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①

 逸心茶舍 2013-11-27

國畫大師傅抱石無酒不成畫

     國畫大師傅抱石,原名長生,后改名瑞麟。因崇仰偉大詩人屈原的品德情操,同情其“抱石懷沙”自沉汨羅江的悲壯結(jié)局,而自號“抱石齋主人”。

    傅抱石早年留學(xué)日本,學(xué)習(xí)東方美術(shù)史、工藝美術(shù)、雕塑,畢業(yè)于東京帝國美術(shù)學(xué)校,回國后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學(xué)藝術(shù)系。他擅長山水人物,作品筆墨豪放瀟灑,淋漓酣暢,情感激烈真摯。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麗人行  設(shè)色紙本 1944年作 (1078萬元,1996年嘉德春拍)
    以詩人杜甫的樂府詩《麗人行》為題創(chuàng)作的這幅作品,是抱石先生的名作,表現(xiàn)了權(quán)傾一時的楊貴妃家族三月三外出郊游的盛況?!伴L安水邊多麗人”,“態(tài)濃意遠(yuǎn)淑且真”,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時政的腐敗,無疑,傅抱石在作品中所指是顯而易見的。

    全畫分為五組,每組人物多有不同,并以不同的樹木相隔,表現(xiàn)了作者的匠心。在一幅有37人之多的人物畫中,傅抱石用不見首尾的安排,表現(xiàn)了一個合于主題的更為宏大的場景。而在技法的運用上,以樹木的濃陰襯托人物,在這種高妙的黑白對比中,“肌理細(xì)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人物突出,而主題更加鮮明。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九老圖  設(shè)色紙本 1957年作

    傅抱石對白居易的詩境亦頗為向往,《琵琶行》、《九老圖》即取材于白詩?!杜眯小分小敖菟抉R青衫濕”的神儀,賣藝女的哀怨苦澀情態(tài),都描繪入微,濃重的夜色潑墨烘染,使得人道主義的主題更為鮮明?!熬爬稀笔侵竿穗[香山后的白居易及其所結(jié)交的八位老壽星,他們“詩吟兩句神還王,酒飲三杯氣尚粗。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孫扶?!备凳?946年至1952年作過三幅《九老圖》。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九老  設(shè)色紙本 1952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蘭亭圖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蘭亭圖  設(shè)色紙本 1956年作 中國美術(shù)館藏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竹林群賢圖  鏡心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竹林群賢圖  鏡心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蘭亭雅集  設(shè)色紙本 1945年作

    本幅取「蘭亭序」中「曲水流觴」一段。若與畫家一九五六年本與一九四六年贈張倩英其中一開對比,畫中描寫的較狹義的「曲水流觴」范圍更廣,納入畫中人物多達(dá)卅余人,從「列座兩岸」的近景及擴(kuò)及后方林蔭間的朱紅亭子,頗有縮本的影子。全圖尺幅雖小,但描繪人物眾多,即使方寸天地,每個人物從造型、開臉以至衣飾細(xì)節(jié),寫來精微,各得其神,線條利落流暢,設(shè)色雅淡,而布局位置,皆經(jīng)周密細(xì)縝,極見用心。從先后兩跋可見寫成后自忖留賞,稍后也許不禁好友田氏相求,方割愛贈其夫人。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蘭亭修禊圖  1945年作

    傅抱石的手卷《蘭亭修禊圖》,為金剛坡時期的杰作,在三米余長的手卷上,大師共繪制了五十多個人物。這些東晉時期的士大夫及侍者,雅集于崇山流水之間,神態(tài)各異而生動。卷首以大字篆書題寫“蘭亭修禊”四字,行筆圓潤充實,氣息渾厚,畫尾以蠅頭小楷工整的抄錄了書圣王羲之“蘭亭序”的全文,鑿金刻石,凝重爽利。如此集大字篆書、金石小楷、人物、山水于一長卷的巨制,在傅抱石先生的作品中是極為罕見的。更為難得的是,此卷卷尾匯集了中國近現(xiàn)代五位書畫大師徐悲鴻、吳作人、劉海粟、朱屺瞻和唐云的長題,洋洋灑灑揮墨三米有余,盛贊此圖之精妙,可見大師們對此件作品之推崇。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文會圖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1945年作

    抱石先生畫人物,取法陳老蓮,但衣褶線條則又有別于之。先生所畫衣紋,線條剛勁,富有彈性,且每一筆均非可有可無的點綴,先生的贗鼎人物,不管如何貌似,僅衣紋線條一項,無人可以過關(guān)。先生人物畫尚有一個內(nèi)在特點,即無論人物多寡,或站、或臥,或三五相談、或形影相吊,人多者如《麗人行》,少者如《湘夫人》,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內(nèi)在意蘊(yùn)都是心如止水,無絲毫燥氣,這是傅抱石先生人物畫的神髓所在,贗鼎之作徒得貌似,其內(nèi)質(zhì)永遠(yuǎn)不會復(fù)制出來。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文會圖  寫于四十年代前期  (1300萬元,2011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

    傅抱石的人物畫受顧愷之、陳洪綬的影響,師古出新,自成一格。大多以歷史人物與典故、文學(xué)名篇與詩句為創(chuàng)作題材。所畫人物,古樸典雅,注重畫中人物的心境表現(xiàn),追求主體與客體間的情感共鳴,努力實踐中國人物畫“傳神”“寫意”之要旨。其人物畫表現(xiàn)技法獨特,與表現(xiàn)內(nèi)容高度統(tǒng)一。獨創(chuàng)靈動飄逸的破鋒飛白線條,注重筆墨的節(jié)奏與韻律,注重人物面部刻畫,亂中求整,精中有細(xì),創(chuàng)造出既瀟灑自如又精工典雅的筆墨風(fēng)神,將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傅抱石人物線描很難以傳統(tǒng)歸類,但近於游絲描和鐵線描。而他與傳統(tǒng)技法的最大不同是化工整嚴(yán)飭為寫意飛動。破鋒飛白線條的運用看似潦草荒率,事實上是為求傳達(dá)人物的動態(tài)與神韻,是高度的省略與概括。因為衣紋手足與衣飾只勾勒其動勢,不做確切的描繪,才能把觀者的全部注意力集中於頭面,眉眼與頭面的神采才能凸顯出來,這樣才能達(dá)到讓人專注體味詩意人物之類的效果。傅抱石的人物最使人勾魂攝魄處往往在於眉眼處所傳遞出的神情,這使傅抱石的人物畫技巧與山水畫中的“抱石皴”一樣,顯示出旋律與節(jié)奏之美。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洗手圖  設(shè)色紙本 1942年作

    《洗手圖》是東晉桓玄的故事?;感谡芳也]有好評,說他是桓溫的孽子,性貪鄙,好奇異,性嗜書畫,必使歸己。這位桓大司馬,和顧愷之、羊欣是好朋友,常常請兩位到家里辯論書畫,他坐在一旁靜聽,這行徑已夠有味了,且在宴客的時候,喜歡把書畫拿出來觀覽,有一次某客人大約吃了“油餅”沒有揩手,把書畫污了,他十分生氣,以后,凡有賓客看書畫即令先洗手再看。我以為這故事相當(dāng)動人,尤其桓玄那種人,貪鄙好奇,偏偏對于書畫護(hù)持不啻頭目。在五尺對開的宣紙上,經(jīng)營一張橫幅,畫四人觀畫,一人正在洗手,而桓玄則莊重地望在屏風(fēng)之旁。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屈 原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942年作 (1150萬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屈子行吟圖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944年作 (2185萬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

    此作寫于1944年,正值日本侵華的黑暗時期,很多知識分子將屈原作為愛國主義的象征。傅抱石創(chuàng)作一系列屈原像,以表達(dá)自己的愛國之情,并希望借此喚起國民的戰(zhàn)斗精神。畫中屈原身著長袍,蓄發(fā)長髯,腰佩寶劍,緩步行吟于澤畔,神情抑郁,但右手正欲握寶劍之狀,又顯出一種堅韌不屈。人物以圓潤、纖細(xì)、綿長的線條繪出,面部精確而生動,衣紋飄逸,頭發(fā)和胡須以散鋒重墨畫出。岸邊散亂搖曳的雜草和水上波浪以“抱石皴”皴擦而成,一些雜草直接以中鋒畫出,力透紙背,充滿動感。整體既反映出屈原在江邊徘徊時的復(fù)雜情緒,亦折射出畫家在戰(zhàn)亂中的憤慨和憂慮。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蘇武牧羊  1943年作 故宮博物院
    “蘇武牧羊”作為傳統(tǒng)題材,是傅抱石“歷史故實”繪畫作品里的常見表現(xiàn)對象,此幅是較早的一幅。圖畫定格在漢朝將領(lǐng)前來迎接蘇武歸國的一瞬間:群羊之間,須眉染白的蘇武手執(zhí)漢節(jié),傲然而立,雙眼向天,顯示出堅毅深沉的性格;漢將鞠躬以示對前朝使節(jié)的敬重;匈奴官員或注目審視,或交頭接耳,不禁欽佩老者的錚錚鐵骨。陰沉慘淡的天氣,茫茫無際的雪地,都給這一戲劇化的場面烘托了靜穆莊嚴(yán)的氣氛。此圖作于抗戰(zhàn)晚期,畫家借助蘇武的形象,既表達(dá)了對戰(zhàn)爭必勝的的信心——與蘇武一樣堅定不移,也激勵大家面對敵人的瘋狂進(jìn)攻要有蘇武那樣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其意深遠(yuǎn)。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七 夕  立軸 甲申(1944年)作

