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集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道德經(jīng)》里面蘊藏的是無盡的智慧之寶。武術(shù)、學(xué)術(shù),容易教授、容易學(xué),但是智慧不容易學(xué)到!老子所要跟我們分享的都是智慧,真正對我們生命的凈化、成長、開啟智慧有具體的幫助,所以這是活生生的法、活生生的智慧珍寶,希望大家好好地珍惜。 如果觀念、知見錯誤的話,你會把它當(dāng)作一種知識、知見。聽了之后,還是一樣要躲起來、躲到深山里面去修道。而沒有從每個當(dāng)下、歷緣對境里面去體會“道”的特征、特性,這樣就很可惜。 希望大家要深入地去體悟:“道”就在眼前遍一切處!非常重要。你能夠認(rèn)清楚這個,比你再閉關(guān)專修個幾十年都更重要!所以它是一個“悟”的問題!那這個“悟”不是躲起來在修、在體會,因為“道”是遍一切處存在,是要用我們不帶成見的、清凈的心來體會!那你什么時候能夠來到不帶成見、用清凈的心來體會?那是當(dāng)下、隨時都可以!所以希望大家要學(xué)到這個活的。 之前我們跟大家分享過老子體會“道”的要領(lǐng)、訣竅、核心就是:“致虛極,守靜篤?!?/strong>也跟大家提到這是“無修之修”。但是要知道,這是很高的!你那個自我必須要相當(dāng)?shù)娜彳?,那些?xí)以為常的習(xí)性、運作已經(jīng)凈化到相當(dāng)程度了,你才有辦法來到“致虛極,守靜篤”。不然都會用自我去看、去修。 在這樣的過程是不是還有一些方法?老子還有沒有講其它比較有為的、我們?nèi)粘?梢詰?yīng)用的方法?有。老子不光只是講那個最高的,那個次第、步驟老子一樣有講出來。 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就是: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這個跟宗教信仰都無關(guān)。而是就像孔子所講的要“明明德”,你必須要有一段期間讓自己“定、靜、安、慮、得”。老子也是一樣,我們要真的了悟真理、實相,要能夠透過一些方法,然后讓心靜下來。再來,如實、客觀地去了解真理、實相。我們要修身、養(yǎng)性,方法越簡單、越單純越好! 《道德經(jīng)》的第十章就是在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怎么樣來修行,怎么樣來凈化我們的心靈、洗滌我們的污垢。記得,這跟宗教信仰無關(guān),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我怎么樣讓我的心靜下來?我怎么樣讓我污垢的心逐漸地清凈?就像《大學(xué)》里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需要的。 所以,古今中外事實上每個人都需要的,只是你用的方法越復(fù)雜的話,你就會在那里搞得一團亂,而且越搞越復(fù)雜。搞到變成信仰、然后迷信,那就很容易出各種問題。你有智慧,掌握那個要領(lǐng)、核心的話,很單純!超越各種宗派、超越各種宗教,很單純地來讓我們的心寧靜、沉淀。然后進一步去看清真理實相,減少我們?nèi)松\作過程的錯誤,就是這樣。 我們來看第十章“身心靈與道合一”: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柔致,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經(jīng)文里面是“專氣柔致”,那個“柔”,柔到非常的柔、沒辦法形容的柔! 我們來看第一段:“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柔致,能如嬰兒乎?”這里是在告訴我們,一般人身、心是分離的。常常心是不在當(dāng)下,心常常是跑到過去、跑到未來,瞻前顧后。