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老北京請“灶王馬兒” --晉 元 (2)陰歷臘月二十三,老北京講究這天過小年兒-祭灶 (3)祭 灶--霍 生 (4)灶神粘嘴--趙冬 (5)爐灶上的灶馬兒 (6)灶馬兒合唱團 (1)老北京請“灶王馬兒” --晉 元 我小的時候冬天經(jīng)常在廚房或灶間的爐火旁邊,聽到悅耳的類似蛐蛐兒的叫聲。比蛐蛐兒叫聲小,聲音細(xì)脆,抓住一看不是蛐蛐兒,個很小,細(xì)胳膊細(xì)腿。年長的大人告訴我這蟲子叫“灶馬兒”。那會兒是20世紀(jì)60—70年代,實行“破四舊、立四新”沒有貼門神對聯(lián)。我也就隨口叫“灶馬兒”。改革后,現(xiàn)在有時興起買對聯(lián)貼門神,請“灶王馬兒”了。 說請灶王馬兒就是請灶王爺爺和灶王奶奶。老北京的灶王爺和灶王奶的神相不一般。老公母倆并肩坐在桌子后,背后有一匹馬,左右印日月二字;在桌子前有一只大公雞和一只狗,意思是:“犬守夜”,“雞司晨”。這種神相叫“雙座灶王馬兒”。也有一種只有灶王爺像的,沒有灶王奶奶叫獨坐叫灶王馬兒。 雖然這是民間的一種習(xí)俗,但是在有的灶王神相紙上,同時印農(nóng)歷24節(jié)氣,對百姓的生活有一定的方便。 臘月二十三位祭灶日,俗稱小年,那天把灶王爺從吊板上請下,供上麥芽糖,水及灶王爺喂馬的草節(jié)料豆。祭完后在院內(nèi)把灶神碼兒用三根芝麻桿架上松柏枝焚化。到三十晚上接神時,再把新碼兒及對聯(lián)"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貼上。 (2)陰歷臘月二十三,老北京講究這天過小年兒-祭灶 今年的二月六號是陰歷臘月二十三,老北京講究這天過小年兒。特別是窮人家的孩子們,因為平常吃不著什么。從過小年這天開始每家都準(zhǔn)備過年的東西了。首先說祭灶。北京的俗曲兒《門神灶》里唱到:年年有個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當(dāng)中擺上一張桌,兩邊配上兩碟糖。黑土干草一碗水,爐內(nèi)焚上一股香。當(dāng)家的過來忙贊祝(那)灶王爺就降(了)吉祥。它描寫了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灶時的情景。而每年這時都有賣灶王碼兒的,那時不能說買,得說請。請灶王爺!到紙店,文具店里都有印好了的灶王爺,財神爺,門對兒(對聯(lián)兒)橫批等,在請灶王碼兒時就捎帶著把財神爺,對聯(lián),和橫批都買回來了。對聯(lián)也有請人現(xiàn)寫的。全院的人都買好了大紅紙,裁好了等著,然后請個私塾先生來寫。私塾先生給全院寫完了對聯(lián)橫批,全院還要請先生吃一頓。那時灶王爺都是貼在神龕上。如果是雙人的,則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并肩坐在桌后,背面有匹馬,左右分別印有日,月二字,桌前面還有一犬一雞,以取“犬守夜”“雞司晨”之意。這種灶王碼兒叫雙座灶王馬兒;若只有灶王像而沒有灶王奶奶。這叫“獨坐灶王馬兒”。究其原因是:賣灶王爺?shù)牡赇伬餂]有女眷,不能賣帶灶王奶奶的灶王像,那這家的灶王爺也得打光棍兒啦!值得一提的是那上面也印有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日常生活有用的內(nèi)容,比如一年的二十四節(jié)氣,天干地支等。這是普通百姓祭灶; 要是在大清朝宮廷里祭灶則與民間非常不同。中國的“祭灶”在兩千多年前就已形成,祭灶專有祭灶之禮,歷代相沿成習(xí)。唐代羅隱的送灶詩曰:“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此風(fēng)俗一直延續(xù)到清朝末年,而民間則一直延續(xù)到解放以后好幾年,直到慢慢破除迷信后才逐漸少了。在侯寶林說的相聲里就談到了祭灶王的事。當(dāng)時民間在臘月二十三更盡時(大概是午夜)要在院內(nèi)立桿,懸掛天燈,由男主人跪拜,祝以隱惡揚善之詞,并嚴(yán)禁婦女祭拜。祭完之后將舊灶王馬兒揭下,與紙元寶同燒,意即灶王爺上天了,還要帶點盤纏錢。每逢此日,大街小巷鞭炮齊鳴,俗稱過小年,其實就是過大年的前奏吧!然后把新請來的灶王馬貼上,并貼上相應(yīng)的一幅對聯(lián),: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給灶王爺貼的對聯(lián)有好幾種。