    《七夕圖》取材“牛郎織女”故事,畫面右下角的牛郎騎在牛背上,抬頭仰望左上方回眸的織女,織女衣襟飄動,若有凄楚之情,而飄拂的云霧,仿佛是將他們分割開來的迢迢銀河。畫家以自家筆墨寫高古人物,跡簡意瞻,古雅而神采飛揚。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  1958年作                    蝶戀花  立軸 1964年作 郭沫若題跋

    一九五八年創(chuàng)作的《蝶戀花》畫在四尺宣紙上的立軸,可算是一幅人物畫,因為畫面的主體是兩個神話里的人物——嫦娥和吳剛。著力刻畫了這兩個人物的神情、動態(tài)和衣著。因原詞有“淚飛頓作傾盆雨”句,便用他拿手的技巧逼真地畫出了傾盆大雨的效果。嫦娥隨著楊柳飄向太空,吳剛捧出桂花酒相迎。天上和人間是靠強(qiáng)勁而密集的雨絲相連接的,而嫦娥身后紛紛揚揚的柳葉更是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可說是構(gòu)圖處理上絕妙的一著。全畫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技法上大膽而富于創(chuàng)造,應(yīng)該說是一幅很有分量的詩意畫。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九歌圖--少司命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九歌圖--國殤  195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九歌圖--東皇太乙  195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九歌圖--云中君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云中君  1965年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河 伯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河 伯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1952年作
    “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芭c女游兮九河,沖風(fēng)起兮橫波”。這便是傅先生的《河伯》。在屈子的《山鬼》和《河伯》里,《山鬼》飄逸柔媚,《河伯》威俊剛毅。但是,我們從傅抱石的《河伯》里卻讀出了天河河神的萬端柔情。整個畫面都在濃淡相間的墨色和淡淡的青色中顯現(xiàn),在這水天一色、男女之情中。整幅畫作給人的最大感觸就是一股潤氣,水氣彌漫,充盈天地之間,滿幅水暈?zāi)?,山岳迷茫。他的人物畫受顧愷之,陳老蓮的影響較大,但又能蛻變運用,自成一格。他筆下的人物用筆洗練,注重氣韻,達(dá)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在氣質(zhì),雖亂頭粗服,卻矜持恬靜。傅抱石先生人物畫的線條極為凝練,不同于傳統(tǒng)沿襲畫譜的畫法。他還把山水畫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畫之中,一改清代以來的人物畫畫風(fēng),顯示出獨特的個性。這幅畫作給人的沖擊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述的,它真正展現(xiàn)了萬物氤氳動蕩之氣、濕潮潤滑之感。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山鬼圖  鏡片 設(shè)色紙本 1947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山鬼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云中君和大司命  鏡心 1954年作

    傅抱石一生仰慕屈原,他的人物畫中以屈原及屈原筆下的文學(xué)人物最為多見,僅以《九歌》為題材的作品就達(dá)數(shù)十幅,《云中君和大司命》是1954年他根據(jù)郭沫若的《九歌今譯》創(chuàng)作的巨幅作品,目前同題材的作品僅見三幅,其中一幅藏于中國美術(shù)館的十開《九歌圖冊》之一,另一幅為同年橫向構(gòu)圖創(chuàng)作的《云中君和大司命》。中云中君是云神、女神,大司命是掌握人壽命時限的男神,而“大司命追求云中君”。在這幅《云中君和大司命》中,兩位天神在同一幅畫面中出現(xiàn),云中君身著黃衣,鮮艷的紅色袖口與領(lǐng)口醒目耀眼,裙帶飛揚,目光堅定高傲,駕馭著龍車,沐浴著朝霞在空中馳騁。大司命手握寶劍,衣袂飄飄,自高空翩翩而下,似在守護(hù)著云中君。畫面云霧迷朦,氣勢磅礴,充滿了富貴浪漫的氣息。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云中君和大司命  195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云中君和大司命  1954年作

    以美術(shù)史學(xué)家身份進(jìn)入美術(shù)界的傅抱石向來對經(jīng)典文學(xué)題材偏愛有加?!毒鸥琛分小跋婢?、“湘夫人”的形象是傅抱石人物畫中最常見的題材之一,而《湘君》、《湘夫人》是九歌中最具浪漫色彩和人文關(guān)懷的篇章。1953年郭沫若以奇特、瑰麗、充滿幻想、大膽夸張的手法作《屈原賦今譯》,該著將云中君定義為云神、女神,構(gòu)建了大司命追求云中君、河伯追求洛神等愛戀情節(jié)。傅抱石根據(jù)郭沫若譯著繪制《九歌圖冊》,此后他又多次創(chuàng)作“云中君大司命”題材的作品。

    此圖先大片渲染出混沌的墨氣,制造出一種神秘幻化的效果。云中君身著黃衣駕馭著龍車,沐浴著朝霞從云霧中翩翩而來。鮮艷的紅色袖口與領(lǐng)口醒目耀眼,她裙帶飛揚、衣袂飄飄,目光高傲若有所思。大司命注視著他心中的女神,追逐不舍,手握寶劍緊隨其后,自高空徐徐而下。二神衣紋以顧愷之高古游絲描疾筆而就,面如冠玉,神態(tài)超然物外。整個畫面云霧迷朦,氣勢磅礴,人物刻畫細(xì)致典雅,頗有六朝遺風(fēng)。是傅抱石人物畫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白龜負(fù)書圖  鏡框 設(shè)色紙本
    《白龜負(fù)書圖》根據(jù)古史中“河出圖,洛出書”的故事傳說畫就,“河圖洛書”即“龍馬負(fù)圖出于河”“神龜負(fù)文出于洛”,《白龜負(fù)書圖》所繪即后者。此畫具體的創(chuàng)作年代失考,從與傅抱石相關(guān)作品的題材類型和畫面風(fēng)格推斷,約在20 世紀(jì)50 年代中期,是其晚期在神話傳說題材上的創(chuàng)作探索。此圖畫面的主體僅繪一人一龜,背景以傅抱石典型的濕筆點垛法畫就,前景稍深,全圖墨點累數(shù)卻渾然一氣,又間有留白透氣呼應(yīng),滿而不塞-- 傅抱石對皮紙性能的把握在這件畫作中的已經(jīng)達(dá)到了精熟的地步了。畫面中人物的主體虛白,與背景形成對比,氣氛神秘,生機(jī)涌動,給人無窮的想象。畫面中幾處關(guān)鍵留白的處理,也顯示了傅抱石在空間處理上的超人天賦:龜頭留白,朝向處亦有意留白,以使空間透氣延續(xù);人物四周的空白無一處相同,擠壓與靈透的處理都恰到好處;臉部朝向虛白,空白向右上方漸次過渡,空間延伸自然。主角的人物造型延續(xù)了傅抱石的慣常風(fēng)格,古意雍容,臨危不然,面部敷有淡赭石色,益顯古樸淡雅。神龜據(jù)傳說為白龜,因此并未設(shè)色,略施淡墨以與人物衣紋的留白、背景的墨點形成節(jié)奏過渡,余者以率意的弧圈線勾勒留白,與人物衣紋用線的勁健相應(yīng)。全畫中用線不多,但用筆沈穩(wěn),線質(zhì)上粗細(xì)、輕重、緩急變化莫測,與大面積的墨黑對比,形成虛實相生、萬化千變之感。圖中有傅抱石夫人羅時慧的署明“傅抱石遺作”的題款和次子傅二石“此圖系先父傅抱石遺墨”的邊跋。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文會圖  鏡片 紙本設(shè)色 1943年作 (385萬元,2000年1月北京翰海)

    “文會圖”是中國繪畫史上常見的表現(xiàn)題材。但傅抱石在創(chuàng)作中并非人云亦云,照搬照抄,而是推陳出新,創(chuàng)作出由眾多人物組成的宏大場景。在技法上,畫家以粗放流暢筆墨來描寫人物,并將人物與自然環(huán)境結(jié)合得和諧貼切,人物的情態(tài)多種多樣,在山林間或坐或倚,或歌或吟,或飲酒或賞畫,好不自在。樹林以破筆散鋒而皴擦有致,一派蔥郁。

 

             傅抱石 <wbr><wbr><wbr><wbr>1945年作 <wbr><wbr><wbr><wbr>琵琶行 <wbr><wbr><wbr><wbr>鏡心 

               琵琶行  鏡心 1945年作 (7008萬港幣,2010年11月)

    傅抱石先生經(jīng)常把傳統(tǒng)詩歌和傳說作為其繪畫的主題,取材最多的是唐詩。傅抱石根據(jù)古人的詩立意,或從中汲取靈感,抓住其精神實質(zhì)進(jìn)行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無須題詩而詩意盎然?!杜眯小纷饔谔茟椬谠褪荒辏ü?16年)秋,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因他平素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quán)貴,在唐朝藩鎮(zhèn)勢力刺殺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的事件中蒙冤,繼而被唐憲宗貶為江州司馬。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zhuǎn)折點,從此他早期的斗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杜眯小纷饔谒H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著敘述琵琶女演奏的哀婉之音和她的凄涼身世,聯(lián)想到自己在仕途的迷茫和絕望,繼而抒發(fā)了作者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郁悲凄之情。琵琶女的音樂和遭遇與自己的生活相互映襯,而瑟瑟秋日更增添了一絲凄涼。在這里,詩人把一個琵琶女視為自己的風(fēng)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寫己,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為一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傅抱石對此作的構(gòu)圖極之縝密 — 對角呼應(yīng),人物哀愁的情緒呼之欲出,周圍黯淡的月光更顯悲愴。造型和色調(diào)完美融合,描繪樹木的豪邁筆觸,凸顯出藝術(shù)家高超的筆法和對光影的靈巧運用?!杜眯小吠黄屏酥袊L畫的傳統(tǒng)概念,在當(dāng)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下保持了文化重要性的同時也做到了創(chuàng)新。這是他常畫的題材,1944年的作品現(xiàn)藏南京博物院,此1945年的作品亦更趨成熟。傅抱石以樸素沉著、平實無華的技巧表達(dá)了畫家對筆下人物的理解與共鳴,深入生動地表現(xiàn)了對象的豐富、復(fù)雜與微妙,實為抱石先生經(jīng)典佳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雅集圖  1944年作                             琵琶行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琵琶行詩意  (8280萬元,2011年11月中國嘉德秋拍)

