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北海公園(八) 從萬佛樓往東走,便來到了“闡福寺”。它始建于明天順二年(1458年),也就是明英宗朱祈鎮(zhèn)當皇帝的時候,是太素殿北面的一座行宮。清乾隆元年,這里曾作為“先蠶殿”使用。后在乾隆十年,乾隆帝尊生母之愿,諭旨將此處改為佛院,仿照河北正定縣隆興寺規(guī)模,新建殿宇房屋,并賜名“闡福寺”,成為清代皇室成員祈福之所,被譽為“京城第一福地”。每年的農(nóng)歷臘月初一到十五,乾隆帝在此舉行祈福盛典,親自書寫“福”字賜予群臣,凡能得到“?!弊值亩几械绞謽s耀。臘月祈福慶典一直持續(xù)到宣統(tǒng)皇帝遜位。乾隆帝對“闡福”的解釋為:上為慈母祝福,下為海宇蒼生祈佑。在《國朝宮史》中載有其管理情況為:“不設首領,屬永安寺首領管轄?!?nbsp;“太監(jiān)二名,每月銀二兩,米一斛半,公費銀六錢六分六厘?!?/span> 寺廟坐北朝南,據(jù)說山門前曾有一座四柱九樓的牌坊,綠琉璃瓦頂,還有一對大體量的青銅獅子。像這種高級別的飾物只有皇家宮殿園林才可配置。從1900年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當時意大利軍隊駐扎在北海北岸,一個士兵在闡福寺門口與青銅獅子合影。從老照片上還可以看到,闡福寺山門的墻壁上還有一些外文。到了1901年,新的意大利使館建成,他們就連同門前的青銅獅子一塊帶走了,放在了意大利使館內。 站在下面看山門,門前有23級臺階,臺階兩側砌有半身高的紅色矮墻,上覆黃琉璃瓦,構成了寺廟獨特的外觀。臺階之上山門聳立,面闊三間,歇山黃琉璃瓦頂。走進山門,抬頭看上面的天花板,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非常美觀。
過了山門,東西兩側有鐘樓和鼓樓,二層三間,上檐為歇山式,上下檐均為黃琉璃瓦綠剪邊頂。正對著的是“天王殿”,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黃琉璃瓦綠剪邊,殿后額為“宗乘圓鏡”,聯(lián)為“妙華普觀無窮境,慧日常懸自在天”。 再往里走,看到前面較為空曠,只立著兩尊石碑。原來這里有“大佛殿”,其規(guī)制仿正定隆興寺。1919年由袁世凱衛(wèi)隊改編的消防隊在大殿內做飯時引起火災,大佛殿被燒毀了。真是令人可惜又可笑,居然是消防隊引起的火災,這消防隊管什么用??!救火的竟成了縱火犯了。大佛殿為核心建筑,從外面看為三層,實則內部是一座三層相通的大殿,頂層為重檐歇山式,頂皆覆黃琉璃瓦綠剪邊。頂層懸有乾隆皇帝所書額名“大雄寶殿”,中層額為“極樂世界”,下層額為“福田花雨”。從1980年開始,這里被辟為北海經(jīng)濟植物園,每年都會舉辦月季、荷花、菊花、盆景、根雕等展覽。 殿內曾供奉著一尊用整棵金絲楠木雕琢而成的大佛像,叫“大白傘蓋佛母”,是密宗中等級非常高的女性佛的形象,千手千眼千面,手持幾十米長的大白傘蓋,全身嵌滿珠寶。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大佛身上的珍寶被日法俄軍掠奪一空。1919年與大佛殿一起被焚毀。真是太可惜了!乾隆帝何以選擇供奉一位女性佛像?這與他的母親崇慶皇太后有關。崇慶皇太后鈕鈷祿氏13歲時成為雍親王的侍妾,最初的身份是“格格”,干一些挑水等的活兒。真正得到雍正的寵愛是從雍正得了一場大病開始,當時據(jù)說是傳染病,沒人敢近前,只有這位侍妾不怕,一直陪伴照顧在他身邊。雍正病好后就非常感激她,后來隨著她的兒子弘歷也就是乾隆登基,她被尊為皇太后。據(jù)史料載,崇慶皇太后曾多次陪乾隆帝南巡、東巡,以及前往五臺山、中州等地,是皇帝身邊重要的人物。殿中供奉女性佛,可以看作是乾隆帝將自己的母親當作佛,對佛的祭拜也是對自己母親的祭拜。 出了闡福寺再往東走,見路邊有一座涼亭,不是供人休息用的,里面存有一件寶物叫“鐵影壁”。它可不是用鐵鑄的,而是由中性火山塊礫巖雕刻的,呈棕褐色,只因顏色和質地似鐵,才有此稱。這座影壁可不簡單,有些來歷,曾是老北京的鎮(zhèn)物。它始成于元朝時期,原為建德門內寺廟前的照壁。