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心理學》復習資料

 天下無雙 2009-11-09

注:加粗為一級概念 普通為二級概念 *為三級概念   括弧中的時間是考過年份(并不是說二級三級概念不主要,這個只是按照重量級劃分,心理學考的還是很細的)
1、    心理學(2002.4)(2004.4):是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的科學。
2、    心理學研究方法
3、    觀察法: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tǒng)觀察并記錄,然后對所作記錄進行分析,以期發(fā)現(xiàn)心理活動變化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方法。
4、    測驗法:測驗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為工具,對個體的心理特征進行間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結論的研究方法。
5、實驗法(2002.10)(2003.10):實驗法是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行為或者心理現(xiàn)象進行觀察的方法。
6、調查法:調查法是指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來分析、推測群體的態(tài)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7、    意識(2002.4)(2004.1)(2004.4)(2006.4)(2007.4):意識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高水平的心理活動,指個人運用感覺、知覺、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對自己內在的身心狀態(tài)和環(huán)境中外在的人、事、物變化的覺知。
8、    注意(2002.10)(2003.10):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在某一時刻所處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
9、    不隨意注意:不隨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0、隨意注意:隨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現(xiàn)象。
11、隨意后注意(2007.10):事先有預定目的、但是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2、生物節(jié)律:是指有機體生理功能的周期性變化,它表明有機體內部存在一個“生物鐘”,隨時監(jiān)視著時間的進程。
13、日節(jié)律(2005.10):存在于動物和人身上, 主要表現(xiàn)為睡與醒的周期性循環(huán), 以及一些生理方面的節(jié)律變化,如血壓、排尿、荷爾蒙分泌等。
14、感覺:刺激物作用于感覺器官,經(jīng)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信息加工所產(chǎn)生的對該刺激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15、知覺(2002.10):知覺就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的反映,使人對感覺信息的整合和解釋。
16、感受性(2005.4):感受性是指人對刺激物的感覺能力
17、感覺閾限(2005.4):感覺閾限是人感到某個剌激存在或剌激發(fā)生變化所需刺激強度的臨界值。
18、   社會知覺(2002.4)(2006.10):就是指個人在社會環(huán)境中對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動機和意向(社會特征和社會現(xiàn)象)做出推測與判斷的過程。
19、超感知覺(2004.4):通過不同于人類感觀而獲得有關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來的信息的可能性。
20、最小可覺差:在刺激變化時所產(chǎn)生的最小感覺差異,簡稱jnd.
21、視覺適應(2004.10):是在剌激物持續(xù)作用下感受性發(fā)生的變化,適應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
22、近因效應:指在總體印象形成過程中,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
23、首因效應:指的是人們在對他人總體印象的形成過程中,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
24、暈輪效應(2004.4):暈輪效應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主要是根據(jù)個人的好惡得出的,然后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的現(xiàn)象。
25、社會刻板效應(2007.10):社會刻板印象指人們對社會上某一類事物產(chǎn)生的比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種概括而籠統(tǒng)的看法。
26、記憶(2002.10):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保存和提取個體經(jīng)驗的心理過程。
27、學習(2003.4)(2004.10):通過主客觀的相互作用,在主體頭腦內部積累經(jīng)驗、構建心理結構以積極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它可以通過行為或者行為潛能的持久變化而有所表現(xiàn)。  
28、接受學習(2006.10):將別人的經(jīng)驗變成自己的經(jīng)驗,所學習的內容是以某種定論或確定的形式通過傳授者傳授的,無需自己去獨立發(fā)現(xiàn)。
29、*陳述性記憶(2007.4):陳述性記憶處理陳述性知識,即事實類信息,(是可以言傳的)。
30、*程序性記憶(2007.4):又稱技能記憶,記憶程序性知識,(一般是很難言傳的)。
31、*組塊:是指人們對刺激的不斷編碼所形成的穩(wěn)定的心理組合。
32、*編碼(2005.10):編碼是記憶的第一個基本過程,它把來自感官的信息變成記憶系統(tǒng)能夠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33、*組織策略:即根據(jù)知識經(jīng)驗之間的內在關系,對學習材料進行系統(tǒng)、有序地分類、整理和概括,使之結構合理化。
34、*語意網(wǎng)絡:信息被組織在體系不太清晰的框架中,包含了表征各種概念的節(jié)點和彼此相聯(lián)系的連線,連線的長短代表著聯(lián)系的密切程度。
