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如今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許多父母選擇放養(yǎng)式育兒,認為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就能讓他們健康成長。缺乏規(guī)矩和界限感的孩子,真的能適應未來的社會?本文將帶你深入探討“界限感”在親子關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無條件的愛的基礎上設立規(guī)矩,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
在孩子未來的社會適應和發(fā)展中,規(guī)則意識和界限感的強調將變得愈加重要。
親子關系中適當?shù)慕缦薷杏兄诤⒆拥慕】党砷L。
在育兒過程中,父母應以教育為先,友情為后,確保孩子在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
“界限感”在親子關系中的日益被重視,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在成長中可能會遇到諸多問題。
父母應以身作則,傳遞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不破壞環(huán)境三條底線。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父母在親子關系中,要轉變角色,成為更為重要的良師益友。
西斯萊是法國畫家,以輕快而變化的筆觸和微妙的色彩關系表現(xiàn)自然景色。
教育的本質是家長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孩子的敬畏之心,使他們遵守規(guī)則。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應急于做朋友,而要盡到做父母的職責,設立規(guī)矩。
規(guī)矩和界限
當今社會,親子關系越來越趨向于“無邊界”“隨意化”。
在許多家長眼中,放養(yǎng)式育兒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
于是,不管是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還是學習習慣,父母對孩子均沒有過多的要求和約束。
但實際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設立規(guī)矩和界限感,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
西方有一句名言“人們需要框架”,一幅畫缺少了框架,就無法被稱為是完整的畫作。
同理,孩子的成長也需要規(guī)矩和界限,缺少規(guī)矩和界限感,孩子就無法健康成長,也無法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孩子小的時候,由于其自我意識尚未建立起來,父母對其規(guī)矩和界限感的設立會更加容易被接受。
而一旦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機,當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強烈時,他們便會抵觸父母設立的一切規(guī)矩和界限感,這也就意味著育兒難度的加大。
無條件的愛與教育
在許多育兒書籍中,經常提到父母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這是教育領域內一個極具前瞻性的觀點,無條件的愛是孩子一生幸福感的重要來源。
無條件的愛會給予孩子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能夠讓孩子更加順利地融入社會、與人交往、開展未來生活。
無條件的愛也有助于父母與孩子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
一旦關系建立起來,父母對孩子規(guī)矩和界限感的教育就會變得更加順利,因為孩子會理解父母所傳遞的愛意。
在強調無條件愛的也不能忽略“教育”二字。
無條件的愛并不意味著無原則地溺愛,而是要在愛中結合教育,讓孩子在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同時懂得規(guī)矩和道理。
在育兒過程中,父母需要明確自己的身份,做好父母最重要的職責,那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
只有通過教育才能讓孩子真正明白道理,從而樹立起敬畏之心,在生活中遵守規(guī)則、敬畏規(guī)則。
界限感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界限感”在親子關系中的重要性也日漸凸顯出來。
從心理學角度看,“界限感”是一個人判斷自己與他人之間關系遠近、分寸輕重、權利義務對等程度等心理狀態(tài)的標準,是一種潛意識。
具有良好“界限感”的人,一般都能夠合理地處理好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能夠處理好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
比如說,一個人有著良好的“界限感”,他就能夠判斷出自己的意見在小組討論中占據主導作用時,該退出、聽取他人的意見了。
反之,一個人缺少“界限感”,那么他的自我意識會十分強烈,從而無法處理好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
不僅如此,缺少“界限感”的人還容易妨礙他人的生活,一句話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會發(fā)表不滿言論,這樣的人自然不受歡迎。
在親子關系中,父母要設立適當?shù)摹敖缦薷小薄?/p>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這種特殊性體現(xiàn)在權利與義務上。
權利方面,父母對孩子擁有監(jiān)護權、教育權;而孩子對父母擁有依賴權、親情權等。
在義務方面,父母要承擔撫養(yǎng)義務、教育義務,而孩子則要承擔孝敬義務、學習義務等。
當代社會,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等諸多因素影響下,一些家庭開始逐漸朝著“放養(yǎng)式”家庭發(fā)展。
以身作則:三條底線
放養(yǎng)式家庭下最重要的一條原則便是給予孩子充分自由,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學習、生活。
這種做法看似給了孩子自由,但實則剝奪了父母作為監(jiān)護人應盡的責任。
很多時候,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都與父母沒有設立適當?shù)囊?guī)矩和底線有關。
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般都缺少敬畏之心,這也就意味著今后他們將無法遵守社會上的各項規(guī)則,從而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
相較于放養(yǎng)式家庭,更應該重視的是“以身作則”式家庭,即父母要成為自己想要培養(yǎng)出孩子那種類型人的榜樣。
有些父母明明不遵守承諾,卻要求孩子做到這一點;有些父母平時亂扔垃圾,卻要求孩子遵守環(huán)保原則;還有一些父母整日沉迷于手機,卻要求孩子減少手機使用時間……
父母言行不一,在潛移默化中將錯誤觀念傳遞給了孩子,同時也影響了他們對父母所說話語的信任度,一旦出現(xiàn)問題,便會追根溯源地找出原委。
想要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界限感”的孩子,就要做好父母這一身份,要樹立起榜樣力量。只有榜樣力量才能更好地說服孩子,使其遵循規(guī)矩和道理,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除此之外,父母還應該明確自身言行對孩子所產生的影響,從而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言行,使之更加符合育兒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則,從而培養(yǎng)出具有敬畏之心、守規(guī)則、有作為的人。
規(guī)矩和原則
育兒這件事情從古至今都有許多書籍在探討,比如《弟子規(guī)》《三字經》《論語》等,這些書籍都從不同側面給出了育兒建議,并且這些建議至今都具有參考價值。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待育兒問題有了新的看法。近幾年以來,一種新的育兒理念逐漸流行開來,這種理念就是與孩子做朋友,而不是簡單粗暴地作為監(jiān)護人、教育者。
這種理念強調的是尊重孩子,尊重他們作為獨立個體所擁有的權利。在尊重下,他們會更加信任父母,從而減少心理上的抵觸情緒,有利于溝通。
這種理念也有其不足之處,一旦育兒思想偏離,就會導致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放棄父母應盡的責任,將所有教育都交給學校來完成。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妥當?shù)模虼诉€是要明確一點,無論育兒理念如何轉變,都必須要秉持一條原則,那就是教育為先、友情為后。
愛是教育最重要的前提,沒有愛作為前提,其它任何方法都是在“空中樓閣”,根基不穩(wěn)。我們要明白一點,無條件地愛自己的孩子并不等于放棄作為父母應盡的責任,我們依舊需要為他們設立規(guī)矩和原則。
畢竟無原則地溺愛只會毀掉一個人,不管是在家庭還是社會生活中,他們都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
結語
這篇讓我深刻意識到,愛和教育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我們不能只關注給孩子自由,更要為他們設立明確的界限,幫助他們理解生活的規(guī)則。你覺得在育兒中,愛和規(guī)矩哪個更重要?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看法,別忘了點贊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