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農(nóng)民起義可謂多也,從陳勝吳廣到黃巾軍,從水泊粱山到李自成洪秀全之輩,處于社會底層的人民從來沒有放棄掙扎,但是卻沒有一個王朝是由農(nóng)民起義締造的。雖然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最終取代了明王朝,但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替他人做了嫁衣。從嚴格意義上說也是失敗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農(nóng)民起義無法修成正果呢?我們不妨從幾個方面來解讀。
: W! b: e3 W$ d `7 R* l$ m# n3 B; m! Z% P( f0 P9 o 8 e8 S# y |( t 第一點,忘本逐利,小富即安。 $ {4 u* n }6 L( \+ d) _* s0 ^: q$ m1 V 8 ~) ^+ X; M8 H1 W& ? 農(nóng)民起義的初衷固然是擺脫朝廷的殘酷壓迫,為底層人民謀利益。可是往往形勢稍有利好,起義軍的領袖們就忘本了,打著拯救蒼生的旗號大撈油水,巧取豪奪。到后來百姓懼義軍更甚于官兵,起義軍失了民心,其敗便在情理之中了。太平天國的失敗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于此。而粱山起義更是只聽說拿下了這莊那州收了無數(shù)錢糧,不見其拿來賑濟百姓,只見眾“好漢”大碗喝酒大稱分金。(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粱山那幫人算不得起義)到最后稀里糊涂的被昏君玩死。$ C9 s. V! y& M L! K' H ! ^# Z3 G% I, R) w& W) t / v9 z2 q$ K' G9 Y. I" c 3 w( L: a; g+ R" ]6 b) w3 X 第二點,事業(yè)未竟,內部分裂。" u7 Q1 _4 U2 A7 A/ q | 4 R! d+ w: T4 e* @. {1 ~" b 6 U3 w2 Z& ?- H+ j- q+ m) Y4 o 義軍內部通常也有著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首領們勢力的強弱,能力的高低,以及外部的挑撥離間大大削弱了起義的鋒芒,或直接導致起義失敗。陳勝殺吳廣是一例,洪秀全與楊秀清的矛盾也是一例。& y$ X! b9 V2 H8 F: J ) t% A, W+ ~9 U+ p c( u; t; l0 z9 }2 \' m8 f! d, t7 | 第三點,盲目指揮,義氣用事。 ! H6 @* w! I) k7 W8 _ - ]7 D+ S. A+ d: m! z 9 ~' f8 N$ @7 `4 ?0 a$ O/ o% a) Z ; \) ~/ r7 {* s9 x, Y& X/ c2 x 既是農(nóng)民起義,則其領導人也是農(nóng)民出身,未接受任何指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而他們的對手卻隨著戰(zhàn)果的不斷擴大而不斷的更迭,不斷的升級,最后出現(xiàn)的一般都是一品大員,當朝名將。這些老將大多深諳兵法久歷沙場,對付這些一邊打一邊猜的學徒工自然是不在話下。在這種情況下,義軍首領們偶爾還要沖冠一怒,不假思索就下命令。所以這些起義總是開始時很順利,到后來就突然被扼殺。1 l# o6 J7 U7 u# m 9 D r3 _5 C- A( m$ A7 W# J v1 B + a( N5 |( K3 y0 P ! K. l9 ~9 x b3 k4 ]5 Z' B第四點,實力懸殊,估計不足。" e- U/ d7 i- j . T: m5 j" o9 o8 T; J) R# T/ o" I5 X8 A# m' O0 s0 F( u0 k 一般官兵總是平時少不得的操練,偶爾還會剿個匪什么的,個人能力和戰(zhàn)術都有一定基礎,而起義部隊卻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憑的只是一個勇字。同時,官兵的后勤和裝備也要比他們高出一大截。在心理上,雖然說義軍有著崇高的理想,但是他們也十分清楚,自己作為一個小卒,即便革命成功也沒什么大驚喜。而官兵卻可以指望犒賞晉級.而且在當時的境況,保衛(wèi)天子也是理直氣壯的。所以看起來起義部隊黑壓壓一片,戰(zhàn)斗力遠不如正規(guī)軍。5 N, F- `5 m5 s 3 C4 e4 C6 t1 ^2 E( Z" Y# M* U, a : ^4 C0 g; D4 ? : t, S+ Y2 D" V/ b4 `; t 第五點,持久作戰(zhàn),缺乏規(guī)劃。 $ n: Q6 s6 y( T4 c7 e& C- S0 ?" M+ }2 r. E, Z# Q / b# z7 V+ d6 b1 Y 通常起義開始的時候并未想的很遠,只是因為忍無可忍就揭竿而起.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起義部隊的首領們沒有充分的準備.他們沒有意思到,既然起義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而且只有取而代之才算是成功,否則就只能死路一條.因為政府決不會容忍造反的百姓!然而要達到推翻王朝的目的是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戰(zhàn)斗才能辦到的,這就意味著整個過程需要經(jīng)過精密的策劃和安排.從兵員的招募到政治工作的開展,從制度的建立到賞罰的尺度,從后勤的供給到戰(zhàn)略的規(guī)劃,從訓練到戰(zhàn)術......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工程,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做好就會影響全局.所以許多起義與其說敗給朝廷不如說敗在自己手里. ' T, {1 l: [' y/ A & E# l @- N0 ~ @6 w+ I7 U 0 u. L. a8 ?! v6 j3 ` 我們再看一下歷史上那些成功的造反事件,無論是李淵滅隋還是趙匡胤建立宋王朝,還有朱棣篡權都是因為同時具備了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加之自己決策英明,判斷準確有預見性,最終踏上寶座.) u0 l$ \0 l& Z0 F6 A |
|
來自: 農(nóng)業(yè)社人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