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心理行為保健 第1節(jié):嬰幼兒氣質與早期教育 嬰幼兒氣質與早期教育 二、不同氣質類型嬰幼兒的養(yǎng)育對策 (一)易養(yǎng)型氣質 總體來說,易養(yǎng)型氣質孩子的父母是比較輕松的,因為孩子生活有規(guī)律,性情開朗,容易適應環(huán)境,對事情的反應比較平和。只要父母盡心養(yǎng)育,注意營造相互愉快的環(huán)境,不用費太多神,孩子就長大了。 但是,父母千萬別忽視易養(yǎng)型氣質的孩子也有消極的一面,他可能有時即使不舒服或不適應,也往往不容易露在表面,或表達不明顯。如果父母不認真觀察或把孩子的表現不當回事,就會耽誤孩子的病情或讓孩子受到冷落。 教養(yǎng)對策:對易養(yǎng)型氣質的孩子,父母平時要多留心他的身心情況,尤其是對孩子的輕微抱怨或申訴均應予以查問,讓易養(yǎng)型氣質的孩子全方位健康成長。 (二)困難型氣質 困難型氣質孩子的顯著特點是好動,即動作多,頻率較快,精力特別旺盛。這并不是寶寶故意這么做,而是孩子固有氣質的表現。 教養(yǎng)對策:面對困難型氣質的孩子,采取嫌煩、抱怨、聽之任之、訓斥等做法都是不適當的,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有意識的引導。 1.讓孩子釋放能量 訓練方法: ?、僦灰⒆幽軌蜃约鹤龅氖虑?,就讓孩子自己做,比如吃飯,穿衣,大小便,幫父母拿襪子、鞋子、梳子、毛巾等。孩子開始可能做不好,父母要以最大的耐心引導他,反復地做,使孩子有釋放能量的機會。同時,父母還要為孩子每個行為的成功完成給以稱贊。 ②父母每天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玩玩具、涂鴉等,結束后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紙筆并放到指定地點。這樣既培養(yǎng)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又讓孩子有釋放能量的機會。 ?、郾匾獣r父母定期帶孩子參加滑板等感覺統(tǒng)合訓練課程,有利于孩子大腦皮層協調性的發(fā)育。 2.及早養(yǎng)成生活的節(jié)律性 困難型氣質孩子的生活規(guī)律性相對較差,這種無規(guī)律的生活不僅讓家里成員難安寧,而且孩子自己也難適應各種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容易出現體質差和易患病等狀況。所以,父母首先應訓練孩子的生活規(guī)律性,讓孩子的飲食、睡眠、大小便等生活習慣從雜亂無章變成有規(guī)律有序。當生活有了規(guī)律性,孩子的任性、適應慢、情緒不穩(wěn)定的缺點就會慢慢減少,而反應快、情感豐富、精力好的優(yōu)點就會凸現出來。 訓練方法: ?、僮⒁馕桂B(yǎng)和飲食:孩子1歲后盡可能使其飲食有規(guī)律。定時喂養(yǎng),科學化飲食,多飲水,多吃新鮮食物,避免吃加工包裝食品(內有添加劑、食物色素和穩(wěn)定劑等)和各種飲料、冰激凌等。 第2節(jié):嬰幼兒氣質與早期教育 ②規(guī)律性運動:幫助、引導孩子每晚睡覺前慢運動20~30分鐘。 ?、郾WC睡眠:早起床(早晨6︰00~6︰30起床),早睡覺(晚上9點左右睡覺)。晚上睡覺前父母與孩子交流(講故事、聽音樂等),培養(yǎng)孩子睡覺好心情。 ?、芤?guī)律性大便:養(yǎng)成每天大便1次,最好有固定的大便時間。 (三)發(fā)動緩慢型氣質 發(fā)動緩慢型氣質的孩子在1歲之內是比較靜的,不大好哭,也不太愛笑。拿出新買的玩具,孩子并沒有父母預想的那么高興,但孩子還是拿在手里,經過審視一些時間后,才逐漸表現出對玩具喜歡或不喜歡的心情。 這種孩子做事情認真、思想集中、不露聲色,但接受和適應新東西較慢,有時會被父母誤認為孩子反應遲鈍或笨;同時行為抑制、社交能力差、對環(huán)境情緒反應強烈,表現膽怯、淡漠、孤僻等。 教養(yǎng)對策: ·給孩子制造預先準備的機會。例如家里要來朋友,在朋友沒來之前,先對孩子介紹朋友的情況,朋友是什么樣的人,朋友和父母關系如何親密,教孩子如何禮貌接待朋友,預先給孩子設計一下交流用語,等等,這樣孩子就預先熟悉了即將發(fā)生的事件,在孩子的大腦里有了印象。當朋友到來時,父母盡可能鼓勵孩子與朋友接近,并及時表揚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這樣就使孩子很快拉近了與朋友的距離。 ·5~7個月的孩子常有怕生的表現,見到生人會大哭,怕生人碰,這是正常的。但1歲以后孩子如果仍然很怕陌生人,很怕新環(huán)境,或對新的物品總是高度警惕,不敢接近,總愛黏著家人等,就已經顯露孩子的發(fā)動緩慢型氣質了。 訓練方法: ?、儆幸庾R帶孩子與同齡孩子或稍大些的孩子一起玩; ?、谝龑Ш凸膭詈⒆优c其他孩子交換玩具或物品,讓孩子體會交換的樂趣; ?、垡龑Ш凸膭詈⒆釉谌硕嗟膱龊险f話、表演、傳播信息等,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同時給孩子向外表露的機會。這樣就可以讓孩子逐漸大方起來,避免孩子以后發(fā)生孤僻或自閉等心理問題。 每個兒童都有他自身的氣質特點,家長和教師在撫養(yǎng)、教育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依據不同的氣質類型采取相應的方式,才能使兒童快樂、健康地成長。 0~3歲嬰幼兒氣質表現出一定的個體及群體間差異,了解孩子的氣質特點對教養(yǎng)實踐具有啟示意義。在準確了解孩子的氣質類型及其各維度的不同特點后,教養(yǎng)者更能理解嬰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欣賞嬰幼兒各具特色的表現;更加心平氣和,從而做到耐心等待、適時引導;更加有意識地使自己的要求與嬰幼兒的氣質相協調,從而激發(fā)積極因素,回避消極因素,讓嬰幼兒感覺寬松、自主,產生調適良好,發(fā)揮出最佳狀態(tài),預防行為問題的發(fā)生。 第3節(jié):0~1歲嬰兒健康心理行為的培養(yǎng) 0~1歲嬰兒健康心理行為的培養(yǎng) 三、0~1歲嬰兒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與聽感知和視感知相關的訓練內容包括了絕大部分認知能力訓練的基本內容,本節(jié)主要介紹與培養(yǎng)聽感知和視感知相關的訓練內容。 (一)新生兒期的相關內容 1.與視感知相關的訓練 清醒狀態(tài)下,孩子仰臥在床上,家長拿著紅色絨線球距離小兒15厘米左右,慢慢抖動,使毛線球進入嬰兒視線,然后慢慢左右移動,引導孩子跟著紅球轉動。訓練嬰兒追視紅線球時,如果視線中斷,家長應稍停片刻,再重新拿著紅色絨線球,等待嬰兒視線再次注視毛線球后,慢慢從中間移向左邊或移向右邊。 母親用自己的臉引起嬰兒的注視,媽媽把臉慢慢地移向左,再慢慢地移向右,引導嬰兒用眼睛追隨著看母親臉的方向,并逐漸引導嬰兒仰起臉向上方追視。 追視訓練注意事項:每次追視訓練時間不能過長,一般1~2分鐘左右,否則容易引起孩子視覺疲勞;新生兒眼睛和追視的玩具的距離為15~20厘米。 