    抱石先生之作,“移船相近”,女子“輕攏慢捻”奏起樂曲,“嘈嘈切切”,使得江州司馬白居易深受感染的情狀。畫分兩段,重點在下。上畫楓樹,下作蘆荻,點明了“秋瑟瑟”的季節(jié)特征,秋氣肅殺,更增悲涼之感。女子、司馬與客,都畫在視角最好、最突出的位置。重點細(xì)致描繪的是人物的情緒,女子雖已“老大”,風(fēng)韻猶在,面極悲苦,而江東司馬則已被感動得低頭垂淚“青衫濕”了。先生之作所要表現(xiàn)的,正是詩人白居易《琵琶行》的主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碑嬂锶宋锩媸秩园追鄯笾?,繡衣琵琶,甚至楓葉船艙,亦是雙鉤填彩,這是抱石先生入蜀后早期的作品。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琵琶行  立軸 1945年作         琵琶行  立軸                          琵琶行  立軸 194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琵琶行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944年作 (896萬元,2007年12月上海嘉泰秋拍)

    《琵琶行》是傅抱石大師甲申年(1944年)在重慶所作,取材于白樂天著名長篇之一的《琵琶行》詩意。畫作整體潑墨淋漓,營造出秋風(fēng)蕭瑟、江汀寒意的氛圍,畫面中心衣裳鮮麗者,乃長安倡女船頭新婦,正間關(guān)鶯語、銀瓶鐵騎奏罷,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此時“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側(cè)對青衫者,乃江州司馬,隨曲終悵然遠(yuǎn)想、若有所失;一旁故人亦默然忘行。這一刻雖相對無言卻有千言萬語蘊(yùn)涵在詩中畫外,盡現(xiàn)于筆端。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琵琶行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946年作 南京博物館典藏          杜甫詩意圖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1943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琵琶行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乙酉(1945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琵琶行
    與前人的相同題材的詩意畫相比,傅抱石先生的這幅作品可謂情景交融,以“移船相近邀相見”的場面為構(gòu)圖,在楓葉、荻花的情境當(dāng)中,完成它的敘事風(fēng)格。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游春圖  手卷 設(shè)色紙本 1943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游春仕女圖  手卷 設(shè)色紙本 壬午(1942年)作

    傅抱石的手卷《遊春仕女圖》作於1942年,斯年他在重慶舉辦畫展。此卷為傅抱石40年代典型風(fēng)格。他的人物畫多是平靜心境時畫的,近古意,忠實六朝時的畫風(fēng),線條為圓細(xì)柔勁的“高古游絲圖”,運筆急速,色調(diào)柔和以淡墨配淺絳,一揮而就,氣韻流暢,渾然天成。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眉鎖章臺  設(shè)色紙本 手卷寬42厘米,長136厘米   1944年作(902萬元,2006年8月浙江皓翰國際)

    此作是傅抱石人物畫中比較大的一幅作品。是傅抱石1944年在重慶沙坪壩金剛坡創(chuàng)作的,屬于“金剛坡時期”比較典型的作品。傅抱石雖以山水畫名世,但其畫人物畫最能見傳統(tǒng)功力。在重慶時畫了大量的人物畫,形成其作品的主流。這幅《眉鎖章臺》圖,看似寫男女纏綿之情,“帶此幽怨守章臺,慘月愁眉鎖不開”,畫面幽怨深深,實為傅抱石借古喻今之作。日寇侵略中華,國民顛沛流離,引起了傅抱石夫婦對侵略者的痛恨,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的愛國和思鄉(xiāng)情緒。其作品化情愁為國仇,使人更起傷悲之情。這幅作品正如著名畫家亞明跋文所說:“春風(fēng)顧盼,傅公上乘逸品。抱石寫人物獨一無雙?!逼淙宋锂嬌朴诎阉?、墨、色融為一體,注重圓的品位和意境的追求,有別于那種沿襲畫譜的畫法,同時把山水的畫法融合到人物畫之中,一改清代以來的人物畫畫風(fēng),顯示出獨特的個性。畫中共繪有11個人物,由樹木將畫面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人物不等,符合傅抱石先生的構(gòu)圖特征。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青楓欲赤  設(shè)色紙本 (1100萬元,2006年8月浙江皓翰國際)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湘夫人  立軸 1944年作                     二湘圖  立軸 194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湘夫人  立軸 1942年作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這是屈原《九歌?湘夫人》的摘句,正如抱石先生所繪:一個清空灑落的境界,一個婀娜美麗的倩影。
    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背景,促成了郭沫若歷史劇《屈原》的誕生,時值1942年1月。抱石先生也是自該年開始了屈原像和《九歌》中的人物(如湘君、湘夫人、等)的創(chuàng)作,“寓有家國興亡之意,而于忠臣逸士特為表彰”(郭沫若傳語)這便是作品的歷史意義。
    從那時起,屈原與《九歌》成了抱石先生人物畫的重要題材,有的還成了他人物畫像的標(biāo)志。湘夫人以其詩句的冷潔和瀟灑,正合著先生的襟懷與追求,當(dāng)是他最愛表現(xiàn)的對象之一。
    斯圖橫幅近方,圖面開闊舒展。水波起伏,渺茫無盡,湘夫人美目含情,姿容瀟灑,迎風(fēng)緩步于飛舞的木葉中……畫詮釋著詩,詩意在畫幅中浮動,終成了難以分割的一個整體。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此圖足以當(dāng)之。
    湘夫人的形態(tài),先生參照了顧愷之的作品,是典型的傳統(tǒng)美人,古美而娟秀。線描勁健灑脫,是顧氏春蠶吐絲描的解放和超脫,即成了典型的傅家樣式。散鋒的水波、淋漓的木葉,無不是傅氏創(chuàng)造的巧妙樣式。
    圖左側(cè)豎書款三行:湘夫人三字用篆書,瘦勁而生動,馀作小行書,方挺自然,一氣呵成,全是先生本色。年款乙酉,為1945年,先生僅42歲。右下角鈐一朱文方印“抱石得心之作”得心即得意,可見這是先生的佳作了。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湘夫人  鏡心 1953年作

    湘夫人為民間傳說中的湘水女神,既有人的情感,又有神的靈性,曾被作者反復(fù)描繪。此畫中的湘夫人體態(tài)頎長,面目豐腴,儀態(tài)端莊,似有唐以前仕女風(fēng)貌,為傅抱石繪古代仕女的典型造型。其情態(tài)如思如慕,面容凄惋,不見所思之人,似哀似愁,高古游絲描般的衣紋勁健飄逸,色彩淡雅,明凈高潔。
    此幅《湘夫人》遠(yuǎn)看主角湘夫人踏波御風(fēng)而行,側(cè)目回望,木葉簌然而下,衣帶和寬袖隨風(fēng)飄起,仿佛聽到她在風(fēng)中的呢喃。近觀傅抱石用淡墨勾畫人物眼睛的輪廓,再以較濃的墨勾上眼皮,然后用淡墨散鋒畫雙眸瞳孔,達(dá)到玲瓏透明的效果,眉目間似怨似慕。正和《湘夫人》開篇:“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而他還以第二句“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為畫的場景,渲染氣氛,襯托主題。畫面的大部分空間,施以淡墨加赭色的大大小小的點,趁濕勾出葉脈,即成方向姿態(tài)各異的枯葉,隨風(fēng)飛舞,形成動感,與湘夫人寧靜姿態(tài)呼應(yīng),再加上動蕩眩目的水波,以淡墨寫出,由近及遠(yuǎn),在畫面的三分之一處減弱近無,水天一色,縹緲虛幻,既渲染出湘夫人是湘水女神,又營造出畫的意境,可謂妙筆。有人說:“二湘一個等丈夫,一個等情人;一個失望,一個企盼?!痹诟当漠嬛?,湘君大多手執(zhí)一枝香草,平視前方,衣紋用穩(wěn)重的游絲描。而湘夫人必畫飄逸的衣帶和飛舞的木葉,無論是衣紋還是木葉都是用類似草書般的線描,急速勾畫,暗示急切和激動的心理。因為她是在等待情人,“思公子兮未敢言”,“聞佳人兮召余,將騰駕兮偕逝”。意思是她不好意思道出心事,聽說他在呼喚我,我就和他私奔。
    對這樣一位超凡脫俗,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女子,卻又是籠罩著靈光,若即若離,不可捉摸的女神,傅抱石是用心體會的,從畫中許多看似不經(jīng)意的細(xì)節(jié)處理上都可見他對楚辭的深刻解析和高明的表現(xiàn)力。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湘夫人  立軸 1944年作                                         二湘圖  立軸癸未(1943)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湘夫人圖  設(shè)色紙本 鏡片 1945年作

