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當中,有人偶爾會水腫,有人平時痰很多,有人愛腹瀉,有人舌苔厚膩。這些情況看似毫無關(guān)聯(lián),但是中醫(yī)認為它們和“脾虛”、體內(nèi)濕氣偏重有關(guān)系。 中醫(yī)學(xué)認為,脾具有運化水濕的作用。所謂運化水濕,是指脾在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水液代謝、維持水液代謝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脾可以將全身各組織器官多余的水液,及時輸送到相應(yīng)的器官(如肺、腎、膀胱、皮毛等),變成汗和尿液排出體外。因此,在水液代謝的全部過程中,脾都發(fā)揮著重要的樞紐作用,促進著水液的環(huán)流和排泄。運化功能,主要依靠脾氣的作用,若脾氣健運,則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質(zhì)的運輸布散等功能旺盛,水液輸布、排泄才能正常,體內(nèi)的水液才能保持著相對的平衡狀態(tài)。反之,若脾失健運、脾氣虛弱,不但會出現(xiàn)腹脹、便溏、倦怠等消化失常癥狀,還會引起水液代謝失常,進而產(chǎn)生多種水濕停滯的病變,如浮腫、痰飲、泄瀉等。 飲食是人體營養(yǎng)的主要來源,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靠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完成。所以,人們一旦出現(xiàn)“脾虛”的癥狀,應(yīng)找中醫(yī)大夫積極調(diào)理、補虛。常用的健脾祛濕中成藥有四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參苓白術(shù)丸等,一般每次服6—9克,每日1—2次,溫開水送下。
怎麼判斷自己體內(nèi)有濕又怎樣除濕
我們中醫(yī)則通過觀察外在的能看到的東西想象出體內(nèi)邪氣的情形。當然,如果你實在不愿意觀察大便,看看舌頭也可以,不妨每天早上刷牙前抽出寶貴的兩秒鐘,吐出舌頭觀察一下,是不是由齒痕,舌苔黃中帶膩——膩就是舌頭上的液體感覺很粘的,如果是,那也是體內(nèi)有濕的表現(xiàn)。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厲害。
有一次,我們?nèi)ソ紖^(qū)旅游,郊區(qū)的條件比市區(qū)要差一些,尤其是廁所,沒有沖水設(shè)備,一進去臭氣熏天,毛坑里全是人的糞便。一般人都會覺得挺惡心的,但作為一個醫(yī)生,我覺得更惡心!為什么?憑著職業(yè)習(xí)慣我馬上判斷出,這些大便不是正常的大便。 什么樣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我們以前上生理解剖課的時候,書里有對人體排泄物,包括對大便的描述,是用醫(yī)學(xué)術(shù)語描述出來,大家聽了都感覺很好笑,叫做“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形的,很通暢”??晌铱吹竭@個公廁里邊沒有一個大便是這樣的。都是青色的、綠色的,而且成形的很少。有句罵人的話叫做“說人話不干人事,吃人飯不拉人屎”,現(xiàn)代 “吃人飯不拉人屎”的多了。
青綠色糞便,說一句不好聽的話,那就不是人屎!是什么原因?qū)е逻@種人大便顏色變成深綠色的呢?首先是吃肉吃得太多,其次是我們吃的食物里有污染,加上現(xiàn)代人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nèi)郁,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醫(yī)里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yīng)以五谷雜糧為食,現(xiàn)在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nèi)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nèi)有濕氣。
在致病的風(fēng)、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yī)最怕濕邪。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zhàn),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干燥的時候來得痛快。濕氣遇風(fēng)則成為風(fēng)濕,驅(qū)風(fēng)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fēng)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為什么現(xiàn)代人的病那么復(fù)雜,那么難治?因為他們體內(nèi)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nèi)的濕氣里應(yīng)外合,糾纏不清!以前僅僅盛行于我國西南的川菜,現(xiàn)在風(fēng)行全國?就是因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濕邪比較重的西南一帶人需要用它來化解體內(nèi)的濕氣,現(xiàn)在,全國人體內(nèi)都有濕氣了,都需要辛辣來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愛上了川菜。