35、*圖示:是一種心理網(wǎng)絡結構,它表示的不是許許多多的具體事物,而是各種知識要素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
36、思維(2002.4)(2003.4)(2007.10):思維是以人已有的知識為中介,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
37、概念:概念在心理學上指的是反映客觀事物共同特點與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高級認知活動的基本單元,以詞的形式來表現(xiàn)。
38、問題解決:定義為具有一系列目標指向性的認知操作,應具備以下三個特征:①目標指向性 ②操作系列性 ③認知性操作
39、想像:想像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40、創(chuàng)造性思維(2005.4):是指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
41、演繹推理(2004.10):是指從一組具體事物經(jīng)過分析綜合得出一般規(guī)律
42、歸納推理:從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體結論的思維活動。
43、算法式(2006.10):依照正規(guī)的、機械的途徑去解決問題。
44、啟發(fā)式:能夠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當前的問題狀態(tài)與目標狀態(tài)的相似關系,利用經(jīng)驗而采取較少的操作來解決問題。
45、爬山法(2007.4):指經(jīng)過評價當前的問題狀態(tài)后,限于條件,不是去縮小,而是去增加這一狀態(tài)與目標狀態(tài)的差異,經(jīng)過迂回前進,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總目標。
46、*算子:解決問題需要運用一系列的認知性操作來從初始狀態(tài)達到目標狀態(tài)。這些認知性操作稱為算子。
47、*功能固著性:即人們在知覺一個物體時,趨向于只從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認識它。
48、*定勢(心向、心理定向):在連續(xù)進行工作時,如果一個人屢次成功地以相同地方法解決了某類問題,會使他機械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決類似問題,而不去尋求新的、更好地方法。
49、智力(2004.4):看作是人的一種綜合認知能力,包括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50、能力(2003.4):指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而智力則只是表現(xiàn)在人的認知學習方面(比較)
51、流體智力(2002.4):指一般的學習和行為能力。
52、晶體智力:指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
53、個別智力測驗(2004.10):指那種同一時間內主試者只能對一個受測者進行施測的測驗。
54、信度(2003.10):即可靠性,指多次測驗的一致性程度。
55、效度(2005.10):指測量的有效性,即一個測驗對它所要測量的特性準確測量的程度。
56、常模(2004.1)(2004.4):是解釋測驗結果的參照指標,由總體測量結果的統(tǒng)計平均值表示。
57、智商(2007.10):智力商數(shù),表示兒童的智力水平。
58、*比率智商:是心理年齡與實足年齡的比例。比率智商(IQ)=心理年齡(MA)/實足年齡(CA)×100
59、*離差智商:確定個體在相同條件的團體中的相對位置。離差智商(IQ)=100+15Z,其中Z=(X-MX)/s
60、性向測驗:指用以測量潛在才能的測驗
61、成就測驗(成績測驗):主要考察受測者在學習和訓練后所具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由于它被廣泛地應用在教育工作中,因此,有時也被稱為教育測驗
62、動機:激發(fā)、維持、調節(jié)人們從事某種活動,并引導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在動力
63、情緒情感: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
64、需要:有機體內部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狀態(tài),它是有機體活動的動力和源泉。
65、誘因:指能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66、內部動機(2004.1)(2004.10)是由個體的內部需要所引起的動機
67、外部動機: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產(chǎn)生的,是為了獲得某種獎勵而產(chǎn)生的動機
68、成長動機(2006.4):被高級需要所驅使的動機,是指個體試圖超過他以往成就的動機
69、社會性動機:是以社會文化為需要的動機。
70、   心境:是一種具有感染性的、比較平穩(wěn)而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
71、   應激(2005.4):應激是指在意外的緊急情況下所產(chǎn)生的適應性反應
72、*交往動機(2006.10):交往動機是指個體愿意歸屬于某一團體,喜歡與人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友誼、支持、合作與贊賞。交往動機是個體愿與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發(fā)展友誼的內在需要。
73、*成就動機(2007.10):指人們力求獲得成功的內在動力,它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回避失敗的傾向。
74、*工作動機:是最有效能、最為復雜的社會性動機之一,是一種使個體努力工作,高質量創(chuàng)新并不斷完善自己工作的動機。(四個理論--X理論、Y理論、V理論和Z理論 )
75、人格(2003.4):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穩(wěn)定而統(tǒng)一的心理品質
76、氣質(2007.10):是表現(xiàn)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的一種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