   《湘夫人》是傅抱石一生所畫屈原《九歌》題材中的一件極為精彩的作品?!毒鸥琛废鄠魇窍拇c祭祀有關(guān)的樂歌,屈原的《九歌》是在民間祭祀樂歌的基礎(chǔ)上加工創(chuàng)作的一組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優(yōu)美詩篇,其中的“九”表示多數(shù),并非實指,包括《東皇太乙》、《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等十一篇,祭祀的對象是天神、地祇、人鬼。湘君和湘夫人都是湘水之神,湘君為男神,舊說指舜。傳說帝堯的女兒娥皇和女英都嫁給了舜,舜于南巡時死于蒼梧,二妃尋至,自投湘水,成為湘水女神,即湘夫人。屈原的《湘夫人》描寫的是湘君對湘夫人的殷切思念以及不能相遇的怨悵,敘述的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二湘圖  1954年作  (363萬元,2007年2月)

此幀《二湘圖》是傅氏五十年代為其好友所作。二湘指湘君和湘夫人,為楚辭詞中的神話人物,相傳是舜帝的兩個妃子。舜帝駕崩后二妃悲痛欲絕,終于投江殉情。這一歌頌愛情的故事自古為畫人所愛畫。傅氏自四十年代起亦好以此題材作畫。此幀《二湘圖》有以下藝術(shù)特色:

一、巧妙的構(gòu)思。秋葉紛紛飄落,在密集如雨點的落葉中,湘君與湘夫人并肩而立,她們一向前視,一回首凝望。極為簡潔的空間處理(除了落葉、二湘,再無他物),突出了人物的“仙氣”,同時又展現(xiàn)了深秋悲涼的氛圍,而這正是此圖主題所要求的。這種巧妙利用畫面空間的處理手法,正是中國畫的特色和高明之處。

二、典雅的造型。傅氏所作古代仕女,往往以唐代仕女為參照,即以豐滿典雅為美。此幀《二湘圖》中,人物高貴而矜持的神態(tài),款步前移的身姿,艷而不俗的色彩,隨風(fēng)飄動的衣帶,構(gòu)成了十分典型的東方仕女所特有的美。

三、挺秀飄逸的線描。中國人物畫以線描為造型手段。傅氏人物畫之線描,以挺秀飄逸為其特色。他的線極富于變化:粗細(xì)、剛?cè)?、濃淡、疾徐,總是隨物而異。此幀《二湘圖》中,線條或勁挺如鐵線,或飄逸如柳絲,或粗筆重墨,或輕描淡寫隱約可見。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湘夫人 紙本 水墨設(shè)色 1954年作 中國美術(shù)館收藏

   《湘夫人》為傅抱石所作屈原《九歌》組畫之一。湘夫人為民間傳說中的湘水女神,既有人的情感,又有神的靈性,曾被作者反復(fù)描繪。此畫中的湘夫人體態(tài)頎長,面目豐腴,儀態(tài)端莊,似有唐以前仕女風(fēng)貌,為傅抱石繪古代仕女的典型造型。其情態(tài)如思如慕,面容凄惋,不見所思之人,似哀似愁,正如題記所寫:“公主們來在這偏僻的島上,望眼將穿,繞著愁腸。草木搖落秋風(fēng)涼。洞庭湖中起著波浪?!备吖庞谓z描般的衣紋勁健飄逸,色彩淡雅,明凈高潔。湖水中的波浪為畫家特創(chuàng)的筆法,與飄落的秋葉相襯托,深得“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之意境。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二湘圖  立軸 1962年作                                      湘夫人  立軸 1961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二湘圖  立軸 1961年作

    傅抱石的《二湘圖》一生先后畫了十余幅,但同一題材在不同年代又有著明顯的變化,這充分反映出傅抱石高超的技巧和強(qiáng)烈的審美觀。根據(jù)款識,此幅《二湘圖》創(chuàng)作于六十年代,當(dāng)時,正是傅抱石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段。在這段時期他無論在政治上和社會上都享受頗高的地位,生活也較為舒適。相比較其于1943年的創(chuàng)作的《二湘圖》以及1954年創(chuàng)作的《二湘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畫中人物的臉龐比前兩幅作品更為豐盈,眼神也較為明朗。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滿足。畫面中,湘君和湘夫人迎風(fēng)而立,體態(tài)婀娜,和藹可親的眼神中流露出仁慈安詳?shù)男愿?,呈現(xiàn)出一副高潔、高尚的模樣。她們的裙裾微微掀動,仿佛一陣清風(fēng)輕輕吹過,又帶起周遍落葉繽紛。整幅作品筆簡意遠(yuǎn),瀟灑入神,風(fēng)格高古,給人一種靈動、飄逸的感覺。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二湘圖  鏡片 設(shè)色紙本 1961年作                       二湘圖  立軸 1962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湘夫人圖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962年作

    抱石先生的第一幅《湘夫人》繪制于1943年12月,他在畫上作題曰:“屈原九歌自古為畫家所樂寫。龍眠李伯時、子昂趙孟頫,其妙跡尤光輝天壤之間。予久欲從事,愧未能也。今日小女益珊四周生日,忽與內(nèi)人時慧出楚辭讀之,‘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不禁彼此無言。蓋此時強(qiáng)敵正張焰于沅澧之間,因商量寫此……”次年11月郭沫若題詩其上,結(jié)句曰:“莫道嬋娟空太息,獻(xiàn)身慷慨赴幽并”。作品的創(chuàng)作起因和意義再清晰不過了!

    屈原與《九歌》是抱石先生人物畫的重要題材。當(dāng)時間步入五、六十年代,那些曾經(jīng)寄托著作者愁緒與悲情的藝術(shù)形象,便漸漸有了變化,變化為作者特定的藝術(shù)美的符號?;蚴侵伊x氣節(jié)的代表,或是清逸雅麗的標(biāo)志。以“湘夫人”為例,四十年代臉面和眉眼都偏長,顯然受到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影響。其表情又時有悵然若失的愁情。五十年代開始有了變化,到六十年代,臉面漸圓,也稍稍豐滿了,眉眼略短更合于比例了,眼目明媚起來,愁緒減弱了許多。這些反映著社會、思想、性情的轉(zhuǎn)化。

    《湘夫人圖》作于1962年,是抱石先生變化后的代表作品。圖中的湘夫人,是作者理想中的女性美的標(biāo)志。她含有深情,她襟懷灑落,她高潔典雅,她超然脫俗。人物線描流暢勁健,落葉點厾灑脫淋漓,相互對照中,愈顯精彩。最為傳神的是湘夫人的雙眼,作者妙用淡墨輕鉤,造就了透明清空,含情無限的神采。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湘夫人  鏡片 1963年作

    傅抱石的人物畫多為歷史人物、古詩意境的再創(chuàng)造?!断娣蛉恕窞楦当髑毒鸥琛方M畫系列的題材之一。湘夫人為民間傳說中的湘水女神,既有人的情感,又有神的靈性,曾被作者反復(fù)描繪。此畫完成於1963年,畫中的湘夫人體態(tài)頎長,面目豐腴,儀態(tài)端莊,得唐人仕女風(fēng)貌,為傅抱石繪古代仕女的典型造型。畫面的背景,草木搖落秋風(fēng)涼,洞庭湖中微波泛起,湘夫人獨游偏僻的小島,望眼欲穿。因不見所思之人,其情態(tài)如思如慕,面容凄惋,似哀似愁。衣紋線條似高古游絲描,卻毫無疲沓綿軟之弊病,勁健飄逸,盡顯傅抱石刻畫人物之能事。整個畫面色彩淡雅,明凈高潔,為不可多得的佳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湘夫人圖  立軸設(shè)色紙本 1963年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湘 君  鏡片 設(shè)色紙本 1962年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這是屈原描寫湘夫人思念湘君那種臨風(fēng)企盼,因久候不見湘君依約聚會而產(chǎn)生愛慕神傷的感情詩句,生動而感人,深深打動讀者的心扉,同樣也觸動了中國畫大師傅抱石先生的心靈。

   以《九歌》湘夫人為題材的許多作品是傅抱石表現(xiàn)得最多最好的人物畫。他運用顧愷之的高古游絲描加以飛動的筆勢,刻畫出人物端莊修長的形態(tài),力求傳達(dá)美的神韻,對衣紋手足不做確切的描繪,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頭面,尤其是眉眼上,望去有攝人心魄之感。此幅《湘夫人》創(chuàng)作于1962 年,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畫面意境空靈深邃,筆法清勁秀雅,只見煙波淼淼,秋風(fēng)裊裊,一位楚楚動人的女子,佇立在湘江邊,兩眼遠(yuǎn)眺,神色黯然,強(qiáng)烈的思念在廣闊的天空下更顯情深意切。這是愛的意境,也是傅抱石以此題材表達(dá)自己的心聲。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人 物  鏡心 1944年作                                執(zhí)扇麗人圖  立軸 194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柳蔭仕女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2070萬元,2011年11月中國嘉德秋拍)

    傅抱石畫仕女畫,是抗戰(zhàn)入蜀之后才開始的。中國人受到精神感情上莫大的磨難,經(jīng)歷著靈魂的極度的洗練。傅抱石的仕女畫就是在這個環(huán)境中誕生的。人在最痛苦的時候,心靈最受壓抑的時候,在生與死的岐路上徘徊的時候,給人以信念,給人以理想,給人以溫情與希望的是甚么呢?那就是美,美比任何道理都更接近真理,而女性美又是聚一切美于一身的存在,更是靈魂的寄托之所。他在戰(zhàn)爭的時代里創(chuàng)造出他理想的美人,可見他心中的希望之泉從來沒有干涸過。他以其自在瀟灑的筆觸,不經(jīng)意中能把人物描繪得那樣精致,人物的精神和畫家的精神融合到了一起,當(dāng)然使畫具有使人傾倒的生命力。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游春圖  紙本鏡框 1946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武則天(二幅)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1965年作   (428.24萬元,2005年11月香港佳士得秋拍)

