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中醫(yī)藥(Ⅰ) 這個到這個時候了,應該評估中醫(yī)藥了。因為社會上的風言風語太多,另外好多巫醫(yī)呢打著中醫(yī)藥的旗號招搖撞騙,好多根本不是臨床醫(yī)生,在電視臺上這個堂那個堂誤導聽眾,明明中醫(yī)藥是個文化,是個科學,這么一弄,這污泥濁水呀!渾濁了。所以事到如今,應該正確的評估中醫(yī)藥。 這老人家講了:“中醫(yī)藥是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fā)掘加以提高?!边@講了半個世界了,這句話還是經典呀!一點不假。我認為:中醫(yī)藥同人類共存亡,只要有人類,就會有中醫(yī)藥,人類沒有了,中醫(yī)藥也沒有了。所以大家不必擔憂,中醫(yī)藥消滅不了,它與人類是共存亡。 中醫(yī)藥有豐富的系統(tǒng)的理論性;有豐富的經驗性;有明顯的特色性;有優(yōu)勢的療效性;又有非常時尚的養(yǎng)生性。 現(xiàn)在都治未病呀,大家別誤解了,這個領導提出來要治未病,這是個好意,最后呢引向了歧途。有一種輿論,認為中醫(yī)只能治未病,治不了已病,這完全是無風不起浪,對中醫(yī)是極大的侮辱,中醫(yī)即治已病也可以治未病。 養(yǎng)生中醫(yī)有很時尚的觀點,5000多年呀,中國人口的繁衍全靠中醫(yī)。對中醫(yī)相信不夠要迷信,熱愛不夠要酷愛。相信、迷信、酷愛中醫(yī)什么呢?就是它的原生態(tài)。它的原生態(tài)四個字就是“辨證論治”。概括起來辯證一個字要“準”,論治一個字要“活”。迷信也好,酷愛也好,就注意6個字“辨證論治,一個準,一個活?!睂Σ粚??這是中醫(yī)靠這個提高療效的根本。對這個不酷愛,你對這個不迷信,最后你肯定走非醫(yī)成藥,走上了這個道路,中醫(yī)也末世了,你自己搞中醫(yī)也沒信心了。 比如治療高血壓,原來60年代我在廣安門醫(yī)院有個西學中的同仁,他治高血壓,就這4個藥:夏枯草、鉤藤、石決明和川牛膝,都是平肝熄風的藥,不搞辯證,所有的高血壓都用這4個藥,全部去追求中醫(yī)的藥理,不講中醫(yī)的辨證和論治。當然你碰到高血壓的類型是肝陽上亢可能會有效,但是中醫(yī)講高血壓絕對不就是肝陽上亢呀!有痰濁,有中氣不足,有淤血,那就法不對證就不會有療效。按照中醫(yī)的藥理來開藥,那就非醫(yī)成藥,半個多世紀,這條路走不通。好多醫(yī)生呀,有一定療效,不可能進一步提高,就是吃了虧呀,非醫(yī)成藥,光要中藥,不要中醫(yī),更不要中醫(yī)的辯證論治了。高血壓是中醫(yī)的優(yōu)勢病種,這是西醫(yī)的盲點,西醫(yī)治療高血壓終身服藥,離不開藥,很被動。醫(yī)生讓病人終身服藥了,他也沒有天資了??杀?!對不對?還需要醫(yī)生嗎?OCT,自己買藥不就行了嗎?每個病都終身服藥,醫(yī)生就沒事干了,所以治療這個病很被動,沒有招。中醫(yī)是有優(yōu)勢,優(yōu)勢絕對不在于一方一法,更不在于非醫(yī)成藥,在于中醫(yī)的辨證論治。 