或是心靈里面背負著很多過去的包袱、很多的業(yè)障?;蚴切撵`不斷地跑向未來、沖向未來、沖向他方,很少活在當(dāng)下。那你的身、心沒有對焦、沒有活在當(dāng)下的話,你的生命就沒辦法正常地活出生命的神圣,也沒辦法正常地活出生命的意義。 有的人觀念、知見錯誤,生命就是背負著沉重的包袱、活在過去的罪惡、業(yè)力、業(yè)障、原罪里。有的他是這樣:人生不如意,很多事情沒辦法符合自己的意愿,然后就變成消極、悲觀,認(rèn)為生命沒有意義,就要逃到他方或是消極、避世。這個都是錯誤的,因為他方法不得當(dāng),而且沒有開啟智慧。 錯誤的觀念運作、錯誤地經(jīng)營他的生命,導(dǎo)致常常不是活在痛苦的苦海世界,不然就是在構(gòu)筑他的夢幻世界!那有的是:否定生命、否定人生,覺得生命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然后逃向一個未來的虛幻世界,這些都不正確。 老子希望我們把握到那個要領(lǐng)、核心——載營魄抱一。這個“載”,用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的就是:用我們的身體把我們的心承載起來。事實上我們的心是比我們的身體更大!只是這里在告訴我們要讓身跟心結(jié)合、連結(jié)起來,身、心對焦,身、心統(tǒng)合一體。 “載營魄抱一”,你用什么“載營魄”?就是“身”。這個“營魄”講的就是我們的“心”,有的又稱為心靈。要知道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身、心組合而成。有形的“身”,就是《道德經(jīng)》第一章講的“名”。這個“心”就是《道德經(jīng)》第一章講的“道”、“空、無”的那一部分?,F(xiàn)象界所有顯相出來的一定是“負陰而抱陽”。“負陰而抱陽”同時也在告訴我們:所有的生命體,它一定是由有形的物質(zhì)跟無形的“道”體連合、結(jié)合起來。 所以我們的生命是由有形的物質(zhì)跟無形的心靈組成。這個心你把它稱為“空、無”也好,但是絕對不是沒有東西。我們前兩節(jié)就跟大家提到那個“空、無”的奧妙:它是萬有的創(chuàng)造源頭!我們的“心”就是屬于“空、無”這一部分?,F(xiàn)在是讓我們的心跟身要結(jié)合起來,也就是清醒、明覺活在每一個當(dāng)下。身、心對焦活在每一個當(dāng)下。“能無離乎?”你能不能來到身、心不要分離?你以為很簡單,其實不容易! 大部分的人身、心是分離的,你的心就是跑到過去,背負著很多原罪、業(yè)障,然后背負著很多沉重的包袱。你的心活在過去、活在罪惡那種世界里面,你就沒有活在當(dāng)下!或是你的心否定生命、覺得生命沒有什么意義,然后你想:“未來的他方世界才是正確的、才是我所要的,未來的什么世界那才是我修行要到達的,其它的都不重要、沒有意義。”那表示你的心有沒有活在當(dāng)下?沒有!沖向未來、沖向他方、沖向一個構(gòu)筑你所要的夢幻世界去了。 老子跟我們講:把那一顆心猿意馬、漂浮不定的心拉下來!讓它能夠跟我們的“身”對焦!讓“身”、“心”對焦合一。能不能來到讓它們沒有分離、都合一?這是要跟我們講的修行的重點。我現(xiàn)在解析過之后,你就能夠做得到嗎?不容易! 第二,“專氣柔致,能如嬰兒乎?” 這幾張幻燈片是在告訴我們:一般人走路都是這樣匆匆忙忙地走,走路每個腳步都很難清楚地覺察。
“專氣柔致,能如嬰兒乎?”這里的“氣”講的就是“道”的神韻,“道”的精神、特征、特性,“道”里面含有的那個精髓,包括前幾天講的那個醍醐。 有些練氣的人,他們希望要吸的那個“氣”,事實上就是吸天地之間的能源、能量!這里不光是物質(zhì)、或是一般人練氣的那一種“氣”的層次。這里講的是包括“道”,“道”的精神、特征、特性,“道”的那個“空無”。你能不能“專氣柔致”?也就是說跟“道”合一?跟“道”合一然后呈現(xiàn)出“道”的那一種“善利萬物又不爭”,沒有阻礙、沒有二元對立。很柔,柔到最高——“專氣柔致”。 那個最柔的、現(xiàn)象界里面大家可以看得到的流水的柔、空氣的柔,然后進一步去學(xué)習(xí)“空”、“無”的柔!