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味

 昵稱14948027 2013-12-06

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味 

           

作者:[胡愛花]

 

近幾年來,由于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不再追求熱鬧而無效的教學,都十分清楚地明白,語文課姓“語”。“要把語文課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語文味來”。語文味是什么?“語文味”是語文課要突出語文教學自身的特點,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要讓學生通過語文實踐,在把握語文這一最為重要交際工具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它是語文教學應該具有的一種特色,一種整體美,也是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一種境界。那么,語文課如何體現(xiàn)語文味呢?我覺得楊麗芳老師說得好:“在恰當運用多媒體的同時,要讓學生充分朗讀,領悟語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蕩,喚起童真童趣。”

一、語文課要有瑯瑯讀書聲。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币龅竭@些,必須注重讀書。讀是根本,沒有讀,就沒有感悟和理解,就沒有語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我們都知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敝挥小笆熳x”才會“精思”。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最直觀表現(xiàn)莫過于一個人的語感如何,特級教師于永正說:“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是誦讀。”“多誦讀,熟讀成頌,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那么,如何讀書呢?

1)讀正確,讀流利。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它的讀都是以此讀為基礎。宋代教育家朱熹對于讀書不僅強調讀準,還強調讀的遍數(shù)要多,他說:“凡讀書……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頌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比缫晃焕蠋熃痰谖鍍缘摹督鹕牟莸亍氛n文時,為了讓學生感悟蒲公英會變色這一神奇的自然現(xiàn)象,采用不同形式反復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先是自由地讀,要求讀準確,讀通順;然后小組檢查讀,接著指名比賽讀,最后一起朗讀。學生有了讀的基礎,再思考“讀了這段話,你發(fā)現(xiàn)了這是   的蒲公英?從哪些詞句體會出來?”就不難了,學生很快就找到答案。有的說很神奇,有的說很美麗,有的說很可愛、有趣……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答案就不一樣,個性化的獨特感受得到體現(xiàn)。這樣的讀就充滿語文味了。

2)口頌心維,“心維”指的是讀書時,思維處于活動狀態(tài),或感受,或理解,或疑惑……“口頌心維”簡單來說就是邊讀邊思考。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贝迣W古也說過一句話:“得趣全在涵泳?!弊x書不“涵泳”,就不能“得趣”,“涵泳”指揣摩、玩味,即“精思”、“口維”。因此,“口誦”與“心維”要統(tǒng)一。讓學生用心地讀,認真地思考,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內(nèi)部已有的經(jīng)驗,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真正做到讀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產(chǎn)生新的疑惑。然后通過教師、學生、教材三方面的交流,把語文學深、學廣。為了讓“口頌心維”成為學生的讀書習慣,我設計兩種訓練:①在布置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反復頌讀課文,然后向同學們提出三個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自己不懂的,也可以是自己已懂,但很有討論價值的。),這些問題有可能成為課堂上探究的問題。學生為了顯示自己提的問題最有探討價值,能讓老師采納給同學們討論,都很仔細讀認真思考。有的從內(nèi)容上提,有的從思想上提,有的從寫作上提,有的還從遣詞造句上提,有的還從標點上提……有許多問題正是老師在備課想到的、要引導學生探討的問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不僅閱讀仔細,而且會思考,會質疑釋疑,對課文的理解就深了,閱讀不再是膚淺了。②在課堂上,帶著任務讀。如我教《鳥的天堂》時,引導學生感悟榕樹的特點。第一步:這是一棵怎樣的榕樹?請你邊讀邊思考,用一兩個詞把它歸納出來。(龐大、生機勃勃、繁茂、美麗……學生的答案各不一樣,但都是自己潛心閱讀后的感受、體驗。)第二步: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再讀讀課文,想想,從哪些詞句體會出來,作者是怎樣寫這個特點的?就這樣不離文本,緊抓讀,引導學生真真切切地口誦心維,讀出語文味。

3)有感情讀。這是一種美讀,一種升華的讀,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口誦心維,對課文產(chǎn)生了獨特感受、體驗、理解后的朗讀。這時的情感得到升華,通過朗讀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這種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深情。如我教《第一場雪》時,學生在體會雪后的美景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雪后的壯美景色嗎?”我播放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讀得那么投入,那么動情,那么令人陶醉,讓人仿佛看到北國粉妝玉砌的美麗世界。有了這感情朗讀,語文味就更濃了。

二、語文課要有品詞賞句

課文中的語言就像沙灘上的一顆顆貝殼,是那么豐富;又像一顆顆發(fā)光的鉆石,是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勝;還像一杯杯龍井茶,耐人尋味。豐富、精湛、耐人尋味的語言怎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田?品——品詞賞句!語文課堂因為有了品詞賞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鑒賞;課堂才不會顯得浮華、淺??;學生才能更好地讀出味道來,才會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課堂中品詞賞句應該要像竹石一樣“咬定青山不放松”。

1、對比品析。在比較中的品詞賞句是我們常做的一個方法,因為學生在不同詞語、不同句式、不同語序的比較中,能發(fā)現(xiàn)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語文味才能得以體現(xiàn)。如教《泊船瓜洲》,在學生理解詩意后,引導他們賞析詩句時,我問學生:“這首詩里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中,這個‘綠’可以換成哪些詞?”學生說:“可以換成‘到、吹、過、來、刮、入、滿……’”我問:“為什么詩人不用這些字,而用‘綠’字?”通過比較,學生很快就懂得那些詞只寫出風的動態(tài)而已,沒有寫出江南的生機和美。而‘綠’字不僅寫出春風的動態(tài),還寫出了顏色的變化,仿佛在人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畫面,充滿勃勃生機的美,也盡情地表達了詩人對江南家鄉(xiāng)的熱愛和對家鄉(xiāng)美景的思戀。

