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清代滇云詩文理論的集大成之作

 TLB519 2014-05-31

 

元代以前,由于滇云漢文學總的說來還比較稚弱,還遠不足以成為孕育文學理論產(chǎn)生的土壤,且其時滇云文學尚未有較明確的理論需要,以致滇云文學理論尚處朦朧狀態(tài),在昭通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南詔以前的舉奢哲《彝族詩文化》以及南詔時布獨布舉的《紙筆與寫作》便是在朦朧中閃現(xiàn)的一兩點星光。明代以后,隨著滇云漢文學的日趨發(fā)展,文學理論也開始萌生并逐步發(fā)展,在滇云漢文學獲得持續(xù)、穩(wěn)固、長足進步的乾嘉以后,迎來了滇云文學的繁榮。同中原文論相比較,滇云文論的發(fā)展表現(xiàn)出明顯的滯后性,又一次顯示出滇云文化發(fā)展的“晚流”,當然,滇云文論發(fā)展、繁榮遲而又結束得也晚。它的尾聲,大致在20世紀30年代前后。滇云文論實際上是以詩歌理論為主體的,關于文章(或散文)的理論,較為零星,極少專門論著。而詩歌理論不僅在眾多詩文評論序跋中常有表現(xiàn),且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專門論著,如《榆門詩話》、《過庭詩話》、《詩法探源》、《貯云詩話》等十種左右,流傳至今的有《蔭春書屋詩話》、《滇南詩話》、《詩法萃編》、《筱園詩話》等十余種。

從形式方面來看,滇云詩歌論著大部分沿襲使用宋代以后在中原發(fā)展起來、中國文學理論史上占有顯著地位的“詩話”形式,也有的采用詩文集或詩文理論的序跋形式,如師范的詩文集序跋和許印芳的《詩法萃編》,偶爾還有采取系列論文形式的,如王崧的《詩說上、中、下》。從內(nèi)容方面看,各種論著有不同的側重。有的偏重于以詩話的形式來保存滇中的詩人詩作,如袁嘉谷的《臥雪詩話》;有的側重于記載滇中詩人的新篇、軼聞、掌故,品評滇中詩人詩作等,如師范的《蔭春書屋詩話》;有的偏重于對漢文學史上的詩人詩作進行廣泛的評論,如陳偉勛的《酌雅詩話》、嚴廷中的《藥欄詩話》;有的在品評歷代詩人詩作的同時,更多有文學理論的建樹,如許印芳的《詩法萃編》、朱庭珍的《筱園詩話》、王壽昌的《小清華園詩談》;還有的對文學理論中某些重要問題作專門的探究辨析,如王崧的《詩說上、中、下》。在這幾類論著中,前兩類涉及理論問題較少,后三類則均有更多的理論內(nèi)容,其理論價值也相對更高一些。從思想文化淵源看,滇云詩歌理論受儒家美學、詩論的影響最深刻也最顯著,而受道家和佛學的影響相對少一些,這在《酌雅詩話》和王崧的《詩說上、中、下》三篇中反映得最為明顯。《酌雅詩話》二卷,由劍川舉人陳偉勛著,《新纂云南通志》評論此書說:“是書析理至精,持論至正,不當專以詩話目之?!标悅渍撛姷脑S多觀點,體現(xiàn)了漢以來儒家詩學的某些特征。儒家論詩有一個突出傾向,即特別強調(diào)對于符合其禮義的人們的個體情性、人倫禮義的表達,所謂“溫柔敦厚,詩教也”,“發(fā)乎情,止乎禮義”,便有這樣的含義。《酌雅詩話》也在相當程度上體現(xiàn)著儒家詩論中這些積極可取的理論因素,如《酌雅詩話》針對詩壇中對白居易和孟郊的批評之詞指出:“哀樂之真,發(fā)乎性情,此詩之正理也?!睆娬{(diào)詩歌對于詩人真情感、真精神的表達,并對不同的詩歌藝術風格表現(xiàn)出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這與儒家詩論中主張的詩應以情感人、應委婉含蓄,才易打動人的觀點一致。而對儒家詩論中既重倫理重內(nèi)容又重藝術形式的美學傾向,陳偉勛也深有體會?!蹲醚旁娫挕分性Q贊張遠的《登滕王閣》詩“高在含而未露,令人聽弦外之響。詩法之妙,可知矣”。又評論元代楊仲宏的詩句“風雨五更雞亂叫,江湖千里雁相呼”說:“不過直言直語耳,而其中有無數(shù)時景無數(shù)心事。詩中佳境妙處,不可勝言。”應該說《酌雅詩話》很好地繼承了儒家傳統(tǒng)詩論注重含蓄、意味深長的這樣一個優(yōu)點,并提出不少精到的見解。

