明顯示,第一張拍攝于1868年,橋面上蓋有房子,據(jù)說是廣濟橋現(xiàn)存最早的照片。還有20世紀初美國發(fā)行的明信片上的廣濟橋,20世紀30年代拍攝的廣濟橋十八梭船,1939年7月侵華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廣濟橋等。此外,還有分別拍攝于1948年、1958年、1976年、2003年等的廣濟橋,角度均各不相同。
除了圖片之外,發(fā)布者還編輯了文章,詳細介紹關于廣濟橋第一張照片的故事。文章中說,目前能搜集到的關于廣濟橋的最早照片,是韓山師專的外籍教師朱麗·希金爾女士從澳大利亞寄來的一張照片復印件,拍攝于公元1868年。拍攝者是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遜,拍攝時曾遭到當?shù)鼐用竦拇罅ψ钃?,攝像機還差點被毀。而湯姆遜之所以冒險拍下這張照片,是因為他認為,廣濟橋是中國最值得一提的橋梁,它跟倫敦老橋一樣,為居民提供可供做生意的地方。
網(wǎng)友“行走江湖”說,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看到的大多是廣濟橋修復之后的資料,過去的資料展示并不多,這個帖子集中曬出廣濟橋不同時期的樣貌照片,讓他對廣濟橋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記者留意到,網(wǎng)友們在轉載這篇文章的同時,有人還將之前媒體對廣濟橋的報道也翻了出來。如CCTV8音樂電視《潮州有座廣濟橋》、CCTV4走遍中國之《廣濟橋的歷史》等。網(wǎng)友“小紅帽”說,廣濟橋是潮州人的驕傲,每每看到這些資料,都覺得特別親切,這是屬于潮州的特殊記憶。
◆講述
坐在梭船上和同學“講古”
口述者:鄭雪儂
我今年78歲,是潮州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我從小生活在老市區(qū),見證了廣濟橋幾十年的滄桑變化。關于這座古橋的故事,估計三天三夜也聊不完。
我記憶之初的廣濟橋,并不是完整的“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整座橋只有21個橋墩,中間十八梭船顯得有些破舊,橋上只剩下十多個斑駁的亭臺樓閣,偶爾有農民在上面做點土特產生意、賣點涼水等。
小時候我爺爺在東門古的月城內做咸魚生意,外祖父則在韓師門口賣水果,于是我常常在這座橋上往返。14歲時,在廣濟橋頭目睹大批解放軍入城的壯觀場面;1969年至1972年,每天都要跑步過橋,到韓師附小教書……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讀初中時,晚上常和幾個同學相約坐在梭船上“講古”,一群人有說有笑,感覺特別好。那時候晚上過橋的人比較少,江面不時吹來涼風,廣濟橋因此成為年輕人談戀愛約會的勝地。我當時談戀愛,就是跟女方約好在鉎牛附近碰面,然后兩個人漫步廣濟橋。
不僅是長期居住在潮州的市民對廣濟橋有深厚感情,海外僑胞對這座橋更有特殊的眷戀。我有一個旅居澳大利亞的叔父,每次回到家鄉(xiāng),總要站在橋頭,遙望這韓山韓水,一解思鄉(xiāng)之情。十幾年前,我曾邀請潮州老畫家余步青為廣濟橋作畫,并親自題詩,做成瓷板畫,贈送給僑居新加坡的老同學。一直以來,每有在外親友歸來,我總會帶他們走一走廣濟橋,給他們講述這座800多年歷史古橋的故事和傳說。
廣濟橋曾是重要交通紐帶
口述者:謝老師
我已經60歲了,每個階段看廣濟橋都有不一樣的感覺。現(xiàn)在的廣濟橋,是經過裝扮的退休老人,滿面紅光,精神矍鑠,引來無數(shù)游客的贊美。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廣濟橋,則像是一個缺乏營養(yǎng)的老人,用它堅強的骨架支撐著過往的子孫。
我記憶中的廣濟橋,跟現(xiàn)在很不一樣。橋中間有一部分是鋼鐵結構,橋的左右側有人行道,還有小商販在上面做生意。白天整座橋人來人往,偶爾還有運送武器的部隊車輛從上面通過。在韓江大橋建成之前,這座橋是人們通往福建、浙江等地的交通要道。人們不僅從這里通行,還在這里集散物資。長時間以來,廣濟橋承擔著交通紐帶的歷史使命。