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德勝門內建護國德勝庵,鐵影壁被移至庵前用作照壁,它所在的那條胡同也沾了光,被稱為“鐵影壁胡同”,至今仍存在。1947年,北平文物管理委員會將鐵影壁壁身移至北海公園保存,底座原址埋了起來。當時報紙報道說:鐵影壁喬遷北海,名園添勝跡,胡同剩空名。1986年,北海公園從鐵影壁胡同找回影壁底座,并進行復原。影壁高1.89米,長3.56米,厚0.38米,頂部呈單檐歇山式,上面雕刻著屋脊、瓦壟以及勾頭、滴水。壁身前后均雕有狻猊,前面大狻猊前肢一側腹下及尾部之下各雕有一只小狻猊。狻猊是龍生九子中的第五子,形似獅子,喜靜不喜動,最喜歡焰火,因此被派作看護香爐。兩側穿插有喜鵲登梅及山石圖案,四周雕有山石樹木加以點綴,基座上雕有一圈奔跑的天馬,給人以靜中有動的感覺。刻工古樸渾厚,它與地安門的金門墩、東安門外的銀閘、新街口北的銅井、太液池北岸的錫殿(即五龍亭舊址)合稱京城金銀銅鐵錫五大古跡,據(jù)說現(xiàn)在僅存此影壁。據(jù)史料記載,此影壁具有回音效果,一人用手指彈其一側,另一人附耳傾聽,其音清悅如鼓瓦盆,前來彈音聽壁者眾多,日積月累,彈處竟凹陷下去了。為保護文物,現(xiàn)已用玻璃罩了起來。鐵影壁是中國唯一一座用獨塊巖石雕刻而成的照壁,是石刻照壁中的杰作,圖案生動,雕刻精美,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跡,為研究元朝時期的石刻藝術提供了實物案例。這里還有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苦海幽州有兩條龍,在北京建了城墻后就變做老頭老太成了夫妻過起了安閑日子。它們看到北京城西北風刮得太厲害,一刮就是好幾天,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夫妻倆發(fā)愁了,要這么刮下去,北京城早晚還不叫土給埋起來了,于是就出去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夫妻倆從建德門出城,瞧見城墻根底下坐著倆人,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婆婆帶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倆人都穿著土黃色衣裳,頭上臉上和衣服上都沾滿了塵土,老婆婆手里拿著一條土黃色口袋,正往口袋里裝沙土,孩子往口袋里裝棉花,嘴里還說著話。夫妻倆立刻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老婆婆一定是刮風的“風婆”,那孩子一定是布云的“云童”。風婆、云童瞧見有人來了,立刻站起來想逃走,夫妻倆便追了上去。風婆說聲不好拉著云童飛身升上了天,夫妻倆也隨著變成兩條龍緊緊追趕。此后,北京城風小了,沙土也少了,老百姓都說是龍公、龍婆把風婆和云童嚇跑了。既然如此那就鑄一個鐵影壁,兩面各鑄一條龍,風婆和云童就再也不敢來了。 往東走不多遠,看到在綠樹掩映中有個白墻圍成的園中園,叫“快雪堂”,這是一座三進庭院式建筑,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來到入口處,大門口上方懸掛著一塊長匾,上面題有“快雪堂書法博物館”,是由著名書法家、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先生所題寫。門口外側立一說明牌,原來此處曾獲得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chǎn)保護評委會頒發(fā)的優(yōu)秀獎。走進去,來到第一進院落,正前面是主殿“澄觀堂”,是皇帝閱讀學習的地方。環(huán)顧四周,整個院落通過回廊、臥角廊、抄手廊與各殿相連,墻上扇形、多邊形等各式景窗裝飾,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庭院式格局。