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六次東渡:鑒真

 nqj0108 2015-05-22
 

鑒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江蘇揚州江陽縣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yī)學家。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意為高峰)。鑒真不僅為日本帶去了佛經,還促進了中國文化向日本的流傳。在佛教、醫(yī)藥、書法等方面,鑒真對于日本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1 人物簡介

鑒真(がんじん,688~763),中國唐朝僧人,俗姓淳于,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yī)學家。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意為高峰)。

他在14歲時被智滿收為沙彌,配居大云寺。神龍元年(705),依道岸律師受菩薩戒。景龍元年(707),出游洛陽,繼至長安。次年在長安實際寺依恒景律師受具足戒。巡游兩京,究學三藏。對于律藏,造詣尤深。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學的一時名德,又是南山宗開創(chuàng)人道宣律師的再傳弟子。他的律學,雖師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見。唐代律學,除了獨占優(yōu)勢的南山宗外,還有相州日光寺法礪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懷素的東塔宗,一時鼎足而三。其后,鑒真東渡日本攜帶的律學典籍則兼及后者兩宗。在傳授中又以法礪的《四分律疏》、定賓(屬相部宗)的《飾宗義記》與道宣的《行事鈔》三書為主,重點尤在法礪、定賓所著兩書。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頗多建樹。據《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鑒真后歸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講授之間,造立寺舍,……造佛菩薩像,其數無量”。在醫(yī)藥學方面,博達多能,品鑒極精,曾主持過大云寺的悲田院,為人治病,親自為病者煎調藥物,醫(yī)道甚高。

天寶元年(742),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請他去日傳戒,鑒真欣然應允,從當年開始至天寶七載,12年中,先后五次率眾東渡,由于海上風浪、觸礁、沉船、犧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員的阻撓而失敗;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惡風怒濤的襲擊,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島的振州(今崖縣)。返途經過端州時,日本弟子榮睿病故,鑒真哀慟悲切,加上炎熱,突發(fā)眼疾,導致雙目失明。但他東渡弘法之志彌堅,從未動搖。天寶十二載第六次東渡,終于到達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鑒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歡迎。旋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薩戒;為沙彌證修等440余人授戒;為80們僧舍舊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學傳承。鑒真被尊為日本律宗初祖。756年孝謙天皇任命他為大僧都,統(tǒng)理日本僧佛事務。759年,鑒真及其弟子們苦心經營,設計修建了唐招提寺,此

鑒真

后即在那里傳律授戒。在營造、塑像、壁畫等方面,他與弟子采用唐代最先進的工藝,為日本天平時代藝術高潮的形成,增添了異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為鑒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個結構和裝飾,都體現(xiàn)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現(xiàn)存天平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鑒真去世前,弟子們還采用干漆夾 這一最新技藝,為他制作了一座寫真坐像。日本奉為國寶。1980年2月,日中友好團體為了增進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誼,曾將坐像送回北京、揚州兩地供中國人民和佛教徒瞻禮。鑒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長書法,去日時攜帶王羲之、獻之父子真跡,影響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猶熱愛中國書法藝術不衰。當時日本佛典,多從朝鮮傳入,口授、手抄,錯誤在所難免。據《續(xù)日本紀》記載,天皇曾為此委托鑒真校正經疏錯誤。鑒真對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貢獻,是醫(yī)藥學知識的傳授,被日本人民奉為醫(yī)藥始祖。日本豆腐業(yè)、飲食業(yè)、釀造業(yè)等也認為其行業(yè)技藝均為鑒真所授。

2 出生受戒

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鑒真出生于揚州,俗姓淳于。702年,鑒真入揚州大云寺為沙彌,706年,受菩薩戒,709年,隨道岸禪師入長安,在實際寺受具足戒。在長安期間,鑒真勤學好問,不拘泥于門派之見,廣覽群書,遍訪高僧,除佛經之外,在建筑、繪畫,尤其是醫(yī)學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詣。715年,他回到揚州大明寺修行,733年成為當地佛教領袖、大明寺方丈,受其傳戒者前后有四萬余人。時人譽其“江淮之間,獨為化主”。

3 一世佛緣

3.1 初入佛門

唐代揚州佛教盛行,云集著中外僧人,佛寺多達三四十所。鑒真的家庭充滿著濃厚的佛教氣氛,他父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居士,經常到大云寺參禪拜佛,并隨大云寺智滿禪師受戒。在家庭的影響下,幼年的鑒真也對佛教產生濃厚興趣。他“總丱俊明,器度宏博”。十四歲時,有一次他隨父親到大云寺拜佛,為佛像莊重、慈祥的造型所感動,隨即向父親提出要求出家為僧。父親見他心誠志堅,在征得智滿禪師的同意后,他在大云寺出了家。從此鑒真成了他的法名。

