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如何使臣
臣如何事君? 定公如斯問。 孔子乃對曰: 君以禮使臣, 臣以忠事君。 【原文】 定公問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br> 【注釋】 定公,魯國君主,姓姬,名宋,“定”是謚號。 【原文今譯】 定公問:“君主使用臣下,臣下事奉君主,應該怎么樣呢?”孔子回答說:“君主使用臣下應該按照禮的要求,臣下事奉君主應該盡忠心?!?br> 【吟余淺語】 按照孔子的說法,君主也是受到約束的。這個約束就是所謂禮。按照孔子的說法,“禮之用,和為貴”。故假如君主果能照禮的規(guī)范行事,君臣之間的關系,從而臣民之間的關系,也就和諧了。但是,權力的本性是貪,最討厭者正是對它的約束。約束和反約束的結果,往往是約束敗北,權力無限膨脹,人民陷于水火。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政治建設的根本問題,就是如何正確有效地約束權力。
每事問
孔子入太廟,
謙謙問每事。
或人遂譏之:
孰謂其知禮?
孔子聞之曰:
斯乃是禮矣。
【原文】
子入太廟①,每事問?;蛟唬骸笆胫^鄹人之子知禮乎②?入太廟,每事問?!弊勇勚唬骸笆嵌Y也③?!?nbsp;
【注釋】
①太廟——古代開國君主的廟。這里指周公廟。
②孰謂鄹(zōu)人之子知禮乎——孰,誰。鄹,魯國地名,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曾任鄹邑大夫,故人謂孔子為鄹人之子。
③是禮也——或人以為,人們都說孔子知禮,知禮則不當每事都問。但
在孔子看來,禮當以敬為原則,雖知仍問,敬慎之至,故曰“是禮也?!?nbsp;
【原文今譯】
孔子進了太廟,事事發(fā)問。有人就說:“誰說叔梁紇的兒子知禮呢?進了太廟,事事發(fā)問?!笨鬃勇牭竭@個話后,說:“這就是禮呀?!?nbsp;
【吟余淺語】
孔子進入太廟以后的每事問,按他自己的說法是照禮的要求行事,意謂并不是對于所問的問題真不知道。跟這種情況不同,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的許多同志,在日常生活當中,甚至在讀書學習的時候,常有不懂的東西碰頭打臉,但卻懶得追問,懶得請教,所以長進不快。如果改懶為勤,每事都問或盡量多問,自然是別一番景象。報載,季羨林先生認為,倘或業(yè)欲有成,必得“聰明人下笨功夫?!蔽蚁耄^下笨功夫,就包括勤學勤問。
(來源 :《詩化論語》 作者:于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