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讀課標,把握方向 課程標準是備考的依據、方向。把對課標的學習理解和授課緊密結合,課標的使用不只是在復習中,而在新授課時就要開始注意運用。如今的試題,材料的選取既有課本內的知識,又兼顧課外的材料;試題問題的設置在考察了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考察了學生的審題能力、歸納概括能力;既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也限制了學生的答案不要漫無邊際。這樣就為教師以后的教學起了導向作用,讓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以教材為基礎,又要跳出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用開闊的視野關注歷史,為以后教學中真正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提供了充足的依據。而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在以后的學習中要關注教材,但是又不是完全照抄照搬教材。 2、扎實基礎,重在落實 其實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每年的中考試卷分析中都會說"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 什么是基礎: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的學習興趣等,不單單是基礎知識。這也是有些老師的誤區(qū)所在。沒有教給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是知識的強行灌輸。時間雖用得很多,效果卻不是很明顯。為什么要抓基礎:基礎抓實了,知識積累多了,方法掌握了,自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歸納提煉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如何抓基礎:如何落實基礎知識,老師們各有各的高招。有幾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考試檢測,及時鞏固 檢測課堂化。也就是說要時常檢測過關。有的學校實行月考、課前聽寫制度,這些辦法很好。但有的老師也說了些困難,課時少,時間緊,要是測驗、聽寫的話就會講不完課,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初中生的認知程度、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是有限的,有些知識是有必要的記憶的,任何學科知識離不開記憶。記憶是基礎,理解是根本,應用是目的。 第二、轉換角色,畫龍點睛 不要懷疑學生的能力和潛質,課堂上學生是主角。老師用科學的方法加以引導,用很少的時間,有很高的效率,不要大包大攬,常言道“包辦的不幸福”。 第三、加強學習,關注熱點 歷史就是過去了的現(xiàn)實,而今天的現(xiàn)實也將會成為明天的歷史",所以歷史與現(xiàn)實是不能完全割裂開來的,要注意關注熱點問題?,F(xiàn)在命題選取的信息量非常的大,這就要求老師加強學習,學課本相關知識還要學習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及時充電,以適應形勢的需要。 第四、技巧訓練,重在平時 在閱卷中發(fā)現(xiàn),有些考生在解題技巧上犯一些幼稚的毛病,如錯字、白字,答題丟問,答非所問等。造成無謂的失分??朔@些錯誤不只是在考試和模擬訓練中,應該在每一次的提問和練習,甚至聽寫中,平時養(yǎng)成好習慣了,考場上才有好成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