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子太極拳十三篇 鄭曼青
釋名義第一
拳為兼體用益智勇之運動。太極為陰陽之母。無所不包。以之名拳。命意深矣。易曰。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陰極生陽。陽極生陰。而剛?cè)釀屿o之機。無所不用其極焉。夫拳。壯者好用之以斗。斗之勝負(fù)。以視拳技之高下為決。好斗者。未有不以剛猛之力制人。迅疾之法制人。是為陽極。剛之至也。如抗之以剛。必至兩敗而俱傷。非高手也。彼以剛為用。我以柔化之。彼以動為攻。我以靜待之。柔靜之至。是為陰極。陽極而遇陰極。未有不敗。此即老氏所謂。柔弱勝剛強也。余故曰。學(xué)太極拳必自學(xué)吃虧始。學(xué)吃虧之至。適得其反。則為占便宜之極矣。譬如齒固剛。而舌柔。齒與舌或有時而齟齬。則舌固吃其虧于一時。然齒均以剛摧。而舌終以柔存。可以見矣。雖然。從來學(xué)拳無不欲勝人而占便宜者。今曰學(xué)吃虧。誰寧為之。要知學(xué)吃虧者。是任人用力襲擊。而我不以絲毫氣力抵御。反引而去之。使其力落空。而攻擊之效能全失。則我稍一撒手。彼未有不跌出尋丈之外者。此拳論所謂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直至從心所欲。如是可為占便宜之極矣。且是拳之精微妙用。無一不合于太極之原理。薪火相承。自張氏三豐始。世濟其美。曼青得楊師澄甫傳授心法。而始知是拳之為用。全根于太極。陰陽相生剛?cè)嵯嗫酥胬?。無一不可見之于事實。以太極名拳。蓋有以也。習(xí)是拳者。不獨足以摧剛制動。為拳之上乘。更可使弱者強。病者興。衰者旺。懦者立。誠強身強種。而強國之要道也。謀國是而欲蘇民瘼者。其可忽乎。 通玄實第二
太極之名著于易。并出于醫(yī)經(jīng)及道藏。其說甚廣。其用甚宏。仲尼所謂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者。其理不出乎陰陽。其氣之變化不出乎五行。此為吾國文化與哲學(xué)之胚胎。若舍陰陽五行而論太極。是為無稽之談。不足計也。如必欲去陰陽五行。而論吾國哲學(xué)醫(yī)學(xué)及道學(xué)者。何如去四則及代數(shù)。而講算術(shù)。其可得乎。今科學(xué)之進(jìn)步。由電子而進(jìn)乎原子之時代。試問能離乎陰陽之作用歟。太極拳之合乎哲學(xué)與科學(xué)者。無他。其立論純乎哲理。其立場合乎科學(xué)。是皆可證諸體用之實。何待雄辯。然太極拳之原論甚精。事實亦奇。姑由約就淺。而欲分析其萬一耳。以其運動而論。所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者。皆運而后動也。即猶電車汽船然。藉氣之力。運之后動。與肢體及局部之動。謂之為運動。則大相逕庭。又所謂腹內(nèi)松凈。及周身輕靈。與牽動四兩撥千斤者。皆謂不用力也。不用力者。不受人襲擊之力。此把握在我。是為體。則較易耳。以四兩撥千斤。是為用。四兩何能撥千斤。此權(quán)其重心。使之傾倒。然雖無四兩牽而撥之。亦必自倒。以此之類。質(zhì)諸并世之運動家。寧謂合乎哲學(xué)。抑為科學(xué)哉。又所謂氣斂入骨。而為純剛。無堅不摧。欲進(jìn)此一解。則費辭矣。十八年春。有宗馬可尼之學(xué)者。曹仲氏。研究太極拳之學(xué)于余。余告以氣沉丹田。曰。氣沉丹田。將奚利。曰。氣沉丹田。固有利。然不及以心與氣相守于丹田。則有利于身體莫大矣。曰。愿聞其詳。曰。人之腹部蓄水獨多。猶天地間之有水也。水之害。大則若洪水橫流。小則如決堤沖堰。以及大水與淫雨霉天之類。在人身為病。大則若膨脹。黃癉。濕痺。小則若痰飲。瘡痍。疥癬。及肺脾與腸胃之濕熱薰蒸之類。不勝枚舉。欲去水之為病。莫若運動。禹之治水。以疏睿利導(dǎo)為功。若比之自然之陽光蒸化水份。吸收陰翳。減少云雨。則不逮也。于人身茍能若此。則可謂有奪天之功矣。惟以心與氣相守于丹田。有此效而特著。何也。氣沉丹田。即猶注暖氣于爐中。可以祛陰濕寒氣之效而已。能與心相守勿離。猶置火于釜底。使釜中之水乃至于滾沸。漸漸可以化氣。不獨不為害。且有利于血液之循環(huán)。其功大矣。曹子曰。善哉。吾素以哲學(xué)為哲學(xué)。今則知哲學(xué)。即未來之科學(xué)也。曰。然則更有進(jìn)乎此矣。氣斂入骨。而為純剛。即氣由丹田循尾閭而上透達(dá)脊骨。曹子聞而奇之。去而之西國醫(yī)博士之家。舉以告之。曰。氣沉丹田有近似者。近年有法蘭西醫(yī)師之人體解剖。而發(fā)現(xiàn)腹部腸與腸相連之網(wǎng)膜中。有一若囊者。惟運動家則囊之皮獨厚。以拳或棒擊之。其囊能上下抵御之。中國人所謂丹田?;蚣创四液?。然而從尾閭上脊骨。則無此徑路。不可通也。曹子返。而語余。余曰。其人之知識為見聞所限。不欲更求益矣。所謂運動家。其囊之皮獨厚。能上下抵御。固哉斯言。囊所包者氣耳。積氣厚??梢酝ぁF淠ひ啾睾裼谌艘?。不獨上下抵御。前后左右。皆可行也。是氣也。而達(dá)乎膜矣。非囊之能上下御人也。由尾閭上脊骨。如有徑路可通。則人盡知之。又何貴乎學(xué)哉。氣與心相守于丹田。不獨水可以化氣。精亦可以化氣。精能化氣。其氣之熱譬猶電然。電之能透度乎水土及金屬。莫之能御。況尾閭及脊骨乎。尾閭與脊骨。為多節(jié)之區(qū)。雖無徑路。不無樞機。有樞機。不無隙縫。不過為筋膜及軟骨所彌縫耳。以精氣與心火。鍥其樞紐而灼之。益之以丹田之氣。煽拂而推動之。使精氣化熱。而透度尾閭。上脊骨。而達(dá)乎頂。布乎四肢。使熱氣灌溢乎骨中。閉而不出。少頃則精所化之氣仍歸乎水。既而漸為膩液。膩液復(fù)化為有質(zhì)之體。是為骨髓。貼乎骨內(nèi)。猶若鍍鎳鍍金焉。古人所謂功夫日長一紙。正謂此也。久之骨髓漸漸填滿。則骨堅強。所以喻之為純剛。無堅不摧。亦以是也。是皆不離乎陰陽五行。而有以逮乎此矣。然猶有可以見證者。吾師澄甫之臂。其重過于常人不啻十倍。以之擊人。未有不摧。然余不能逮乎師。較人也重數(shù)倍??梢则炛??;⒅?。其有以異乎他獸者。亦以其骨髓充滿如石。了無余縫。故特強。亦可以驗之矣。此不過言太極拳之合乎哲學(xué)與科學(xué)之一斑耳。曹子曰。噓。善哉。太極拳發(fā)源于哲學(xué)。而證之以科學(xué)。子言信矣。曰。此僅言練精化氣。練氣補腦而已。更有進(jìn)乎此焉。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則可以通乎靈矣。此余所未能也。曹子曰。止矣??梢月劧?。有此理必有此事。留證于異日可矣。 專氣致柔第三