77、性格:性格表現(xiàn)了人們對現(xiàn)實和周圍世界的態(tài)度,并顯示在他的行為舉止中。它主要體現(xiàn)在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態(tài)度上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78、認知方式(2003.10):認知方式是指人們在對事物、現(xiàn)象或人進行認識的過程中,個人所偏愛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認知風格
79、   群體: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集合體
80、從眾(2004.1)(2005.10):從眾指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于真實的或想像的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shù)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xiàn)象。
81、包容需要(2006.4)
82、服從:是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動的行為
83、社會助長(2005.4):指個體與別人在一起活動或有別人在場時,個體的行為效率提高的現(xiàn)象。
84、社會墮化:社會惰化主要指當群體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時,群體中的成員每人所付出的努力會比個體在單獨情況下完成任務時偏少的現(xiàn)象。
85、去個性化:由費斯廷格等人提出,在群體中,人們有時會感到自己被湮沒在群體之中,于是個人意識和理解評價感喪失,個體的自我認同被群體的行動與目標認同所取代,個體難以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與行為,自制力變得極低,結果導致人們加入到重復的、沖動的、情緒化的,有時甚至是破壞性的行動中去。
86、人際溝通:是信息的發(fā)送者與信息的接受者之間的信息相互作用過程
87、心理健康(2002.10):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xié)調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協(xié)調,能適應社會
88、壓力(2007.10):也叫應激,是表現(xiàn)出某種特殊癥狀的一種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是由生理系統(tǒng)中因對剌激的反應所引發(fā)的非特定性變化所組成的。
89、   挫折(2003.4)(2003.10)(2007.4):是指個體在通向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難以克服的障礙或干擾,使目標不能達到、需要無法滿足時,所產(chǎn)生的不愉快情緒反應。
90、焦慮障礙:就是指受不合乎現(xiàn)實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擾的狀態(tài),它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是多種多樣的,但有一點是共同的--極度焦慮的體驗。
91、心理防御機制:個體在潛意識中為減弱、回避或克服現(xiàn)實沖突帶來的挫折、焦慮、緊張等而采取的一種防御手段,借此保護自己。常見的由壓抑、抑制、否認、轉移、退行、投射、補償、合理化、反向、文飾等。
92、壓力源:具有威脅性或傷害性并因此帶來壓力感受的事件或環(huán)境
93、社會性壓力源(2006.4):主要指造成個人生活方式上的變化,并要求人們對其做出調整和適應的情境與事件。
94、文化性壓力源:最常見的是文化性遷移,即從一種語言環(huán)境或文化背景進入到另一種語言環(huán)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臨全新的生活環(huán)境、陌生的風俗習慣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從而產(chǎn)生壓力。
95、發(fā)展心理學:研究個體從出生到衰老的整個過程中的心理發(fā)展和變化規(guī)律。
96、心理發(fā)展: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其一是動物種系進化過程中心理的發(fā)展其二是指民族心理的發(fā)展,即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心理的發(fā)展其三是指個體的心理發(fā)展,即個體從出生到衰老過程中的心理發(fā)展。
97、年齡特征(2006.10):個體生理發(fā)展的每一個時期都有重要的特殊的矛盾和質的特點。
98、關鍵期(關鍵年齡2006.4):個體在早期發(fā)展過程中,某一反應或一組反應在某一特定時期或階段中最容易獲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或階段,就不容易再出現(xiàn)這樣的好時機。這個關鍵的好時機就是關鍵年齡或關鍵期。
99、橫斷研究法(2005.4):在同一時間里研究不同年齡組的被試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并對其進行比較
100、縱向研究法(2005.10):也叫跟蹤研究,主要指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對所選取的被試進行追蹤研究,對其心理發(fā)展進行有系統(tǒng)的定期觀察、記錄,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現(xiàn)象發(fā)生發(fā)展的質的變化規(guī)律。
101、自我意識:指個體對其自身的意識,包括三個層次:對自己機體及其狀態(tài)的意識;最自己機體活動狀態(tài)的意識;對自己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意識。
102、道德認知    對客觀存在的道德關系及如何處理這種關系的的原則和規(guī)范的認知。

解答題   多選題
1、    實驗法中,必須考慮的三類變量是?(2004.1)(2004.4)
自變量、因變量和控制變量
2、    心理學的理論領域:(一)實驗與認知心理學(二)人格與社會心理學(三)發(fā)展心理學(四) 心理測量學(五)生理心理學
3、心理學的應用領域:(一)臨床與咨詢心理學(二) 教育與學校心理學(三)工業(yè)與組織心理學(四)廣告與消費心理學(五)法律與犯罪心理學
4、心理學的流派:1.構造主義心理學   2.機能主義心理學 3 行為主義心理學   4 格式塔心理學 5 精神分析學派 6 人本主義心理學 7 認知心理學
5、    觀察法優(yōu)缺點:(一)優(yōu)點:保持資料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二)缺點:只能等待結果出現(xiàn),不能對研究過程進行控制;易受觀察者的預期和偏見的影響
6、調查法:問卷法、談話法。
7、    學習心理學的意義和作用 :一、認識內外世界二、調整和控制行為三、直接應用在實際工作上