王崧,字伯高,號樂山。浪穹嘉慶己未(公元1799)進士。其家多藏書,他自幼好學,成就頗多,匯集前人有關滇事之書,編為《云南備征志》行世,此外還有《說緯》、《樂山制藝》、《樂山集》等行世?!稑飞郊分杏小对娬f》三篇,是他詩論的集中表達。他的詩文理論受儒家正統(tǒng)思想影響也較深,儒家提倡的“文以載道”是他文論的基本觀點,而“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的“詩言志”則是他詩論的基本觀點。他的詩論有三點:第一,詩之由來,得自于情,“喜、怒、哀、樂、愛、惡、欲,情也”。“蓄于中而宣于外”,也就有了詩,所謂“言者心之聲,詩者心后辭”是也。第二,詩與禮樂關系甚密?!霸姙闃分o,故論樂而詩在其中”。他認為,樂能使詩流傳,詩是“樂之辭”,“學樂者并其辭而習之”;而樂又必須正,要“樂而不淫”則必須“副禮”,即“凡事莫不有理,凡禮莫不有樂,凡樂莫不有辭……采詩所以作樂,作樂所以副禮”,詩、禮、樂三者緊密相連。第三,詩有垂教作用?!霸娭疄橛?,可以入樂,可以垂教”,再次闡釋了孔子的詩教主張,少無新意。

朱庭珍撰的《筱園詩話》四卷被稱為滇中詩論的冠冕,在滇云文論中占有重要地位。朱庭珍,一字小園,云南石屏光緒間舉人。數(shù)十年沉迷吟詠,詩作甚佳,著有《穆清堂詩鈔》,輯有《蓮湖吟社稿》等,其詩論著作除了《筱園詩話》外,尚有50首論詩絕句?!扼銏@詩話》在詩論中有三個特點:第一,跨出儒家門限,自由往來于儒、釋、道三家之間,擷其精華為己所用,視野開闊,觀點通達。其中,儒、道兩家思想比較具體、深入地影響了他的理論觀點,而佛家之說則更多的是被當做例證旁證而征引來對理論觀點起一種參證作用。第二,著眼于詩歌藝術規(guī)律、美學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理論探討。書中卷一基本上是對詩歌藝術理論的專門討論,后三卷在對歷代詩人詩作的批評中也表現(xiàn)出很強的理論色彩,這在滇云文論中是很少見到的。第三,《筱園詩話》在理論見解方面,新見迭出,精彩紛呈;在思想方法方面,富于辯證色彩;在行文表達方面,富有藝術魅力,文詞華美而博贍,文氣充盈而旺盛,氣勢浩蕩而流轉,筆力排傲而遒勁,堪稱滇云古代文學理論的最上乘之作,就是在中國文論史中也稱得上是一特色的詩論佳作[1]

溫柔敦厚,詩教之本也。有溫柔敦厚之性情,乃能有溫柔敦厚之詩。本原既立,其言始可以傳后世,輕薄之詞,豈能傳哉?夫言為心聲,誠中形外,自然流露,人品學問心術,皆可以言決之,矯強粉飾,決不能欺識者。蓋違新興之言,一見可知。不比由衷者之自在流出也。古今以來,豈有刻薄小人,僖成詩家,忝入文苑之理!