我碰到這么一個領導,一個部的部長,他血壓高,出現(xiàn)的癥狀頭是空,尤其到下午頭發(fā)空,心慌氣短,根本沒有精神,上班的時候很大的精神,回家什么都不動了,舌苔是薄白的,脈是沉細的,這樣的病人中醫(yī)講了,根本不是肝陽上亢,也不是水不涵木,完全是個氣虛的病人。對不對?心慌氣短,苔薄白,脈沉細,頭空痛,這就是中醫(yī)講的氣虛的病人,他吃了6年的中藥,效果不好,吃西藥就離不開,越吃越軟,血壓是降下了,付出了代價,越來越虛了。最后讓我給他會診,我就給他開了一個藥,補中益氣呀!這沒聽說過,補中益氣以為是升血壓,辨證是氣虛,你給他升提呀,反而是降壓,這就是中醫(yī)的奧妙,我就補中益氣湯里面加了個川牛膝,用中醫(yī)的升降理論。兩個禮拜以后,就讓他西藥1個禮拜減一次,一個禮拜減一次,通過一個星期,西藥都停了,血壓特別平穩(wěn),精神大振,這就中醫(yī)的療效,中醫(yī)的奧妙,你要辨證論治。像這樣的病人你用平肝潛陽,滋水涵木,他越來越虧,走著西醫(yī)的路。所以他很驚奇,說:“中醫(yī)呀太神秘了?!蔽艺f:“中醫(yī)并不神秘,就是靠辨證論治?!蔽麽t(yī)藥的副作用停了,沒有了,中藥給他有效了,現(xiàn)在他湯藥也不吃了,就每天吃點補中益氣丸,吃杞菊地黃膠囊,非常好,精力充沛。中醫(yī)的辨證論治非常神奇,你搞中醫(yī)呀,一定要它的原生態(tài),堅定不移的搞辯證論治,絕對不要走非醫(yī)成藥的路。 中醫(yī)望診。 四診八綱呀,看病中醫(yī)考慮四診八綱,望聞問切。四診里面最主要的就舌診、舌象,非??陀^,看得見摸得著,不能說中醫(yī)沒有客觀指標,舌診是其中的一個。當然我講過,舌診必須簡化,必須實用化。教科書上,中醫(yī)基礎,舌診得講10幾個學時,老師講完了,越講越糊涂,到臨床一看你傻了,看一個忘了一個,看了舌苔忘了舌質,看了舌質忘了舌體,忙不過來。病人舌苔很快,動作敏捷的,伸一下3秒,遲鈍的伸一下最多5秒,3-5秒要把舌苔、舌質、舌體都要看明白了,你不簡化行嗎?看不明白。最終讓病人伸第二次舌頭,沒完沒了伸,病人會特別反感,你這醫(yī)生有本事了,老叫我伸舌頭。所以這個臨床逼得我們,舌診必須簡化。 舌診很重要很客觀,必須得簡化,所以我這一套簡化,3-5秒肯定看明白了。怎么看? 第一:舌苔看它的顏色。黃的主熱,白的主寒,這一看就清楚呀!黃和白分得清楚。當然你色盲這個就沒法搞中醫(yī),你黃百都分不清楚,你怎么弄?。磕阙s緊改行。 第二:看它的厚薄來辯他的虛實。苔厚的,苔膩的,那就是實證,主要就痰濁、濕濁和食積,這3個實證,一看就明白了;苔薄白,是正常的或者是虛證,或者主表證。表證就分風寒和風熱;虛癥又分陰陽氣血4個虛。 第三;看舌苔的潤和燥。潤的說他有津液,并不傷陰;燥的就傷津耗液。舌苔就看這三個,1-2秒就夠了,看明白了? 舌質看什么? 第一也會看顏色。淡的是氣虛或者陽虛;紅的就是熱盛或者陰虛;絳的熱傷了營;紫的是寒凝或者是淤血。 第二看它的胖瘦。舌質胖的是氣虛或者陽虛;舌質瘦的是陰虛。 舌苔非常簡單,苔看三個,質看兩個,3-5秒就足夠了,一次就解決問題。舌診在四診八綱里面是非常重要,一目了然,也就一錘定音,其它的不必悉具。就我看病很快呀,昨天我門診看了150個病人,能想象嗎?6個小時150個病人,3分鐘一個病人,這功夫怎么來的?就看舌苔,舌苔基本上虛實寒熱表里都定了,方子就出來了。看病不在于快和慢,在于準呀在于療效。我一生行醫(yī)快半個世紀了,就是靠這一手,一錘定音。