太極拳之特長者。乃氣沉丹田也。氣沉丹田。即老氏所謂專氣致柔之著手功夫。所謂柔弱者。生之徒。剛強者。死之徒也??梢姅z生之道。致柔而已。欲致柔。務(wù)先專氣。專氣以止于至善之地者。丹田也。氣能沉于丹田。即易所謂水火既濟。水火相交。水火者。即坎離也。離心火。炎上??材I水。潤下。背道而馳。性各剛強。與柔弱正復(fù)相反。人之腹中水獨多。居十之七?;鸲?。君相而已。易后天卦。離為君火。即心火。為實火也。內(nèi)經(jīng)命門火。即相火。為虛火也。五臟六腑以及周身。因君相二火之煽拂。無一處非火之所不能到?;鹗t病。國醫(yī)所謂某處有火。西醫(yī)所謂某處發(fā)炎。可見火雖散乎周身。亦不滅水之力之聚也。如人身缺少水份。則便干枯。缺少火力。則消化不良。水火既不可缺。又不可過于剛強。若任其性。炎上潤下。即易所謂水火未濟。其能耐久長之用乎。老氏讀易得間。師其意曰。專氣致柔。即氣沉丹田與心相守之法。丹田者。丹灶也。心在灶中。水在上。是以火溫水。不致就下為患。反得化氣之妙用。水在上?;鹪谙隆J且运疂?。不致炎上為害。反得溫養(yǎng)之化工。謂之坎離既濟。水火既濟。則專氣致柔之功成矣。不令水火背道而馳矣?;蛟凰鸺葷?。則知之矣。何用專氣方能致柔。曰。專氣之用莫大焉。姑約言其尤者。一、丹田者。不過若一氣囊耳。如氣不沉丹田。則囊癟而不開。然雖有丹田不能用也??v欲以心火相運。注乎丹田。亦不可得也。一、心若不與氣相依。則渺茫無所注其心力。又安知其能到丹田與否。是以專氣沉于丹田。尤須與心相守。方可致柔矣。太極拳論。所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遍周身之類。無一非氣沉丹田。而后可以言運氣行氣之功也。此專氣作用之一斑耳。曰。專氣。則知之矣。對于身體裨益之究竟。又何如。曰。老氏已自解之焉。曰。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嬰兒者。人類之苗種也。生生之意未已。是以柔而且弱。亦猶草木之萌芽矣。及其壯而至于老。不復(fù)有生生之意。則剛強矣。若木強而易折。去死不遠(yuǎn)。以去死不遠(yuǎn)之人。其復(fù)能嬰兒乎。嬰兒之體。渾一純陽而已。純陽即氣旺。氣旺則血足。氣旺血足。則筋柔。筋柔者。嬰兒之特征也。以去死不遠(yuǎn)之人。猶有還童之望者。專氣之致柔而已。挽狂瀾于既倒。續(xù)慧命之將絕。亦不出乎水火既濟之功而已。余是以論其究竟。在太極拳開卷曰。氣宜鼓蕩。神宜內(nèi)斂。終之曰。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則可以知之矣。鼓蕩即以我之氣與空氣相摩蕩。則有進(jìn)乎運氣行氣。氣遍周身矣。神斂更有進(jìn)乎專氣之功矣。專氣之至。能達(dá)乎煉精化氣。煉精化氣。未能達(dá)乎渾一純陽之候。至于意在精神不在氣。無氣則純剛。至矣。盡矣。太極拳可達(dá)乎渾一純陽之候矣。與老氏專氣致柔之說相終始。能如是。則祛病延年之說。抑亦末矣。 變化氣質(zhì)第四
讀圣賢書。而能篤行。審問。慎思。明辨。極其至者。所謂以六經(jīng)作吾注腳。能使氣質(zhì)之變化。則余無疑矣。至于學(xué)太極拳。亦能變化氣質(zhì)。則未之有聞也。余習(xí)太極拳。垂三十年矣。相繼無間者。且二十有一載。亦不自知其氣質(zhì)之已變化與否。謹(jǐn)述所自。質(zhì)諸有道。余之少也。雖有見義勇為之資。然輕躁悍銳。舍命輕生。非所恤也。好學(xué)頗有造極之志。然體力不繼。精神不逮。以至屢輟屢遷。無所成就。今者已逾鵬舉頭白之年。孔明食少之日。復(fù)何道哉。然帝鄉(xiāng)與富貴。原非期望。愿惟朝聞可夕死之道。其或可有仰止者乎。是以未敢自暴棄也。學(xué)拳二十余年以來。能自見之者無他。振敝起衰去病。則余有之矣??梢院憔貌痪胍?。屢輟屢遷。其或可以改矣。至于沉靜溫穆之功。非敢謂有所得。然輕躁悍銳。則或?qū)⒂兴ヒ?。若謂變化氣質(zhì)之說。必欲化荊棘為蘭蕙。變鴟鸮為鳳凰。則非余所敢企也。然余以為精神不逮。體力不繼者。雖少必衰。壯必病。衰病之侵人。雖欲自愛向上。且不可復(fù)得。遑論變化氣質(zhì)乎。不能自愛而向上。為圖頤養(yǎng)計。營菟裘計。為嬌妻美妾弱子計。則漢奸污吏。知不可為而為之者。有以也。以是余知不為玉碎。寧為瓦全者多矣。體力與精神之不能支持者??忠嗾计浒胍印4擞嘀^變化氣質(zhì)者。中人常人之事耳。進(jìn)之可漸為君子。退之可漸為小人而已。余故曰。太極拳其能變化氣質(zhì)乎。正有待證于達(dá)人已耳。 陸地游泳第五
運動之最柔者。莫過于游泳。亦今日各國學(xué)術(shù)家所公認(rèn)。以此可知柔即運動之妙法也。然游泳之流弊甚多。譬如沙眼及淋濁之傳染。喉腔及耳鼻灌水。以致發(fā)炎?;蛐呐K衰弱。以致溺斃者之類。不一而足。此游泳之短也。然游泳之特長。其體用有二。一、在乎能久泅。是為體。一、在乎有長力。是為用。善泅及有長力者。皆為氣之作用所致。善泅者。必能宿氣。宿氣愈久則泅之能力愈增。有長力亦即宿氣所致。宿氣愈久。則呼吸之量亦隨之增強。呼吸之量增強。即氣力之長進(jìn)也。所謂有長力者。即氣力之增長耳。故久泅及兼以氣力之增長者。其能善浮者無疑矣。然合其體用之特長。不曰柔乎。此即老氏所謂專氣致柔之法也。太極拳之有以異乎其他運動者。以其能有專氣致柔之特長耳。以能專氣致柔而論。則游泳不如太極拳。以其易于增長長力無流弊而論。則太極拳又勝乎游泳遠(yuǎn)矣。太極拳又名長拳。所謂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者。正形容其綿綿不斷之意。綿綿不斷者。專氣致柔而已矣。此與游泳之作用。無以異也。魚其善游者也。生乎水而長乎水。其能知水之作用乎。人其善行者也。生乎空氣。長乎空氣。亦不知空氣之作用也。然則。魚離乎水則死。人離乎空氣則不生。此則同也。然水與空氣雖不同。則需之者一也。人與魚雖不同。易地而處則一也。是知人之有空氣。即魚之有水也。我游乎陸地之上。作游泳觀。亦無不可。是以我之陸地游泳之說作矣。人在陸地上。游乎空氣之中。而卻忘其為空氣者久矣??諝庵饔?。更何論矣。大矣哉??諝庖?。無所不容。無所不包。至矣哉。空氣之作用也。無所不載。無所不育。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軒岐以及乎老聃之說。闡發(fā)至為精詳。而人未能加以窮究也。無縛雞之力者人也。有扛鼎之力者亦人也。人與人同。而力之不同何相遠(yuǎn)若此。力之本系乎氣。力大者氣壯。氣壯者。積氣之所致也。積氣猶積水然。積水淺。則載力微。雖一盂一盤未易浮也。積水深。則萬鈞之航。猶泛泛然不為重也。有扛鼎之力者。亦不過積氣稍深耳。茍能知積氣之方。如積水。則其力可達(dá)乎無窮??付Κq小言之矣。積氣者。即積之于丹田。丹田者。氣海也。在臍下一寸三分。其能喻之謂海。則其有容量可知矣。有載力可知矣。其大且深則亦可以知之矣。是無他。氣若能歸海。日積月累而弗輟。三年有成。則必大有可觀者矣。然則。此不過奪天地之氣。若萬牛之一毛。而有于我而已。其積之之方。將從何著手。而可使然也。曰。學(xué)太極拳之運動。其積氣之法。運氣之方。則可以溢乎筋絡(luò)。達(dá)乎骨髓。充乎膜膈。形乎皮毛。是為專氣致柔矣。專氣致柔之運動。最合乎太極拳之原則者。游泳而已。其能用力一分。則見一分之力。用功一刻。則見一刻之功。其進(jìn)也日新月異。正未可量。我是以取喻于太極拳。欲學(xué)者可以方物。易于領(lǐng)悟??諝夥强?。正猶水然。每一運動。即覺氣之鼓蕩如游泳。吞吐浮沉。以及乎進(jìn)退如游泳。茍能逮乎此境。則已非常人所能到也。初學(xué)著手??呻S時迎風(fēng)翻掌。拂臂舒拳??梢灾L(fēng)與空氣有若水者。極其至也。則知空氣重于水。且重于鐵也??諝庵赜阼F。即我友曹仲氏。昔年以世界科學(xué)家之新得。告于余曰。空氣可使重于鐵之試驗。其法以一鐵匣。將空氣用極大之壓力裝入。旋即將此匣以作炸彈之用。則炸力遠(yuǎn)勝于炸彈。余疑之。至今未釋。近自原子彈發(fā)明試用后。則空氣重于鐵之說。何足怪哉。太極拳之運動。為積氣而成。其力量較之積水載重為尤甚。此即專氣致柔。而能克制至剛之真理。作陸地游泳觀。思過半矣。 心膂并重第六
