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林甲天下 蘇州園林甲江南 說起蘇州,不能不提蘇州園林。那楊柳扶風的娟秀、白墻灰瓦的內(nèi)斂,凝聚的是中國古代的中庸哲學(xué),還是追求天人和一的東方審美?……
拙政園 拙政園是蘇州最大最著名的一座古典園林,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拙政園始建于明朝正德四年(1509年),明御使王獻臣官場失意被貶還鄉(xiāng)拓建此園,有感于晉代潘岳《閑居賦》“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之句意,取其意命名此園。拙政園占地51950平方米,布局因地制宜,全園包括東、中、西三個部分和部分住宅,每部分都各具特色。其園山明水秀,其亭閣樓榭、廊橋堂館依水而建,精美的古典建筑稀疏錯落,點綴于林木疊翠的水邊。春日時,這里清翠滿池;秋天,里又紅葉映政園以水景取勝,廳堂朗凈,長廊迤邐,山影空靈,曠遠明秀,似詩如畫,格調(diào)古樸而自然的明代園林風范,使人不出城市而能獲得林野逸趣。因此,自古以來,拙政園就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以及蘇州的留園齊名。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拙政園中令人流連忘返的景點很多,主要有香洲、留聽閣、浮翠閣、雪香云蔚亭、秫香館、天泉亭、三十六鴛鴦館、荷風四面亭等。 香洲又名“旱船”,它三面伸向水中,形似畫舫。上樓下軒,由亭、臺、樓、閣組合而成。其前艙為亭,船頭是臺,閣為內(nèi)艙,船尾是樓。船中高懸的“煙波畫船”額,點出了此景的意境。 留聽閣的閣名來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這是一座形體精巧但又極高爽的單層花廳。因這里是賞荷佳處,無論晴、雨、云、月。淘可觀賞荷花的初、盛、殘、敗,閣內(nèi)為賞荷設(shè)置了構(gòu)思精巧的精雕飛罩、圓桌、圓凳,它們與整體的園林和建筑渾成天然,是清代的珍品。 浮翠閣是一座八角形的雙層建筑,四面皆窗。因這里是全園的最高點,所以在閣上,可舒目遠眺。在有限的空間里,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能享受到一種極目無限的美。 與誰同坐軒名取自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詞《點絳唇,閑倚胡床》:“閑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此軒依水而建,呈扇形,因其內(nèi)門、窗、桌、凳都為扇形而又稱扇亭。清水池上,綠樹叢中,與誰同坐軒小巧精致,別具一格。而“與誰同坐”一句反問,撥動游客心弦,使之與山水共鳴。扇形亭在樹木和花叢的襯托下,倒影于池中,池水隨微風輕拂,呈現(xiàn)出虛實對照,自成妙景。 別有洞天一景是蘇州園林通過借景來實現(xiàn)“園外有困”景觀的典型范例。半亭之上,兩旁古木翠柳叢中,有特意留出的空間。在這里,你會奇妙地發(fā)現(xiàn),北寺塔淡淡的塔影聳立大際、被園內(nèi)濃密的樹陰簇擁著,而北寺塔的倒影則蕩漾在國內(nèi)清澈的碧波之中。一上一下,不僅相映成趣,—巳巧妙地構(gòu)成了“遠寺浮屠”、“紺字凌空”的景象。沒有塔的拙政園將園外景引入園內(nèi),極大地拓遠了拙政園的空間,豐富了拙政園的天際線。 景中景是蘇州園林中十分特別的洞門藝術(shù)。拙政園中的許多洞門藝術(shù)的功效是,它能形成一種“框景”的美。站在門洞外向內(nèi)看,洞門內(nèi)的綠草碧樹,花壇石山,通幽曲徑等有奴—幅幅圖畫,別是一種情調(diào)。 遠香堂是拙政園之精華之所在。其為園中部的主體建筑,是清代乾隆時所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周圍環(huán)境開闊,故為四面廳。 四面看景,一覽無余:每逢夏季,荷花盛開,清香送遠,遂取意“香遠益清”而起其名。遠香堂的空間劃分,妙于利用山池、樹木、房屋而少見圍墻、故園內(nèi)空間處處溝通,文相穿插,形成豐富的層次。 山池房屋布置疏密有致以疏為主,體量尺度又恰如其分。