有些醫(yī)生呀,很細,和病人半個小時一個小時聊天,聊老半天,血壓還是高,血糖還是高,心臟還是憋,病人最多去兩次。好多病人說了:“寧可3分鐘,不要一個小時?!辈∪嗣靼琢睦习胩旖鉀Q不了問題。為什么快?快要準。那么多病人還沒有投訴我。為什么?準了。準了就有療效。所以我第一個告訴你們:一定要抓住舌苔和舌質。就是舌體,它好辦了,舌體有變化了病就重了,病危了,你慢慢的看,病人甚至于昏迷了不會有問題。所以舌診很重要,主要看這5個方面,苔3個,質2個,一目了然。 脈診很重要,脈診不可丟,中醫(yī)不號脈成不了中醫(yī)。中醫(yī)號脈,脈診那是個標志呀,有些老中醫(yī)不號脈了,他沒有醫(yī)德了,不看病了,為了賺錢了,問病人開什么藥,哪個貴重藥開哪個藥,這是賺錢的事呀,當然這個賺不義之財呀。我很相信因果關系,你不義之財肯定會遭報應的,拿不得。我們醫(yī)生是不容易,尤其你們基層醫(yī)生更不容易,比不上教師,我的工資比不上我的女兒,女兒是一級教師,她的工資比我高呀,教化學的,在北京重點中學,她講的家教一個小時一千到兩千呀!教師的待遇好還有教師節(jié)。醫(yī)生不行,既不能拿紅包,工資又低,物價又漲,是難,很難,難了你不能忘本呀,尤其難,窮,志氣短了,取不義之財,是呀你發(fā)了,富了,肯定招報應,記住我的話,窮苦想別的辦法,取之有道。所以脈診不能丟,不號脈和病人聊天開貴藥,這不是中醫(yī)。但是脈診很難,所以脈必須得粗不能細。 《內徑》上好多脈,包括李時珍的24脈,好多脈都分不清,越搞越糊涂。所以王叔和的《脈經》上講得很清楚:“心中意了指下難明?!泵}重要,脈必須粗不能細。怎么粗呢?抓住8個主脈:浮、沉、遲、數(shù)、滑、澀、弦和細。這8個脈必須分清楚,指導你用藥不一樣。 浮脈是表證呀,要祛表呀;沉脈是里證呀,不是補虛就是祛實;遲脈是寒證呀,要溫;數(shù)脈是熱證,要涼呀;滑脈是痰濁或者食積;澀脈是淤血呀;弦脈是實證呀,肝旺呀;細脈是虛證,要扶正呀。這個脈好分,這8個脈必須得分。脈有兼脈,臨床號脈不是單純的主脈,都是兼脈出現(xiàn)。我給它歸納了,兼脈一共有18種兼脈。 18種兼脈: 弦遲,弦脈和遲脈兼了,看見了弦遲的脈,這是氣滯寒凝,要理氣溫通;弦數(shù)脈是氣滯熱盛,要理氣清熱;弦滑脈是氣滯痰濁,要理氣化痰、祛痰;弦澀脈,弦和澀合并了是氣滯血瘀;弦細脈是陰虛陽亢;細數(shù)脈是陰虛內熱;結代脈是痰濁瘀血;促代,又促又代是氣虛陽衰。一共18個脈。脈很重要,但是必須粗分,不能細。你掌握8個主脈,再加上18個兼脈,這臨床夠了。所以四診里面,舌診第一位的,脈診不能丟,這個簡化在臨床很容易了,很能掌握。 底下問十問。望聞問切,問診呀,十問里面主要問兩個。第一問上口。問口呀,也就問他的飲食,這個至關重要。因為中藥都是口服的,飲食不好,辯證再好的藥影響吸收,影響療效,所以第一問,問上口,問他的飲食,不能疏忽。飲食呢,問了以后,假如食欲不振,就看他的舌苔,苔膩的用溫膽湯,苔薄的用養(yǎng)胃湯,先把胃口開了,解決他的飲食問題。好多癌癥的病人,高血壓的病人,糖尿病的病人,冠心病的病人,告訴你什么病,先開胃口,不是溫膽就是養(yǎng)胃湯。養(yǎng)胃湯里面兩個主要的藥:一個是烏梅一個就是茯苓。胃口一開,復診再給他辨證用藥,這是很關鍵的一步別疏忽了,問上口。