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姓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五百二十五卷目錄 郝姓部匯考 唐書<宰相世系表> 廖用賢尚友錄<郝姓> 郝姓部列傳 漢 郝子廉 郝賢 郝黨 郝潔 郝宗 后漢 郝伯都 郝萌 郝昭 魏 郝照 吳 郝普 晉 郝隆 郝光 梁 郝回 唐 郝處俊 郝象賢 郝忠 郝廷玉 郝玭 郝靈荃 郝逢 郝英杰 郝破敵 宋 郝守?! 『麓鬀_ 郝居中 郝誦 郝質(zhì) 郝戭 郝仲連 郝杰 郝衡 金 郝九齡 郝俁 郝從彥 郝天挺 元 郝拔都 郝鼎臣 郝至溫 郝經(jīng) 郝升 郝元良 郝聚 郝彬 郝天挺 郝煙 郝才 郝佑 明 郝安童 郝源 郝信甫 郝敬 郝珩 郝鵬 郝玘 郝安 郝璜 郝文杰 郝淵之 郝毅 郝信 郝隆 郝志義 郝如金 郝鎰 郝本 郝譽髦 郝序 郝?! 『箩?/p> 郝世家 郝綰 郝鳳升 郝惟岳 郝良臣 郝鳴陰 郝成性 郝守業(yè) 郝杰 郝璋 郝廷璽 郝承健 郝經(jīng) 郝文祥 郝節(jié) 郝銘 郝勉學(xué) 郝臣 郝孔昭 郝惟喬 郝國章 郝土膏 郝名宦 郝尚信 郝學(xué)詩 郝弘猷 郝汝松 郝孟璇 郝景春 郝明徽 郝允曜 郝杰 郝維持 郝光顯 郝克章 郝錦 郝俊髦 郝國忠 郝?lián)崦瘛 『缕嬗?/p> 氏族典·第五百二十五卷 郝姓部匯考 《唐書》《宰相世系表》 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于太原之郝鄉(xiāng),因以為氏。裔孫晏,秦上卿。晏孫瑗,太原守。生夔,漢匈奴中郎將。裔孫晉末因官徙潤州丹陽。七世孫回,自丹陽徙安陸。 《廖用賢·尚友錄》郝姓 郝,太原徵音。殷帝乙王子周封太原郝鄉(xiāng),因氏。又望出安陸、京兆。 郝姓部列傳 漢 郝子廉 按《風(fēng)俗通》:子廉,太原人。饑不得食,寒不得衣,一介不取諸人。曾過姊飯,留十五錢默置席下去。每行飲水,常投一錢井中。 郝賢 按《漢書·功臣表》:賢以上谷太守從大將軍擊匈奴,首虜千級以上,封眾利侯。元狩二年,坐為上谷太守,入戈卒財物免。 郝黨 按《漢書·功臣表》:黨,元始五年以中郎將與王惲等行萬國,同風(fēng)俗,封亭鄉(xiāng)侯。 郝潔 按《萬姓統(tǒng)譜》:潔,太原人,危言高論,為世所重。 郝宗 按《萬姓統(tǒng)譜》:宗,金城太守。 后漢 郝伯都 按《序志》:伯都,后漢閬中人,烈士。 郝萌 按《懷慶府志》:萌,河內(nèi)人,為呂布將。 郝昭 按《陽曲縣志》:昭,太原人。為人雄壯,以部曲督戰(zhàn)功為雜號將軍,鎮(zhèn)河西十馀年,民彝畏服。 魏 郝照 按《寶雞縣志》:照仕魏為陳倉守。將兵千人,諸葛孔明引兵攻之,相拒二十馀日不拔。魏遣張合救之,圍解。 吳 郝普 按《漢陽府志》:普仕吳為漢陽太守。 晉 郝隆 按《尚友錄》:降字仕治,七夕日人皆曬衣物,隆臥于庭中。人問之,曰:曬吾腹中書耳。仕為南蠻參軍,隆善應(yīng)對,為桓公南蠻參軍。三月三日,會作詩不能者罰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罰,既飲,攬筆便作一句,云娵隅躍清池。桓問:娵隅是何物。答曰:蠻名魚為娵隅?;腹唬鹤髟姾巫餍U語。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 郝光 按《萬姓統(tǒng)譜》:光,濟南太守。 梁 郝回 按《德安府志》:回,太原人。徙丹陽,再徙安陸,仕梁為德安太守。 唐 郝處俊 按《唐書·郝處俊傳》:處俊,安州安陸人。