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圍 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無公害紫甘薯的產地環(huán)境、定義、栽培技術指標、育苗技術、栽秧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及貯藏技術。 本規(guī)程適用于青島地區(qū)或膠東地區(qū)主要紫甘薯產區(qū)具有本規(guī)程所規(guī)定基礎條件的地塊無公害紫甘薯的生產。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guī)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guī)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guī)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guī)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guī)程。 DB37/T274.3-2000 無公害農產品技術操作規(guī)程 DB37/274.1-2000 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質量標準 ZB B 23007-85 甘薯(地瓜、紅薯、白薯、紅苕、番薯) DB37/274.2-2000 無公害農產品衛(wèi)生標準 3 產地環(huán)境 產地應選擇在生態(tài)條件良好、遠離工礦企業(yè)、公路、車站等交通要道,并具有可持續(xù)生產能力的農業(yè)生產區(qū)域。產地應符合DB37/T274.3-2000的規(guī)定。產地農田空氣、農田土壤必須符合DB37/274.1-2000的規(guī)定。 4 定義、無公害標準 4.1 定義 紫甘薯是指甘薯塊根肉色為紫色、蘭紫色、紫黑色等顏色較深的一類甘薯的總稱。青島市共選育和引進了青紫薯1號、紫薯王、山川紫等品種。 4.2 無公害標準 無公害紫甘薯衛(wèi)生規(guī)程應符合DB 37/274.2-2000的規(guī)定。 5 栽培技術指標 5.1 土壤物理性狀 土壤孔隙度50%以上,其中非毛管孔隙在20%以上,毛管空隙在30%以下。耕層20cm~30cm,砂質土壤容重1.1g/cm3~1.3g/cm3。 5.2 土壤化學性狀 土壤有機質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07%以上,水解氮40 mg/Kg~50mg/Kg,速效磷20mg/Kg,速效鉀120mg/Kg,土壤pH值6.5~7.5。 5.3 溫度 薯苗正常生長的溫度在16℃~35℃范圍內,薯塊萌芽出土16℃以上有效積溫為110℃.日。 5.4 群體動態(tài) 群體結構及動態(tài)分布合理。 5.5 經濟系數 0.70~0.85。 5.6 供肥指標 每生產1000kg薯塊,全株吸收純氮4.9kg,五氧化二磷1.34kg,氧化鉀11.5kg。營養(yǎng)診斷指標為葉片中含氮3.8%,含磷0.36%,含鉀4.1%。 5.7 病蟲害防治指標 按控制指標進行防治,做到以防為主。 6 育苗技術 6.1 選用品種 選用通過國家或地方審定,或在當地示范成功的優(yōu)質、高產、抗病的紫甘薯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ZB B 23007-85。 6.2 種薯處理 種薯選用具有本品種特性,大小適中,無病害和破傷的薯塊做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藥液浸種10min。 6.3 育苗時間 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7℃~8℃開始育苗。青島地區(qū)3月25日至4月10日育苗。 