    郭沫若在編寫著名《武則天.四幕史刷》請傅抱石為之畫插圖。

    第一張圖是武后與已除去政敵的孫女,上官婉兒初次晉見武后,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在武后的威儀之前更顯渺小,武后明知,見到的是當(dāng)年草擬詔書廢除自己的上官父子后代,以武后之尊,接見上官婉兒,只為愛其才,她以溫柔目光看著入宮服侍的名門之后,心里想著如此有才華又討人喜歡的小女孩,如何收在身邊為己所用呢?
    第二圖則更加精彩了,武后此時巳將上官婉兒收為心腹,夜訪上官婉兒家,上官婉兒的母親鄭十三娘,將駱賓王討伐武后的檄文,呈給武后,武后斜倚在榻上,要上官婉兒一字字念出來。武后強(qiáng)壓心中怒火,表情彊硬地冷笑著。
    除了大山大水氣勢磅礴,溫柔婉約的美人之外,抱石對歷史人物的情節(jié)和心境也有如此高超的表達(dá)。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滿江紅  鏡心 壬寅(1962年)作

    岳飛的《滿江紅》,是傅抱石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宣傳而創(chuàng)作的題材之一。這件1962年春的作品,為舊題新畫。
    此作尺寸雖小,卻元氣淋簐:人物以勾勒出之,衣袍、頭盔、臂甲的冷色與胸甲等的暖色適成對比,以側(cè)鋒掃出的粼粼波濤,通過大面積的紅色背景渲染,突出了前景中冷色調(diào)的正拔劍在手、“抬望眼”的岳飛,而彩墨、水墨與水在皮紙上滲化、攙和,又變化出潤澤朦朧的狡雜墨象和皮紙肌理……“憑欄處”之下,露出了片片招展的紅旗,與畫面上方的“滿江紅”、岳飛手中映照著紅色的寶劍遙相呼應(yīng),充滿強(qiáng)烈的革命象征色彩,使這件借古喻今且意匠非凡之作,打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記!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春光 設(shè)色紙本 1945年作          貴妃醉酒圖  鏡心 1945年作       長干行  194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柳蔭仕女圖  立軸 1943年作

    題識:無情有恨竚江頭,月笑煙唬不自由。若使?jié)h宮曾見此,直教張緒不風(fēng)流。帶些幽怨守章臺,慘目愁眉鎖不開。丙夜芙蓉秋露落,伴君惆悵影徘徊。第三日讀得周文度題吳啟明柳枝二絕。二君雖乏盛名,然與予此幀頗可并發(fā)也,即錄之。抱石記。癸未大雪后,抱石寫于東川。

    唐韓有姬柳氏,以艷麗稱。韓獲選上第歸家省親;柳留居長安,安史亂起,出家為尼。后韓為平盧節(jié)度使侯希逸書記,使人寄柳詩曰:”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绷鵀檗瑢⑸尺謇伲钕R莶繉⒃S俊以計奪還歸韓。見唐許堯佐《柳氏傳》。后以”章臺柳”形容窈窕美麗的女子。

    傅抱石所作的《柳蔭仕女圖》,畫面中一白衣女子身著高古樸拙的衣衫,屏氣凝神,欲語還休,其兩旁柳枝風(fēng)動,腳下荒草掩映,與她淡定專注的神情形成對比,襯托出少女的楚楚動人。傅抱石筆下的人物形象大多以古代文學(xué)名著為創(chuàng)作題材,以抒發(fā)心中之意,用筆洗練,注重氣韻,以形求神,擅于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在氣質(zhì),矜持恬靜,線條勁健,極為凝練,勾勒中強(qiáng)調(diào)速度、濃淡和力度的變化,不同于傳統(tǒng)畫譜的畫法,一改清代以來人物畫風(fēng),顯示出自己獨特的個性。此作中題識為篆書題款,可見傅抱石對此章臺柳氏典故感慨至深,也可見傅抱石借古喻今的憂郁心境。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松蔭芭蕉仕女軸                             仕女  鏡心 194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憑欄仕女  立軸

    《憑欄仕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品。畫面以飛動流暢的散鋒筆法,描繪人物動勢。運用不確定的線條在貌合神離、若恍若惚之間,活脫脫地勾勒出一位妙齡女子憑欄側(cè)目的婀娜體態(tài)。畫中人物頭部上仰,櫻唇微努,凝神貫注地注視右方,若有所思,眉宇之間流露纏綿悱惻之情。這一形象,溶入淡雅虛幻的背景,傳達(dá)出朦朧含蓄的內(nèi)美。人物面部細(xì)致入微的刻畫與幾近荒率的衣紋處理,形成鮮明對照?!皞魃癖M在阿堵中”,傅抱石一反傳統(tǒng)人物畫刻劃眼睛勾、染的手法,采用散鋒點睛,夸張睫毛、加重眼瞼,使得畫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眼神躍然紙上,人物形象風(fēng)神俊朗,呼之欲出。使觀者陶醉于畫家營造的氣氛之中。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打起黃鶯兒  立軸 1948年作                                 柳蔭仕女  鏡片 紙本 194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細(xì)擘桃花擲流水  鏡心 1944年作

    此圖是一幅唐人詩意畫,詩為曹唐《小游仙詩九十八首》之一,全詩為“閑來洞口訪劉君,緩步輕抬玉線裙,細(xì)擘桃華擲流水,更無言語倚彤云”,表現(xiàn)女子尋情人不得,惆悵無言的失落心情。圖中仕女一襲素衣,手執(zhí)桃枝,轉(zhuǎn)身回顧,凝神沉思。人物清秀的面龐,眼神中透露出的淡淡憂傷,身後失去色彩的樹木,還有隨流水飄走的片片桃花瓣,使人目睹這種情景不由發(fā)出感慨:可惜這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在等待中付與斷徑殘垣。畫中人物的衣紋以渴筆為之,澀而不滯,瀟灑婉轉(zhuǎn),樹木、石塊則以較粗率的筆法寫成,由此而形成精致與粗放的對比。整幅詩歌與繪畫相互交融,達(dá)到了詩意畫的最高境界。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柳堤仕女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柳堤仕女》是寫唐代韋莊《臺城詩意》。韋莊的詩以七絕見長。藝術(shù)上含蓄婉約同時又是著名的詞家,與溫庭筠齊名,在“花間詞派”中獨樹一幟。詩人韋莊一生遭逢亂世,先是黃巢大起義,后又軍閥大混戰(zhàn),為了避亂求官,輾轉(zhuǎn)陜西、河南、浙江、江蘇、湖南、湖北等地,四處飄泊。傷時、懷鄉(xiāng)、感舊、失落等情緒交織在一起,成為其詩中最重要的主題。他的詠史詩也大都融注著對唐室衰微的現(xiàn)實感慨,充滿了古傷今的悲哀?!敖牿蔟R,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贝耸自妼懡鹆昱_城經(jīng)六朝戰(zhàn)亂的滄桑巨變,而不變的惟有“臺城柳”依舊,其感嘆歷史興亡,含蓄而又深沉。??

    這幅作品是傅氏尚在重慶時所作,傷時、感舊、懷鄉(xiāng)、吊古的思緒交織在一起。傅氏是圖景物其次,人物為主,畫仕女主婢二人,似乎畫中的仕女正在柳葉下吟頌著感慨歷史衰的詩句,臺城垂柳在江雨霏霏中,主人回首頗感哀傷,婢女則抱琴低首無語,山河依舊而物是人非的感傷之意讓人回味無窮……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紅衣仕女  立軸 1946年作            黃鶯驚夢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人物  立軸 194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仕女圖  立軸

    此圖以大寫意的筆法,繪出背景繁密的花木及近前的苔石,其筆意疏放。又以較為工細(xì)的筆法,描繪一仕女婷婷立于花圃之前,手持紈扇,鳳眼微斜,傲然獨立。傅抱石描繪人物專以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氣質(zhì)見長,此圖即將仕女柔而不弱,隱含傲骨的氣質(zh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仕 女  鏡框 紙本 1947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撫琴仕女  鏡片 紙本 1947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擘阮圖  1945年作                                          仕女  立軸 1946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仕 女  立軸 1945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側(cè)耳含情披月影                                       仕 女  鏡片帶框  紙本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仕 女  設(shè)色紙本 194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墨筆仕女  鏡心                                仕 女  立軸 紙本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仕 女  1947年作

    傅抱石雖然不是專門畫人物的畫家,但他的人物畫最能見其傳統(tǒng)功力。在他的人物畫中,又以女性形象最為突出,“湘君”“湘夫人”是其尤為喜愛創(chuàng)作的題材。傅抱石鐘情于六朝顧愷之的筆墨,以高古游絲式的線條來表現(xiàn)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古典美色彩,此幅純以水墨描繪的《仕女》即是如此:線條細(xì)長而柔勁,輕重緩急與粗細(xì)把握恰到好處;衣紋轉(zhuǎn)折處作孤形圓轉(zhuǎn),寬裙曳地,意趣盎然;人物作回眸之勢,發(fā)髻高束,屏氣凝神,徜徉于天地間。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觀書圖  立軸設(shè)色紙本                                  撫琴圖  立軸 1945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清閣著書圖  乙酉(1945年)作 (418萬元,2007年3月長風(fēng)拍賣)

    抱石畫仕女一般都很清逸優(yōu)美,但都用大紅涂唇,鮮妍而不俗,如他畫的《湘君》、《湘夫人》、《琵琶行》、《麗人行》等,唯獨著書圖不同。他是根據(jù)仕女們的身份畫她們各自的性格、氣質(zhì)、風(fēng)度,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抱石創(chuàng)作的嚴(yán)謹(jǐn)審慎。他把著書圖畫得一片寒土滄涼寂寥的景象,著書人莊重文靜,清癯而矜持,與紅梅相映成輝,有不畏霜雪的堅韌精神,賦予棲托澹泊的秉性,是在家人,又似方外人。這樣的仕女圖看上去平易簡潔,古樸絕俗;而意境悠然,內(nèi)涵豐富;是與畫家的道德學(xué)問,情操素養(yǎng)分不開,亦非技法高超的大手筆難期其成。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松溪拂琴圖  立軸