有病的人體內(nèi),是頑固的濕邪;貌似健康的人體內(nèi),也有濕邪埋伏在那里伺機行事。那么,怎么能判斷自己體內(nèi)是不是有濕呢?有
個很直觀便捷的方式,那就是看大便: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nèi)有濕。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體內(nèi)有濕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3、如果不便于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干凈了。但體內(nèi)有濕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三到五張才能擦干凈。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nèi)的濕氣已經(jīng)很重很重了,濕氣粘膩性讓大便粘在腸子上,被腸子吸收,而不讓它排出體外。這樣,糞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醫(yī)生往往就病論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體內(nèi)的濕氣,胡亂治療,這是更可怕的事情。
5、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那么,不用看舌頭,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斷他體內(nèi)濕氣很重。中醫(yī)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干的襯衫似的那么別扭。
濕邪是現(xiàn)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絕大多數(shù)疑難雜癥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xiàn)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惡心、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是我以后的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把體內(nèi)的濕氣驅(qū)逐出去,一切都沒那么惡心了。
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yǎng)血,古籍里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jīng)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現(xiàn)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jié),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nèi)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yǎng)血、祛濕的作用。
祛除體內(nèi)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藥”。這兩個藥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的。一是薏米,一是赤小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干凈后放在鍋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去濕健脾的佳品——薏米赤小豆粥了。
熬薏米赤小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講究的。薏米很硬,赤小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鍋里一直熬,大概熬一個多小時還不爛,很浪費火或者電,而且搞不好還會把水燒干,造成糊底。
所以煮法由講究:先將薏米和赤小豆先泡個幾個小時,然后放在鍋里加進去足夠的水,燒開后熄火,讓薏米和赤小豆在鍋里悶半個小時,再加火,燒開后再悶半個小時,赤小豆粥就煮成了。有高壓鍋的,直接泡后煮壓一會就好了。
薏米赤小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么熬都不會發(fā)粘發(fā)稠,總是底下是熬爛了的赤小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薏米和赤小豆的有效成分大半在湯里。正是這種不黏不稠的清輕之相,才能達到清熱祛濕的效果。