2、聯(lián)系上下文品析。我們知道,語文中的字、詞、句的情感總是統(tǒng)一在一起的,他們不是孤立的。就字說字,就句論句那是表面的理解,會顯得很膚淺。因為語言文字內(nèi)在的隱藏的情味、意蘊、理趣等存在于上下聞中。因此,聯(lián)系上下文是品詞賞句的一個好方法。如《“精彩極了”,“糟糕透了”》有一句話:“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chuàng)作的源泉。但是僅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這句話既寫出了母親的愛所產(chǎn)生的效果,又暗含父愛的重要性,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父愛和母愛。要讓學生理解好,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1)母愛為什么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聯(lián)系這個句子說說“我”的看法。(2)母愛為什么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聯(lián)系上文說說你的看法,(3)聯(lián)系下文想想“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作者想說明什么?這樣一步一步地聯(lián)系上下文品詞賞句,學生很快就體會到母親的慈愛和父親的嚴愛對于孩子的成長同樣是重要的。這時,學生對語言的理解不再是浮華、淺薄的了,這樣的語文課就上得有滋有味。

3、想象中品析。孩子們想象力是非常豐富。我們的課文本身就有一個特點:意象性特強,總會留下空間給人以想象。通過想象可以化枯燥的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通過想象可以使深奧難懂的內(nèi)容顯得通俗易懂,令人回味無窮?!而B的天堂》一課有這樣一句話:“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樹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边@句話表面上是寫畫眉鳥高興,實際上是表達作者喜愛和贊美之情,他不僅贊這“鳥的天堂”,還贊當?shù)氐霓r(nóng)民愛大自然,贊人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為了讓學生能體會到作者這種情感,我要求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如果你是會說話的畫眉鳥,你會唱些什么呢?”有些學生說:“會唱這顆美麗、繁茂的榕樹是我們生活的天堂?!庇行┱f:“會唱這里的農(nóng)民好,愛護我們,讓我們自由快樂的生活的歌。”有的說:“會唱歡迎你們的歌……”

4、拓寬中品析。課本是教學資源,課外的資料也是教學資源,學生本身也是很好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在拓展中,我們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幫助學生品詞賞句,給品詞賞句更寬廣的天空。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體會周總理生活簡樸后,我補充課外閱讀聞《周總理的睡衣》和《難忘的晚餐》給學生閱讀,讓學生更深切體會到周總理的艱苦樸素的生活。在引導學生理解“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時問:“‘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是怎樣工作?都是批改文件嗎?”學生理解完后,我補充周總理患重病后其中一天工作的安排給學生看。學生看后,更感受到周總理是多么的勞苦,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的精神多么偉大。這時周總理的形象更加高大起來。

三、語文課要有寫的訓練

學生在學習課文后進行寫的訓練,是在積累語言,內(nèi)化語言,運用語言,是在用語言贊美美好的心靈,贊美美麗的大自然,贊美金色的童年……這些像春雨一樣無聲無息地進入了學生的心田,輕輕震撼著他們所不知道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得到完美的統(tǒng)一。

1、模仿寫。模仿是孩子們的天性。再說每篇文章其實都是寫作的范文,作者的遣詞造句,構段謀篇的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都是學生模仿和待以遷移的對象。例如,學生學完《鳥的天堂》和《第一場雪》,懂得了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的表達方法后,要求學生仿其寫法,寫一篇作文《美麗的校園一角》。通過仿寫,學生內(nèi)化了這些寫作方法,把校園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描寫出來,字里行間流露自己的贊美和依戀。

2、想象寫。文學它有著間接性、概括性。有較多的地方需要讀者發(fā)揮想象去填補它的空白處,豐富當時的情景,使人物形象更豐滿。那兒就是學生最好的練筆之處——在想象中寫。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邱少云潛伏在敵人的前沿陣地里,烈火燒身時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直到最后一息。多么偉大的戰(zhàn)士!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這樣做?如果他可以說話,會說什么?我設計一個想象寫話的練習,: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插圖想象邱少云在烈火燒身時會想什么,說什么,怎樣做,請想象寫一段話。學生在想象中,更體會到邱少云的意志是多么剛強,精神是多么偉大。還懂得嚴守紀律是多么重要。這樣語言得以運用,情感得以表達,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語文味就顯現(xiàn)出來了。

  3、升華寫。一篇文章學到有味兒時,文章的情感上升為自己的情感時,自然會產(chǎn)生一種感覺——不寫不快。這時就是訓練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情感的好時機。如教完《只有一個地球》我設計三個寫作訓練:

1)、用“璀璨、刀絞、毀壞、保護”四個詞寫一段呼吁人們愛護地球的話。

2)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現(xiàn)實生活,以童話形式寫一篇題為《地球母親哭了》的作文?;驅懸黄x后感。

3)寫兩條保護環(huán)境的公益宣傳語。要求主題要突出,語言要精練。

四、課堂要有激蕩的情感。       

這激蕩的情感一方面來自老師的內(nèi)涵?!案褂性姇鴼庾匀A”。一個老師文化底蘊越深厚,語文素養(yǎng)越高,他的語言感染力越強,越會評價、鼓勵學生,越能激起童真童,他的課堂越有語文味。激蕩的情感另一方面則來自于課文感人的故事。它需要教師在教之前,先要走進課文,在課文中盡情地領悟語文味,然后,有方法地引導學生將“讀”、“品”、“寫”有機結合起來,溶于一體,那么,就能使學生在激蕩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chǎn)生想象和頓悟,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悟人物獨特的個性和美好的情操、作者深邃的思想,這樣語文味就最濃了。

