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編輯:歷法與天干地支本詞條缺少信息欄,補充相關內(nèi)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目錄1甲午年編輯農(nóng)歷借用干支來紀年,其一年的范圍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內(nèi),此點并無爭議。但干支歷和農(nóng)歷是兩種不同的歷法,兩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guī)則、每年天數(shù)等皆不同?!笆晃濉眹抑攸c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中國古代歷法》一書中闡述了干支紀年是干支歷的一部分,且從立春起算。并明確指出2000多年來干支歷與農(nóng)歷(數(shù)序紀時)“既互相配合又各自成系統(tǒng)[1] ”!意思很明白,農(nóng)歷借用干支來紀年,但農(nóng)歷從正月初一起算不能改變干支紀年從立春起算這一原則。由于民國后使用了公歷,不少民眾包括極個別所謂專家在歷法知識上的欠缺,所以干支歷和農(nóng)歷逐漸被混淆。
干支歷是以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一種歷法,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歷。[1] 它以立春為歲首,用二十四節(jié)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jié)氣,沒有閏月。干支歷與地球環(huán)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自古以來,干支歷一直為官方和民間所普通認識,應用于天文、風水、命理和中醫(yī)等領域上,并為歷朝官方歷書(即黃歷)所記載。以清朝官修史書《清實錄》為例,書中的干支紀年均以立春為分割點:如中華書局影印《清實錄》之第十七冊,乾隆實錄之第九冊,第573頁,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實錄》的記載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見清代《紅樓夢》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這里更是明確地指出干支歷在紀年紀月時的轉(zhuǎn)換點。
那么,什么是干支?干支就字面意義來說,就相當于樹干和枝葉。我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干相連叫天干,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合起來叫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天干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們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轉(zhuǎn)六圈而地支轉(zhuǎn)五圈,正好一個循環(huán))的順序而不重復地搭配起來,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對,叫做一甲子。
2甲午年納音編輯3甲午中日戰(zhàn)爭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