由于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很多,這些湯可能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爭取把它喝完,天熱很容易到下午就餿了。沉底的那些薏米和赤小豆依然可以吃,如果覺得口感不太好,可以拌點白糖。這可不是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嗎?
關(guān)于薏米和赤小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周圍十個里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fā)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tài)臃腫。在中醫(y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nèi)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淺而已。去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赤小豆,而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經(jīng)常有人自作聰明,對我說:“我在熬薏米赤小豆粥的時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結(jié)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個美?。 ?/STRONG> 我說:“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么?因為大米長在水里,含有濕氣,濕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么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y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zhì),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于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對于養(yǎng)生來說并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還有朋友問我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赤小豆湯,有禁忌嗎?其實,這個湯是養(yǎng)生佳品,沒有什么副作用,但針對不同的人,則可以適當?shù)刈鲆恍┘訙p法。
有的人體質(zhì)偏寒,里面可以加一點溫補的食物,像桂圓、大棗都可以;有的人失眠,體內(nèi)也有明顯濕膩的感覺,那就加一些蓮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經(jīng),可以把薏米去掉,熬點赤小豆湯,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棗、紅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緩解疼痛。關(guān)節(jié)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陰養(yǎng)血除痹。
平日思慮傷神、勞心過度而運動量少的人,往往臉上沒有血色,精神也不夠充沛,甚至心悸、貪睡,感覺頭重如裹,心中空虛。這是體內(nèi)有濕加上心氣不足的表現(xiàn),可以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一些桂圓同煮。桂圓甘溫,能開胃健脾、安神補血,能振奮心陽、溫補心氣,使人精神飽滿、中氣十足。而且,單純的薏米赤小豆湯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圓后,就變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僅驅(qū)散我們體內(nèi)的濕氣,而且給我們的心帶來生機與溫暖。我們就叫它薏米赤小豆桂圓粥吧,它特別適合強勞力勞動者,也很適合中老年人。
年輕人容易出現(xiàn)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濕熱內(nèi)擾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湯洗臉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上百合與蓮子同煮飲用。百合能潤肺、養(yǎng)顏,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蓮茲最能養(yǎng)心、清心火,同時又能健脾、補腎。當然,如果感覺湯沒有什么味道,還可以加點冰糖。