8、意識的狀態(tài) :(一)可控制的意識狀態(tài)(二)自動化的意識狀態(tài)(三)自日夢狀態(tài)(四)睡眠狀態(tài)
9、    意識活動的內容具體包括:
(1)對外部事物的覺知。   (2)對內部剌激的覺知。   (3)對自身的覺知
10、   注意的特點與功能
(一)注意的特點1.注意的指向性2.注意的集中(二)注意的功能1.選擇功能2.維持功能3.調節(jié)功能
11、   注意與意識的關系 :注意和意識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識。注意是一種心理活動或“心理動作”,而意識主要是一種心理內容或體驗。
其次,注意又和意識密不可分。如在可控制的意識狀態(tài)下,人的注意集中在當前有意義的內容上,得到比較清晰和深刻的認識。
12、   簡述感覺與知覺的關系(2004.10)
知覺與感覺一樣,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產(chǎn)生的,離開了事物對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沒有感覺,也沒有知覺。同時,知覺以感覺為基礎,但它不是個別感覺信息的簡單總和。他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對感覺信息的整合和解釋。
13、   知覺的特性:(一)知覺的整體性(二)知覺的選擇性 (三)知覺的理解性 (四)知覺的恒常性
14、   感覺產(chǎn)生的基本過程(2004.4):1、收集信息 2、轉換 3、將感受器傳出地神經(jīng)沖動通過傳入神經(jīng),傳到大腦皮層,由選擇地加工 4、在感覺中樞區(qū)域,形成不同性質和強度地感覺
15、影響時間知覺的因素:(1) 感覺通道的性質。 (2) 一定時間內事件發(fā)生的數(shù)量和性質。 (3) 個體的興趣和情緒。
16、社會知覺內容::(1)對人的知覺(包括對他人和自我的知覺)。(2)對社會事件因果關系的知覺。(3)對人際關系的知覺。
17、   社會認知的過程(2002.10)(一)信息的搜集和選擇 (二)信息的整合過程

18、暈輪效應在教育中有何不良影響(2003.10)(2006.4)

19、三種社會認知效應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1.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2. 暈輪效應3. 社會刻板效應
20、   簡述記憶的涵義與基本過程(2006.4)
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保存和提取個體經(jīng)驗的心理過程。
運用信息加工的術語,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保持)和提取的過程。
試用信息加工的觀點來解釋記憶的基本過程(2007.10)
(一)編碼
編碼是記憶的第一個基本過程,它把來自感官的信息變成記憶系統(tǒng)能夠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二)保持
保持也稱儲存,是識記過的經(jīng)驗在腦中的鞏固過程。從信息加工的過程來說就是信息的儲存。
(三)提取
提取有兩種表現(xiàn)方式:回憶和再認。
感覺記憶的特征:
(一)感覺記憶在瞬時間能儲存大量信息
(二)感覺記憶中的信息保持時間很短
(三)感覺記憶中信息未經(jīng)任何加工
(四)感覺記憶中信息一部分被加工進入短時記憶
21、   短時記憶的特征:
(一)編碼的形式
短時記憶中的信息主要以聲音代碼的形式儲存。但是也有視覺編碼和語義編碼(康拉德)
(二)儲存的容量
米勒認為:短時記憶的容量有限,只是七加減二個組塊。組塊是指人們在過去經(jīng)驗中已變?yōu)橄喈斒煜さ囊粋€心理組合。
(三)儲存的持久性 信息在短時記憶中保持時間一般在20-30秒
復述分兩種:保持性復述和精細復述。保持性復述是指一遍遍地重復識記材料,可以將信息在短時記憶中保持一段時間,使之處于活動狀態(tài)。但不一定能將信息編人長時記憶永久保存。精細復述是指將識記的材料與長時記憶中儲存的信息建立起聯(lián)系,便可以長期保存,到需要時比較容易地回憶起來
22、   長時記憶的編碼形式:
1.語義代碼:在長時記憶中,語義代碼占主導地位。
2.視覺代碼:人們也將視覺表象編入長時記憶
23、   簡述遺忘的原因(2002.10)(2004.10)
消退和干擾。
24、   遺忘的影晌因素
(一)與編碼信息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
(二)情境和狀態(tài)的依存性
(三)情緒的作用
25、   結合遺忘規(guī)律談如何有效復習:根據(jù)遺忘發(fā)生的規(guī)律,可以采取適當?shù)膹土暡呗詠砜朔z忘,即在遺忘尚未產(chǎn)生之前,通過復習來避免遺忘。1、復習的時間:應該注意及時復習和系統(tǒng)復習。 2、復習的次數(shù):過度學習3、復習的方法:嘗試背誦法
26、   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2005.10) :(一)地點法 (二)韻律法(三)記筆記
27、   簡述長時記憶存儲模型(2006.10):語義網(wǎng)絡 擴散激活
28、   學習的策略與方法:(一)復習策略 1、根據(jù)遺忘發(fā)生的規(guī)律,復習的時間應該注意及時復習和系統(tǒng)復習。 2、復習的次數(shù) 3、復習的方法(二)組織策略   組織策略即根據(jù)知識經(jīng)驗之間的內在關系,對學習材料進行系統(tǒng)、有序的分類、整理和概括,使之結構合理化。
29、   思維的特征 :①間接性 ②概括性 ③思維和語言有密切關系
30、   思維的過程:1.分析和綜合   2.比較   3.抽象和概括
31、 思維的種類:①直覺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思維過程所憑借的中介) ②聚合思維和發(fā)散思維(思維活動探索目標的不同方向 )   ③常規(guī)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選擇題歸類
32、 創(chuàng)造性的影響因素 :智力因素人格因素 環(huán)境因素 動機因素
33、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①問題表征的方式   ②無關信息的干擾   ③功能固著性   ④心向
34、 影響創(chuàng)造力的因素(2003.4)
1.智力因素   2.人格因素   3.環(huán)境因素   4.動機因素
35、 舉例說明問題解決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2005.4)
36、 智力與能力的關系:
37、 能力的不同類型:①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②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③模仿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8、 智力的個體差異:①在智力發(fā)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達到的最高水平及其不同。②每個人智力的結構,即組成方式也有所不同。③人的智力發(fā)展過程有不同的形態(tài)。有些穩(wěn)定發(fā)展,有些早熟,有些大器晚成。