父相貴,滁州刺史,封甑山縣公。處俊甫十歲而孤。及長,好學(xué)。貞觀中,第進士,解褐著作佐郎,襲父爵。兄弟友睦,事諸舅謹甚。再轉(zhuǎn)滕王友,恥為王府屬,棄官去。久之,召拜太子司議郎,累遷至檢校兵部尚書。拜侍中,罷為太子少保。開耀元年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大都督。子北叟。處俊資約素,土木形骸,然臨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議論諄諄,必傅經(jīng)義。武后雖忌之,以其操履無玷,不能害。 郝象賢 按《唐書·郝處俊傳》:處俊孫象賢,垂拱中,為太子通事舍人,后素銜處俊,故因事誅之。臨刑,極罵乃死。 郝忠 按《榆次縣志》:忠,榆次人。曾祖上汾州司馬。祖羅,儒林郎、代州雁門縣丞。父遜,明經(jīng)文林郎。忠文可以經(jīng)國,武可以濟時。圭璋之器,無玷無瑕。敵愾之心,有謀有勇。官至明經(jīng)宿衛(wèi)、昭武校尉、上柱國。開元十九年卒,壽七十有一。 郝廷玉 按《唐書·李光弼傳》:廷玉驍勇善格斗,為光弼愛將。及保河陽,禽徐璜玉,功為多。累封安邊郡王,授神策將軍。吐蕃犯京畿,與馬璘屯中渭橋。魚朝恩聞其善布陣,請觀之。廷玉申號令,鳴鼓角,部伍坐作進退若一。朝恩嘆曰:吾處兵間久,今始識訓(xùn)練法。廷玉惻然曰:此臨淮王遺法也。王善御軍,賞當(dāng)功,罰適過。由是人皆自效。自臨淮歿,無復(fù)校旗事,此安足賞哉。累為秦州刺史。卒,贈工部尚書。 郝玭 按《唐書·郝玭傳》:玭,不記其鄉(xiāng)里。貞元中為臨涇鎮(zhèn)將,嘗從數(shù)百騎出野,還,說節(jié)度使馬璘曰:臨涇扼洛口,其川饒衍,利畜牧。其西走戎道,曠數(shù)百里皆流沙,無水草。愿城之,為休養(yǎng)便地。璘不聽。及段佑代節(jié)度,玭又說。佑唯許,請于朝。卒詔城臨涇,為行原州,以玭為刺史,戍之。自是虜不敢過臨涇。玭在邊積三年,每討賊,不持糗糧,取之于敵。遷檢校左散騎常侍、涇原行營節(jié)度使,封保定郡王。贊普常等玭身鑄金象,令于國曰:得生玭者,以金玭賞之。朝廷畏失名將,徙為慶州刺史,卒。 郝靈荃 按《萬姓統(tǒng)譜》:靈荃將軍討突厥,殺墨啜首有大功,朝廷抑而不賞,荃痛哭而死。 郝逢 按《萬姓統(tǒng)譜》:逢,成郡人。幼好學(xué),不以寒餒為憂。咸通中蜀亂,賊索書生官之,不從者戮。逢曰:逢非儒,不能從命。詞氣不屈,賊怒令引去斬之。復(fù)召問之三,詞不易,賊意解,乃釋之。 郝英杰 按《保定府志》:英杰,安州人,為云麾將軍守、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試殿中監(jiān),以武功顯。 郝破敵 按《安陸府志》:破敵,唐咸通年為沔州太守。 宋 郝守浚 按《萬姓統(tǒng)譜》:守浚,開寶中,上命自荊南以巨艦載竹縆,并所造黃黑龍舡于采石磯,跨江為浮梁,王師過之如履平地。 郝大沖 按《萬姓統(tǒng)譜》:大沖,景德中二十四賢中人。 郝居中 按《萬姓統(tǒng)譜》:居中,景德中登科。 郝誦 按《萬姓統(tǒng)譜》:誦,武翼大夫,江陰路教授。 郝質(zhì) 按《宋史·郝質(zhì)傳》:質(zhì),字景純,汾州介休人。少從軍,挽彊為第一。充殿前行門,換供奉官,為府州駐泊都監(jiān),主管麟府軍馬,西夏寇鈔,質(zhì)禦之于寒嶺下,轉(zhuǎn)斗逐北,遂脩復(fù)寧遠諸柵,以扼賊沖。上前后功狀,超遷內(nèi)殿承制、并代路都監(jiān)。賈昌朝又薦。討貝州,賊平,遷六宅使,歷高陽關(guān)、定州、并代鈐轄,眉州防禦使。