如果著涼感冒了,或是體內(nèi)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幾片生姜。生姜性溫,能溫中祛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變得辛辣了。如果想在湯里加點調(diào)味品,最好放紅糖,紅糖是性溫的。需要注意的是,婦女產(chǎn)后保養(yǎng)時,喝赤小豆薏米湯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點大棗,大棗對溫中、健脾、養(yǎng)血是非常適宜的。
腎虛的人,可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一些黑豆。因為黑色入腎,豆的形狀也跟腎十分相似,以形補形,是補腎的佳品。
現(xiàn)在人們常說的腳氣病,是典型的濕熱下注??稍谵裁壮嘈《箿屑狱c碎黃豆,用熬出來的湯泡腳,這是治腳氣的一個小秘方。
如果咳嗽,還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見方的小塊兒,加入薏米赤小豆湯中同煮,可以潤肺、化痰、止咳。
學(xué)會薏米赤小豆湯的加減變化,使用得當可以對生活中大部分常見病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薏米赤小豆粥去除體內(nèi)濕氣
養(yǎng)好脾臟才能身體內(nèi)外都漂亮 皮膚不緊致,胸部不堅挺只是地心引力在作祟嗎?成天缺乏運動,總待在辦公室的你經(jīng)常感到全身肌肉沒勁兒、酸痛,這完全是工作環(huán)境不適導(dǎo)致的嗎?腹脹、拉肚子,難道是吃了不干凈的東西?提不起精神,趴在桌子一會兒,睡夢中游蕩回來,口水浸濕一大片,果真是工作太勞累嗎?其實這是你的脾在鬧別扭了。
3、刺激脾經(jīng),兩種手法任你挑 關(guān)于脾胃不好 脾胃的生理功能和基本病機 脾胃病是大家常問及的疾病,現(xiàn)將一些關(guān)于脾胃病的基本知識貼上來,希望對大家戰(zhàn)勝疾病有一些幫助。 脾位于腹中、橫膈之下。脾主運化、主統(tǒng)血、主升清、主四肢肌肉、在液為涎、其華在唇、開竅于口,與胃互為表里。脾對維系生命起著重要的作用,故稱“后天之本”。 主運化運,即轉(zhuǎn)運輸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對飲食水谷消化吸收,化生為精微物質(zhì),并將精微物質(zhì)轉(zhuǎn)輸?shù)饺砀髋K腑組織中去的生理功能;也就是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吸收、運輸?shù)墓δ?。脾的運化功能,包括了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濕兩個方面。 (1)運化水谷: (2)運化水濕:脾主運化水濕,又稱運化水液,是指脾對水液代謝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也就是說脾有促進水液吸收、轉(zhuǎn)輸、排泄的作用。人體攝入的水液,一方面通過脾的吸收轉(zhuǎn)化布散全身,一方面在脾運化水濕的作用下,將各器官組織代謝后的水液,轉(zhuǎn)輸至腎,通過腎的氣化作用形成尿液,下輸膀胱,排泄于外,從而維持人體水液代謝的平衡。因此,脾運化水濕的功能正常,人體各組織器官既能得到津液的充分濡潤,又不致使水濕過多潴留在體內(nèi)。如果脾運化水濕失常,而致水濕停滯生痰,就可引起水腫、痰飲等證。 脾有升清、喜燥惡濕的特性。升指上升和輸布,清指水谷精微。脾運化水谷,吸收水谷精微,上輸于肺,并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營養(yǎng)全身;其功能特點以上升為主,因此“脾氣主升”;其上升的是精微物質(zhì),又稱“脾主升清”。脾的升舉,還具有防止人體內(nèi)臟下垂的作用。故脾氣升,才能使消化吸收的水谷精氣上輸于肺送達全身;若脾氣不升,則會出現(xiàn)“中氣下陷”,表現(xiàn)為少氣懶言,久泄脫肛,胃下垂,或子宮脫垂,或其它內(nèi)臟下垂等病證。同時脾還有喜燥惡濕的特性,若脾虛失運,濕邪內(nèi)郁,久而困脾,出現(xiàn)頭身沉重體倦、脘腹?jié)M悶不食、舌苔白厚、脈濡緩等證。 主四肢肌肉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四肢肌肉有賴于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的濡養(yǎng),才能使肌肉發(fā)達,四肢健壯。如果脾的運化失常,氣血不能榮于四肢肌肉,則會出現(xiàn)肌肉消瘦,四肢無力,甚至痿廢不用。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 胃氣宜降:飲食入胃,經(jīng)胃的腐熟后,必須下輸入小腸,進一步消化吸收,所以胃主通降,以降為和,以下行為順,從而保證水谷的不斷下輸和消化吸收。因此胃的通降作用,還包括小腸將食物殘渣下輸大腸及大腸傳化糟粕的功能在內(nèi)。胃的通降是降濁,降濁才能繼續(xù)受納。如胃失通降,則不僅影響食欲,而且因濁氣不降可出現(xiàn)口臭、脘腹脹悶或疼痛,以及大便秘結(jié)。如胃氣上逆,則可見惡心、嘔吐、呃逆,噯氣等癥。 