內(nèi)經(jīng)以任督同舉。書亦嘗以心膂并稱。而尤以道家對于心膂與修養(yǎng)之關(guān)系言之詳矣。太極拳乃內(nèi)家拳也。宋末張真人三豐。綜述黃老無為然后有為之說。合周易理氣象之義以演成。究其要者。仍不出乎任督。任督居奇經(jīng)八脈之首。任心主之。督膂主之。膂即屬于腎。以體用分而言之。則膂為體。心為用。合而言之。則心腎交。而體用全矣。太極拳之所以超乎其他拳術(shù)及運動者。亦以是之所致也。心為人一身之主。圣賢之學(xué)之要。曰。求其放心。禪者曰。主人翁在家否。主人翁者。心也。皆與道家所謂心腎交者。大同小異耳。然異曲同工。亦能各得其所。惟太極拳卻有進(jìn)乎是焉。正猶所謂。不如見諸行事之為深切著明矣。吾以是。而有心膂并重之論作。欲以明乎有體斯有用之實者矣。心者。非謂肉團之心也。乃心靈之心也。心靈之心。與肉團之心。本非二。亦非一也。即肉團之心之能有作用。而靈乎一切者。乃心靈之心也。膂脊骨也。脊有二十四節(jié)。為人身最多節(jié)之主骨。五臟六腑系焉。五體軀干賴以支撐。此猶余事耳。談修養(yǎng)與衛(wèi)生之道。舍此皆末事也。太極拳之務(wù)本之功。亦在于斯而已。初學(xué)入門者。即以心與氣相守于丹田。勿忘勿助。此即所謂求其放心。及主人翁之在家也。久之其氣自能越乎尾閭。沖開夾脊。度乎玉枕。而達(dá)乎顛頂。降于丹田。此即任督通。而心腎交矣。然此非一朝一夕之故。尤不可牽強。然乎自然。茍能臻此。則不獨太極拳之有登峰造極之望。其精神庶乎可以不死矣。長生祛病更無論矣。雖然。心難言之矣。有學(xué)識及修養(yǎng)者。固不乏人。如前哲所謂心傳。及正心。與不動心之說。誠若日月經(jīng)天。自能取法。何待贅述。惟膂之一字。意猶未盡。約而言之。古人所謂正襟危坐者。此修養(yǎng)之事也。危字之解不一。皆未敢直作危險之危字解。予謂危坐者。確有危險之實存乎其間。脊多節(jié)若串珠然。累疊而起。稍不將意。則傾側(cè)?;蚯苟挂?。則不復(fù)有力。不能支撐其軀干矣。其為病。小則為骨疽骨癆。大則即如天柱之折矣。豈不危哉。善修養(yǎng)者。知其所以然。弗使?jié)u為不振。由萎靡而致為病也。故有臨深履薄之戒曰。正襟危坐。正則不病矣。危則恐其易乎不正。以致其病也。余乃為留意太極拳者告。曰。豎起脊梁。豎起者。正若串珠累疊。弗令其傾側(cè)而已。若緊張矜持。矯枉過正。皆病也。只要知其為??梢?。無以加矣。 勁與物理第七
太極拳氣與勁之運用。在乎綿綿不斷。周而復(fù)始。圓而神通。靡有窮際。宇宙之間。大若行星之運轉(zhuǎn)。微如雨露之降零。厥形皆圓。此自然之微象也。引而伸之。其體與用。及其內(nèi)容精蘊。實與吾拳有息息想通者。今試分析其究竟于后。 夫行星可謂大莫能容。以其體圓。則積氣可以載之。而能運轉(zhuǎn)。倘其體不圓。雖積氣之力無所不載。亦不能浮無量數(shù)之星球于上空。而能運轉(zhuǎn)者也。因球形乃一容積最大。面積最小之體積也。至雨露雖微。而一滴中。含有無量數(shù)水分子。個個竭力向外發(fā)展。其結(jié)果各得平均。互相索引。其表面雖有張力。然其內(nèi)仍有聚力。故不失為圓。此即圓之成因。太極拳之所謂圓者。以其效法太極。其原因及體用。適與上述自然界之妙蘊相吻合。特舉圖如左 。
以上圖觀之。圓周內(nèi)各點。與中心距離皆為一致。墨子所謂。“一中同長”者是也。更有進(jìn)乎此者。圓周各點。所負(fù)荷之力。強弱亦各相等。否則不成其為球體矣。然則皮球之圓。圓也。鐵球之圓。亦圓也。無論其輕重不同。然以力觸其一面??芍涿婷娼酝?。面面皆動也。觸其一點。則萬點皆同。萬點皆應(yīng)也。此即太極拳之所不容人摸著與觸到者。以其體圓也。乃不知得力之所在也。球體中之分子力。一經(jīng)運轉(zhuǎn)。便互相牽引。即所謂向心力與離心力者也。 以上圖。由一中心向外發(fā)展之力。曰離心力。由圓周各點向中心牽引之力。曰向心力。兩力得能相等。不然則不得成圓形矣。例如以石或鐵。系乎繩之一端。又一端執(zhí)乎手。蕩而擲之為圓圈。手之所執(zhí)為中心。鐵石受擲之力向外。曰離心力。因繩牽引之力向內(nèi)。曰向心力。此時繩雖弱質(zhì)。則別見有緊張之氣勢。其氣勢之強弱。視其運轉(zhuǎn)之遲速為推移。此即太極拳推手。所謂似拉鋸式之較手也。倘我所得受向心力較大。而還之以離心力亦大。然我所得受之向心力雖大。卻得運而去之。此我得體圓之效用也。但還之以離心力。則彼不能運而去之。必彈出尋丈之外。此單于向心力。離心力。兩點而言。亦僅見圓力作用之一斑耳。此外圓中又有方之作用。包含無量數(shù)之等邊三角形。三角者。實為構(gòu)成圓形之基本形體。圖如左。 圓之作用。與其所包含之三角形。極有關(guān)系。在物理。如圓錐體。螺旋釘之發(fā)明是也。于此可見圓之物體。不僅堅固。不易被外力摧毀之消極守勢作用而已。且能以其所包含之無量數(shù)三角形體。隨處可以取積極攻勢之能力。如令其旋轉(zhuǎn)向前攻擊。則無一分一厘之面積。非積極攻擊之作用。譬如拍乒乓球。對方如以旋轉(zhuǎn)之球勢進(jìn)攻。應(yīng)之者不如其法。則攻勢不可當(dāng)也。必致失敗。以其攻勢之距離最密且速。即包含無量數(shù)三角形之作用故也。太極拳于上述之圓形。所包含無量數(shù)三角形之作用最多。而其效用最為顯著。以其效法于圓。非真實如球體也。其用守勢者。取法于圓。其用攻勢。則無處非三角形。并且無一分一厘非三角形旋轉(zhuǎn)式之攻勢也。以之攻擊于敵體。則萬難逃遁者。以此故也。進(jìn)而言之。其取攻擊者。有時尤可以超過圓形之作用者。忽一變而為等腰三角形者。其作用之變化尤廣。攻勢尤猛。然猶不出其圓體范圍以外也。圖如左。 于此可見太極拳。無施非攻。無處非守。即所謂走即是發(fā)。發(fā)即是走。寓積極于消極之中。彼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此之謂乎!