英宗立,遷武昌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加安德軍節(jié)度使,為殿前副指揮使。神宗立,易節(jié)度武軍,為都指揮使。元豐元年,卒,贈侍中,謚曰武莊。質(zhì)御軍有紀律,犯者不貸,而享犒豐渥,從微至貴,皆以功次遷云。 郝戭 按《宋史·郝戭傳》:戭,字伯牙,石州定胡人。家貧,竭力營養(yǎng)?;驊z傷之,貸以錢數(shù)百萬,使取息自贍,戭重謝,留錢五六年不用,復(fù)返之。舉進士,調(diào)宛丘尉、舞陽主簿、通山令。時年未五十,以父樵老不第,上書請致仕,為父求官。執(zhí)政諭使赴官而后請,曰:如是,則可升朝籍,遇恩及親矣。于是留妻子于家,獨奉父行,踰歲竟謝事。上官以其治縣有績,惜其去,固留之;耆老拜庭遮道,皆不能止。得太子中允以歸,未至鄉(xiāng)里而樵卒。自畚土造蒙,人有助之者,使寘土冢上,去則隨撒之。服除,州以狀聞,詔賜粟帛。治平末,起為奉寧軍推官。戭曰:向所以未老致仕,欲官及親也。既不能及,尚庶幾以恩得贈,今則無及矣。姻族語其妻聶氏,使勸戭仕,曰:吾不德,無以助君子,矧敢強其所不欲以累其高哉。聶事舅姑亦以孝義著。戭忠信自將,篤行苦節(jié),不仕而卒。司馬光為銘其墓。 郝仲連 按《宋史·郝仲連傳》:仲連,昌元人。建炎元年,金人犯河中。仲連時為貴州防禦使,宣撫范致虛遣節(jié)制河?xùn)|軍馬,屯河中,就權(quán)府事。金將婁宿以重兵壓城,仲連率眾力戰(zhàn),外援不至,度不能守,先自殺其家人,城陷不屈,及其子皆遇害。后贈中侍大夫、明州觀察使。 郝杰 按《宿松縣志》:杰字元英,宿松人。南渡后,江北多警,杰赴檄從軍郡中,久不得志。歸聞朱子在松,自念理學(xué)當(dāng)有高致,亟問朱子所在,遇于新安嶺。談頃之,心折,杰即從洞諸生王禹學(xué)字,期年,善草如斗。每言學(xué),以有濟于人物為高處,詩書中常有匡復(fù)志。著策百篇,年未三十卒。 郝衡 按《稷山縣志》:衡字粹中,稷山人。以進士隱居教授,有德行。 金 郝九齡 按《陳州志》:九齡登進士第,為宛平令。蒞政寬平,民吏悅服。子謙,為陳亳、潁川管民行軍元帥。 郝俁 按《太原縣志》:俁,太原人。正隆二年進士,仕至河?xùn)|北路轉(zhuǎn)運使。有《虛舟居士集》行于世。長子居簡,進士不第,有詩名。次子居中,樞密院令史,正大末除鳳翔治中、南山安撫使,詩亦有名。 郝從彥 按《寧海州志》:從彥,寧海人。仕至朝列騎都尉、太原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老益好學(xué),群弟子各授一經(jīng)。 郝天挺 按《金史·郝天挺傳》:天挺,字晉卿,澤州陵川人。早衰多疾,厭于科舉,遂不復(fù)充賦。太原元好問嘗從學(xué)進士業(yè),天挺曰:今人賦學(xué)以速售為功,六經(jīng)百家分磔緝綴,或篇章句讀不之知,幸而得之,不免為庸人。又曰:讀書不為藝文,選官不為利養(yǎng),唯通人能之。又曰:今之仕多以貪敗,皆苦饑寒不能自持耳。丈夫不耐饑寒,一事不可為。子以吾言求之,科舉在其中矣。貞祐中,居河南,往來淇衛(wèi)間。為人有崖岸,耿耿自信,寧落魄困窮,終不一至豪富之門。年五十,終干舞陽。 元 郝拔都 按《萬姓統(tǒng)譜》:拔都,太原人。善騎射,通譯語。太祖遣使宋,往返數(shù)四,以辨稱。從侵宋,以功拜宣德等五路萬戶。后還治太原,凡遠道租稅過重者,悉除之。卒封冀國公。子天益、天舉、天澤皆至總管。 郝鼎臣 按《韓城縣志》:鼎臣字巨卿,韓城人。太宗十年戊戌試京兆府,三登魁甲。 郝至溫 按《邢臺縣志》:至溫字其玉,號全無俗,邢州人。