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中葉,隨父母從遼寧旅大遷來北京。走出前門火車站的大門,第一眼望見的就是高高的前門樓子。雖然五、六歲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但那雄偉高大的建筑已成為我幼年記憶中最早的北京影像。 前門樓子是北京人對前門的愛稱,它的正式名稱叫“正陽門”。北京有句老話:“內(nèi)九外七皇城四”,說的是北京內(nèi)城有九座城門,外城七座,皇城四座。內(nèi)城城門一般包括城樓、箭樓和甕城等一組建筑。九城門中,唯獨正陽門的規(guī)模最大,形制最隆,而且是唯一不僅在城樓、而且在箭樓開門洞的城門,因為皇上到天壇祭天、出巡及皇后大婚進宮時乘坐的龍車鳳輦正是從這里出入的(老百姓只能走甕城東西兩側(cè)的閘門),所以正陽門素有“國門”之稱;又因為正陽門位于皇城的前面(南面),“前門”的稱謂就慢慢叫開了。 正陽門是老北京的象征,不僅因為它是明清時期的國門,而且因為它滄桑的過往和厚重的文化。正陽門始建于明永樂年間,迄今已七百余年,見證過歷史的劇變、王朝的興滅。正陽門自身也歷經(jīng)始建、重修、燒毀、再建,以及險些被徹底拆毀的多舛命運,如今是內(nèi)城九座城門中唯一的城樓和箭樓雙雙幸存的城門(甕城于1915年拆除)。 1900年,正陽門城樓被毀,其狀慘不忍睹。說到被毀的原因,大多數(shù)資料只有簡短的描述:八國聯(lián)軍用炮火轟毀了正陽門城樓和箭樓。我們在《北京老城門》一書中卻讀到這樣一段文字:“1900年6月16日,義和團為警告專賣洋貨的商家,焚燒前門外大柵欄‘老德記洋貨舖’和‘屈臣氏洋藥店’。初謂已‘施法’不會殃及四鄰,不料團民‘法術(shù)’失靈,火勢迅猛,四面飛騰,延燒甚兇,救無可救。轉(zhuǎn)瞬間正陽門箭樓亦被燒毀,火頭甚至越過城墻飛入城內(nèi),將東交民巷西口的‘敷文’牌坊及附近鋪戶一并燒毀”?!侗本├铣情T》還提到,正陽門城樓“于1900年冬被八國聯(lián)軍中印度兵為取暖而燒毀”。無論箭樓和城樓被毀的具體原因是什么,那坍塌成廢墟的城門深深刺痛了中國人的心! 1906年,正陽門重建竣工;1915年改建成供北京人游覽的場所,此時已是民國時期,距末代皇帝被“拉下馬”已過去四年。1928年正陽門被辟為國貨陳列所;三十年代增設了電影院;1949年著名曲劇藝人魏喜奎等組織大眾游藝社在箭樓演出。正陽門經(jīng)歷的最具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發(fā)生在1949年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這里舉行盛大的入城式,林彪、葉劍英、聶榮臻等領(lǐng)導人正是在箭樓月臺上檢閱了入城部隊,老北京的歷史從此掀開新的一頁。 眾所周知,二十世紀初至六十年代中葉,由于各種原因,北京內(nèi)城的城墻、城門,包括城樓、箭樓、甕城、角樓陸續(xù)被拆毀。無論當時有著怎樣的客觀情勢和理由,城墻與城樓幾乎全部湮滅的后果,都是北京建筑文化史上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24公里長的城墻、九座城門、兩座角樓,如今僅剩下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德勝門箭樓、東南角樓和連接東南角樓的一小段城墻。據(jù)說當初有關(guān)部門的計劃是拆除所有的城墻和城門,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僥幸被保留下來,還要感謝周恩來總理。新華社資深記者、著名學者王軍所著《城記》一書寫道:“地鐵開工建設之前,周恩來驅(qū)車沿城墻看了一周,指示把正陽門城樓和箭樓保留下來。周恩來顯然看重這組古建筑對于天安門廣場空間布局的重要性。早在1958年9月安排‘國慶工程’時,周恩來就提出天安門廣場的擴建,不能拆除正陽門城樓和箭樓?!?/span> 幾年前,我和老伴登上正陽樓城樓參觀(箭樓不對公眾開放)。登臨之前,我們以為城樓內(nèi)是一個純粹的博物館。德勝門箭樓是博物館,東南角樓是博物館,鐘樓、鼓樓,都是博物館。正陽門地處首都北京的中心位置,又是老北京的象征,它理應也是一個博物館。但走進城樓才知道,雖然樓里有不少與正陽門有關(guān)的歷史圖片資料展示,但毗鄰這些展覽的地方卻在售賣與正陽門毫無關(guān)系的小商品,一家旅游公司承包了這里的展覽和經(jīng)營。雖然工作人員服務不錯,但正陽樓上的商業(yè)味道還是讓我們感覺不太舒服。 站在城樓的外走廊上,心情才豁然開朗起來。眺望北側(cè)的故宮、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南側(cè)的箭樓、正陽門東車站(前門火車站)、前三門大街,那感覺,就像是在品讀七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詩章…… 最后還要提一句。不知什么時候起,正陽門下增添了一處新景觀:一個鑲嵌在地面上的青銅合金標志牌——中國公路“零公里”標志。這是中國公路網(wǎng)的標志性起點,也是有夢想的中國人不斷開放、前行的象征。 高天厚土之間,今天我們從這里出發(fā)! 請瀏覽附圖(部分照片來自網(wǎng)絡): 歷史上的正陽門、內(nèi)城墻與周圍的民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