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08:40
發(fā)布于:北京市
其實,“尚方寶劍”與古人佩劍的傳統(tǒng)息息相關(guān)。“劍,古之圣品也,始源于殷商之前,至尊至貴,人神咸崇?!毕惹貢r期,劍是身份的象征。宋代李昉等編撰的大型類書《太平御覽·兵部·卷七十五》引《賈子》云:“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帶劍。諸侯三十而冠,帶劍。大夫四十而冠,帶劍。隸人不得冠,庶人不帶劍?!贝呵飼r期,“蠻夷之地”楚國無視周天子法令,平民可任意佩劍。故而,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在《九歌·國殤》中渴望:“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而“尚方寶劍”的來歷則與一個機構(gòu)相關(guān)。從戰(zhàn)國時期開始,“尚方”是管理最高統(tǒng)治者及親屬御用刀劍等器物的機構(gòu)。東漢著名宦官、發(fā)明家蔡倫就做過“尚方令”,《后漢書·列傳·宦者列傳》曰:“及和帝即位,轉(zhuǎn)中常侍……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監(jiān)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后世法?!辈虃愒f:“御用之器,臣庶不得私用?!奔热皇亲罡呓y(tǒng)治者的佩劍,日常歸“尚方署”管理和維護,因而被漢代人稱“尚方斬馬劍”。實際上,不僅漢代的“尚方寶劍”是皇權(quán)的象征,至唐朝,“尚方寶劍”也無人可染指。 皇帝真正“賜劍專殺”始于宋。北宋官修軍事著作《武經(jīng)總要·前集·卷十四》謂:“宋制,大將每出討,皆給御劍自隨,有犯令者,聽其專殺?!彼翁孚w匡胤曾多次授“尚方寶劍”給“代言人”。北宋同期的遼、金及此后的元朝也學北宋賜劍給“心腹大臣”。明中后期,皇帝賜大臣“尚方寶劍”變得很隨意。崇禎元年,袁崇煥督師薊遼等軍務獲賜尚方劍,設鎮(zhèn)皮島的毛文龍也得賜尚方劍。而袁崇煥借閱兵之機,用尚方寶劍斬殺了同樣手持尚方劍且不聽節(jié)制的毛文龍。雖然崇禎為了政治考慮安撫了袁崇煥,不過毛文龍一死,后金入侵再也沒有后顧之憂。彰顯臨時決斷、便宜行事的尚方寶劍,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由此可見,賜“心腹”尚方寶劍,是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的權(quán)宜之計,至于尚方寶劍“上斬昏君、下斬佞臣”多半是故事或影視劇里很拉風的一句臺詞。
本文原載于《今晚報》(作者趙柒斤),圖源網(wǎng)絡,圖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