鑒真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鑒真在大云寺從道岸律師受戒。道岸是高僧文綱的弟子,也是一位著名僧人。經過兩年的刻苦學習后,他隨道岸禪師來到佛教最盛的洛陽、長安游學。二十二歲時,在長安名剎實際寺從高僧弘景,順利地通過了具足戒。文綱、道岸、弘景都是律宗的傳人,鑒真在名師的影響下,對戒律的研究已很精熟,并開始講佛布道。律宗出現(xiàn)在唐初,與佛教的其他宗派如天臺、法相、華嚴、密、禪等同為著名的佛教派別。律宗是以戒律為立宗原則,重視從內心鞏固和發(fā)展“止惡興善”的作用,內部又分為南山、相部、東塔等派別。鑒真研究的是以南山律宗為主。他以青年人特有的熱情,巡游佛跡,苦讀《四分律行事鈔》、 《四分律疏》等經典,并先后從西京禪定寺義威、西明寺遠智、東京授記寺金修、慧策、西京觀音寺大亮聽講《律鈔》等,由于他聰明好學,矢志不移,很快成為文綱、道岸、弘景之后律宗的后起之秀。

3.2 佛門領袖

在西京學習時,鑒真不僅融合佛教各家如法相、天臺等宗所 長,形成了自己的獨立見解,而且對其他方面的知識也廣泛涉獵和研究。佛教并不是一門孤立的學問,如五明之學(聲明、工巧明、醫(yī)方明、因明、內明)即涉及語言文字、工藝技術、醫(yī)藥、思辨邏輯和佛教各宗等學問。鑒真在鉆研佛學的同時,對建筑、醫(yī)藥等也有很高的造詣,成為后來到日本傳播建筑、雕塑、醫(yī)藥、藝術等的基礎。 開元元年(713),二十六歲的鑒真回到揚州,為大明寺(今法凈寺)的大師。他從事佛事活動,由于學識和道德高尚,聲名與日俱增。開元二十一年(733),道岸的另一弟子義威圓寂后,鑒真是這一地區(qū)的佛教“宗首”。他不僅講佛寫經、剃度僧尼、修寺造佛,而且還從事救濟貧病、教養(yǎng)三寶等活動。當鑒真四十五歲時,由他傳戒的門徒達四萬多人,成為江北淮南地區(qū)“獨秀無倫,道俗歸心”的著名高僧。

3.3 六次東渡


鑒真

佛教自六世紀中葉傳入日本,開始在上層統(tǒng)治者中間流傳。大化革新中,日本仿照唐朝推行租庸調制。由于兩國國情不同,租庸調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人民為躲避沉重的剝削和逃避兵役,為了尋找精神上的安慰寄托,不是“逃亡他所”,就是“寂居寺家”,當時出家為僧基本沒有什么限制,最高的是受三凈聚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受戒不必三師七證,只要有一戒師即可,而且就是沒有戒師,只要自己認為條件成熟,也可自誓受戒,所以當時日本僧人差不多都是“自度”、“私度”為僧的。大化革新后,雖然中央集權得到加強,但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斗爭并未停止,奈良天平時期,社會矛盾仍然尖銳,為了“規(guī)避課役”而入寺的農民,往往“動以千計”,這是因為一進佛門就不必再負擔政府賦稅。政府一方面要利用僧籍地主打擊世俗豪強地主的勢力,即通過佛教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一方面又考慮寺院勢力的過分增長,對政府的財政收入造成威脅,因而又力圖控制佛教的發(fā)展,但未能達到預期目的。怎樣才能達到既利用佛教,又控制佛教的目的呢?遣唐使學問僧在唐朝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學習唐朝通過佛教內部控制佛教的辦法,即實行受戒制度,由著名佛師主持儀式,通過考試確定受戒資格的辦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元興寺隆尊針對日本缺少名僧不能主持受戒儀式的情況,提出了向唐朝聘請戒師的建議,得到了掌握實權的舍人親王的支持。日本天平四年即唐開元二十年(732),日本政府準備任命遣唐使時,隆尊和尚向政府推薦了有“跨海學唐朝之志”的青年和尚榮睿、普照。政府同意他們隨遣唐大使多次比廣成代表日本使唐聘請名僧赴日講佛授戒。 開元二十一年,日本僧人榮睿、普照來到中國,在長安的十年學習期間,他們一直物色合適的名僧,中國僧人道璇曾應召前往日本,但限于他的能力和威望,日本尚不能滿意,兩人繼續(xù)了解名僧動向。天寶元年(742)十月,

