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中為什么都有“鴛鴦廳”? 蘇州園林中過去接待賓客的大廳如留園冠云峰前的“林泉耆碩之館’’和獅子林的主廳“燕譽堂”都俗稱鴛鴦廳。這是它們的建筑特點決定的。 所謂鴛鴦廳,它是一個大屋頂下兩個小屋頂構(gòu)成的廳堂建筑。由于廳堂內(nèi)部一分為二,因而在功能上也有男廳女廳或南廳北廳之別。根據(jù)接待對象或接待季節(jié),就座不同的大廳。為了表示男尊女卑或主次有別,梁架有扁作、圓作之分,鋪地地磚有大小形狀不同,門窗雕飾也有精細、簡樸之差,甚至燈飾、窗簾都風格有異。[造成兩廳相互映襯、富于變化而不統(tǒng)一、呆滯的美學效果。] 在蘇州方言里,當一雙襪子顏色不一,通常說,這雙襪子顏色“鴛鴦”;一雙手套略有大小差異,可說手套“鴛鴦”??梢婙x鴦”在這里是特指基本相同而又略有差異的一對事物。細究起來,鴛鴦二字在這里是形容詞,而不是名詞。以這樣特定含義的鴛鴦來解釋蘇州園林中的鴛鴦廳,就更容易理解它的結(jié)構(gòu)、布局特點。 蘇州、無錫近在咫尺,為什么園林風格迥異? 蘇州是地主和退休官僚、文人寓居之地。蘇州的園林呈現(xiàn)其作為住宅園的封閉性,外觀簡陋,內(nèi)部則華麗精致,求一己之享受,不事張揚。而無錫則以富商為多,建園以炫耀其富有,裝點門面以達廣告眾人之目的。因此,亭臺樓閣無不顯其闊,工細卻不及蘇州。加上無錫離太湖更近,錫山又在城內(nèi),借山借水入園成其特色,為蘇州所不及。
為什么說日本的枯山水園林與蘇州古典園林相比,有宗教化的抽象特點? 隨著中國文化自隋以降東渡扶桑,園林文化也進入日本。他們不但把人工假山稱作“須彌山”,還把石拱橋叫作“吳橋”。由于大多由得道高僧傳播的文化,所以唐朝的中國園林文化首先在日本寺廟出現(xiàn)。枯山水以高度濃縮、盆景式的形式比蘇州古典園林更抽象,更符號化。不但以流沙的形式剔除了真水的審美元素,而且完全成為了一種直指本質(zhì)的宗教形式,繁華落盡,四大皆空,禪意深厚。宜觀,不宜游;宜茶,不宜娛。
為什么蘇州古典園林里多養(yǎng)魚? 蘇州古典園林都以水為構(gòu)景中心,每每可以看到幾尾紅魚錦鯉優(yōu)游,當然文人們在悟得莊子惠子濠梁之辯會心一笑之后,是否會意識到養(yǎng)魚的實用功能呢?甚至是否會在剝落了后人的牽強附會之后,重新審視一下蘇州園林的文化性與實用性孰先孰后;以及一個園林到底是如何從構(gòu)圖開始一步步具象化,如何把它的實用功能和文化內(nèi)涵慢慢調(diào)和以至到最后高度融合的。 考慮到私人建筑的實用性,首先在山水藝術(shù)再現(xiàn)的前提下,水中養(yǎng)魚應該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蘇州古典園林里的池塘因為小而無活的水源,同時荷花睡蓮植入長期的腐殖質(zhì)一定會把不流動的清水污染而成臭氣熏天的死水;所以喂養(yǎng)一些魚就可以調(diào)動水池的微循環(huán),從而保證水質(zhì)清潔。有了幾尾魚,水更有了生氣;選擇鯉魚,莫非附會了鯉魚跳龍門的意思;選擇紅色,也許苧上了喜氣。魚翔水底,岸上的人有了新的審美感受,“安知魚之樂”。 現(xiàn)在我們已無從考證園林創(chuàng)造者的思路究竟是如何的,但是按照正常的思維流程,我想蘇州古典園林中養(yǎng)魚首先是實用性的。
為什么江南園林崇尚種植白皮松,卻少植楊柳? 樹木配置的原理也與上同。江南柳樹葉重枝垂,頓塞空間阻隔視線。只宜在空闊水邊略置一、二,不宜成行栽種。此外,樹木的選擇必須人中國畫的畫理,符合中國文人的理性精神。白皮松樹小而姿態(tài)必具,枝干遒勁,枝葉清秀多變,其精神最合畫意,因而在私家園林中成為上品。
為什么蘇州古典園林的走廊是游園的最佳路線? 縱觀蘇州古典園林的平面圖,不難發(fā)現(xiàn)貫穿園中美景的都是走廊。走廊提供了遮擋風雨的活動空間,不但起到了分隔建筑空間的作用,而且連接著園林的各個景致。其次蘇州古典園林在構(gòu)景上追求“移步換景”的效果,充分體現(xiàn)“空間在時間上的延續(xù)、變化和發(fā)展”,而廊柱之間框起的“鏡頭”對準著園中每部分的主景,隨著游覽者的觀景點逐步轉(zhuǎn)換,就可以產(chǎn)生中國畫特有的“散點透視”的效果。徜徉其間,沿著走廊的上下游走、左右轉(zhuǎn)移,游園者不但無風雨烈日之累,還平添了審美蘇州古典園林造景無限的欣賞樂趣。