肝主疏泄 促進消化功能:脾胃的運化功能與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濁之間是否協(xié)調(diào)平衡密切相關(guān)。而肝的疏泄功能,和脾胃氣機的升降密切相關(guān)。肝的疏泄,有助于脾胃的運化功能,還體現(xiàn)于膽汁的分泌與排泄;膽汁是肝之余氣積聚而成。膽汁的分泌與排泄,實際上也是肝主疏泄功能的一個方面。肝的疏泄正常,則膽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運化,促進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氣機疏通暢達,則有助于脾升胃降,共同完成消化功能;若肝的疏泄功能異常,影響脾的運化,癥見兩脅脹滿,腸鳴泄瀉。影響胃的降濁功能,在上則為嘔逆、噯氣;在中則為脘腹脹滿、疼痛;在下則為便秘。 脾與胃的基本病機 脾胃的病狀可以概括為主腐熟運化及主升清降濁失常兩方面, (一)脾氣虛 在氣虛證基礎(chǔ)上,以運化功能減退為突出是本證的特點。表現(xiàn)為面色萎黃,肌肉消瘦,倦怠無力,少氣懶言,食少納呆,脘腹脹滿,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腹瀉。 (二)脾氣下陷 脾氣下陷又稱“中氣下陷”或“氣虛下陷”,是脾氣虛的進一步發(fā)展。表現(xiàn)除上述氣虛癥狀外,尚有氣陷癥狀。脘腹重墜作脹,食后益甚,小腹墜脹,便意頻數(shù),經(jīng)久大便溏瀉,肛門重墜,甚則脫肛,子宮脫垂,小便混濁如米泔等均是中氣虛甚不能固攝而下陷的表現(xiàn)。 (三)脾不統(tǒng)血 脾不統(tǒng)血是指脾氣虧虛不能統(tǒng)攝血液所表現(xiàn)的證候。在脾氣虛的基礎(chǔ)上兼見月經(jīng)過多,崩漏,便血,尿血,肌衄(皮下出血),齒衄,鼻衄等出血癥狀。 “脾不統(tǒng)血”與“氣不攝血”本無嚴格劃分,二證表現(xiàn)基本相同。若從理論上說,氣不攝血的出血是全身性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肌衄等均可能是氣不攝血所致,其所指范圍較廣;而脾不統(tǒng)血主要是指脾氣虛所致的出血,主要表現(xiàn)為便血與崩漏,可以認為脾不統(tǒng)血是氣不攝血的一部分。 (四)脾陽虛 脾陽虛,往往胃陽也虛,故亦稱脾胃虛寒證。本證是脾氣虛的進一步發(fā)展。在脾氣虛的基礎(chǔ)上,尚有腹中冷痛,喜溫喜按,口泛清水,大便稀溏,白帶量多、清稀,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寒象。脾陽虛=脾氣虛+里寒。 (五)寒濕困脾 本證是指寒濕內(nèi)盛,困阻脾陽所表現(xiàn)的證候。濕邪困脾有寒象者屬之,表現(xiàn)為脘腹痞悶脹痛,口粘乏味,不思飲食,泛惡欲吐,腹痛溏瀉,頭身困重,面色黃晦,婦女可見帶下綿綿,舌淡苔白膩,脈濡緩。 寒濕困脾與脾陽虛都有脾失健運、寒象及濕阻表現(xiàn),但前者是寒濕外侵,濕為因,中陽受阻,病程短,屬實證;后者是陽虛失運,寒濕內(nèi)生,濕為果,病程長,屬虛證或本虛標實證。 (六)濕熱蘊脾 濕熱蘊脾又稱脾胃濕熱。多因感受濕熱外邪,或過食肥甘,酒酪釀濕生熱,內(nèi)蘊脾胃所致。表現(xiàn)為口苦粘膩,脘腹痞悶,納呆厭食,惡心嘔吐,口渴不欲飲,肢體困重,小便短赤,大便臭穢不爽,或有身熱起伏,或見色澤鮮明之黃疸,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 濕熱蘊脾與寒濕困脾,在病機上皆為濕邪阻遏脾氣所致,都表現(xiàn)為脾失健運的癥狀,其不同點在于前者為濕熱,后者為寒濕。 (七)胃陰虛 胃之虛證,雖有氣虛、陽虛及陰虛三種,然胃之陽氣虛常隨同脾之陽氣虛出現(xiàn),而胃陰虛則常獨立成證。胃陰不足,胃失濡養(yǎng),虛熱郁于胃中,影響胃納及和降功能。表現(xiàn)為胃脘嘈雜、隱痛及虛痞,饑不欲食,食后飽脹,口燥咽干,干嘔呃逆,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shù)。 (八)胃寒證 本證是胃的實寒證,由陰寒凝滯胃腑所致,故又稱寒凝胃脘證。腹部受涼,過食生冷,寒邪凝于胃,致氣機阻滯而發(fā)病。表現(xiàn)為胃脘冷痛,遇寒加重,得溫則減,口淡不渴,或伴見胃脘水聲漉漉,口泛清水,舌淡苔白滑,脈遲或弦。 胃寒證須與胃氣虛寒鑒別。前者為實寒證,當寒邪襲胃后而急性發(fā)病,病勢較劇,病程短;后者為虛寒證,發(fā)病緩,病程長,遷延難愈,且多在脾胃虛證中出現(xiàn),伴有脾陽虛不能健運的癥狀,如腹部脹滿,食后更甚,大便溏薄清稀等。 (九)胃熱證 本證是胃的實熱證,又稱胃火證。據(jù)其表現(xiàn)又可分為胃中郁熱與胃火上炎兩種證型。前者的病變局限在胃中,又稱熱熾胃中或胃中伏火,表現(xiàn)為胃脘灼痛,吞酸嘈雜,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飲,或消谷善饑,尿赤便結(jié),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后者的病變不僅在胃,且循經(jīng)上熏,沿胃經(jīng)循行部位,致牙齦腫脹疼痛,面頰腫脹,牙齦出血,咽峽及扁桃體腫痛,口臭等癥。胃熱證須與胃陰虛證鑒別。前者為胃之實熱證;后者為胃之虛熱證。 (十)食滯胃脘 食滯胃脘又稱傷食。由暴飲暴食,飲食過度而急發(fā)。表現(xiàn)為胃脘脹悶,甚則疼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吐出酸腐餿食,吐后脹痛得減,或矢氣便溏,瀉下物酸腐臭穢,舌苔厚膩,脈滑。 了解以上脾胃的基本功能和病機,就能對自己的病有個基本了解,找醫(yī)生看病的時候可以更好反映病情,并可以結(jié)合具體情況采取相應(yīng)的食療保健措施 脾胃不好怎么樣如何調(diào)理-吃什么東西食物好