    重慶金剛坡時期是傅抱石藝術(shù)生命中最重要的時期之一。此期傅抱石所作,不僅題材廣泛,技法全面,更融匯傳統(tǒng)而推陳出新,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shù)風(fēng)貌。此幅該時期的杰作即是如此。畫作一高士正臨流撫琴,溪水分成數(shù)股,自密林中逶迤流下。而溪流沖擊石塊的聲音與琴聲幾欲沖出畫面。撫琴高士心神專注,靜拂弦絲,悠揚舒緩的古琴聲在其指下淙淙流出,與水聲互相映和,給人空曠、幽邃之感。此種題材作品是對傳統(tǒng)“平沙落雁”題材進(jìn)行深化和拓展、融入新因素而形成的,傅抱石一生多有所作,如現(xiàn)藏南京博物館的《平沙落雁》等,只是背景多有變化。事實上,此幅連同傅抱石其他畫作一樣,除了保留我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自我精神操守即隱逸精神的張揚外,同時也有另外一層的含義,即將這一母體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中國精神的象征進(jìn)行創(chuàng)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讀畫圖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石濤苦吟圖  立軸

    此幅《石濤苦吟圖》是傅抱石“金剛坡”時期的精品之作。他那人格化的山水,那飽含畫家個人情感的丘壑,風(fēng)雨晦明的蒼莽山巒與蓊郁的草木,是畫家在大自然的感動之下所引發(fā)的長歌,是山川魑魅在畫家心靈召喚之時所呈現(xiàn)的景致。他以石濤“代山川而言也”句刻了一方圖章。事實應(yīng)該說是以山川為題材來表達(dá)他自己的心聲。在布局上,他常將山峰的峰頂伸出紙外,或者頂著畫紙上邊,故不大留出天空,打破傳統(tǒng)的格局,形成遮天蓋地的磅礴氣勢。傳統(tǒng)的煙云與虛實的處理手法,卻不似傳統(tǒng)派的公式化與定型化。更多的是滿紙上下充塞山巒樹木,形成“大塊文章”的結(jié)構(gòu)。他的“大塊”結(jié)構(gòu),里面有層次,有脈絡(luò),卻又混沌迷離,墨法淋漓,這就是他“抱石皴”手法。這件繪贈顧祝同將軍的作品既有他最得心應(yīng)手的山水鋪陳,又有他最心儀的畫家為畫面主角,確是他經(jīng)過十分經(jīng)營之后的精彩之作。

    石濤草堂是傅抱石愛畫的題材,他的此類作品往往元氣淋漓,將石濤之精神與自己內(nèi)在的自由聯(lián)系起來,即如此幅。畫面在布局上十分有氣勢,山不見頂,林木蓊郁,草堂隱沒在山林之中,草堂外仿佛風(fēng)起云涌,草堂內(nèi)的僧人卻安心靜坐,置若罔聞,動與靜結(jié)合巧妙。樹木沒有具體的形象,而是以大筆潑墨掃出,橫刷豎掃,猛烈激蕩,產(chǎn)生一種強(qiáng)烈的氣氛。遠(yuǎn)景山川以及近處的淺溪亦以概括性的筆墨和散筆亂皴寫出,這種強(qiáng)烈的效果是傅抱石內(nèi)在的激烈情緒的宣泄,是他對于自然山川的感情的升華。在整幅的草率中,惟草堂內(nèi)的僧人以細(xì)筆畫出,畫家以洗練精謹(jǐn)?shù)墓P法傳達(dá)出僧人出世頓悟的神態(tài),與激蕩的山林形成鮮明的對比。整幅畫法雄放渾樸,既展示了“抱石皴”的精彩技巧,亦描繪出了混沌迷離的山林景致,乃傅抱石金剛坡時期的山水佳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草堂圖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960年作           斗大草堂圖  紙本 1961年作       斗大草堂圖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大滌草堂圖  1942年作

    傅抱石崇拜明宋清初畫家石濤,既慕其高楊個性的創(chuàng)造精神,亦喜其濕墨淋漓之韻致,遂描繪石濤之像,想象圖寫石濤之大滌草堂,以表達(dá)他與石濤之情結(jié)。此幀為其大滌草堂圖之一。因石濤曾別署「大樹堂」,畫家遂以大樹為全體形象。頂天立地的樗木,即增畫面之氣,又是他崇敬的藝術(shù)偉人象征。左下角之茅合即草堂,草堂中仰觀之人即為石濤。此圖闊筆雄放,墨色滋潤覽之若濕,是傅抱石對石濤藝術(shù)的理解,心是上承石濤創(chuàng)造自家面目的實驗,其為四○年代初期代表作之一。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斗大草堂圖  立軸 1945年作           大滌草堂圖  立軸 1945年作         1942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林泉高逸  鏡心 1943年作(4140萬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這是一幅抱石先生精美的作品:山高水流,煙云浮蕩,蒼松成林,雜木叢生。中有高士二人,冠服儼然,前后呼應(yīng),聽泉觀景,覓句成誦……沉靜似太古的深山老林,透出了潺潺泉韻與朗朗吟哦,其幽、其雅,真非文字可以述其萬一。
    筆是蒼莽而遒勁的,墨是潤澤而淋漓的;泉流用細(xì)線,如春蠶之絲,婉蜒自若;雜木取雙鉤,或以青填,或以絳敷;這是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大自然盡顯著它的深沉和絢爛。高士衣冠,著筆精確有力,望而有高古之意,眉宇間透著睿智,須發(fā)飄動,又不乏灑落的逸氣。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桐蔭讀畫圖  立軸                 桐蔭讀畫圖  立軸 1942年作       桐蔭讀畫  立軸 1943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梧蔭消夏圖  立軸 1942年作

    《梧陰消夏圖》寫高樹濃陰中的庭院書齋,前作假山湖石與兩側(cè)相對的棕櫚,半掩著院門。大樹干有圓形皺紋,約似松,卻又以大刷筆作葉,故有人以為梧桐,卻又非也。作者揮灑間似無心于具體樹種,只求痛快淋漓,一氣呵成。枝葉穿插掩映間,透露出二樓雅致的書齋畫室,筆墨紙硯俱備,一高士端坐凝神于鋪展的素紙,似在用心構(gòu)思新圖。左下側(cè)作篆書一行:“壬午佛生前四日新諭傅抱石制”,壬午為1942年,先生已居金剛坡三年。身居陋室而寫此雅齋,大約正是先生心儀之所罷!
    先生一生景仰石濤,此時正追求其枯濕并用,大膽施以水墨的作風(fēng)。此圖與同年所寫的《大滌草堂圖》一樣,都于蒼莽淋漓、渾然大氣中寓精妙之思,堪為佳構(gòu)。于不大的畫面上,畫兩層樓閣,且又畫出室內(nèi)室外,構(gòu)圖十分不一;但就畫面來看,安排合理,畫的東西雖然多,但仍留有很大的活動空間。其中小樓畫得極為工整,而庭園樹木、大湖石則以大筆率爾為之,粗細(xì)、疏密、動靜之對比,非常明顯。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斗大草堂圖  立軸 1944年作               山水  立軸 1962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布施圖  立軸 約作于1945年  (571.2萬元,2007年5月中國嘉德春拍

    這幅《布施圖》的畫法,與眾頗有不同。最明顯的是構(gòu)圖新奇。一段畫面,近景中景都是實畫,最上留出空的表現(xiàn)天空;而此圖卻完全相反,是實景在上,空白在下。一棵巨松自左下挺拔向上,再加一枝闊葉雜樹斜插左上角,枝繁葉茂,鋪滿了畫面上部,下面則是大片空白,表現(xiàn)的是寬敞的庭院。其次,在不大的畫面上,竟畫了前后兩進(jìn)房屋,后房討巧僅畫屋頂;前面的花廳,上有脊檐,下有臺階,室內(nèi)室外一覽無余。要在有限的空間里,安排如此大面積的復(fù)雜場景,應(yīng)是多么的吃力不討好,而先生卻舉重若輕,處理的輕松自如,不僅不感到擁塞,反覺清爽疏朗,其構(gòu)思構(gòu)圖,真出人意外。還有,房屋掩映于樹木枝葉之間,忽遮忽現(xiàn),這就避免了畫面的呆滯。而畫法,樹木枝葉是大筆縱橫草草不工,屋宇人物是精描細(xì)寫一筆不茍。樹木濃重,人物淡雅,強(qiáng)烈的對比,使主題的表現(xiàn)越發(fā)突出了。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洗桐圖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942年作(1995萬元,2011年5月中國嘉德春拍)

    元四家之一的畫家倪云林,工書擅詞翰,淡泊名利,孤高自許,人稱“倪高士”。據(jù)明人王锜的《云林遺事》記載:“倪云林潔病,自古所無。晚年避地光福徐氏……云林歸,徐往謁,慕其清秘閣,懇之得入。偶出一唾,云林命仆遶閣覓其唾處,不得,因自覓,得于桐樹之根,遽命扛水洗其樹不已。徐大慚而出。”自此,洗桐成為文人潔身自好的象征。

