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從圖書館借了《老子》一讀,一直以來,聽到的觀點就是老子的“無為”是消極的。剛讀前三章,感覺不是那樣,這里談?wù)勛约旱目捶ǎ闶菍Α独献印返淖鹬匕?。個人認(rèn)為,老子提出的“無為”是積極的,“圣人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就是說,提倡實干,該干嘛干嘛去,按照現(xiàn)在的政治提法叫“落實”,“講一千道一萬,不如實干一分”,所有的人都按照自己該干的去干好,就是遵“道”,就是“無為”,那治者也就可以“無為”了。?老子思想核心是“道”,其提出的“道”是超出了當(dāng)時的歷史,甚至超出了現(xiàn)代人的認(rèn)識,其“無為”主張也是站在此“道”的基礎(chǔ)之上。簡單來講,“道”是宇宙之自然規(guī)律,“無為”是人類在認(rèn)識了此規(guī)律后,對物質(zhì)和精神的深刻認(rèn)識的結(jié)果。也就是說物質(zhì)極大豐富后,人的思想境界有極大提升,知道自然法則,順其自然,不作無謂的作為,即“無為”。由此看來,老子的主張不僅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而且還是哲學(xué)的。下面就各章分而論之。 道經(jīng)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眾妙之門。 論:“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庇钪嫒f物之規(guī)律可以探索,但它是變化無常,永無止境的;宇宙萬物之規(guī)律可以說明,但它也是不斷變化,非恒定不變的。 此一句講出了宇宙的本源,宇宙之萬物皆非恒定不變的,其存在都是在特定條件下,偶然中的必然。不管宇宙還是人類從“無”到“有”,都是在各種條件耦合時才得以形成。且出現(xiàn)、發(fā)展、滅亡都是變化著的,不是恒定不變的?!白儭笔瞧渌枷氲木?,正因為“變”,才會“現(xiàn)”,才會有“常無”、“常有”,才會有宇宙萬物的生生不息。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是以圣人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侍,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論:對于二章,大部分認(rèn)為應(yīng)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老子樸素的辯證法,后一部分是其政治觀點。我認(rèn)為,老子之所以寫在一起,有其必然性。 其所謂政治主張“無為”并不是讓人真的什么也不做,聽天由命,而是要人“行不言之教”,且“生而不有,為而不侍,功成而弗居?!睘槭裁刺岢龃酥鲝埬??這就源于當(dāng)時的社會情況,老子生于西周末年,生活于春秋時期,各國君治國方法各不相同,諸子百家各持主張,如何才能讓其主張有所依據(jù),必然會有前半部分的鋪墊。也就是提出天下萬物,皆是相對而生。因為有了美惡、善與不善之分,才有了選擇的余地。有了“有為”而治的不足,才會有了“無為”而治的提出。 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市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論:大部分學(xué)者認(rèn)為,老子的“無為”是消極的,實際上,我認(rèn)為,老子的“無為”則是更高的境界,是積極的。陳鼓應(yīng)的評論我覺得更貼切:“名位實足以引起人的爭逐,財貨實足以激起人的貪圖。名位的爭逐,財貨的貪圖,于是巧詐偽詐的心智活動就層出不窮了,這是導(dǎo)致社會的混亂與沖突的主要原因。解決的方法,一方面要人們生活安飽,另一方面要開闊人們的心思。所謂“無知”并不是行愚民政策,乃是消解巧偽的心智。所謂“無欲”,并不是要消除自然的本能,而是消解貪欲的擴張。本章還蘊涵了老子對于物欲文明的批評?!?SPAN lang=EN-US> 氏族社會,物質(zhì)匱乏,食物分而食之,社會是平等的。物質(zhì)極大豐富之后,有人就為得到更多的財物而心智“為盜”,想辦法貪占公共資源,成為富足有名位的人,社會逐漸分劃,也就出現(xiàn)了奴隸社會。老子所處春秋時期正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階段,認(rèn)識到社會中存在著嚴(yán)重的“尚賢”、“民爭”問題,也就是社會中存在著爭逐名位、貪圖財物的問題。而且進一步分析了存在問題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首先是治標(biāo),糾正社會風(fēng)氣?!