39、 智力的因素論:①智力的二因素說(斯皮爾曼) ②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說(卡特爾 )
③智力多因素論(瑟斯頓 )
40、 簡要說明智力三元理論中智力的內部構成(2005.10):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
41、 斯騰伯格智力理論中的元成分和操作成分是什么?在認知活動中,元成分的作用怎樣?(2004.1)
元成分:控制行為表現(xiàn)和只是獲得的過程,它負責行為的計劃、策劃與監(jiān)控。
操作成分:接受刺激,將信息保持在短時記憶中,比較刺激,從長時記憶提取信息,以及作出判斷反應的過程,負責執(zhí)行元成分的決策。
只是獲得成分:用于獲取和保存新信息的過程,負責新信息的編碼與存貯。
簡述智力的個體差異(2002.4)(2007.4)
在發(fā)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達到的最高水平極其不同。
每個人的智力的結構,即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人的智力發(fā)展過程有不同形態(tài)。
什么是智商?比率智商與離差智商的區(qū)別(2004.4)
智力:人的一種綜合認知能力,包括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抽象推理能力。
比率智商=心理年齡(MA)/實足年齡(CA)×100
離差智商(IQ)=100+15Z,其中Z=(X-MX)/s
簡述心理測驗技術指標
(一)信度:1.再測信度 2.評分者信度 3. 內部一致性信度
(二)效度 1.內容效度 2.構想效度 3.預測效度
(三)測驗的標準化
影響智力發(fā)展的因素及智力的培養(yǎng)
影響因素:遺傳與環(huán)境
一、遺傳因素對智力的影響
二、家庭環(huán)境對智力的影響:早期干預
三、學校教育對智力的影響:知識傳授
四、社會實踐對智力的影響:
學校教育對智力的影響(2002.10)
42、 智力測驗的種類 ①.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 ②文字測驗和非文字測驗   ③速度測驗和難度測驗
動機理論
一、本能理論
該理論認為:有機體生來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傾向,這些傾向是維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們的行是受這些本能力量所驅動的
二、匱乏與成長動機理論
馬斯洛的動機理論建立在需要層次理論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三、認知與期待理論
動機力量=效價×期待
舉例說明動機與需要、誘因的關系(2003.10)
動機產(chǎn)生的原因
1、內因:需要
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tài),它是有機體活動的動力和源泉
2、外因:誘因-外在環(huán)境
環(huán)境刺激是動機產(chǎn)生的誘因。所謂誘因是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剌激物。
43、 動機的功能:①.激活功能 ②指向功能 ③調節(jié)與維持功能
44、 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研究證明,各種活動都存在動機的最佳水平。動機過強或不足,都會使工作或學習效率降低,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發(fā)揮最佳工作效率。研究還發(fā)現(xiàn),動機的最佳水平隨活動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簡單容易的活動中,工作效率隨動機的提高而上升;當活動難度加大時,動機強度要降低。
45、 交往動機產(chǎn)生的原因:1.合作 2.情誼 3.歸屬
46、 成就動機的特征 :1具有挑戰(zhàn)性與創(chuàng)造性 2.具有堅定信念3. 正確的歸因方式
簡述成就動機的涵義和結構(2005.4)
成就動機是指人們力求獲得成功的內在動力 。
個體的成就動機中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回避失敗的傾向。
47、 馬斯洛的動機理論:
①       馬斯洛的動機理論建立在需要層次理論上;
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48、 情緒與情感的區(qū)別 :
(一)從需要的角度看差異
情緒更多地是與人的物質或生理需要相聯(lián)系的態(tài)度體驗
情感更多地與人的精神或社會需要相聯(lián)系
(二)從發(fā)生早晚的角度看差異
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情緒發(fā)生早,情感產(chǎn)生晚
情緒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
(三)從反映特點看差異
情緒具有情境性、激動性、暫時性、表淺性與外顯性
情感具有穩(wěn)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內隱性
兩者聯(lián)系:穩(wěn)定的情感是在情緒的基礎上形成起來的,同時又通過情緒反應得以表達,因此離開情緒的情感是不存在的。而情緒的變化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而且在情緒變化的過程中,常常飽含著情感。
49、 情緒與情感的作用:
50、 人格特征:(一)獨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二)穩(wěn)定性: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   (三)統(tǒng)合性: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四)復雜性: (五)功能性 :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