滄浪亭內(nèi)為什么有五百名賢祠? 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它的第一任主人是北宋文人蘇舜欽。“滄浪亭”就是失意文人心態(tài)的表白:“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幾經(jīng)歷史的變遷,滄浪亭逐漸為當朝命官所有,在職的達官和退隱的文人心態(tài)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可以看到后期的滄浪亭與文人園不同的風格體現(xiàn)。 清道光七年(1827年),在蘇州任巡撫的陶澍在藏書家顧沅的辟疆小筑見到所藏吳中名賢畫像三百余幅,經(jīng)與地方人士調(diào)查,又搜集到二百多幅。陶澍令人一一臨繪,配以傳贊,勾摩刻石。其時逢滄浪亭重建落成,亭旁有空地一隙,便于1828年建屋為祠,將石刻嵌入祠壁。 同治十二年(1873年)江蘇巡撫張樹聲重建滄浪亭,五百名賢祠又補刻部分畫像,總計五百九十四幅保留至今。此后,滄浪亭更名為“五百名賢祠”??梢娖湮娜雸@的主題已相當?shù)赖露Y教的功能上升到主要的位置。1955年才恢復“滄浪亭”園名。
滄浪亭五百名賢祠內(nèi)供的是哪些人的石刻像? 祠內(nèi)共有石刻人物畫像五百九十四位。其中大部分是蘇州的“鄉(xiāng)賢”,也有為數(shù)不少在蘇州作過官,為蘇州作過貢獻的外地人士。從春秋時期三讓王位的季札、設計建造闔閭大城的伍子胥、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的“南方夫子”言偃到歷代政治、文化、軍事、醫(yī)藥等與蘇州相關(guān)的人士。婦孺皆知的有漢朝“獨尊儒術(shù)”的董仲舒,夫妻“舉案齊眉’’的梁鴻,三國“廉石”主人陸績,晉文學家陸機、陸云,唐代當過蘇州刺史的劉禹錫、韋應物、白居易,晚唐詩人陸龜蒙,書法家張旭,宋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文學家王禹、歐陽修,抗金名將韓世忠,民族英雄文天祥,元代畫家黃公望、倪云林,明朝名臣況鐘、海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及清代名臣林則徐等。 滄浪亭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其一,始建于1045年的滄浪亭是蘇州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園林。 其二,滄浪亭外一條小溪環(huán)繞,分隔園內(nèi)與園外的不是圍墻,而是臨溪的一條復廊。復廊外側(cè)是園外的河,可觀水,可臨河而漁。復廊內(nèi)側(cè)則是園林內(nèi)景,各類建筑均面山而建,可觀山,可賞景。因而游客雖未人滄浪亭,盤桓于園外的小河旁,已能領(lǐng)略到園林風光;或者進入滄浪亭,漫步于復廊,同時能感受到園外的古城氣息、市井人情。滄浪亭的復廊實為園林建筑中最富人文氣息和生活氣息的浪漫構(gòu)想,是不可多得的廊的佳例。 其三,與拙政園、網(wǎng)師園等環(huán)水而建的布局相反,滄浪亭內(nèi)的建筑均面山而建。山頂上是清宋犖移建的滄浪亭。環(huán)山的建筑有碑記亭、面水軒、觀魚處、閑吟亭、聞妙香室、明道堂、清香館、御碑亭。這些建筑面山而立,形成一個向心布局,仰視中心的土山,充分表達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主題。 其四,滄浪亭假山為東西向形體較長的土阜,基本保留了建園時的原始風貌。因為元代以前“以土代石之法,得減人工,又省物力,且有天然委曲之妙……且便于種樹,樹根盤固,與石比堅,且樹大葉繁,混然一色,不辨其為誰石誰土,列于真山左右,有能辨為積壘成者乎?”