與劉少保相好,同為僧。及少保為世祖,知遇薦至溫可大用。召見,將授以官,弗受。至溫于諸子百家之書,多所涉獵。善草書,得懷素之遺法,有草書詩文行于世。 郝經(jīng) 按《元史·郝經(jīng)傳》:經(jīng),字伯常,其先潞州人,徙澤州陵川,家世業(yè)儒。祖天挺,元裕嘗從之學(xué)。金亡,徙順天。家貧,晝則負薪米為養(yǎng),暮則讀書。憲宗三年,世祖以皇弟開邸金蓮川,召經(jīng),咨以經(jīng)國安民之道,條上數(shù)十事,大悅,遂留王府。以楊維中為江淮荊湖南北等路宣撫使,經(jīng)為副,將歸德軍,先至江上,宣布恩信,納降。世祖即位,以經(jīng)為翰林侍讀學(xué)士,充國信使使宋,告即位,且定和議。經(jīng)入辭,奏便宜十六事,皆立政大要,經(jīng)至宿州,遣副使劉仁杰、參議高翿請入國日期,不報。而賈似道方以卻敵為功,恐經(jīng)至謀泄,竟館經(jīng)真州。經(jīng)數(shù)上書宋主及宰執(zhí),極陳戰(zhàn)和利害,且請入見及歸國,皆不報。居七年,從者怒斗,死者數(shù)人,經(jīng)獨與六人處別館。又九年,丞相伯顏南伐,帝遣禮部尚書中都海牙及經(jīng)弟行樞密院都事郝庸人宋,問執(zhí)行人之罪,宋懼,以禮送經(jīng)歸。經(jīng)歸,道病。明年夏,至闕,錫燕大庭,咨以政事,賞賚有差。秋七月,卒,年五十三,謚文忠。二弟彝、庸,皆有名。彝字仲常,隱居以壽終;庸字季常,終潁州守。子采麟,亦賢,起家知林州,仕至山南江北道肅政廉訪使。 郝升 按《陜西通志》:升深于《易》,賣卜于市。王嘉入其肆,背而坐焉。升曰:請公頭回。嘉應(yīng)聲曰:君何為不頭回耶。升悚然異之,于是從嘉至朝元觀。嘉授之二詞以發(fā)至意,升大感悟,乃執(zhí)弟子禮,賜名曰璘,號恬然子。 郝元良 按《霸州志》:元良字景文,經(jīng)長子。起家給事,累遷尚書、參知政事。后起為大司農(nóng)卿,不就,尋卒。 郝聚 按《霸州志》:聚任大名路總管、達魯花赤。 郝彬 按《元史·郝彬傳》:彬,字景文,霸州信安人。世祖初,年十六,充太子宿衛(wèi),擢揚州路治中。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覈戶版,理屯田,諸廢修舉。入為工部尚書,改戶部尚書,拜中書參知政事,俄免歸。尚書省立,拜參知政事。命兼大司徒,不拜。家居七年,足跡未嘗出門外。仁宗思之,以為大司農(nóng)卿,未幾,謝病。延祐七年三月卒。 郝天挺 按《元史·郝天挺傳》:天挺,字繼先,出于朵魯別族,自曾祖而上,居安蕭州。父和上拔都魯,太宗、憲宗之世多著武功,為河?xùn)|行省五路軍民萬戶。天挺英爽剛直,有志略,受業(yè)于遺山元好問,以勛臣子,世祖召見,俾執(zhí)文字,備宿衛(wèi)春宮。裕宗遇之甚厚。除參議云南行尚書省事,尋升參知政事,又擢陜西漢中道廉訪使。未幾,入為吏部尚書,尋除陜西行御史臺中丞。拜中書右丞。成宗崩,仁宗以太后命,首定大難,及武宗還自朔方,遂入正大統(tǒng),定策之際,天挺與有力焉。仁宗臨御,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政化大行。皇慶二年卒,年六十七。追封冀國公,謚文定。天挺嘗修《云南實錄》五卷,又注唐人《鼓吹集》一十卷,行于世。 郝煙 按《安陸府志》:煙,元貞二年知荊門,能撥煩治劇,雍容整暇,約己節(jié)費,勤于為政。 郝才 按《常德府志》:才,延祐六年任常德府幕。 郝佑 按《元史·郝天挺傳》:天挺子佑,字君輔,小字朵魯別臺。由宿衛(wèi)補官,仁宗時拜殿中侍御史,以廉直著名,大受知遇。