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后期的政權 公元234年八月,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軍中。 至此,統(tǒng)共120的《三國演義》已經(jīng)寫到了第104回,后面的文筆就不多了。文學家如此安排當然有他的道理,因為以后的“故事性”確實就不大了——蜀漢偏僻微弱,政治又不如諸葛亮時期,難以對天下形勢有太大的懸念,滅亡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從歷史的眼光看,為期40年的蜀漢政權剛剛度過了11個年頭,后面內(nèi)還有近30年的路要走。這30年的路,整個蜀漢政權是在掙扎與等待的矛盾和痛苦中度過的,細心挖掘和品味,它留給后人的或許要更多,也更為沉重…… 一、葛亮留給蜀漢政權的班底 后漢時期,輔漢安劉、實現(xiàn)漢王朝第二次中興是劉備集團的口號也是他們的夢想。他們離這個夢想最接近的時候是在公元219年,即漢獻帝建安25年夏天,當時的劉備占有川中,關羽鎮(zhèn)守荊州,是年又從曹操手里搶占了漢中重地。秋天,劉備進位漢中王,大封文武。當時劉備諸葛亮虎視天下的雄心可謂飽滿。但是蜀漢政權的這個繁盛局面卻又喪失地太快太悲涼了—— (一)消除 “不穩(wěn)定因素”。 1,李嚴:和諸葛亮同為托孤重臣。但居然勸諸葛亮加九錫,走曹操的路線,遭到拒絕;后又在北伐期間“出工不出力”,耍手腕。公元231年,免為庶人; (二)留下可靠班底 其實只要看過諸葛亮在《出師表》里面稱贊下屬的詞語——如“忠志之士”、“良實”、“忠純”等等,大體就可以知道諸葛亮的用人標準了。的確,諸葛亮也確實為后主留下了這么一批人格上無可挑剔的文武大臣,從以后幾十年這些人的表現(xiàn)來看,你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眼光。所以,以后的幾十年內(nèi),蜀漢是三國中最穩(wěn)定的一個政權;但是同時,由于用人唯“賢”,不同于曹操的“唯才是舉”,也就決定了這批人難以完成什么驚人的業(yè)績了。凡事不能兩全,至于得失幾何,也真是一筆不好算的帳。 (三)后諸葛亮時代的政權設計 廢除丞相。諸葛亮是大權獨攬的,但他以后的政壇更多的是一個班子的分工與和衷共濟—— 二、蔣琬時期(234-243年):北伐戰(zhàn)略轉(zhuǎn)變的努力與失敗 按照諸葛亮的囑托,后主任命蔣琬主持局勢凡10年,前期,蔣琬在諸葛亮去世的震蕩中指揮若定,穩(wěn)定了蜀漢局勢。后期,他試圖轉(zhuǎn)變諸葛亮的北伐策略,由于遭到普遍反對而失敗,自己也隨之病亡。 (一)蔣琬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xiāng)人。“以州書佐隨先主入蜀”,被任命為廣都長。劉備到廣都視察,發(fā)現(xiàn)他居然根本不理事務,經(jīng)常喝得爛醉,先主大怒,要治他的罪。諸葛亮說:“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脩飾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呵呵,后來羅貫中把蔣琬的光榮事跡按在龐統(tǒng)名下了。但結果是,劉備雖然沒有整他,還是罷了他的職。但蔣琬成為諸葛亮的心腹,先主去世后,他的官職是火箭一樣飛騰的。230年,做了長史,主管丞相府政務,加封撫軍將軍。