 

何為“語文味”?對此,用百度搜索,沸沸揚揚。無論是何種言語作品,都在泛濫的運用這個專有名詞“語文味”!這里用“泛濫”一詞并無為過,無論是否明白,什么是“語文味”?都在把它作為一種詞匯去硬按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以求突新。似乎運用了這一名詞,作品的層次就上去了,就有境界了。對于以上現(xiàn)象,作為“語文派”的弟子們,會不覺恐慌。就是啊,為什么會恐慌啊,那不是思想的傳承嗎?可是有一部分作品對程少堂老師所闡述的“語文味”都不甚了解,更有甚者自成一派,對“語文味”進行個人解讀。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而翻看,K12最早對于“語文味”探討的帖子,發(fā)現(xiàn)對于“語文味”這一概念,并沒有統(tǒng)一界定。

  從語文建設的角度出發(fā),對于“語文味”的探討將是一個學術探討的理程碑!姑且看看,各位名師對于“語文味”的界定!

王崧舟談:什么是“語文味”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說:“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語文的本體是什么?顯然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nèi)容,即“寫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nèi)容,即“怎么寫的”。語文要學的就是“這個”。語文味所指的就是“這個味”。我理解的就是我們每次訓練重點中提到的“學習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其實“怎么寫的”就包括這種“表達方法”。王崧舟還說:具體地說,語文味表現(xiàn)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程少堂談:什么是:“語文味”?

所謂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系和滲透教師的生命體驗為前提,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宗旨,主要通過情感激發(fā)、語言品味、意理闡發(fā)和幽默點染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詩意美感與自由境界。

姜元杰談:什么是:“語文味”?

“語文味”就是“言語形式”味

 

1、什么是語文味?這個問題,自從程少堂老師把“語文味”作為一個專有名詞提出來后,就爭議不斷。愚以為,跳出語文課程來關照,或許更能分辨什么是“語文味”。

陸游有一首詩: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會進入中學歷史課程,也會進入中學思想品德課程,也會進入語文課程。在歷史課程中引用這首詩,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歷史上曾經(jīng)有這樣一位人物,他具有怎樣的思想情懷。在思想品德課程中,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愛國主義情操是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古代有位詩人就是如此。在語文課程中,主要是讓學生學習這首詩,品味這首詩,品味什么呢?有詩人的情懷,有愛國情操的熏陶,但是,它們是和歷史課課、思想品德課程重疊的教學目標。語文課程讀有的是什么呢?對言語形式(字詞的錘煉、語序的安排、七律格式、語言風格等等)的欣賞與玩味。

這樣一比較,我們不難看出,語文課程所獨有的“味”,其實是“言語形式”的“味”。我們說,只要人心有靈性,詩意無處不在。但是,如果我們用表情動作來表達詩意,用音樂旋律來表達詩意,而沒有語言的參與,這詩意就沒有語文味;只有用語言(言語形式)來表達詩意的時候,詩意才具有語文味。

2、于是,我們可以推知:提出“語文味和形式訓練(更準確地說,是‘言語形式訓練’)能不能和平相處呢”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把言語內(nèi)容(文本內(nèi)容)的特色當作語文特色來看待,而沒有把語文所獨有的對“語言(言語形式)”特色的關注看作語文味的必然要素。

草色遙看老師的觀點,可能在國內(nèi)會得到很多人的共鳴。在下曾經(jīng)于分析過許多課例之后,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情況下,語文老師們都會在閱讀教學中把文本內(nèi)容(言語內(nèi)容)作為顯性目標甚至核心目標來安排。而言語形式訓練理論認為這樣的視角是錯誤的理解了語文課程的特色,沒有抓住語文的本質特點來教學,語文教學應該以言語形式的訓練為顯性目標來展開。

注:

一個幽靈,“語文味兒”的幽靈,在國內(nèi)語文界游蕩。所幸的是,廣大語文教師不是聯(lián)合起來驅除這個幽靈,而是歡迎它的誕生。這個幽靈游蕩的是一片神奇的時空。在這個時空里,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語文教育理論研究碩果累累,語文教育改革家群星璀璨。但是這又是一片迷亂的時空,應試化、技術化,使語文教學失去了自由、自我與自尊;語文教學的機械化與模式化又使它喪失了本真與個性。許多調查表明,一個本應是最藝術化最富有情趣的教學領域,變成了枯燥、討厭與乏味的代名詞,缺乏甚至沒有“語文味兒”的語文課充斥著每一所校園。

面對“國破山河在”的局面,民族英雄岳飛喊出了振聾發(fā)聵的“還我山河!”面對語文的異化,我們也要吶喊:“還我‘語文味兒’!”
一、什么是“語文味兒” 
   
“語文味兒”是一個沒有絲毫的學究氣,但卻是一個博、大、精、深,涵蓋面極廣、內(nèi)涵極豐富的概念。 
   *
本文已在(香港)第四屆中國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研討會(2001124日—7日)上宣讀.此次發(fā)表前作了修改和補充。本文吸收了深圳市部分老師提交給《第二屆深圳市中學語文教研論壇》(20011018日在深圳教育學院附中舉行)論文中的一些觀點,特此鳴謝! 
  