為什么蘇州拙政園是中國四大古典園林之首? 蘇州拙政園規(guī)范了中國古典園林
拙政園盆景園內(nèi)為什么有圓明園的石柱礎(chǔ)? 在拙政園盆景園內(nèi),有八只巨大的雕花石柱礎(chǔ)。無論從雕刻風格還是體量大小,都明顯地區(qū)別于私家園林。這批石柱礎(chǔ)是圓明園遺物。圓明園的石柱礎(chǔ)為什么會流落到蘇州園林?1859年圓明園遭大火后,劫余的石柱礎(chǔ)流人民間。一位陶姓的蘇州籍官員保留了九只石柱礎(chǔ)作花盆底座,任滿后運回蘇州老家。建國初期由其子孫獻給了國家。之后,被損壞了一只,現(xiàn)存完好的八只石柱礎(chǔ)在拙政園內(nèi)。
蘇州拙政園為什么單獨辟出枇杷園? 拙政園中部主景遠香堂旁,一堵云墻圍出了一個枇杷園。園內(nèi)遍植枇杷。在蘇州園林內(nèi),將某一植物集中種植,以為園名,是不多見的。 相傳園內(nèi)枇杷原為忠王李秀成所栽,后經(jīng)過補植,漸成現(xiàn)在之貌。月洞門的兩邊磚額分別為“枇杷園”和“晚翠”。因為枇杷樹枝肥葉大,樹葉四時不凋,冬天開白花,所謂“素華冬馥”,在氣質(zhì)上與松竹梅相似,所以被喻為“晚翠”。晚翠二字是對枇杷為什么單獨辟園的詮釋。枇杷園中有一小亭名“嘉實”,其本名取自黃庭堅《古風》詩中的“江梅有嘉實”,然而如果以“芳葉已浩浩,嘉實復離離”的枇杷釋之,可能更貼近園景。 枇杷其名,是因為其葉酷似琵琶的緣故,所謂“名同音器,質(zhì)貞松竹。”所以古人常將枇杷誤寫成“琵琶”。明代大畫家沈周因有人送他枇杷,信中將枇杷誤寫為“琵琶”,他也戲答道:“承惠琵琶開奩駭甚,聽之無聲,食之有味”。枇杷以其秋萌冬花,春實夏熟,備四時之氣,而被奉為果中之尊。初夏上市,由于上市時間短,又不易保存,因而只要一上市,市民便爭相嘗新,或提籃饋贈。
天平山“白云泉”是白居易命名的嗎? 泉水、怪石、紅楓是天平三絕。這三絕均與范仲淹有關(guān)聯(lián),而泉水則歸功于白居易。 白云泉,又名缽盂泉。是一種常見的裂隙泉。由于蘇州一帶雨量豐富,裂隙水源源不斷,并在地下水的滲透過程中,溶解了巖石中的部分礦物質(zhì),所以泉水清澈甘冽。 白居易在蘇州任刺史時,常到天平山瀆書、休息。至今天平山麓仍有建筑名“樂天樓”。民間傳說白居易登天平山時發(fā)現(xiàn)了清泉,便與山人商量,在半山腰筑石為池以蓄水,并題“白云泉”三個大字。有詩為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到了宋代,范仲淹又作五言長詩《白云泉》,使天平寫生用。一時間文人墨客相聚來此,吟詩作畫。殿春移當時名為大風堂,是兩兄弟的畫室。張善了不僅善畫虎,尤喜愛虎崽,虎崽死后葬在殿春移前的庭院里。后來旅居臺灣的張大干回憶這段日子,懷念仲兄,念及虎兒,書寫了“先仲兄所豢虎兒之墓”的碑文,輾轉(zhuǎn)送到蘇州。1986年刻石成碑,并作附注:“大干居士昔年隨兄善子先生卜居斯園大風堂人文薈萃一時之盛善先生擅畫虎有虎癡之譽曾飼一幼虎號之虎兒虎兒死后葬是處事隔五十年大干先生懷念舊居寄情虎兒為題墓碑自臺灣輾轉(zhuǎn)遙寄蘇州故園意溢于言表。”