    傅抱石曾說:“元代倪云林的故事是畫不完的,他自號倪迂,可稱絕勝。《洗桐圖》這是明以來畫家畫過的題材,我是根據(jù)他的傳記而畫的,故洗桐不用童子,而作雙鬟。” 本幅畫風(fēng)清剛絕俗,與以“清高”自詡的“倪迂”堪為同道,取倪云林令仆人取水洗桐的佚事為題材,畫《云林洗桐圖》。一姬一鬟捧古器在側(cè),娟好靜秀。高士面部神情平平淡淡,好似神仙。桐葉淡于背景,有如溫潤之玉,手法獨特。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洗桐圖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943年作

    本幅寫于一九四三年夏,用筆沉實穩(wěn)重,倪瓚的造型由飄逸高士改作軀體較健碩,其寬袍闊袖,配以僮仆由雙鬟轉(zhuǎn)為童子,恐怕是畫家不甘有于單一構(gòu)圖而屢作重復(fù),故在人物與背景的描寫及布置上,有意誠地作較大的更動。這與一九四四年另本相比,足見改變幅度甚大。若論渾厚古樸,筆墨蒼瀾沉著,則為本幅細(xì)筆經(jīng)營而凸類之勝處!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洗桐圖  立軸紙本 甲申(1944年)作  (308萬元,2007捏5月中國嘉德春拍)

    抱石于歷史故實有“癖嗜”,他偏愛“最堪吟味或甚可紀(jì)念的故事或行為”,比如他畫《賺蘭亭》《赤壁舟游》《淵明沽酒》《竹林七賢》。對元代高士倪云林他懷有更多的仰慕和敬重。他曾說“元代倪云林的故事是畫不完的,他自號倪迂,可稱絕勝。

    洗桐的故事出自《云林遺事》,此幅《洗桐圖》作于1944年7月9日。雙鬟一在桐樹上,一在桐樹下,上面的往上拉水桶,下面的仰頭伸手送水桶上行??磥聿粌H要清洗樹根,連整棵桐樹都要“沐浴”了。右下方的人物就是倪云林,他在仕女的陪伴下,坐定椅子中,回首看著兩個丫鬟,有點不洗干凈絕不罷休的意思。濃蔭蔽天的桐樹占據(jù)著畫面的大部分,或許意味著它才是此畫的主角。傅抱石在人物畫的揣摩上有他獨特的想法,他以為“技巧本身就有感情與詩意,根本不需要多余的沒有生命的添添補(bǔ)補(bǔ)”,因此,在表現(xiàn)潔癖的倪高士純潔高尚的一面時,用非常干凈、矯健、爽快的長線條描畫人物,不勾畫衣紋的繁復(fù),也減去多余的細(xì)節(jié),連面部的神情都是平平淡淡,好似神仙。一眼就能認(rèn)定他是倪云林。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古木蔭中生白煙  立軸                                 林下清音圖  鏡心 1962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溪山采藥圖  鏡心 紙本設(shè)色 1962年作
    《采藥圖》,畫面以深山、古松、巨石為背景,采挖人點綴其中并貫穿主題。采挖人踏著崎嶇不平的山路,艱難地穿行在荒山野溝;堅定目光中透露出對尋覓的期盼與渴望,其執(zhí)著的追求、不顧疲憊勞累不懈的努力,讓人產(chǎn)生敬佩。深山中寂靜荒涼的氣氛,反而把大自然中蘊(yùn)藏的頑強(qiáng)生命力和人們對藝術(shù)生活的迫切追求,顯現(xiàn)出更為真實的含義。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采藥圖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傳統(tǒng),也是對深山采挖人的敬慕和贊歌。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杜甫行吟圖  立軸 1964年作 (352萬元,2005年15月北京榮寶春拍)

    詩圣杜甫一生大部落魄,故于民間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對豪門權(quán)貴深惡痛絕。詩風(fēng)沉郁而蒼涼,有“詩史”之稱。抱石先生有感于此,在1959年應(yīng)成都杜甫草堂之約作杜甫像時,便選擇了杜氏“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的詩句作題,反映了詩人愛憎分明的高尚氣格。五年之后的1964年,傅先生以同一選題,先后畫了若干杜甫像,該圖便是其中之一。圖寫詩人袖手立于新松林中,翹首仰視,眉宇間透出無限的希冀與期盼。窄長的條幅中,松林挺立,勁鋒直上﹐造成了高聳勃郁的氣勢,這正是詩人所期待的。作者寫詩意,僅取首句之松,而不畫一筆竹,這一割舍,用的正好、正妙!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送苦瓜和尚南返  立軸 1943年作                  送苦瓜和尚南返  立軸 1945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送苦瓜和尚南返  紙本設(shè)色 1942年作(1034萬元,2008年5月北京國拍)

    此圖為傅抱石37歲時所作。作者描寫清代詩人博爾都送別畫家石濤去光陵的場景。整個構(gòu)圖嚴(yán)謹(jǐn),用筆瀟灑,大氣磅礴,如疾風(fēng)暴雨,大膽過人。但在細(xì)微之處可見精微率真。這是傅抱石一生中最精的作品之一。據(jù)傅小石回憶,這是父親生前最喜愛的一幅作品。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登山圖  鏡心                                            1946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還莊圖  橫幅 設(shè)色紙本

    陶淵明可以稱為是儒家的代表,他的人生觀、道德觀和處世哲學(xué)給予知識分子的影響確實是非比一般的,其詩詞《歸去來辭》等深受人們喜愛,并傳誦至今。傅抱石在這一時期就曾畫過不少有關(guān)陶淵明的作品,在此幅傅抱石先生的《還莊圖》中,我們同樣感受到了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似乎聽到了陶淵明歸去來兮的歌聲。作品可能表現(xiàn)的為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詩意,畫作上高士乘舟,岸邊楊柳輕垂,童仆佇立。人物形象神采奕奕,超凡脫俗,皆用灑脫的細(xì)線疾寫而出,不勾畫衣紋的繁復(fù),也減去多余的細(xì)節(jié),與前后景錯落有致,渾然一體,畫意深邃,章法新穎,筆精墨妙,極具高古氣息。傅抱石在畫面上以樸素沉著、平實無華的技巧表達(dá)了他對筆下高士人物的理解與共鳴,深入生動地表現(xiàn)了人物對象的豐富、復(fù)雜與微妙,描繪出幽雅的畫境與詩境,營造了蓊郁淋漓的效果,使觀者如臨其境,畫中人物、景致的安排,恰到好處,實為難得一見的力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石公種松圖  1943年作(132萬元,2004年5月中國嘉德)

    《石公種松圖》是詩人施愚山贊揚石濤的詩,傅抱石執(zhí)此詩意,正說明他是在畫中向石濤致敬。傅抱石對石濤佩服至深,對他的研究很深入,借鑒也很多。但是另一方面,傅抱石對石濤的反叛也最徹底。學(xué)習(xí)石濤山水畫的人很多,但大多都被石濤那博大精深的理法所束縛,難作透網(wǎng)之鱗。而傅抱石最終卻鉆出了這張網(wǎng),這得益于他對前人既師承又反叛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此畫即為代表。
畫面取“深遠(yuǎn)法”構(gòu)圖,氣勢雄偉,山體巍峨,林木蔥郁,畫中所繪山巒幽谷,景物重疊,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有助于表現(xiàn)景色的幽深,山中流動纏繞的浮云和云霧掩映中的雜木,為山野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高士行走其間,嘯傲松風(fēng),宛如陶淵明一般超塵脫俗,幽靜的山林環(huán)境愈發(fā)襯托出高士的林泉之志和悠然生活,令人為之向往。整幅格調(diào)高雅,意境清曠,傅抱石借用古人筆法表達(dá)出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習(xí)古而不泥古,是他在二十世紀(jì)四十年代的一件傳統(tǒng)筆法的佳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江干秋游圖  立軸乙酉(1945年)作

    傅抱石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融會西畫、東洋畫的技法,尤受蜀中山水的啟發(fā)蒙養(yǎng),形成了迥異時流的畫風(fēng)畫法。《江干秋游圖》傅抱石1945年在重慶時所作,應(yīng)屬中年之作。作品前景由坡岸、樹木構(gòu)成,右方樹木,葉已落盡,暗示秋末冬初的蕭瑟。中景水面寬闊,遠(yuǎn)景山巒連綿。畫家以破筆散鋒,信馬由韁,毫無禁忌。構(gòu)圖從大處著眼,畫法從小處著手,體現(xiàn)傅抱石創(chuàng)作的特質(zhì)。傅抱石尤善墨法,注重渲染,干濕互用。樹下高士,形象奇古,以形求神,矜持恬靜,也暗合“游”的心態(tài)情境。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松蔭高士圖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946年作
    此件《松蔭高士圖》作于1946年,是傅抱石在金剛破時期又一典型的人物佳作。傅抱石是寫意高手,他用線用筆意到即止,瀟灑俊逸,大氣磅礴。此幅《松蔭高士圖》畫面仍是古意濃郁,頗具六朝人物畫之風(fēng)范,元氣淋漓。其構(gòu)圖大膽、簡練,他筆下的人物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原型,仍是表現(xiàn)詩詞歌賦中氣節(jié)高尚、情操古逸、性情瀟灑的文人逸士。他善于用深厚的傳統(tǒng)人物手法描繪出了人們心目中的屈原、李白、東晉名流等,均皆神情畢現(xiàn)、氣質(zhì)非凡。也許是他深諳“以形寫神”之理,認(rèn)為“傳神”才是人物畫的最終目的,以至于他所描繪的一系列人物無不以傳神之至,使人覽之而不能忘且嘆為觀止。看這幅《松蔭高士圖》外型非常符合理想中的文人高士,但神情是那么抑郁愁悶,他們冷眼凝視前方,心情似十分不佳,這樣神情很容易使觀者與畫中人達(dá)到共鳴的神奇效果。如此一幅愁眉不展之容,此時此刻也反映出傅抱石的精神狀態(tài),或許也是對他那個時代的人的精神面貌之寫照。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松下高士  鏡框 設(shè)色紙本 1946年作
    此圖系抱石重慶時期所作,線條飄逸勁健,人物神態(tài)生動,乃佳作也,注:就格調(diào)高古而論,唐宋及其以后的人物畫遠(yuǎn)不及六朝。東晉顧愷之的線條圓而細(xì),被稱為“春蠶吐絲”,也叫“高古游絲描”。即像蠶吐出的絲一樣,線條細(xì)長柔勁,絕無粗細(xì)輕重的變化且無方折。畫這種畫時心情要平靜,稍一激動,就會在筆下留出痕跡。傅抱石的人物畫用的就是這種畫法。本幅所繪兩位高士衣紋轉(zhuǎn)折處皆作弧形圓轉(zhuǎn),六朝人長袍大袖,寬裙曳地。這種圓轉(zhuǎn)細(xì)線最見情趣。人物面容恬淡,超凡脫俗,意態(tài)神韻皆為古人特有,古樸厚重。這是近代其它畫家所不及的。抱石畫古人之神態(tài)氣韻,根源出自他對藝術(shù)史理解之深,包括對古人畫研究之精透,他能真正做到和古人神游,畫亦因之。本幅作品作于1946年夏天,是抱石在重慶最后的一批作品。入蜀八年,是傅抱石畫大變的時代,也是他的繪畫成熟即風(fēng)格形成的時代。本幅作品即為例證。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袁安臥雪圖  橫幅乙酉(1945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袁安臥雪  立軸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袁安臥雪圖  設(shè)色紙本 立軸 1943年作                   袁安臥雪圖 1944年作(672萬元,2009年12月北京傳是)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袁安臥雪圖  設(shè)色紙本 立軸 1944年作