“語文味兒”不是一個容易界定的概念,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個說不清的概念,甚至可以說它是一個不需要說清的概念。這首先是因為“味”或“味兒”不是一個容易說清甚至不需要說清的的概念。“味”或“味兒”本指物質所具有的能使舌頭得到某種味覺的特性,如“味道”、“滋味”、“津津有味”?!拔丁被颉拔秲骸边€指物質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種嗅覺的特性,如“氣味”、“香味兒”。無論是味覺之味還是嗅覺之味,都是一個具體的感性概念,也基本上是可以用語言表達清楚的。 
   
中國古典美學家對“味兒”或“滋味”這一概念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轉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美學理論中的重要范疇,“味兒”或“滋味”的基本涵義是指“意味”或“趣味”。作為生物學上的“味兒”是可以有具體的解釋的,但作為美學范疇的“味兒”則是一個既具體又抽象的概念。說它具體,是因為在審美過程中,一講到“味兒”或“滋味”時,要講的對象一定是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高度,一般層次的東西是夠不上用“味兒”或“滋味”來談論的。說它抽象,是因為在審美過程中,一講到“味兒”或“滋味”,那么要講的對象就比較模糊;一講“味兒”或“滋味”,便進入了一種模糊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比較高的境界。由此可見,“味兒”或“滋味”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是一個高層次的概念,但卻是一個不容易說清楚的概念。在審美過程中,“有味兒”或“有滋味”但又不大容易說清楚這種“味兒”或“滋味”,所說的對象一定達到了美學上的較高境界,而一旦說得清楚的“味兒”或“滋味”,往往是“不夠味兒”或“味道不足”的。因此,在審美過程中,“味兒”或“滋味”是不需要說得很清楚的。 
  
“語文味兒”也是這樣一個概念。具體說,它是中國語文哲學或中國語文美學中的一個理論范疇。它也是既具體又抽象的概念。說它具體,是因為在教學審美過程中,一講到“語文味兒”,要講的對象(某位教師的教學或某堂語文課。下同)一定是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高度,一般的語文教師或語文課是夠不上用“語文味兒”來談論的。說它抽象,是因為在教學審美過程中,一講到“語文味兒”,那么要談的對象的優(yōu)點就有許多,但又不易說得清楚。在教學審美過程中,一講到“語文味兒”,便說明所談論的對象進入了一種模糊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比較高的境界。說不出好處的好語文課或好語文教師,往往是高層次的好課或好語文教師;而說得出好處的好語文課或好語文教師,往往層次不夠高??傊?,最有“語文味兒”的語文課,是不容易說清楚好在哪里的,甚至不需要說清楚。這正如世界上有些屬于心靈屬于美的東西,往往與詩有關,是說不清或不需要說請的。因為詩與美往往是“無達詁”的,也不需要“達詁”。比如愛情是美的,但大千世界之內(nèi),茫茫人海之中,誰能給愛情下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定義?誰又能給“美”本身下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定義?不能,也沒有必要。要定義也只能使用說不清楚但可意會的描述性語言,這就像《明湖居聽書》中觀眾評價白妞與黑妞的演唱一樣。由此可見,要對“語文味兒”下一個定義是很難的,也是很冒險的。但是無論是對“語文味兒”的理論研究還是對“語文味兒”的實踐探索,都要求我們對“語文味兒”有一個界定。 
   
對概念的定義大致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描述性定義,即詞義不是十分清晰,概念的內(nèi)涵、外延都沒有明確的范圍,比較接近日常語言,抽象程度不高。一種是規(guī)范性定義,即內(nèi)涵、外延都有比較明確的規(guī)定,并嘗試用公式來描述,比較接近科學語言。目前我們只能對“語文味兒”作一些初步的描述性的界定:所謂“語文味兒”,就是指在語文教學中體現(xiàn)出語文學科作為一門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礎學科的性質來,體現(xiàn)出語文學科的個性所決定了的語文課的個性和執(zhí)教者、學習者的個性來,從而使語文課洋溢著一種語文課獨有的迷人氛圍和人性魅力,使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進而使師生雙方都得到共同發(fā)展?!罢Z文味兒”是語文教學應該具有的一種特色,一種整體美,也是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一種境界?!罢Z文味兒”是語文教師“自我實現(xiàn)”和“高峰體驗”的產(chǎn)物。
二、語文課如何具有“語文味兒” 
   
也許有人會說,所有的語文課都有“語文味兒”———難道存在沒有“語文味兒”的語文課嗎?如果這一質疑是正確的,那么,下面的這些推理也是正確的:所有的人都有性格魅力;所有分行排列的句子都有“詩味兒”;所有的“涂鴉”都有“書法味兒”;所有的女人都有“女人味兒”;所有的男人都有“男人味兒”。這是對“味兒”這一高層次的審美標準的庸俗化。由于主觀或客觀的種種原因,世界上存在的萬事萬物并不是都具有他們所應具有的味道,有的甚至異化為他們的對立面,如詩歌變成了不像樣的散文;本是女人,氣質性格卻像男人,等等。
   