以此可見,朱氏論詩,重視詩人的主觀修養(yǎng)。他認為詩歌藝術是“誠中形外,不可偽為”,亦即詩歌是以有“真我”、“真意”為貴;同時,詩歌藝術創(chuàng)造貴在自然、神妙、自由,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性情學問的長期鍛煉培養(yǎng),因此,必須重視詩人的主觀修養(yǎng)。至于如何才能培養(yǎng)詩人的“根柢”,醞釀詩人的“涵養(yǎng)”呢?朱氏注重理、氣、才、學、識的培養(yǎng),特別是強調(diào)它們與主體對自然界、人世間的深切體驗的緊密聯(lián)系。他指出:“求之于詩,必不能超凡入圣,直逼古人。積理于經(jīng),養(yǎng)氣于史,煉識儲材于諸子百家,閱歷體驗于人情世故,格物壯觀于花鳥山水,勿論讀書涉世,接物縱游,皆于詩有益?!边@些作詩的經(jīng)驗之談,具有顯著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朱氏論詩的另一個重點,就是重視詩法。盡管宋以來詩家都喜歡談論詩法,已有死法、活法、有定之法、無定之法等等,朱氏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詩也者,無定法而有定法也。詩人一縷心精,蟠天際地,縱橫萬里,筆落則風雨驚,篇成則鬼神泣,此豈有定法哉!然而重山峻嶺,長江大河之中,自有天然筋節(jié)脈絡,針線波瀾,若蛛絲馬跡,首尾貫注,各具精神結撰,則又未始無法……作詩者以我運法,而不為法用。始則以法為法,繼則以無法為法。能不守法,亦不離法,斯為得之。蓋本無定以馭有定,又化有定以歸無定也。無法之法,是為活法妙法。造詣至無法之法,則法不可勝用矣。所謂行乎其所當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若泥一定之法,不以人馭法,則死法矣?!倍鴮τ霉P之法,朱氏主張詩人必須如庖丁解牛,游刃于虛,以無厚入有間,這樣才能揮灑自如,自由創(chuàng)造,獲得極佳的藝術效果。從他這些充滿哲理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朱氏認為詩歌中客觀地存在著一定的規(guī)矩法度,有其合理性與必要性。但同時,只要能使詩歌臻語上乘,就不必謹遵既有成法。特別強調(diào)以人馭法,而切忌以人從法,肯定了詩人在詩法面前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第二,藝術創(chuàng)造有一個從必然向自由發(fā)展的過程,只有超越了這種必然性,藝術創(chuàng)造的水平才會達到最高境界。所謂“行乎其所當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以及像庖丁解牛那樣的游刃有余便是高度自由的極高藝術境界,反映出朱氏文論的博大精深。