    袁安,袁紹高祖父。袁安臥雪,出自《后漢書·袁安傳》 “時大雪積地丈余,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钜詾橘t,舉為孝廉。”

    傅抱石繪畫喜愛并且擅長駕馭歷史題材。此作畫意高古,所繪寒山枯樹,籬笆木屋,積雪封戶,一派嚴(yán)冬雪景,蒼涼凜冽之意溢于畫外。屋內(nèi)袁安,閉目仰臥。戶外洛陽令主仆三人行至樹下,見積雪無人清掃,不明就里,駐足而問。作者立意獨特,構(gòu)思巧妙,用俯視角度,將整個故事最精彩一瞬凝結(jié)于筆下,令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浮想聯(lián)翩之樂。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七君子圖  立軸 1945年作                            九老圖  立軸 1952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七君子圖  立軸 1943年作

    此圖于癸未年(一九四三年)所作,描繪了七名高士于密室中聚會的情景。雖只廖廖數(shù)筆,但每人容貌各具特點,頗為傳神,似乎正在緊張地商議事情。作者于空襲后歸來而作此圖,其主旨是試圖通過對明代被奸臣魏忠賢所害七君子的描繪,來暗喻一九三六年在上海發(fā)生的沈鈞儒、鄒韜奮、史良等“七君子事件”,從而反映出作者對時局的不滿與憂慮。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山水人物  手卷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晉賢圖  立軸 紙本 1945年作                   晉賢圖  1945年作

    傅抱石對美術(shù)史論相當(dāng)熟悉,這張畫是根據(jù)宋代詞人秦觀記述與李公麟對《晉賢圖》有不同見解的一段文字而繪制。原圖文反映魏晉時期文人名士的超然風(fēng)度,與飲酒無關(guān)。因此畫未見流傳,無法判斷誰是誰非。但傅抱石根據(jù)此文作畫,倒卻讓人感到畫中的人物有點醉意。人物線條圓勁細(xì)膩,在相似之中又有體現(xiàn)各自不同的性格。自魏晉以來人物畫多用屏風(fēng),使畫面增加層次感。此圖亦然,與《云臺山圖》一樣,是畫家借古開今,重現(xiàn)畫史名作的精品。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逸士雅集圖  手卷 194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柳蔭雅集圖  手卷 紙本 196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清溪雅集圖  紙本 1945年作 

此幅傅抱石作于乙酉三月,即1945年暮春的<清溪雅集圖>,是傅抱石“金剛坡時期”之得心力作?!敖饎偲聲r期”為傅抱石36歲至43歲,即1939年春至1946年秋的8年間,因戰(zhàn)亂,一直居住四川重慶郊區(qū)金剛坡下。

全作傅彩清麗,鋪陳有序,詩意入畫,取自北宋文人雅士會集飲酒、賦詩、談笑或作畫作之雅聚題材<西園雅集>之意。乃因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在望,流亡巴江八年的朋友們紛紛束裝待發(fā)東歸。然而烽火中建立的患難友誼,不免依依惜別,于離行前一個個忙著請吃飯、送禮物,表現(xiàn)出深厚的情感,同時也記錄時代的歷史烙印,借“雅集圖”的形象反映出對于和平安寧的深切祈望,與希望能有快樂悠閑的生活及能有談天說地的自由。作品中傅抱石用筆也變化多姿,人物充分體現(xiàn)中國人物畫“傳神”的精髓,衣紋、足與衣飾勾勒其動勢,但不做確切的描繪,使注意力集中于頭面,尤其是眉眼上的神情,又運用了許多破鋒飛白的線條及營造天地一體,山水云霧揉合一起的背景效果,生動地表現(xiàn)出所有對象豐富、復(fù)雜與微妙的情感和心境,更不勝言說。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人 物  立軸 1944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寶研樓圖  設(shè)色紙本 戊子(1948年)作  (506萬元,2006年11月中國嘉德秋拍)

    《寶硯樓圖》系畫家于1948年初為友人所作。圖中有款云:“戊子春月蔡君慕慈攜萊公先生手翰見示,屬寫寶硯樓圖卷?!辈棠酱认蹈凳贤l(xiāng)及好友。求畫者“萊公”名錢公萊,其人富收藏、精鑒賞,故傅氏對其求畫“敬申欣然之忱”,且精心構(gòu)思創(chuàng)作此幀《寶硯樓圖》。圖中無論門窗桌椅,書畫擺設(shè),及端坐室中之“寶硯樓主”,室外之欄桿樹叢,行筆皆簡潔明快而又輕松瀟灑,可謂典型之傅氏風(fēng)格。尤其是畫中那把玩寶硯之“樓主”,面容略顯清癯而神清氣朗,眉宇間有凜然之氣,一望而知為性情孤傲而又飽學(xué)詩書之士。畫古代人物既能畫出“古意”,又能畫出人物之個性,這正是傅抱石人物畫之一大特色。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東山絲竹  鏡心 紙本 1944年作

    東晉大臣謝安,字安石,陳郡陽夏人,早年住在會稽,縱情山水間,以絲竹陶冶情操。四十多歲才出來做官,孝武帝時位至宰相。后被朝廷排擠,便終日游山玩水,與伎為伍,寄托不滿。此圖便是以此為題。畫面中除了謝氏與二伎外,不置一景一物,在傅抱石的作品中是不多見的。而塑造人物多用線條,極見功力。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東山絲竹圖  立軸 1944年作               知音圖  立軸 1945年作             東山絲竹 (1290萬元,2010年)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天人合一詩情畫意  立軸 紙本
    高仕圖是傅抱石先生常見之表現(xiàn)題材,通篇線條健勁舒放、氣勢凌人,有謝稚柳先生早年邊跋,“新喻傅抱石曩年相遇于重慶,常以旬日相會,先生縱談豪飲所作雄健奔放、潑墨淋漓,見此圖如唔故友也”,己巳十月謝稚柳題。此作蒼松下一高仕弄琴,美女舞簫,行筆極健枯筆高古,濕則潤澤。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東山逸致  鏡框 1942年作

    《東山逸致》描繪謝安正在聆聽樂妓彈奏絲竹的景象。正面抱阮咸仕女,面容帶醉意,閉目沉醉于奏樂后的回味,而背向畫面的撫琴仕女,從身形、發(fā)飾、及側(cè)面的細(xì)致描寫,可得知是年青少女。閉目及背面的處理手法,極少見于傅抱石其它畫作,此幅鈐印“抱石畫課”,作于1942年,應(yīng)是人物畫轉(zhuǎn)型的初期試稿,其后演變至1944年及之后描畫仕女的成熟時期,從此幅可看到傅抱石藝術(shù)成長的道路。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撫琴圖  鏡心 丙戌(1946年)作

 

             傅抱石人物畫欣賞

             雅樂圖  立軸 紙本 1944年作(560萬元,2009年12月北京匡時秋拍)

    傅抱石先生是中國繪畫史中少有的可以同時以山水和人物并稱于世的一代畫壇巨匠。此幅《雅樂圖》和《麗人行》創(chuàng)作于同一時期。作品雖無《麗人行》之繁茂艷麗,卻更為典雅、含蓄、和幽逸。畫面構(gòu)圖精煉簡約,而重點情節(jié)集中和突出;意趣飽滿而充盈;對衣著的勾畫十分鮮活、細(xì)膩;設(shè)色淡雅而倍顯清新。尤其是對于人物形象地刻畫,生動而傳情,在優(yōu)雅與莊重中不失浪漫情緒的流露與傳遞。演奏者一個撫琴、一個吹笛,配合默契,與賞樂者自然交流并相互感染,默契中達(dá)成了人與人、音與意、情與景的和諧與共鳴。
    在傅抱石先生極具古典風(fēng)格的眾多人物畫中,《雅樂圖》古韻綿長而悠遠(yuǎn)、古意濃郁而回腸,堪稱其精品佳作中極為突出、極為特殊的代表性畫作。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