同理,并不是所有的語文課都有“語文味兒”,一輩子都教不出一節(jié)有“語文味兒”的課的語文老師并不是不存在?!罢Z文味兒”既是語文教學應該具有的一種特色,一種整體美,更是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一種境界。“為師不識語文味,教盡經(jīng)典也枉然?!蹦敲矗绾问棺约旱恼n具有“語文味兒”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凈化語文課堂教學的內(nèi)環(huán)境,盡可能把不是語文或不具有“語文味兒”的東西清除出語文課堂,是使語文課具有“語文味兒”的前提。具體說有以下幾點:(1)首先要知道哪些東西不屬于語文。有人問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樣把石頭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頭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本烤鼓切〇|西不屬于語文課,現(xiàn)在學術界在許多問題上還有不同看法,但在許多問題上已形成共識。比如:盡管語文課與政治、德育、審美、思維訓練、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學知識、語言、文學等知識有關,但是,語文課不是政治課,語文課不是德育課,語文課不是審美教育課,語文課不是思維訓練課,語文課不是天文地理課或其他自然知識課,語文課不是語言課,語文課不是語文知識課,語文課不是文學課。無論把語文課上成上述那一種課,都與“語文味兒”背道而馳。(2)其次,語文課不是其他學科知識的拼盤。語文課既不是上述某一學科的代名詞,同時我們也不能把語文課雜化為上述各學科知識的拼盤。目前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特別是說明文教學中,大量存在著過分關注課文中的自然科學知識,把語文課教成了天文課或地理知識課的現(xiàn)象(甚至去年剛開始使用的中學語文新教材的“預習提示”中也有這一毛?。?。(3)再次,語文課不是其他學科的“保姆”。不錯,語文課的工具屬性,也可以從語文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中理解。具體說,學生其他學科學得是否好,與語文能力是否高有一定關系。但是,語文課的工具性主要是指在交際中的工具性。語文課之所以存在,主要不是因為它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而是因為它有它存在的獨立價值,有它獨立的目標,它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課不是為任何其他學科服務的課,因此,不能把語文仆化為其他學科的保姆。(4)語文教學不能機械化、模式化。教學新手往往需要一些模式,一些機械操練,因此他們的教學缺少一些“語文味兒”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允許的,但不能模式化。如果說模式并不絕對與“語文味兒”對立,那么可以肯定地說,模式化與“語文味兒”是截然對立的。按我們的理解,語文教學的本質與規(guī)律更接近藝術而非科學;就語文教學過程而言,過分強調科學化或模式化,不僅是非科學的,而且是反科學的。