2.與聽感知相關的訓練 剛出生的新生兒由于中耳鼓室尚未充盈空氣,加上外耳道中可能有少許羊水,因此聽力相對稍差,出生后24小時的新生兒對聲音的刺激已有反應。 家長手拿能發(fā)出聲響的玩具如搖鈴或各種形狀的吹塑捏響玩具,搖動時要注意觀察新生兒的反應,以調整玩具與新生兒耳朵的距離。 家長應有計劃地運用各種響聲的玩具,每次使用一種玩具,讓新生兒接受各種聲調、各種音量、各種頻率的聲音刺激,促進聽覺發(fā)展。在新生兒清醒狀態(tài)下,家長在孩子耳邊輕輕地有節(jié)奏地搖動玩具,玩具發(fā)出響聲引導新生兒作出向聲音方向的轉頭反應。每天訓練3次,每次數分鐘。 新生兒對聲音刺激發(fā)生的反應有:呼吸節(jié)奏改變、呼吸短暫停頓,吸吮節(jié)奏變化、吸吮暫停,哭聲停止,眨眼,張嘴,四肢肌肉收縮如攥緊拳頭等。 (二)1~3個月認知能力訓練 1.與視感知相關的訓練 1~3個月的小嬰兒視力有所增強,能看見60厘米以外的物體。此期的追視訓練對促進視覺發(fā)育也很重要,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擴大追視訓練的范圍。 (1)可以這樣進行小嬰兒的追視訓練:孩子仰臥在床上,家長拿著紅色絨線球,使其進入嬰兒視線,然后慢慢左右移動及上下移動,讓嬰兒的眼睛跟著左右和上下轉動。1個月的嬰兒眼睛能跟隨移動的紅球到中線,2~3個月時逐漸跟過中線。嬰兒視線能跟過中線后,要訓練嬰兒視線的上下移動。經過訓練,嬰兒的視覺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第4節(jié):0~1歲嬰兒健康心理行為的培養(yǎng) (2)訓練視線上下移動:紅球放在嬰兒眼睛正前方,引起孩子注意,慢慢移動紅球到額頭上方并回到正前方。再將紅球移到嬰兒胸前,并慢慢回到正前方。當嬰兒的視線能跟過中線并能上下移動時,要擴大視覺訓練范圍。先將紅球放在嬰兒眼睛左側,引起嬰兒注意后,慢慢移動紅球通過正前方到右側。 (3)利用媽媽的臉、條紋圖形畫、人的臉譜畫及帶響聲的玩具進行嬰兒追視訓練。訓練時先讓嬰兒注視到畫面,再慢慢地移動畫面,使嬰兒的視線能跟蹤。 小嬰兒視覺集中能力優(yōu)于新生兒,但也要注意:每次追視訓練的時間不應超過5分鐘;嬰兒眼睛和追視的玩具的適合距離為20~30厘米。 (4)視感知訓練游戲:發(fā)展視覺和注意力。 游戲①:看臉譜。家長將臉譜畫掛在自己臉上(留出眼睛),臉譜畫與嬰兒面對面相距30厘米,引起嬰兒對臉譜畫的注視后,家長說:我是一個大寶寶! 游戲:看看是什么。用硬紙片畫黑白線條或幾何形狀,或靶心圖,孩子此時對黑、白反差大的圖片更有興趣。將圖放在距孩子眼睛20~30厘米處,讓孩子注視數秒。 游戲②:相看兩不厭。媽媽抱著嬰兒,面對面說話。嬰兒看著媽媽的臉,媽媽把臉移向一邊,讓孩子的眼睛隨媽媽左右來回移動。 2.與聽感知相關的訓練 (1)進一步訓練小嬰兒的聽覺。應有計劃地利用可產生各種聲調、各種音量、各種頻率的發(fā)聲玩具,將各種玩具交替使用,反復使用,以促進聽覺發(fā)展??稍谛雰憾呌泄?jié)奏地搖動玩具,玩具發(fā)出響聲引導小嬰兒作出轉頭反應,可以根據小嬰兒的反應調整耳朵與聲音的距離,并調整聲音來源的方位。 (2)在生活中,通過和嬰兒說話、朗讀兒歌、唱歌、拍手、踏腳和學動物叫等方法,訓練孩子對各種聲音、各種音調和各種頻率的反應,以促進聽覺發(fā)展。 (3)聽感知訓練游戲:訓練嬰兒的聽覺,培養(yǎng)語感。 游戲①:尋找聲源。爸爸抱著嬰兒,媽媽站在嬰兒身后左邊,大聲說:媽媽在這里!引導嬰兒左轉頭尋找聲源。再以同樣方法引導嬰兒右轉頭尋找聲源。 游戲②:讀歌謠。媽媽將孩子抱在懷里,輕輕地搖,然后口中唱兒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我給外婆行個禮,外婆夸我好寶寶。不管孩子懂不懂,只要他在聽就行。 (三)4~6個月認知能力訓練 1.與視感知相關的訓練 4~6個月的嬰兒活動能力和范圍有了明顯提高,視野更加擴大,對周圍環(huán)境事物開始感興趣,有了探索周圍世界的強烈動機,是培養(yǎng)認識能力的好時機。在小嬰兒追視訓練的基礎上,要開始訓練嬰兒對物體的注意能力。此項訓練對促進視覺發(fā)育也很重要,可以根據家庭及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訓練。寶寶仰臥在床上,家長將玩具較快引入嬰兒視線,必要時抖動玩具,引起嬰兒注意,然后很快將玩具拿離嬰兒視線。一旦嬰兒表現疲憊就要停止。 第5節(jié):0~1歲嬰兒健康心理行為的培養(yǎng) 將爆米花、小糖丸等較小的物品放在桌上面,抱著嬰兒,使嬰兒眼睛與物體距離30厘米左右,可用手指撥弄物體逗引嬰兒,訓練嬰兒的注意能力。 游戲①:找豆豆。媽媽抱著嬰兒坐到桌子邊,爸爸坐在對面,爸爸以夸張的動作拾起桌子上的豆子并大聲說:我找到小豆豆了!引導嬰兒對較小物體的注意。 游戲②:找鈴鐺。爸爸抱著嬰兒,媽媽站在嬰兒身后左側搖響鈴鐺,引導嬰兒左轉頭尋找聲源。再以同法在其身后右側搖響鈴鐺,引導嬰兒右轉尋找聲源?;蛘咭蝗吮е鴭雰鹤谧雷忧懊妫柧氄咦趮雰簩γ?,訓練者手拿一個物體在桌上敲,響聲吸引嬰兒注意后,突然將物體掉到地上,引導嬰兒尋找。 尋找失落的玩具訓練,就是讓嬰兒了解物體始終存在,所以應當引導嬰兒去尋找掉到地上的物體,為了讓嬰兒學習去探索,不要急于告訴嬰兒答案。 游戲③:燈燈不見了。父母把臺燈擰亮又擰滅,吸引孩子的視線落在燈上。再次熄滅燈說:燈燈不見了!扶著小手摸摸燈,突然擰亮燈:燈在這里! 尋找燈的游戲,是要使嬰兒把聲音和發(fā)亮的物件聯系起來,以后再說燈時,嬰兒就會用視線去尋找燈。各種尋找物體訓練,可促進嬰兒認識水平的發(fā)展。 2.與聽感知相關的訓練 平時無論做什么事都對嬰兒邊做邊說,特別是嬰兒日常接觸的物體。經??吹降奈矬w均用語言強調,如奶、奶瓶、燈、電視機等。 訓練嬰兒逐漸熟悉常見物體的名稱,或教嬰兒觀看這些物體,逐漸地將這些名詞和物體聯系起來。在訓練時要注意使用簡潔正規(guī)的語言,以免誤導。 游戲①:照鏡子。在嬰兒照鏡子時,要一邊和孩子說:看看,這是寶寶,這是眼睛,這是嘴巴……,讓嬰兒看自己身體的部位,再看看鏡子里的寶寶。 該游戲是通過嬰兒各種感知覺和動作語言相結合,提高嬰兒的認識能力,通過讓孩子觀察周圍環(huán)境來發(fā)展嬰兒的認識能力。這種訓練應在平時的生活中進行。 游戲②:寶寶哪里去了。將嬰兒抱到鏡子前,先告訴嬰兒:這里有個寶寶。突然把嬰兒抱離鏡面,問:寶寶哪里去了?每次游戲時,這個動作應重復數遍。 (四)7~9個月認知能力訓練 1.與視感知相關的訓練 (1)將爆米花、色彩小丸分別裝入幾個小口小瓶內,小瓶放在桌上,嬰兒坐桌邊,家長鼓勵嬰兒對每個瓶中物體進行觀察,并注意變化小瓶擺放的順序。爆米花、小丸等較小的物品裝入小口小瓶內,小瓶放桌上,嬰兒坐在桌邊,家長搖搖小瓶,引導嬰兒對瓶中小物體的注意。鼓勵嬰兒:把它取出來! 第6節(jié):0~1歲嬰兒健康心理行為的培養(yǎng) (2)在桌上放只小鈴鐺,嬰兒坐桌邊,當嬰兒拿著鈴鐺玩耍時,家長應引導嬰兒注意鈴鐺的鈴舌,在引導嬰兒時不要以語言提示,要用手的動作去提示。 (3)給嬰兒一個布娃娃,讓嬰兒指認布娃娃的鼻子、耳朵、嘴巴、眼睛和眉毛等;并讓嬰兒觀察頭繩、衣服上面的扣子、花邊、蝴蝶結等細小的裝飾品。 (4)嬰兒坐在桌子前面,家長坐在嬰兒對面,用一個金屬湯匙敲打桌面,邊敲邊移動湯匙,移到桌邊時,放開手湯匙自然落地,讓嬰兒用眼睛去尋找湯匙。 (5)要充分利用室外的自然環(huán)境讓嬰兒進行各種游戲活動。家長可以抱著嬰兒或用小推車把他帶到公園去,看看公園各種顏色鮮艷的花朵、各種動物。具有色彩的或處于動態(tài)的自然景色,特別能引起嬰兒注意,如飛舞的彩蝶、蜻蜓,在水中游動的色彩斑斕的金魚,嬰兒常常專注并表現出愉悅的表情。讓嬰兒看太陽、月亮,看彩虹、看云,看下雨,看飄揚的雪花等自然景觀,這些活動可以促進嬰兒感知覺的發(fā)展,有益于嬰兒的身心健康與智能發(fā)育。 (6)嬰兒好奇心極其強,非常想了解每個房間和角落,對所有家具的細節(jié)和日常生活用品都有興趣。家長應該滿足他們的興趣,鼓勵他們在房間里有新的發(fā)現。 (7)認識玩具是訓練初步的記憶力的好方法。家長把球、積木、娃娃、畫冊等放在桌上。大人講出玩具的名稱,讓孩子伸手拿出對應的玩具,應反復訓練。 將嬰兒經常玩的玩具拿出來,用手擋住孩子眼睛,把玩具換個地方,再讓他找這個玩具。這種玩法需重復五六次后,孩子才能較好地完成尋找物體。 游戲①:走動的玩具。準備一件電動玩具,打開表演給孩子看??粗妱油婢咦约涸诘厣献邅碜呷?,孩子會很高興。游戲時注意孩子的反應。 游戲②:找娃娃。當著孩子的面用紙把布娃娃包起來,交給嬰兒,問:娃娃哪兒去了?第一次嬰兒通過翻開紙或撕破紙去找到娃娃。重復訓練后,達到從紙包取出娃娃。(也可結合前面寶寶哪里去了的游戲進行訓練) 2.與聽感知相關的訓練 (1)準備一本書和一張紙,在地上畫一個圓,讓嬰兒分別將書和紙扔到圓里面。讓嬰兒體驗:書重重地落在地上有響聲,紙沒有響聲而且落到較遠處。 (2)在玩具箱旁邊,媽媽清晰地講出每件玩具的名稱,讓嬰兒把玩具一樣一樣交給自己。如果孩子一時不理解,媽媽就把玩具拿出來并講出玩具的名稱。 (3)嬰兒會坐后,為嬰兒準備一個童車,在車上系一些嬰兒喜歡的質地柔軟的玩具或圖畫,讓嬰兒坐在車里玩,可以訓練嬰兒坐的動作,還可以同時訓練手的動作。也可以利用有欄桿的小床,并且在小床上放置一些玩具,例如小搖鈴、捏響玩具等,讓嬰兒坐在小床上玩,注意每天坐的時間不要太長。當嬰兒坐在車里玩的時候,家長不能光顧自己干活而不理睬嬰兒,要多和嬰兒說話交流,指導嬰兒玩玩具。當嬰兒表現疲憊的時候,要抱起嬰兒。 第7節(jié):0~1歲嬰兒健康心理行為的培養(yǎng) (4)如果家里住房面積較大,應專門為學會翻身的嬰兒開辟一個游戲環(huán)境,準備一些合適的玩具如抓握玩具、音響玩具、敲打玩具、會動的玩具等,讓嬰兒進行各種游戲活動。 游戲:聽音樂(訓練聽覺和節(jié)奏感)。給嬰兒聽的音樂要舒緩、優(yōu)美,流行歌曲、搖滾樂都不適宜。媽媽應該選擇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抱著小兒一起聽,身體可隨著音樂一邊舞動,一邊打拍子。 3.興趣培養(yǎng) 8~9個月的嬰兒對自己周圍的物品開始充滿好奇心,把物品和玩具放到嘴里,或用手去抓摸和拍打,這些動作是提高嬰兒認知能力和培養(yǎng)興趣的途徑。 興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但它卻是嬰兒學習新知識、認識新事物,探索外部世界的動力。要利用嬰兒好奇心的特點,培養(yǎng)嬰兒廣泛而又濃厚的興趣。由于嬰兒感知覺、語言和運動能力的提高,其視野和活動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要利用這個特點,多為嬰兒提供環(huán)境、物品、人物等接觸的機會。多給嬰兒提供色彩豐富的圖書、卡片等,引導嬰兒反復地翻看,不但能促進嬰兒視覺發(fā)育,提高他的認知能力,還有助于培養(yǎng)嬰兒看書的興趣。多給嬰兒聽音樂和兒歌,學習表演、舞蹈動作等,不僅有利于語言、動作的發(fā)展,還可以促進嬰兒情緒的發(fā)展,同時也培養(yǎng)了嬰兒對音樂舞蹈等的興趣。 (五)10~12個月認知能力訓練 (1)嬰兒爬、立和走技能日益增強,喜歡滿屋子到處探索周圍環(huán)境。給嬰兒營造一個相對獨立的游戲樂園,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鼓勵當小小活動家。比如讓嬰兒坐在桌邊,桌上放一色彩鮮艷的玩具,讓他玩一會兒。然后媽媽用一張紙將玩具擋住問:哪里去了?引導嬰兒站起來,伸手去移紙取物?;驕蕚湟恢槐雍痛?、中、小3個蓋子,中號蓋子正好能蓋在杯子上。先教寶寶蓋杯子的動作,然后把3個蓋子都給他,叫他看看用哪個蓋子能把杯子蓋好。 (2)應經常帶嬰兒到大自然中去,觀察自然界中的現象。例如觀察太陽:注意將早上的太陽、中午和晚上的太陽各用一句話加以形容,并讓嬰兒體會。具有色彩的或處于活動狀態(tài)的人物都能引起嬰兒的注意,帶嬰兒看馬路上各種車輛和行人,讓他了解大人、小人、男人和女人,活動的人和站立的人。觀察自然景物也是很好的訓練內容。到公園去看各種花草、樹木,看下雨、下雪,到田野里去觀察水稻、玉米、小米以及各種蔬菜等,引導嬰兒思考。家長觀察嬰兒對哪些物品和現象特別感興趣,就多給他提供一些機會讓他去探索,并且給予相應的指導、幫助和鼓勵,提高嬰兒探索自然的興趣。 第8節(jié):2~3歲幼兒容易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 (3)音樂、兒歌、圖畫等藝術的表現形式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非常符合10~12個月嬰兒的認知特點,家長應為嬰兒創(chuàng)造一個富有藝術氛圍的環(huán)境。應在嬰兒的床頭、居室懸掛和張貼各種美麗的畫片,平時也讓嬰兒多看一些各種顏色和形狀的圖畫、卡片,來促進他視覺的敏銳性和對色彩的敏感性。從10個月起,嬰兒表現出不同的愛好,有些嬰兒對交通工具圖片感興趣,有的對各種動物圖片感興趣,各種圖片和照片是教嬰兒認識事物較好的工具。許多嬰兒不喜歡玩現成的玩具,卻喜歡玩弄家庭用品,如餐具和清潔用具。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盡量滿足嬰兒的要求,別傷害正在萌芽的自尊和自信心。 (4)認知能力訓練游戲 游戲①:戴帽子。媽媽準備各式各樣的帽子,放一排,讓孩子往頭上戴,每戴一頂,媽媽就告訴他或問他:這是什么?這是帽子。通過游戲讓孩子懂得:盡管大小樣子不同,都是帽子。通過游戲讓孩子學習歸類,訓練邏輯思維。 游戲②:蘋果在哪里。為孩子買一套幼兒識字的圖片,讓他找哪張是蘋果,哪張是雞蛋。也可以讓孩子把他認識的物品圖片挑出來,并指認給媽媽看。該游戲訓練孩子的記憶力。 游戲③:玩積木。媽媽和孩子玩積木,媽媽說:把紅色的都給我,把綠色的都給你。也可以說:把大塊的都給你,把小塊的都給我。玩一次只能認一樣。通過游戲幫助孩子認識事物。 2~3歲幼兒容易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 三、說話晚 說話晚是指兒童口頭語言的發(fā)展明顯落后于同齡孩子的正常水平。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表達性語言發(fā)育障礙、感受性語言發(fā)育障礙。前者能理解語言,但不能表達語言;后者的理解及表達能力均落后。 