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第十講 秦觀(下)周邦彥

 田牧 2012-11-26

第十講 秦觀(下)周邦彥

 

  我們昨天看了秦觀兩首詞。我說秦觀這個詞人,天性有一種非常敏銳感受的能力。我們曾經(jīng)舉了他一些小詞作例證,像《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其實不只這一首小詞,我們教材上選的其他的秦觀的詞作,也可以看出他這種敏銳心靈感受的特色。今天簡單的念一首,也許來不及講,就是畫堂春》。像溫、韋、馮、李、晏、歐,他們的詞里邊有一種比興,或有一種寄托,或者表現(xiàn)了作者的修養(yǎng)懷抱。但是,秦觀有一些詞,就只是表現(xiàn)了他敏銳善感的心靈。像這首畫堂春,我們念一遍: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觀《畫堂春

 

他的這首詞寫得非常輕柔,非常婉轉(zhuǎn)。沒有像李后主“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那種奔放和沉痛。
  這詞的后半首是很難講的?!傲猱嫎仟毶稀保瑢?/SPAN>個背景,有春天的柳樹。登上畫樓,他倚在樓欄桿上,手捻著樓外的花枝。這個,一般人還能寫出來,最妙的是他寫的“放花無語對斜暉”一句,他有很多細致的感情沒有說出來。當他憑欄手花枝的時候,是什么樣的感情?他沒有像李后主一下子就說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他手捻花枝,那種對花的珍重愛惜,那種親切的感情。他說折花了嗎?他說摘花了嗎?沒有。與秦少游的這種抒寫的對比之中,你就知道有些人折花、看花,表面上看起來也是愛花,可是跟秦少游所寫的那種珍重愛惜是不同的。你把花折下來,摘下來插在自己的頭上,自己的瓶中,那也是愛惜。但是,秦少游不是這寫,他說憑欄手捻花枝”,多少珍重愛借都沒有說,只寫了一個手捻花枝的動作。更妙的是“放花無語對斜暉”一句,真是難以解說的。花枝上的花是可愛的,是值得珍重的。把花放開了,看到落日的余暉,一天要逝了,這春天也要消逝了,花朵明天可能就零落了??墒?,所有的感情他都沒有說。他只說了“此恨誰知?四個字,只是一種對于春天的消逝,對于花的愛賞的難以言說的惆悵哀傷。他說有什么人能夠了解?連他自已都很難具體說出來的!這是非常細致、非常幽微的一種感情。就是有這樣心靈的人,他有過什么遭遇?當北宋的時候,西北有夏、遼的邊患。他青年的時候,曾經(jīng)是豪雋有大志,喜讀兵書,可是經(jīng)受不住挫折。他的本質(zhì)就是他銳感的心靈及他的豪雋、他的英發(fā)。他的喜讀兵書,也是由于他有銳感的心靈,對于當時國事的關心。而當他受到挫折,貶到處州,就寫了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钡木渥印:螞r他在處州也沒有留下來,在政治的斗爭之中,敵對黨人對政敵的打擊,惟恐其不敗,要抓住他們的把柄,再次攻擊。秦少游到處州后,本想像蘇東坡一樣,學道自解,這是中國讀書人所要求的修養(yǎng),達要有兼濟天下的志意,窮要有獨善其身的修養(yǎng)。而他們的修養(yǎng)常常是佛道兩家思想的揉合。秦少游貶官處州后,本來也曾與當?shù)厣送鶃?、曾有詩句說“因緣移病依香火,寫得彌陀七萬言(題法海平阇黎)。這本是他希望有以自處的自我解慰。可是,周圍環(huán)伺的敵黨要抓住他的把柄,因此,秦觀遭到了第二次貶,罪名是告寫佛書。告,就是因病請假。他為了修養(yǎng)性情病假中抄寫佛經(jīng)。這告寫佛書就成了他的罪名,被貶到更遠的湖南郴州,比處州荒僻遙遠多了。
  秦少游在去郴州路上就寫了幾首感傷的詩歌,他說:

 

  哀歌巫女隔祠叢,饑鼠相追壞壁中。北客思家渾不寐,荒山一夜雨吹風。-陽道中一古寺壁

 

當他被貶到處州時,感慨的是“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是不能夠再回到首都去了。那個時候的悲慨,是他關心國家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了??墒?,現(xiàn)在他所寫的不只是那樣的悲哀,寫的是巫女在祠叢中的悲歌,饑鼠在壞壁中的追逐。從北方遷貶到這里,懷念家鄉(xiāng),整夜地不能成眠,不僅聽到巫女的悲歌,饑鼠的追逐,整個晚上還聽盡了荒山的風雨之聲。這是一個流落遷貶的人,對于自己生命的未來一種沒有保障的傷和恐懼。所以,后來他在郴州寫了一首非常悲哀的小詞: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寄梅花,魚傳尺素,徹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踏莎行郴州旅舍

 

這首詞可注意的還不僅是說它內(nèi)容的情意寫的哀傷悲慨,而是說在藝術表現(xiàn)的手法上,在中國詞的發(fā)展史之中,有了更進一步的一個特殊的值得注意的成就。什么值得注意的成就呢?