榮睿、普照準備回國,中國僧人道航、澄觀、德清及高麗(今朝鮮)在唐朝的僧人如海與其同行。

回國途中,他們來到鑒真所在的揚州大明寺,想聽鑒真的意見。他們向鑒真講了日本雖有佛法,但沒有剃度僧人必要手續(xù)及缺少合適授戒名僧的情況,請求鑒真幫助,能否同去日本弘法。鑒真見他們“辭旨懇至”,也就動心了。他想起關于中國南岳慧思禪師轉生為日本王子的傳說,以及日本長屋王子崇敬佛法,親贈袈裟給中國僧人的故事。自己雖已五十四歲,但為了弘揚佛法,不惜生命危險,也要前往。鑒真當即征求在場弟子的意見,問他們詢問:“誰愿意同行?”大家都沉默不語。后來弟子祥彥才說:“彼國太遠,性命難存,滄海淼漫,百無一至?!毕閺┑脑挷⒉豢鋸垼敃r從唐朝去日本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由于造船技術的局限和對季風規(guī)律掌握的差距,從揚州穿越東海經常發(fā)生船毀人亡的事故,和尚道福、義向、圓載先后在遣唐和歸途中為風濤吞沒。沒有視死如歸的冒險精神是不敢揚帆啟航的。人為的困難也不少,唐朝對私自出國限制很嚴,沒有朝廷同意而出境,將受到法律制裁。鑒真深知航海的危險、朝廷律令的威嚴,但態(tài)度非常堅決,說:“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彼臎Q心感動了弟子,當即有祥彥、思托等二十一人表示愿意同行。

由于鑒真一行沒有出國證明——過所,他們便假稱到天臺上國清寺參加供奉活動,而秘密準備去日本的物資。又通過道航的關系,得到當朝宰相李林甫哥哥李林宗的介紹信,便在揚州打造海船。一切準備就緒,正待出發(fā)之際出現(xiàn)了意外的變故,同行的道航認為高麗僧如海品行不端,不適合去日本弘化佛法,而建議他留下。如海不滿,跑到采訪廳誣告道航勾聯(lián)海盜準備造反,采訪使班景派人去各寺搜查,逮捕榮睿、普照等。后經道航解釋并出示李林宗介紹信得以無罪,但官府以海上不安全為由,拒絕了鑒真等從海上去國清寺的要求,同時沒收了海船。第一次東渡失敗了。 不久,鑒真?zhèn)€人出錢八十貫買下一條退役的軍船,雇用十八名水手,準備各種佛經、佛像、佛具等,連同祥彥、道興、德清、榮睿、普照、思托等十七人,還有玉作人、畫師、雕佛、刻鏤、鑄寫等各種技藝人才八十五人,于天寶二年十二月啟程,不料即遇大風,第二次東渡又失敗。

第三次東渡至舟山群島附近,再遇大風,船觸礁后鑒真一行在荒島上忍饑受凍三天三夜,后被救至明州(寧波)阿育王寺安歇。

第三次東渡失敗后,鑒真決定在朝廷不甚注意的福州出發(fā),然而當地僧眾出于擔心鑒真東渡發(fā)生危險的好心,對鑒真看護甚嚴,并將其行蹤報告官府。鑒真在從阿育王寺前往福州的途中被官府追回送至揚州。

前四次的失敗,并沒有改變鑒真的初衷。他在揚州繼續(xù)準備東渡物資。天寶七載(748)六月二十七日,鑒真僧眾、水手等三十人在揚州出發(fā)。出長江后遇大風,船在風浪中完全失去了控制,隨風浪漂泊,淡水早已用完,人們嚴重暈船,食物難咽,死亡威脅著每一個人。十一月間,失去駕馭的船在海上一連漂了十四天,終于靠了岸。上岸后才知道,他們到了海南島的振州,受到當地官民的歡迎。他們留居一年有余。鑒真在那里修寺造佛,登壇授戒。后決定重返揚州,他們從振州出發(fā),經廣西、廣東的返途中,行至端州(今廣東高要)時,榮睿積勞病重,去世。行至韶州(今曲江)時,普照離鑒真北去。榮睿的死,普照的離去,第五次東渡的失敗,加之旅途的艱辛,使鑒真的身心受到極大的損害,他感受暑熱,眼睛漸漸模糊起來,雖經醫(yī)治未見好轉。至吉州(今江西吉安)時,祥彥又因病去世。祥彥是鑒真最得力的優(yōu)秀弟子,他最先表態(tài)支持東渡,一直追隨其左右。如今祥彥的死使六十三歲的鑒真再次受到沉重打擊。這一系列打擊和挫折并沒有嚇倒鑒真。相反,東渡的決心更堅定了。

天寶十載(751)春,鑒真回到揚州,又著手籌備第六次東渡。天寶十二載(753)十月十五日,日本政府派出由藤原清河大使率領的第十次遣唐使團,從長安返回日本途中經揚州,到延光寺拜訪鑒真。藤原清河將邀請鑒真和唐玄宗拒絕鑒真出國一事告訴了鑒真,并希望他自己決定。鑒真當即表示愿意同行,經商量后決定在十月十九日出發(fā)。

