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4-23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會遇到無數(shù)個岔路口,究竟該做出何種選擇,便成為那一刻擾亂我們心神的原因。但是,如果我們真的靜下來并且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引導,我想,我們總不會偏離正途太遠。羅伯特·弗羅斯特說:“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p> 每一個人,都是他生命之旅的徒步行走者。也許,在這條人生之路上有幸遇到與他同路的人,但更多的時候,都需要他獨自走完人生的一段路程。 能夠帶著愛、慈悲、平靜和信念上路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能夠隨時靜下來,并且能夠隨時走下去。 先從觀察自己的呼吸開始 海水的漲落、群星的明滅、四季的輪轉、空中秋云的萬千姿態(tài)... ...凡此這些,都是大自然的呼吸。它們有著各自獨特的節(jié)奏和韻律,為世間生命的輪轉變化提供著鼓點和樂音。 現(xiàn)在,讓我們輕輕地閉上眼睛,緩慢地呼吸,想象著自己面對著的并不是辦公室里那些帶給自己壓力的人和事,而是一片深邃、明凈、湛藍透徹的天空。我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那一呼一吸都與大自然的韻律節(jié)奏相和相應。 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氣息上,經(jīng)由感受并覺知到這種氣息,我們能覺知到,自己的心開始變得平靜,在這種平靜的狀態(tài)下,喜悅頓生,我們感覺到天地萬物都與自己共生,都同自己一樣,充滿了愛的力量——單是這樣的感受就令我們喜悅不已。 將注意力繼續(xù)放在這平和喜悅的氣息之上,我們感覺到眼前那片深邃幽藍的天空比先前變得更為深廣,那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深度和廣度,剛剛也許因為某件事還與某人發(fā)生了爭執(zhí),或者因為一時的不快而對生命心生厭倦,可是此時此刻,在這片深廣的蔚藍天宇下,過去以往所有的煩惱、焦慮、不安... ...似乎都在這片天宇下煙消云散了。 我們開始覺知到,人類雖然號稱是萬物之靈,可畢竟萬事萬物都不由我們來掌控。認識到這一點之后,我們開始變得沮喪起來。這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事實,雖然在我們所處的社會中總是有意或無意地灌輸給我們“人可勝天”、“戰(zhàn)勝自然”等理念。當我們把自己放在與自然萬物、宇宙規(guī)律的對立面上的時候,我們便活得心累而身累。我們高傲而自大,總是想著如何戰(zhàn)勝自然規(guī)律,比如,怎樣戰(zhàn)勝這遷流不息的無常,怎樣掌控那不斷變化的外境。但如果我們謙卑地覺知到,沒有什么是可以被我們操控的,我們雖然生出一些沮喪之感,可到底,身心上的重壓卻是一下子就放空了。 這些積壓在心頭的壓力以及種種負面情緒從我們的心口部位一點點地向外排出。我們的身體變得輕盈無比,幾乎可以飛起來了!可到底要飛去哪里呢?我們開始茫然無措。其實,何必要限定一個方向呢,哪里有溫暖和光明,我們就向著哪里飛去,這樣豈不是更好?有時候,人生也是如此。那些生命中可以或不可以的限定,全是我們自己強加到自己頭上的。自心上的執(zhí)迷越多,人生的限定便越多,我們是不是經(jīng)常有這樣的想法:我離不開某個人、我必須要做某件事、我一定要實現(xiàn)某個目標... ...既然結局無法掌控,那么我們就用力用心地做事就好,可許多人偏偏就不是這樣。他們給自己的人生設定了無數(shù)障礙,如果沒有一個覺悟的契機,那么這種畫地為牢的生活必然將持續(xù)一生。 那么,你是要做一個敞開身心去生活的人,還是要在短暫的人生中不斷地給自己設限呢? 想清楚了就請睜開眼睛吧。恭喜你,你剛剛經(jīng)歷了一個冥想的過程。但如果你只是覺得,閉上眼睛、感受呼吸、放松身心這些就是冥想的全部,那就大錯特錯了。冥想是一種心智的訓練,是對自己人生的創(chuàng)造。 以平靜從容的心,繪一幅人生的圖景 你是否對自己年幼時畫畫的經(jīng)歷還記憶猶新?潔白的畫紙(畫布)在眼前鋪開,你手握畫筆,調(diào)好顏料,按照腦中的構想在畫紙上開始涂抹。一開始,你只是根據(jù)腦海中出現(xiàn)的某個事物的雛形而勾勒,漸漸地,你感覺這樣小心翼翼地繪畫似乎有些枯燥,而且腦中的靈感難以在筆下放開馳騁。于是,你開始變得“不管不顧”起來,恣意地揮灑、盡情地描畫。可能在旁人看來,你不過是隨意在涂涂抹抹,而你卻知道自己筆下畫出的世界,正是自己內(nèi)心靈感的表達。 這種恣意揮灑、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你感到充滿了愉悅和激情。但其實,我們的人生,也可以是這個樣子的!“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說得便是如此。 