諸葛亮曾經(jīng)密表后主:“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你辦事,我放心!最終成功當上了諸葛亮的接班人。 (二)和衷共濟階段 234年,蔣琬被任命為尚書令,235年,又領益州刺史,做了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不久費祎任尚書令,主持政務)。 (三)求變與內(nèi)部爭論時期 公元238年,后主改元延熙,似乎預示著萬象更新、雄圖再展的意思。果然,據(jù)《三國志-后主傳》記載,這年冬天,后主命蔣琬出鎮(zhèn)漢中,與東吳東西呼應,共同伐魏,言辭壯烈——根據(jù)劉禪同志一貫的習慣,這應該也是蔣琬等人的工作,皇帝做做樣子而已。239年,蔣琬加大司馬。 沒想到這個計劃引起了朝廷內(nèi)外的激烈爭論,大部分人認為,這樣做太冒險,一旦不順利,再逆流回來十分困難,所以不是萬全的“長策”,太冒險了!延熙4年(241年)10月,后主專程派費祎和姜維到漢中和蔣琬“諮論事計”——其實就是阻止蔣琬似的計劃,其實也可以看得出費祎是這個計劃的堅決反對者。于是,這個計劃就只有胎死腹中了。其原因:第一,這些人都是諸葛亮的部下,自然有諸葛亮的遺風,他生平謹慎,不可弄險的風格自然影響了大部分屬下;第二,后諸葛亮時期的蜀漢政權是一個集體負責性質(zhì)的政權,沒有絕對的權威,這種“合議制”的特點是因循和庸俗,是很難通過什么高妙的議論的;第三,眾人說的很有道理,即使拿下上庸,因為那里無險可守,早晚還是別人的——關羽守荊州就是例證! (四)無奈的折中與得病 這場爭論幾乎持續(xù)了兩個年頭,鬧得紛紛揚揚,但是蔣琬似乎也認定了,出兵垅川必然是死路一條。但在所謂“太平盛世”,守舊派往往是勝利的一方。于是,延熙六年(243年),蔣琬向后主提出:1,我在漢中已經(jīng)6年,身體不好;2,魏國強大,難以消滅,出兵垅川是正確的,推薦姜維為涼州刺史,經(jīng)營那里;3,申請自己回到涪水,那里四通八達,可以接應各路人馬——其實就是申請吊離的意思了。 三、費祎時期(243-253年):堅定的守成路線 說起來,諸葛亮以后的三位當政者——蔣琬、費祎、姜維,雖然都是諸葛亮生前信賴的部下,但是他們的執(zhí)政方針卻是各不相同,他們之間的矛盾也就是當時蜀漢政權里面的主要問題了。 (一)費祎 費祎字文偉,江夏鄳人也。和原來的益州牧劉璋還算遠親。因此年輕時候就到了川中游學。先主劉備平定蜀中,費祎就留在這里了。與汝南許叔龍、南郡董允齊名。論者認為費祎同學最為優(yōu)秀。劉備立劉禪為太子,費祎與董允都做了太子舍人,又升為庶子。后主登基后,為黃門侍郎。225年12月,諸葛亮平定南中歸來,大臣們出城數(shù)十里逢迎,費祎費祎也不顯眼地跟在后面。大家沒想到,諸葛亮居然讓費祎這個年輕干部和自己同坐一車,從此大家才對他另眼看待,從此他也就成了諸葛亮的心腹——個人認為諸葛丞相這么做很不妥當,影響不好,呵呵。 諸葛亮去世時,司馬懿曾經(jīng)想大舉攻打蜀漢,沒有獲準,以后的一段時間,魏國給蜀漢的壓力并不巨大。237年,遼東公孫淵叛魏,司馬懿用了將近2年時間平定;239年,魏明帝死,司馬懿不久被解除兵權,直到公元249年,司馬懿父子才殺曹爽,奪回大權。但是此后司馬與曹氏之間的斗爭還是比激烈。 (三)更加關注內(nèi)部和諧 由于并沒有伐魏的強烈愿望,費祎更關注國內(nèi)的安定與治理,所以也不象諸葛亮、蔣琬那樣,長期駐守在漢中,而是更喜歡呆在成都。即使自身在外,中央一旦有什么重大決策,也往往在外面遙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