6.4 苗床建立 苗床要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無薯病的土壤和管理方便的地方。符合DB37/T274.3-2000的規(guī)定。苗床空氣、苗床土壤必須符合DB37/274.1-2000的規(guī)定。青島地區(qū)主要苗床類型有回龍火炕、釀熱溫床和電熱溫床。 6.5 苗床管理 6.5.1 施足基肥 每平方米施有機肥5kg,硫酸銨50g,過磷酸鈣60g,硫酸鉀40g,以保證充足的養(yǎng)分。 6.5.2 排種方法 每平方米床面排種20kg~25kg,用斜排法,種薯頭尾相壓不超過四分之一,分清頭尾,切勿倒排。排種后蓋細沙5cm厚,然后噴水濕潤床土。 6.5.3 育苗管理 在薯苗發(fā)芽出土階段,床土溫度掌握在32℃~35℃;在齊苗之后的長苗階段,采取夜催日煉的措施,床土溫度掌握在25℃~30℃,澆透水,保持床土濕潤;采苗前2d~3d,進行煉苗,床土溫度掌握在20℃~25℃,停止?jié)菜?,進行蹲苗,揭去覆蓋物日曬夜晾;苗高達20cm以上時,及時采苗。 7 栽秧技術 7.1 栽秧時間 春薯以5cm~10cm地溫穩(wěn)定在16℃~17℃時為栽秧適期,青島地區(qū)適期為5月上旬。夏薯要力爭早栽,全生育期積溫在2700℃以上。 7.2 秧苗處理 采下的苗在栽前,要在潮濕陰涼處存放,勿使烈日曝曬,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苗基部(10cm)10min。 7.3 栽秧技術 7.3.1 整地起壟 甘薯田栽秧前進行深耕,深度25cm~30cm,起壟,做到壟直、壟面平、壟距勻、壟土實落、壟內無硬心、壟形高胖、壟溝深窄。春薯壟距70cm~80cm,壟高30cm;夏薯壟距60cm~70cm,壟高25cm。 7.3.2 栽秧方法 從頂端第一片展開葉算起,將第3節(jié)~5節(jié)栽入結薯的土層。秧苗外露2節(jié)~3節(jié)、3片~4片葉,其余葉埋入窩內泥土中,栽深6cm,插苗后,隨手壅上一把土,壓住基部。 7.3.3 栽秧密度 春薯每666.7m23500株~4500株;夏薯每666.7m24000株~5000株。 7.3.4 澆窩水 窩水要澆足,窩水滲下后,施毒鉺每666.7m2 1kg,防治地下害蟲,施少量苗肥,最后封窩,封窩要嚴,用窩外細土覆蓋,使苗頭直立,保全母葉。 8 田間管理 8.1 生長前期 從栽苗到分枝結薯為生長前期。春薯從栽植到6月下旬,歷時60d。夏薯從栽植到7月下旬,歷時30d,此期以促苗早發(fā)早結薯為主攻方向。 8.1.1 查苗補苗 栽苗之后6d,抓緊查苗補苗,要選壯苗補栽,偏施少量氮肥,促苗平衡。 8.1.2 澆還苗、促苗水 遇天旱,苗子萎蔫,澆一次還苗水或促苗水,澆水量不要過大,采用分段澆水或隔溝澆水的辦法,澆后鋤地,防止土壤板結并消滅雜草。 8.1.3 鋤地滅草 抓住封壟前鋤兩遍地,深鋤溝底,淺鋤壟背,防止傷根,保持壟形。 8.1.4 追肥 肥料不足,在封壟前每666.7m2追施5kg硫銨. 8.2 生長中期 從莖葉封壟到莖葉生長量達最高峰為生長中期。春薯大約從6月下旬到8月下旬,歷時60d,夏薯從7月下旬到8月下旬,歷時30d。此期應保持莖葉的正常生長,爭取較大而適宜的葉面積,為薯塊膨大奠定基礎。同時控制莖葉生長過旺,協調地上部與地下部關系。 8.2.1 排澇防旱 田間有積水須進行排澇,增加土壤透氣性。此時是雨季,不澆水。久旱不雨,適當輕澆。 8.2.2 拔除雜草 莖葉均勻布滿田面后,少量雜草,用手拔除,避免莖葉損傷。 8.2.3 追肥 此期不再追肥,如表現缺肥,除追氮外結合追鉀,促進薯塊與莖葉同步增長。 8.2.4 禁止翻蔓 翻蔓易損傷莖葉,造成減產,禁止翻蔓。 8.3 生長后期 從莖葉生長高峰到收獲為生長后期。不論春、夏薯均是從8月下旬到10月下旬歷時50d,此期應保護莖葉,促使瓜塊快速膨大為主攻方向。 8.3.1 防旱、排澇 此時需水量減少,不必澆水。干旱嚴重時澆小水。如有田間積水,盡快排除。 8.3.2 追肥 薄地追澆糞水、草木灰水、過磷酸鈣水,或根外噴施氮、磷、鉀溶液,防止莖葉早衰。 