日本使團的來訪,引起了揚州僧俗的注意,出于對鑒真安全的考慮,揚州僧眾對他看護很嚴,鑒真無法脫身,眼看十九日就要到了,東渡計劃再次受到了考驗。正在這時,鑒真弟子仁婺從婺州(浙江金華)來到揚州,聽說師傅東渡受阻,十分同情,便決定用自己來時乘坐的船接鑒真離開揚州,到黃泗浦(今張家港西北長江之濱)搭乘日本遣唐使船,開始了第六次東渡。

與藤原清河等會合后,又發(fā)生了麻煩。廣陵郡的地方官已聽到鑒真準備渡海去日本的傳聞,因此決定檢查日本遣唐使船,機警的副使大伴古麻呂秘密將鑒真等安排在自己的船上,躲過眾人的注意。不久,在第五次東渡失敗后離去的普照也聞訊從阿育王寺趕來。這次遣唐使船同航的有四艘,第一號船是大使藤原清河,第二號船是副使大伴古麻呂,第三號船是副使吉備真?zhèn)洌谒奶柎桥泄俨紕萑胫鳌?/font>

唐朝僧人除鑒真外,還有法進、義靜、曇靜、思托、法載、法成等十四人及女尼智首等三人。十一月十六日,四船出發(fā),一路順風。二十一日第一號、第二號兩船到達阿兒奈波島(日本沖繩),北行至多禰島(種子島)西南,遇第三號船,十二月六日,海上又起南風,第一號船在航行中遇難。鑒真所乘的第二號船終于在二十日到達薩摩國阿多郡秋妻屋浦(今鹿兒島川邊郡坊津町秋目)。天寶十二載十二月二十六日(天平勝寶五年,即753 年初),經四十天的海上顛簸,鑒真一行在僧人延慶的引導下進入日本九州的太宰府(今日本福岡)。鑒真一行前后歷時十二年,六次啟行,五次失敗,航海三次,幾經絕境。先后有三十六人死于船禍和傷病,二百余人退出東渡行列。只有鑒真篤志不移,百折不撓,終于實現(xiàn)了畢生的宏愿。

3.4 弘法日本

鑒真來到日本的消息,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極大震動。天寶十三載一月初十日,朝廷得到大伴古麻呂的報告,知道鑒真已經到達日本。二月一日,鑒真至難波國師鄉(xiāng)(今屬大阪府)時,受到了先期到達的崇道和日本佛教大師行基弟子法義的熱情款待。后住在藤原魚名的官廳,日本政府特派使者前來迎接慰問,催促鑒真入京。 2月4日,鑒真一行抵達奈良,同另一位本土華嚴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統(tǒng)領日本佛教事務,封號“傳燈大法師”。

根 據圣武和孝謙的意愿,鑒真作為律宗高僧,應該負起規(guī)范日本僧眾的責任,杜絕當時日本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門,以逃避勞役賦稅的現(xiàn)象,因此,孝謙下旨:“自今以后,傳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這引起了日本本國“自誓受戒”派的反對,尤其是興化寺的賢璟等人,激烈反對。于是,鑒真決定與其在興福寺公開辯論,在辯論中,鑒真做出讓步,承認“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為正式認可的具足戒必須要有三師七證,結果賢璟等人皆被折服,舍棄舊戒。鑒真于是在東大寺中起壇,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謙之下皇族和僧侶約500人授戒。756年,鑒真被封為“大僧都”,統(tǒng)領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規(guī)的戒律制度。

然而,758年,作為鑒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謙天皇在宮廷斗爭中失勢,被迫傳位給淳仁天皇。相應的,鑒真也遭受到排擠。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煩躁,不敢勞老"為名,解除了鑒真“大僧都”一職,并將在宮廷斗爭中敗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賜給鑒真。次年,鑒真弟子在該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賜名“唐招提寺”,鑒真從東大寺遷居至此。淳仁還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須前往唐招提寺學習,使得唐招提寺成為當時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學府。 759 年,唐招提寺建成,鑒真僧眾搬進居住。從此,鑒真就在寺中講律授戒。當時鑒真年事已高,健康情況每況愈下,弟子們感到有必要將鑒真奮斗一生的歷史記錄下來,思托撰成了《鑒真和尚東征傳》。日本天平寶字七年(763 年),為播佛法奮斗了一生的鑒真,在唐招提寺面向西方端坐,安詳圓寂,終年七十六歲。他的遺體經火化后,葬在寺后面的松林中。