文化的孕育、萌芽和發(fā)展都經(jīng)歷著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稚嫩到成熟的發(fā)展過程,這正如一股股涓涓細流必將匯成波濤洶涌的江海。任何一種文化,無論是它的學術思想、它的文學、藝術、史學或是其他門類,在大成熟之后,必將出現(xiàn)大總結。因為文化的發(fā)展需要總結,有總結才有傳承,有傳承才有發(fā)展。清代在中國的文明史中,確乎是一個古典文化高度成熟的時代,也是一個中國古典文化大總結的時代,無論在文學領域或是目錄學領域,都顯示出一種總結前代,開啟后來的氣勢。能與《大英百科全書》相媲美的被譽為“康熙百科全書”的《四庫全書》便是中國古典文化進入成熟、總結階段的精品。所幸的是,在經(jīng)過明清兩代的發(fā)展、成熟后,滇云文化也呈現(xiàn)出了一種大總結的氣氛。嘉慶丁卯(公元1807),大理趙州師范費其心力輯成《滇系》,以《疆域》、《職官》、《山川》、《人物》等19個系對滇云史籍進行整理,拉開了滇云史學及目錄學領域大總結的序幕。阮元的《道光云南通志》、王崧的《云南志鈔》續(xù)其后,到民國年間龍云的《新纂云南通志》和《云南叢書》把滇云的目錄學總結推向極至。文學領域的總結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乾隆年間保山袁文典、袁文揆兄弟的《滇南詩略》、《滇南文略》先聲奪人,發(fā)起了滇云文學的歷史性總結,如袁丕均先生說:“《滇南文略》、《詩略》二書,為吾滇總集之始?!币院蟆兜崮显娺x》、《滇詩嗣音集》、《麗郡詩文征》、《滇詩重光集》、《滇詩拾遺》、《滇詩叢錄》、《滇文叢錄》、《滇詞叢錄》以及石屏許印芳的《詩法萃編》等把滇云的文學總結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乾隆年間,保山人袁文揆、袁文典兄弟本著收集保存滇云詩歌文獻的目的,于是邀集同人,旁搜博采,花十年之心血,編成《滇南詩略》,乃是一部空前的詩選巨制。正如《滇南詩略》所言:“集名詩略者,以吾滇作者多不刊稿,厥子孫慮祖父鈔本為人抄襲,珍秘存之,故向無萃集梓行之詩文,茲集既成,或遺稿漸出……”《詩略》以時代為序,卷一收錄漢至元古詩,卷二至十四,為明詩;卷十五至四十七為清詩。所選詩歌,作者凡清百余年來滇之工于詩者,上自臺閣名賢、下至山林隱逸,甚至流寓閨秀都采擷靡遺,無所不包;不同風格兼收并采,展現(xiàn)了云南詩歌發(fā)展的脈絡。詩前有簡要的作者小傳;詩末間有評點,個別偏僻典故有注釋,“注釋惟近事僻典,有原注者存之,無者補之,蓋此道不容有謎語,亦以便于后進也”。因而不僅僅是輟拾遺篇,乃反復玩味而后編錄,且抱有極強的責任心,是難能可貴的。

《滇南詩略》收輯自古迄清乾隆時云南文人的詩作,是云南兩千年來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袁氏兄弟“舉數(shù)百年之零珠碎璧,合而成寶,使古今人一片苦心不致埋沒”,對保存云南的詩歌資料,對補方志、藝文之不足起著重要作用。有許多不著名但能詩,或詩有成而難刻印的滇云詩人,能或以詩存名,或以人存詩,得以留下雪泥鴻爪,全賴《滇南詩略》之功。滇人詩編成總集,明清人作者數(shù)家,并搜不多,且無刻本,惟袁氏兄弟編成之書能流傳至今,方國瑜先生視其書為善本。繼《滇南詩略》之后,與袁氏兄弟同時的趙本揚、張履程二人選輯《滇南詩選》八卷。咸豐四年(公元1854)又有昆明黃琮編《滇詩嗣音集》二十一卷,收錄《滇南詩略》和《滇南詩選》所遺漏的詩作以及嘉慶以后的詩,如劉大紳的《五華五子詩鈔》、《五華詩存》,徐敏的《太華山詩紀》,趙聯(lián)元的《麗郡詩征》以及許多別集散篇。光緒間有石屏許印芳的《滇詩重光集》仿《嗣音集》例,“前之遺者補,略有增次”,共刻十八卷,收錄道光以后直至光緒間數(shù)十家詩人的作品?!兜崮显娐浴泛?,滇云的詩歌總集,值得珍視的是《滇詩叢錄》一百卷。這是一部由云南叢書館數(shù)十人的精力,歷十數(shù)年之寒暑,將數(shù)千年詩人的心血匯成的叢書,內(nèi)容十分豐富。全書取材避免與前四集雷同,詩作多的,僅選其精華;詩作少的,不論一句、二句,注意收存,二者兼顧。《叢錄》由袁嘉谷擔任主編,趙藩、陳榮昌、秦光玉、李厚安、方樹梅等先后都提供過資料。詩前有作者小傳,詩后仿朱竹坨《明詩綜》,加以袁嘉谷的《臥雪堂詩話》,其余各先生偶有所識,亦間附入。同時,還有許印芳《重光集》尚未刊完的一百七十余家詩作,也補充到《叢錄》中。