(二)用語文獨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豐化和磁化語文教學過程,是使語文課具有“語文味兒”的核心。語文課獨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主要通過以下6點來體現(xiàn):教出情感、美感和語感的同時,積淀傳統(tǒng)文化、豐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5)教出語文獨特的情感來。語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學科。語文課要使學生越來越善良,首先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情感豐富的人,要讓學生學會有魅力地流淚。這是語文獨特的任務。但只有有“語文味兒”的課才能達到這一目標。那么,如何教出情感呢?首先,教師備課要備情感,即要找出教材的情感點。語文課本中的所有課文,都滲透著作者的愛憎情感或七情六欲,不僅文學作品是如此,就是議論文、說明文也概莫能外(如毛澤東的議論文,法布爾的《昆蟲記》)。找準課文即作者的情感點,是教出情感的基礎。其次,教師要用整個身心去體驗課文的情感。教師只有自己先熱愛每一篇課文,才能把自己的熱愛傳遞給學生。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每個語文教師都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由于種種原因,有的語文課文也的確缺乏“語文味兒”,因此有的語文教師不喜歡某篇或某類課文是很正常的。如何對待這些課文呢?一些有個性的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處理經(jīng)驗為兩個字:刪、批。“刪”即把這些課文從教學內(nèi)容中刪去,也就是拋開它不講;“批”即發(fā)動學生對這些課文進行學術批判,也就是把它們當成反面教材。由此可見,“刪”和“批”都是一種否定性方法。用否定性方法處理這類課文是有一定道理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語文課的“語文味兒”并不只是由課文本身所決定,甚至可以說,課文本身并不是影響語文教學過程是否具有“語文味兒”的決定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本人的綜合素質(后文將論即)。因此,我主張語文教師對自己不喜歡的課文既要敢于刪和批,更要善于培養(yǎng)感情,即要把否定性方法和肯定性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對大多數(shù)教師而言,如果把上課比作“結婚”,把培養(yǎng)感情比作“戀愛”,那么對自己不喜歡的課文不能“先結婚后戀愛”,而應“先戀愛后結婚”。語文教師對每一篇課文最好是情深似海,對新課文要“一見鐘情”,對舊課文要“舊情復燃”。再次,還必須摸清學生的情感點。如果說把握教師自己的情感點是“知己”,那么,把握教材和學生的情感點則是“知彼”。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百勝。最后,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點、學生的情感點和教師的情感點之間架起一道暢通無阻的橋梁。學生的情感點有時與教材、教師的情感點是一致的,但不一致的時候也很多。在這里,教學的藝術表現(xiàn)在:在學生的情感點與教師、教材的情感點不一致的情況下引導和促成三者之間產(chǎn)生和諧共振。語文教學區(qū)別于其它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語文教師要有激情。不過我以為,語文教師的激情最好是一種內(nèi)在的充滿張力的激情,即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保持一種含蓄的有節(jié)制的奔放,絕不能濫情,不能夸張,不能張狂,更不能囂張。語文教師教學情感的最好狀態(tài)應是不瘟不火,有如太極圖,陰陽協(xié)調,剛柔并濟。語文教師要熱心腸,冷頭腦。語文課要讓聽者沉浸在一種審美愉悅之中,如沐秋陽,如坐春風,因此語文教師的教學情感最好是“文”一點、溫和一點、清淡一點、輕松一點,甚至古典一點。我以為古典一點的情感是最美的情感,是最耐久的情感,古典美得看久點,體味久點,因而也是最有“語文味兒”的情感。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有點“瘋”——但最好是處在瘋與不瘋之間,或者是“冷靜地、慢條斯理地瘋”,即不是突發(fā)性的,全無理智可言,而是一種有條不紊、計劃周詳,帶著無窮智慧和超常冷靜的“瘋”…6)要教出語文課獨特的美感來。情感本是美感的重要因素,教出了情感的語文課也就是有美感的語文課。但是,語文課獨特的美感是豐富多彩的。首先,語文課要教出并讓學生體會到語文課的語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我們不提思維美,盡管“思維是人類最美的花朵”)與文化美。其次,語文課堂上要彌漫著一種其樂融融的氛圍美。語文是一門很感性的學科,許多時候需要一種感應,一種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而這種交流特別需要一種心理環(huán)境。課堂教學的氛圍美就是這樣一種心理環(huán)境,它能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感情和信息的無障礙交流。這種心理環(huán)境主要體現(xiàn)在一種師生關系美。在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教得神采飛揚,學生學得興致高漲,師生雙方都全身心投入,這時課堂上就會出現(xiàn)“莊周夢蝶”般的現(xiàn)象: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學生,教師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教師,不知道是學生變成了教師,還是教師變成了學生,教師、學生、教材、教法、教學環(huán)境之間融為一體(而不是四張皮)。此時此刻,如果把教師與學生當成是教學過程中的“人”的因素,而把教材、教法、教學環(huán)境當成是教學過程中“天”的因素(相對教師而言,也可把學生當成教學過程中的“天”的因素),那么,彌漫著“語文味兒”的語文課,就會出現(xiàn)“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詩句)的優(yōu)美意境,就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在教學中的最佳體現(xiàn)。在這里,語文教學也就從必然王國走向了自由王國。這樣的教學不僅是發(fā)展學生的教學,而且也是發(fā)展教師自身的教學,即使師生共同得到發(fā)展。這樣的教學當然是美的,這樣的課使教師自己課后覺得回味無窮。再次,教師要教出自己的個性美。教師不要跪著教書,學生也不要跪著讀書。教師要教出自己的教學個性,首先是要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教課文,或者說要教出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例如著名作家張潔的《挖薺菜》,自80年代以來,一直是中學語文教材中必選的范文,但一直到去年使用的新教材,課文前的“預習提示”還是這樣認為:“作者細致地敘寫自己對小小的薺菜的感情,并不是單純地為了渲染自己童年生活的苦難,告訴后人應該如何如何,而是試圖借此達到兩代人的溝通和理解?!边@種理解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但也許還有更好的理解。我以為,這篇文章的主旨并不在于寫兩代人的隔膜與溝通,而是另有深意。文章題目為《挖薺菜》,但真正寫挖薺菜的只有一段,這一段寫得很美。正是這一段優(yōu)美的描寫告訴我們,張潔在《挖薺菜》中想要表達的是:沒有恐懼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精神自由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我們生活在恐懼之中的日子還少嗎?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現(xiàn)實中),張潔在《挖薺菜》中呼喚的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最人性化的生存環(huán)境。這種理解很深刻,但并不是外加的,而是文章本身所蘊含的,也與張潔作品的總主題一致。再比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筆者所見資料都認為它的主旨是抒發(fā)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和對家庭變遷的感慨。但實際上這篇文章也可以理解為歸有光對人生中種種美好的東西飄忽易逝所抒發(fā)的一種感慨,甚至可以理解為是在寫“人”的一種困境,寫“人”的一種生存狀況——即“多可喜,亦多可悲”(如弘一法師所言:“悲欣交集”。)。這樣的解讀,就是一種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教師要教出自己的教學個性,還應該敢于把自己的情感沖動經(jīng)常傳遞給學生。許多語文教師缺乏教學個性,一個重要原因是從不敢把自己教學過程(包括備課)中的情感沖動、情感體驗告訴學生。第四是要教出幽默美。語文課堂要有笑聲。除了特殊內(nèi)容的語文課以外,一般說來,沒有笑聲的語文課不能說是美的課,也不能說是有“語文味兒”的課。有“語文味兒”的語文課既要讓學生學會有魅力的哭,也要上學生學會美麗的笑。但是讓人“哭笑不得”的語文課還少嗎?(7)教出語感。所謂教出語感,即教出對語言的敏感,包括對文體、語體和字、詞、句的敏感。所謂教出文體感和語體感,從教師角度說,是不同的文體和語體有不同的教法;從學生角度說,是不同的文體和語體有不同的學法,具體說是有不同的讀法和寫法。同時還要讓學生領會現(xiàn)代語體與文言語體、書面語和口語的不同表達功能。所謂教出學生對字、詞、句的敏感,是要讓學生學會通過字、詞、句的字面意義或字典意義,讀出字、詞、句的深層含義或象征意義。這三者之中,教出對字、詞、句的敏感為最基礎最核心。對字、詞、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讀出來的,而不是靠分析出來的。因此,語文課上要書聲瑯瑯,書聲瑯瑯本身就是“語文味兒”的重要體現(xiàn)。(8)積淀民族文化。語文是傳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一堂語文課,如果洋溢著濃郁的民族文化味,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它具有“語文味兒”。民族文化還是一條源遠流長奔騰不息的河流,一代一代的人們匯入自己時代的文化小溪,才有后來的波瀾壯闊的民族文化景觀。換言之,“積淀民族文化”也包括積淀當代民族文化。語文教師就是這種民族文化的重要積淀者之一。語文教師如何做好這個積淀者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把握時代特征,使自己的思考具有時代氣息。具體方法是要用現(xiàn)代意識觀照每一篇課文,特別是古詩文。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枯燥的變得有趣,使遙遠的變得親切:另一方面,可以使現(xiàn)代人的思考沉淀到經(jīng)典作品中去,沉淀到學生的心靈中去,成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9)豐富生存智慧。語文是交際工具,是讓人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對話的學科,簡單的說,是讓人學會做人的主要學科。漢語文特別具有這樣的優(yōu)勢。我甚至覺得,如果語文教學(教育)搞得好,教出了濃濃的“語文味兒”,學校里的德育課是完全可以取消的。因此,有“語文味兒”的語文課,應該注重啟迪學生的思想和生存智慧。哲理性的課文或課文中的哲理,以及課文中的人生智慧,都可以達到啟迪學生思想、豐富學生生存智慧的目的。從文言文課文中可以讀出生存智慧,從現(xiàn)代文當中也可以讀出生存智慧。但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要學生學習的生存智慧,是人類生存智慧中的精華。中國人也好,世界其他民族也好,其傳統(tǒng)的生存智慧當中有許多糟粕,我們要學生學的不是這些。一句話,語文課要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絕不是要學生學韋小寶。(10)提升人生境界。馮友蘭先生把中國人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從高到底的四個層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所謂自然境界,就是像原始人那樣憑本能做事;所謂功利境界,即主觀為自己,同時又可能客觀為他人;所謂道德境界,即“正其義不謀其利”,即為社會的利益做事;所謂天地境界,即為整個宇宙的利益而做事。人是萬物的靈長,但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語文教學就是要使人身上的魔鬼屬性越來越少,天使屬性越來越多。這一點只有具有“語文味兒”的課才能做到。