764年,孝謙天皇鎮(zhèn)壓了惠美押勝之亂,重新登基。鑒真的弟子思托、法進等人相繼成為“大僧都”,唐招提寺也得以擴建,成為日本建筑史上的國寶。鑒真所開創(chuàng)的四戒壇,也成為最澄開創(chuàng)日本天臺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侶正式受戒的唯一場所。鑒真也被尊為日本律宗初祖。

4 歷史貢獻

佛教方面 鑒真東渡的主要目的是弘化佛法,傳律授戒。鑒真僧眾在日十余年的活動達到了這個目的。由于天皇的重視,鑒真被授于“大僧都”的職務,成為“傳戒律之始祖”?!皬拇艘詠恚毡韭蓛x,漸漸嚴整,師師相傳,遍于寰宇。”鑒真所建唐招提寺成為日本的大總寺。日本的佛經多由百濟僧侶口傳而來,錯漏較多。鑒真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以他驚人的記憶力,糾正日本佛經中的錯漏。由于鑒真對天臺宗也有相當研究,所以鑒真對天臺宗在日本的傳播也起了很大作用。鑒真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軌,便利了政府對佛教的控制,杜絕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種種弊端,促使佛教被確定成為日本的國家宗教。鑒真和其弟子所開創(chuàng)的日本律宗也成為南都六宗之一,流傳今日,尚有余輝。鑒真到達時,受到日本朝野熱烈歡迎。此后,他定居日本奈良。鑒真除講授佛經,還詳細介紹中國的醫(yī)藥、建筑、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貢獻。

4.1 醫(yī)學方面

鑒真熟識醫(yī)方明,當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時,唯有鑒真所進藥方有效驗。據日本《本草醫(yī)談》記載,鑒真只需用鼻子聞,就可以辨別藥草種類和真假,他又大力傳播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的知識,留有《鑒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譽為“日本漢方醫(yī)藥之祖”。按照日本漢方野崎藥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說法,以下36種藥草都是鑒真帶往日本推動使用的:

麻黃、細辛、芍藥、附子、遠志、黃芪、甘草、苦參、當歸、柴胡、川芎、玄參、地黃、紫蘇、丹參、黃芩、桔梗、 旋覆花、蒼術、知母、半夏、蕪花、梔子、五味子、黃柏、杏仁、厚樸、和厚樸、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棗、蜀椒、 花椒、吳茱萸。

十七、十八世紀時,日本藥店的藥袋上,還印著鑒真的圖像,可見影響之深。

書法方面 鑒真及其弟子在書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在第六次東渡之時,攜帶了王羲之的行書真跡一幅(喪亂帖)、王獻之的行書真跡三幅,以及其他各種書法50卷。這對日本書道的形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鑒真本人也是書法名家,其“請經書貼”被譽為日本國寶。

4.2 建筑方面

鑒真的東渡弟子及隨行人員中,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術的。在鑒真的設計及領導下,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寺內的大堂建筑,坐北朝南,闊七間,進深四間,三層斗拱式形制,是座單檐歇山頂式的佛堂。日本《特別保護建筑物及國寶帳解說》中評論說:“金堂乃為今日遺存天平時代最大最美建筑物”。由于鑒真僧眾采用了唐代最先進的建筑方法,因而這座建筑異常牢固精美,經過一千二百余年的風雨,特別是經歷1597 年日本地震的考驗,在周圍其他建筑盡被毀壞的情況下,獨金堂完好無損,至今屹立在唐招提寺內。金堂成為研究了解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最有價值的珍貴實物之一。

4.3 雕塑方面

鑒真及其弟子在雕塑藝術上也留下了寶貴的遺產。鑒真隨船帶有佛像,在日本又用“干漆法”(又稱夾纻法)塑造了許多佛像,著名的是唐招提寺金堂內的盧舍那大佛坐像、藥師如來立像、千手觀音菩薩像等。這種夾纻法我國早在東晉時已經出現(xiàn),到唐朝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武則天時用夾纻法塑造的大佛高達九百尺。鑒真及弟子將這種雕塑藝術在日本推廣并發(fā)揚光大。鑒真晚年,弟子忍基等用于漆夾纻法制作了一尊高八十點零四厘米的坐像,表示對這位中國高僧的紀念。鑒真結跏趺坐,雙目緊閉,神志安詳,栩栩如生。它不僅再現(xiàn)了鑒真的真實形象,而且著意刻畫了精神氣質,溫和中流露出剛毅,安詳中凝聚著嚴肅,微笑中體現(xiàn)出沉思。這尊塑像一直供奉在唐招提寺內。

5 后世紀念

鑒真在中、日兩國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當其去世的消息傳回揚州的時候,揚州僧眾全體服喪三日,并在龍興寺行大法會,悼念鑒真。在日本,鑒真也享有國寶級人物的待遇。1963年是鑒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國和日本佛教界都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日本佛教界還將該年定為“鑒真大師顯彰年”。1980年,在鄧小平的斡旋之下,唐招提寺住持森本孝順奉鑒真漆像“回鄉(xiāng)探親”,揚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歷經十年繪出的國畫《鑒真東渡圖》(郭德福)在中國掀起了鑒真熱,體現(xiàn)了中日文化友好交流。