以上所述者。圓體以包含無量數(shù)三角形。向外取攻勢之作用。倘有時遇正面之外力攻陷者。成向內(nèi)凹之三角形者。其作用何如。圖如左。 如圖。適受無左右上下偏重之外力正面攻陷時。余姑不言以左右上下而規(guī)避之之法。直言受其攻陷。在太極拳正利用其猛襲攻陷。此即易所謂坎陷。為最險之卦。亦即以太極名拳之第一義也。其義將攻陷之外力。使其落空。敵知已落空陷中。非即反身逃遁不可。際其欲抽身時。即以我之腹部吸力。一變而為攻發(fā)之力。此即拳論所謂提放。放即發(fā)也。而復(fù)為圓形。則敵不及措手。已彈出于尋丈之外矣。太極拳之特長即在此。所謂發(fā)勁是也。反是則為走。又謂之化;走者。急轉(zhuǎn)?;D(zhuǎn)。化者。緩轉(zhuǎn)。其轉(zhuǎn)則一也。圖如左。
將受攻之點。稍一走化。其外力自然滑脫而化去矣。同時將對方之力才一化去。則無量數(shù)之三角輪轉(zhuǎn)。角角即為攻擊。即所謂化即是打。走即是打也。打即發(fā)勁之發(fā)也。反此。則用勁以攻人發(fā)人何如。圖如左。 發(fā)勁。則必于人身整個重心中。覓得一線之勁。即如球體之物理上用力方面。須通過中心之直線前進(jìn)。則球體不及旋轉(zhuǎn)。勢必如放箭及子彈之能穿過之類。此即太極拳發(fā)勁之原則。若令高躍或平躍而出。以及下跌。皆視其直線之所在。應(yīng)心而發(fā)。未有不得手者。吾師澄甫。每每告余曰。發(fā)勁須找到一直線。方可發(fā)。發(fā)時如放箭似的。是言已窮發(fā)勁之能事。惟此直線其理易明。欲用之者。然非參透及經(jīng)驗者。未易得心。學(xué)者須于此處著力。勉之?;蛟?。以上所述各點之原理。既知之矣。設(shè)有人力大如牛。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者。其一發(fā)攻勢。不顧一切。如閃電似的。一飚而至。則迅雷不及掩耳。其將奈何。曰。此問誠為切要。余以上述各點。正所以掣貪猛如此者。比擊鼠首狐顧者尤易易耳。其法皆已俱備于上。不贅。其理余再從而申述之。
球形之體積。其所占之空間。比任何同等面積之形體為大。其急襲者。不能出乎二要素。一即空間。一即時間。其速度與效能。若不能把握時間與空間者。其急襲者。正如俗所謂。送肉上鉤。其所欲得者。適得其反。自取其速亡也。曰。何也。曰。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此空間之限制。亦即時間之延長也。此圓形獨占面積及空間之廣且大。即令其速度與以空間及時間之延長。其效能因之而損失。此即太極拳之主旨。不予抵抗。而予以退讓。不與之正沖。而予以偏避。使其速度與能力稍為摧挫。則以順勢擊之。不費吹毛之力。則其自取摧毀。不及一瞬也。拳論所謂。牽動四兩撥千斤者。正以是也。此固一證耳。卻尤有進(jìn)者。箭何能發(fā)百步而穿七扎。先由強力開弓而箭發(fā)。此為原動力。箭行速。產(chǎn)生速力。以速力與動力較。則可能相等。甚或可能超乎動力也。譬如動力為一百斤。所產(chǎn)生之速力。則其大小或可得為二百斤矣。設(shè)以得二百斤論。則知其力與速而可得其能矣。擊以物理之定律公式。如左。 力×速×時=能 太極拳之所謂牽動四兩撥千斤者。即以四兩之勁。牽動其千斤之原動能力耳。所謂以力乘速乘時。所得者能也。能既被人牽轉(zhuǎn)而利用之。何復(fù)有力與速。之可言哉??梢妰H有貪與猛。不足恃也。太極拳之力。譬如薄于一紙片。其對方襲擊之力。譬如長江大河滾滾而來。何以御之。若以正面御之。雖千尋鐵鎖。不足為用也。然以一紙片沿其流。順其勢而去之。則紙片又何能傷也。雖然。紙片可謂薄弱矣。茍助之以速。譬置貼于馬達(dá)之軸。使其同轉(zhuǎn)。迨其速度。增至每分鐘二三千轉(zhuǎn)。此時如紙片突然離軸而去。勁木遇之則折。太極拳以無力。而至于有力。即此意。亦即此理。殊未可忽視也。其作用。即丹田之氣。得以鼓蕩。若長江大河之水然。又助之球體運動。其本力雖微。其速度不可限量。是以效能超出于常理之外。真不可測也。 于以上之等腰三角作用外。圓體之攻勢。左右上下旋轉(zhuǎn)。無一非杠桿之作用。太極拳于杠桿。以支力為要點。支力者。即太極拳所謂中定也。圖如左。 以上圖。除支力之點外。其余皆可左右上下前后八方轉(zhuǎn)動。譬如擊其右一端。則左一端可以向后旋轉(zhuǎn)。將被擊之一端??臻g放長。時間亦復(fù)延長。將對方襲擊之力量。完全分化等于零。然桿之右端所受之力量。譬如千斤。則千斤之力量。完全遞交于桿之左端矣。桿之右端向后正方急 轉(zhuǎn)。則桿之左端之力量。亦急向前正方旋轉(zhuǎn)。則正借對方之力量反擊之。則對方不及措手。已跌出尋丈之外矣。此即太極拳之發(fā)勁。皆如是而已。此外太極拳。善用分化對方之力量。及兼用合二力之作用。圖如左。
譬如對方以兩手正面按來。接于我兩小臂上。則我合兩手臂作尖劈形。而分化對方之正面按力歸于零。則我同時合手臂。作尖劈形之攻勢。完全借對方之猛銳力量。反攻其要害。此拳論所謂。引進(jìn)落空合即出。此亦一法也。此外太極拳善用提勁。將對方之根力拔起。而后一發(fā)可以兩足離地跌出。即拳論所謂欲將物掀起。必加之以挫之之力。使其根自斷。乃攘之速而無疑。此即物理學(xué)上之起重機。及千斤頂?shù)戎軛U作用。系以圖如左。 以上圖之支點與力點。距離愈遠(yuǎn)則用力愈少。而收效愈大。在太極拳用提勁發(fā)勁時。即以對方為重點。手或腕接觸對方之處。為支點。以腳與腿為力點。此即太極拳發(fā)勁時。動力之點在乎腳。所謂其根在腳。發(fā)乎腿。主宰與腰。行乎手指。所以對方雖有大力。及軀干高大者。皆不足恃。一經(jīng)接手。便可跌出尋丈外者。全憑杠桿之作用。雖接之以手。而發(fā)動之力點卻在乎腳??芍^精妙絕倫矣。不獨事半功倍而已。極其至者。雖百千倍。猶未可限量也。 總以上各節(jié)。太極拳運勁與物理之說。皆絲線入扣。發(fā)乎自然??梢娞珮O拳。雖導(dǎo)源于哲學(xué)。且可證乎科學(xué)。從來以太極拳原理不易了悟。以致盡人發(fā)生疑義。茲以物理解釋運勁。則太極拳雖根于哲學(xué)。則亦可思過半矣。然運勁與物理學(xué)說。在太極拳學(xué)術(shù)上。乃高深之研究。不過太極拳有體斯有用。如不能用。則體亦不足言矣。欲求體用兼全。則不可不將此理加以窮究。而后方能了解運勁之妙用。且此篇之作。對于歷來太極拳家所謂秘傳。則已泄漏無遺。幸學(xué)者三致意焉。 養(yǎng)生全真第八