遷陜西行省參知政事,拜陜西行御史臺侍御史。 明 郝安童 按《萬姓統(tǒng)譜》:安童,祁縣人。父元戍定邊卒。安童補役,以母老無他兄弟供養(yǎng),詣闕自陳,上憐之,復(fù)其家。 郝源 按《青州府志》:源,高苑人。歷任河北、燕南左僉都御史,激揚中外,有古御史風(fēng)。 郝信甫 按《昭化縣志》:信甫,洪武間知昭化,任事多能,學(xué)校公署皆其創(chuàng)建,厥功懋著。 郝敬 按《萬姓統(tǒng)譜》:敬,永樂初知永寧縣。守身廉謹,遇事公勤,縣有萬箱等渠,歲久湮塞,敬諭民疏導(dǎo)之,溉田百馀頃。 郝珩 按《萬姓統(tǒng)譜》:珩,廣平人。永樂舉人,擢吏科給事中,彈劾不避權(quán)勢,以清慎稱。累官至陜西左布政使,旬宣有聲。 郝鵬 按《萬姓統(tǒng)譜》:鵬,徐溝人。由太學(xué)生歷職仕路,有能名。累官湖廣布政司、左參政。 郝玘 按《萬姓統(tǒng)譜》:郝玘,山西吉州人。由監(jiān)生任典史,以廉能稱。升邯鄲知縣,調(diào)碭山,所至能勸課農(nóng)桑,致民富足,興學(xué)校作成人材,鄰邑皆稱慕之。在碭山,蕭父老陳情乞留。永樂十六年,調(diào)知蕭,廉能益著。 郝安 按《清澗縣志》:安字居仲,清澗人。正統(tǒng)間,以舉人任安陸守政,平訟息,繕城隍,飭武備,四境安堵。 郝璜 按《光州志》:璜字廷器,光州人。其高祖善,曾祖聚,祖興在元時三世進士,居顯官。璜中正統(tǒng)壬戌進士,初官吏部主事,累遷兵部侍郎,改工部。政績懋著,為人正而不阿,襟懷灑落,有古人風(fēng)。 郝文杰 按《萬姓統(tǒng)譜》:文杰字士英,陽曲人。景泰癸丑進士,歷副使。意氣侃侃,有干局。知平湖,課農(nóng)桑,節(jié)冗費,期與民休息。督儲榆林,嚴而能察,力劃宿弊。 郝淵之 按《萬姓統(tǒng)譜》:淵之字希顏,綏德人。景泰辛未進士,知府。 郝毅 按《萬姓統(tǒng)譜》:毅,榆次人。天順間舉人,授鞏昌府通判。下車,牒訟紛委,毅談笑立決,吏畏服如神。尤喜勸勵,未幾以小憾落職。歸屏居南趙別墅,五十年不涉城市。 郝信 按《瓊州府志》:信,中所總旗。天順四年,邵賊叛,舉城奔潰,信獨厲聲罵曰:朝廷素日養(yǎng)兵,欲用于何時。遂奮勇殺賊,為眾賊所害。 郝隆 按《萬姓統(tǒng)譜》:隆,灤州人,成化進士。 郝志義 按《萬姓統(tǒng)譜》:志義字宜之,清澗人。成化己丑進士,歷侍郎。 郝如金 按《登州府志》:如金,棲霞人。跣足百步,取神水愈母疾,虔事從兄。卻束修以資貧乏。醉人臥冰上,解衣活之。助林鳳桐母妻回籍。后以選貢貳忻州。子潔,登進士。 郝鎰 按《慶陽府志》:鎰,直隸河間人。弘治間任慶陽知府,時值承平,政多寬廢,鎰以嚴急之政,一切整齊之。以故百廢俱興,城池公署皆得修理。然嚴中有寬,故雖勞不怨。 郝本 按《樂亭縣志》:本,陽曲人,進士。弘治甲寅任縣事,賦資英爽,蒞政廉明,升涿州知州,歷陜西僉事。 郝譽髦 按《灤州志》:譽髦字完璞,由歲貢仕洪洞丞。士民親如,冬日乞休。居鄉(xiāng)和易謙慎,年踰九十卒。 郝序 按《延安府志》:序字宗殷,清澗人,志義子。弘治中舉人。志義巡撫湖廣,卒于官。序聞訃趨奔,哀毀骨立。藩、臬諸大夫以百金賻,卻弗受,扶櫬歸。后授高唐守,擢順德府同知,皆以清白著。 郝海 按《保定府志》:海,祁州人。弘治時進士,初授戶部主事,出守大同府。清直公亮,文武兼資。升兩淮運使,告歸卒,祀鄉(xiāng)賢。 郝崧 按《安陸府志》:崧,絳人。正德初知沔陽,九月致仕。抵家,其兄止崧于外,取其牒視之,知不以他歸,始聽崧入。其家規(guī)如此。 郝世家 按《萬姓統(tǒng)譜》:世家字道傳,三原人。正德甲戌進士,歷副使。 