還要上供,供上草節(jié),料豆,關(guān)東糖,那草節(jié)料豆是給灶王爺喂馬的,而那關(guān)東糖是給灶王爺嘴上抹蜜,讓他老人家嘴甜著點,好“上天言好事(壞事別說?。?。但在那個社會窮人居多,平時借人家的錢到年底就該還了。俗話稱:“送信的臘八粥,要命的關(guān)東糖,救命的煮餑餑(餃子)”到了年底要賬的該來了。老電影《白毛女》就是個例子。還不了錢,地主就把閨女喜兒帶走頂賬,,,,,。但窮人家只不過在灶前供上一碗涼水就得了??梢灿芯涓柚{: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炷香;今年小子混得窮,明年再吃關(guān)東糖。 老北京人過年都講究貼春聯(lián),又叫門對兒。一般都用紅紙寫的;但也有用翠綠,柿黃色紙的,最講究的用撒片金,碎金銀星紙。同時也很有說法。凡在父母居喪期間,在家守制未滿一年的,可用凈綠天地頭兒加藍(lán)色的春聯(lián);一般庵觀寺院的春聯(lián),都是用淺黃色紙寫的;最奇怪的是清朝的王府宗室,一律用白紙外加紅邊兒,藍(lán)邊兒,,,。據(jù)傳紅色春聯(lián)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間,但清朝每逢春節(jié)卻用白絹書寫黑字,周圍鑲有錦闌。這與滿族崇尚白色和皇宮內(nèi)多紅色有關(guān)。而民間多用紅色紙也是有根據(jù)的。據(jù)傳:有個叫“年”的兇猛怪獸經(jīng)常吃牲畜和人,危害民間。所以當(dāng)“年”要來時老百姓就點起一個個火堆來,用紅色火焰嚇退這只怪獸。后來就改成高掛紅色的紙或布,并寫上驅(qū)邪的話語;或祈福納祥的吉祥話,此即春聯(lián)的由來。 (3)祭 灶 祭拜灶王是在我國歷時最久民間流傳極廣的習(xí)俗。早在夏代,灶王就成為民間所尊奉的一位重要的神君,尊稱為“灶君”或“司命菩薩”。 古籍對祭灶的記載,歷代名人名家對灶王和祭灶的記述以及民間對灶王身世的傳說很多,如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fù)責(zé)管理各家的灶火。還傳說灶王姓張,名單,字子郭,因壘灶、修灶出名等。在人們供奉的諸神當(dāng)中,要數(shù)灶王最貼近人們的生活,被人們奉為一家之主是一家的保護神。所以差不多家家灶間或廳堂的一隅都設(shè)有“灶王爺”神位。人們供奉他是祈愿保佑全家幸福平安。老北京每年過春節(jié)可以說是從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民謠從“二十三,糖瓜粘”開頭,“二十四,掃房日”,直說到大年三十。老百姓把二十三祭灶視為過“小年”,是過“大年”的序幕。 老北京過年供奉的諸神像多是木刻水印的彩色圖像。這種圖像按老北京人的叫法,天地神叫“天地碼兒”,財神叫“財神碼兒”,供月的叫“月亮碼兒”,灶王像叫“灶王碼兒”。每年一進臘月,廟會、雜貨店、香鋪就開始出售這些神像。節(jié)前還有小販下街叫賣,不過為了表示尊敬不能說“賣”和“買”,要說 “送” 和“請”。小販的吆喝是:“送財神爺來了!”“送灶王爺來了!”買的人要說:“請一張財神爺!”“請一張灶王爺!”灶王碼兒是按民間版畫的風(fēng)格刻印。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端坐正面,是畫面的主體。左右有一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上天言好事”,下聯(lián)是“回宮降吉祥”或“下界保平安”,橫披是“一家之主”。左右各有一個小童,各捧一個小罐,罐上分別寫有“善”、“惡”字樣,據(jù)說專司統(tǒng)計這家人做善事做惡事的多少,以備上天時向玉皇匯報。這種神碼兒有的還在上方刻印著該年十二個月的節(jié)氣。請回的灶王爺要到大年三十晚上才貼在墻上,一直供奉到來年的臘月二十三。與灶王馬兒同時出售的還有灶王龕,是與灶王碼兒配套的,用秫秸桿兒扎架,彩紙糊成,樣子很像一個入深很淺老式戲臺,也像個門樓,門額上寫有“灶君司命”或“司命菩薩” 灶王龕沒有后背,分量極輕,相當(dāng)一個紙框,用時罩住灶王碼兒,粘在墻上。 這期間,街面上和串街的還賣祭灶用的關(guān)東糖、糖瓜兒、南糖以及馬草、馬料。關(guān)東糖和糖瓜是用飴糖制作的,呈條狀。