一言興邦。人在政舉。國家安危之所系。人才已耳。孟子之言人才。在任將降。謂勞苦為何如。獨具才能。而體格不足以副之。又為何如。有體格足以副其才能者。得稱一時之強。稍事磨練。年未周甲。已呈衰退。獲居高位。以昏庸誤盡蒼生。又何如耶。以余觀之。天才猶為易得。修養(yǎng)最為難言。顏回早夭。孔明壽促。國家之損失。孰有大乎是與。盡人皆知為之痛惜。而未究其所以為過也。單瓢屢空。食少事繁。而猶孳孳兀兀。不稍調(diào)節(jié)之所致也。孟子則不然。曰。我善養(yǎng)五浩然之氣。孟子之過人也。以是。顏子諸葛之短促。不逮乎孟子。亦以是也。太極拳之運勁。以養(yǎng)氣為主。氣沉丹田。曰。氣以直養(yǎng)而無害。蓋宗孟子之言。今者欲學(xué)孟子。不知養(yǎng)氣而習(xí)太極拳者。必不能逮乎孟子。然而學(xué)太極拳。不知孟子之所謂放其心而不知求者??忠嗤絼谄錃鉄o益。拳論謂以心與氣相守于丹田。此即求放心。止于至善。直養(yǎng)無害。勿助勿忘。使浩然氣。油然而生。能是。立功德言三不朽??梢圆偃?。從事他業(yè)無慮矣。其法簡且易行。約言之。時間不使浪費??諝庵ト?。行坐處臥。言笑飲食之際。皆可運用養(yǎng)氣之功。此三者。人生日常之所不能須臾離者。茲分述如次。行路或舟車中。或親朋聚焦?;蚵犞v對弈之類。皆可乘廢時。而收以心與氣相守丹田之效?;虺τ銮逍驴諝狻1闱谖?。聞穢濁之氣。便閉氣避過。行坐處臥時。運氣同上。惟行須注意足分虛實。實則足心貼地。向后往之手。亦實。氣行手指。坐則隨時危坐。豎起脊梁。處站立也。一足實。足心貼地。疲則易之。臥必身向右側(cè)睡。屈右腿。以左足背貼于右膝蓋下。左手落于左胯上。右手托右頤。全身筋肉松沉貼席而已。談笑勿過高聲。氣要由丹田發(fā)。有津液時。須咽下。飲食以時。量有限制。不急遲。不思慮。不言笑。沉氣危坐。托碗近口。此皆收廢時。養(yǎng)氣之功。即求放心已耳。能如此。則終日無一時不在太極拳運用之中。此余廿年經(jīng)驗所得。其功用匪言可喻。簞瓢屢空。食少事繁。何足慮也。我故曰。養(yǎng)生以氣為主。惟無恒心者。不足與語耳。 益臟腑第九
拳術(shù)有內(nèi)外二家之分。曰少林。曰武當(dāng)。武當(dāng)即張三豐之太極內(nèi)家拳也。諺云。內(nèi)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此謂內(nèi)家尚氣耳。練氣以能沉丹田為先。氣能沉丹田則氣壯。氣壯則血盛。氣血壯盛。則有裨益于臟腑大矣。何也。人之臟腑。蓋有以異乎獸也。獸之脊骨樑橫。不能人立。則五臟六腑雖同系于脊梁。然前后次第平懸。稍一跳躍。則各臟腑皆能前后動蕩??墒姑颗K腑系于脊樑之宗筋。易于壯盛。故強于人。以此。人能立。而脊樑豎起。則清濁分。智慧足。而靈乎獸矣。亦以此。然剛猛之力退化殆盡。亦是故也。何也。脊樑能豎起。則臟腑直系。上下壁立。累疊擁擠于一團。以致各臟腑之皮與皮黏連。濕熱以熏蒸之。則脾胃先受其害。繼之。則肺腸及臟腑病矣。而人莫知其然。猶以為足善行??芍陆 R忠嗄┮?。足善行。比懶動者較佳。然多行則傷筋。而各臟腑雖稍受震動。而仍累疊黏連。不能作松靈摩蕩。則直系下垂之宗筋。無運動之可能。必日見衰弱無疑矣。惟氣沉丹田。則不然。丹田居腹中。位于臍下一寸三分。臟腑均在丹田以上。氣能沉丹田。每一呼吸。則臟腑具能松動。隨呼吸而開合。助之以運動之方。稍一轉(zhuǎn)腰舒臂。含胸邁步。則臟腑具能空靈動蕩。不獨宗筋日見其強。則溫?zé)峤阅芡高_(dá)。而不足為病。且膂力心力腦力。亦皆隨之而長。其所獲益可概言焉。是即氣沉丹田??墒古K腑能各個自為運動之所致。此太極拳之裨益于臟腑。無他。不于外之是務(wù)。而惟內(nèi)之是求。尚氣已耳。 起肺疾第十
余幼虛羸多病。弱冠任北京郁文藝術(shù)兩大學(xué)教授。旋任上海曁南大學(xué)及美術(shù)專校教授。不十載。即患肺病。其原因為吸粉筆屑過多所致。嗣余創(chuàng)設(shè)中國文藝學(xué)院于上海。其粉版以毛面玻璃磚為之。襯以緣呢。以濡濕毛巾揩粉筆字??选2徽摳蓾窦纯捎?。此專為同事及諸生設(shè)置。以免蹈余之故轍??箲?zhàn)軍與。及勝利以還。各學(xué)校學(xué)子。營養(yǎng)不足?;挤尾≌摺H找姹?。余憫之。余以為營養(yǎng)不足之學(xué)子。加以吸取粉筆屑。抑易致成肺病之一因也。希從事教育者。幸注意焉。余之肺病。乃習(xí)太極拳不數(shù)月而愈。然以余一人猶未足為例也。吾師楊澄甫氏。及吾黨黃生景華。授此拳與患肺病者得愈。指不勝屈。約述其病理與病原及治法。數(shù)點如左。 一、肺。醫(yī)經(jīng)呼為嬌臟。嬌者脆弱也。然知其為脆弱。卻未有畏其病若今西醫(yī)所謂之恐怖也。何者。以肺位居各臟腑之上。亦曰華蓋。與腸胃相隔。西醫(yī)之針?biāo)幉荒苤边_(dá)。除割療及休養(yǎng)外。尚未聞有其他妙治。吾國醫(yī)藥。以氣化為主。尤以肺病。非從氣化不能達(dá)治。是以較西醫(yī)之治為易耳。然西醫(yī)之歷史。不過三百年。其進(jìn)步可謂神速。以其自外而內(nèi)。從物質(zhì)與人體之研究。佐以器械之精良而已。至于氣化。迄今未識其端倪。是以中西醫(yī)學(xué)。未能互相為用。至為惋惜。 一、肺病。斷無特效藥。若言有之。欺人之談也。何哉。肺之直接患病者。僅占百分之三四之可能。肺之外有四臟六腑。皆可致肺病也。風(fēng)寒暑濕燥火。以及七情六欲。損傷之類。皆可致肺病也。惡能以一藥。而可以治如許之病。非欺詐是何。譬如胃病而致肺病者。乃其根在胃??v從肺治之愈。根未去。必重發(fā)。各臟腑之能致肺病者。亦皆然也。且各臟腑。又有相生相克之能。非循乎生克之理治之。不可得也。生克者。即氣化也。不及備述。 一、肺病。必須抗之以精神。抵之以膽量。則不致速壞。如陳果夫氏。撐持?jǐn)?shù)十年。猶自若也。膽怯者。告之以肺病。則精神必大為喪失。病雖輕。而必加重?;蛴懈嬗嘣弧S嗳缯誜光。謂有肺病。則予即躺地。不能起矣。如此將何以治之。余邑有病者二。之醫(yī)所。醫(yī)診畢。屬護士給藥。曰甲。肺病。屬其善休養(yǎng)。乙。傷風(fēng)。服此藥可愈。護士將甲乙藥錯與。亦告之云云。不二月。醫(yī)遇甲于途。見其精神煥發(fā)。曰。病孰愈。曰。君護士告予傷風(fēng)。服藥便愈。醫(yī)驚而不語。歸屬人詢乙。則乙已逝矣。醫(yī)者與吾同學(xué)馬孟容氏友善。告之曰。奇哉。精神之作用也。此馬氏于十七年春。舉以告余者。十九年初冬。有劉生慎旃者。以其郎舅程君。肺疾逾二年甚厲。乞余為之治。余許之。程君為居巢首富之獨子也。中西醫(yī)已遍治之矣。劉生告之日。予師神醫(yī)也。不輕為人治病。今予以誠懇之。已諾。亟去滬就診。比至寓廬。余診畢。飾辭以告之曰。人以君為肺病。誤矣。君實熱咳吐血。服藥三劑。血即止。血止后。調(diào)理旬日可矣。果如所言。在滬兼旬。而返。逾年余至巢見之。已強健逾恒矣。此僅言肺病與精神及膽量有關(guān)者而言之。猶在癥與治之外者也。 一、肺病者。直告之以肺病。除精神與膽量不談外。與病者不獨了無裨益。且有促其速死之理。因告其有肺病。立屬其靜臥。多事休養(yǎng)。凡有心者。惟其心不能休息。雖臥而休養(yǎng)。其心之郁悶。恐比死而有加焉。是則體愈逸。而心愈勞。心勞則火熾。而灼肺矣。此中醫(yī)所謂心火也。肺金也?;鹉荛F金者。即以心克肺也。不轉(zhuǎn)瞬可以燎原矣。此西醫(yī)所不知也。而且告之第一期二期三期者。是亦玉樓促召而已??煽院酢?br>一、肺病。不可以多臥。西醫(yī)往往見肺病者。便令其臥而不動。大錯也。肺古人喻之為懸鐘。是以擊之能發(fā)聲。聲可揚遠(yuǎn)而清。