郝綰 按《萬姓統(tǒng)譜》:綰字玉卿,河內(nèi)人。正德進士,四川僉事。 郝鳳升 按《長汀縣志》:鳳升,長汀人。年十三,抱牒明父冤。成進士,授大理評事,升右寺副。武宗幸榆林,留駕忤旨,下錦衣獄,旋出之。未幾南巡,又極諫,上怒,再下錦衣獄,廷杖,謫都察院照磨。世宗嗣位,擢嚴州知府,以疾歸。 郝惟岳 按《萬姓統(tǒng)譜》:惟岳字叔望,敘州人。嘉靖己丑進士,歷都御史。 郝良臣 按《萬姓統(tǒng)譜》:良臣字廷藎,山西襄垣人。嘉靖辛丑進士,歷官光祿卿。 郝鳴陰 按《萬姓統(tǒng)譜》:鳴陰字子如,寶坻人。嘉靖甲辰進士,歷知縣。 郝成性 按《萬姓統(tǒng)譜》:成性字存甫,江都人。嘉靖丁未進士,歷參議。 郝守業(yè) 按《萬姓統(tǒng)譜》:守業(yè)字子述,鈞州人。嘉靖庚戌進士,歷知府。 郝杰 按《萬姓統(tǒng)譜》:杰字彥甫,蔚州人。嘉靖丙辰進士,任御史,歷參政。 郝璋 按《河南府志》:璋,山西崞縣人。嘉靖丁酉任靈寶縣知縣,為政寬而不縱,嚴而不苛。陟大名府同知。 郝廷璽 按《宜城縣志》:廷璽,四川宜賓人。嘉靖間為宜令,因宜城三面受水害,乃請于上,跨城于西岡,加筑三面堤以障水。自是無漂沒之患,宜人至今德之。 郝承健 按《安陸府志》:承健號玉吾,嘉靖間由舉人任嘉定州學(xué)正,遷肅寧令,因傳廚不豐,失上官意,左遷保定衛(wèi)經(jīng)歷。丁母憂歸。其為詩文皆任意所之,不事雕刻,遺草有《載山草堂集》。 郝經(jīng) 按《荊州府志》:經(jīng),江陵人。嘉靖壬辰春,沙市火災(zāi)日數(shù)起,經(jīng)月方息。一日薄暮火發(fā),經(jīng)自外來見已及宅,急奔入救母。母年八十驚懼不能出,遂同死于火。 郝文祥 按《永年縣志》:文祥,山西太原人,舉人。嘉靖間持身清苦,理事嚴明,事上以禮,馭下以威,民人宜之。 郝節(jié) 按《定州志》:節(jié),定州人。隱居不仕,于群書多所淹貫,尤精于歷算。有大節(jié),事親至孝。與人然諾久而不渝,嘗拯人于危,酬之以金弗受。拾遺金,必還其人。嘉靖三十三年,歲大祲,盛熟豆于衢以餌饑者,凡五閱月,死者斂之以百計。 郝銘 按《任丘縣志》:銘號溫泉,山西蔚州人,舉人。嘉靖十七年任任丘知縣,墾荒招撫流亡,剛明質(zhì)直,撫字心勤,升御史。 郝勉學(xué) 按《雞澤縣志》:勉學(xué)字近溪,性剛樸,惇行孝弟。讀書歲時不倦,以學(xué)行開一方文教之始,立雪坐春風(fēng)者敬之如神明。授河南新鄭司訓(xùn)講學(xué),勤課多士,化之比伊川文定。 郝臣 按《雞澤縣志》:臣字尚卿,事親甚孝。親沒,廬墓三年,旦夕號哭。遇流賊至其墓所,亦感激無所害。 郝孔昭 按《萬姓統(tǒng)譜》:孔昭字起潛,來安人,隆慶辛未進士。 郝惟喬 按《萬姓統(tǒng)譜》:惟喬字子遷,扶溝人。隆慶戊辰進士,任給事中。 郝國章 按《萬姓統(tǒng)譜》:國章,太醫(yī)院人。萬歷甲戌進士,初任吳縣知縣。 郝土膏 按《郿縣志》:土膏字臣水,萬歷間進士,歷官戶科給事中,直言敢諫。典試江西,策文刺諷權(quán)珰,坐謫降。后升太常卿,轉(zhuǎn)河南巡撫致仕。多著作,藏于家。 郝名宦 按《清澗縣志》:名宦字忠顯,萬歷間進士,歷官兵部右侍郎。遭珰禍罷歸。崇禎初,復(fù)原官。卒贈兵部尚書。 郝尚信 按《陜西通志》:尚信,朝邑人。萬歷中大饑,鄉(xiāng)黨半操壺瓢,信恥焉。扃戶求死者三日,人覺,啟戶餉以粥,堅拒不食而死。 郝學(xué)詩 接《莘縣志》:學(xué)詩字言卿,莘縣人。萬歷間舉人,任內(nèi)丘知縣,多善政。升鞏昌知府,分督?jīng)鲋荨S纸麆w減、查夙弊、導(dǎo)水利,運致糧餉,而萬軍沾足,激勸將佐,存恤士卒。