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辛棄疾詞(10首)賞析

 昵稱3393481 2010-10-02
辛棄疾詞(10首)賞析

1 破陣子  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

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這是辛棄疾寄給陳亮(字同甫)的一首詞。陳亮是一位愛國志士,一生堅持抗金的主張,他是辛棄疾政治上

、學術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歲才狀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倆同是被南宋統(tǒng)治集團所排斥、打擊

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陳亮與辛棄疾曾經(jīng)在江西鵝湖商量恢復大計,但是后來他們的計劃全都落空了。這首詞

可能是這次約會前后的作品。
  這詞全首都寫軍中生活,也可以說是寫想象中的抗金軍隊中的生活。上片描寫在一個秋天的早晨沙場上點兵

時的壯盛場面。開頭兩句寫軍營里的夜與曉,“醉里挑燈看劍”一句有三層意思:“看劍”表示雄心,“挑燈”

點出時間,醉里還挑燈看劍是寫念念不忘報國。次句“夢回吹角連營”,寫拂曉醒來時聽見各個軍營接連響起雄

壯的號角聲。上句是看,此句是聞。接下三句寫兵士們的宴飲、娛樂生活和閱兵場面,詞的境界逐漸伸展、擴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稌x書》載:王顗有牛名八百里,?,撈涮憬牵鯘c王顗賭

射得勝,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軍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們在軍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

外聲”,指各種樂器合奏出雄壯悲涼的軍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隱詩:“錦瑟無端五十弦。”這詞里的“

五十弦”,當泛指合奏的各種樂器。“翻”,指演奏。“塞外聲”,指雄壯悲涼的軍歌。
  下片寫投入戰(zhàn)斗的驚險場面:“馬作的盧飛快”,“的盧”,駿馬名。相傳三國劉備在荊州遇厄,的盧馬載

著他一躍三丈,越過檀溪(《三國志·先主傳》引《世說》)。“作”,作“如”解。“弓如霹靂弦驚”,比喻

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如雷震。“了卻君王天下事”兩句,描寫戰(zhàn)斗獲勝,大功告成時將軍意氣昂揚的神情。“天下

事”指收復中原。收復中原,不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關心的大事。末句一結,卻轉到在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

壓抑下,恢復祖國河山的壯志無從實現(xiàn)的悲憤。這一轉折,使上面所寫的愿望全部成為幻想,全部落空。
  這首詞題是“壯詞”,前面九句的確可稱得上是壯詞,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詞的感情起了變化,使全首詞成

為悲壯的而不是雄壯的。前面九句是興高采烈、雄姿英發(fā)的。最后一句寫出了現(xiàn)實與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現(xiàn)實

生活中的幻滅。這是辛棄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憤,也同樣是陳亮的悲憤。
  辛棄疾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宗師。在這首詞中表現(xiàn)的藝術風格有兩方面:一是內(nèi)容感情的雄壯,它的聲調(diào)、

色彩與婉約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這首詞結構布局的奇變。一般詞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別寫景和抒

情,這個詞調(diào)依譜式應在“沙場秋點兵”句分片。而這首詞卻把兩片內(nèi)容緊密連在一起,過變不變(過變是第二

片的開頭)。依它的文義看,這首詞的前九句為一意,末了“可憐白發(fā)生”一句另為一意。全首詞到末了才來一

個大轉折,并且一轉折即結束,文筆很是矯健有力。前九句寫軍容寫雄心都是想象之辭。末句卻是現(xiàn)實情況,以

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幾十個字。前九句寫的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

。這樣的結構不但宋詞中少有,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正表現(xiàn)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chuàng)精

神。但是辛棄疾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不是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手法正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

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復大志難以實現(xiàn),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guī),這決不是一般只講究

文學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夏承燾)

2 清平樂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

賴,溪頭臥剝蓮蓬。
  
  在這首詞中作者通過對農(nóng)村景象的描繪,反映出他的主觀感情,并非只在純客觀地作素描。
  作者這首詞是從農(nóng)村的一個非勞動環(huán)境中看到一些非勞動成員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農(nóng)村有生機、有情趣