6 東渡之謎

唐代高僧鑒真十年東渡,赴日傳法,建唐招提寺,以“一衣帶水”比喻中日兩國,堪稱促進文化交流的巨匠。鑒真的生平介紹并不難找到,但是,其中對于鑒真東渡以后在日本的情況,記載并不很多。而中日文獻中,即便是鑒真的東渡,也頗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從這些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鑒真。在這位高僧的生涯中,似乎有五個話題,可以視作“謎”來解一解。

■謎之一:鑒真到底東渡了幾次?

鑒真東渡,歷時十年。第一次東渡,日方紀念鑒真的文獻《挑戰(zhàn)與挫折的十一年———六次渡日大作戰(zhàn)》中記載是天平15年(743年),鑒真借拜訪天臺山之機前往日本(當時唐玄宗愛惜鑒真才德,沒有批準他東渡的要求)。鑒真的弟子向港口的官員報告前來邀請鑒真的日本和尚實為海盜,于是在官府干預下,東渡胎死腹中;第二次東渡則是743年年末,購買了軍用船,鑒真一行包括工匠等85人從揚州出海,在狼溝浦遭遇巨浪,危急中鑒真鎮(zhèn)定自若,高誦經文———這對于海潮未必有什么作用,但確實安定了眾人的情緒,終于將船駛回;第三次東渡在744年,當地傾慕鑒真的士紳不愿他冒險出發(fā),再次舉報日本和尚榮睿和普照是海賊,于是倆日本和尚又被捕,經過鑒真搭救,才以“病死”為名,脫身逃走;第四次東渡在744年,由于長江一線出??刂戚^嚴,鑒真前往福州出航,這一次他的弟子再次向官府報告師父的計劃,鑒真被官府送還揚州,日本和尚逃亡;看到弟子和崇拜者因為愛自己而阻撓東渡,鑒真花了幾年時間做通他們的工作,于748年第五次東渡,這次很不幸,遇到颶風,船被吹到了海南島,歷時一年才返回揚州,負責邀請的日本僧人榮睿病死,鑒真也因病雙目失明;753年,65歲的鑒真第六次東渡,乘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返回的船只,終于到達日本。

中方文獻內容大同小異,但有鑒真七次東渡的說法。其中多出的一次東渡,是在743年年末,有人認為當時鑒真于12月乘船東下,在狼溝浦遇險后,返回下嶼山,第二年曾經再次出發(fā),結果在桑石山海面再次遇到暴風,只得退回。因此應算作兩次東渡。

究竟鑒真的東渡應該算六次還是七次呢?在日本,我采訪了日本教育學者濱崎昭先生。對此,濱崎先生的解釋是雙方在史實的認定上并無歧義,采用不同數字是文化背景造成的。日本,七的發(fā)音為“XIQI”,與“死”的發(fā)音接近,不太吉利,而六則是吉利數字,因此說鑒真“六次東渡”。中國的“七”并無這樣的發(fā)音避諱,而佛教有“七級浮屠”的說法,所以使用了“七次東渡”,也是吉利的意思。

■謎之二:日本為何執(zhí)意邀請鑒真東渡?

鑒真東渡前,已經有洛陽大福先寺的道睿禪師等唐朝僧侶受邀東渡,日本為何還要執(zhí)意邀請鑒真呢?而且,到達日本后,鑒真的地位遠高于同時代的其他東渡僧侶,無論其來自中國、印度還是百濟,他為何獲得如此尊崇的地位呢?

這是因為當時日本從唐朝邀請高僧東渡傳法,主要是為解決日本僧侶戒律不嚴的問題。日本民間普遍采取自誓自愿的方式出家,對于戒律的理解也五花八門。也就是說,任何人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宣布自己是和尚,而且沒有什么戒律約束,該怎么過還怎么過,這和尚當得也太自在了。日本當時官民都對佛教很推崇,但對這樣隨意的僧侶又覺得不能信任,于是,就產生了嚴格戒律,用受戒的方式規(guī)范僧侶的要求。

大多數僧人都要經歷受戒的儀式,不過,由于派別不同,受戒的內容也很不相同。一般僧人常受的有五戒、八戒、十戒等,而最為嚴格的大乘佛教徒,要受二百五十戒,稱為“具足戒”,也只有自己受過戒的僧人,才可以為其他僧人受戒。這種嚴格的戒律日本當時無人了解,所以決心到中國聘請高僧。鑒真與其他赴日僧侶不同,他是一名真正受過“具足戒”的僧人,而且在赴日之前,已經為四萬名僧侶受戒,正是日本方面尋找的理想對象。

今天日本的佛教流派中,大多數都不排斥吃肉娶妻。而鑒真創(chuàng)建的唐招提寺中的律宗寺僧,依然是日本除臨濟宗總壇以外僅有的嚴守戒律的僧侶。這也算是鑒真給日本佛教界留下的一大遺產吧。

■謎之三:鑒真是怎樣東渡成功的?

