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描述 某校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課上,老師通過投影布置了五道自學新知識的預習選擇題,學生獨自完成,3分鐘后,進入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老師引導學生依次訂正答案,老師問,學生答,全班共有五名學生獲得回答問題的機會,期間沒有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質疑的過程。 行為探析 考量課堂的有效、高效,必須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數(shù)量,盡可能使全體學生都參與課堂活動。只有部分學生參與的課堂是“假課堂”。還有些老師為了營造好的展示氛圍,設計的任務、問題等越簡單越好,耗時越少越好,試圖形成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教學效果好的課堂印象,這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學習交流中的展示環(huán)節(jié)應該是交流展示預習或自主學習的成果,并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展示和反饋是為預習服務的,是促使學生認真預習悉心準備的兩大手段,為了能使自己在展示課上爭取機會、展示精彩,學生在預習中就會根據(jù)預習或自學提綱的要求認真預習課文、查閱資料、完成問題,為了能使自己小組在展示評價中多得分,小組成員之間也會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相互研討相互合作相互幫助,所以,展示是促使學生和小組充分預習的內驅力。絕不是單純的做題目后的對答案,更不是教師問學生答,而且只是少數(shù)優(yōu)等生的展示。
行為策略 一般情況下,學習成果展示是在教師指導下,首先進行小組展示,交流預習成果,在小組討論中,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積極地投入,除了接受信息外,更多的是帶著懷疑的心態(tài)去思考,其反應除了聽之外,更多地是贊許、補充、質疑。然后是全班性的展示,全班性的展示要展示“普遍”問題,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一般主張由學習較弱的學生多展示,對展示的內容教師要學會取舍,太難和太易的都不作為展示內容。
展示過程教師要敢于“利用”學生,實現(xiàn)學生自身能力差異的資源共享。由于學生的差異性永遠都存在,教師的集中講解不可能照顧全部學生,因此,充分利用優(yōu)生資源,變一個老師為多個老師,實現(xiàn)生生互幫、互助,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策略。如上述案例,如果老師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已會的與不會的結對,進行對話、討論、互助。這樣,就好像有很多小老師一樣,人人有事做,個個有發(fā)展。
學生爭先恐后地發(fā)言,雖然每個學生的學習深度各不相同,但是通過發(fā)言,每個人把最美麗的一面展示出來,日積月累,自信心也得到培養(yǎng)。(來源:江山依舊的教學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