的一面。上片第一、二兩句是作者望中所見,鏡頭稍遠。“茅檐低小”,鄧《箋》引杜甫《絕句漫興》:“熟知

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此正寫南宋當時農(nóng)村生活條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

到這戶人家的活動,也聽不到人們講話的聲音的。第二句點明茅屋距小溪不遠,而溪上草已返青,實暗用謝靈運

《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語意,說明春到農(nóng)村,生機無限,又是農(nóng)忙季節(jié)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邐行來,及

至走近村舍茅檐,卻聽到一陣用吳音對話的聲音,使自己感到親切悅耳(即所謂“相媚好”),這才發(fā)現(xiàn)這一家

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勞動,只有一對老夫婦留在家里,娓娓地敘家常。所以用了一個反問句:“這是誰家的老人呢

?”然后轉入對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繪。這樣講,主客觀層次較為分明,比把“醉”的主語指翁媼似更合情

理。
  下片寫大兒鋤豆,中兒編織雞籠,都是寫非正式勞動成員在搞一些副業(yè)性質(zhì)的勞動。這說明農(nóng)村中絕大多數(shù)

并非坐以待食、不勞而獲的閑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則成年人的辛苦勤奮可想而知

。只有老人和尚無勞動力的年齡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樂。這實際上是從《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嬉

),鼓腹而游”的描寫化出,卻比《莊子》寫得更為生動,更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別是作者用了側筆反襯手

法,反映農(nóng)村生活中一個恬靜閑適的側面,卻給讀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補充余地。這與作者的一首《鷓鴣天》

的結尾,所謂“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正是同一機杼,從藝術效果看,也正有異曲同工之妙。(吳

小如)

3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

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西江月》原題是《夜行黃沙道中》,記作者深夜在鄉(xiāng)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

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明月別枝驚鵲”句的“別”字是動詞,就是說月亮落了,離別了樹枝,把枝上的烏鵲

驚動起來。這句話是一種很細致的寫實,只有在深夜里見過這種景象的人才懂得這句詩的妙處。烏鵲對光線的感

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

《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鍵全在“別”字,它暗示鵲和枝對明月有依依不舍

的意味。鵲驚時常啼,這里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果。“稻花”二

句說明季節(jié)是在夏天。在全首中這兩句產(chǎn)生的印象最為鮮明深刻,它把農(nóng)村夏夜里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都寫活了

。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huán)境。這四句里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

。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

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

急。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

見”的驚喜表現(xiàn)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橋,路轉了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這時的快樂

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

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后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

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先藏鋒不露,到最后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

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并不在采用的情節(jié)多寡,而在那些情節(jié)是否有典型性

,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jù)點,四面伸張,伸入現(xiàn)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

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煉,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朱光潛)

4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

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是《稼軒詞》中突出的愛國篇章之一。它的思想內(nèi)容包括兩個方面:一、寫作者抗敵救國的雄圖大志。二

、寫作者對恢復大業(yè)的深謀遠慮和為國效勞的忠心。
  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辛棄疾六十四歲時,被召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這以前,辛棄疾被迫退居江

西鄉(xiāng)間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執(zhí)掌大權的韓侂胄。因為那時蒙古已經(jīng)崛起在金政權的后方,金政權日益衰敗

,并且起了內(nèi)亂。韓侂胄要立一場伐金的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

二年(1204),任他作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在那時瀕臨抗戰(zhàn)前線。辛棄疾初到鎮(zhèn)江,努力作北伐的準備。他明確斷言

金政權必亂必亡。他又認為:南宋要取得對金作戰(zhàn)的勝利,必須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他曾對宋寧宗和韓侂胄提

出了這些意見,并建議應把對金用兵這件大事委托給元老重臣。這無疑是包括辛棄疾在內(nèi)的。可是韓侂胄一伙人

不但不能采納,反而有所疑忌不滿,他們借口一件小事故,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開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調(diào)

離鎮(zhèn)江,不許他參加北伐大計。辛棄疾二十三歲從山東起義南來,懷著一腔報國熱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開

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擠,現(xiàn)在又遭到韓侂胄一伙人的打擊,他那施展雄才大略來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時代背景。
  這首詞題為“京口北固亭懷古”,所以一開頭就從鎮(zhèn)江的歷史人物──孫權和劉裕說起。孫權是三國時吳國