所以我們要體會空無、回歸道,絕對不是回歸到那個消極、消滅。是要來到真的體會“道”、然后與“道”合一,呈現(xiàn)出“道”的那一種特征、特性——很柔。 “專氣柔致,能如嬰兒乎?”能不能回歸像嬰兒這樣的純真臉孔、純真心靈!如果你家里有小孩、有嬰兒,你看看他們的臉孔,呈現(xiàn)出來的都是那么樣的純凈!我們看看這個小BABY,有沒有?呈現(xiàn)出來的是那么的柔、那么純凈的心靈,很純凈的臉孔。 老子就希望,我們修行是要回歸、找回我們的赤子之心!因為一般人在成長的過程沾染了很多塵埃、污垢。在成長的過程,我們累積了很多不好的習(xí)氣、習(xí)性——貪心、嗔心、嫉妒心、我慢、主宰欲,那個都是在成長過程中污染、累積、添加上去的。所以,老子希望我們能夠回歸小孩子那一種純真、純樸。我們的心越是單純、純樸,我們會越活潑、越快樂!一定會越快樂的。 不管你是走哪個宗派、宗教或是用哪個法門,如果你修了之后心是苦的、是繃緊的。當(dāng)然,在那個過程是需要有收攝六根、寧靜、沉淀的時候,是需要這樣一個階段。但是,如果你在歷緣對境、在跟人家談話,你還是一個愁眉苦臉、還是一個不開心的臉。你再跟人家談你的修行境界很高、悟境很高,那是在自欺欺人! 因為這一種它是透過我們心靈的凈化,然后讓我們回歸心的寧靜、純樸、單純!這一種單純它是會回歸到像嬰兒那一種純凈的心靈!第二句話就跟我們講:能不能“專氣柔致,如嬰兒乎?”回歸我們像嬰兒這樣的純真、天真、活潑、可愛! 我們修行、修道之后,回歸到純樸跟像嬰兒這樣的心靈。那跟一般小孩子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小孩子他沒有經(jīng)過人生的歷練,所以欠缺智慧。我們有經(jīng)過社會的歷練,包括去聞思修證,去體會真理、實相,這時候開啟高等的智慧,就不一樣。但是我們回歸的是跟小孩子一樣單純的心靈。 你真的心靈越純凈,你一定是越快樂的!大人跟小孩子比起來,同樣出去郊游,小孩子快樂特別多。小孩子看到什么東西都很新奇、好奇,都覺得很新鮮。大人卻常常覺得:“這個沒什么,那個沒什么,這個沒有什么特殊,這個不是我所要的!這個沒有什么奧妙,我要躲起來去修,那個才是重要、那個才是對的!”真的都是背負著沉重的觀念,然后一直在否定當(dāng)下、否定現(xiàn)在。要知道:小孩子是活在當(dāng)下、活在現(xiàn)在!小孩子他是“載營魄抱一”、活在當(dāng)下的,所以他們的快樂特別多。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這一段蠻重要的,我先從字面上來解釋。“滌除”就是清洗、凈化。“玄覽”講的就是無形的心鏡,可以反觀照見的那一面鏡子。我們的心是一面鏡子,也是一個過濾器。如果這一面鏡子它充滿著污垢、塵埃,你能不能照見實相?不能的。那我們來學(xué)《道德經(jīng)》、我們來凈化心靈,就是要把我們心鏡上面的那些塵埃、污垢洗除掉。“滌除玄覽”就是把我們心靈上的那些污垢、塵埃洗除掉。 我們這一面心鏡,常常會充滿著自我所形成的那些貪心、嗔心、傲慢、主宰欲、或是自卑。有這一種情況就是代表:我們的心是凹凹凸凸不平的。記得,只要有自我、你的自我意識越強,越認(rèn)為自己很行、很能、很厲害、很重要,自我意識越強,你這一面心鏡的凹凸程度就越嚴(yán)重! 一面凹凹凸凸的鏡子,對于萬物能不能如實反映、照見出來?不能的。它就像一個哈哈鏡,那個哈哈鏡就是凹凸不平,然后人一走到這個哈哈鏡之前,整個都扭曲變形,然后讓你看到那個扭曲變形的情況你就會哈哈大笑。但是要知道:我們的心如果有那個強烈的自我意識,有那些我慢、我很行、我很厲害,貪心、嗔心重的話,我們的心就是一面凹凸嚴(yán)重的鏡子。然后你看出去的世界是變形的,但自己不知道。 我們透過這幾張幻燈片來讓大家了解。有的鏡子大家容易看到、容易理解,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我們的心就是一面鏡子。