清嘉慶庚申(公元1800)袁氏兄弟在《滇南詩略》纂輯刻印將竣時,又組織《滇南文略》的纂輯。盡管“滇文之抑塞而滅沒者十八九矣,一旦起而獨任之,竊慮搜羅之倍難于詩也”。袁氏兄弟仍網(wǎng)羅了許多乾嘉之際云南較有造詣的文人學士如師范、劉大紳以及張登瀛及王心輦等百余人,分工協(xié)作,進行分類、選稿、評閱、校訂,歷時三年編成《滇南文略》四十七卷,收文起于三國,止于清乾隆,包括153人的作品約數(shù)百篇,包括奏疏、檄書、論議、考辨、說解、騷賦、駢體等諸多散文文體。每篇末附有參與校訂者的簡明評論,“是集出非一時,成非一手”,是云南人士集體智慧的結晶,《滇南文略》成為云南第一部大規(guī)模的散文總集。方樹梅先生認為,二袁是“三迤文獻功臣”。

繼《滇南文略》之后,呈貢秦光玉主持編成《滇文叢錄》一百零一卷,收錄七百七十余人的二千二百余篇作品,多為嘉慶以后之文,規(guī)模遠勝于《文略》,而且材料的收集更為廣泛。所收文章分為三門九類。第一門為著述,包括論著、詞賦、序跋等。第二門為告語,包括告令、陳議、書牘等。第三門為記載,包括傳志、雜記等。《滇文叢錄》成為繼《滇南文略》之后的又一部云南散文總集。李根源先生評論此書“炳炳麟麟,舉凡晉以后數(shù)千年間,滇賢著作片言只字,無不備焉”,足以“傳先輩而惠后學”。

如果說《滇詩重光集》是許印芳詩歌編纂方面的集大成之作的代表,那么《詩法萃編》便是他詩文理論方面的集大成之作。他在清代云南的文學總結中有突出貢獻。許印芳(公元18321901),號五塘,石屏人,同治庚午云南鄉(xiāng)試第二名。一生致力于教學,歷任昆明、昭通、大理等地的教授,五華書院監(jiān)院,經(jīng)正書院山長。許印芳一生精力致力于滇詩的收集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他廣泛收集滇詩,刻成《滇詩重光集》十六卷?!段逄猎娂肥撬约簞?chuàng)作的詩歌集,在描寫滇南民俗,反映戰(zhàn)亂中人民的痛苦,抒發(fā)自己的感慨上,時有佳作。他的《昆明春感》詩“四野人煙少,耕夫畫里看……傷春育詩句,布谷鳥聲酸”,反映了戰(zhàn)亂瘟疫給人民帶來的痛苦。他的《丁充仲冬二日石屏地震》詩,描寫地震后的血肉離散、殘垣斷壁的慘狀,震撼人心。