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吳國的首都,并且能夠打垮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wèi)了國家。辛棄疾登上京口

北固亭懷古,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在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孫仲謀(即孫權),只是現(xiàn)在已無處可尋了。“風流總被

、雨打風吹去”,謂孫仲謀英雄事業(yè)的風流余韻,現(xiàn)已無存。“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字。劉裕在京口

起兵討伐桓玄,平定叛亂。“想當年”三句,頌劉裕率領兵強馬壯的北伐軍,馳騁中原,氣吞胡虜。作者借這些

京口當?shù)氐臍v史人物的英雄業(yè)績,隱約地表達自己的抗敵救國的心情。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幾句也是用歷史事實。“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號。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

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的北伐之策,打無準備之仗,結果一敗涂地。封狼居胥是用漢朝

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在狼居胥山(今屬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

:“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辛棄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終于慘敗的歷史事實,

來作為對當時伐金須做好充分準備、不能草率從事的深切鑒戒。“倉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張皇失色

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韓侂胄于開禧二年北伐戰(zhàn)敗,次年被誅,正中了辛棄疾的“贏

得倉皇北顧”的預言。
  “四十三年”三句,由今憶昔,有屈賦的“美人遲暮”的感慨。辛棄疾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率眾南歸,

至開禧元年在京口任上寫這首《永遇樂》詞,正好是四十三年。“望中猶記”兩句,是說在京口北固亭北望,記

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路”是宋朝的行政區(qū)域名,揚州屬淮南東路

。)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借國力,恢復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過了四十三

年,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壯志依然難酬。辛棄疾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
  “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xiàn)實,使辛棄疾感到驚心,長江北岸瓜步山上有個佛貍祠,是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留下的歷史遺跡。拓跋燾小字佛貍,屬鮮卑族。他擊敗王玄謨的軍隊后,率追兵直達長江北岸

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宮,這就是后來的佛貍祠。當?shù)乩习傩漳昴暝诜鹭傡粝掠褓悤?#8220;神鴉”是吃祭品的

烏鴉,“社鼓”是祭神的鼓聲。辛棄疾寫“佛貍祠下”三句,表示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

謀求恢復的話,民俗安于異族的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這正和陸游的《北望》詩所謂:“中原墮胡塵

,北望但榛莽。耆年死已盡,童稚日夜長。羊裘左其衽,寧復記疇曩。”彼此意思相同。
  辛棄疾這首詞最后用廉頗事作結,是作者到老而愛國之心不衰的明證。廉頗雖老,還想為趙王所用。他在趙

王使者面前一頓飯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飯、十斤肉、又披甲上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棄疾在這詞末了以廉頗自

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還希望能為國效力的耿耿忠心。
  辛棄疾詞的創(chuàng)作方法,有一點和他以前的詞人有明顯的不同,就是多用典故。如這首詞就用了這許多歷史故

事。有人因此說他的詞缺點是好“掉書袋”。岳飛的孫子岳珂著《桯史》,就說“用事多”是這首詞的毛病,這

是不確當?shù)呐u。我們應該作具體的分析:辛棄疾原有許多詞是不免過度貪用典故的,但這首詞卻并不如此。它

所用的故事,除末了廉頗一事以外,都是有關鎮(zhèn)江的史實,眼前風光,是“京口懷古”這個題目應有的內(nèi)容,和

一般辭章家用典故不同。況且他用這些故事,都和這詞的思想感情緊密相聯(lián),就藝術手法論,環(huán)繞作品的思想內(nèi)

容而使用許多史事,以加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在宋詞里是不多見的,這正是這首詞的長處。楊慎《詞品》

謂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這是一句頗有見地的評語。(夏承燾))

5  摸魚兒

  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娬f道,天涯芳草迷歸路,

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

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這首詞委婉曲折,一變辛詞常見的豪放,反映出辛棄疾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對于中國古典文學來講,含蓄的

追求是一大特點。作者忌將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道出,而讀者也當力棄作品的表象,而去深入體味。這種藝術的