如臥鐘于地。擊之則聲啞??芍涫в靡?。今使病肺者。多臥勿動。則肺之呼吸。不能全部任意開合。必日斷衰弱。安可治也。且多臥。則消化之力減??v有營養(yǎng)。無所施為。多臥則督脈之用弛。督脈者。脊骨也。人之軀干。此骨主之。消化力減。則脾臟就衰。督脈用弛。則腎臟致?lián)p。牌腎兩傷。其將何以救藥。非佘所知也。 一、X光鏡之效能。竟有百分之幾之可靠。正待考慮。未可盡信也。肺有痰濕壅滯而咳嗽。經(jīng)照X光鏡。認(rèn)為肺病者。余治之愈屢矣。不足怪也。又有氣塊所阻隔。X光鏡所誤認(rèn)者。外交部吳國楨為部長時。有人事室主任。鄭震宇。余舊交也。其左脅時發(fā)痛。已逾十載。乞余治之。余斷為氣塊。逾時過久。須一月方可以消之。震宇以時間太長。未暇就治。卅二年因公赴美。 既而病發(fā)。在華盛頓某大醫(yī)院診察。經(jīng)三度X光鏡照攝。斷為肺結(jié)核。徑大及寸。又經(jīng)美之醫(yī)學(xué)權(quán)威者研究。謂非割治不可。乃割治。從左脅開刀尋至腰至背。橫截半腹。終不獲結(jié)核之點。幾至不穀。旋經(jīng)大量輸血。臥治六閱月始起。震宇廣交??梢栽兤湓斠?。馀如聽筒更可知矣。 一、所謂第一期肺病者。氣血未傷。正可放膽攻其病。而拔其根。指日可愈。今計不出此。不問肺病者之寒熱虛實。抑或有風(fēng)邪燥濕。夾于其中。遽予之以魚肝油。及貝母精。杏仁精。維他命等。將病原封鎖于肺。永不得治。是為養(yǎng)癰。是為關(guān)門殺賊。多所延誤。殊堪痛惜。望病者于余言再思可也。 一、肺疾非不治之癥。余所見聞甚多。有多食蒜而愈者。多食萊菔或小米粥及枇杷當(dāng)飯而愈者?;蝻嬔笥图皬?fù)原而愈者。凡此種種屢見治愈者。皆是攻多補少。若是熱勝之肺病吐血。余見有人每晨食生雞蛋六枚。不二月而全愈。又有食馬齒莧粥而愈者。肺病有年者。余見食紫河車填鴨。越一夜煮鴨食之。連食數(shù)次而愈。又食公豬肺。以十二生雞子汁灌肺管中。隔水燉熟淡食。四五度而愈者。余廿馀年來。手治肺病頗多。重者過三期。中西醫(yī)束手之松江李博亭君。投以大劑桂附參耆。一劑知。二劑輕。八劑而全愈。博亭旋任黃埔軍校英文教官。至今已二十有一載。強健逾恒。廿一年。其幼子六歲。發(fā)熱。住中央醫(yī)院逾半載。謂系遺傳性肺病。適余自滬至寧。投以大劑涼藥。羚羊犀角地冬之類。不數(shù)日熱退凈而愈?,F(xiàn)已入大學(xué)。亦壯健逾恒。馀不勝數(shù)。余嘗語肺病者曰。肺病非不治之癥。務(wù)以弗憂弗煩弗懼。能抱定此三弗主義。服藥必易見效。發(fā)怒生氣。尤所不宜。余以病病之心。因窮治病之法。故不殫瑣屑。拉雜成篇。以供病者之參考耳。 一、佘謂肺癥無特效藥。而獨謂太極拳對于肺病有特效者。人未有不疑為宣傳。及欺人也。請從而述之。太極拳于肺病有特效者。非謂對垂絕不能行動之肺病而言。是對于能飲食及能行動者。習(xí)之皆有特效也。敢言特效者。正不論任何一種肺病。均得有效用。且無絲毫流弊。茲述其尤顯著者。數(shù)點如左。 一、太極拳運動。所謂運而后動。運而后動者。即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是由內(nèi)以達(dá)乎外。即先由臟腑。而達(dá)乎肢體之運動也。此即是氣沉丹田為主。其法以上各節(jié)言之詳矣??傊]p靈致柔。毫不費力。以養(yǎng)氣活血。舒筋節(jié)勞為運動。且時間每早晚最多不過七分鐘。尤以勿求速進(jìn)為佳。 一、肺病十之六七。是腎虧起因。少日好手淫?;蜻z精。及性欲不遂。失其常度。及壯者好色。不能自節(jié)之所致者為多。婦女大多經(jīng)水不調(diào)?;蚝糜魫瀽琅?。余于二十九年及三十年。擔(dān)任國民商報醫(yī)藥顧問一欄。而問治肺病之方。及述其病根者。不替數(shù)千人。是以得其實證與醫(yī)理。所謂腎為肺之子。以肺之津液輸與腎。腎虧則精水枯竭。而肺亦致?lián)p。則供不應(yīng)求矣。且以腎實虛。虛火愈熾。則灼肺。而使肺亦枯燥?;蛑挛6砂A矣。又謂肺為標(biāo)。腎為木。猶樹木然。本將壞。而枝葉先枯?;蛑職屄洹r肺最為脆弱。其先腎而見病無疑。太極拳以氣沉丹田。為水火即濟之功。原為固腎之不二法門。腎氣既固。則肺氣漸復(fù)。此之謂特效。誰曰不宜。 一、脾虛。即可致肺病者。睥虛則胃納減?;蛳涣肌F榉沃?。肺之氣蓋仰給于睥。如胃中有食。得睥磨而食化。食化則氣旺。睥先得而受之。而后傳乎肺。故為肺之母。譬如腹中饑餓。即脾胃先餒。而肺相繼餒矣。言語無音。精神萎頓。此肺之失其所養(yǎng)。明矣。氣沉丹田。即積氣于腹中。如不得食??梢运氖湃詹凰?。余曾見之蘇先生矣。人謂不得食七日。必死。余昔客秣陵。主濮季平家。曾試不食八日。言笑行動自若。惟形容消瘦耳。此即補脾之一證也。氣沉丹田。則脾強胃納有加。消化良矣。是有裨益于肺者。無可諱言。此亦特效之一也。 一、肺病成癆者。即咳嗽不已。肺氣大虧。津液枯。而潮熱作矣。以致肺萎成癆。吐血者其猶次之。肺萎則肺中無氣。可知。氣沉丹田。則氣積。而肺氣亦充滿矣。佐之以至柔至緩至輕至微之運動。而使肺部漸開漸合。則肺不得而為萎。肺不萎。即有生機存焉。猶可以推陳而生新。肺不萎。雖云腐爛。則營養(yǎng)或藥餌??梢园l(fā)生其效用也。肺不萎。則可以漸漸轉(zhuǎn)弱為強。自有更新之能力??梢杂型苿痈癄€之作用。是謂之有特效。乃萬古不磨之確論。亟舉以告病者。言長楮短。乞恕不周。 別程序第十一
太極拳運動之大綱。有三。分天地人為三階。人階為舒筋活血之運動。地階為開關(guān)達(dá)節(jié)之運動。天階為知覺作用之運動。次目有九。每階下各系三級。一階一級。為舒筋自肩至手指。二級自胯至涌泉。三級。自尾閭至泥丸。二階一級。為氣沉丹田。二級。氣達(dá)涌泉。三級。氣達(dá)泥丸。三階一級。為聽勁。二級。為懂勁。三級。為階及神明。是為三階九級。臚述如次。 一、為自肩至腕之舒筋法。筋既能舒。則自然血活。其法以舒腕為先。肘次之。肩又次之。毫不用力。由至柔而漸進(jìn)。皆以曲中求直。厥形為圓。曲既不宜。直亦不可。有缺陷有凹凸亦不可。終以舒筋至申指尖為止。此為一階一級。 二、為自胯至踵。其致亦然。其不同者。有輕重虛實之別。足為能載全身重量。與手之舉動輕便異。常人之足。從不注意虛實。普通拳技家。亦聽便而已。惟習(xí)太極拳者。將體重付于一足。兩足時互易之。又不許用力。自胯至膝至踵。具要松柔。其力量在足心。而受于地。足要分虛實。手亦然。其不同者。如右足實。左手要實。為一貫之勁。左足實亦然。反此為雙重。此為一階二級。 三、為自尾閭至頂。其致亦然。惟脊為多節(jié)之主骨。所謂柔腰百折若無骨者。脊之要柔可見矣。脊柔筋使然。其要在尾閤中正。及頂頭懸耳。此為一階三級。 一、氣沉丹田。為煉氣之初基。丹田位于腹中。低于臍一寸三分。近臍去脊較遠(yuǎn)。氣以細(xì)長靜慢為主。緩緩吸入丹田。與心相守。稍使逗留。久之漸能宿氣。日積月累。直養(yǎng)無害。未可量也。純?nèi)巫匀弧2豢捎薪z毫牽強。初學(xué)沉氣不易。肩稍沉。肘稍垂。則氣可引至胃脘。胸微陷。背微弓。則氣可沉至丹田矣。反此。