有一種圓形的像小橘子樣的叫糖瓜,有實心的有空心的。南糖是一種小糖塊兒,有的還粘上芝麻。馬草是用真正的馬草切碎;其中攙有喂馬用的馬料黃豆、黑豆。這是給灶王騎的馬準(zhǔn)備的,供奉時還要有一碗飲馬的涼水。 祭灶是在臘月二十三的晚上進行,叫“送灶”,送灶王爺上天。祭灶時在神龕前擺上供品,有一碟關(guān)東糖,一碟糖瓜兒,一碟南糖,一碟硬面餑餑,一碟馬草馬料,一碗涼水。到晚上祭灶時,點上“小雙包”(一種小型的成對包裝的)蠟燭。祭拜時點上三柱香,插入香爐。老北京有“男不供月,女不祭灶”的規(guī)矩。因此祭灶時女人們不論老幼都躲起來,由一家之長的男人領(lǐng)頭,按輩分依次磕頭祭拜。祭拜后,要把關(guān)東糖在火爐上烤化,抹在灶王爺灶王奶奶嘴上,意思是用糖糊住嘴,見到玉皇大帝時嘴要甜,只說好話,不說壞話。祭拜之后,將供品撤下,從墻上揭下灶王像和神龕在院中焚化,將灶王爺送走。祭灶活動結(jié)束以后,只等大年三十晚上進行的“接灶”,即擺放新請回的灶王馬兒。 在諸神中灶王爺要算最清廉與民眾的關(guān)系最密切的,也是深受民眾的愛戴的。人們不稱灶王為“灶王神”而稱他為“君”、“爺”,可見親切的程度。老北京的民諺說“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柱香”。如此簡單的供奉對于貧寒之家也完全可以做到。老北京的歇后語說“灶王爺綁在腿肚子上——人走家搬”,可這說明民眾把灶王爺當(dāng)做家庭的象征,當(dāng)做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霍 生 (4)灶神粘嘴灶神粘嘴 那么點火開灶就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了。我見過北方農(nóng)村最傳統(tǒng)的灶臺,一般設(shè)在外屋門口,連通里屋的火炕,灶上做飯,屋內(nèi)取暖,一舉兩得。灶臺好大,關(guān)系到全家人的肚子,一個大鐵鍋,煮飯、烙餅子、燴菜、燉菜、燒水……都用它。下面燒材草,上面就是供奉灶神的牌位。我那時就問那家的好奶奶,這灶王爺每天只聞菜飯的香味,怎么能吃得飽呢?老奶奶就笑著告訴我:“他老人家等夜深人靜時,就偷偷溜下來又吃又喝,你看,我家還給他擺放了酒杯和碗筷呢!”那時我還想,這灶王爺這么大的神仙還這么小臉,吃喝還要等人都不在才吃,真逗! 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jiān)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yīng)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shù)膮R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guān)系。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民間信仰極為昔遍,自漢代以來無論是在宮廷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十分虔誠。故深得老百姓的頂禮膜拜。人們想祈福禳災(zāi),便對灶神恭恭敬敬。 ,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fù)責(zé)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職責(zé),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于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后再向玉皇上帝報告。早在秦代以前,祭灶已成為各諸侯國的一項重要活動了。灶王紙像有兩種,比較常見的灶王像印著“灶王爺”和“灶王奶奶”,背后有一匹馬,左右分別有“日”、“月”二字,這種灶王紙像叫雙座灶王馬兒。傳統(tǒng)灶王爺臘月二十三這天,要騎馬打道回天廷,報事述職。他要辭行,叫做“辭灶”。老百姓要為他送行,叫做“送灶”或“祭灶”。家家戶戶照例要包餃子,蒸年糕,作為給灶王爺?shù)墓┢罚饧右槐P麥芽糖瓜。讓灶王爺吃年糕的寓意,有日子紅火,年年升高的祝福,吃麥芽糖是希望灶王爺心甜嘴甜,只說好話,不說壞話。