  我們以前已經(jīng)注意到了,凡是詩詞這一類的美文,總是要注意形象與情意的結(jié)合。情中生景,景中生情,才能給讀者更直接更鮮明的一種感動興發(fā)的力量。本來秦少游就是很善于把形象與情意相結(jié)合的?!白栽陲w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把具體的大自然景物的形象,比作抽象的感情,比得好!“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把抽象的情意比作具體的形象,也比得好,這一類的詞,形象與情意雖然結(jié)合得很好,但是,不管是形象,不管是情意,都還是比較現(xiàn)實的,是屬于一種比”的作法。以此例彼,以這個形象,比那個情意。所比的都是現(xiàn)實的情意,也是現(xiàn)實的形象。斷盡金爐小篆香”是現(xiàn)實的形象。那自在的飛花、無邊的絲雨,也是現(xiàn)實的形象。而這首詞的“霧失樓臺,月迷津渡量,這兩個形象,我以為并不是現(xiàn)實的形象,而是進入了一種有象征意味的形象了。因為他寫的“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不是現(xiàn)實的景物的形象。為什么?我們要從這首詞的整體看,你就知道什么才是它真正現(xiàn)實的景象。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彼窃诔恢莸囊粋€客舍之中。他說我怎么能忍受這種凄涼的滋味:孤館閉鎖在春天的料峭的寒意之中,聽了一天杜鵑鳥的啼聲-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秦少游的感情很銳敏,又很深摯。從他的詩文看起來,他在貶途中,他的家人妻子沒有伴隨著他。他是一個人被遷貶在外的,所以他說“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哪一天才能回到家人妻子身邊去團聚呢?所以,這兩句才是寫實的情景。而前面的“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則是整個寫他內(nèi)心心靈之中的一種感覺,一種整個內(nèi)心之中幻滅的感覺,并不是現(xiàn)實的景物?!办F失樓臺,月迷津渡”,樓臺是一種崇高的,一種高大的,一種目標鮮明的建筑物。也許在秦少游少年的時候,當他豪雋有大志,喜讀兵家書之時,心目中有一個高遠的理想和目標,好像是一個樓臺一樣??墒牵?jīng)過這么多的挫傷,是霧失樓臺”,在云霧的遮蔽之中,這個樓臺是迷失了,再也看不見了?!霸旅越蚨伞?,津渡,是一個出路,一個出口,是登船上路的碼頭。在夜月的迷之中,這津渡也迷失找不到了。這兩句里說霧,說月,與他后面寫的“杜鵑聲里斜陽暮”的現(xiàn)實情景是不相符合的,這是為什么?我們知道這兩句所寫的不是現(xiàn)實的情景,而是他內(nèi)心之中一種破滅的感覺。而把這種內(nèi)心破滅的感覺,用這種假想的、不是現(xiàn)實所有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就使得它有了一種象征的意味?!办F失樓臺,月迷津渡”,整個給人一種破滅的感覺。
  可是,為什么秦少游要用“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的形象來表現(xiàn)他內(nèi)心之中一切的理想和志意破滅的感覺呢?這中間也有一個聯(lián)想的線索。我們講過在詩歌里邊,你要注意到他所選擇的語言,在符號學里邊說這都是一些個符號。這些語言符號,根據(jù)西方語言學和符號學的說法,它有聯(lián)想軸上的作用。我們要推求他的源頭,為什么用“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來寫他的破滅的感覺?第二句透露了這聯(lián)想的線索-是“桃源望斷無尋處”。使他引起這樣聯(lián)想的,主要實在是“桃源”二字。因為他被貶在郴州,郴州是在南,而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武陵也是在湖南。秦少游被貶在湖南,所以,他由此而聯(lián)想到了桃,“源望斷無尋處”。至于陶淵明所寫的桃源,是不是現(xiàn)實所有的?有人說那是因為晉朝的那個時代,常常有戰(zhàn)亂,所以,有一些人有一些塢堡的建筑,不與外界往來?,F(xiàn)實中確有像這樣的地方。然而,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所寫的,不管他的取材是不是來自當時的塢堡的社會現(xiàn)實,而當陶淵明寫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了象征的意味了。在《桃花源記》中有一些句子,不是那些形容描寫的辭句,像“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大家所看到的那些美好的句子,而是大家所不注意的,在一種很輕淡的敘述之間,表現(xiàn)了陶淵明這篇文章的象征的意味,和陶淵明的沉痛的悲哀。陶淵明在晉朝的戰(zhàn)亂之中,假如你了解當時歷史上的真正背景,你就知道陶淵明對于東晉戰(zhàn)亂的感慨和哀傷。他想像我們?nèi)祟悶槭裁从肋h在戰(zhàn)亂之中?為什么世界上有這么聰明的人類,到現(xiàn)代人們甚至可以到太空去了,可為什么人類自己制造了這么多戰(zhàn)亂,制造了這么多的苦難?所以,當時的陶淵明他想像希望有這么一個安樂的地方,“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的世界。這是陶淵明想像之中的烏托邦。陶淵明的悲哀不止于此,他說這個漁人雖然在離開桃源回來的路上作了記號,可是,第二次去時,他找不到了。后來“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表面看起來,《桃花源記》就是一個小故事。“后遂無問津者”,不過是結(jié)尾的一句話而已,但是,我以為陶淵明所寫的是非常悲哀感慨的一件事情。當初還有人想要追尋這么一個美好的世界,后來就連想要追尋、抱著這樣理想追尋的人都沒有了。桃源是這樣的一個曾出現(xiàn)在理想中而終于幻滅了的象喻,秦少游被貶到郴州,想到了桃源的故事,才說“桃源望斷無尋處”。由“桃源望斷無尋處”的聯(lián)想,想到“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是整個一個美好理想的破滅,而他現(xiàn)實的生活則是“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下半首,“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他說我懷念我的家人親友,想托驛使帶去一封家信。杜甫曾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見離人對家書的重視。秦觀說我想通過驛站的驛使,給我所懷念的人寄去一枝梅花。這寄梅花是有一個故事的?!短接[》上記載說,江南有一個人叫陸凱,春天的時候要折一枝梅花寄給北方的朋友,說:“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边@是“寄梅花”的典故。至于魚傳尺素”則是出于一首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有句云:“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這首詩相傳是蔡所寫的,說是遠方來客送我一雙鯉魚。我叫童仆烹煮鯉魚,發(fā)現(xiàn)魚腹之中有一尺見方的白色素帛的書信。說魚腹之中有書信,這由來已久,中國常常說天上的鴻雁可以傳書,水中的鯉魚也可以傳書,當然這里邊都是有故事的。魚之可以傳書,有兩個原因使人有這個聯(lián)想。據(jù)清代考證學家考證,說古代的信函,函就是一個信封,把書信放在里邊。在更早的時代還沒有紙的時候。所謂信函就是用兩片魚形的木板,把帛書放在魚腹之中,魚尾處可以打開,這就是古代的書信的函。說呼兒烹鯉魚”,就把書信取出,“中有尺素書”。后邊還說:長跪讀素書,書中竟如何?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因為古人是席地跪坐,長跪捧讀,是伸直了腰跪著讀。遠人給我鄭重送來的這封書信說的是什么?說前面寫的是勸我努力加餐,保重身體;后邊說的是長相憶,不管天長地遠,我對你的相思懷念永遠不改變。所以,秦觀說:“寄梅花,魚傳尺素”。多少月才能接到一封家書,家人勸我加餐食,家人對我訴說他們的長相憶。
  說“魚傳尺素”,一固然是由于古人有這種魚形的信函。另外,據(jù)《史記·陳涉世家》記載,當陳涉、吳廣在秦朝的時候,他們要起兵推翻暴秦統(tǒng)治時,制作了一個預言,把一方尺素寫了大楚興,陳勝”六個字,塞在魚腹內(nèi),混在其他魚中,當大家要煮這個魚的時候,這塊尺素就出現(xiàn)了,于是陳勝、吳廣就制造一個起兵的輿論。所以,魚傳書有故事、有史實,“魚傳尺素”所表現(xiàn)的感情是“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秦少游還不僅用了兩個典故,說“寄梅花,魚傳尺素”而已,還要看他用的字,是“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秦少游常常用他敏銳的感覺,掌握住一個最恰當?shù)淖帧S袝r他掌握那些輕柔的字,如《溪沙》(漠輕寒)一首??墒牵斔麅?nèi)心有了極沉重的悲苦的時候,他也可以使用出來極沉重的字。所以我屢次談到,還引過西方現(xiàn)象學的學者,像HillsMiler,或者KateHamburger的話說過,任何一個作者,都有自己的一種風格。像HillsMiler,他就曾用他的學說理論研究狄更斯(Dickens)的小說。不管他的小說內(nèi)容有多少不同,他要從各種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情節(jié)、不同的風格之中,找到狄更斯這一個作者的本源。他真正本質(zhì)的根源,他真正心靈感情的本質(zhì),他的意識活動的根源所在。所以,KateHamburger也說,一首抒情詩歌,不管所寫的情事是什么,但是它真正的感情的質(zhì)量,也就是感情的品質(zhì)和感情的數(shù)量,是代表這個作者的品格和質(zhì)量的。
  昨天有的朋友問我,是否曾看到那些鄙薄中國古典詩歌的文章,問我有什么看法?我昨天說了,那是淺薄的人只懂得淺薄的東西,他沒有體會了解的能力。他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因為他不得其門而人。這個我覺得如果只是如此,還算是情有可原。一個人力有所不及,事有所不逮,因為他真正的沒有了解,這可以原諒??墒牵行┤耸遣豢稍彽?,他們不是因為他自己的淺陋對于高深精美的不能了解,而是他要故意誹謗那些美好的東西,他是有心要誹謗那些美好的東西。為了什么?為了嘩眾取寵,為了博得自己的一時的虛浮的名譽。世界上是有這樣的人的。就是說,人的心靈的本質(zhì),你去看一看,那些誹謗我們中國美好的民族文化的人,我們先不用說怎樣與他辯論,你只看一看他所寫的文字,那種庸俗,那種淺薄,那種惡劣。不管他說的是什么,你已經(jīng)可以知道他心靈的品質(zhì)是什么了。所以,一個作者,不管你寫的是詩歌,或是研究學術的論文,都一樣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品德和修養(yǎng),他的心靈的品質(zhì)究竟是什么。我們不管是讀學術論文,不管是讀詩歌,我們都應認識那最美好的東西,這才是最可寶貴的一點。
  所以,不管秦少游所寫的是輕柔的那種詞,或者是寫的沉痛的這種詞,他的敏銳感受的能力是不改變的。他所掌握的,他所使用的文字,要說自在的飛花,就用輕似夢”來敘寫;要說沉重的悲恨,就用一個“砌”字來敘寫,這個砌字用的多么有力!李后主所寫的恨,“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是滔滔滾滾的這樣流去的恨。而秦少游所寫的恨,他說我的恨,是一塊一塊的堅固的磚石砌起來的-那真是沉重!“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是重重疊的悲恨,數(shù)不清說不盡的這種悲恨。這砌”字用的多么好。
  我們說了,秦少游這首小詞,前片開始三句的象征是好的,孤館閉春寒的寫實也是好的。王國維說:

 

  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為凄厲矣。-《人間詞話》

秦少游詞意境是最凄涼哀婉的,就如同我們以前提到的他的《畫堂春》:“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倍嗝赐疝D(zhuǎn),多么輕柔,多么凄涼的感覺!王國維說,秦少游一般的是凄婉的,可是當他寫到“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的時候,則變而為凄厲了,是強烈而慘痛的悲哀,不只是那種凄涼哀婉了。所以,這“可堪孤館兩句寫現(xiàn)實也寫得好。
  踏莎行(霧失樓臺)可以說整體都是好的。王國維欣賞的是“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二句??墒?,秦少游最好的朋友蘇軾,最欣賞的卻是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二句。說當時蘇軾在他一把扇子上寫了這兩句詞,而且嘆息說:“少游已矣,雖萬人何。”(《溪漁隱叢話·前集))已矣,沒有了。是說秦少游這樣一個有才華、有志意、有理想的人死去了。這樣一個人死去了,真的是可,就是現(xiàn)在眼前有一萬個人,也抵不了秦少游這樣的一個人了。贖,救贖,換回來的意思,出于《詩經(jīng)·秦風·黃鳥》,說的是秦穆公死,用三個最有才干的人殉葬。國人作了黃鳥詩,說“如可贖兮,人百其身”!這三個有才能的人,如果能夠挽回他們的生命,我們愿意以一百個自己的生命換取他們中的一個人。蘇東坡欣賞秦少游這首詞的最后兩句??墒峭鯂S卻說:“東坡賞其后二語,猶為皮相?!?/SPAN>(《人間詞話)說這是外表的看法,蘇東坡不懂得這首詞的好處。我以為王國維錯了,是王國維既不懂得蘇東坡,也沒有體會出秦少游的真正的悲哀。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好處,他最能夠欣賞的,評論最恰當?shù)?,是南唐的詞人馮延巳的詞,和中主、后主的詞。晏殊、歐陽修的詞,他評論得也好。王國維欣賞的途徑是直接的感發(fā),所以,他的人間詞話主張不隔,不能夠有隔膜,那個感發(fā)是要直接表現(xiàn)出來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梅落繁枝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zhuǎn)”。他欣賞這一類的詞。而他欣賞秦少游的這兩句詞,“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那也是秦少游這首詞中比較寫實的,是真實的感情??墒恰俺唤易岳@郴山”,比較不容易欣賞。不但是王國維不大容易欣賞這兩句詞,我也跟一些朋友談過,他們也不大體會“郴江幸自繞郴山”這兩句話有什么好處。
  有的時候,在詩詞之中,是“無理之語”,卻是“至情之辭”。這二句詞說起來就是很沒有理性的話,因為他問的是“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我察考過郴江和郴山的關系,郴江發(fā)源于郴山,而它的下游果然是流到瀟湘水中去的,這是地理上的現(xiàn)實。秦少游問的是無理,他說郴江從郴山發(fā)源,就應該永遠留在郴山,它為什么居然要流到瀟湘的水中去呢?這是無理的提問。天地是自然如此的,天地與山川本來就如此,郴江在郴山發(fā)源,一定要流下去的。而這無理之語,就使我想到《楚辭·天問》,對天地宇宙提出一系列問題。為什么宇宙之間有這種現(xiàn)象?那是對于天地的一個終始的究詰,那是有深悲沉恨的人才會發(fā)出這樣對天地終始的究詰。“人間從到海,天上莫為河。(李商隱詩《西溪》)為什么人間的江水要東流到海?為什么天上的牛郎織女要阻隔著一條銀河?李商隱說:“何日桑田俱變了,不教伊水向東流?!保ā都倪h》)為什么“人生長恨水長東”?為什么水要長東?為什么人要長恨?哪一天把世界的不平都填平了?把世界填平,使那伊水不再東流,人生不再長恨?!昂稳丈L锞阕兞耍唤桃了驏|流”,正是這無理之語,卻是至情之辭。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極大憂患挫傷苦難的人,才對天地之間的不平發(fā)出這樣的究詰。所以,秦少游說郴江就應該留在郴山。有這樣美好志意的人,應該成就他美好的志意。我們?yōu)槭裁床荒芡旎啬撬臇|流呢?為什么不能使美好的東西永遠留下來呢?“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這是非常沉痛的兩句詞,是非常好的兩句詞。
  秦少游這一首詞,我認為在詞的發(fā)展歷史上而言,頭三句開頭的象征,跟后二句的結(jié)尾,有類似《天問》的深悲沉恨的問語,寫的這樣的沉痛,這是他過人的成就,是詞里的一個進展。而一般說來,這種進展,后來繼承的人并不是很多。沒有秦少游深悲沉恨的人,不容易寫出來“郴江幸自繞郴山”的深悲沉恨的句子。而沒有那種心靈上的想像,不能跟假想的形象結(jié)合的人,不容易寫出像前三句這樣有象征意味的句子。一般人所停留的是現(xiàn)實的感情,現(xiàn)實的形象的比喻。這是秦少游詞值得注意的成就。但是已矣少游,我們沒有辦法,秦少游畢竟抱恨而死了。

  我們把秦少游講完了,現(xiàn)在要看另一個作者-周邦彥。周邦彥是北宋晚期的一個重要作者,是北宋的集大成的一個作者。因為后邊這幾個詞人的作品很多,詞調(diào)也很長,我們時間不夠了,所以近來我常常把我的論詞絕句寫出來,就是掌握幾個重點,我論周邦彥詞的絕句是:

 

  顧曲周郎筆新,慣于勒見清真。不矜感發(fā)矜思力,結(jié)北開南是此人。

  當年轉(zhuǎn)益亦多師,博大精工世知。更喜謀篇能拓境,傳奇妙寫入新詞。

  早年州里稱疏雋,晚歲人看似木雞。多少元豐元枯慨,紗潮濺露端倪。

 