累立邊功,保障西涼,民賴以安。歸田后,凡居鄉(xiāng)善行,暨為政治績,不可殫述。 郝弘猷 按《順天府志》:弘猷字勛甫,霸州人。萬歷間舉人,任陜西延安令。以疾歸,卒于家。今延人祀諸名宦,霸人祀諸鄉(xiāng)賢。 郝汝松 按《霸州志》:汝松字茂甫,陜西綏德人,進士。萬歷年知霸州事,所識拔者皆登科。歷官至湖廣荊州府知府,后升霸昌道,致仕歸。 郝孟璇 按《雅州志》:孟璇,綿州舉人。流寇入川奔雅,時孟璇知雅州,通建南官兵,興師拒寇,保全士民。卒遇害,今祀名宦。 郝景春 按《房縣志》:景春,江都人。崇禎間知房縣事,景春以忠信激勸,修城浚濠,賊至即挫。會上官輕信招撫,納羅汝才于房地。明年,張獻忠叛,約汝才等攻房,城陷遂遇害。其子仆俱從死。事聞,贈太仆寺少卿,立祠致祭,以子仆配。 郝明徽 按《德安府志》:明徽字彥伯,云夢人。幼讀書時,即以天下為己任。崇禎間,由舉人授寧國太平知縣。寬逋賦,清火耗,立社倉,飭保甲,課士懲奸。時大饑,明徽分路煮粥以賑流移,存活者無算。 郝允曜 按《清澗縣志》:允曜字覺天,清澗人。名宦孫,以蔭補南國學(xué)典簿,歷升刑部郎中。以清獄忤旨,降上林簿。尋復(fù)戶部主事,闖逆入,不屈而死。 郝杰 按《延安府志》:杰,綏德人。崇禎間進士,歷官兵部侍郎。謝絕苞苴,人不敢干以私。凡選將帥,慎簡其人,平居恂謹,不輕言。至事關(guān)大節(jié),輒不避權(quán)貴,時比之司馬溫公云。 郝維持 按《延安府志》:維持,安定人。天資明粹,自少研心理學(xué),以六經(jīng)為本,講學(xué)四十馀年,文章氣節(jié),一時宗之。 郝光顯 按《陜西通志》:光顯字文韜,華陰人。天啟中舉人,為郟縣知縣。在任七載,勞勚丕著,累列薦章。甲申后潛居山麓,不與人事,有栗里遺意。 郝克章 按《鉅野縣志》:克章,鉅野人。孝本天性,母病奉湯藥,每夜跪泣禱天。忽聞聲云:爾母疾愈矣。驚起視之,果愈。 郝錦 按《六安州志》:錦,六安人,字絅卿。崇禎間進士,歷官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所至有能聲。后以病歸,結(jié)廬九公山,不與戶外事。時有薦者,錦力辭之。所著有《九公山房集》、《易問》、《毛詩偶釋》、《尚書家訓(xùn)》,又有《九公山房帖》并刊行世。 郝俊髦 按《河間府志》:俊髦,灤州人。孝友夙著,親喪廬墓三年不返室。屢科不第,選黃縣主簿之任。寓河間,城破不屈死。 郝國忠 按《保定府志》:國忠,崇禎末任保定府把總。流寇至,殉城死。 郝?lián)崦?/p> 按《保定府志》:撫民字德卿,安肅庠生。歲兇,施粥活人甚多。父久病,侍湯藥,衣不解帶。兄誤罹大辟,破家以免之。 郝奇遇 按《柏鄉(xiāng)縣志》:奇遇字會明,邑庠生。居城南之西汪里,硁硁自守,時人未之奇也。及崇禎末年,流寇攻陷都城,郝生痛之,謂其妻趙氏曰:我欲死義爾。其能從乎。妻曰:請先之。夜即飲藥死。生即于次日瘞之,旬日后,遂飲藥死。鄉(xiāng)人義而共殮之,與趙氏合葬焉。 —————————— 明清時期棲霞縣“郝”姓功名人物舉例,郝晉、郝懿行的知名度較高 膠東故事會/2024年08月31日 21:07 郝,是膠東半島較為常見的姓氏,在不少縣市區(qū)都有成規(guī)模的分布。其中,棲霞的郝姓人口就數(shù)量眾多,并且在明清時期涌現(xiàn)出不少功名人物,以至于當(dāng)?shù)卦小澳擦趾吕睢彼拇笸逯f。本文就以史志資料為參考,簡要盤點一下明清時期棲霞縣的“郝”姓功名人物。 在介紹具體人物之前,還是先概述一下棲霞郝姓的大體情況。根據(jù)1990年版《棲霞縣志》的統(tǒng)計,郝姓人口規(guī)模在當(dāng)時棲霞縣的百家姓中列第十九位,排名比較靠前。