還要在灶臺旁擺上一碗水,一盤谷草,讓灶王爺?shù)?/font>馬吃飽喝足,馱著灶王爺上天言事。這項祭祀儀式,一般由家庭老主婦主持,焚香燃燭,磕頭禱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閑言閑語不必講,好言好語奏玉皇”。囑咐祝告后,將張貼了一年的灶王爺圖像請下來燒化。到此,送灶結(jié)束。七天后,張貼上新買的灶王爺,表明灶王爺已返回原崗位,重新執(zhí)掌“一家之主”。 職為家人歌功頌德。宋代詞人范成大寫過一首《祭灶詩》:“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fēng)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豬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fù)云,乞取利市歸來分?!弊x了誰不驚訝?這祭灶怎么成了向灶神明目張膽的送禮行賄呀!我想,這是最早時典型的腐敗事件吧,用好處把灶官兒收買了,從另一個側(cè)面也說明了國人對于賄賂的觀念有多么的根深蒂固。 。黃帝、炎帝、燧人氏、神農(nóng)氏、禪、祝融、張單、張奎、高蘭英、宋無忌、蘇吉利……這些神仙都做為灶神被供奉過?!队详栯s俎·諾皋記》認(rèn)為:灶神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關(guān)于這個張單,民間另有個傳說:說他娶妻丁香,丁香孝順公婆。后來張單外出經(jīng)商發(fā)了財,移情別戀妓女海棠,回家休了丁香。丁香嫁給貧窮老太婆打柴的兒子。海棠好吃懶做,失火燒光了家產(chǎn),丟下張單改嫁了。張單只好流浪討飯。臘月廿三,他到丁香家討飯,被認(rèn)出后羞愧難當(dāng),一頭鉆進灶門里憋死了。因為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姓張),所以玉皇封他為灶王。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jù)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一天,朱元璋的母親正在做飯,突然有一只喜鵲闖進來,叫道:“朱家天下萬萬年!朱家天下萬萬年!”朱母生氣道:“什么萬萬年,不要開我們的玩笑。我看哪,有個二百七十六年就不錯了?!敝炷敢贿呎f,一邊生氣地用勺子敲打灶臺,以趕走喜鵲。這時,被朱母敲得鼻青臉腫的灶神現(xiàn)身了。他無奈地對朱母說:“朱老媽呀,老天爺讓你們朱家天下萬萬年就是萬萬年了嘛,你干嗎還生氣呀?現(xiàn)在好了,你說二百七十六年就只有二百七十六年了咯。” 后來,明朝果然只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 住灶王爺?shù)淖彀?,讓他回上天時多說些好話,讓自家在新的一年里家事和諧、風(fēng)調(diào)雨順、萬事興旺。她那時還說了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的話,聽得我們凝神秉息、津津樂道。 灶,四掃屋……”,就是指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祭祀灶神。祭灶神可不是兒戲,就連春秋時期的孔子都再三向其弟子強調(diào)說:“如果不討好灶神,他就會向上天告你的惡狀。由于人與天帝無法溝通,所以,天帝那兒只能任憑灶神胡言亂語,凡人“無所禱也”?!痹钌窀媸裁礌?,天帝就會給你定下什么懲罰。著名煉丹家葛洪也說:“誰要是得罪了灶神,嚴(yán)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輕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毕胍幌胍舱娴目膳?,平白無故地丟掉幾百日的壽命,這種懲罰實在是讓人畏懼。那么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呢?那就是用灶糖讓灶神粘嘴。 ,向設(shè)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灶王爺像是天津楊柳青印制的年畫。