周邦彥是個結(jié)北開南的人物,他是集結(jié)了北宋的大成,而開拓了南宋先聲的人物。他所開拓的先聲是什么?很可惜,沒有時間講南宋的詞人了。我要借這個機會簡單的說一下,周邦彥開拓出來的一種作風,對于南宋有很大的影響,就是前面絕句說的“不矜感發(fā)矜思力?!蔽覀冸m然已經(jīng)講了北宋的這么多作者,從唐五代以來說吧,從溫韋馮李,晏殊、歐陽修,一直到柳永、蘇東坡、秦少游,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風格,每個人的心靈的本質(zhì)都是不相同的。有這么多不同的作者和作品,可是你要注意到,所有的截至今天所講的秦少游為止,他們的好處大都是屬于以感發(fā)取勝這一個類型的。其中只有溫庭是比較不重直接感發(fā)的一個作者,不過溫詞都是小令,所以也就比較看不到什么思力的安排,而是以名物予人以美感之聯(lián)想取勝的。自柳永而后雖然長調(diào)漸多,但柳永的“對瀟瀟幕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等詞仍是以感發(fā)為主的。蘇東坡所寫的“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也是直接的感發(fā)。所以,從唐五代,一直到秦少游“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帶給讀者的大都有一種直接感動人心的力量,更不用說李后主的林花謝了春紅”了。所有這些詞的好處,都是帶著一種直接的感動人心的力量。這本來是屬于我們中國詩歌的一個悠久的傳統(tǒng)。從詩經(jīng)開始就是以這樣直接的、不隔膜的方式寫作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非常直接的給人一種興發(fā)和感動。
  可是,從周邦彥開始,有了一點轉(zhuǎn)變,他不是以感發(fā)取勝,變成了以思力取勝了。這種以思力取勝的作風,在南宋成了一種風氣。當然也有例外的作者,辛棄疾就是一個最大的例外。辛棄疾是詞人里邊最了不起的一個作者。因為其他的詞人,蘇東坡甚至秦少游都可以包括在內(nèi),他們都是以余力來為詞的。他們寫的散文、詩,都有很多而且很好的成就。而辛棄疾是專力為詞的,他的詞寫得最多,而且寫得最好。辛棄疾的詞才真正是相當于杜甫的詩,相當于屈原的離騷。他的詞是他平生的生活,他的理想,他的志意抱負的實踐。他是真正的把他的志意抱負寫到他的詞里邊去的。蘇東坡、歐陽修可以在小詞里邊無意之中流露出他們的性格跟修養(yǎng),但是,辛棄疾是把他本體的志意,他真正的志意的本體寫到詞里邊去的。我們沒時間講辛棄疾,但是我有一篇《論辛棄疾詞的文章(文史哲1987年第1期),朋友們可以參看。
  除了辛棄疾這一位偉大的不被南宋詞風所籠罩的杰出的作者以外,其他南宋的特別是南宋中后期的作者。像姜白石、史達祖、吳文英、王沂孫,甚至像周密、張炎,他們都是在周邦彥的以思力取勝的影響之下的。就是說,他們寫詞的時候,不再以表現(xiàn)直接的感發(fā)取勝,他們的詞,特別是他們的長調(diào)(南宋時是長調(diào)流行,五代和北宋初期是小令比較多),是用思索安排去進行寫作的。你說柳永不是也寫長調(diào)嗎?但柳的思索安排是比較平順而且直接的。我們已經(jīng)看過柳永的幾首詞了,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是個長調(diào),但卻充滿興發(fā)和感動。他的鳳歸云:”向深秋、雨余爽氣肅西郊。陌上夜,襟袖起涼……”多么直接;“驅(qū)驅(qū)行役,苒苒光陰”,多么直接。柳永雖然寫長調(diào),但柳永的鋪排是比較平順的,比較自然而且直接的??墒牵馨顝┎皇堑?。周邦彥是用思索安排來寫作了。而當詞人的寫作的類型途徑改變了,我們欣賞評論的人就不能老用從前的尺寸衡量他了。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不能用裁判排球的規(guī)則來裁判籃球、足球。王國維的一個最大遺憾,就是不能欣賞南宋的詞。他的《人間詞話》,就是只能欣賞他那一類型的,用他那一個途徑進去探索的,因此對于南唐和北宋初期的晏、歐,他評說得非常好,非常有心得。那真是能把小詞里邊的要眇幽微的美,那種感發(fā)的聯(lián)想發(fā)揮出來??墒?,他一碰到像周邦彥,像吳文英,像沂孫、姜白石、張炎這些詞人,那就英雄無用武之地了。他沒有找到入門的途徑怎樣走進去,就不知道如何衡量了。所以,《人間詞話》對于南宋詞人一般都是貶抑的。說這些人隔膜了,不真切了,都是貶低。雖然王國維在年歲比較大以后,曾經(jīng)寫了清真先生遺事,考證周邦彥的生平,也曾從工力及聲調(diào)方面贊美周邦彥的詞,但在人間詞話中,他對周邦彥的詞都是貶低的,他曾說:

 

  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chuàng)調(diào)之才多,創(chuàng)意之才少耳。-人間詞話》

 

他說周邦彥詞的幽深高遠的意境,是趕不上歐陽修、秦少游的,不能給我們感發(fā)和深遠的聯(lián)想。可是,他在寫感情的時候,描摹物態(tài)的時候,思考安排造作修飾得很精巧,“言情體物,窮極工巧”,不失為第一流作者。他的好處在他的藝術技巧,而不在內(nèi)容情意的境界。又認為周邦彥創(chuàng)詞調(diào)的才能比較多,而創(chuàng)意境的才能比較少。我們知道,在詞的發(fā)展史上,前后幾個對詞有重要影響的人,都是比較有音樂修養(yǎng)的人,那是必然如此的。因為詞本來就是配合音樂歌唱的歌詞,所以像溫庭、柳永、周邦彥都是精通音樂的人,尤其是周邦彥,更創(chuàng)制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調(diào)子。張炎在其《詞源》中就曾敘述及此。張炎是南宋后期的一個作者,懂音樂,家學淵源,家里很多人講究填詞和唱詞。據(jù)張炎所記:

 

  崇寧立大府,命周美成諸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diào)。……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其曲遂繁。-《詞源》

 

你現(xiàn)在就注意到了,音樂與歌詞的結(jié)合,曾有不同方式的演進。柳永的時候開始大量使用慢詞長調(diào),他是采取民間的俗曲,市井之間樂工歌女所唱的俗曲的曲調(diào)。而周邦彥對于詞的音樂的開拓,則是國家管理音樂的大府,讓周美成這些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diào),還增演慢曲引近。慢曲是比較長的曲調(diào),引近是曲里邊介乎慢詞跟小令之間的中等長度的一些曲調(diào)。而且改寫音調(diào),移宮換羽,把不同調(diào)的曲子組成為一支曲子,為三犯四犯之曲。把個調(diào)子組在一起稱三犯,把四個不同調(diào)子組在一起稱四犯。像周邦彥填的玲瓏四犯》,是把四個不同的調(diào)子結(jié)合在一起了。還不止如此,他還寫過一個曲調(diào),叫《六丑》:

 

  正單衣試酒,恨客里光陰虛擲。愿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 |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靜繞珍叢底,成嘆息。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欹側(cè)。漂流處、莫趁潮汐??謹嗉t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六丑薔薇謝后作

 

