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于定興縣文史資料第二輯 馳名中外的孫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孫祿堂先生(名福全、號涵齋),原籍河北省望都縣任家疃人。1894年隨一位縣令任職來定興。因其拳術高明,很快名遍全縣,于1896年應我祖父之邀到我家(內章村)施教。最初拜為門下的有伯父孫振川、家嚴孫振岱等,聲勢日益浩大,門徒與日俱增,此時,家嚴亦改世傳三代的外家拳為內家拳。 1908年春,祿堂公離開定興,再次應邀去京另任拳術界新職,伯父及家嚴等,亦先后被邀赴京任教;后又到江蘇等地國術館任教,直至1933年,孫公與世長辭,終年七十三歲。孫老先生以畢生精力研究、傳授拳術,精于八卦拳、形意拳,并融匯貫通,獨創(chuàng)孫式太極拳,生前著有拳書多種,其中《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八卦劍學》及《拳意述真》等書為其代表作,至今仍為我們學習、探討的經典,亦為我們扶正驅邪、防病健身、延年益壽、道德修養(yǎng)和必要的技擊攻防等方面,指出了一條正確的途徑。 回憶1916年以前,孫祿堂老先生流傳于定興的拳種是形意拳、八卦拳及槍、刀、鉤、劍、對拳等。當時享有盛名的拳術家尚云祥,因與孫公為師兄弟,也經常來我家居住,時加指導。在我縣先后收留門徒多人。如家叔孫振聲、孫振剛、孫振英及東落堡村的肖玉昆、大田村的殷照其等,都是尚公的門生。 1916年以后,祿堂公相繼又傳給了門徒們孫式太極拳、太極劍、推手等。從此,孫式內家拳(包括各種器械),在我縣奠定了牢固的基礎,永傳后世,并由門徒流傳外地,經久不衰。 我是孫祿堂的再傳弟子,十三歲(公元1919年)便跟家嚴在家學練武術,1929年至1933年,隨祿堂公在江蘇省國術館任教。對于祿堂公武藝武德曾親見親歷,故將其幾件小事錄后: (一)1929年我二十二歲時,在江蘇省國術館任武術教習期間,記得是秋季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四點鐘,館內的學員和教職員工有的回家,有的遛大街,我卻獨自在正殿練拳。適值師爺也在西配殿前院中打“太極”,師爺練后問我:“星期天怎么不出去玩玩?”我即停下來回稟:“趁著安靜自己下番功夫”。“近日練得怎么樣了?”師爺接著又問我。“覺得不錯了”,我信口回答。“照這樣說,最近是大有進步,那么,推手練得怎樣了”?師爺邊問邊慢步向我靠攏,我說:“也很有進步。”“過來推推看”。師爺的吩咐使我有說不出的自負和高興,我倆來到院子的中央,他面東我面西,站好“‘三體式”搭上手“推”了起來,只覺得他并沒費勁,我腳底下站立不穩(wěn),屆時,我窺見師爺懷中有隙可乘,馬上用足了勁猛來個“右崩拳”,但見老人家不慌不忙,用左手一順化我右臂,當我又想出左手時腳步再也趕不上去,接著,他一閃身用輕捷的右手一按我的左膀尖,風馳電掣般的動作使我無暇思考,兩腳就像沒著地一樣,頭部向西墻根扎去。頓時,耳邊風聲呼呼作響,驟生“性命難保”之念。事出意想之外,只覺得右膀背急速有人將我抓起,自覺敗局有緩,仍思掙扎,于是翻身,我企圖繼續(xù)出手,這時,老人家用右手拍了我頭頂一下,我的雙腿突然全部曲蹲,當臀部似著地未著地時,又把找“抓”了起來。隨即讓我再來試試,我卻敗北認輸,師爺勉勵我說:“你的拳藝差的還遠,回去虛心加倍練習”。切身體驗使我深深感到師爺輕妙靈快,實非一般。 (二)在鎮(zhèn)江國術館師爺臥室中(北屋西間),這天下雨不能按時出教,伯父、師叔、先父和我等一齊聚師爺屋中談論拳術和書法。當談到書法及醫(yī)學與拳術均有通功相融之理時,師爺拳興大發(fā),立即抬起兩足后跟,足尖著地。同時右腳在前,右手前伸,然后令人拉扯他的前手,連換三人。師爺紋絲不動。我小聲對齊德原師伯說,他們不好意思真拉,師伯笑了笑,讓我試試看,我立即前往,先是用力“前拉”,后又猛向“后送”,只見師爺兩足同時離地,僅僅后退了半尺,足尖仍然輕輕著地。同時前手略一擺抖,我便騰空而出,仰面朝天倒于師爺的臥床上,惹得哄堂大笑,齊師伯指著我的鼻尖說:“怎么樣,這回服了吧!”我連連點頭稱是。師爺捋著胡子喃喃自語道:“小小年紀見過什么場面”。此時師爺的神態(tài),仍是輕松自然,若無其事。稍等片刻,師爺又站立起來,吩咐大家用麻繩把他的小腿和兩臂捆起來,他能使繩子抖開。但任何人都不好意思下手,惟有徐鑄人師叔出頭,將胳臂連同身子狠狠對面抱住,代替繩捆。師爺連聲叮囑他“抱緊點”,說罷,師爺略一抖身。師叔便被抖出,兩腿騰空而起,復而下落趴在地上,我急忙過去扶起。這時,師叔一言不語,面聲蒼白,師爺從容的說:“馬上遛遛,一會就好”。 (三)我父親曾給我講過有關師爺的一個故事。秋后的一個傍晚,祖父和師爺在我家院內練拳,祖父見天色已黑,便招呼師爺到屋里去練。師爺點點頭并讓祖父先進屋點燈,當祖父點著燈一看,卻見師爺早已坐在屋內炕上,祖父驚奇的問道:“您怎么進來的?”師爺說:“你進來我也就進來了。”祖父更加疑惑難解,師爺接著說:“不信咱倆再試試。”二人又重新走出屋門在院內散步。稍頃,祖父便說:“咱倆進去吧。”祖父仍在前邊走,師爺后邊跟,當祖父剛走進屋內,但見師爺又在炕上端坐,祖父越覺得神奇。接著師爺解釋道:“這不是難以捉摸的魔術,只因我的動作敏捷輕靈。在你掀簾子的一剎那,我早從你腋下的空隙內領先進來了。”自此,祖父對師爺更加敬佩。 (四)1892年5月的一天,孫祿堂老先生(時年30多歲)從定興縣內章村去楊村趕集,路過拒馬河,這里,河面寬闊,卻僅架著一根“獨木橋”,單人勉強通過。當孫祿堂老師從北頭過橋時,明知南端已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走在橋身,卻故意同時相向而行,老人見勢頭不妙,意圖退回。屆時,孫老師急忙告訴老人,不要后退,盡管放心北行;他自己也邊說邊信步沿橋南行,當兩人在橋上將要接近時,只見孫老師用足尖輕輕一點,飛身而起,閃過老人,同時越過一丈多寬的水面,又輕輕著岸。河兩端等候過橋的人,頓時目瞪口呆,驚嘆不已。 (劉克勤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