51、 人格的結構 :(一)知-情-意系統(tǒng) :心理過程包括知情意三大方面,在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這三大方面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差異,都屬人格結構里的成分 (二)心理狀態(tài)系統(tǒng):心理狀態(tài)是指某一時刻或某段時間內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活動背景,這些心理狀態(tài)直接影響到心理活動的差異性   (三)人格動力系統(tǒng):人格動力系統(tǒng)是決定并制約人的心理活動的進行、方向、強度和穩(wěn)定水平的結構。包括需要、動機、興趣、價值觀和世界觀等   (四)心理特征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包括能力、氣質、性格三種成分   (五)自我調控系統(tǒng) :以自我意識為核心的人格調控系統(tǒng),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tǒng)。自我調控系統(tǒng)的主要作用是對人格的各個成分進行調控,保證人格的完整統(tǒng)一和諧。
氣質與性格的關系(氣質與性格有何不同(2003.10))
52、 認知方式類型:
(一)沖動型與沉思型:對問題的思考速度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個體差異。沖動型認知方式的特點是反應快,但精確性差;沉思型認知方式的特點是反應慢,但精確性高  
(二)系列型與同時型:達斯提出了系列型與同時型認知風格。系列型認知風格的特點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地分析問題;同時型認知風格的特點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采取寬視野的方式,同時考慮多種假設,并同時兼顧到各種可能性,才能解決好問題
(三)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場依存性的人則要依賴于外界環(huán)境,場獨立性依據(jù)內在標準或內在參照
53、 性格特征:
(一)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事物的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為人處世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是一種設定行為目標,自覺地調節(jié)自己,努力克服困難,達到目標的心理品質。意志特征是性格結構的一個重要側面,它是一個人在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方式時表現(xiàn)出來的
(三)性格的情緒特征:每個人都有其穩(wěn)定而獨特的情緒活動方式,這些就構成了性格的情緒特征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人們在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方面的差異,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
人格的本質特征(2004.4)
(一)獨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二)穩(wěn)定性: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
(三)統(tǒng)合性: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四)復雜性:
(五)功能性 :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
簡要說明人格結構的自我調控系統(tǒng)(2005.4)
以自我意識為核心的人格調控系統(tǒng),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tǒng)。自我調控系統(tǒng)的主要作用是對人格的各個成分進行調控,保證人格的完整統(tǒng)一和諧。
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各自的優(yōu)勢是什么(2004.10)
三維人際關系理論(2005.4)
社會心理學家舒茨提出的人際需要三維理論分為兩個方面:
1、三種基本的人際需要 :舒茨認為,每一個個體在人際互動過程中,都有三種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2、六種基本的人際行為傾向: 舒茨認為,上述三種基本的人際需要都可以轉化為行為動機,使個體產(chǎn)生行為傾向,而個體在表現(xiàn)三種基本人際需要時又分為主動的和被動的兩種情況,于是個體的人際行為傾向就可以被劃分為六種。
54、 人格測量方法:一、測驗法 (一)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二)愛德華個人興趣量表
(三)青年性格問卷 二、投射法 (一)羅夏克墨漬測驗(二)主題統(tǒng)覺測驗 (三)句子完成法
55、 人際交往的心理需要: (一)本能 (二)合群需要 (三)自我肯定需要
56、 人際交往的理論:(一)人際需要的三維理論,社會心理學家舒茨(W.schutz,1958)提出①三種基本的人際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②六種基本的人際行為傾向, (分為主動的和被動) (二)社會交換理論 , 社會學家霍曼斯(G.C.Homans,1958)提出,社會交換不僅是物質的交換,而且還包括了贊許、榮譽、地位、聲望等非物質的交換,以及心理財富的交換。
57、 人際溝通的類型:1.言語溝通 2.非言語溝通(1)表情: (2)眼行為    眼行為的功能主要有:注意、勸說、調節(jié)和表達情感(3)身體語言或身體動作 (4)服飾 (5)講話風格 (6)人際空間。
58、 群體的一般特性:(一)群體規(guī)范(二)群體的凝聚力 (三)群體中的角色 (四)群體的領導
59、 群體的社會影響:(一)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二)去個體化(三)群體的決策行為(四)從眾與服從
60、 社會惰化出現(xiàn)的原因及解決途徑:
原因 :第一,社會評價的作用 ;第二,社會認知的作用 ;第三,社會作用力的作用
有效途徑::(1)不僅公布整個群體的工作成績,而且還公布每個成員的工作成績,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監(jiān)控的,是可評價的。(2)幫助群體成員認識他人的工作成績,使他們了解不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3)不要將一個群體弄得太大,如果是一個大群體,就可以將它分為幾個小規(guī)模的群體,使得更多的成員能夠接受到外在影響力的影響。
61、 從眾原因(2007.4):(1)行為參照 (2)個體對他人的信任和群體對個體的吸引力。 (3)害怕與眾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
簡述去個體化的涵義與主要原因(2006.10)
1、去個體化是由費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們認為,在群體中,人們有時會感到自己被湮沒在群體之中,于是個人意識和理解評價感喪失,個體的自我認同被群體的行動與目標認同所取代,個體難以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與行為,自制力變得極低,結果導致人們加入到重復的、沖動的、情緒化的,有時甚至是破壞性的行動中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去個體化。