早在南詔大理時期,在云南的彝文文獻中已發(fā)現(xiàn)了文藝理論著作,如在昭通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南詔以前的舉奢哲《彝族詩文化》以及南詔時布獨布舉的《紙筆與寫作》。布獨布舉曾提出要寫好詩,就要注意不同形式的詩歌的押韻方式。明代用傣文寫成的《論傣族詩歌》又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傣族詩歌理論著作。在詩歌的起源、傣族詩歌與佛教的關系、傣族詩歌的種類和藝術的民族特色等方面,都展開了精辟的論述。而清代許印芳的《詩法萃編》則是明以來詩論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詩法萃編》初刻于光緒十九年,共十五卷。許氏“采擷精英、溯源詩序”集成的這部詩論選集,選輯了我國古代自《毛詩序》以來的許多有代表性的文學理論著作,并對所選的著作、文章分別進行介紹和評論,在每篇詩論的跋語中獨抒己見,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在《詩法萃編》中,許氏對中國文學、文學理論中的許多問題,如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風格、聲韻格律、詩人的人格修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詩歌藝術創(chuàng)造中的物感興會、陶冶洗練等等,都進行了較為廣泛深入的探討,頗有理論建樹。他的詩論,有一個總體特征就是:既由衷地尊奉儒家正統(tǒng)思想、詩學,又兼采眾長,自具識見,常常突破儒家正統(tǒng)詩學的規(guī)矩約束。袁嘉谷在《律髓輯要后序》中說:“吾師許茆山先生,生平論詩,導源三百,兼采眾長,不囿一格?!痹S氏論詩,突出地強調(diào)創(chuàng)新、發(fā)展、變化。“學者當思日月常見,何以能光景常新,滲透此中消息,則無窮出清新矣?!彼J為寫詩貴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就要有敏銳的眼光,抓住實質(zhì),準確地描寫當時當?shù)刂闆r,寫出特點;創(chuàng)新,就要反對摹古,不能墨守陳規(guī),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寫出傳誦千古的佳作。儒家論詩歷來重視詩人的人品和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在這方面,許氏詩論受到了明顯影響。許氏講“詩法”不僅注重作詩的技巧,也注重詩人的品行,主張詩人的人品當以“忠孝”、“博厚”為本,“德而后有言”。詩歌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表現(xiàn)方面應做到“溫柔敦厚”、“主文譎諫”。當然,他并未拘泥于儒學,他的視野更為開闊?!霸娢乃宰阗F者,貴其善寫情狀。天地人物,各有情狀。以天時言,一時有一時之情狀;以地方言,一方有一方之情狀;以人事言,一事有一事之情狀;以物類言,一類有一類之情狀。情狀不同,移步換形,中有真意,文人筆端有口,能就現(xiàn)前真景,抒寫成篇,即是絕妙好詞?!笨梢娝⒅厮囆g的真實,“以真切為貴”。而且,他把哲學中的“氣”融入文學理論中,主張“氣”應當貫注充滿、無礙無滯地周流運行于文學作品中,使作品一氣相連、起伏變化而生機勃勃。這已大大突破了儒家詩論的園囿,顯示出另一種導向。無論是論詩還是對學術問題,他都不盲從權威,對某些著名的作家及作品,作出了與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傳統(tǒng)評價不同的新評價。如對韓愈、孟郊和賈島,他為他們文學作品中的“氣”所動,給予他們很高的評價。能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且言之有據(jù)?!对姺ㄝ途帯窞槌鯇W者了解和掌握作詩的基本方法和應有的修養(yǎng),提供了有益的參考資料。他的學生遍及全省,他的治學精神和對人品的注重,影響了一批云南學人。

講到清代滇云之域文學中的集大成之作,那么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聯(lián)”的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則理所應當?shù)目梢暈榈嵩乒旁娢霓o創(chuàng)作中的又一集大成之作。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shù)兀c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shù)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便是自號“萬樹梅花一布衣”的清代云南著名詩人孫髯的舉世杰作——“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

孫髯,號頤庵,祖籍陜西三原縣人氏,自幼以詩文著稱。幼時赴童試,因不愿受搜身之辱,而發(fā)誓終身再不應試,以布衣終老,喜種梅,自號萬樹梅花一布衣。他“博學多識,詩古文辭皆豪宕不羈,一時名士相與酬唱”。晚年家產(chǎn)中落,寄寓圓通寺之咒蛟臺,卜易為活,更號“咒蛟老人”。孫髯一生著作甚多,有《永言堂詩集》、《永言堂文集》、《金沙詩草》等詩文集,時有杰作,尤以《大觀樓長聯(lián)蔚》為著名。