(三)提高教師素質,是使語文課有“語文味兒”的關鍵。我贊成語文教材要“與時俱進”。但語文教材與時代之間究竟應該保持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值得研究,這個問題在我國并沒有解決好,甚至可以說解決得很不好。我個人主張語文教材與時代之間最好保持一種適當關系,具體說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我對要么一二十年不改變課本,甚至幾代人同用一種教材,要么三年五年就大改一次,就推廣一次新教材,而且每推廣一次新教材就大肆宣傳所謂的“新教材新觀念”,然后從上到下花無數(shù)的人力、財力、物力對廣大教師進行培訓,但是當廣大中學語文教師還只看到一半的新教材,還沒有完全適應“新教材新觀念”的時候,又一本在更“新”觀念下編寫的新教材兩三年后又要在全國推廣的做法不以為然。我相信,不在提高教師素質上下大功夫,而老在教材上搞大動作、變大花樣,難以達到語文教育改革的初衷。契訶夫說過一句大意如此的名言:再好的劇本,從平庸的演員口中念出,也會變得干癟無味,毫無創(chuàng)造;而優(yōu)秀演員哪怕是你給他一個菜譜,他也能念得催人淚下。(如北京人藝老一輩著名藝術家就能做到這一點)。二者的區(qū)別是素質的區(qū)別。同理,要提高語文教育的質量,要使語文課有“語文味兒”,最重要的是必須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11)語文教師要熱愛自己的教學工作?!罢Z文味兒”是一種美學境界。所有的美學境界都必須用全部情感去澆鑄。反之,一個語文教師如果不熱愛自己的教學工作,他要達到教書匠的水平也是困難的,還那里談得上有“語文味兒”?“語文味兒”是語文教師自我實現(xiàn)和“高峰體驗”的產(chǎn)物,而自我實現(xiàn)和“高峰體驗”又都是全情投入的產(chǎn)物。(12)教師自己有“語文味兒”。語文課要有“語文味兒”,語文教師必須首先要有“語文味兒”,語文教師必須是一個“味道十足”的人??梢钥隙ǖ卣f,一個語文教師是否有“語文味兒”或“語文味兒”濃不濃,是他的語文課能否有“語文味兒”或“語文味兒”濃不濃的決定因素。也可以肯定地說,是否讀書,讀書多少,是一個教師是否有“語文味兒”或“語文味兒”濃不濃的決定因素。有無“語文味兒”是一個語文教師綜合素質最集中的反映。由此可見,提出“語文課要有“語文味兒”,這對語文教師的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因長施教。一方面,所有的優(yōu)秀教師都是有所長同時又有所短的,十全十美的語文教師是不存在的。科學而快速的提高自己素質的方法,并不是“全面發(fā)展”,而是發(fā)展教學個性,揚長補短。另一方面,從理論上說,語文課的“語文味兒”,是以上若干點的有機統(tǒng)一,但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一個語文教師很難做到同時具備這十幾“板斧”?!罢Z文味兒”也是有不同層次的。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找到自己的特長,不斷突出、強化進而擴展這一特長,就能逐步教出有一定味道的語文課??傊?,語文能力本質上是一種獲取幸福生活的能力。因此,語文課教出“語文味兒”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換言之,語文課教出“語文味兒”是手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出“語文味兒”,最終具有人生幸福感才是目的。因此,“語文味兒”的最高形式,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經(jīng)歷、閱歷和文化積淀,去體味、感悟作品,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去理解、鑒賞作品,產(chǎn)生對文本的情感美、文體美和語言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創(chuàng)作欲,這樣,在長期的濡染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美感,觸發(fā)學生的靈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涵養(yǎng)學生優(yōu)美的文明氣質和優(yōu)雅的文化風度。久而久之,學生身上洋溢著濃郁的“語文味兒”即“文化味兒”,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和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層次得到了提升,同時也就意味著,學生具有了獲取人生幸福(特別是精神幸福)生活的能力和素養(yǎng)。
三、提出“語文味兒”的意義 
   