8.3.3 保護莖葉 禁止采葉、翻蔓,保護莖葉。 9 病蟲害防治 9.1 主要病蟲害 紫甘薯的主要病蟲害有甘薯莖線蟲病、黑斑病、根腐病、小地老虎、黑絨金龜、螻蛄、甘薯天蛾、斜紋夜蛾、卷葉蟲。 9.2 防治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從整個生態(tài)系統出發(fā),優(yōu)先運用農業(yè)、物理、生物、生態(tài)等防治措施,適當運用化學防治措施,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類天地繁衍的環(huán)境條件,保持甘薯田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樣性,將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許的經濟閾值以下,將農藥殘留降低到規(guī)定的標準范圍。 9.3 農業(yè)防治 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輪作換茬,預防根腐病。 9.4 物理防治 采用溫湯浸種,預防黑斑病。 9.5 生物防治 通過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中、低毒性化學農藥,避開自然天敵對農藥的敏感時期,創(chuàng)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huán)境等措施,保護天敵;利用及釋放天敵控制害蟲的發(fā)生。 9.6 化學防治 莖線蟲病 將秧苗基部8~10cm浸入50%辛硫磷100倍液10min。 黑斑病 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藥液浸種薯10min,或50%可濕性多菌靈1000倍藥液浸種薯5min;用5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藥液浸種苗10min。 小地老虎 用2.5%敵百蟲粉,每666.7m2噴2kg。 黑絨金龜 用90%敵百蟲0.5kg,加少量熱水化開后,再加水5kg均勻地噴在50kg碾碎炒香的棉子餅、花生餅或麥麩上,拌勻后,傍晚順壟灑在植株的周圍,每畝5kg。 螻蛄與地老虎老齡幼蟲 用90%的敵百蟲粉50g,加少量水,拌入25kg~40kg鮮草(或菜葉)內,傍晚撒施誘殺。 甘薯天蛾、斜紋夜蛾、卷葉蟲 噴2.5%敵百蟲粉,每666.7m22kg,噴藥在傍晚進行。 10 收獲 地溫降到16℃~18℃,薯塊停止膨大;9℃以下,會發(fā)生冷害。青島地區(qū)10月下旬甘薯產量不再增加,留種的甘薯,10月中旬開始收獲,霜降前收完,避免受到冷害。選擇無風晴暖天氣的上午收,中午在田間晾曬,下午入窖。當天不能入窖,必須覆蓋,避免凍害。注意輕刨、輕裝、輕卸、避免受傷。進行嚴格選擇,剔除帶病、破傷、受凍、受水浸的薯塊,確保質量。 11 貯藏技術 11.1 窖址選擇 甘薯的窖址要選擇避風向陽,排水良好和運輸方便的地方。根據地勢、土質、水位高低不同,選擇不同窖型。青島地區(qū)的主要窖型有高溫大屋窖、發(fā)券大窖、深井窖、棚窖、崖頭窖。 11.2 入窖 甘薯入窖前,對窖消毒和清掃。高溫大屋窖和發(fā)券大窖采用石灰涂刷窖壁或每平方米用20g硫磺點燃熏蒸,窖底填干凈細砂10cm厚,洞四周用麥穰或谷草圍好,防濕保溫。崖頭窖和井窖要刮土進新,清掃干凈。 11.3 貯藏期管理 11.3.1 前期 入窖20d內為貯藏前期。窖溫達到18℃以上,開門窗、窖口和氣眼,通風散熱排濕,待窖溫穩(wěn)定在14℃~15℃時,逐漸關閉窖門、窖口和部分窗口。 11.3.2 中期 入窖后20d到次年2月上旬為貯藏中期。注意保溫防寒,把薯窖溫度控制在12℃~14℃之間。 11.3.3 后期 2月上旬以后,氣溫回升,溫度控制在11℃~13℃之間。 |
|
來自: LM0318 > 《430 農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