好好吃飯就是養(yǎng)氣血、養(yǎng)脾胃
既然脾胃是氣血的來源,那么就說明食物是氣血的原料。因此,好好吃飯就是養(yǎng)氣血、養(yǎng)脾胃。 從現(xiàn)在起,你就應(yīng)該好好地吃主食,平時要多吃一些五谷雜糧、豆類,少吃那些精加工、再加工的食物。 如果你的臉色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些發(fā)黃了,平時要多吃一些芋頭,尤其是紫色的芋頭對脾胃最好。還有一道食療方,就是用菱角、紅豆、土豆、山藥、芡實、蓮子、紅棗和大米一起煮粥,能補脾胃,養(yǎng)氣血。但一定要堅持吃,一年四季都要吃,對你的這種情況有明顯的改善。 如果你的身體已經(jīng)變胖了,需要減肥,你可以多吃一些既能快速補充氣血又不會產(chǎn)生贅肉的食物,如山藥、薏米、芡實等。對于饞肉而又怕吃肉增肥的朋友來說,可選擇魚肉、兔肉、水生類動物肉等,并可在飯后吃一粒大山楂丸來促進消化。 在飲食習(xí)慣上,要遵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原則:此外,脾胃最怕寒涼的食物,這個“寒涼”不僅單單指我們所說的冰冷的食物,還包括它的屬性。像香蕉、西瓜這些都是寒性食物,吃多了影響消化、吸收。因此,胃腸不好的人盡量少吃水果,水果多數(shù)都是寒涼性質(zhì),容易傷脾胃。另外,像冰激凌、冰棍、雪糕等,也要少食。 脾胃不好的人早餐應(yīng)該吃些什么食物? 1.腸胃不好的人調(diào)養(yǎng)一粥為主,蔬菜少吃那些寒涼的,粗纖維較多的和有刺激性的,如韭菜,辣椒,推薦食譜,山藥紅棗薏米粥,治療脾胃虛弱效果較好,蔬菜業(yè)多吃一些山藥,地瓜,菠菜,南瓜等,尤其是南瓜,很好 2.我也是個長期受胃痛、胃脹困擾的,所以我無論如何早餐一定會吃,而且通常是小食多餐吧。我聽過好多醫(yī)生給我的建議,他們都建議我早餐吃有堿水的面條,所以我早餐通常吃面條,搭配些青菜、雞蛋,還沾點白醋來伴著吃;此外,我有時會吃面包、蛋糕之類,還有吖,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吃米粉、腸粉之類,吃完胃實在消化不了,所以我都很少吃腸粉的。 3.面食,粥,以清淡為主的菜和食品,切忌辛辣,煙酒。而且餐飲要按時吃哦,盡量少吃多餐,除三餐外,在10點,3點的時候加餐,而且不要吃過涼的東西。腸胃不好多郁悶,要慢慢的養(yǎng),不是一兩天就能養(yǎng)回來的哦,要有耐心的慢慢來。 怎么照顧好自己脾胃?
最養(yǎng)胃的,是面條。米中含酸多,所以少吃米飯。 如果熬粥,少放點蘇打進去,對胃有好處。 小米粥就饅頭(不是包子),可以養(yǎng)胃 。少油膩,牛奶也要少喝,因為它是性寒的 胃不好,要少食多餐。 花生,生吃最好,飯前吃個4到6粒,吃太多反而傷胃。 ?。N覆缓玫恼堊⒁? 1、從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碼一天三頓要定時定量,最好給自己設(shè)定一個時間表,然后嚴格遵守。這同時會對睡眠時間產(chǎn)生影響,因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塊吃的,這種習(xí)慣必須要改,并不是說晚上吃夜宵可以彌補過來的,因為人的生物鐘雖然可以前后移動,但總是在一定范圍內(nèi),不可能產(chǎn)生太大的差別。如果不相信的話,可以去查一下相關(guān)人體生物鐘的資料。 2、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癥狀是吃一點點就會飽,稍微多吃一點就會胃脹,特別在晚上多吃的話,還會因為胃部滯脹而影響入睡。硬的、纖維類的東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議少吃多餐,如果還沒到正餐時間,可以補充一些食物,但不宜過多,一定要記住這不是正餐,正餐還是要按正常來吃。食物以軟、松為主,一些比較韌性、爽口的東西不宜多吃,因為這些東西最難消化。湯最好飯前喝,飯后喝也會增加消化困難。入睡前兩三個小時都最好不要吃東西,否則容易影響入睡,如果覺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3、胃病的人應(yīng)該戒煙、酒、咖啡、濃茶、碳酸性飲品(汽水)、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這些都是最傷胃的。胃的脾性喜燥惡寒,因而冷飲和雪糕也必須要戒,食物以熱為好,這對于任何人都是一個考驗,特別是酷暑時節(jié)。有兩種飲料應(yīng)該多喝,一是牛奶,二是熱水。牛奶可以形成一層胃的保護膜,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牛奶,在吃東西,是再好不過的。多喝水,特別是熱水,因為人在大部分情況下會把缺水誤認為是饑餓。