如此布局,猶如風景長卷一般,使此園具有開闊疏朗、明凈自然的鮮明特色。隔山北望,山上林木蒼翠,山石與亭榭半掩半露,掩映于一片池水之中,猶如江南水鄉(xiāng)的天然景致。炎炎夏日,池中盛開著亭亭玉立的荷花,在一片片搖曳著綠色裙衫似的蓮葉中半露半現(xiàn),嬌嫩的色彩,沁人的清香,在酷熱的暑天給游人增添了不少幽趣。 三十六鴛鴦館是拙政園南面的主體建筑,可經(jīng)曲廊達館內(nèi)。館呈方形,中間用隔扇與掛落分為南北兩部,采用鴛鴦廳形式,北半廳稱“三十六鴛鴦館”,南半廳稱“十八曼陀羅花館”,四隅還各建耳室一間,原作侍候之用。這里曾是園主觀花宴嬉和觀看昆曲之處,眼觀戲水鴛鴦,耳聞繞梁清音,是何等的雅趣。 留園 位于蘇外州市留園路79號。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是蘇州大型宅園之一。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并稱中國四大名園,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嘉靖年間,太仆寺少卿徐泰時罷官歸田后,于此大治園圃,置東、西二園,并于東園廣搜奇石。同治十二年(18733年),園林部分為常州盛康購得,繕修加筑,使園內(nèi)佳樹榮而佳齊茁,奇石顯而清流通,比昔盛時更增雄麗。此時,其園因前園主姓劉而俗呼“劉園”。 留園園林面積為30畝。園以廳堂,走廊,粉墻,洞門等建筑群劃分空間,同時又巧妙地與假山、水面、花木等組合成數(shù)十個大小不等的庭院小品。全園分四個部分,中部是精華所在,以山水見長,東部以庭院、建筑取勝,著名太湖石之王“冠云蜂”坐落于此,北部具有農(nóng)村田園風光,西部林木高聳,有山林野趣。在一個園林中能領(lǐng)略到如此四種不同景色,在園林眾多的蘇州。惟此留園。 留園的園林藝術(shù)特點在其注意空間大小不斷變化的設(shè)計。古藤蟠掛的粉墻,光影迷離的漏窗,樸拙蒼勁的古樹,和風麗日下的小庭,綠陰覆蓋著的山池庭院,點綴著巧石和天竺的小天井,都使整個空間干凈利落,幽雅閑適,疏朗淡雅。其間,涵碧山房、冠云峰、又一村、五峰仙館等建筑掩隱其中,透窗望,過去,如一幅幅淡雅迷人的水墨畫。 獅子林 位于蘇州市園林路23號。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至今已有650多年歷史。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jié)屋。在屋其師”。因園內(nèi)“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倪(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獅子巖普應(yīng)國師,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guān)系,取佛經(jīng)中獅子座之意,命名“師子林”、“獅子林”。 獅子林園以湖石假山奇秀幽趣著稱。其洞塹幽深,曲折盤旋,內(nèi)如迷陣,被譽為“假山王國”。園中的假山群共有9條路線,21個洞口。橫向極盡迂回曲折、豎向力求回環(huán)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盤旋,時而登峰巔,時而沉落谷底,仰觀滿目疊嶂,俯視四面坡塹如入深山峻嶺。洞穴詭譎,忽而開朗,忽而幽深,蹬道參差,或平緩,或險隘,給游人帶來一種恍惚迷離的神秘趣味。更讓游人感嘆不已的是,這里的假山群峰起伏,氣勢雄渾,奇峰怪石,玲瓏剔透。山上滿布500多形狀各異的湖石多似獅形,或獅吼、或獅舞、或雙獅相搏、滾繡球,大小奇峰巨石千姿百態(tài)難以勝舉。 獅子林的古建筑大部分保留了元代風格,為元代園林的代表作。有豐富的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據(jù)史料載,1703年2月11口康熙皇帝巡游獅子林,賜額“獅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獅子林,先后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xiàn)存“真趣”等匾額。