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與王維并稱“王孟”。一生縱情山水,但并不甘心隱淪終老,奈何“當(dāng)路無人”始終與官場無緣,年僅52歲故去。他生前與李白交誼甚篤,兩人互相酬唱,時有佳篇,此詩便是其一。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題目中的廣陵是揚州的別稱。那個“之”是個動詞,是到、去的意思。 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 故人,就是詩歌中的孟浩然,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以故人相稱,可見李白與孟浩然的交情深厚。李白在一首贈孟浩然的詩中稱贊他“我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原來孟浩然也是一位棄絕官場,隱居山林的人物。這和李白一拍即合。因此,這個故友是心交而不是形交。哪個“西”字是點出兩人所在之地的方位,因為武昌在揚州的西面,孟浩然從這里乘船去揚州,故用“西辭”。 首句寫出作者與孟浩然的關(guān)系及送別地點。語出平平,看不出什么特別的高明之處。 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如果說首句平平,是尋常筆墨,那么,第二句便得刮目相看,因為其蘊涵十分豐富。三月,點時間,是陽春三月。“煙花”兩字,一寫江面,一寫岸上。陽春三月,江面,煙波浩渺;岸上,繁花盛開。一派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象?!跋隆笔琼樍鳀|下的意思,它既照應(yīng)了首句的“西辭”二字,又寫出了揚州的方位,還有順流直下,一路暢行的意思,可謂一箭三雕,于不經(jīng)意間,看出作者錘字煉句的功力。人們往往以為李白寫詩是意到筆到,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李白雖然不是“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那樣的苦行詩人,但并非像杜甫說的“李白斗酒詩百篇”,那是一種夸張的說法。 第三句: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 絕句和律詩一樣,就其章法而言,也要講起、承、轉(zhuǎn)、合。這第三句是個轉(zhuǎn)句,要轉(zhuǎn)出新意來。唐人以送人為題的詩篇甚多,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都是寫送別的名篇,作者都是大家。這兩首詩前兩句都是寫景,第三句或勸慰,或忠告,用以轉(zhuǎn)出新意,但其立足點都在送行人的身上。而李白的這首詩卻是另辟蹊徑,而且有悖?!袄怼?,出人意料。他不怕犯詩家大忌,第三句順承第二句,去寫孟浩然所乘舟船。那條懸掛著風(fēng)帆的船只,從黃鶴樓下駛出,漸行漸遠(yuǎn),只能看得見孤帆一片。那孤帆再行再遠(yuǎn),在煙波浩渺的江面之上只能看得見一個影影綽綽的影子,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之下。那個“盡”是消失的意思,充滿了動感。很明顯這帆船是孟浩然乘坐,但其景象卻并非他在舟中所見,也不是在他附近的過往船只所見。那么,它是那一個人眼里的景象呢? 第四句:唯見長江天際流 從上句的“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一句來看,這是站在高處遠(yuǎn)眺江面所見到的景象。第四句“唯見”兩字前面省去了行為動作的主人,這人便是李白。原來,孟浩然乘坐船只從黃鶴樓離開后,李白并沒有打道回府,而是久久的佇立在黃鶴樓頭,眼睛一直盯著那條遠(yuǎn)去的帆船。由帆船而孤帆,由孤帆而遠(yuǎn)影,直到那模模糊糊的帆影消失在藍(lán)天盡頭……。但他還沒有離開,看著那仿佛是在天邊流淌的浩浩蕩蕩的長江,千種思緒,萬般語言,一起涌上心頭,就像那長江天際流水,滔滔不絕,就像這黃鶴樓下萬頃碧波浩瀚無際……。 從“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到“唯見長江天際流”,全是李白在送走孟浩然的行舟之后,久久佇立在黃鶴樓頭所見。其中無一字是李白,但處處是李白。人在情中,情在景中,每一個字都浸透著李白對孟浩然這位故人濃濃的友情。 古今往來,描摹送別之景,抒寫送別之情的文學(xué)作品何止萬千?但能夠如此者僅太白一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