4、豆奶雖好,但為寒性,不能取代牛奶。 5、饅頭可以養(yǎng)胃,不妨試試作為主食。 6、其他蔬菜水果類的食物是人體不能缺乏的,所以應(yīng)該足量。但最好煮得軟一點再吃,這樣胃會好受一點。菜和果皮的纖維比較多,可以適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對多吃。 7、有胃病的人飯后不宜運動,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開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對消化比較好,總之,餐后不宜工作。 8、非急性情況下,不提倡吃藥,因為長期吃藥都有副作用,而胃病是一種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治愈。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醫(yī),中醫(yī)的良方對于養(yǎng)胃特別有效。 9、木瓜適合胃的脾性,可以當作養(yǎng)胃食物,不過對于胃酸較多的人,不要使用太多。而且,一定要記住,胃喜燥惡寒,除了冰的東西以外,其他寒涼的食物像綠豆沙等也都不宜多吃。 10、再提一次,胃病是一種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治好。治病良方就是靠“養(yǎng)”,急不來,只能從生活習(xí)慣的改良中獲得。我們都需要一個好的胃,這些習(xí)慣的改變都是必需的。 得了胃病飲食上要注意以下11條原則: 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癥。 4.規(guī)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guī)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guī)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yīng)主動進食,避免過饑或過飽。 6.溫度適宜:飲食 的溫度應(yīng)以“不燙不涼”為度。
7.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shù)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后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后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煙,因為吸煙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yīng),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fā)胃病。應(yīng)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fā)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下面是食療方子 1、木瓜鯇魚尾湯 用料:番木瓜1個,鯇魚尾100克。 制法:木瓜削皮切塊,鯇魚尾入油鑊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許,放適量水,共煮1小時左右。 功用:滋養(yǎng)、消食。對食積不化、胸腹脹滿有輔助療效。 食物功效:番木瓜的木瓜蛋白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均有療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于對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還能夠促進和調(diào)節(jié)胰液的分泌,對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療作用。 鯇魚,味甘,性溫。功能暖胃和中、消食化滯。 2、參芪猴頭燉雞 用料:猴頭菌100克,母雞1只(約750克),黃芪、黨參、大棗各10克,姜片、蔥結(jié)、紹酒、清湯、淀粉各適量。 制法:將猴頭菌洗凈去蒂,發(fā)脹后將菌內(nèi)殘水擠壓干凈,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入燉盅內(nèi),加入姜片、蔥結(jié)、紹酒、清湯,上放猴頭菌片和浸軟洗凈的黃芪、黨參、大棗,用文火慢慢燉,直至肉熟爛為止,調(diào)味即成功用:補氣健脾養(yǎng)胃。