乾隆還下令在北京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內(nèi)仿建了兩座獅子林??梢姰斈甑刍蕦Κ{子林情有獨鐘。 滄浪亭 位于人民路滄浪亭街2號。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之一。原為吳越日寸廣陵王錢元的花園。宋朝慶歷甲申年(1044年)詩人蘇舜欽在其中始建一亭,因感于“淪浪之水清今,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今,可以濯吾足”。 又“滄浪”一詞,充分流露出失意隱世、怡然自得階情調(diào),故名“滄浪亭”。并寫了《滄浪亭記》,自號滄浪翁。歐陽修應(yīng)邀作《滄浪亭》長詩,有“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之句。從此滄浪亭名聲大振。此后,滄浪亭幾度荒廢。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巡撫宋革重建此園,以文微明隸書“滄浪亭”為匾額。同治十二年(1873年)滄浪亭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滄浪亭在蘇州諸園中別具一格。它不是高墻叫圍、自成丘壑,而是外臨清池,裝點曲欄回廊,種植古樹,壘疊湖石,游人未入園內(nèi)已見景致。假山,回廊,花墻是園內(nèi)三大特色。滄浪亭憑借其三面皆水之利,形成崇阜廣水的特色,所以人稱“千古滄浪水一涯,滄浪亭者,水之亭園也”。 環(huán)秀山莊 位于景德路280號。是我國以假山藝術(shù)著稱的清代名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其疊山手法為蘇州古典園林湖石假山之冠,為獨步江南之天然畫本。被譽為蘇州三絕之一。其園之布局,以山為主體,以水為輔。小園大山,尺幅千里,是蘇州園林中一奇。置身其小。 可得真山之天趣,園林之雅韻。山水相依間,池水羅帶瀠繞,清流瀠繞,山麓古木參天,山徑盤曲,峰回路轉(zhuǎn),傴簍穿巖,拔叫臨池。山池四周,東西置漏窗高墻與復(fù)廊邊樓;南北有“環(huán)秀山莊”(四面廳)與補秋山房(狀如舟揖)及高閣涵云、問泉兩亭;四面廳之南還有谷堂庭院。其假山“有真有假,側(cè)假成真”,接近自然,富于變化。游環(huán)秀山莊,臨其水,可水中觀月;登其山,可環(huán)山而覽秀。 耦園 位于蘇州小新橋巷。是一所清代名園。倚內(nèi)城河而建,東、南、北三面環(huán)水,西接倉街、占地近1公頃。其東花園布局中心以山為主,以水為襯,其黃石假山在蘇州獨享盛名。“山水間”水閣中樞樟木大型落地飛罩,刻有松、竹、梅雙面透雕,工藝精美,傳為明代遺構(gòu)。屬園林重要文物。主體建筑“城曲草堂”讀書樓建筑群,造型恢弘,極有氣派。中部是一黃石假山,以“邃谷”通道將山一劈為二,東為主山“留云軸”,西名桃?guī)Z。山體氣勢雄偉,崢嶸峭拔,聚絕壁、蹬道、懸崖、谷道、石室于一身,有險有夷,疊石紋理逼真,經(jīng)絡(luò)綿延,堪稱上品。 怡園 位于人民路中段,原為浙江寧紹道臺顧文彬的私人花園,建于清末同治、光緒年間。在蘇州諸園之中,怡園建造時間較晚,因此其糅合各代庭園風格優(yōu)點于一體,自成一格。復(fù)廊采取滄浪亭的一部分格局;假山參照環(huán)秀山莊布置;荷花池與網(wǎng)獅園相仿;旱船則取法拙政園的“香洲”。怡園占地雖小,但其中的景觀內(nèi)容卻十分豐富,且處處精妙。 網(wǎng)獅園 位于蘇外市闊家頭巷11號,是我國江南中小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原為北宋侍郎史正志“萬卷堂”故址,當時名曰“漁隱”。清乾隆年間(1736—1705年),宋宗元購其地重理“萬卷堂”故址,挖池疊石,筑室構(gòu)堂,沿用史氏“漁隱”舊義,取名網(wǎng)獅園。全國面積僅8畝多,其中建筑約占園地1/3。其園小巧玲瓏,清秀典雅,以幽深曲折見長。園中朗以木結(jié)構(gòu)精雕細刻,亭臺軒榭明瓦漏窗,窗外疊砌的假山與池水相互襯托,曲徑幽深處,花卉點綴其中,精巧雅致,極有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