形成大概與傳統(tǒng)思想中的儒道影響不無關系。儒家倡禮,主張以禮節(jié)制人的情志,否則,過激的言行便會擾亂社

會秩序。因此在表達的方式上,反對露己直言,反映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就提出了溫柔敦厚的標準。道家倡無為,主

張擺脫一切束縛、包括語言文字。只要體道自然,則天下大治。因此在表達方式上,有無言之教一條,否定言語

的交流功能。而它反映在文學上,就產(chǎn)生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審美。我們看到,盡管儒道兩家思想各異,但

有趣的是,它們卻殊途同歸,促進了古典詩詞含蓄美的藝術追求。意在言外、玩味不已。辛棄疾此篇《摸魚兒》

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值得一讀。它表面看來,是作者在傷春吊古,但實際上是作者將自己的憂國之情隱藏在春

殘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寫之中。筆法前片全用比興,后片化用典故。比興之法可以暗喻象征,化用典故可以借古

諷今。委曲讀來,意思層層深入,摧人淚下。
  在前片中,作者心緒不寧,是哀惋,是嘆惜,更是一種迷惘與無可奈何。萬紫千紅的春,離我匆匆而去,一

時萬樹枝頭,落花飛紅。這凋零衰敗的景色本就夠慘淡的了,它怎么能再經(jīng)得起風風雨雨的幾次摧殘呢?花是春

天的象征,我生怕花落春去,而希望花兒遲開晚放,但這只不過是我的一廂情愿,一種幻想而已。然而盡管如此

,我仍心有不甘,向春反問:“你且留步!聽說海角天涯并無你的歸處,你能去哪里呢!”春默默無語、依舊悄

然離去。如果說,在人間還有什么春的痕跡,那只有畫檐蛛網(wǎng)上沾著些的柳絮,給我們一絲慰藉。
  后一片中,作者憤懣不平,是控訴,更是一種詛咒。據(jù)史書載,長公主在漢武帝繼位上起了很大作用,因此

漢武帝立其女阿嬌為皇后,是為陳皇后。但陳皇后卻驕貴宮中,終于因妒武帝寵妃衛(wèi)子夫,“挾婦人媚道”,事

發(fā)被廢,貶居長門宮。司馬相如《長門賦序》里說,長門宮內(nèi)的陳皇后整日愁悶悲思,聽說司馬相如文章天下最

工,便送去百斤黃金,求一篇解愁辭賦,即這首《長門賦》。后來漢武帝看到此賦,遂有所感悟,又寵幸了陳皇

后。這個《序》多少有點夸張其事,目的不外乎吹噓相如才筆。因為在歷史上,陳皇后自廢后,沒有再度被漢武

帝親幸的事。正象《長門賦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zhèn)我粯?,辛棄疾此處也來了個大膽生發(fā),將前二事按自

己的想象融合,加以改造。他說,被冷落的陳皇后,本已有了與漢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邊爭寵

人的妒恨,致使佳期無望。這個時候,縱使陳皇后千金買得相如的生花妙筆,也難將自己的脈脈真情傳遞過去。

不過,在此也要對那些離間妒者一個嚴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們的下場不會比楊玉環(huán)、趙飛燕好到哪里

!要知道,雖然她們在歷史上都是寵極一時的人物,但結局卻是一樣的。一個縊死馬嵬坡下,一個廢為庶人后自

殺。
  《摸魚兒》作于一一七九年,距辛棄疾北方起義,南歸宋朝已過去了十六個年頭。而南宋國勢日衰,政權腐

朽,收復中原的希望渺茫,使得辛棄疾的報國之心漸漸灰冷下來。他熱愛自己的祖國,卻又對它失望。他在這首

詞中,以春喻國,期望春天長駐久留,不忍它風雨飄搖,殘零敗落。但是國如殘春,匆匆離去。他不愿面對這個

可怕的現(xiàn)實,然而他又怎么能回避得了呢?他的濟世之志,救國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復興上面:可是事與愿