說話晚的兒童,一般表現為1歲6個月時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到2歲時還不能說出3~5個字的句子,如爸爸抱、我要,即可確定為說話晚。這些孩子常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如要喝水,就用手指自己喝水的杯子。僅有表達性語言發(fā)育障礙的兒童,到1歲6個月左右能根據他人的指令,指出或拿來某個物體;而有感受性語言發(fā)育障礙的患兒,仍不能理解給他的簡單指令,也不能根據語言的要求進行活動。但經醫(yī)生檢查,這類兒童的聽力無明顯的異常。 說話晚的原因與下列因素有關:生理因素-這可能與腦組織的某些感知覺功能的損傷有關,也有人認為是聽覺記憶、聽覺整合等腦功能發(fā)育缺陷所致。 環(huán)境因素-家長性情孤僻,與孩子缺乏交流,或孩子與外界接觸少,缺乏接受語言教育和訓練的機會,都可能影響孩子言語的正常發(fā)展。 第9節(jié):2~3歲幼兒容易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 性格因素-外向、易合群的孩子一般說話較早,而那些性情文靜、內向者通常說話較遲。 我們可采取以下策略對說話晚的孩子進行干預。 (1)加強語言交流 對于有語言問題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不能怕麻煩,要循序漸進,慢慢與孩子交流。 (2)有針對性地進行語言訓練 對有感受性語言發(fā)育障礙的兒童,重點在于訓練對語言的理解、聽覺記憶、聽覺知覺。對有表達性語言發(fā)育障礙的兒童重點在于模仿別人講話的訓練。訓練技巧可以采用游戲、比賽等形式,引導和鼓勵孩子說話。 (3)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 鼓勵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給他提供一個可以無憂無慮的說話環(huán)境。要經常向他們提一些啟發(fā)性、誘導性的問題,當他們語言表達有困難時,不要向孩子發(fā)脾氣。 應該指出,大多數說話晚的孩子,智力發(fā)育均屬正常。表達性語言發(fā)育障礙的兒童,隨著年齡的增大,不經特殊干預也可逐漸改善,預后良好。而存在感受性語言發(fā)育障礙的兒童,需要經過特殊教育培訓才有可能獲得語言能力,但年長后在語言功能、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可能會有某些缺陷,預后較差。 五、發(fā)脾氣 發(fā)脾氣是指孩子在受到挫折以后,出現又哭又鬧,甚至摔物打人的現象。各個年齡階段都可能發(fā)生,以幼兒期和學齡期兒童最為常見。 發(fā)脾氣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種: 1.過度溺愛,使發(fā)脾氣成為要挾家人的手段,是構成本行為問題的主要原因 這種兒童在家中常常受到嬌寵,當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出現大聲哭鬧,又喊又叫,地上打滾,以頭碰壁,撕扯自己的頭發(fā)等過火行為,家長一方面由于心疼孩子,缺乏耐心,或者是為了不傷家長自己的面子(例如孩子在公共場合、有客人在場等情況發(fā)脾氣)進行了讓步,滿足了孩子的要求,終止了孩子發(fā)脾氣。然而卻增加了兒童下次又以發(fā)脾氣為手段,要挾家長讓步的可能性。家長的讓步對這種不良行為起到了強化作用。 2.教養(yǎng)方式中的過度限制和嚴厲 有的父母或撫養(yǎng)者對孩子十分嚴格,要求過多、過高,或者嚴格限制孩子的活動與交朋友的范圍,使得孩子的某些需要(例如被關愛的需要、被人尊重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等)得不到重視和滿足時,如大人堅持要他做他不愿意的事情,或者大人堅持不同意他的合理要求時,就會采用發(fā)脾氣來宣泄其壓抑的感情。尤其是不善于或不能用語言表達的孩子,更容易用發(fā)脾氣來宣泄自己壓抑的感情。 3.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緒 有的兒童在遭遇挫折后感到憤怒、難受或恐懼時,不懂得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控制沖動。 第10節(jié):2~3歲幼兒容易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 4.某些特殊心理障礙 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多動癥),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男孩子多數智力低下、女孩子多數智力正常,他們面部的特征是臉長、前額突出、耳輪大,性格特征為多動、急躁、倔犟等),兒童孤獨癥(以語言嚴重障礙、社會交往障礙和刻板重復行為為主要表現)等兒童,常常性格急躁,脾氣倔犟,容易出現發(fā)脾氣。 兒童發(fā)脾氣主要表現為在自己的某種要求、欲望沒得到滿足時,或者是遭受挫折時出現,常常無法勸止,一定要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后,或在無人理睬的情況下,大鬧很久才能自行停止。 要培養(yǎng)一個孩子用不發(fā)脾氣的方式處理問題,那么每次當孩子通過發(fā)脾氣的方式處理問題的時候都讓他達不到目的,同時語言上告訴他發(fā)脾氣是不對的,還要教育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解決發(fā)生的事情。因此帶養(yǎng)人在否定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必須樹立良好的行為,從而用良好行為代替不良行為。如果只有否定而不樹立,孩子又可能嘗試其他的不正確方式來解決問題。處理孩子發(fā)脾氣的問題時,家庭成員之間一定要達成默契,不能一個人要糾正,另一個又放縱。糾正孩子發(fā)脾氣的行為要具有及時性,不能等事情發(fā)生較長時間以后再來教育,而要現場教育。 對經常發(fā)脾氣的孩子,及早改善教養(yǎng)方式可以早期矯正;對于程度較重者,可以采用行為療法;對特殊心理障礙兒童則需要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1)改善教養(yǎng)方式。父母對孩子愛的方式要恰當,注意不要溺愛;不要過分限制孩子的行為,有些父母帶養(yǎng)孩子時對其過多的約束,會引起情緒上的對抗而導致發(fā)脾氣;平時父母要多和孩子一起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可及時給予幫助,進行情緒輔導,這樣有助于孩子少發(fā)脾氣。 (2)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日常教養(yǎng)孩子的時候,要給孩子樹立控制情緒的榜樣。