必驟進(jìn)即逆上。勢必聳肩掀肺。易致病。此為二階一級。 二、氣達(dá)乎四肢。氣沉丹田后。似可由心驅(qū)遣。便使氣至胯至膝至踵。此即所謂至人之息以踵。復(fù)至肩至肘至腕。四肢關(guān)節(jié)俱開。然后下可達(dá)乎涌泉。上可行乎勞宮。以止于中指尖。則拳論所為。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梢詮氖乱印4藶槎A二級。 三、越尾閭達(dá)乎泥丸。此謂通三關(guān)。亦即河車倒運之嚆矢。然越尾閭。為最難。馀較易耳。氣沉丹田。待功純?;鸷虻?。不期然而然。自然越過尾閭。不可絲毫勉強。不然便落虛妄。致病。慎之慎之。須證諸師友。為妥。越過尾閭。復(fù)沖開夾脊。度玉枕。達(dá)泥丸。亦若是。此為入門。則骎駸進(jìn)乎道矣。延年祛病末事矣。此為二階三級。 一、聽勁。何謂勁。又何能聽。須細(xì)審之。勁與力大異。秘傳謂勁由于筋。力由于骨。至哉言乎。近世學(xué)者。盲從至死。而終不知勁之為用??蔀楹茋@。勁之為勁。氣由于筋致柔。有彈力已耳。惟柔乃能與對手黏連相隨。能黏連。則我之氣與彼氣相接觸。欲測其氣之動靜。故曰聽。則拳論所謂。彼微動。我先動之機。亦在于此。此為:三階一級。 二、懂勁。懂勁與聽勁。有深淺精 之別。彼微動。我可聽而得之。我先動則懂而后能之。得機得勢在我不在彼。此乃由淺入深矣。至于精粗難言矣。秘傳謂彼微動。我聽而知之。然微動易測。未動難知。茍能于未動。聽而知之。其庶乎階及神明矣。曰。無他。氣由乎筋脈膜膈。其勁有四。曰防御。 曰潛藏。曰將發(fā)。曰撤擊之不同。能收縮骨節(jié)。曰筋。得循環(huán)血液。曰脈。膜。在肌肉間。裹筋與骨。及臟腑皆有之。膈。肝隔也。氣由于筋。不失常態(tài)。知其欲防御。由于脈。知其欲潛藏。而生變化。由于膜。將充溢于表。知其將發(fā)勁也。由于膈。如其斂氣。欲退而撤擊矣。此為懂勁之極致。精矣。至矣。蔑以加矣。是為三階二級。 三、為階及神明。難言之矣。拳論終之曰。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此言甚奇。似視氣。猶若未足重耶。其實不然。氣能得化境。而進(jìn)乎精神之作用。其所謂無力之力。神力也。目之所注。神之所到。氣已隨之。氣能運身。不待動心。而神可以挾氣而行。是為神力。亦可謂之神速。物理學(xué)。以速乘力。其效能未可限量。故神力即神速也。學(xué)者類多舍近求遠(yuǎn)。不知丹田積氣之妙用。氣猶風(fēng)與水與云之類。風(fēng)與水與云。皆能有積力。與天地之積氣一是。孟子所謂養(yǎng)浩然氣。至大至剛。則塞乎天地之間。即是也。風(fēng)與水之積力易見。亦易知。惟云與氣之積力難見。亦難知。有飛機后。始知黑云中有雷電。觸之必成虀粉。無幸免也??芍印V练e氣能載天地。更何論矣。神力神速。誠有雷電之意。存乎其間。此之謂階及神明。是為:三階三級。 此為習(xí)大極拳之程序。學(xué)者不可躐等。拾級而上。登峰造極。無難矣。佘乃心三豐宗岳之心。竟二公未竟之志。強民族。興國家之術(shù)。舍此末由。愿學(xué)者其勉旃。 明生克第十二
十三式。為八門五步。即八卦五行也。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即乾坤坎離巽震艮兌也。進(jìn)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生克者。即相生相克之理。與拳之體用?;ハ酁樽C也。金、在技擊上指刀而言。木、為棍。水、為劍?;?、為槍。土、為拳也。萬物皆由土中生。是即謂刀棍劍槍皆由拳生也。刀之用在剛。善劈。棍遇之則折。此金克木。棍之用在達(dá)。善沖。拳為徒手之稱。遇棍則傷。此木克土。拳為有定力之技術(shù)。劍遇有定力之技術(shù)。乃被制。猶徒手之奪劍也。此土克水。劍之用在柔。槍遇之則失其烈。此水克火。槍之用在烈。善扎。刀遇之則失其剛。此火克金。此為技擊家之術(shù)語。相傳久矣。約其意不出于此。然技擊器械。但主相克。惟五步兼有生克之理。譬如進(jìn)。進(jìn)為進(jìn)步。性烈。為火。定。有定力。為土。進(jìn)而有定力不亂。易取勝。此火生土。顧。為左顧。性剛。為金。謂步如左顧。右拳隨發(fā)。加以定力而發(fā)。此土生金。退。以柔為用。為水。顧剛。濟之以柔。此金生水。盼。右盼。性強。為木。退柔。不可以終柔。故繼之以強。此水生木。進(jìn)為火。性烈。木強以助之。而閎其用。此木生火。故謂五步。有五行相生之用。其相克。亦即水克火?;疬M(jìn)以烈。水退以柔?;鹩鸁?。而水愈寒。與物理相克類也。其馀與劍棍說參看。八卦則不然。必合陰陽五行而言。即易所謂剛?cè)嵯嗄Α0素韵嗍幹?。乾、天為金。坤、地為土???、水。離、火。此即掤擠捋按。四正方也。亦即陽剛陰柔之道。此為十三式之總手。雖有四動。其實只有陰陽二式之作用。二式中。尤以捋之一式。為最險要。易以坎陷。謂習(xí)險。以其中剛而外柔也。兵家之機。不出乎是。夫兵詭道。兵不厭詐之說。皆未盡坎陷習(xí)險之妙用。故佘謂太極拳之用。得一式。曰、捋。震雷為木。巽風(fēng)為木。艮山亦土也。兌澤金也。此即採挒肘靠。四隅角也。四正四隅。合而為伏羲先天卦位。採乃震雷為陽。其表即有陰陽。為虛實不定之象。故震雖屬木。亦能生火也。此言採之初意。但欲牽動對萬之根勁而已。是為試探虛實之作用。彼如真實。則我採之。未有不跌。如彼能虛受。必生變化。則我便放棄。而移轉(zhuǎn)之。此謂八卦相蕩。倘彼因我之採。而還擊我以靠。我如真採。必被一靠而翻仰。無疑。但我之採。本為虛採。彼即還之以靠。則撲空矣。撲空未有不倒。此謂剛?cè)嵯嗄σ病R嗉凑鹉局?。而能克兌金也。挒。巽為風(fēng)木。肘。艮為山土。木克土。其用亦然。故不贅。此不過五行各有陰陽。陰陽虛實又互有變化而已。猶為易得。惟變易不易之道殊為難能。變易不易。為十三式中之第一要義。所謂變易者。陰陽剛?cè)嵯嗷ヒ?。而生變化。十三式之相與摩蕩。而無一非變易也。至于不易。是十三式體用中。惟一之定理。定理者。即猶中定之定力也。何為中定定力。早即時中。定無常定。不失中定。是為定力。中庸所謂不偏不易。亦即中定之定理也。不易者。不顧對方以何式取攻勢。掤捋吾知其為期為捋。陰陽虛實。吾知其為陰陽虛實耳。然我總以我之中定。不受牽。亦不牽人。不發(fā)人。亦不受發(fā)。此為不易之定理。能是。牽也可。發(fā)也可?;樽円?。無施而不可。所謂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可見中定之難矣。佘故曰。十三式之體用。各得一式矣。其用曰捋。其體曰中定。如此而已。一陰一陽之謂道。是為太極。此亦不易之定論。亦即以是作十三篇之主論。不亦宜乎。 述口訣第十三附序及按語