首先,是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最新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需要。我們提出的“語文味兒”,并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體現(xiàn)了當代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性質,體現(xiàn)了當代語文教育重視熏陶感染、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重視語文實踐、重視培養(yǎng)良好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的特點??傊?,我們所倡導的《“語文味兒”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教改實驗鮮明地具有了當代語文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 
   
其次,提倡“語文味兒”,是對在語文教學中提倡素質教育的一種超越(這里吸收了深圳市一些語文教師和順德市高中語文教研員增小英老師的觀點)。語文教育中確實需要實施素質教育,但在實施過程中夾雜了很多非語文因素。所謂“語文素質教育是個筐,什么都往里面裝”即是批評這一現(xiàn)象。而“語文味兒”,既吸收了素質教育理念中的精華,又能避免語文教學的異化即非語文化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第三,是對國內(nèi)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形而上學傾向的否定。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在語文教學改革浪潮中,國內(nèi)語文教學界提出了名目繁多的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有些人搞語文教學改革熱衷于給自己的課題命名為“xx教學法”,比如張三稱自己的教法為“三步教學法”,李四則稱自己的教法為“四步教學法”,王五稱自己的教法為“五步教學法”,而趙六為了超過別人或顯示與眾不同,則一定稱自己的教法為“四、五、六步教學法”。(段力佩先生曾諷刺這種現(xiàn)象為“取名字比賽”。)這些大同小異的教學方法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那就是“實”與“死”,即把一堂課的每一個步驟或環(huán)節(jié)規(guī)定得很“實”很“死”,以此顯示出自己的教學方法的個性來。這種模式化浪潮把語文教學改革引入了死胡同。(這也是上個世紀末由語文界以外的專家學者發(fā)起的關于語文教育的大討論的起因之一。)與此相反,“語文味兒”雖不拒絕模式,但堅決反對和拒絕一切模式化的東西。“語文味兒”聽起來似乎有點“虛”與“玄”(其實它有可以說清的一面,也有不用說清的一面),但唯其如此,它更鼓勵教師的教學個性和學生的學習個性的張揚,更鼓勵教“活”而不是教“死”,因而更符合語文教學接近藝術而非科學的本質與規(guī)律。 
第四,“語文味兒”理論是引領

21世紀中國語文教育改革走出困境的一個突破口。通過中國語文界一個世紀的不懈探索,我國語文教學理論和實踐,走過了黑格爾所說的“正——反——合”過程的前兩步,現(xiàn)在是到了不整合就不能發(fā)展的時候了。“語文味兒”理論就企圖整合優(yōu)秀的語文教學理論和實踐,或說集優(yōu)秀的語文教學理論和實踐之大成。從理論上說,語文教學理論中應該也能找到一個諸如生物學中的“細胞”、《資本論》中“商品”,即能涵蓋本學科所有其它概念系統(tǒng),并能以此為邏輯起點建構新的語文教學理論框架的起始概念(或總概念)。我們認為,“語文味兒”就是這樣一個概念,它能把有關語文教學的各種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囊括進來?!罢Z文味兒”是語文教育哲學或語文教育美學的最高范疇。從實踐上說,“語文味兒”也能把古今中外所有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精華和語文教學改革中各家各派的長處吸收整合進來。因此可以說,它是最有個性但同時又是最沒有片面性的理論。

語文是人的主觀感受的表達,是內(nèi)心情感的流露,是個人見解和智慧的展現(xiàn)。語文課應該姓“語”,這是由語文的性質決定的。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在于引領學生獲得感受、體驗情感、理解見解、轉化智慧、積淀文化,最終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課堂上語文味濃濃,學生徜徉其間,浸潤其中,以情悟情,將心契心,便是許多教師追求的境界。特級教師王崧舟指出:“語文味”,表現(xiàn)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寫”的“寫味”;“品詞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孫樹群《孔子游春》的課堂教學中,筆者感受到濃濃的語文味。

語文教學一直是百花齊放,各種教學風格、教學思想層出不窮,但我認為,無論如何,語文教學都應該不能脫離其語文的本真,通俗一點說,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

讀背是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幾千年來這看似簡單的語文教學卻培養(yǎng)出了一代代文化名人??扇缃?,它卻被我們冷落,被很多教師當作小兒科的教法。我們都知道,沒有一定的量的積累,語文素養(yǎng)就是一句空話,所以我們不該丟棄這簡單實用的純語文味的教學方法。去年,到北京參加新教育年會認識了韓軍,他多年來堅持這樣的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我們完全可以效仿。

學習語文離不開品味語言?,F(xiàn)在語文教學提倡多讀,于是有的教師就千方百計、不厭其煩地運用各種方式讀,但讀過來,讀過去,學生很難真正地領悟到語言的魅力。我們不論采取怎樣的方式,都不應該忘記我們語文的本性,在學習語言文字時,一定不要忘記帶學生去玩味語言,領悟語言的美,進而學會運用語言。本周聽了牟老師講的研究課,她引導學生對文章語言的領悟就很到位,講到精美語詞時,她不時地用換詞、比較反義詞、去詞體會、仿寫語句等方法讓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眼看著提高,效果極好。

語文老師們,請把握住你的語文教學,爭取讓你的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

 

(上杭縣步云中心小學陳荷推薦,鐘曉菊責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