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專題:中國繪畫的發(fā)展
展覽概述
中國繪畫的發(fā)展就如一部交響樂章。藉人物、花卉翎毛、山水等畫科中的風格典範組成幾個重要主題,並在歷史脈絡(luò)中加以變奏。
人物畫的典範在六朝至唐代(二二二~九0七)間,經(jīng)由顧愷之與吳道子等人逐步奠定。山水畫典範的成形約五代(九0七~九六0)之時,而且寓含著地理區(qū)域特質(zhì)。例如荊浩、關(guān)仝畫出北方山水風貌,而董源、巨然則有江南水鄉(xiāng)山水的特色。在花卉翎毛畫方面,四川的黃筌與江南的徐熙也形成兩個不同的典範。
宋代(九六0~一二七九)山水畫中的范寬、郭熙、李唐都在既有的典範基礎(chǔ)上推陳出新,成為新的典範。此外,宮廷畫院在宋代藝術(shù)帝王的倡導下形成空前盛況。當時的畫家講究對自然的觀察,並添加「詩意」以增強繪畫的內(nèi)涵與意境。對實物的興趣促成了建築、船車等以器械結(jié)構(gòu)為主的繪畫類型,使其在十一世紀後躍上繪畫的舞臺。詩意的強調(diào),則於南宋時期發(fā)展出書法、詩文、繪畫三者互相搭配的冊頁精品。另外宋代文人也將藝術(shù)的表現(xiàn)概念擴展到「形似」以外的範疇,文人畫開始成為一種新的風格。
在元代(一二七九~一三六八)文人畫由趙孟頫、元四大家(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等人以復古為標的。因復古而有更為多樣的各種風格表現(xiàn)。這些風格逐漸成為繪畫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典型,在明清以後維持著持續(xù)的影響力。
明代(一三六八~一六四四)以後,不同地區(qū)的風格特色,成為藝術(shù)發(fā)展脈絡(lu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蘇州的「吳派」從元四大家那兒變出優(yōu)雅的文人風格,以浙閩畫家為主的「浙派」則自宮廷繪畫中脫胎,將南宋的典範變成粗放的水墨。松江的董其昌與稍後的王時敏、王鑑、王翬和王原祁等人又接著在對古代典範的「集大成」中,以筆墨再造自然,形成影響深遠的「正統(tǒng)派」。
清代(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帝王在推崇「正統(tǒng)派」作風之餘,也包容歐洲傳教士所帶來的西洋畫法,立體與透視成為對古老典範的新詮釋。宮廷之外的揚州則有標榜著「怪、奇」的一批畫家在高度商業(yè)化的市場中活躍。他們的筆墨與形象針對「非正統(tǒng)」的典範而發(fā),而自己也成為後世追求變革的典範依據(jù) |
中國繪畫的發(fā)展 展品清單
可惜其網(wǎng)上只有有少部分作品能看到基本介紹 |
| | 本幅無款,舊題唐代韓幹作。韓幹,大梁人(河南開封),亦有作長安或藍田人。天寶(七四二-七五五)召入宮中為供奉。曾師曹霸,以畫馬而得名,唐張彥遠極為推崇之。
此幅繪竹石樹林,三猿戲於枝間石上,其下繪黑白雙駿。畫上宋徽宗題字和「御書」一璽,及理宗「緝熙殿寶」璽皆偽,當為後加。然畫中不論猿、馬、樹石、枝葉,皆描繪細膩,或為南宋作品。
|
|
|
傳唐 韓幹 猿馬圖 軸
本幅無款,舊題唐代韓幹作。韓幹,大梁人(河南開封),亦有作長安或藍田人。天寶(七四二-七五五)召入宮中為供奉。曾師曹霸,以畫馬而得名,唐張彥遠極為推崇之。
此幅繪竹石樹林,三猿戲於枝間石上,其下繪黑白雙駿。畫上宋徽宗題字和「御書」一璽,及理宗「緝熙殿寶」璽皆偽,當為後加。然畫中不論猿、馬、樹石、枝葉,皆描繪細膩,或為南宋作品。 |
明 杜瓊 南湖草堂圖 軸 紙本
杜瓊(西元一三九六-一四七四年),字用嘉,號鹿冠道人,世稱東原先生,江蘇吳縣人。明經(jīng)博學,為一時所尊,旁及丹青,終身不仕。
此畫作於一四六八年,時年七十三歲。老友周鼎構(gòu)築別業(yè)於南湖,過訪屬杜瓊為圖以記。畫中雲(yún)光樹影,意趣渾茫。風格受元代黃公望影響,蒼秀細潤,老筆縱橫,為文人畫佳作。 |
明 文徵明 花卉 冊 紙本
文徵明(西元一四七O-一五五九年)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號停雲(yún)生、衡山居士。詩文書畫並佳,畫師沈周,為吳派畫家中堅。吳派多擅花卉寫生,本幅作於嘉靖十二年(一五三三),是年夏季,受徐縉邀請,避暑於洞庭西山徐宅。清談酣適之際,乘興繪窗間名花異卉,或綴以奇石?;ǘ浼爸θ~或以墨線勾畫,或以墨色表現(xiàn),間或設(shè)色點染。通冊運筆挺健,靈活多變,極富生意。 |
清 院本 親蠶圖 詣壇 絹本
「親蠶」為古祭禮,指宮中后妃於季春之月,躬行蠶桑事,以為天下表率。此禮至清代猶奉行。
清代自康熙朝始,即以繪畫記錄宮廷活動。院本親蠶圖由郎世寧、金昆、盧湛等十位供職畫家合作,共四卷。第一卷詣壇,畫皇后詣臨蠶壇,沿途儀杖甚盛。第二卷祭壇,畫皇后蒞壇致祭。第三卷採桑,畫皇后盛裝坐殿下,觀諸王命婦採桑情景。第四卷獻繭,畫皇后坐殿下,眾嬪妃跪進蠶繭。本次展出第一卷。 |
常設(shè)展之:筆有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