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鼠尾征: 中央型肺癌以在肺門區(qū)形成腫塊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氣管阻塞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長方式可分為管內型、管壁型、管外型三類。支氣管壁增厚(早期改變):正常支氣管壁表現(xiàn)為“線”樣影,“線”樣影均勻一致,走行自然柔和,壁增厚表現(xiàn)為“線”樣增粗,且粗細不均或呈串珠樣,其走行略顯僵硬,在右上葉,右中間段支氣管發(fā)生的概率較大;支氣管管腔狹窄:管壁內癌浸潤和管壁外淋巴結浸潤包埋,致管腔狹窄,狹窄管腔可以形態(tài)不規(guī)則,但也可以很規(guī)則;肺門區(qū)腫塊:中央型肺癌以形成肺門區(qū)腫塊為特征,受累的支氣管截斷,斷端呈杯口狀,鼠尾狀,有時可見腔內腫物,腫塊的邊緣表現(xiàn)為分葉征、毛刺征、臍凹征,無強化的液化壞死區(qū)等。 以在肺門區(qū)形成腫塊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氣管阻塞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長方式可分為管內型、管壁型、管外型 3 類。管內型瘤體呈息肉狀突入腔管,可以只侵犯支氣管黏膜層,局限于支氣管內壁一側,也可以侵犯黏膜下層,CT 表現(xiàn)為管腔的狹窄、阻斷。管壁型為腫瘤在支氣管壁內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方式擴展,CT 表現(xiàn)為管壁的增粗,呈小結節(jié)狀或串珠狀,且管壁略顯僵硬。管外型腫瘤組織在向支氣管壁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同時突破支氣管壁的外膜層向肺內浸潤,CT 表現(xiàn)為肺門腫塊。 淋巴結轉移顯示為淋巴結的腫大,融合,腫大的淋巴結呈圓形或類圓形,境界清晰,可有輕度強化,腫大的淋巴結互相粘連、融合可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的腫塊影,其境界不清,與周圍血管、氣道粘連,增強掃描有助于縱隔解剖結構的清晰顯示,區(qū)分血管、淋巴結、縱隔腫塊,以及顯示較復雜的肺門結構。中央型肺癌可以直接侵犯縱隔,向縱隔內生長,形成縱隔腫塊,與肺內腫塊分界不清,甚至融為一體,以至于有時候縱隔腫塊較大時,難以鑒別腫塊是來源于縱隔或是肺內;中央型肺癌可發(fā)生肺內轉移,轉移結節(jié)多分布在肺的外周,呈邊光整的圓形或類圓形結節(jié),多數(shù)密度均勻;中央型肺癌轉移到胸膜、胸壁,表現(xiàn)為局部胸膜的增厚,胸壁軟組織腫脹,以及胸腔積液;中央型肺癌可侵犯肋骨及椎體,導致肋骨和椎體的骨質吸收、破壞表現(xiàn);中央型肺癌可發(fā)生遠處轉移,如肝臟轉移,腦轉移等。 CT 值增量的臨床意義:中央型肺癌 CT 增強后呈輕到中度強化,可以是均勻強化也可以是不均勻強化,增強后 CT 值增量在 20~60 HU,腫塊內液化壞死區(qū)域無強化。有報道認為肺癌增強強化后其 CT 值增量對肺內良惡性腫塊的鑒別有重要價值。儲成風等認為惡性腫瘤增強強化后 CT 值增量在 20~60 HU,若小于 20 HU 提示良性,大于 60 HU 則提示炎癥性病變。但在實際工作中,CT 值的測定很不確定,出入較大,不同的設備,不同的掃描狀態(tài),及患者呼吸狀態(tài)控制得好不好,以及不同的操作者所測量出來的 CT 值均有所差異,所以可以把 CT 值增量作為判斷肺癌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url=javascript: void(0)]1[/url] 02、掃帚征: “掃帚征”最早由前蘇聯(lián)學者于1982年報道。近年來,“掃帚征”作為早期診斷左上葉尖后段中央型肺癌敏感而有效的征象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該征象主要表現(xiàn)為左肺門向尖后段呈扇形放射狀分布的粗條索影和左肺門腫塊,形似“掃帚”,而癌組織腫塊常隱藏在肺門,平片不易發(fā)現(xiàn),常易漏診或誤診為肺結核、支氣管疾患等其他疾病。 “掃帚征”的影像學特征 “掃帚征”在平片上主要表現(xiàn)為:由肺門向外帶成扇形分布的長短不一的放射狀條索狀影,其邊緣清楚或模糊,病變區(qū)密度較高,可合并腺泡小結節(jié)影或少量淡薄小葉性實變影,在病變早期,肺門腫塊可不顯示,但受累肺門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移。掃帚征CT的基本征象仍然由左肺門腫塊和由肺門向尖后段扇形分布的放射狀條 |
|
來自: 無鞋的醫(yī)書館 > 《呼吸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