鑒真在748年東渡失敗后,因為年老體弱,雖然積極籌備再次東渡,卻有五年時間無法成行。這時,日本僧人普照帶來了好消息———日本向唐朝派來了第十次遣唐使船隊。

這使鑒真萌生了隨其一同前往日本的想法。但是,唐朝政府繼續(xù)堅持不同意鑒真東渡的決定,日本遣唐使正使藤原清河不敢?guī)цb真一行去日本,以至與其部下發(fā)生爭吵。最后,副使大伴宿彌仲馬呂安排作了折中處理———鑒真不乘較大的藤原座艦,而與大伴宿彌仲馬呂乘副使坐的船,這樣萬一被唐朝發(fā)現(xiàn),也可推脫藤原不知情。

出航順利,但是東渡途中,戲劇性的情況發(fā)生了———由于當時航海水平的限制,遣唐使能夠平安航行往返中日之間的,也不過50%。這一次藤原的船隊也碰上了風暴,結果鑒真乘坐的副使座艦,得以闖出風暴,以半漂流的狀態(tài)到達日本,較大的藤原座艦,卻被風吹到了南方的越南中部,結果與當地人發(fā)生沖突,論打仗當時日本人是不行的,大半船員喪生,藤原僅以身免,返回長安。和他同難的還有一個人很有名,就是李白、王維詩中提到過的阿倍仲麻呂(中國名字晁衡)。

■謎之四:鑒真東渡有沒有猶豫?

從日本流傳的鑒真弟子所著文獻看,鑒真對于東渡,有過兩次猶豫。

第一次猶豫,是在748年船只被暴風刮到了海南島導致東渡失敗以后。不過,鑒真當時的猶豫并不是后悔東渡,而是因為這次漂流使他產生了新的想法———海南島已經是中國當時的最南端,根據當時的地理知識,鑒真明白這里大約是中國從海上去印度最近的地方了。所以,他懷疑是不是佛在指點他前往天竺佛國深修佛法。如此,自己不該向東,而應該向西!

但是,因為長期師奉鑒真的日本僧人榮睿,在這次東渡失敗后不久就因病去世,臨終還請求鑒真務必東渡。鑒真感其至誠,遂不再思考天竺之行。

第二次猶豫,是到達日本后,鑒真發(fā)現(xiàn)理想和現(xiàn)實存在著相當的差距。的確,他受到日本皇室乃至平民的極大歡迎。兩位天皇和一位皇后經他受戒,并任命鑒真為“大僧綱”,總領日本佛教界,日本政府竭力推崇鑒真的精嚴戒律思想。然而,鑒真滿意之余卻看出了這背后的端倪。

原來,當時佛教正日益為日本官民各階層所接受,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同時,又有大批勞動力或真或假地出家為僧———僧人是不用承擔田賦和徭役的。日本政府希望通過鑒真帶來嚴格的戒律,提高成為僧人的門檻,從而達到減少僧侶數量,避免勞動力流失的目的。這和鑒真希望在日本弘揚佛法無疑是南轅北轍。

看到自己被利用的鑒真,曾經表達出一定的消極想法,有日本文獻稱他甚至一度有歸國之念,只是,以七旬老病之身,又怎能回得去呢?

然而,這位高僧很快就表現(xiàn)出了他一貫的堅韌不拔精神。他放棄了個人的地位,離開佛教的中心東大寺,不再擔任大僧綱,只接受了“大和上”的尊號,與日本佛教界達成接受自誓自戒的協(xié)議,自建唐招提寺,通過普及知識,建立貧田院周濟平民等方式擴大佛教影響,并創(chuàng)立了日本佛教南六宗之一的律宗,繼續(xù)自己弘揚佛法的事業(yè)。唐招提寺很快因此成為日本佛教圣地。

■謎之五:鑒真最后的時光是怎樣的?