第二問下口。問二便就是問大小便,便秘的一定給他潤腸;小便少的一定要給他利尿,明天要講的。 中醫(yī)治療實證,提高療效的一個關鍵就是分利,讓邪呀有個出路,所以問下口這二便很重要。十問別的都很次要的,這兩問是主要的。當然小便頗數(shù)的就要給他滋腎,滋腎有一個好方子,它就叫滋腎通關丸。滋腎通關丸三個藥:知母、黃柏和肉桂。最近我有一個深圳的學生,老學生了。他在那個羅孚中醫(yī)院,現(xiàn)在是內科主任,這個是我70年代在搞急診的時候的一個學生,因為深圳尖銳濕疣特別多,而且深圳明顯的吃喝多,舌苔是膩的。上個月來了告訴我:“沈老師怎么辦?這個病特別多。”我說:“你絕對別給他清熱解毒,因為尖銳濕疣是病毒,這是一個病毒,絕對不用清熱解毒的?!蔽麽t(yī)治療病毒是個盲點,它沒有辦法,中醫(yī)也不能跟著西醫(yī)走,認為病毒就是清熱解毒,解決不了它的濕熱下注,清熱解毒對熱有好處,對濕可是忌諱,所以我就告訴他滋腎通關丸。另外中醫(yī)治療病毒,一定要扶正祛邪,這第二個關鍵。不扶正這濕熱祛不了,我就告訴他,用滋腎通關丸三個藥,加上扶正。扶正最好的藥就是黃芪。生芪,又能扶正,黃芪又能托毒,對病毒也有好處。第三個告訴大家把濕熱有個出路,要分利二便,就會要用草決明來通便,用白花蛇舌草又能清熱不傷胃給他利尿。這方子很簡單,就這么八九個藥,用了一個月,給我打電話來了,說這個神了,很感謝。最后我還教了他一個辦法,口服再加外泡,一起使用,一邊吃就頭煎二煎熬藥,第三煎再熬藥,熬了呢有兩個,當然在深圳炎熱,我又加30g的薄荷,放在藥渣里面,熬第三遍,多擱點水,假如女士就把藥渣和水,放在盆里面,涼的時候坐浴,坐浴一刻鐘;男士怎么辦呢?自己又怕老婆知道了,就得問了,一切坦白從嚴呀!對不對?一說你不老實得了這個病還了得!我就教他個辦法,熬成水倒在可樂瓶里面,另外這些病人都是有錢的主呀!都是官,自己有車,你每天下班的時候,先別回家,開車到僻靜的地方,拿可樂瓶,拿一次性的茶杯,倒一杯,自己泡一刻鐘,丟了再回家,神不知鬼不覺,隱私也保護了,療效也好了。這是個好方子。 這個診斷里面的四診講的舌診和脈診,加兩問就夠了,很簡單。這樣你把整個中醫(yī),一號脈一看舌苔,一問,心里有數(shù)了,知道虛實寒熱,是外感還是內傷,是虛證還是實證,偏熱還是偏寒,都一目了然,這方子馬上就出來了。我第二步再教你怎么治?怎么活?怎么用藥?這一配,不速度很快嘛?快而準快而活,就保證療效了。對不對?這一步你聽明白了沒有? 治療尖銳濕疣的方子是什么?(學生問) 方子不是告訴你們了嗎?滋腎通關丸。三個藥:知母、黃柏、肉桂。知母、黃柏苦寒不傷胃,加上分利二便,知道嗎?一個草決明,一個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苦寒解毒也不傷胃,再加上扶正知道嗎?里面加上生黃芪。這是基本方,再根據(jù)病人再加味。明白了嗎?這是好方子,你可以試。 診斷簡化了,底下講病了。中醫(yī)對病就分兩類:一類是外感時病,一個內傷。一個時病,一個雜病。外感病主要分清風寒和風熱。當然外感病打了2000多年官司。傷寒說外感病主要是傷寒;溫病說不對,外感病主要是溫病。寫了至少我看近千本書,爭論不休。在70年代我就給他們統(tǒng)一了,別打了!