食物功效:猴頭菌又名猴頭菇,有助消化及利五臟的功能。適用于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竇炎、胃痛、胃脹及神經(jīng)衰弱。 母雞益氣養(yǎng)血,健脾胃,療虛損,善補五臟。 黃芪能補氣固表,斂瘡生肌,促進造血,抗?jié)儭⒖寡椎?。黨參補中益氣,益血生津。大棗能健胃補血,滋養(yǎng)強壯。 3、砂仁黃芪豬肚 用料:砂仁6克,黃芪20克,豬肚1個。 制法:豬肚洗凈,將砂仁、黃芪裝入豬肚內(nèi),加水燉熟,調(diào)味食用。 功用:益氣健脾,消食開胃。適用于脾胃虛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食物功效:砂仁能行氣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滯。臨床服用砂仁適量具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和增強胃腸蠕動的作用。豬肚能健脾胃、補虛損。 4、黃芪內(nèi)金粥 用料:生黃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雞內(nèi)金粉7克,金橘餅1個,糯米80克。 制法:將生黃芪加水煮20分鐘,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雞內(nèi)金粉即可。 功用:消食和胃。用于脾虛濕滯食停所致的脘腹脹悶、食欲不振、體困便溏等。 食物功效:黃芪能補氣固表,斂瘡生肌。薏米健脾滲濕,除痹止瀉。赤小豆能利濕退黃,清熱解毒。雞內(nèi)金消食健脾,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胃的運動機能增加,排空加速。糯米能補中益氣。 5、淮山蜂蜜煎 用料:淮山30克,雞內(nèi)金9克,蜂蜜15克。 制法:淮山、雞內(nèi)金水煎取汁,調(diào)入蜂蜜,攪勻。日1劑,分兩次溫服。 功用:健脾消食。用于脾胃虛弱,運化不健之食積不化、食欲不振等。 食物功效:淮山能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用于消化不良,小兒厭食癥?;瓷剿福艽龠M蛋白質(zhì)和淀粉的分解,故有增進食欲的作用。蜂蜜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對創(chuàng)面有收斂、營養(yǎng)和促進愈合作用
健脾養(yǎng)胃重祛濕 春天天氣潮濕,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活,經(jīng)常會感覺到體重困倦,沒有食欲,甚至伴有腹脹腹痛和腹瀉的問題。但天氣是沒法改變的,很多人只能“見招拆招”:容易困倦多喝茶,沒有食欲就喝湯、吃水果,腹脹腹痛和腹瀉則尋求藥物解決。專家表示,這么做雖然有一些效果,但只是治標,并非治本。由于這些癥狀是脾胃濕熱的表現(xiàn),只有通過祛濕才能達到消除癥狀的目的。
脾胃濕熱有內(nèi)因也有外因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脾胃研究所教授、主任醫(yī)師勞紹賢表示,脾胃濕熱的病因是內(nèi)外相合,天人相應(yīng)。內(nèi)因主要有二:一為飲食不節(jié),“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脾失健運,濕濁內(nèi)生,濕蘊化熱;二為情志失調(diào),主要是現(xiàn)代社會快節(jié)奏的社會生活和復(fù)雜的社會生活關(guān)系所致的生理、心理勞累,氣機郁滯,木郁乘土,脾運不健,水濕不化。外因主要是外感濕熱之邪,尤其臨海之地域,長夏季節(jié),氣候炎熱,空氣濕度高,“天暑下逼,地濕上蒸,人處氣交當中,易感濕熱之邪 ”。 勞教授認為,現(xiàn)代的生活環(huán)境、飲食結(jié)構(gòu)、體質(zhì)因素發(fā)生變化,飲食偏于厚味,心理壓力大,全球溫度有升高的趨勢。加上嶺南地區(qū)氣候炎熱、潮濕,嶺南人多“陽熱質(zhì)”,故臨床脾胃濕熱證較為多見。尤其每逢春夏之交或梅雨季節(jié),濕邪就成了主要的患病因素。
治脾胃濕熱證,祛濕是關(guān)鍵 勞教授認為,治脾胃濕熱證多著眼于祛濕,濕開則熱透。臨床上濕邪有“寒濕”和“濕熱”之分,濕邪本為陰邪,但濕邪日久可郁而化熱,從而產(chǎn)生“濕熱”。針對寒熱之不同,祛濕的方式應(yīng)有所區(qū)別。寒濕者在祛濕的同時主張使用辛溫散寒濕的食物和藥物,如生姜、蔥、蒜、鮮蕎頭、胡椒、蜀椒、陳皮、茴香等;濕熱者則在祛濕的同時兼以清熱化濕,常用清熱化濕的食物和藥物,如馬齒莧、荷葉、土茯苓、木棉花、雞蛋花等。 脾胃是生痰生濕之源,脾胃虛弱則水谷精微不化,反而釀生水濕之邪,故應(yīng)調(diào)理脾胃,使脾胃健運,水濕得化,此為“祛內(nèi)濕”。通常采用芳香化濕、苦溫燥濕、健脾滲濕之藥,如藿香、佩蘭、草果、白豆蔻、川厚樸、法半夏、蒼術(shù)、薏苡仁、白術(shù)、茯苓等。 濕邪為陰寒之邪,易傷陽氣,故要避免吃寒性的食物和藥物,如生冷瓜果蔬菜、冰凍飲品等,以免傷及脾胃陽氣。此外,油膩食物也要少吃,以免阻礙脾胃運化,尤其是烈性的白酒易致脾胃濕熱??梢赃m當飲茶,或選用白茅根、車前草、薺菜煮水喝,有清熱利濕的功效。用扁豆、赤小豆、薏苡仁、白豆蔻、茯苓、土茯苓等煲湯,健脾利濕的效果也不錯。 另外,還可以從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入手,包括避免雨天的室外作業(yè),控制室內(nèi)濕度(一般60%以下為宜),潮濕氣候盡量避開叢林、水庫、水田、魚塘等濕氣較重的環(huán)境等,此為“避外濕”。更建議通過適當運動發(fā)汗除濕,并注意保持心情舒暢?!扒橹緱l達”則一身氣機通暢,陽氣運行無阻,否則濕邪容易為患。 |
|
來自: 伍新新 > 《保健醫(y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