從來武術(shù)家。得有妙法。多秘不視人。所謂傳子不傳女也。然子未必皆肖而賢。以致屢屢失其真?zhèn)?。倘或有得意弟子。乃傳其法者。亦必留一手。以備不測。誠如是。欲求吾國武術(shù)之發(fā)楊。豈易得哉。今曼青之受澄師者。未敢說盡其傳。倘也留一手。或秘而不宣。則懷寶迷邦矣。十余年來。每欲筆諸于書。以廣流傳。此心萌動。而后擱置者。屢矣。亦恐傳非其人耳。既而思之。善與人同。固吾所愿。乃謹(jǐn)錄要訣十二則如次。此皆澄師所不輕易傳人者。每一語出。輒叮嚀曰。余如不言。汝雖學(xué)三世。不易得也。此言何止重提數(shù)千遍。蒙澄師之過愛若此。而不能達(dá)其厚望。慚愧無已。尚希世之賢哲英豪。有以參證而廣大之。使盡人皆能祛病延年。則民族幸甚。 一、曰松。澄師每日。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凈。要全身松開。反此則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之一字。最為難能。如真能松凈。余皆未事耳。余將澄師平日口授指點之大意。附于下。使學(xué)者易于領(lǐng)悟。松。要全身筋絡(luò)松開。不可有絲毫緊張。所謂柔腰百折若無骨。若無骨。只有筋耳。筋能松開。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二、曰沉。如能松透。即是沉。筋絡(luò)松開。則軀干所系。皆得從下沉也。按沉與松。原是一事。沉即不浮。浮是病。體能沉已善矣。尤須加以氣沉。氣沉。則神凝。其用大矣。 三、曰分虛實。拳論所謂。處處總此一虛實。以右手與左腳相貫一線之勁。右腳與左手亦然。如右手左腳實。則右腳左手虛。反是。則亦然。是為分清。總之全身負(fù)擔(dān)。只許放在一只腳上。如兩腳分擔(dān)。便是雙重。其轉(zhuǎn)變時。要注意尾閭與夾脊得中。方為不失中定。至要至要。 按轉(zhuǎn)變一語。即是變換虛實之樞機。不經(jīng)道破。真永不知有下手處也。右手實勁。交與左手。其樞機在夾脊。左腳實勁。交與右腳。其樞機在尾閭。但要尾閭與夾脊中正對直。方為不失中定。此語非潛心領(lǐng)悟。不易得也。 四、曰虛靈頂勁。即是頂勁虛靈耳。亦即所謂頂頭懸之意也。按頂頭懸者。譬如有辮子時。將其辮子系于樑上。體亦懸空離地。此時使之全身旋轉(zhuǎn)則可。若單使頭部俯仰。及左右擺動。則不可得也。虛靈頂勁。及頂頭懸之意。亦若此而已。須于練功架時。將玉枕骨豎起。而神與氣。不期然而相遇于頂焉。 五、曰磨轉(zhuǎn)心不轉(zhuǎn)。磨轉(zhuǎn)者。即喻腰轉(zhuǎn)。心不轉(zhuǎn)者。乃氣沉丹田之中定也。按磨轉(zhuǎn)心不轉(zhuǎn)者。此家傳口訣也。比諸拳論所謂。腰如車軸。腰為纛二語。尤為顯赫。余得此意后。自覺功夫日見進(jìn)境。 六、曰似拉鋸式之?dāng)埲肝?。即掤捋擠按之推手也。往復(fù)相推。喻之以拉鋸。拉鋸者。彼此用力均勻。則往復(fù)可以暢通無阻。如一面稍欲變化。則鋸齒隨處可以扎住。如彼使之扎住。則我雖欲用力不得拉回時。只可用推力送之。便可復(fù)得相推如初。此理在太極拳之推手上。有二意。一曰、舍己從人。順其勢。可以得化勁與走勁之妙用。二曰、彼微動。己先動。此即彼欲用推力送來時。則我亦先之以拉力拉回。彼如以拉力拉去時。則我亦先之以推力送之去。按拉鋸之喻。其理可謂透徹之至。此真家傳妙訣。余于此恍然大悟。于彼微動。己先動之著手功夫。茍能于此嫻熟。則操縱在我不在彼。其余又何論矣。 七、曰我不是肉架子。汝為什么掛在我身上。 按太極拳。專尚松靈。最忌板滯。若如肉架上掛肉。便是死肉。又何有靈氣之可言。故痛惡而決絕之。乃有我不是肉架子之詈罵。此亦家傳口訣。 用意深刻。幸細(xì)觀之。 八、曰撥不倒。不倒翁。用身輕靈。其根在腳。非具有松沉兩種功夫。不易辦到。 按不倒翁之重心。在乎下部一點。拳論所謂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如雨腳同時用力。一撥便倒無疑。用身稍有板滯。一撥便倒無疑。要之全身之勁。百分之百。沉于一只足心。其余全身皆松浮。得能輕于鴻毛。便撥不倒矣。 九、曰能發(fā)勁。勁與力不同。勁由于筋。力由于骨。故柔的活的有彈性的是勁。剛的死的無彈性的便是力。何為發(fā)勁。放箭似的。按放箭。是靠弓弦上彈力。弓與弦之力量。即是柔的活的有彈性的。勁力不同。能發(fā)不能發(fā)。可以見矣。此猶不過論發(fā)勁之性質(zhì)耳。于作用上猶未詳盡。余又將澄師平日。時時講解發(fā)勁要法。茲附錄之。曰。要得機得勢。曰。要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謂健候老先生。喜誦此二語。然得機得勢。最難領(lǐng)略。余以拉鋸式之作用中。確是有機有勢存乎其間。因彼之欲進(jìn)欲退。我先知之。是為得機。彼既進(jìn)既退。受制于我。是為得勢。舉此一端。可以知之。腳腿腰能完整一氣。一則。是力聚??梢灾逻h(yuǎn)。一則。身不散亂。方可命中。發(fā)勁之妙用。盡于此矣。學(xué)者勉之。 十、曰搬架子。要平正均勻。按平正均勻四字。最為平淡。卻極難能。平正方能安舒??梢灾伟嗣?。均勻方能貫串。而無斷續(xù)處也。此即拳論所謂。立如平準(zhǔn)。及運動如抽絲等語。非從此四字下手不為功。 十一、曰須認(rèn)真。打手歌曰。掤捋擠按須認(rèn)真。若認(rèn)不真。便都成了假的。吾今舉以告汝。掤若掤到人家身上去。捋若捋到自己身上來。都是錯認(rèn)。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捋不要捋到自己身上來。此是真的。按與擠。皆要蓄其勁。不可失卻中定。此是真的。 按須認(rèn)真三字。從來讀破太極拳論。未得悟澈。一經(jīng)澄師道破。始知有尺寸。有法度。非經(jīng)口授指點。不易了解者。皆此類也。此真家傳秘訣。學(xué)者其由此體驗之。便可得其尺寸。則不復(fù)失中定矣。至要至要。 十二、曰四兩撥千斤。四兩何能撥千斤。人皆未之信。所謂牽動四兩撥千斤者。只要用四兩勁牽動千斤。而后撥之。此牽與撥。是兩事。非真以四兩撥千斤也。 按此節(jié)。牽撥二字。分開解釋。使能見其妙用。牽之之法。譬如牛重千斤。穿鼻之繩。不過四兩。以四兩之繩。牽千斤之牛。左右如意。其欲奔馳不可得也。蓋牽者。牽其鼻準(zhǔn)。若牽其角。其腿。不行也。足牽以其道。以其處也。然則??梢运膬芍K牽之。如千斤之石馬。亦能以四兩之朽索牽之乎。不能也。此活與死之作用不同。人有靈性。其欲以千斤之力攻人時。其來有方向。譬如對直而來。則我以四兩之勁。牽其手之末。順其勢而斜出之。此之謂牽。因牽動之后。彼之力已落空。則此時以勁撥之。未有不擲出尋丈之外者。然牽之之勁。只要四兩足矣。撥之之勁。酌用在我耳。然牽之之勁。不可過重。重則彼知之??梢宰兓撎右病;騽t藉牽之勁。換其所向。得以襲擊之也。否則彼知我牽之。便蓄其力而不前。蓄其力。其勢已退挫??杉匆蚱渫舜?。便舍牽之之勁。而反為發(fā)放。則彼未有不應(yīng)手而倒。此反撥也。以上種種。皆澄師口授指點之傳于曼青者。不敢自秘。愿廣其流傳。幸世之同仁共勉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