如果遇到不順利的事情,就大發(fā)脾氣、大聲吆喝,會影響孩子今后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要幫助孩子學會表達難受、憤怒情緒的技巧,鼓勵他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助于安撫孩子的情緒沖動。 (3)行為矯正。對發(fā)脾氣的孩子,可以采取淡化、轉移注意力,即對其行為不予理睬,使孩子覺得沒趣,通常情況下他的哭鬧行為會逐漸平息下來。如果孩子仍然哭鬧不止,可將其暫時隔離,讓他待在一間安靜的、安全的,又沒有孩子感興趣的物品的小房間。一旦孩子停止哭鬧,即終止隔離。 六、害羞 害羞是指兒童在與人接觸的過程中,過多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以致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阻礙了與他人之間的正常交流。 第11節(jié):2~3歲幼兒容易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 正常兒童在面臨新的、陌生的環(huán)境或見到不熟悉的客人時,常常會變得遲疑和顧慮重重,出現羞怯感。這一類的羞怯感并不是什么壞事,而是孩子的一種自我防御反應。有明顯身體殘疾的兒童,因為自卑和見不得人而產生羞怯感,長此以往,孩子的自我評價較低。父母應對此予以重視,對孩子進行積極的情緒輔導,促進其健康心理的發(fā)展。如果很有自信心的兒童突然出現羞怯感,應引起關注,因為這種遲疑、退縮的表現可能是嚴重情緒問題(如抑郁、焦慮癥)的征兆。 兒童害羞問題的產生與幾種因素有關: (1)自我防御意識 當兒童在面臨新的環(huán)境,或對他人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會由于某種危險感而產生一種本能的自我防御。他們在與熟悉的人相處的時候會舉止自如,不會感到害羞;但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就會因為害怕他人的敵意或惡言惡語等各種攻擊而說不出話來。 (2)氣質原因 生性比較內向,氣質特征偏向消極,情緒敏感及感受性強的兒童,往往見到生人就臉紅,常懷有膽怯的心理。 (3)與人接觸少 因教養(yǎng)者過分約束孩子與人交往或居住環(huán)境的原因,與外界接觸少的孩子更易產生羞怯感。 我們可采取以下策略對害羞的孩子進行干預。 (1)不要對孩子的害羞行為進行責備或威嚇。家長若常用指責性的語言埋怨孩子,如那么大了都還那么不好意思,真是……或舌頭壞掉了,不會講話,是不是等,會使孩子擔驚受怕、顧慮重重,更加羞澀。 (2)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家長和老師應經常鼓勵孩子,使其充分認識到,他同其他孩子一樣,也有足夠的才能和本領去對付和處理一切;要經常強調孩子已經顯露出來的優(yōu)點和長處,對其每一次進步都表示肯定和贊揚。 (3)多與別的孩子接觸。父母要讓害羞的孩子多參與活動,多接觸人,特別是讓他參與同伴們的游戲,在不斷地接觸和交流中,羞怯感也會逐漸消失。 (4)培養(yǎng)孩子在新環(huán)境中最初幾分鐘的應變能力。害羞的孩子與陌生環(huán)境接觸的最初幾分鐘是最難熬的。家長應該教給孩子在開始的幾分鐘里的一些具體應對方法,如可以讓孩子主動邀請別的孩子一起做游戲;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借給別人玩,等等。 八、攻擊性行為 攻擊性行為是幼兒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指侵犯和攻擊他人的行為,包括身體攻擊和言語攻擊。男孩子多為身體攻擊,女孩子則常為言語攻擊。 攻擊行為表現為傷人、破壞物品、虐待動物、搶奪他人物品等,這類行為與單純的發(fā)脾氣不同,常造成對別人的傷害或物質的損壞。這些兒童常常好動、容易惹是生非、情緒易激怒、以自我為中心,當受挫折或愿望不能滿足時就以發(fā)怒、傷人、毀物來發(fā)泄心中的怒氣,對家長和老師常有不服從和違紀行為。 第12節(jié):4~5歲幼兒健康心理行為的培養(yǎng) 以下幾種因素是引起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常見原因: (1)困難型氣質特征 這種兒童的情緒反應強烈,易沖動,自控能力差。 (2)教養(yǎng)方式不當導致攻擊性行為的產生 在放任型家庭中的兒童,由于最初的沖動和破壞性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逐漸形成不良行為問題。 (3)專制型家庭的兒童 由于家長常常忽視他們的正常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而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因此這樣的兒童就學會了用同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4)溺愛型家庭的兒童 過分溺愛容易形成自私、唯我獨尊的心理特征,對別人的痛苦無動于衷。 (5)缺少愛的兒童 從小沒有得到應有的關心和呵護,往往感情淡漠、性情粗暴。 對攻擊性行為兒童的矯治主要采用行為矯正療法: (1)鼓勵合作行為。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相互合作,對他們的良好行為,如分享、合作、幫助別人等,及時肯定、贊揚,使孩子的良好行為得到強化。 (2)暫時隔離。當兒童有較嚴重的攻擊性行為時,就應該給予必要的懲罰。把他一個人關在屋子里或限制他的行動范圍,直到他自己平靜下來。應該強調的是,必須明確告訴兒童他被隔離的原因。 (3)加強品德教育。讓孩子聽攻擊受罰,合作得獎的故事,或看這一類的影視片、連環(huán)畫等,使孩子從具體形象中受到品德教育。 4~5歲幼兒健康心理行為的培養(yǎng) 五、積極情緒培養(yǎng) (一)積極情緒培養(yǎng)的重要性 4~5歲幼兒的情緒情感正處在發(fā)展關鍵期,對情緒情感的調節(jié)能力較弱,培養(yǎng)幼兒積極向上的情緒情感,對幼兒的發(fā)育成長有重要意義。 首先,培養(yǎng)幼兒的積極情緒,對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喜悅、愉快的情緒能明顯促進幼兒身體的健康成長,悲傷、恐懼等情緒會危害其健康。對于情緒影響健康的問題,心理學家作過不少研究。例如有人對情緒和消化功能的關系做實驗,證明人在進餐時情緒愉快,能使胃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強。相反,進餐時情緒恐懼不安,會抑制胃液分泌,從而使人不思進食。 積極的情緒情感不但能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的發(fā)展,還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fā)展。近年來,幼兒因情緒變化而影響其求知欲、智力的情況更是時有發(fā)生。 