據(jù)說六丑曾唱給當時宋朝皇帝徽宗聽。對周邦彥新創(chuàng)的這一曲調(diào),皇帝也不懂,問曲調(diào)為何叫六丑?左右都不知道。又周邦彥,周邦彥說:此曲犯六調(diào),皆聲之美者,然絕難歌?!蹦憧此幕佑卸嗝炊?!此曲是六個不同的調(diào)子結(jié)合在一起的,而且都是最難歌唱的曲調(diào)。據(jù)說高陽氏者有子六人,才智極美,而形容比較丑,叫做六丑(見周密《浩然齋雅談》)。周邦彥說這個曲子犯六調(diào),不容易唱而聲調(diào)很美,所以就叫做《六丑》。我們不管他當時怎么唱,周邦彥的唱法沒有傳下來。不過我們從這些記載也就可以知道了,他是喜歡增演慢曲的,喜歡作三犯、四犯,甚至于六丑,犯六調(diào)之美者,可見他曲調(diào)的繁雜了。
  而現(xiàn)在就發(fā)生了另外一個問題。五代以來的這些小令,像我們所講的,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每句的平仄都跟詩句差不多。七個字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就算是長短不整齊的,像馮延已的“梅落繁枝千萬片”(平仄平平平仄仄),“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zhuǎn)”(仄仄平平仄)。這些小令的詞,盡管有七個字、五個字的這種參差錯落的形式,但是它的平仄的韻律,仍是與詩的韻律相接近的。還有一點我要提出來,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中國的詩歌形式的演變,從詩經(jīng)的四言,到離騷》的騷體,《九歌》的楚歌體,到西漢五言詩的產(chǎn)生,一直到后來經(jīng)過魏晉南北朝的格律化,到唐朝近體詩律詩絕句的興起,為什么我們的詩歌形成了這祥的形式?這不是完全勉強加上去的格式,而是一種自然的演進。因為中國的語言文字,它的特色是單形體、單音節(jié)。我們說“花”,一個音節(jié),就完了。人家英文說flowers,有一個抑揚的節(jié)奏。我們這種單形體、單音節(jié)的文字,要在詩歌這個美文里邊形成一個韻律,四個字是最簡單而能造成韻律的一個基本的形式,不是那個時候周朝誰定了寫詩非寫四個字一句。所以,詩經(jīng)里也有長短不齊的其他的句法,但是大多數(shù)詩句自然就形成了四個字一句,這是我們的語言文字跟我們的身體生理的機能相配合的。四個字的句子,是最短而能夠有節(jié)奏的句式。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笔俏覀円粋€最簡單的韻律的形成。而后來五言詩、七言詩的出現(xiàn),一直到今天的黃梅調(diào),劉三姐所唱的山歌、基本上都是七個字一句,而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連我們合轍押韻的流口轍,都是這個節(jié)奏的。這是我們本國的語言文字的特色跟我們身體生理的機能結(jié)合起來所產(chǎn)生的一個自然的現(xiàn)象。
  因此,吟誦在我們中國詩才是重要的。我們中國詩歌的傳統(tǒng)。帶著這么強大的感發(fā)的力量,因為我們是情感跟聲音結(jié)合在一起的,這樣感發(fā)的力量才自然的跑出來。我們不是一個個字拼拼湊湊寫詩的,不是,是脫口而出,就是平平仄仄的。劉二姐脫口唱出山歌來,就是如此的。這是我們中國過去的詩歌所共有的特色??墒?,你要知道,現(xiàn)在這個詞,它不是口語的吟誦了。吟詩,其實是適合于吟誦中國五七言的絕句和律詩,而像周邦彥所寫的《玲瓏四犯》、《六丑》之類的詞,它犯來犯去的,它那個平仄,不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韻律節(jié)奏了,有的時候是拗折的,與我們身體口腔的發(fā)音的需要有的時候不相合,這些拗折的地方,你念起來會覺得這聲音怎么這么奇怪呀?而凡是這樣的地方,寫作的時候就自然不能脫口而出,自然要思索安排。所以,周邦彥的詞就形成了一個以思索安排取勝的特色。
  剛才講了周邦彥在中國詞的發(fā)展史上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作者,他吸取了五代北宋以來的小令跟長調(diào)的各種長處。因為時間不夠,我不能多作引證。他寫的小令有的也像晏殊、歐陽修的小令一樣美的,也有感發(fā)??墒?,我們介紹一個作者,主要介紹他白己特別的風格,他在詞的發(fā)展史上所走出去的、他所開拓的一部分。比如說,周邦彥有一些小詞寫的和宋其他作者差不多的,像這樣的詞我們就不講它了。例如: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 ⌒鹿S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桂鵑啼。-溪沙》

 

現(xiàn)在讀音都不大講究了,“涯”字有三種讀音,這里讀如“移”(yí)(支韻),另外也有時可讀如“牙”(麻韻),或讀如“崖”ái)(佳韻)。
  我是怕大家誤會,因為剛才我一直在說周邦彥的詞是注重思安排的,與其他作者之重視感發(fā)的不同。我所提出來的是他的一個特別的成就,是他的特色,是他與大家不同的地方。他有時寫小令,也仍然是寫的像晏殊、歐陽修那種風格的小令。這是所以我要補充說明的。
  我們接下來要談到他注重思索安排,是由于有幾個原因形成了他這種風格。一個原因是由他自己的音樂才能。他喜歡把那些繁雜的難唱的曲調(diào)結(jié)合在一起,像玲瓏四犯六丑之類的。這是使他的詞重視思索安排的一個原因。剛才我講了韻律跟詩詞寫作的關系,因為聲律的格式如果跟口語吟誦的聲音相近,自然噴涌而出,它就帶著直接的感發(fā)。你要是想半天斟酌用字,這個不妥當,那個也不妥當,不但講平上去入四聲,而且四聲都要分陰陽,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每個字都要分這么細致的時候,就不是可以從口中的吟誦噴涌而出了,你一定要思安排。周邦彥詞的聲調(diào)常常是拗折的,這也是使他注重思索安排的一個原因。
  至于周邦彥注重思索安排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有的時候是以賦筆為詞,是以寫賦的筆法來寫詞的。而寫賦是要鋪張的,是要思索的,是要安排的。周邦彥寫賦,歷史上有記載。周邦彥是錢塘,元豐二年(1079)入京,在太學為太學生。不久以后,寫了《汴都賦。你要知道。在我們中國有個寫賦的傳統(tǒng),而寫賦常常是寫都城的賦。像兩都賦、兩京賦、三都賦,從漢朝就開始有很多人寫都城的賦了。所以,周邦彥就寫了《汴都賦贊美當時北宋的京都京的繁華富庶。那時是神宗信用王安石實行新法的時候,周邦彥就在《都賦》之中,同時歌頌了新法。周邦彥這個人也跟現(xiàn)在有一些青年人一樣有一個用心,希望早一點,用臺灣年輕人的話來說,要早一點打出知名度,要早一點引起眾人的注意。現(xiàn)在有些青年用的手段有的時候就更加卑下了一點,嘩眾取寵。像周邦彥那時用的方法,還比較不失詩人學者的風范,寫了一篇《汴都賦》,寫得很長,且多用古文奇字。神宗皇帝看到有歌頌贊美他的這么長的一篇賦,很高興,所以就教他親近的侍臣在宮殿中誦讀。而周邦彥用的古文奇字,那些讀的人都不認識,就只好只讀偏旁,此可知周邦彥這個人本來是喜歡做一些引人注意的事情的。果然神宗皇帝欣賞了他,由太學生任命了官職,成了太學正,一下子從學生變成領導了。他自錢塘入都太學時,應該是二十四歲,二十八歲時上了《汴都賦,本來可以飛黃騰達,但是天有不測風云,神宗死了,哲宗繼位,當時還年幼,于是由高太皇太后用事,就把所有的新法都廢除了,起用了舊黨。是,周邦彥就在這個政海波的變化之中,朝廷把他從京趕出去,就到廬州去作教授。后來一度到過荊州,又到了江蘇的水。這些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都有記載。而經(jīng)過這一次變故以后,周邦彥的為人作風就改變了。所以,樓鑰說:

 

  公壯年氣銳,以布衣自結(jié)于明主,又當全盛之時,宜乎立取貴顯,而考其仕宦頗為流落……蓋其學道退然,委順知命,人望之如木雞,自以為喜。-清真先生文集·序》

 

他年輕時志意很發(fā)揚,一個平民太學生,以他的《都賦》得到神宗的賞識。他應很快可以飛黃騰達,可是看一看他平生做官的經(jīng)歷,都是淪落在外地的。這是因為新舊黨爭的政海波瀾。樓鑰沒有提出這一點來,過去研究周邦彥的人也沒有把他一生的仕宦經(jīng)歷,跟北宋政治背景的新舊黨爭結(jié)合起來看。過去的人為什么沒有這樣的結(jié)合?我以為有些值得往意的原因,這當然只是推想。一個是由于周邦彥雖然歌頌過新法,可是因為他沒做什么高官,在行政方面沒有什么屬于新黨的事跡,于是被大家忽略了。第二個原因,是由于在中國舊傳統(tǒng)的讀書人之中,比較偏向舊黨,不贊成新黨。像蘇辨奸論,攻擊王安石。總之,這些人想要贊美周邦彥,抬高他的地位,不愿意把他說成是贊美新法的人。他與政黨的關系未被注意,就算他注意到了,可是不愿意這樣說、所以,過去沒有人提出這一點。近年香港有一個學者羅忼烈教授特別提出來,說周邦彥是擁護新法的。其實,天下有很多相似而不同的事情。像神宗時代周邦彥到京,寫了號稱萬言的《都賦》,蘇東坡也是在神宗時代,前后上了兩份奏疏,號稱萬言書。兩個人一個上賦,一個上書,而二者截然不同。周邦彥所上的賦,都是歌頌贊美,并不見得真正代表他政洽上的理想,那是當時的風氣。蘇東坡所上的則確實是對于國家政治的關心,有他的政治理想。這二者是截然不同的。而就因為這一點,我常說詩歌里邊有一個生命,而生命的品質(zhì)、數(shù)量,生命的質(zhì)量,往往因人而異。這就是周邦彥的,雖然在藝術上窮極工巧,但是他在境界上永遠達不到蘇軾的高度的緣故。因為,本來他的生命就是局限于他自己的得失利害比較多,遇到挫折就變?yōu)?/SPAN>學道退然”但求自保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一件事情。凡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一定以他感發(fā)生命質(zhì)量的深厚博大為主要的因素。藝術的手法當然也重要,但是真正本質(zhì)的他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淺,才是決定他作品優(yōu)劣高低的一個更重要的決定的因素。我說,周邦彥是以自己私人得失利害為主的,跟蘇東坡之以國家得失利害為主是不同的。你看他后來一經(jīng)過打擊了,他就學道退然,就委棄不再掙扎、不再努力了,順服了天命,說“人望之如木雞,自以為喜”。你看他早年那種銳氣英發(fā),而晚年則表現(xiàn)為喜怒不形于色。那是因為他經(jīng)歷了政海波瀾的反復以后,他的為人態(tài)度就改變了。當他晚年,太皇太后高太后死了,哲宗自己當政了,就把舊黨都打出去,新黨復用了。于是,在這個風潮之中,周邦彥就又被召回了京。哲宗想到周邦彥寫過贊美新法的《都賦》,就要他重獻《都斌》。這時本來周邦彥也可以在哲宗朝求富貴??墒?,這時的周邦彥,看盡了在政治斗爭之中多少人不幸的遭遇,就不再進取,委順知命,望之如木雞了。
  這是周邦彥一生的簡單的經(jīng)歷。我們現(xiàn)在就將要把他的平生經(jīng)歷結(jié)合他藝術上的手法,如對音律的講求和以寫賦的筆法寫詞等特色,來看一看他的詞。
  他的詞在長調(diào)里邊,除了他安排思索的寫作方法,是與他的音樂性和寫賦的習慣有關系以外,我們還要說,他在安排思索之中,為長調(diào)開拓了另外一種寫法。關于長調(diào)的寫法,柳永是平順直接的去寫,周邦彥則變化出來很多的轉(zhuǎn)折,很多的跳接。他不再是直接的寫景跟抒情了,他的詞中間就造成了一種傳奇意味的故事性。我們現(xiàn)在要看他兩類詞:一類就是富于傳奇故事性的這種轉(zhuǎn)折跳接寫法安排的手法;另一類,就是反映他經(jīng)過政海波瀾的詞。
  我們先看他第一類的。我們教材上有他一首《夜飛鵲》,因時間的關系,我只是念一遍,把他的轉(zhuǎn)析說一說。

  河橋送人處,良夜何其?斜月遠墮余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相將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嫊?,縱揚鞭、亦自行遲?! √鲞f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何意重經(jīng)前地,遺鈿不見,斜徑都迷。兔葵燕麥,向殘陽、欲與人齊。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涯。-夜飛鵲別情

 

一般人寫離別,就是眼前的離別。像歐陽修說的:“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離歌且莫翻新,一曲能教腸寸結(jié)”(玉樓春)。但是周邦彥不是,他是環(huán)繞著離別,寫出來一個時間錯綜的故事。
  我們先從開頭來看。但這個開頭,等以后讀到下半首你才發(fā)現(xiàn)、他不是像柳永詞那樣順序?qū)懙?,柳水說:“扁舟一葉,乘興離江諸”(夜半樂)。我就出發(fā)了,我的船走了。但周邦彥不是順寫,他是倒插筆,倒敘。他說在一個河橋的旁邊送別,一個秋天的夜晚,良夜何其”。其,讀如基,出于《詩經(jīng)),就是夜慢慢地深了,已經(jīng)到了幾更天了?西沉的斜月遠遠地向下沉落,月光的余暉慢慢地不見了。他們在離別的宴席上,曾經(jīng)點燃了一支插在銅燭臺上的蠟燭。當長夜慢慢過去,天將破曉的時候,月亮西沉,那銅盤上蠟燭的蠟淚已流盡了。天破曉前的露水也沾濕了衣服,天要亮了,行人要走了,彼此道別,這離別的宴會就要散去了。我們順風探聽一下渡口開船的鼓有沒有敲起來,再看一看樹的枝梢上的參旗星到哪里了?什么時刻了?現(xiàn)在你知道,他送人的地點是河橋,他要探聽的是風前的津鼓,可見本來這個行人是要坐船走的。如果是柳永,他就說乘興離江諸,渡萬壑千巖,越溪深處”了(《夜半樂》)。但周邦彥不是,所以讓人不懂,后邊他就跳接了。他不再說船,反而說起馬來,“花會意”,黑白花的馬懂得人的意思,懂得人離別的悲愁,縱然我揚起馬鞭打它,它還是慢慢地走。你參看他前邊本來說的是船,可是后來卻突然說起馬來了,所以前人批評他:

 

  美成詞有前后若不相蒙者。

 

又說:

 