違,眼見都落了空,心中是異常的苦痛和矛盾。他愛而不成則生恨心,他恨權奸當?shù)?、蒙蔽君主、不思恢復失?/p>

,反而排擠抗金志士。自投奔南宋以來,辛棄疾從未獲得信任重用,初則浮沉于下級僚吏,后又展轉于江西、湖

北、湖南地方官。他也曾寫《美芹十論》《九議》兩文上奏朝廷,論議抗金方略、反對議和偏安,但是有投無應

。故此,在詞的下片中他以長門陳皇后自比,痛陳蛾眉遭妒之憤,并詛咒妥協(xié)偷安的權臣,其命運將一如玉環(huán)飛

燕。他們既害了國家,最終也就害了自己。
  詞的結句最沉痛無比,作者仿佛陷入絕望的哀思。他有抗金的決心,有殺敵的本領,卻沒有報國的機會。空

耗著自己的生命,虛度著自己的年華,百無聊賴、閑愁最苦。他無法解脫交織在心中的這種壓抑、也最怕在煙柳

夕陽中登樓遠眺。因為那落日殘陽的光景,太象南宋目前江河日下的危弱形勢,叫人看了心腸斷裂。
  《摸魚兒》的藝術手法是極為含蓄的,但作者的傷時憂國情懷卻是可以觸摸得到的。盡管它婉而不露,沒有

直指國政,卻讓當年的宋孝宗讀了心中不快,因為說到底,這首詞還是碰了南宋時弊的痛處。(劉伯淵)

6  沁園春  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棄疾
  
  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渾如此,嘆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憑歌舞為媒。算合作、人間鴆毒猜。況怨無小大,

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須

來。”
  
  寫飲酒的詩詞,琳瑯滿目,多不可數(shù)。寫戒酒,在詩壇詞苑中,便甚為少見了。其實辛棄疾并非真的要戒酒

,他不過藉此以抒胸中之塊壘也。
  詞用主客體問答對話的形式,雖仿效漢代東方朔《答客難》和班固《賓戲》,但以酒杯為客,以己為主,居

高臨下,發(fā)了一場妙趣橫生的議論,讀來是頗耐尋味的。起筆不凡,以命令的口氣呼曰:“杯汝來前”,繼便道

出戒酒的原因:從今天起我要保養(yǎng)身體,約束自己,不再飲酒傷身了。“老子”,即老夫,老人自稱?!抖Y記·

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自稱曰‘老夫’。”但這里與上句“汝”字相應,含有倨傲的意思。“汝”,

本文為你。《書·堯典》記堯對舜說讓他繼帝位:“格!汝舜。……汝陟帝位。”亦含有命令、指示的意思。“

形骸”,謂人的形體。《淮南子·精神訓》:“忘其五臟,投其形骸。”接著正言相告:為甚么我長年口渴,喉

嚨干得似焦炙的鍋子一樣難受;現(xiàn)在又添了嗜睡,鼻息(酣聲)似雷鳴。“長年抱渴”四句用扇面對(又稱隔句

對),“咽如焦釜”,“氣似奔雷”是夸張語。“抱渴”,患酒渴病,即嗜酒成癮?!妒勒f新語·任誕篇》:“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飲。”概言之,這四句即因酒致病,酒杯的罪責難逃。“汝說”三句是酒杯的申辯。典

用《晉書》卷四十九《劉伶?zhèn)鳌罚?#8220;(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

又《世說新語·文學篇》引《名士傳》:劉伶“肆意放蕩,以宇宙為狹。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

云:‘死便掘地以埋’。”但這里用“汝說”而不用“杯說”,可知是主人復述杯的話,而不是杯在自說,顯示

出主人的驚訝,未料到對方這樣說。故以嚴重的口吻斥曰:“渾如此,嘆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渾如此”,

竟然如此。感嘆酒杯“少恩”,無情義,比開頭那番命令埋怨話,口氣發(fā)生了變化。
  作者“止酒”的主意已定,下面“更”字再加重語氣,詞意又進一層。對酒進行譴責,分三層說。一稱沉酣

歌舞,如酒之媒介,害人尤甚,直似鴆毒?!稘h書》卷三十八《齊悼惠王傳》:“太后怒,乃令人酌兩卮鴆酒置

前,令齊王為壽。”顏師古注引應劭曰:“鴆鳥黑身赤目,食蝮蛇野葛,以其羽畫()酒中,飲之立死。”又

,《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贊》:“是故古人以晏安為鴆毒。”《左傳·閔公元年》:“宴樂鳩毒,不可