院內栽植有海棠、丁香、牡丹等多種花木,古柏蒼勁,既古樸幽靜又綠意盎然。1923年,為紀念護國運動的著名將領蔡鍔(字松坡)將軍,經(jīng)梁啟超多方奔走,北洋政府將這里改為松坡圖書館。1949年春,松坡圖書館并入北平圖書館,這里回歸北海公園。1987年,經(jīng)修繕改造為“快雪堂書法博物館”??煅┨脧淖畛醯幕实坌袑m變?yōu)榻裉斓臅ㄊ滩┪镳^,主要原因是這里藏有許多珍稀的書法石刻作品,這些書法石刻不僅讓快雪堂在整個公園里凸顯出一種獨特的清新雅致的文化氣息,也為京城的書法愛好者增添了一處學習書法陶冶性情的好去處。這里被改為圖書館后還留下了許多軼事。圖書館開館后逐漸成為了京城文藝界人士的聚集地,當時京城文化界的許多名流像胡適、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林語堂、梁實秋等人經(jīng)常來此讀書訪友。據(jù)梁實秋回憶,梁啟超之子梁思成也常和林徽因在此約會。林徽因當年隨父親林長民從歐洲回國后,就住在北海陟山門外雪池胡同,周日無人時,梁思成便約林徽因去松坡圖書館閉門看書,而徐志摩常常會扮演“不速之客”,梁思成只好于門上貼一紙條,上面寫著:Lovers want to be alone(戀人想獨處)。徐志摩在經(jīng)歷了對林徽因愛而不得的情感挫折后,轉而追求京城名媛陸小曼。1926年10月,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快雪堂舉辦婚禮,并請恩師梁啟超做證婚人,梁啟超卻在婚禮上當著眾多來賓訓誡這對新婚夫婦,場面一度非常尷尬。1924年4月,著名印度詩人泰戈爾在訪華期間,受梁啟超之邀并由徐志摩、林徽因等陪同也曾參觀訪問了快雪堂,并與北京的一些文化界人士會面座談。從小門往里走,來到第二進院落,主殿是“浴蘭軒”,這里是清朝帝后們到附近的闡福寺拈香祈福時沐浴更衣、休息用膳的場所。四周墻壁沒有了景窗,而是用一些繪畫及書法石刻來裝飾。再往里走,進入小門,是兩座用太湖石堆成的假山,這些石頭也是宋徽宗時期遺留下來的艮岳石,其中一塊巍峨高大,形狀極似祥云,乾隆帝極為喜歡,親自題寫“云起”二字刻于石之正面,又御制《云起峰歌》詩一首,刻于石之背面。穿過假山中小徑,來到主殿“快雪堂”前。這座殿宇可不尋常,全部是用珍貴的金絲楠木建成,整根的金絲楠木立柱,門上雕刻著精美的吉祥圖案,古典花窗,濃郁沉穩(wěn)的楠木色使快雪堂顯得莊嚴肅穆、古樸典雅,彰顯出皇家園林的恢弘氣勢。走進東西兩側的游廊里,可以看到嵌在墻上的“鎮(zhèn)園之寶”——快雪堂法書石刻。閱古樓建立30多年后,乾隆帝又得到了福建總督上貢的48塊名家法帖精品原刻石,乾隆特別高興,為了更好地收藏,他命人把北海公園北側這個原來二進的院子擴建為三進庭院,建起了金絲楠木的這座大殿,并命名為“快雪堂”,將這些刻石鑲嵌在快雪堂兩邊游廊的墻壁上,還親自撰寫《快雪堂記》對此事加以詳盡記述。乾隆把這些刻石放在自己的行宮里,可見對其有多珍愛。
《快雪堂法書》是由明末清初人馮銓搜集自魏晉到元代一些名家如鐘繇、王羲之、王獻之、懷素、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蘇軾、黃庭堅、蔡襄、米芾、趙孟頫等二十人的書法真跡作品,并由民間的碑刻名家劉光晹摹刻,最后匯集成一帖,因首列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而得名。《快雪時晴帖》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寫給友人山陰張侯的問候信札,全文共二十八字:“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因斷句不同,后人對此有不同的解讀,但大致內容是說自己在大雪初晴后心情很愉悅,并問候友人。這二十八個字或行或楷,節(jié)奏獨特,筆法雅致,被人稱為“二十八驪珠”,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更譽其為“天下第一法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