最后,幼兒積極的情緒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期是各種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開始時期。情緒經常處在良好狀態(tài)的幼兒,對成人的各種提示一般都樂于接受,這樣就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形成團結友愛、遵守紀律、獨立活動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13節(jié):4~5歲幼兒健康心理行為的培養(yǎng) (二)積極情緒培養(yǎng)的方法 1.要保持家庭中和睦愉快的氣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人生情感習得的啟蒙學校,是人類情感最美好最豐富的資源所在地。孩子情感起源于父母的撫愛和家庭溫馨氛圍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圍是培養(yǎng)孩子積極情緒的重要條件。 2.減少接觸恐怖、血腥的影視及圖書的機會 盡量少讓孩子接觸恐怖、血腥的影視節(jié)目和圖書,這類影視節(jié)目和圖書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其不利,它們都會引起孩子消極的情緒。 3.要給幼兒有情緒準備的時機 我們要站在孩子的位置去體會他們的心理,在尊重、了解他們的情緒的基礎上培養(yǎng)積極情緒。 4.要時常引導幼兒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使其體驗成功的歡樂情緒 例如讓孩子幫助家長干些簡單家務勞動,并給予及時的認同和表揚,讓孩子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欲與愉快感,有助于形成其積極的情緒。 5.要注意防止幼兒產生恐懼、膽怯等消極情緒 如家長要多花一些時間在孩子身上,不要讓孩子感到孤獨。 總之,我們要幫助幼兒消除和克服不良情緒,使其保持和形成積極的情緒情感。在生活中,幼兒難免會遇到新奇、陌生或恐懼的事情而產生情感壓力。例如一個幼兒遇到父母生病、家庭離異時可能會變得垂頭喪氣;一個家長對幼兒期望過高,幼兒感到力不從心時會造成嚴重的精神壓力……遇到這些問題時,家長和老師首先要設法盡快幫助幼兒消除不良情緒,給予撫慰,恢復愉快心境;再者是將幼兒的注意力引向其他方面,吸引幼兒去完成他能完成的任務,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以解脫緊張狀態(tài)。對于那些缺損家庭的幼兒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兒更要多觀察、多親近、多偏愛。缺損家庭的幼兒常具有自卑心理,極易形成憂傷、孤獨、畏縮、膽怯情緒情感,做事缺乏自信心;有心理缺陷的幼兒更多具有傷感心理,常常神經緊張、自卑沮喪,或對人對事冷淡漠然。對于這樣的幼兒要想方設法培養(yǎng)他的興趣,發(fā)揮其長處、特長,幫助消除和轉移不良情緒情感,用愛心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使他們變消極為積極,變沉默為活潑。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幼兒都能具有積極良好的情緒情感,才能使每個幼兒都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成長。 (四)情緒訓練游戲 游戲①:情緒釋放-放聲吼叫 游戲目的:讓孩子無拘無束地釋放出情緒能量,發(fā)展其良好的個性,培養(yǎng)開朗的個性。 游戲內容: a.選一個清晨或黃昏,帶孩子到空曠的場地,讓他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如果是有回聲的場地,效果更好。 第14節(jié):4~5歲幼兒健康心理行為的培養(yǎng) b.啟發(fā)孩子想象一下,沒有語言的猿人是如何表達高興、害怕、憤怒、喜愛的感情的,然后與孩子交替發(fā)出表達這些情緒的吼聲。 注意事項:家長要提醒孩子音量不可過大,要保護自己的嗓子。 游戲②:情緒識別-他們怎么了 游戲目的:協助孩子認真體驗內心的情感,并及時適當地表露出來。 游戲準備:數張圖片或照片,表現人們各種各樣的情緒,如哭泣、開懷大笑、勃然大怒或惶恐不安等。 游戲內容: a.和孩子討論圖片中人物的情緒,討論他們這個情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b.將所有圖片整齊排好,正面朝下。 c.讓孩子翻開第一張圖片,并依據手中圖片表演相關的表情,不能說話。 d.你來猜測孩子正在表達的情緒。等你猜對后,和孩子互換角色,繼續(xù)往下玩。 游戲③:情緒識別與表達-我來編故事 游戲目的:協助孩子由觀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到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請孩子想一想哪些事情讓他人的情緒有變化。 游戲準備:硬紙板、彩色紙、剪刀、紙盤、膠水、彩色筆。 游戲內容: a.從硬紙板上剪下圓形,并用彩色紙剪出表達各種情緒的五官的形狀:如快樂的及悲傷的眼睛;微笑的及不悅的嘴巴等。 b.請孩子在圓形紙上排列組合這些五官,以創(chuàng)造出快樂、悲傷、生氣、害怕、無聊、疲倦的表情;也可以添加幾筆,讓表情更生動。 c.請孩子依據這些表情編一個簡單的故事。 d.和孩子一起討論在怎樣的情況下,人們會有喜悅、寂寞、憤怒、得意的情緒出現。請孩子想一想: ·什么時候會覺得驕傲、快樂、傷心、無聊、寂寞、興奮、生氣、難堪? ·參加生日派對,進入教室,看電視,贏得比賽的時候,心情好不好? ·怎么樣去判斷某人正在傷心(得意、興奮、寂寞、難堪)? 嬰幼兒情緒智商的培養(yǎng) 三、如何培養(yǎng)嬰幼兒的情緒智商(親子游戲) (二)情緒的自我管理 情緒管理必定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自我調節(jié),達到自我安慰,擺脫焦慮、灰暗或不安的心理,重新振奮起來。培養(yǎng)孩子情緒自我管理的重點就是要讓孩子從小就體驗積極情感,把消極情緒情感控制到適當程度或轉化為積極情感。 1.游戲:捉迷藏 活動準備:一塊干凈的大手帕或毛巾;能躲藏的地方。 訓練要點: ?、倮蠋煱咽峙撩稍谀樕希瑢τ變赫f:老師在這兒呢。逗引幼兒地用手抓、拉蒙在臉上的手帕。 ?、诶蠋煻悴卦谝粋€隱蔽的角落,輕聲呼喚幼兒,讓幼兒去找她,當幼兒找到老師時,老師要熱情地和幼兒分享快樂。 第15節(jié):4~5歲幼兒健康心理行為的培養(yǎng) ★專家指導 ?、龠@一訓練的目的是讓幼兒感受與成人一起做游戲的快樂。 ?、诤⒆右姴坏较矚g的人必然失望,當這個人再次出現時將會感到欣喜。此游戲能豐富幼兒的感情。 ?、鄞擞柧毞桨高m合1~3歲幼兒。 ④游戲過程中也可以讓家長來找幼兒。 2.活動:認識情緒 活動準備:紙碟幾個,畫筆。 訓練要點: ①由老師在紙碟上畫不同情緒的面譜。 ②建議正面情緒有愉快、興奮、自豪;負面情緒有傷心、憤怒、擔憂等。(詞匯可隨年齡而增加) ?、塾衫蠋煍⑹鲆患虑椋龑Ш⒆又赋鱿鄳那榫w反應。 ★專家指導 ?、俸⒆幽軌蛘莆崭嚓P于情緒的詞匯,將有助于正確表達情緒。 ?、谝坏┖⒆幽茌^精確地表達情緒,家長在輔導孩子心理方面自然能得心應手。例如孩子擔心一件事,家長就能加以肯定,給以信心;而當孩子感到憤怒,家長便應用另一方法處理。如果孩子未能準確表達,那家長很可能只會根據孩子哭泣等表情而瞎猜度。 3.活動:情緒大變法 活動準備:主要是負面情緒的面譜,例如憤怒、傷心、擔憂。 訓練要點: ?、倮蠋熣埡⒆臃窒砩钪杏龅降囊患豢斓氖虑椋務勂渲械母惺?,并由老師在墻上貼出負面情緒面譜。 ?、诶蠋煂⒆诱f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但我們可以嘗試用魔法把這些負面情緒趕走,做個情緒魔術師。 ?、垡龑Ш⒆酉氤鲆恍┦杞庳撁媲榫w的方式。 如:今天我感覺很……我可以…… a.深呼吸從1數到10 b.大聲叫123 c.玩喜愛的玩具 d.唱歌聽音樂 ★專家指導 ?、龠@一訓練的目的是讓孩子懂得負面情緒背后是有原因的。 ?、谧尯⒆用靼棕撁媲榫w是可以改變的,避免與不好的情緒糾纏過久。 ③讓孩子學習處理負面情緒的各種方法。 (四)識別他人的情緒 認識他人的情緒,對他人富有同情心,能從他人的細微處察覺他人的需求。家長的言傳身教對于孩子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要讓孩子學會愛,讓他愛親人。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教育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別人作點貢獻。讓同情心在孩子的心中扎下根。 1.游戲:我?guī)蛬寢尨繁?/strong> 活動準備:小椅子一把。 訓練要點: ①家長告訴寶寶:今天我洗了好多幼兒的衣服,特別累,你能幫我捶捶背嗎? ?、诩议L坐在椅子上,并教給幼兒捶背的方法(如讓他握緊小拳頭在家長背上捶一捶)。 ★專家指導 第16節(jié):4~5歲幼兒健康心理行為的培養(yǎng) ?、龠@一訓練方案的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關心他人,體諒他人的社會情感。 ?、诖嘶顒舆m合1歲~2歲6個月的幼兒。 2.游戲:我?guī)屯尥薮┮路?/strong> 活動準備:洋娃娃、娃娃衣服。 訓練要點: ?、倮蠋熥層變鹤约禾暨x一個喜歡的洋娃娃,并告訴幼兒每天都要照顧好手中的洋娃娃。 ?、诶蠋熣f:娃娃冷了,我們要給她穿衣服。于是老師示范給娃娃穿上衣服。 ?、塾變簩W著老師的樣子給娃娃穿上衣服。 ★專家指導 ?、龠@一訓練的目的是提升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照顧他人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 ?、诖擞柧毞桨高m合8個月~3歲的幼兒。 3.游戲:情緒大偵探 活動準備:(負面)情緒輪盤(6張大人的負面情緒的表情卡及6張孩子的負面情緒的表情卡,貼在12格輪盤上)。 訓練要點:輪流轉動情緒輪盤,輪盤針停在某一情緒格時,要求孩子留意表情卡上人物的表情,說出人物表現的是什么樣的情緒。 ★專家指導 ?、倮蠋熖嵝押⒆右粢鈩e人的表情。 ?、谌粘I钪忻總€人的面部表情或身體動作都透露著一些信息,讓孩子學會察顏觀色,這有助于交朋結友。 4.游戲:交換禮物 活動準備:小禮物。 訓練要點: ①每位小朋友準備一份禮物,小朋友可在媽媽陪同下去商店自行挑選。 ?、谟擅课恍∨笥寻咽稚系亩Y物送給一位組員,老師應引導小朋友說出一句欣賞別人的話。 ?、劾蠋煈粢?每位小朋友都應收到一份禮物。 ★專家指導 ?、佻F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里每個人都圍繞著他們轉。因此,接受稱贊對他們來說是經常性的,但卻極少聽到他們給予別人稱贊。他們需要學會關心別人,了解怎樣接受和給予稱贊是恰當的。 ②給人送禮物提供了使他人幸??鞓返臋C會。愛心能把人與人聯系起來,增添集體意識。 ?、奂议L可在日常通過給家人或朋友送小禮物的方式,教導孩子怎樣關心別人。 嬰幼兒心理行為正常與異常的判斷 嬰幼兒期是人生發(fā)展的初期。在這一時期,人的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是各個方面都還處在初步形成階段,其主要任務是為了動作、語言、認知和情緒的發(fā)展。作為評估嬰幼兒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自然也應該充分反映這一特點。由于嬰幼兒的語言和自我感知能力還處在形成當中,他們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內心體驗,因此,對嬰幼兒的心理健康測量最好通過父母或者照看者來實施;其評價標準,通常也應該從統(tǒng)計的角度來確立。也就是說,判斷一個嬰兒或者幼兒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達到大多數嬰幼兒相應年齡段所具有的那種心理發(fā)展水平。 第17節(jié):嬰幼兒心理行為正常與異常的判斷 一、正常嬰幼兒心理行為的發(fā)展 (一)動作發(fā)展 嬰幼兒的動作包括軀體大動作和手指精細動作。剛出生的新生兒(滿月后至1歲止一般稱為嬰兒)應具有一些簡單的動作反射。嬰兒應會吮吸塞入口中的奶頭,轉向觸及嘴角的物體,握緊放在手掌上的東西。滿20天時,俯臥著的嬰兒可以把頭平舉起來;足月時,嬰兒憑借自身的力量可移動所躺的位置;4個月時,嬰兒借助支撐可坐1分鐘;6個月時,嬰兒應能獨自坐;7~8個月時,嬰兒能用手和膝爬行;9~10個月時,借助支撐可站起來;11個月時應能獨自站立;12個月時應能由別人拉著走;13個月時應能獨立行走;18個月時應能獨自爬樓梯。到2歲時,幼兒應能從地板上拾起一個物體而不跌倒,并能奔跑和向后走。 (二)語言發(fā)展 新生兒最初的語言是哭聲。一個新生兒應能通過哭聲,向成人表達其饑餓、排泄、疼痛或身體不舒服。大約從第4個月起,嬰兒應開始咿呀學語,把聲母和韻母聯結成一串音節(jié),并且不管其父母操的是什么語言,他們說出的似乎都可能是一種世界通用語,即mama、baba、dada、gaga等。到接近第12個月時,嬰兒一般可理解性地使用媽媽-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同時這個詞也代表了一個句子的含義。到18個月左右,嬰兒應能說出雙詞句,如媽媽水、吃果果等。從第18個月到24個月,嬰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應有迅速的發(fā)展。他們將開始使用由3個詞或3個以上詞組成的短語或句子。這時,他們的詞匯量應從約20個迅速擴大到300個以上。在2到3歲期間,幼兒應具有使用各種基本類型句子的能力。在3到6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將進入關鍵期。在這段時期,幼兒通過游戲、學習、日常生活等活動,迅速發(fā)展其語言表達能力。