這膾炙人口的180字長聯(lián),為大觀樓而題,長聯(lián)為律賦體,上聯(lián)吟詠滇池風光,辭藻富麗,句用對偶,道出山川景物的壯美。登樓遠望,“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勾畫出一幅遼闊壯觀、氣勢雄渾的圖景?!氨紒怼倍?,把水波浩蕩的神態(tài)描繪得極其生動。敞開衣襟,盡情讓海風吹拂,傳神地表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的喜悅。由“看”字領起的四句,將優(yōu)美的歷史傳說和絢麗的景物描繪有機地融為一體。東面,金馬山勢若駿馬昂首奔騰;西面,碧雞山猶如鳳凰迎風展翅;北面,蛇山如長蛇在蜿蜒行進;南面,鶴山似白鶴在藍天翱翔。靜止的大自然,一經(jīng)詩人的妙筆點染,就變得多么生動活潑,充滿生命力!接下來的蟹嶼螺洲、翠羽丹霞,把這幅圖畫點綴得格外瑰麗。進而從內(nèi)心發(fā)出呼感:珍惜這美好的時光,盡情欣賞吧!不要辜負這四周稻谷的飄香,燦爛陽光下的萬頃平沙,夏季亭亭玉立的荷花和春天依依的楊柳。這些景物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大觀樓景色中,都富有代表性。稻谷飄香,令人想到金秋的可愛,領略到豐收的喜悅;萬頃晴沙,令人感到冬日的溫暖,氣象的開闊;九夏芙蓉,使人感到夏賞綠荷池、酷暑頓消的快意;三春楊柳,使人如沐春風,說不盡的愜意。這四時美景,有香有色,令人陶醉。詩情畫意,又令人流連忘返。由于“看”、“趁”、“更”、“莫辜負”等字詞運用切帖精工,使得全聯(lián)首尾貫注,一氣呵成;長聯(lián)中雖然寫了那么多的景,卻顯得布局嚴謹,極有層次。下聯(lián)用一系列的典故,點出云南歷史發(fā)展的幾個重要時期,整個長聯(lián)言辭清麗,意境深長。“數(shù)千年往事,注到心頭”,由寫景描寫滇池景物轉到評述歷史,由廣闊的地理空間寫到歷史長河,大大開拓了對聯(lián)的意境?!白⒌健倍峙c上聯(lián)的“奔來”相對應,面對浩淼的湖水,不由讓人思接千古,感慨萬端,“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思想是多么地深沉,感情是多么地濃烈!四個典故,勾勒出滇云歷史的全貌:漢習樓船,寫漢武帝為開西南夷,打通云南,曾在長安鑿昆明池,建造樓船,訓練水軍;唐標鐵柱,寫唐中宗御史唐九征,擊退吐蕃,統(tǒng)一洱海地區(qū),并立鐵柱以記功;宋揮玉斧,說宋太祖趙匡胤曾面對地圖,揮動玉斧曰:此地非吾有也,從而崛起了大理地方政權;元跨革囊,說元世祖忽必烈在1253年親率大軍,乘坐皮筏,渡過金沙江,滅掉大理政權,建立云南行省,云南成為元朝的版圖。這四個人都是歷史上雄才大略的君主,這四件事都是滇云歷史上的重要篇章。四個排比句式,把封建帝王的功勛渲染得轟轟烈烈。一個“盡”字,運轉筆峰,把這些封建帝王的豐功偉績比做畫棟上的朝云和珠簾前的暮雨,轉瞬即逝。最終只落得這些蒼茫煙塵和落日余暉中的斷碣殘碑,以及深山古廟里的幾杵稀落的鐘聲,若明若暗的半江漁火和深秋里的兩行孤雁。一夢醒來,只見嚴霜遍地,寒風徹骨。這四句,凄風冷雨的氣氛一層比一層濃厚。景設情,情入景,字字看來皆是景,句句深味總是情。全聯(lián)到此,戛然而止,含蓄雋永,意味深長。