這里有三面鏡子就代表三個種類、或是三種不同的人。 第一種人,最左邊的這個就是代表一個人的心,他的那一面心鏡是骯臟、污垢、塵埃蠻多、很嚴(yán)重,包括彎曲、凹凸、扭曲很嚴(yán)重的情況,但是當(dāng)事人往往不知道。 當(dāng)你透過凈化心靈,就像孔子所講的:你知道人生的目標(biāo)了、然后你慢慢地靜下來了,定、靜、安、慮。在這樣一個凈化、修身、養(yǎng)性的過程,就像中間的第二面鏡子,它的塵埃、污垢會漸漸減少了。所以,第二種情況是代表一個人在修行凈化的過程,塵埃、污垢漸漸減少,彎曲度也漸漸減少了。 第三面鏡子這是代表老子所講的,來到那一種心很清靜的世界。沒有污垢、沒有塵埃、沒有染污。前面講過的“致虛極,守靜篤”,你的心真的能夠來到很清靜的情況,就是第三面鏡子。 大家要清楚地了解:這三種鏡子在歷緣對境會有什么樣的反映?因為我們的心是一面鏡子,環(huán)境、境界都是客觀的存在,如果我們拿的是凹凸的鏡來看這個世間、來看人、事、物的話,我們?nèi)疚哿?、扭曲了自己覺察不到,自己不知道。你心里面帶有很強的成見來看實相,結(jié)果你看的是你內(nèi)心所要看的角度!你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實相,是透過你凹凸的心鏡看出來的世界。這時候外面的世界、實物、實相,是被你的心扭曲了,但自己覺察不到!所以這是嚴(yán)重的問題,包括各種沖突、人我對立、人我是非、沖突問題所在的地方。 每個人都認(rèn)為自己是真理、是正義、是對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有理?因為每個人站的角度不一樣。那你站的角度不一樣,是依什么來認(rèn)為你是對的?就是你認(rèn)為:“我也是憑著良心哪!”但你不知道你的這一面心是凹凸的、是染污的、是污垢的。所以你是用凹凸、染污、污垢的心來看,結(jié)果這三種鏡子看同樣的一個實相,這三種反映出來的會不會一樣?不一樣!
這一張就是告訴我們:外境,人、事、物、境界是同樣一個。真理實相是一個、同樣一個。但是千百個人來看一個實相,包括千百個人來聽空海講《道德經(jīng)》,但是每個人的體會不一樣!有的人聽得很法喜,有的人聽得很煩惱,有的人聽得沒什么震撼。有的人聽得可有可無,覺得這個不重要,聽聽之后還是覺得要躲起來修才是重要。這是與每個人的悟性有關(guān)。 你看,不同的心鏡對同樣的一個實相所反射出來的是千差萬別。所以說:真理是一,實相是一。但是每個人的解讀不一樣!那完全是依據(jù)每個人心鏡的問題。除非我們的心是清靜的、是沒有染污的、是沒有成見的,活在當(dāng)下!活在當(dāng)下、心又是沒有任何的成見、包袱,你才能夠來到像第三種情況:實相是怎么樣,就能夠如實地反映出來! 前面的第一種,因為他心靈凹凸很嚴(yán)重,所以他看到一只兔子,好像看到魔鬼!兔子有那么可怕嗎?現(xiàn)在你把這一只兔子改成老鼠,更多人可以體會到。你以前看到那個老鼠就很害怕、然后會尖叫!為什么?因為在你的心中已經(jīng)投射出:老鼠是很可怕的!那你心中認(rèn)為老鼠很可怕,事實上、實相上老鼠有那么可怕嗎?是你比較兇還是它比較兇?老鼠是看到你尖叫才被嚇住、才掉下來,不是它要下來咬你。它本來是看到你那么兇要逃走,但是你一尖叫把它嚇住,然后它掉下來!你以為它要來咬你,結(jié)果你昏倒了。它看到你昏倒以為你要打它,結(jié)果那一只老鼠也昏倒了! 還有不少人跟我說,他種種都可以克服了,但是面對蟑螂就覺得心里面有很大的陰影、障礙,沒辦法克服!認(rèn)為那個蟑螂很可怕、很臟。蟑螂有那么可怕嗎?如果有時候它飛到我身上來,飛來就讓它飛來,無所謂。老鼠如果看到我,我不去驚嚇?biāo)此约涸趺刺幚?,那是它自己的選擇。 我們能不能真的用客觀的心、平等的心來看待萬物?不要去染污它們!染污就是:實相沒有那么的丑,我們把它想得、變成那么的丑!沒有那么的壞,我們把它想成、變成很壞!還有,你要知道你會這樣:當(dāng)你遇到你所要的時候,他本來沒有那么的好,但是你會把他投射成很好——我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好了,千辛萬苦地追求到了,結(jié)果到后來有的凄慘地關(guān)入了精神病院。