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丘衍(公元1272—1311年),浙江開化人,元代印學大家,字子行,號貞白,又號竹房、竹素,別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稱貞白先生,寓居杭州,以教書為生。吾丘衍投身金石學,作了大量的編撰、考證和整理工作,在推動印學發(fā)展方面做了很多實事,他力矯唐宋六文八體失真之弊,以玉筋篆入印,并撰寫了關于印章和古文字學的著述。
他比趙孟頫小18歲,兩人是密友。他古書讀得多,通曉經(jīng)史百家,熟懂音律,寫得一手好篆書和隸書,能篆印,時人稱其有“小篆精妙,當代獨步,不止秦唐二李(指李斯、李陽冰———編者)間”之美譽。尤其是他關于印學的研究,對后世影響很大。他提倡用漢代銅器、碑額上的文字入印,于大德庚子年(公元1300年)寫成《學古篇》一書,卷一為《三十五舉》,次載《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錄?!度迮e》為此書主體,敘列漢印篆體與印式的綱要,闡述篆隸演變及篆刻知識,對古印的篆法、格式等作了論述,是我國最早出現(xiàn)的研究印學的理論指導書,被后世推崇備至。
吾丘衍提倡“學古”,崇尚漢印的“平正”、“渾厚”的印風,是元代最早站在印學高峰上倡導漢印印風的大家之一。元人治印沿襲宋時“隨俗”、“浮華”的陋習,印面不僅粗俗,而且被屈曲盤繞的九疊文充斥;不講篆法,不合六書,任筆為體,隨意肢解的文字被用于制印;不講章法結(jié)構(gòu)的自然和諧、疏密得宜,非平板悶塞,即淺陋怪誕??傊貪h印章那種純樸自然的高格調(diào)已蕩然無存。對于這種狀況,吾丘衍在《三十五舉》中批評說:“漢有摹印篆,其法只是在篆法,與隸相通。后人不識古印,妄意盤曲,且以為法,大可笑也。”
在趙孟頫、吾丘衍的積極倡導下,元文人印逐漸演變?yōu)橐詢?yōu)美典雅的元朱文(又稱圓朱文)為主,不同于以前一般細巧纖弱的朱文印,印壇風氣,為之一變。元朱文印為一種獨特印式,萌發(fā)于宋代,正是由于吾丘衍與趙孟頫的巨大影響,以傳統(tǒng)印為正宗的審美觀在元代士大夫文人中被普遍接受,元代文人用印朱文采用“元朱文”格式成為一大趨勢,從而為明清文人篆刻的發(fā)展開拓了一條光明大道,至今依然為許多篆刻家所效法。
元代文人制印之風漸盛,趙孟頫、吾丘衍等大家都嘗試親自操刀,印章之匠氣漸脫。吾丘衍的弟子吳睿及再傳弟子朱圭,也都擅長刻印。可惜的是,吾丘衍的作品實物沒能流傳下來。今天制作的印章,只能見到朱記而不能見到原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