當然,繪畫與冥想雖然都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雖然有著諸多相同之處,但著實也有很多相異的地方。我們在繪畫時,往往可以懷著激蕩起伏的情緒落筆揮灑,而冥想?yún)s是為了讓心靈變得更為平和寧靜,讓生命就此止息煩惱,平靜下來。 靜,是一種無聲而又強大的力量。如果你能靜下來,你便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長遠——懷著一顆從容、自信、愉悅的心。 就像前面我們說過的那樣,那只是一次簡單的冥想練習。很簡單也很初級,但卻是為了進行更深層的精神修行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在一些冥想練習中,我們也可以加入創(chuàng)造性元素。過程并不很難,但唯有耐心與堅持才是關鍵。 在許多人看來,冥想便是坐下來,閉上眼睛,觀察自己的呼吸,只要內(nèi)心保持平和安靜,便大功告成?;蛘撸刻焱ㄟ^冥想這種精神修行能夠步入成功之路,而這種所謂的成功無非都是與財富、名利、地位相關。但可惜的是,這并不是精神修行所能帶給我們的福利,因為它帶給我們的乃是整個生命能量的提升,而不僅僅局限于物質(zhì)財富上的獲得。 真正的靜下來,便是保持“慢速度” 經(jīng)由冥想這種精神修行,可以使我們在嘈雜的外境中也能保持相對平和安靜的內(nèi)心。但這并不是意味著只有當外部環(huán)境嘈雜到令人難以忍受,或者內(nèi)心的焦慮苦惱積壓到無法承受時,我們才能開始冥想這種精神修行。 內(nèi)心的煩惱確實是引領我們通往精神修行的契機,但我們又何必要等到內(nèi)心煩惱充滿時再去想著如何清除掉它們呢?事實上,煩惱這種東西是不可能完全清除掉的,正如同我們不可能只是通過幾次冥想便能使整個生命有所改觀。冥想并不是一味立竿見影的藥劑,而是一種需要持之以恒的心智上的磨煉。 可現(xiàn)代人有一個通病,那便是凡事都要追求高速度,而且不論做什么事情,都格外地計較投入與回報的比值。如果我說,我們每天抽出哪怕10分鐘的時間去做冥想修習,都會對自己的生活產(chǎn)生一定的改善,那么肯定會有人發(fā)問:“到底何時才能見到效果?這個對生活的改善,又將是什么程度或哪些方面的改善呢?” 對于這種問題,那真是難以回答。只想說的是,一個人的生命情狀能被改善到什么程度,這絕非由旁人來決定。你的人生之路能夠走多遠,取決于你內(nèi)心的愿景。我們對外境的變化無法操控,但內(nèi)心的世界卻完完全全是由我們自己建構,并由我們自己掌握。只是,在進行冥想之前,最好不要對某個目標過于執(zhí)著。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一片寧靜中敞開自己,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使各種人事物源源不斷地進入到我們的生命之中,不帶揀擇和評斷,只是面對它們、接受它們。因為每一個人事物的出現(xiàn),對于我們的生命而言都是一種意義。 當我們靜下來,不斷地面對、吸納、接受,我們的生命情狀才能經(jīng)由這些人事物而得以改善。如果,我們的內(nèi)心始終雜亂一片,被各種偏見充斥著,那么我們就很難繼續(xù)接納其他的人事物,當沒有新鮮的“血液”補充進來,我們的生命便如同死水一灘。若我們靜下來——身與心都靜下來,做一個自己生命的“旁觀者”,而那些涌進自己生命之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狀況、每一個人,乃至因之而生起的每一種感受,我們都要不加評斷和分別地去體驗、去覺知。 你要始終相信,沒有任何人事物是無意義的存在,而我們之所以覺察不到它們對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乃是因為,我們總想接受那令人愉悅的,而排斥那令人煩惱的。但真正的愉悅或煩惱,那只不過是一種情緒,是一種因執(zhí)著而生起的情緒,這種情緒又會很輕易地因為外境的變化而變化。當你說“我靜不下來”時,其實只是在找一個避免直面自己的借口。為什么我們?nèi)绱撕ε轮泵嬲鎸嵉淖约??因為我們知道,真實的自我必然不是無欲無私的。在社會價值觀中,欲望往往被貼上善惡好壞的標簽。但是在冥想的世界中,沒有二元對立,也沒有分別對待。 在冥想的時候,我們只是止息內(nèi)心的躁動,讓身心靜下來,不僅與這世界保持距離,也與自我保持距離。不去強求,不做渴望,只是將自己的生命敞開——當我們靜下來,世界真的很美麗,這種感覺也很美好。 在巴爾的摩圣保羅教堂上鐫刻著這樣一首詩,詩歌開頭這樣寫道:“在喧鬧而奔忙的世界中平靜地往前走,這是多么和平、安寧!你要與周圍所有的人友好相處,盡可能不要放棄這種努力和追求。” 想想我們身邊的人,或許他們比自己富有,他們有社會地位,有別墅香車,他們被多數(shù)人所艷羨,可是他們的一生是如此地奔忙,他們內(nèi)心的噪音一刻都沒有停止過。但我們卻始終是平和安寧的,就好比月光下那澄凈的湖面,好比是原野上綻放的花朵,享受著明月清風,以及千金難買的心靈上的自由,就憑著這一點,我們便是世間最幸福的人了。(摘自馬超的新書《只有當心非常安靜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