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課內(nèi)語句取材于同一課文。這種情形較少。 【湖北卷1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 獨(dú)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促織》) B.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乏 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促織》) C.李在側(cè),不覺技癢,意氣而進(jìn)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促織》)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yīng)節(jié)而舞(《促織》) 【解析】B(A前,“用”,“把”,“以”后省略“之”;后,“因?yàn)椤?。B介詞,與后面的動詞一起,構(gòu)成名詞。C前,修飾關(guān)系;后,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D代詞,“她”;后,助詞,“的”。) 二、非閱讀選文中的語句取材于課內(nèi)文言文、詩歌或熟語等 這種情形相對要少些。 【全國卷Ⅲ套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過秦論》)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C.因至公車刺取,知虜入云中、代郡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孔雀東南飛》) D.召丞相、御史,問以虜所入郡吏 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莊暴見孟子》) 【解析】答案B。(A其,代詞,“他們”。B前:助詞,“的”;后: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其獨(dú)立性,不譯。C于是,就。D介詞,“把”,“用”。) 【浙江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視其沼,則淺混而污 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寡人之于國也》) B.以賣州縣者乎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過秦論》) C.且刺史、縣令,遠(yuǎn)者三歲一更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夢游天姥吟留別》) D.今者天下無金革之聲 四海之大,有幾人欽(《五人墓碑記》) 【解析】答案B。(A前,表承接關(guān)系,后,“那么”。B都表目的,“用來”。C前,“況且”;后,“暫且”。D前,結(jié)構(gòu)助詞,“的”,后,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北京卷7】下列各組句中加點(diǎn)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莊公死,更立景公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 B.得慶封,負(fù)之斧質(zhì) 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C.后世以為法程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D.其始相助,后必相惡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解析】答案A。(A都是副詞,“又”“另”。B前,代詞,第三人稱,指慶封,“他”;后,助詞,構(gòu)成動賓倒裝式,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不譯。C前,介詞,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對象,可譯為“用”或“把”;“以為”即“以(之)為”,意為“把(這種做法)當(dāng)作”;后,連詞,相當(dāng)于“而”。D組中的兩個“相”雖都是代詞,但“后必相惡”的“相”指互相、彼此之間,而“拔刀相助”的“相”則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 天津卷從初中課文《愚公移山》中選了“甚矣,汝之不慧”一句。
|
|
來自: MouseHappy > 《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