打老半天沒用,一切從臨床出發(fā),見了傷寒就六經辨證,見了溫病就衛(wèi)氣營血、三焦辨證,不就妥了嗎?你理論上打了老半天,沒用。打了老半天跟臨床分離了,解決不了臨床問題,傷寒不可否定,溫病也不可否定,都各有長,但都各有短,從臨床出發(fā)不就解決了嘛?這我1970年講課,慷慨激昂。結果有好幾個老中醫(yī)就問我了:“風寒風熱你怎么辨?”哎呀!問得我啞口無言。我一想對呀,要分清風寒就傷寒,風熱就溫病,怎么分呀?那么多的癥狀,怎么分呀?回去我琢磨了一個月,想出來辯證這四個指標,可不敢拿,因為拿了以后臨床不符合我不是誤人子弟嗎?等于我這也是理論上白說。我整整試了半年,因為我當時是在廣安門醫(yī)院急診科主任,外感病一年四季特別多,我專門總結了外感病的149例,中醫(yī)辨證和西醫(yī)治療外感病的對照,它的優(yōu)勢,在這《中國醫(yī)藥學報》第一期得了一等獎,首期一等獎,全部搞辨證論治,西醫(yī)輸液,中醫(yī)喝湯藥。湯藥怎么辦?就是把湯藥熬好了以后,放在250ml的輸液瓶里面,比如甘露醇250ml,洗干凈,消好毒,灌在里面,通過實踐這四個指標能分清風寒風熱。在我8年后講課,就講了這四個指標。這外感病抓風寒風熱,內傷病抓虛證實證。外感病就四個指標,不會混雜。當然第一要靠舌脈,舌和脈。剛才我講了,中醫(yī)四診里面最客觀的就舌診,其次就是脈診,要把這個必須放在第一位,作為金標準。這個也很冒險呀!你們都知道,傳統(tǒng)的中醫(yī)過去講辨證分型,92年開始有國標了,有行標了,不講辨證分型了,講癥候分類,都是主癥次癥,把舌脈放在最后,作為陪襯呀!我把它倒過來了,把舌和脈放在第一位,金指標。這個好多專家不理解,打破常規(guī)呀,你要創(chuàng)新呀就很難了,不理解。但我始終認為終有一天中醫(yī)的客觀化標準化至少來講還是以舌脈為主。對不對?現(xiàn)在好幾個院士都同意我這個觀點。我搞標準化30年以上了,國家和標準局都給了我證書,榮譽證書,就是搞標準化30年以上榮譽證書,但我始終呼吁必須把舌脈放在第一位,金指標。所以外感分風寒風熱第一看舌脈。苔薄白,脈浮緊就是風寒;苔薄黃,脈浮數(shù)就是風熱。這分得清清楚楚不會混亂。第二個看寒熱。發(fā)燒、怕冷、怕寒,寒大于熱的是風寒,發(fā)熱38度左右,很怕冷、畏寒、形寒,蓋被子,這是風寒;熱大于寒了,發(fā)燒39度以上,僅僅是怕風,那他肯定是風熱,這也分得清楚也不會混雜。第三個看咳痰。書上講:痰分寒熱是用顏色來分,臨床不是。白粘痰以為是風寒,你用白芥子試試看,痰就出不來了,等于有痰的病人用可待因,把痰堵在里面,咳得更厲害,甚至于喘了,所以這幾年,我在臨床上發(fā)現(xiàn)辨痰的寒熱不在顏色,在他質量。質稀薄的,甭管黃白都是風寒;粘稠的,甭管黃白都是風熱。第四個用汗和痛。無汗頭痛就是風寒;有汗的咽痛嗓子痛這是風熱。這四個指標不就分清楚了嗎?傷寒溫病打了多少年?從臨床出發(fā),抓住這四個指標,把風寒風熱分清楚了。是風寒六經辨證,辛溫解表;是風熱,衛(wèi)氣營血、三焦辨證,辛涼解表不就妥了嗎?還打什么?爭論不休,都可以免了。你也不必看那么多傷寒的書,溫病的書都不必看了,都可以免了。對不對? |
|
來自: 清茶清清 > 《醫(yī)話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