  美成詞操縱處有出人意表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說他前后不相連接、不相干,說他安排操縱一首詞,有的是出人意想之外的。還有人說

 

  清真詞平寫處與屯田無異,至矯變處自開境界,其擇言之雅,造句之妙,非屯田所及也。-夏孫桐(據(jù)俞平伯清真詞釋引)

 

說周邦彥突然改變的地方,自己開出一個境界,你就知道,這是周邦彥對詞的開拓,他忽然間有一個跳接,有一個轉(zhuǎn)折。這種跳接,這種轉(zhuǎn)折,這種變化,影響了南宋一些詞人。而那些詞人,后來被王國維這類的人批評為晦澀不易懂,不通。那些詞人從周邦彥變化而出,比周邦彥更晦澀。為什么?因為周邦彥詞里邊還有一個故事,可是文英、沂孫這些詞人,故事沒有了,就是感覺。感覺一跳就不得了了,不知從哪里跳到哪里去了??墒?,也并不是絕對讀不通的,你如果掌握了他感覺和感情的進行,還是可以讀得通的。我的《迦陵論詞叢稿里?!恫鹚槠邔殬桥_-讀夢窗詞之現(xiàn)代觀,就是分析文英詞的。《碧山詞析論-對一位南宋古典詞人的再評價》,就是分析王沂孫詞的。上周《文學遺產(chǎn)雜志編者拿走一篇,也是介紹王沂孫的。大家可以參看。
  我們返回來再看周邦彥的詞。要乘船走的,是行者,遠行的人。騎花的是居者,留下來的人,是送行的人。這時行人已經(jīng)走了,送人的騎馬回去了。你怎么知道送行的人騎馬回去了?且看下句:“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边@個人騎著馬走了很遠的路,已經(jīng)離河橋,走到一片凄清的曠野,那碼頭上送行的人聲都聽不見了。送行的人騎馬回來了,“空帶愁歸”。所以,這時已經(jīng)是時地場所都變換了。
  你以為這就已經(jīng)是寫的現(xiàn)在了嗎?不是,時間又跳了。他騎馬回來以后,又經(jīng)過很久很久,不知多少日子了,這個人又回到河橋送別的地點了。何意重經(jīng)前地”,沒想到又重新來到送別的地方?!斑z不見,斜徑都迷”。那個女子頭上戴的花,當時在飲宴之間可能有花遺落在草叢之中了。不過,這并不見得真的是有花遺落在草叢之中,他用的是史記·滑稽列傳中的典故。淳于說大家宴會的時候,是這些女子們前有墮珥,后有遺,說的是和這些女子聚會時的那種情景。周邦彥說,人不見了,遺也找不到了,當初我們走過的那些小路都迷失看不見了,因為現(xiàn)在的季節(jié)改變了?!巴每帑?,向殘陽、影與人齊。”地上長滿了兔葵燕麥,有的是野草,有的是莊稼。落日西斜的時候,兔葵燕麥的影子,向殘陽,拖得很長,人的影子也拖得很長。寫得非常寂寞凄涼。
  “但徘徊班草,醉酒,極望天西”。這個離人早己分別了。經(jīng)過不知多少天,甚至幾個月,他又重經(jīng)前地,徘徊在這里。徘徊怎么祥呢?是徘徊班草。古語說“班荊道故”,是說兩個朋友路上遇見,馬上又要分別,就把草鋪一鋪,分一分,坐在草上話舊。他說我就徘徊在當初我們分手時席地分草而坐的地點,嘆息悲哀,拿著酒杯,然而沒有對象可以敬酒,就把酒灑在草地上。極望天西,遠人不再回來了。
  這是周邦彥的一類詞,是富有故事性的,而且是以轉(zhuǎn)折和跳接進行的一類詞。
  我們現(xiàn)在再看他一首比較有政治上悲慨的另一類詞:

 

  晴嵐低楚甸,暖回雁翼,陣勢起平沙。驟驚春在眼,借問何時,委曲到山家。涂香暈色,盛粉飾、爭作妍華。千萬絲、陌頭楊柳,漸漸可藏鴉。  堪嗟,清江東注,畫舸西流,指長安日下。愁宴闌、風翻旗尾,潮濺烏紗。今宵正對初弦月,傍水驛、深艤蒹葭。沉恨處,時時自剔燈花。-《渡江云)小石

 

這首詞過去的讀者沒有看到他有什么深意,評論這首詞的人,以為他就是寫春天,寫在船上的一個宴會。但是,不是的。這個宴會是假的?!俺钛珀@、風翻旗尾”,那是假的,沒有一個宴會。
  這首詞是什么時候?qū)懙哪??他說“晴嵐低楚甸”。嵐,是山上的煙靄。天氣晴朗的時候,遠山有時好像是有一層淡黃色的煙靄迷的樣子。他說在晴天之下遠山的煙嵐低低地籠罩在楚地的一片原野之上。楚甸說的是哪里呢?原來舊黨用事之時,他曾被貶到廬州,后到過荊州、水。可是,等到哲宗執(zhí)政了,把當時贊美新政的人召回來,他也被召回京了。當他要回到京去的時候,羅忼烈先生以為他曾經(jīng)一度從水又重游了舊地-荊州??赡芫褪沁@次行程,他本來是被召、應該要回京了,而在重游荊州時寫的這首詞。

