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時,列國紛爭,戰(zhàn)爭頻繁,外交活動也十分活躍。為此,時代不僅造就出一批軍事家,也造就出一批卑有才能的外交活動家,齊國的晏子便是其中的一位。
晏子機敏、善辯、無畏,其智駁楚王便是一例:齊景公(前547—前490在位)時,晏子奉命出使楚國。楚王得知后,與左右親信商議說:“晏嬰,能言善辯,名聞諸侯,如今即將出使楚國,我想羞辱他一下,怎么辦呢?”左右親信獻計說:“當他來到以后,在您會見他時。我們捆綁起一個人,故意從您那里走過。您佯裝不知,假意問道:‘這人是干什么的?’我們就回答說:‘這個人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罪?!源藖硇呷桕套印!背趼犃T,連連稱妙,欣然從之。
晏子來到楚國后,楚王盛設酒宴招待晏子,杯觥交錯,正飲得酣暢淋漓之時,只見有兩個差吏捆綁著一個犯人來到楚王面前。楚王問道:“這個人是十什么的,犯了什么罪?”差吏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罪?!背趿畈罾敉讼?,然后故意對晏子說:“原來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盜。”
晏子聽了,深知楚王用意,便立即站起身來,離開席位,對楚王說:“我聽說,桔樹生長在淮河以南,上面結出的果實就是桔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變成枳樹,它們的外表雖然相同,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南方和北方的水土。不同。如今,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反而會偷盜,難道是楚國的水土使得齊國人善于偷盜嗎?”
楚王聽后,羞愧得無言答對,心中暗暗佩服晏子的機智和辯才,便笑著對晏子說:“圣人是不能夠隨便和他開玩笑的,如今我反倒自討沒趣了。”
【簡評】
楚王本想造成一種假象,來哄騙晏子,以達到侮辱齊國和晏子的目的。沒想到被晏子當場識破,晏子立即以桔樹和枳樹為喻,說明南方和北方的水土不同,造成了外表相同的果實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味道,實際上是用來比喻,齊國的老百姓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就會偷盜,是楚國的環(huán)境造成的,也就等于是指責了楚國人善于偷盜。晏子從維護齊國的尊嚴出發(fā),以其機智善辯的外交辭令,義正辭嚴地反駁了楚王對齊國的侮辱,充分體現(xiàn)出了晏子的外交智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