懷也。”孔穎達疏:“宴安自逸,若鴆毒之藥,不可懷戀也。”稼軒用典巧妙,正取義于此。宋孝宗即位后,雖

一度振作,主張北伐,但興隆和議后,一切行事,盡如高宗,文恬武嬉,滿足于偏安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

,豈不是“飲鴆止渴”。其次,接以四句議論,從哲理方面述說飲酒之害:“況怨無小大,生于所愛;物無美惡

,過則為災。”意為何況怨恨不論大小,常由愛極而生;事物不論何等好(“美惡”,偏義于美),超過限度就

會成災害。以“理語”入詞,而無“理障”,以其富有情致,用語清暢,言近指遠。再次,毅然決然地宣稱:“

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意為今天跟你說定:勿留急去,不然我尚有力把你砸碎!“肆”

,原義指古時處死刑后陳尸于市?!吨芏Y·秋官·掌戮》:“凡殺人者,踣之者市,肆之三日。”此處語出《論

語·憲問》:“吾力猶能肆諸市朝。”這里借其語意對酒而言,示戒酒之決心。最后酒杯深深再拜,只有俯首聽

命了:“麾之即去,招亦須來。”即去,須來,一切聽從安排,完全一副唯唯喏喏相了,詩人以徹底的勝利而告

終?!稘h書·汲黯傳》:“招之不來,麾之不去。”此反用其意。
  辛棄疾是位“諸體皆備”的詞人,此詞可為佐證。它與那些“大聲鞺鞳”、“龍騰虎擲”之作不同;也與那

些“秾纖綿密”、“婉而嫵媚”的篇什有異;而是稍帶幽默戲謔的偶然興到之作。它打破上下片的換意定格,第

一段從開頭“杯汝來前”直到下片“吾力猶能肆汝杯”止,是作者對酒杯譴責和對酒害的議論。第二段即最末三

句,是酒杯對作者的應答。作者自由揮灑,涉筆成趣,于縱性放誕中,表現(xiàn)出政治失意的苦悶。劉體仁《七頌堂

詞釋》云:“稼軒‘杯汝來前’,毛穎傳也。‘誰共我,醉明月’,恨賦也,皆非詞家本色。”韓愈的《毛穎傳

》曰:“秦之滅諸侯,穎與有功,賞不酬勞,以老見疏,秦真少恩哉!”詞亦隱含此意。但如果以“本色”求稼

軒,自是南轅北轍。詞大量采取散文句而加之以議論。首句變本調(diào)四字句的二二節(jié)奏,而作上一下三。雖大量使

用經(jīng)史散文句法和用意,使傳情達意愈見自由揮灑,堪稱于宋詞中別樹一幟之作。(艾治平)

7 西江月  遣興
  
  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

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這首詞題目是“遣興”。從詞的字面看,好象是抒寫悠閑的心情。但骨子里卻透露出他那不滿現(xiàn)實的思想感

情和倔強的生活態(tài)度。
  這首詞上片前兩句寫飲酒,后兩句寫讀書。酒可消愁,他生動地說是“要愁那得工夫”。書可識理,他說對

于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這是什么意思呢?“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出自《孟子》?!睹献印愤@句話

的意思,是說《尚書·武成》一篇的紀事不可盡信。辛詞中“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兩句,含意極其

曲折。他不是菲薄古書,而是對當時現(xiàn)實不滿的憤激之詞。我們知道,辛棄疾二十三歲自山東淪陷區(qū)起義南來,

一貫堅持恢復中原的正確主張。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不能任用辛棄疾,迫使他長期在上饒鄉(xiāng)間過著退隱的生活。壯志難

酬,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這首詞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這樣的心境中寫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對國家大事和

個人遭遇的感慨。“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就是曲折地說明了作者的感慨。古人書中有一些至理名

言。比如《尚書》說:“任賢勿貳。”對比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所作所為,那距離是有多遠呵!由于辛棄疾洞察當時

社會現(xiàn)實的不合理,所以發(fā)為“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的浩嘆。這兩句話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