鑒真到達日本時,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而且已雙目失明。由于不能見物,鑒真通過耳聽的方式幫助日本僧人校正了大批佛經,又用舌嘗的方式為日本修正了藥典。

但是, 《奈良新聞》 2004年10月29日有一則新的報道,認為鑒真到日本后,雙目可能還存

鑒真

在微弱的視力。其依據是757年,鑒真為借經卷曾經向當時的奈良東大寺出具了一張借條,這就是現(xiàn)存正倉院的《鑒真奉請經卷狀》。經過奈良國立博物館的西山厚研究員檢證,認為此文與中國所存鑒真相關文獻出自同一人手筆,所以,日本研究人員認為,鑒真在東渡時,可能還保有微弱的視力,能夠自己書寫重要文件,但不能很好地閱讀了。

不過,隨后就有人提出,由于文獻記載鑒真并不是最后一次東渡才失明的,而是此前五年就已經失明。所以在中國保留的所謂相關文獻,也未必是鑒真的親筆,很可能是鑒真失明后由其弟子代寫的。

此外,日本的文獻記載,鑒真在日期間從未有過哭泣的記載,總是以最和善的微笑面對信徒。

日本天平寶字7年(763年)5月6日,鑒真坐化于唐招提寺,根據日本方面的記載,當時鑒真雙腳結跏趺坐,神態(tài)安詳,死后三日,體溫猶在,時人呼為真菩薩。

佛法云,大雄無畏,勇猛精進。大約是鑒真大師最好的寫照。

7 歷史評價

鑒真不僅為日本帶去了佛經,還促進了中國文化向日本的流傳。在佛教、醫(yī)藥、書法等方面,鑒真對于日本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8 相關信息

8.1 東大寺鑒真像首次回國

2010年9月28日,上海博物館與日本文化廳聯(lián)合主辦的中日文化交流兩大特展28日在此間掀起“蓋頭”。

鑒真

日本國寶級文物——奈良東大寺木質鑒真和尚坐像,幾百年來第一次回國“省親”;一大批國內博物館收藏甚少的唐宋畫家畫跡,此番也首次亮相,與故宮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和上博的館藏書畫一起,勾勒出唐宋元繪畫史多姿多彩的風格面貌。

在仿造日本奈良寺廟風格構建的展廳內,鑒真和尚雙目緊閉,儀態(tài)端莊,面目安詳;他的面容使用了木頭原有的色澤,身著暗灰袈裟,整體刻畫細膩。

鑒真和尚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在先后經歷5次渡海失敗、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克服重重阻礙,于公元753年東渡日本,掀開了日本佛教史中嶄新的一頁,他的事跡在日本無人不曉。

8.2 招提寺鑒真像回國

早在30年前,1980年4月,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鑒真干漆像也曾回到故鄉(xiāng)。在當時,有超過30萬的揚州人爭睹鑒真像。

運輸:哪怕飛機失事,干漆像都不能受損

當年在揚州市宣傳部門工作的許鳳儀親身經歷了鑒真干漆像回家的全過程。據他回憶,當初鑒真干漆像回家意義重大,成了中日兩國友好交往的一件盛事。


鑒真

在日本,陳列于奈良唐招提寺的鑒真干漆像是日本“國寶”,一年之內,開放的時間只有3天。能夠來到中國,堪稱不易。當時在日本進行包裝時,就非常講究,安全程度極高。要達到哪怕飛機失事,干漆像都不能受損的程度。

許鳳儀回憶說,運至上海后,陸路交通也非常謹慎。因為當初的交通,還不如今日發(fā)達,所以放置在一般的車輛上,可能會因為顛簸對鑒真干漆像造成損傷。所以,特地制造了一輛“運像車”,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震動。在正式運像之前,還專門從上海到揚州走了一趟,進行具體的測量。到了正式運輸時,車輛速度非常緩慢,從上海到揚州的路途,走了一個通宵的時間。沿途的蘇州、無錫、鎮(zhèn)江的市領導,都親自在路邊守候。

招提寺鑒真像回國

展覽:30多萬揚州人爭睹鑒真干漆像

運像車到了鎮(zhèn)江之后,渡口專門安排了一艘渡輪來迎接,船只也運行得非常平穩(wěn)。到了瓜洲,真是萬人空巷?!皬膿P州市區(qū)到瓜洲,路邊密密麻麻全都站滿了人,好像整座揚州城的人都出來迎接了?!痹S鳳儀回憶道。

當時,鑒真干漆像被安放在大明寺鑒真紀念堂內,接受民眾們的瞻仰。鑒真干漆像放在專門的柜子中,日本也要求展覽期間不能斷電,用以保持著恒溫恒濕的狀態(tài)。

前來瞻仰鑒真干漆像的揚州市民可謂是絡繹不絕,每天都從大明寺門前一直排到山腳下。當時,瞻仰鑒真干漆像的門票真是一票難

鑒真

很多揚州市民都四處托人,想要得到一張門票。有一位儀征的老人,對子女說,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張瞻仰鑒真干漆像的門票,此生也無憾了。到了最后一天,因為人數實在太多,警察不得已采取了非常規(guī)的措施,才保證了瞻仰隊伍的秩序。據粗略地統(tǒng)計,共有30多萬揚州人瞻仰了鑒真干漆像。

NQJ0108-歡迎朋友光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