2、導致去個體化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匿名性;另一個原因是個體處于群體中,會受外在因素的影響,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應以及周圍所發(fā)生的戲劇性事件,或者由于藥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個體進入極端的自我卷入,從而降低了自我意識。
62、 心理健康的標準:(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二)能夠了解并接受自己 (三)能與他入建立和諧的關系 (四)善于調節(jié)與控制情緒 (五)有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
挫折的產(chǎn)生原因
可以概括為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指環(huán)境方面的,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外在因素常常是個人意志或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如個人無法預料的天災人禍、意外事件、社會動亂等。
內在因素則主要指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阻礙了目標的實現(xiàn)。包括個人的生活條件、人格特點、心理狀態(tài)、經(jīng)濟水平等。
63、 挫折后的反應:(一)攻擊行為 (二)冷漠 (三)幻想 (四)心理防御機制
64、 焦慮的主要類型:(一)廣泛性焦慮障礙 (二)恐慌障礙 (三)恐懼癥 1.廣場恐懼癥2.社會恐懼癥 3.特殊恐懼癥 (四)強迫癥 (五)創(chuàng)傷后應激癥
65、 焦慮的應對策略 :(一)認清焦慮狀況 (二)克服焦慮的三個原則 1.不回避
2.正面迎戰(zhàn) 3.做記錄 (三)學會放松自己 (四)運用想像減輕焦慮 (五)進行理性思考 (六)接受專業(yè)治療
簡要說明克服焦慮的三個原則(2007.4)
1.不回避 2.正面迎戰(zhàn) 3.做記錄
青少年時期個性的發(fā)展(2002.10)
1.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2.情緒表現(xiàn)的矛盾性特點    3.人際關系發(fā)展的新特點
簡述皮亞杰兒童認知發(fā)展的階段理論(2007.4)
1.感知運動階段 0~2歲: 客體永久性
2.前運算階段   2~7歲: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
3.具體運算階段   7~12歲:掌握了守恒 、“自我中心”的程度也在下降
4.形式運算階段   11、12歲以后 :抽象思維得到了發(fā)展和完善
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和內容是什么(2004.1)
(一)青少年時期智力的發(fā)展
(二)青少年時期個性的發(fā)展
1.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2.情緒表現(xiàn)的矛盾性特點
3.人際關系發(fā)展的新特點
論述題
1、遺忘的原因及其影晌因素 (2002.4)
原因:消退和干擾。(一)消退理論認為,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結果。(二)干擾理論認為,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主要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時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擾。
影響因素:
(一)與編碼信息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
(二)情境和狀態(tài)的依存性
環(huán)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礙于記憶的現(xiàn)象叫做情境依存性記憶。
同外部環(huán)境一樣,學習時的內在心理狀態(tài)也會被編人長時記憶,作為一種提取線索,叫做狀態(tài)依存性記憶
(三)情緒的作用
心境一致性效應
結合實際理解艾賓浩斯遺忘曲線(2007.10):為了測量遺忘,艾賓浩斯設計了節(jié)省法,不同時間間隔的記憶節(jié)省圖,圖中看出:遺忘的過程是不均衡的:在第一個小時內,保存在長時記億中的信息迅速減少,然后,遺忘的速度逐漸變慢。
2、    智力的影響因素:
一、遺傳因素對智力的影響 (一)家庭譜系研究(二)雙生子研究
二、家庭環(huán)境對智力的影晌
三、學校教育對智力的影響
四、社會實踐對智力的影響
3、    聯(lián)系實際談談情緒、情感的功能(2002.10)(2005.10)
一、情緒情感的動機作用 (一)情緒具有激勵作用(二)情緒被視為動機的指標
二、情緒情感的調控功能 (一)促進切能 (二)瓦解作用
三、情緒情感的健康功能
四、情緒情感的信號功能
4、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與方法
在平常的生活、學習中,我們每個人都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質,要能夠做到: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預防心理障礙的發(fā)生
(2)開發(fā)自己的各種潛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質
(3)激發(fā)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嘗試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和工作
(4)提高自己人際交往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社會適應性
(5)增強自我意識,培養(yǎng)自我評價能力。
5、反應并提出應對挫折的一些建議(2007.10)(一)正確認識挫折(二)改變不合理觀念 (三)加強修養(yǎng),勇于實踐 (四)優(yōu)化自身人格品質
6、結合實例說明人際吸引的主要條件(2007.4)(一)相似性與互補性: 通常年齡、性別、社會背景、教育水平、職業(yè)、經(jīng)濟收入等方面的相似性都會影響到個體間的喜歡。 (二)個人品質:開朗、真誠、幽默、由能力、聰明是影響人際吸引的重要因素    (三)接近性與熟悉性:空間上距離較近的個體容易成為知己。
7、影響人格形成的因素由哪些?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特征?請舉例說明。(2006.4)見下題