安毁F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也就是提倡人們不崇尚稀缺物,也就是現(xiàn)在的“奢侈品”,而且號召人們不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動歪心思,不擇手段,也就是說當(dāng)下,不能為得到iphone而去“賣腎”。形成“不見可欲,市民心不亂”的局面。其次是治本,豐富物質(zhì)資源。“實其腹,強其骨?!背允侨俗罨镜男枨?,飯都吃不飽,還能要求人有多高的覺悟?所以,老子提倡的是先把經(jīng)濟搞上去,國家有足夠的食物讓百姓吃飽,身體健康。第三是精神,升華思想境界?!俺J姑駸o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教化百姓,懂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道理,宇宙萬物都要遵從自然,人也是這樣,順其自然,自會有生老病死,名位、財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皆可放下。物質(zhì)富足,精神富足,心中貪欲自然會放下。最后,如若按照這種“無為”的方法治理天下,那不就天下太平了嗎? 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此四句疑為五十六章錯簡重出,當(dāng)刪。)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論:本章用極簡的文字對“道”進行了介紹,認(rèn)為“道”是虛空無形、深遠(yuǎn)幽隱的自然之道,在現(xiàn)實世界,其引導(dǎo)了一切,作用無窮盡。關(guān)鍵,在當(dāng)時社會條件下,突破一般人的思維,大膽提出“萬物之宗”、“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的觀點,擊破了神造之說,提出了無神論傾向,站在更高更廣的高度,指出了天地形成以前就已存在的這一指導(dǎo)萬物的自然法則。 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tuó)籥(yuè)乎?虛而不屈(jué),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論:此章以擬人的手法,跳出一般對天地和圣人的神話,實際上也是無神論的言論。指出,天地不偏愛宇宙萬物,由其發(fā)展;圣人猶如天地,也對人不偏愛,順其自然,聽?wèi){人自己選擇。天地之間猶如大風(fēng)箱,虛實交替,綿延不絕。如果過多干涉了這種自然規(guī)律,人為的改變,只能加速這種自然規(guī)律的滅亡,還不如遵從自然,由其發(fā)展。 有人認(rèn)為,老子這里強調(diào)“有為”不如“無為”,是消極的。而我認(rèn)為,恰恰相反,這一章先講了“道”的存在和深邃,然后強調(diào)要“守中”才會防止加速滅亡,“守中”就是“守道”,即遵從自然規(guī)律,不是“中庸”、“中間”無所作為的意思,而是防止走左或者走右的路線問題,也就是要積極的作為,按規(guī)律辦事,不消極不冒進。 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論:此章還是論“道”。嚴(yán)復(fù):“以其虛,故曰谷;以其因應(yīng)無窮,古稱神。以其不屈愈出,故曰不死。三者,皆道之德也?!薄暗馈碧摽諢o形、深遠(yuǎn)幽隱,變化無窮,是謂天地之根源。 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論:本章老子以天道論人道,先講天地之長存之道,不因私。也就是采用擬人手法指出天地遵循宇宙之律,不是為了一私之利而包容萬物,故能長久。隨后,指出圣人也是遵“道”而行,做什么事都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把私利置于“道”之后,才能得利,才能成全其聲名。天地、圣人正是明白“道”中內(nèi)涵,遵“道”而行,才會成全自己。此處的“道”也是宇宙萬物運行之規(guī)律,老子講的“無為”是指“有所不為”,也就是不能為了一己之利,做出不合情理的事,違背宇宙萬物運行規(guī)律,導(dǎo)致“大勢已去”,不可挽回。所以,老子還是提倡“無為”中的“有為”,也就是提倡“講大局”,遵從“道”義,先公后私,才能“成其私”。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論:本章以水論道,“水利萬物而不爭”,其性上善,合道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水之存在合乎“道”之理,“居善地”、“動善時”,包容萬物,不因私利而改變,不倒行逆施,順時而動。水之性猶如“道”之理,遵從宇宙萬物之規(guī)律,不為石阻,不為淵攔,因勢而為。正因為“無為”,所以無過,終成正果。 |
|
來自: 昵稱19759528 > 《古文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