長聯(lián)從結構上看,可謂匠心獨運,以寫景抒情為畫龍;以敘事議論為點睛。畫龍,則緊扣“大觀樓”,寫出滇池景色的壯闊浩渺,秀麗多姿,有聲有色;點睛,則將赫赫的封建王朝,視若蒼煙落照里的斷碣殘碑,批判的鋒芒,力透紙背。同時作者寓情于景,以蒼煙落照中的斷碣殘碑,以蕭琴零落、凄風冷雨的自然景物,襯托出一布衣寒士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世事的惆悵。長聯(lián)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語言精練、優(yōu)美,感情深沉、含蓄。作者抓住滇池風景最具特征的景物,用既形象又極概括的語言加以描寫。上聯(lián)寫景,一句一圖,字無虛設。作者巧妙地將歷史神話和現(xiàn)實景物的描繪結合起來,使景物描寫變得神奇富麗,處處閃射著滇池這顆高原明珠的光輝,它既不同于波濤洶涌的東海,也不同于“春和景明”的洞庭,而是非常切合大觀樓所見的景色。下聯(lián)敘事,援引史實,由有關云南的歷史事件,進而聯(lián)想到封建王朝,洞察到生活的底蘊,觸摸到時代的脈搏。對聯(lián)的寫作,在詞章、對仗、平仄、音韻方面,同駢文、古詩詞中的對偶句一致。關于對仗,古人認為:“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yōu),正對為劣?!睂O髯的大觀樓長聯(lián),上下聯(lián)不僅文字上對稱,在用典上也相對,而在意境上卻相反。在用典方面,上聯(lián)“東驤神俊”等四句,都有“金馬隱現(xiàn)”、“雙鳳翔舞”、“碧雞啼鳴”等神話傳說作據(jù);下聯(lián)“漢習樓船”等四句,亦有《漢書》、《新唐書》、《元史》等典籍為證。在意境方面,上下兩聯(lián)是相反的。如上聯(lián)有“喜茫??臻煙o邊”,下聯(lián)有“嘆滾滾英雄誰在”;上聯(lián)有“更蘋天葦?shù)?,點綴些翠羽丹霞”,下聯(lián)有“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上聯(lián)有“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下聯(lián)是“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境界,兩種不同的感情,一正一反,相互對照,更強化了悲喜的感情色彩。上聯(lián)的“氣勢雄偉”或下聯(lián)的“情調(diào)低沉”使中國對聯(lián)中“反對為佳”的傳統(tǒng)在這里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無論從哪方面看,孫髯的這180字長聯(lián)都顯現(xiàn)出較高的藝術水平。長聯(lián)的出現(xiàn),是明清以來文化發(fā)展積淀的產(chǎn)物。長聯(lián)是滇云詩文集大成之作中最有成就的代表,對以后滇云詩文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方國瑜先生視之為“佳作”。

長聯(lián)一出,贊許之言不絕。道光年間的楹聯(lián)學家梁鉅章的《楹聯(lián)叢話》收錄了這一長聯(lián),并評論說:“勝地壯觀、必有長聯(lián)始稱,然不過二三十字而止,惟云南省城附郭大觀樓楹聯(lián)一帖,多至一百七十余言,傳頌海內(nèi)?!奔戎赋隽藢O髯翁開創(chuàng)性的功績,又道出了長聯(lián)在全國的廣泛影響。方國瑜先生說:“聯(lián)語吟詠風物,緬懷故實,音節(jié)流暢,寄意深遠,佳作也?!睂@一帖“古今第一長聯(lián)”,“海內(nèi)長聯(lián)第一佳者”,郭沫若曾賦詩贊譽:“長聯(lián)猶在壁,巨筆信如椽。”[2]

 

注解:

[1]張文勛主編:《滇文化與民族審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2]余嘉華:《大觀樓長聯(lián)及作者孫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