年輕人將上供用的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擺放在像前,讓他老人家甜甜嘴,然后將竹篾扎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也一并放在兩廂。老人將糖涂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涂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比缓笤谠鹤永锒焉现ヂ榻蘸退蓸渲Γ賹⒐┝艘荒甑脑罹裾埑錾?/font>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fēng)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蔽腋笥岩脖黄鋲延^且真誠的氛圍所感染,也隨著那家人一起起伏扣拜,說著好話。 做為民間禮俗里面一個重要的鏈條,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充足理由。人們心目中最早灶神的職權(quán)由灶火漸漸演化成為天帝派駐各家的監(jiān)察大員,乃一家之長。有了他,人們在做什么事之前就都得禱告一翻,好事不用說了,壞事別說要告訴灶神,就連他自己都說不過去,還怎么敢跟灶王爺說出口呢?這樣,無疑就會大大地減少社會犯罪的惡行,從這個角度來看,灶王爺對維護社會治安和防止犯罪還有其巨大的貢獻呢! (5)爐灶上的灶馬兒 爐灶上的灶馬兒,顧名思義就是爐灶上的馬。這個大院人口比較多,廚房砌有一個大爐灶,爐灶中間是個大火眼,旁有一個小火眼,都叫它“滋火”,另一邊砌有一口膛罐(一個小水缸),膛罐緊砌在大火眼的旁邊,這個膛罐里的水總是溫的,可以用來洗臉等。在這個爐灶的邊邊沿沿爬著不少的灶馬兒,灶馬兒的形狀與蟋蟀相似,但顏色是淺褐色的,時常發(fā)出類似蟋蟀的叫聲。我小時候時常逮灶馬兒玩,我用廢報紙裁成32開大小的紙,將紙卷成筒狀,筒的一端折死,另一端開著口,用開口的一端,當(dāng)看準(zhǔn)一只灶馬兒往下一扣,灶馬兒一蹦就蹦進小筒內(nèi),將它逮住。這種蟲早已見不到了,現(xiàn)在也見不到這種磚砌的爐灶了。(6)灶馬兒合唱團 我媽怕蟲兒,怕得一塌糊涂,受她的影響,我們也都怕蟲,但比我媽有出息,也許是出生牛犢不知道怕虎的緣故吧,像螞蟻、螞蚱、知了、青蜓、變蝴蝶的大豆蟲等等,還敢下手去抓。小時候有一年,我家廚房傳出蛐蛐兒叫聲,它歌聲單薄,聲音里流露著寂寞的感傷,尤其在夜間,當(dāng)我們酣然入睡時,它的歌聲顯得更加孤零零的,聽到它叫,我就莫名其妙地生出憂郁,心飄飄的,皮膚涼涼的,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陷進黑夜深處的迷惘。它只在廚房沒有人的時候叫,多少次聽到聲音我躡手躡腳潛行,想悄悄發(fā)現(xiàn)它到底藏在哪里?可惜人剛到廚房門口,它就能覺察到,立刻銷聲匿跡,定是不喜歡被人打擾,盡管自己很孤獨。大人告訴我,那不是蛐蛐兒,是灶馬兒,喜歡生活在人家的廚房里,因為廚房里可吃的東西多。我那時很高興它住在我家的廚房里,盡管我覺得它怪可憐的,卻仍舊喜歡聽它的聲音。慢慢地,它懂了我的心,從廚房里傳來的歌聲不再是獨唱了,先是重唱,再是混合唱,最后發(fā)展成了樂隊合唱團,哪個音區(qū)都有,熱烈的、抒情的、悠揚的、美聲唱法、民族唱法……總之,把蟲子生活的天地唱了個淋漓盡致。我家的灶很大,是個一平方米的正方形,灶里盤著水管子,管子通向裝在廚房的一個小鍋爐,只要火不滅,熱水就源源不斷。灶黑呼呼的,一臉忠厚的樣子,一年四季晝夜不停地工作。外面的蟲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是睡了就是犧牲了,而住在我家的灶馬兒合唱團,在灶的呵護下,絲毫不受季節(jié)的影響。它們的家庭越來越大,歌聲越來越頻繁,以至于鬧得大家難以安眠,因此大人們決定,把它們消滅掉。頭天晚上臨睡前,把一小盆摻了六六粉的棒子面撒在灶的周圍,櫥柜、暖氣下的旮旯掎角也未忽視,撒下天羅地網(wǎng)就等灶馬兒前來上當(dāng)。第二天早上,為吃而喪命的灶馬兒遍布廚房,掃出來后裝了一簸箕,和灶一樣,它們也是黑色的,圓頭圓腦很憨厚的樣子,光知道高興,沒想到那美味里藏著奪命殺機。從此以后,歌聲消失了,夜重又變得寂靜,我卻總?cè)滩蛔〉貞涯钏鼈儯鼈兂谜娴暮軇勇牎?/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