8、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2004.10):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獨立性、自信、對復雜問題感興趣、審美取向、冒險精神)環(huán)境因素 動機因素(內在動機有利于個體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產(chǎn)生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與發(fā)展)
9、結合實例說明人格的成因(2006.10)
一、生物遺傳因素:遺傳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響因素,遺傳因素對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異  
二、社會文化因素 :社會文化因素決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會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三、家庭環(huán)境因素:家庭是社會文化的媒介,它對人格具有強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的恰當性,會直接決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無意地影響和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會遺傳性。
四、早期童年經(jīng)驗 :其一,人格發(fā)展的確受到童年經(jīng)驗的影響, 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其二,早期經(jīng)驗不能單獨對人格起決定作用,它與其他因素共同來決定人格。其三,早期兒童經(jīng)驗是否對人格造成永久性影響因人而異。
五、自然物理因素:在不同的物理環(huán)境中,人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行為特點
10、根據(jù)成就動機理論,說明提高學生成就動機的途徑(2007.4)成就動機:指人們力求獲得成功的內在動力,它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回避失敗的傾向。
11、結合實例說明多元智力理論(2006.10)多元智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
他認為,智力的內涵是多元的,由7種相對獨立的智力成分所構成。每種智力都是一個單獨的功能系統(tǒng),這些系統(tǒng)可以相互作用,產(chǎn)生外顯的智力行為。這7種智力為:
(1)言語智力,滲透在所有語言能力之中,包括閱讀、寫文章以及日常會話能力。
(2)邏輯一數(shù)學智力,包括數(shù)學運算與邏輯思維能力,如做數(shù)學證明題及邏輯推理。
(3)空間智力,包括導航、認識環(huán)境、辨別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閱地圖和繪畫等。
(4)音樂智力,包括對聲音的辨別與韻律表達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作曲等。
(5)身體運動智力,包括支配肢體完成精密作業(yè)的能力,比如打籃球、跳舞等。
(6)人際智力,包括與人交往且能和睦相處的能力,比如理解別人的行為、動機或情緒。
(7)內省智力,對自身內部世界的狀態(tài)和能力具有較高的敏感水平,包括認識自己并選擇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12、結合實例,說明幾種主要的啟發(fā)式問題解決策略(2005.10)
1.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就是,它與當前的狀態(tài)存在差異,人們認識到這個差異,想辦法來減少這個差異。如我們在校園里,目標是要去火車站,主要是距離上的差異,乘公交車去減少這個差異。 2.爬山法:指經(jīng)過評價當前的問題狀態(tài)后,限于條件,不是去縮小,而是去增加這一狀態(tài)與目標狀態(tài)的差異,經(jīng)過迂回前進,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總目標。3.逆向工作法
13、舉例說明問題解決的策略和方法(2006.4)見上題,加算法試,依照正規(guī)的、機械的方法去解決途徑。
14、試述智力測驗的性質(2004.10):①心理測量的對象是心理特質   ②對心理特質的測量是間接的 ③心理測量具有誤差 ④心理測量工具的適用性與社會文化背景有關
15、結合實際談談學習中的組織策略(2005.4):即根據(jù)知識經(jīng)驗之間的內在關系,對學習材料進行系統(tǒng)、有序地分類、整理和概括,使之結構合理化;該策略側重于對學習材料的內在聯(lián)系的建構,更適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與思考才能把我內在深層意義的學習材料;群集既是我們平常所講的歸類,它是組織策略的一種常見形式;摘錄、劃線、寫標題、列提綱、做筆記等學習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學習內容的要義,建構所學內容的組織與結構。
16、如何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2002.10)⑴建立目標與意向⑵訓練基本的技巧⑶鼓勵個體取得某領域的具體知識。⑷刺激和鼓勵好奇心⑸建立動機
17、壓力的影晌因素及其應對策略
(一)影響壓力的因素
⑴經(jīng)驗:當面對同一事件或情境時,經(jīng)驗影響人們對壓力的感受。
⑵準備狀態(tài):對即將面臨的壓力事件是否有心理準備也會影響壓力的感受。
⑶.認知:認知評估在增加壓力感和緩解壓力中有著重要作用。
⑷性格: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對壓力的感受不同。
⑸.環(huán)境:一個人的壓力來源與他所處的小環(huán)境有直接關系,小環(huán)境主要指工作單位或學校及家庭。
(二)處理壓力的方法 (2005.4)
一般而言,應對壓力的策略有兩類:處理困擾與減輕不適感。處理困擾指直接改變壓力來源減輕不適感不直接解決問題,而是調節(jié)自己。常用的方法如下: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2)勞逸結合,積極休息,培養(yǎng)業(yè)余興趣愛好。
(3)加強體育鍛煉,生活有規(guī)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擴展良好社會支持系統(tǒng),擁有朋友。
(5)積極面對人生,自信豁達,知足常樂,笑口常開。
(6)改變不合理觀念,通過有意地改變自己的內部語言來改變不適應狀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