蘇州園林建筑都淡雅素樸,為什么獅子林內(nèi)有亭金碧輝煌? 獅子林內(nèi)金碧輝煌的亭子叫“真趣亭”,因為亭子的取名和乾隆皇帝有關(guān),因而金粉裝飾,顯出與其他園林建筑風格不同的皇家氣派。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到蘇州必游獅子林。獅子林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著稱。從外面看,群巒起伏,氣勢雄渾;入得其內(nèi)則洞壑盤旋,峰回路轉(zhuǎn),極盡曲折幽深之妙。乾隆皇帝在山中左拐右轉(zhuǎn)走不出,待出來后想想真有趣,便提筆寫了“真有趣”三個大字。為皇帝導游的小吏黃軒覺得三個字太俗氣,但不便直言,便曲意奉承皇上
退思園的住宅建筑有何特點? 同里退思園的主人任蘭生是清光緒年間的安徽兵備道,五十歲時解職回故里建宅修園。退思園的住宅一改蘇南地區(qū)深宅大院的縱向結(jié)構(gòu),而變?yōu)闄M向建造,形成三個三進的院子。一般大戶人家長長的備弄不見了,見淺淺的三進院落,許是任蘭生不愿露富的緣故。 最東面是花園,住宅由西而東分三部分橫列。外宅為轎廳、花廳和正廳。內(nèi)宅分兩部分,可各自關(guān)斷,通過備弄進出,如有客人來住,互不干擾,隨意自由。
退思園為什么稱為貼水園? 園林學家陳從周盛贊退思園為貼水園,顧名思義,貼水,緊貼:沾水面也。在退思園內(nèi),無論是主景退思草堂還是伸向水面的鬧紅一舸,或者是夏日乘涼的菰雨生涼軒,均緊挨水面而建。岸上建筑與水中倒影連成一片,水面幾與駁岸乎。岸邊湖石假山有浮在水上的效果。貼水園的形成與園外的水鄉(xiāng)大環(huán)境有密切的關(guān)系。因為同里鎮(zhèn)外五湖包,鎮(zhèn)內(nèi)又有十五條河流環(huán)繞。水脈在同里無處不在。退思園的水和園外的水乃至鎮(zhèn)外的水息啟,相通。因此,一年四季,池水不僅不會干涸,而且始終保持高水位,給花園增添靈感和靜謐感。
在蘇州,為什么把河道稱作“水巷”? 蘇州古城格局,簡單歸納起來叫做“三雙”,即雙城門、雙護城河、雙棋盤。所謂雙棋盤,即蘇州的街道似棋盤形,所有的河道與街道平行,成另一棋盤。所以家家門前便是小巷,屋后便是河道。屋后的河道除了渲泄、隔離、空間結(jié)構(gòu)等功能外,最主要的就是運輸功能。面水、臨水的民居是水陸皆利的,屋后的河自然稱為水巷了。
東山春在樓為什么俗稱雕花大樓? 春在樓建于1922年。主人金錫之繼承了岳丈遺產(chǎn)后,經(jīng)營花果、棉花生意,成為東山富豪。但并未被東山上層所承認。為了炫耀富有,歷時三年,耗資三千七百四十一兩黃金,建成“春天永在,萬年長青”的春在樓。 和蘇州的文人園不同,春在樓在建造中使用大量的磚刻和木雕,集中了民間幾乎可以想得到的各類傳說和口米。大到門樓、梁椽,小到門環(huán)拉手,無不以寓意吉祥的蝙蝠、銅錢、靈芝、祥云等表現(xiàn)。欄桿、裙板上不僅有福、喜字樣,還刻有三國演義、二十四孝的故事。連面積很小的花園中的太湖石也均肖松鼠、蟾蜍、駱駝、虎豹等各種動物??梢哉f,春在樓集民間文化雕刻之大成。因此,稱之為雕花大樓是很自然的事。
林屋洞山頂上的駕浮閣的地基為什么高低不平? 登上林屋洞山頂?shù)鸟{浮閣扶欄俯視,可見支撐閣的柱子長短不一。在柱子下面是凹凸不平的巨石。這是怎么回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