書中的一些話,現(xiàn)在是不可能實行的。
  這首詞下片更具體寫醉酒的神態(tài)。“松邊醉倒”,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樹看成了人,

問他:“我醉得怎樣?”他恍惚還覺得松樹活動起來,要來扶他,他推手拒絕了。這四句不僅寫出維妙維肖的醉

態(tài),也寫出了作者倔強的性格。僅僅二十五個字,構成了劇本的片段:這里有對話,有動作,有神情,又有性格

的刻劃。小令詞寫出這樣豐富的內(nèi)容,是從來少見的。
  “以手推松曰去”,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歟?’曰:‘可’”的句子;《漢書·二疏

傳》有疏廣“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詞,用經(jīng)史典故入詞,這都是辛棄疾豪放詞風格的

特色之一。從前持不同意見的人,認為以散文句法入詞是“生硬”,認為用經(jīng)史曲故是“掉書袋”。他們認為:

詞應該用婉約的筆調(diào)、習見的辭匯、易懂的語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經(jīng)史辭匯,這是有其理由的。因為

詞在晚唐、北宋,是為配合歌曲而作的。當時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詞要婉約,配合歌女的聲口;唱來要使人

人容易聽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經(jīng)史辭匯。但是到辛棄疾生活的南宋時代,詞已有了明顯的發(fā)展,它的內(nèi)容豐富復

雜了,它的風格提高了,詞不再專為應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棄疾那樣的大作家,他的創(chuàng)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陳規(guī)

慣例所能束縛。這由于他的政治抱負、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詞人。若用陳規(guī)慣例和一般詞人的風格來衡量這位

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從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夏承燾)

8  丑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

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也是辛棄疾閑居帶湖時的作品。
  全詞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襯托“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出,寫出兩種截然不

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上片說,少年時代思想單純,沒有經(jīng)歷過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層樓),賞玩景致,本來沒有愁苦可言

,但是“為賦新詞”,只好裝出一副斯文樣子,勉強寫一些“愁苦”的字眼應景。上片生動地寫出少年時代純真

幼稚的感情。“不識”寫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筆鋒一轉,寫出歷盡滄桑,飽嘗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變化。“識盡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經(jīng)

歷,積極抗金,獻謀獻策,力主恢復中原,這些不僅未被朝廷重視,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擊。他這“愁”

郁結心頭已久,是很想對人傾訴一番,求得別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權,

說了也于事無補,就不再說了。“欲說還休”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這種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憤愁苦溢于言表。值得

注意的是,“欲說還休”四字重復出現(xiàn),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無處訴”的氣氛,加強了藝術效果,使讀者

體會到,作者為國事憂愁,極端痛苦,竟至不能對人訴說,這是因為“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辛棄疾:《論

盜賦札子》),作者實在有難言的苦衷??!怎么辦呢?只好“顧左右而言它”,“卻道天涼好個秋”句,意思就

是說作者無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談,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聊以應景!
  本詞構思巧妙,寫少年時無愁“強說愁”和諳練世故后滿懷是愁卻又故意避而不談,生動真切。還應該說明

,本詞上下片里的“愁”含義是不盡相同的。“強說”的是春花秋月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說的是關懷國事,懷

才不遇的哀愁。
  在平易淺近的語句中,表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痛楚和矛盾,包含著深沉、憂郁、激憤的感情,說明辛詞具有

意境闊大,內(nèi)容含量豐富的特色。(王方俊  張曾峒)


9  南鄉(xiāng)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

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鄉(xiāng)子》是詞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題目。京口,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樓,在北固山

上。有懷,有所懷念。這首詞懷念的是孫權,跟蘇軾懷念周瑜差不多。
  上片“何處望神州,……不盡長江滾滾流。”
  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但是中原還是看不見。從古到今,有多少國

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長了。只有長江的水滾滾東流,永遠也流不盡。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長江,

多少興亡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
  下片“年少萬兜鍪,……生子當如孫仲謀。”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的統(tǒng)帥,他能獨霸東南,堅持抗戰(zhàn),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

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首詞的用意在哪兒呢?就是為了諷刺當時的朝廷,所以他說話不那么直率。他諷刺當時南宋朝廷無能,不

但不能光復神州,連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棄疾生于南宋時代,國家已經(jīng)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頌