有的是“求不得苦”,有的是“怨憎會”!以前覺得他是你理想中的夢中情人,但是,當(dāng)在一起沒多久之后卻發(fā)現(xiàn):“你怎么有那么多的缺點?你怎么有那么多的壞毛病、壞習(xí)氣?”結(jié)果沖突不斷。 所以一般人很不容易來到所謂的不帶成見、客觀地看清,那你沒有來到客觀地看清,會帶著凹凹凸凸的心鏡在看一切人、事、物。那你用凹凸的心鏡在看人、事、物,你自己不知道,結(jié)果就下了論斷:“這個是好人,那個是壞人。這個是忠臣,那個是壞蛋。這個才是對,那個是錯。這是美,那是丑?!边@樣對嗎?這是實相嗎?實相上不是這樣的! 但是很多人他認(rèn)為:“這是我親耳所聽、親眼所見!所以我覺得我下的論斷就不錯。那個人就是壞蛋,那個人就是好的。那個是丑的,那是美的。那是善的,那是惡的。”但是眾生不知道他是用一個凹凸不平的心鏡在看!這里面有很強烈的“自我的好惡”介入在里面運作!所以他看不到:他的好壞、是非、善惡是從自我出發(fā)去界定。 比如說像第一面鏡子這種人,他看到這個兔子他就認(rèn)為:“這是大壞蛋,這是惡魔,我看到它就要把它捶死、打死!我是伸張正義,我是替社會除暴!”很多的那一種正義之師、正義感,然后瞧不起別人、看不慣別人,就是這樣。但他不知道:真正最嚴(yán)重的問題是自己帶著一面凹凸、染污、不平、污垢的心在看。你去丑化別人不知道,你去扭曲實相自己不知道。所以這才是導(dǎo)致很多的是非、沖突不斷的根本原因所在。為什么沖突的雙方都不覺得自己有錯、都認(rèn)為錯在別人?就是這樣。 如果你解決事情沒有從根本來解決、來凈化,你沒有回來從我們身上去改變我們自己、凈化我們自己的話,那你在外面的世界去論斷別人的不對、論斷別人的是非,這樣沒完沒了!一有沖突總是認(rèn)為:“別人錯、別人不對、別人不應(yīng)該,我是對的、我是好人、我是正義之師。”這樣都是在沒完沒了的二元對立、沖突的世界里面,沒辦法根本解決事情的。 老子就跟我們勉勵:我們能不能洗滌、凈化我們的這一面無形的心靈鏡子?然后讓這一面鏡子能夠沒有瑕疵,有凹凸不平的讓它逐漸地恢復(fù)平,有污垢的、塵埃的、油污的,我們把它洗滌干凈。那些污垢、塵埃,就是我們從小到大熏習(xí)來的、很多習(xí)以為常的觀念、知見!而這些觀念、知見,有些是對的、有很多是錯的。包括很多價值觀是錯的,但是一般人不容易覺察到!錯誤的觀念、知見,是形成你生命的一個運作方程式,這個就是所謂的成見。你用錯誤的方程式、帶有成見的心來運作,導(dǎo)致你認(rèn)為:“我這樣做是正確的、是對的。”但后面卻帶給別人很多痛苦,自己也很痛苦,就是這樣。 老子希望我們要腳踏實地地回來洗滌、凈化心靈,讓我們的心能夠恢復(fù)到光明、清靜。“明明德”,讓我們的這一面心鏡恢復(fù)它的“明德”——特征、特性出來。 “愛國治民,能無為乎?”有的人都會提到:“老子他講到這種無為,這樣不是覺得做什么事情都沒意義嗎?這樣就變成無為、消極、悲觀?!蹦嵌际清e誤的解讀,絕對不是這樣的。你如果認(rèn)為:“愛國治民”就是來到什么都不做,這是錯誤的解讀! 你什么都不做怎么會有這個“愛”?“愛”,它是一種作為!治理、服務(wù)百姓,這個“治”也是一種作為!所以這里面是有作為的,這里面是有“愛”又積極地去做!但跟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你能不能來到“無我無私”?這里講的“無為”是無我無私,不是用自我去做你所要的。你能不能來到?jīng)]有個人的色彩、沒有個人的那個“自我主張”?而所作所為是沒有個人,然后以整個百姓、大眾、大家的需要來考量! 所以“愛國治民”,如果你是用自我、用強勢在主導(dǎo)的話,你是用你的“我要”去做,結(jié)果往往讓事情越來越復(fù)雜!很多人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結(jié)果衍生出更多的問題!要知道,我們現(xiàn)在地球上不少學(xué)者、專家、包括科學(xué)家提出各種解決方案,很多是這樣:表面上看起來好像解決了一個問題,但是它后面衍生很多的副作用,帶出更多的問題。 “無為”的觀念是這樣:沒有必要的我們就不要去擾民。沒有必要的我們就不要去做。如果百姓有痛苦,我們要協(xié)助百姓把這個痛苦去除掉。我們所選用的方式是解決事情,讓這個事情能夠越來越單純化!讓事情越來越少事,再來到無事、沒事。所以,“無為”是讓各種事情能夠漸漸地朝向少事、來到?jīng)]事。而不是說用我們的自我意識去解決,結(jié)果越解決事情越復(fù)雜! 大家好好去體會,一般人常常是這樣:沒有客觀,也沒有了解真正的問題所在。結(jié)果為了解決一些問題,帶出更多的問題。就好像你為了解決感冒,然后用強烈的藥物,看起來好像很快速可以解決,但是你不知道它后面衍生出來對身體的傷害跟副作用,讓一個人的免疫力、抵抗力快速地衰退。然后后面又衍生出其它很多的疾病。為了解決感冒問題,結(jié)果讓一個人免疫力逐漸地喪失,然后成為過敏體質(zhì)、氣喘。老子是希望我們,做事情要讓它越來越單純化。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天門”講的就是我們身體的感官,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頭、身體,還有我們的大腦意識。為什么這個稱為“天門”?這是我們的身體小我,要跟宇宙、跟天地連接的一個通道、門戶,所以我們的感官就在這里稱為“天門”。那我們每天在歷緣對境應(yīng)用的時候,也就是說我們在早上一醒來,我們在看東西、在講話、在聽什么、在做什么事情,能不能來到“能為雌乎?” 這個“雌”它是一個形容,它是把陽剛、沖動跟這個“雌”、陰柔來做一個形容、對比。意思是我們每天在跟外境的歷緣對境之中,能不能來到身心柔軟,講話不要沖、不要去傷別人;能不能來到不要嗔恨、憤怒、去傷害別人;我們身體的動作、嘴巴說話,都能夠來到不傷害眾生,慈悲、柔軟來對待一切人、事、物,能不能做到?這些都是告訴我們?nèi)粘I钚扌泻苤匾年P(guān)鍵點。 再來,能不能來到“明白四達,能無知乎?”你明白了天地之道、宇宙之道、宇宙的運轉(zhuǎn)法則,你能夠了悟真理、實相。那對于人世間的各種事物你也通達、能夠很清楚地知道。你在為人處事里面,又能夠來到有智慧、圓融去處理,而不是很僵化、很僵硬。你能夠通達事理,處理事情又能夠圓融,這就是由體生用——你體悟了“道”,然后又能夠用得出來。這時候你能夠“明白四達”。 很多人就會認(rèn)為:“我是大修行者、大成就者!”然后要展現(xiàn)那個“我很厲害、我很行!”老子跟我們講:能不能來到“明白四達”?然后這時候你又“無知乎?”“無知”意思就是說:不會要展現(xiàn)“我很行、我很厲害”,要跟人家炫耀“我是大成就者,我是大修行者,你們要來追隨我,你們要來朝拜我!”真正體道、悟道、行道的人,體會到“道”的精神、特征、特性,就不會這樣。所以,老子就跟我們勉勵:我們能夠來到“明白四達”,然后又能夠柔軟,又能夠沒有那些我慢。為眾生來服務(wù),又無我無私。 你能夠這樣,你就是在展現(xiàn)天地的精神、特征。你體會到“道”的特征、特性,又能夠把“道”的特征、特性實際地展現(xiàn)出來。所以你就會像后面這一句話:“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strong>你就能夠真正做出“玄德”、陰德出來,利益一切眾生! 這一章的結(jié)論就是:能夠來到無我無私,體道、悟道、行道、與道合一,無我無私地來為眾生服務(wù)。在這個過程是需要透過有為法的、漸修的過程。所以老子具體地跟我們講:日常生活中怎么樣來修、來凈化,這一節(jié)是跟大家講一些原則。 我們以前講的那個修行方法都比較專業(yè)、比較深。一般人比較不容易能夠應(yīng)用、或是做得不那么好。我的想法是怎么樣把老子有關(guān)于日常生活如何來修這方面深入淺出地講出來,將來在這個資料廣為流通之后,一般的人不必有宗教思想、信仰,然后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去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