印象中,雖然每天橋上人流較多,但上世紀60年代的韓江東岸還比較荒涼。我有一回在橋上經過的時候突然下起大雨,只好趕緊跑到韓文公祠避雨。當時的韓文公祠看起來還是一座舊廟,韓愈的塑像剛好放在中間,那天正好電閃雷鳴,到處陰森森的,讓人有點害怕。而對于韓江東岸,我記憶最深的則是韓江漲水的情景。在潮州供水樞紐建成之前,每到雨季,韓江便會漲水,有時洪水沒過廣濟橋面,涌上西岸,各處城門就會緊急關閉,以阻止洪水洪向城里。每當這個時候,我常常跟一群同學特地跑到東門樓上,觀看城外洪水洶涌的場景。
廣濟橋恢復原貌讓人自豪
口述者:曉風
“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睆男∥揖蜁@首歌謠,但在廣濟橋恢復原貌以前,我只能從圖片資料上領略她的風采。
我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是地道的潮州市區(qū)人,所以對廣濟橋非常熟悉。那時雖然已改建為鋼架橋,但老橋墩還較好保留,橋上也保留了一只鉎牛。每次通過廣濟橋,我都要去摸一摸那只鉎牛,有時還騎在牛背上眺望韓江。
修建濱江長廊之前,沿江的石板路崎嶇不平,岸邊有許多木材場、煤炭鋪,環(huán)境衛(wèi)生比較差,廣濟橋看起來也相當老舊。隨著濱江長廊的建成,韓江沿岸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2003年,正在外地讀大學的我,又聽說政府要將廣濟橋恢復原貌,那時我心里可高興了。每次放假回來,我都會跑去看一看廣濟橋的修復進度,盼望著早日完工,讓我親眼看一看真正的“十八梭船廿四洲”。
在學校的時候,我經常跟外地同學介紹廣濟橋的歷史和傳說,覺得特別自豪。畢業(yè)后,外地一些同學特地來到潮州旅游,而我便第一時間帶他們去參觀修復后的廣濟橋。這座千年古橋白天與晚上都有各不相同的韻味,讓外地同學著實開了眼界。
直到現(xiàn)在,我空閑時依然喜歡去逛濱江長廊,帶著相機拍攝廣濟橋,曬上微博、微信,讓其他地方的網(wǎng)友見識潮州的魅力。
◆回顧
廣濟橋的歷史變遷
據(jù)市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員介紹,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于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以其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并稱為中國四大古橋。1988年3月,廣濟橋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廣濟橋由潮州太守曾汪始創(chuàng)于宋乾道7年(1171年),接下來50多年時間,先后由近10位州官主持修建。東、西橋建起來后,江心一段因水深流急,用浮橋連結,形成了拱橋、梁橋與浮橋相結合的基本形式。明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了規(guī)模空前的重修,并在橋上建起126間亭屋,亭屋間建起12座樓臺。明正德八年(1513年),廣濟橋正式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一里長橋一里市”的獨特風貌。
工作人員介紹說,隨著歷史的變遷,建國前夕,廣濟橋已殘破不堪。1958年,政府撥款對廣濟橋進行加固維修,撤去十八梭船浮橋,改為兩個鋼筋混凝土高樁承臺雙柱式橋墩,上架三孔鋼桁架,廣濟橋變成一座直通的公路橋。1977年和1979年,政府又先后將橋面加寬為雙車道及行人的大橋,以利交通往來。然而,由于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廣濟橋部分橋墩出現(xiàn)掏空、傾斜與沉降現(xiàn)象,1958年改建的鋼架橋也超過設計年限。
據(jù)介紹,1989年,市政府在廣濟橋下游一公里處新建韓江大橋,結束了廣濟橋作為交通紐帶的歷史使命。隨后,經過有關部門多方努力,國家文物局核準同意按照明代橋貌進行修復。2003年至2007年,政府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固和維修現(xiàn)存21座古橋墩,恢復“十八梭船”的啟閉式浮橋,同時修復了橋上的12座樓閣和18座亭屋,加上匾額和對聯(lián),將其定位為旅游觀光步行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