他的語音迅速變得準確,而且,在沒有任何人專門教授的情況下奇跡般地掌握母語的語法,并操一口地道的母語。 (三)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新生兒的學習只局限在一些條件反射上,如巴賓斯基反射,即當嬰兒的腳底受到輕輕拍擊時,大腳趾伸展,其他腳趾呈扇形展開。到了4個月左右,嬰兒應表現出越來越聰明的行為。他應該會對一切人,甚至對物體發(fā)出微笑;能把來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結合起來,如把愉快的臉和愉快的聲音聯系起來,把憤怒的臉同憤怒的聲音聯系起來。在出生后7~12個月之間,嬰兒應能認識他們以前看見過的刺激,即記憶的形成,從而能意識到在物體和人的世界之外,存在一種獨立分離的現象,如物體和人會消失不見,又會重新出現。 到2歲的時候,幼兒應能以心理意象的形式來描繪出自己的體驗。例如,當通向某一目標的道路受阻或改變了,幼兒就會去尋找新的路線。這是一種心理符號的控制和理解活動,它使得幼兒能以可預見的、一致的、可調節(jié)的,甚至是反射的方法來作出行動,用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前概念思維。前概念思維發(fā)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大約在2~4歲之間),通過同化與順應的作用,幼兒直覺思維便會接著發(fā)展起來。這時,幼兒的年齡大體在4~6歲之間。 第18節(jié):嬰幼兒心理行為正常與異常的判斷 (四)社會性和情緒的發(fā)展 通過學習社會生存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發(fā)展自己的社會性,以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人的這種社會化過程既是兒童通過加入社會環(huán)境、社會關系系統(tǒng)的途徑以掌握社會經驗的過程,同時也是他們對社會關系系統(tǒng)的積極再現的過程。社會化是貫通人的一生的連續(xù)過程。 人在嬰幼兒期,需要獲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會生活方式;對同輩和成年人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這種個人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體驗,包括積極的情緒情感和消極的情緒情感,如喜、怒、哀、樂等;帶領、跟隨同輩人,與他們合作和競爭;對成就有自豪感;從事角色扮演等活動。為此,他們應具備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質,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個月內就能對說話聲有反應,對人臉特別注意。到2個月左右,嬰兒應開始對人發(fā)出社會性微笑,即當照料者親近他或滿足某種需求時而發(fā)出的微笑(這跟與生俱來的嘴部笑容行為是不同的)。到第4個月時應能產生認生感,即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半年后,嬰兒應能明顯地顯示出依戀環(huán)境中特定人物的跡象,其首要的依戀目標通常是照料他的母親。嬰兒對母親的依戀到滿1歲時將達到第一個高峰,這個時候母親的出現會給嬰兒帶來很大的安全感。與此同時,父親如果親近嬰兒,關注嬰兒發(fā)出的信號并給予照料,嬰兒對父親的依戀感也應能牢固地建立起來。到2歲時,有違拗、違抗照看者要求和指揮別人的現象發(fā)生,其情緒表達形式應表現出多樣化,并且能夠學會關心和愛護其他兒童,開展社會性游戲活動,具有移情能力。在3~6歲期間,幼兒應開始形成道德情感和標準,并建立同伴關系。 二、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 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怎樣才算健康?美國行為學家馬斯洛提出了10條標準:有充分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自我意識,自信,但不過分高估自己;理想目標和生活實際一致;適應現實環(huán)境;保持個性和諧;不斷從生活中學習各種本領;良好的人際關系;合理宣泄情緒,反應適度,具有自我控制力;服從集體意志,又充分發(fā)揮個性;滿足個人需要,但不違犯社會道德規(guī)范。 對天真爛漫的兒童來說,上述標準是很難做得十全十美,只能作為不斷努力的方向。因此,在兒童心理保健中,要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第一,智力發(fā)展正常。智力是人的感知覺能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綜合。正常的智力是兒童青少年正常生活學習的基本心理條件之一,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之一。只有這樣,兒童才具備學習各種生存和生活技能的能力。 第二,情緒反應適度。情緒愉快是兒童心理健康的核心。幼兒經常保持樂觀、穩(wěn)定、協調、向上的情緒表示其身心處于積極狀態(tài),有助于學習、生活的適應能力的提高。 第三,行為協調,反應適度。健康的兒童,其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應和諧統(tǒng)一,能集中注意力,適度耐受各種壓力,不斷發(fā)展控制和調節(jié)自我的能力。能以靈活協調的行為對環(huán)境變化作出適度的反應。 第四,人際關系的心理適應。人際交往是人類社會化的基礎,幼兒的心理活動得以形成和發(fā)展,有賴于與人交往的發(fā)展。心理健康的兒童一般都能與周圍的人建立協調的人際關系,豁達、開朗、善于接受新事物,與同伴和睦相處。 第五,心理特點和行為與年齡相符。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其心理-行為模式均有鮮明的年齡特點,心理健康者應具有與多數同齡人相符的心理行為特征。表現為既不神經過敏,也不反應遲鈍。例如,當幼兒發(fā)現自己處于陌生環(huán)境中時,會大哭大叫,媽媽一出現,很快就會平靜。如果此時仍驚恐失態(tài),不能自已,或完全相反,對陌生環(huán)境毫無反應,無動于衷,都是心理失常的表現。 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發(fā)展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及可塑性。應充分考慮到心理健康的相對性。即只要個體的整個心理活動特征與年齡大致相符、相對穩(wěn)定、協調和充分發(fā)展,并與客觀環(huán)境保持一致,他就具有健康的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