揚孫權。他說孫權的好,也就是說朝廷的壞,無力抵抗敵人。因此,辛棄疾的詞全是諷刺。委婉地暗示了對于朝

廷的不滿。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兩句是倒裝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說,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

去說,成為:“滿眼風光北固樓,何處望神州?”為什么不這樣說呢?這就跟詞調(diào)有關系,因為這種詞調(diào)規(guī)定頭

一句只能五個字,第二句七個字,所以只能倒過來說。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這是問答句,先問后答。這兩句跟下面“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兩句一樣。
  “不盡長江滾滾流”,這句話很好,在說千古興亡事總在那里變化著,而只有長江滾滾流,永遠不變。另外

,這句話是杜甫《登高》詩中的,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辛棄疾用了現(xiàn)成的句子擺在

這里,很合適。“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是問答句,“不盡長江滾滾流”是人家的話;這跟下面“天下英雄

誰敵手?曹劉。”是問答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又是人家的話對襯起來了,對得很好。
  “天下英雄誰敵手”也隱含著一個典故。據(jù)《三國志·先主傳》載,曹操曾經(jīng)對劉備說:“天下英雄,惟使

君與操耳!”(使君,指劉備。)這里辛棄疾運用原話,再加上孫權,成為三人。
  “年少萬兜鍪”,這句話為什么不說一萬個士兵,而說萬兜鍪呢?這就是以物代人,因為士兵的特征,除了

戰(zhàn)甲以外,頭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頭盔當士兵。這樣寫非常形象。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隱含著很深的意思,就是說今天的朝廷不如當時的東吳,今天的皇帝(指宋高

宗、孝宗等)不如孫權。為什么不直說呢?因為直說了就有生命危險。我們這樣去體會,就知道辛棄疾寫這首詞

的真正用意了。他對當時朝廷的不滿,也就體現(xiàn)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好些詞,都是懷著這種心情寫的。(

王  力)

10  菩薩蠻  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辛棄疾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fā),總向愁中白。拍手笑山鷗

,一身都是愁。
  
  這首詞寫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當時,辛棄疾任江東撫司參議官,是江東留守葉衡的部屬。葉衡對

辛棄疾頗為器重,后來他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立即推薦稼軒為“倉部郎官”。寫此詞時,葉衡尚未作“丞相”

,題目云“為葉丞相賦”,是后來追加的。
  開篇即用擬人手法,說“青山”想和“高人”說話,“聯(lián)翩戰(zhàn)馬來無數(shù)”,是說“青山”心情迫切,象千軍

萬馬一樣接連不斷地向人跑來。山頭的云霧飛跑,看去似乎是山在跑,稼軒造句,堪稱奇絕。“細雨卻低回,望

來終不來。”這兩句說,山間云霧在徘徊,(人)盼望降雨卻始終沒有盼來。這里描寫山間煙云滾滾,山雨欲來

的情景,但雨沒有盼到,他不免失望。這里顯然是借“青山”、“煙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詞人壯志未酬,盼

望與志同道合的“高人”共商國事,希望抗戰(zhàn)高潮到來……這一切最終并未實現(xiàn),他不免悵然若有所失。
  下片緊承上片,集中寫“愁”。
  “人言頭上發(fā),總向愁中白。”這兩句大意說,人們都說頭發(fā)是因為憂愁而變白的??梢韵胍姡~人因憂愁

國事,此時頭發(fā)可能白了不少,雖然他這一年不過三十五歲。“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結尾兩句,詼諧有

趣,而寓意頗深。他看到那滿山雪白的沙鷗,由白發(fā)象征“愁”,想到沙鷗“一身都是愁”,乃至拍手嘲笑,這

或者有“以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事實上當抗戰(zhàn)低潮之際,有些人對國家民族的前途完全絕望,而辛棄疾對敵斗

爭的信心始終并未泯滅,這就難怪他嘲笑那“一身都是愁”的沙鷗了。
  本詞設喻巧妙,想象奇特,寫“青山”、“煙雨”有雄奇的色彩和奔騰的氣勢。作者深沉的思想、胸中的抱

負和憤懣,都在寫景中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王方?。?/p>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