“晴嵐低楚甸,暖河雁翼,陣勢起平沙?!睖嘏募竞蛴只貋砹?,從哪里看到了呢?大雁都張開翅膀,排列成一字或人字的陣勢,從一片平沙上飛起了。從大雁起平沙,看到這個季節(jié)的轉(zhuǎn)變,“暖回雁翼,陣勢起平沙”,就“驟驚春在眼”,驀然之間,驚喜地看到春天在眼中,春天就到了。柳樹,慢慢轉(zhuǎn)綠了;桃花,慢慢含苞了?!绑E驚春在眼”,是外邊的春色?!敖鑶柡螘r,委曲到山家?”他說我請,春天來了,不只是染綠了柳條,染紅了桃花,不只是雁翼的陣勢起平沙。他說,春光是什么時候也委曲婉轉(zhuǎn)地來到山中的人家,使山中人家也沾染了春色。這個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寫的春光??墒强吹胶蟀胧?,看到“愁宴”那個飲宴的比喻你才知道,這里所寫的春天的回來,正是代表政局的轉(zhuǎn)變,是新黨的重新得勢。這樣說,大家可能不相信,就是羅忼烈先生也沒有把這首詞講成有政治的托喻。但是這首詞其實才是最能證明他有政治托喻的一首詞。
  他所說的雁的飛起,春光的在眼,都是寫新黨的人慢慢地又起來了。借問何時,委曲到山家?”這個山家不是泛指,而是暗喻他自己,說我一個不被注意的人居然也蒙召要回京去了。
  所以,所有對于春天到來而欣喜的這些萬物,涂香暈色,盛粉飾、爭作妍華”。那花就涂上了香氣,染上了顏色,就裝點了萬紫千紅,打扮起來,爭著要開出美麗的花朵。
  “千萬絲、陌頭楊柳,漸漸可藏鴉”。當花開的時候,楊柳的枝條也綠了,那千萬絲的陌頭楊柳,已經(jīng)有烏鴉可以藏身了。烏鴉一般認為是不祥的,因為中國的風俗習慣,認為烏鴉的叫聲不好聽,把烏鴉當成不的鳥。陌頭楊柳,就在這美好的事物中間,藏著一個危險的信號。
  “堪磋?!闭媸侵档每畤@。“清江東注,畫西流,指長安日下。我為什么說這首詞有政治上的悲慨呢?他所用的字句,分明提出來的是長安,可是宋朝的首都是京。國古代因為長安是歷代的古都,常常說到首都都用長安來作替代。他說這么美麗的春天,我要嘆息。為什么呢?他說江水是向東流的,“清江東注”,那是我回到故鄉(xiāng)錢塘的一條路??墒?,“畫西流”,指的是長安日下”,我的船不是載我回到故鄉(xiāng),是指向了首都。日下正指首都。
  而我還沒到首都,我已經(jīng)預先煩惱了,“愁宴闌、風翻旗尾,潮濺烏紗”。所以,這首詞我說它有多義:“指長安日下”,這是指首都,是明顯的。烏紗,是烏紗帽,托喻也是很明顯的;這是一個語碼,是一個暗示的語碼。而且他說“風翻旗尾”、什么是旗?旗,一個黨派的、一個軍隊的、一個標舉的旗號,一個標志。他說我所憂愁的,現(xiàn)在好像是開一個很好的宴會,大家都是陣勢起平沙”,都覺得是好了,都升上來了,回到首都,都去做官了。有一日安知這一個黨派不再倒下去嗎?我就預先憂愁有一天宴闌、風翻旗尾,把作為標志的旗吹翻了。潮濺烏紗”,政海波瀾的潮水就打濕了你的烏紗帽。你安知不再有一次政海波瀾?
  “今宵正對初弦月,傍水、深艤蒹葭”。今天晚上我正對著初弦月,在水邊一個站的旁邊,般船靠岸,我的小船晚上停泊在蒹葭的蘆葦深處。所以,這里沒有宴會,沒有烏紗,是在被召回京的路上?!俺梁尢?,時時自剔燈花?!蔽覂?nèi)心懷著這么多仕宦不得意的悲慨,新舊黨爭,不用說我自己,我看了多少政海波瀾了。所以,就時時自剔燈花”,在沉思寂中有無窮內(nèi)心幽微深隱的這種悲慨。這首詞是他有寄托的比較明顯的一首詞。但是他也有真正好的,把寄托蘊含在中間的,沒有這么明白寫出來的。正如我們講蘇東坡的詞,我們說他那一首《滿庭芳》:“歸去來兮、吾歸何處?”這個轉(zhuǎn)折很清楚,我們看到他的轉(zhuǎn)折,蹤跡很明顯,但那不見得是蘇東坡最好的詞。周邦彥這一首詞用來證明他有寄托,是最好的例證,因為他有很多語碼。什么長安日下”了,什么“旗尾”、烏紗”了,可以證明他有寄托。但不是他最好的一首詞。
  他最好的一首詞,把悲慨完全融會進去,你找不著這樣明顯的痕跡的,我只能告訴大家這首詞值得看,但是今天來不及講了,就是: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e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仡^迢遞便數(shù)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蘭陵王》柳

 

這首詞是他被召回京以后在京所寫。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打過鈴很久了,今天來不及講了。

我非常抱歉,耽誤大家這么多時間,我們教材上有很多南宋的材料來不及講了。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的伯父教我讀詩詞,他曾經(jīng)給我念了這么一首詩,不知是他作的、還是別人作的,我寫給大家

 

  九蘭花江上田,畫來八碗未成全好事何須足,留取栽培待后賢。

 

蘭花,出于屈原的離騷?,F(xiàn)在九蘭花,只畫了八,我沒有把它畫完。世間好事不一定都把它做完了,只要大家有愛好古典詩詞的興趣,將來你們會碰到更好的人跟大家一同討論欣賞古典詩詞,大家自己也會有更多更好的成就。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認為:這首詞以柳為題,但它是托柳起興,用來寫離情的,是一首很能代表周邦彥詞的特色的作品。
  此詞寫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時。詞中托柳起興,抒寫了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嘆。詞寫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發(fā)端,以行為愁,回想落淚,極回環(huán)往復之致,具沉郁頓挫的風格。全詞首段寫景,二段寫別時的感想,三段寫別后的愁懷。通篇構(gòu)思工巧、嚴謹,各段之間,既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又前后呼應,渾然一體。詠柳和送別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由虛入實,情景交融,恰當?shù)乇磉_出詞人纏綿憂傷的情懷。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SPAN>寫的是作者此離開京華時在隋堤上所見的柳色。所謂柳陰直,極類繪畫中的透視畫面: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而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煙里絲絲草碧轉(zhuǎn)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象絲一樣;它們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它們的美,而柳絲的碧色透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
  這樣的柳色已不止見了一次,那是為別人送行時看到的。“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為汴河是隋朝開的,所以稱隋堤。行色,行人出發(fā)前的景象。柳拂水飄綿如送行色。這四個字錘煉得十分精工,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tài)。
  那時詞人登上高堤眺望故鄉(xiāng),別人的回歸觸動了自己的鄉(xiāng)情。“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這個厭倦了京城生活的客子的凄惘與憂愁有誰能理解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并沒有顧到送行的京華倦客。
  接著,將思緒又引回到柳樹上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古時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別的地方。詞人設想,在長亭路上,年復一年,送別時折斷的柳條恐怕要超過千尺了。這幾句表面看來是愛惜柳樹,而深層的涵義卻是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
  第二疊寫乍別之際“閑尋舊蹤跡,”是尋思、追憶、回想的意思。蹤跡指往事而言。當船將開未開之際,詞人忙著和人告別,不得閑靜。而這時船已啟程,周圍靜了下來,自己的心也閑下來了,就很自然地要回憶京華的往事。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意思是:想當初在寒食節(jié)前的一個晚上,情人為他送別。在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這里的字是說從那次的離別宴會以后詞人已不止一次的回憶,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到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寫明那次餞別的時間。寒食節(jié)在清明前一天,舊時風俗,寒食這天禁火,節(jié)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催寒食字有歲月匆匆之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望人在天北。這四句是作者自己從船上回望岸邊的所見所感。風順船疾,行人本應高興,詞里卻用一字,這是因為有人讓他留戀著?;仡^望去,那人已若遠在天邊,只見一個難辨的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著無限的悵惘與凄惋。
  第三疊寫漸遠以后。凄惻,恨堆積!”“在這里是遺憾的意思。船行愈遠,遺憾愈重,一層一層堆積在心上難以排遣,也不想排遣。
  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從詞開頭的柳陰直看來,啟程在中午,而這時已到傍晚。字也表明已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不是剛剛分別時的情形了。這時望中之人早已不見,所見只有沿途風光。大有小口旁通叫浦,別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與詞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空闊的背景越發(fā)襯出自身的孤單。
  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月榭之中,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似的,一一浮現(xiàn)在眼前。想到這里,不知不覺滴下了淚水。暗滴是背著人獨自滴淚,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讓旁人知道,只好暗自悲傷。
  此詞在構(gòu)思和章法布局上頗具匠心。全詞由實入虛,實虛不斷轉(zhuǎn)換。開篇景起,由堤上柳引出對往昔送別的回憶和久離京師的身世之感,又由回憶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離席;由離席再生發(fā)開拓出去,預為行者設想別后愁思,又由預為行者設想為歸入現(xiàn)實中自己的別后之思;最后,又由現(xiàn)實引發(fā)出對昔日相聚時的回憶。未別之時,回憶離別之苦;別之后,則又回憶相聚時的歡樂,而詩人的久客淹留之感,傷離恨別之情,完全在這種回旋往復的描敘中展示出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