就淵源而言,棲霞郝姓可以分為兩大支,一支集中分布于棲霞城及周邊區(qū)域,另一支則聚居在棲霞東南桃村鎮(zhèn)的地界內(nèi)。在功名方面,前一支郝姓較為突出,《棲霞縣志》中所載之郝姓人物,大多數(shù)來自該家族。 根據(jù)族譜記載,該支郝姓是明初由萊州平里店遷至棲霞。經(jīng)過數(shù)代人的積累,至明朝中后期,該家族開始在科考方面嶄露頭角?!稐伎h志》中收錄的第一位郝姓功名人物(貢生及以上),即隆慶年間的貢生郝如金。 郝如金,曾任山西忻州同知,在《棲霞縣志》中有單獨的傳記。不過,傳記的主要內(nèi)容并非記敘其政績,而是稱贊其品行(郝如金為人仁厚,常有善行義舉)。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郝如金的兒子郝潔后來在功名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先是在萬歷癸酉科鄉(xiāng)試中考取舉人,又在丁丑科會試中考取進士,后來曾擔(dān)任浙江海寧縣知縣。當(dāng)時很多人都認為:郝潔的出人頭地是郝如金善行的善報。 除了郝如金、郝潔父子之外,棲霞郝姓在明代考取的功名人物還有:郝夢桂(萬歷年間貢生,曾署光祿寺丞)、郝希哲(萬歷年間貢生)、郝守栻(萬歷年間貢生,郝如金之孫,曾任北直隸無極縣知縣)、郝守標(貢生,考授縣丞)、郝晉(郝守栻之子,天啟辛酉舉人、崇禎戊辰進士)、郝復(fù)(郝守栻之子,郝晉之弟,崇禎年間貢生,曾任易州通判)。(注:通過記載不難發(fā)現(xiàn),郝如金的很多后人都考取了功名。) 到了清代,郝姓家族的功名人物數(shù)量更多,包括: 郝瑸(郝晉之子,舉人)、郝廷貞(貢生,授通判)、郝愈(貢生),以上均為順治年間; 郝纘祖(郝瑸之子,監(jiān)生)、郝珣(貢生)、郝作楫(貢生)、郝作棟(貢生),以上均為康熙年間; 郝培統(tǒng)(貢生,曾任日照縣訓(xùn)導(dǎo))、郝光宗(貢生)、郝光宇(貢生)、郝世涫(舉人,曾任河南偃師、嵩縣、虞城、夏邑等縣知縣)、郝培善(貢生,曾任鄆城縣訓(xùn)導(dǎo))、郝培元(貢生),以上均為乾隆年間; 郝懿行(進士,曾任戶部江南司主事)、郝元第(貢生)、郝捷科(副貢生,曾任臨朐縣教諭)、郝應(yīng)運(舉人),以上皆為嘉慶年間; 郝應(yīng)啟(貢生)、郝懿詢(貢生),以上皆為咸豐年間; 郝春綱(貢生,縣志中的“綱”字比較模糊,不能完全確認),同治年間。(注:《棲霞縣志》的記載截至光緒初。) 在以上眾多郝姓功名人物當(dāng)中,明末清初的郝晉和清代中期的郝懿行是知名度較高的兩位。 根據(jù)縣志記載,郝晉字康仲,號昆岳,崇禎戊辰科(1628)進士,此后歷任知縣、御史、順天府丞、順天府尹、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職。入清朝之后,他一度擔(dān)任過保定巡撫,不過旋即卸任回鄉(xiāng)。就官職品銜來說,郝晉不僅是家族中的鰲頭,也是明清時期整個棲霞縣的佼佼者。 同樣為進士出身的郝懿行,在仕途方面雖然不突出,但在經(jīng)學(xué)訓(xùn)詁領(lǐng)域卻極有造詣,備受學(xué)界稱贊,其代表作有《爾雅義疏》《春秋說略》《山海經(jīng)箋疏》《易說》《書說》《詩說》《禮記箋》等。魯迅先生在散文《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就曾提到自己兒時閱讀過郝懿行箋疏的《山海經(jīng)》。 —————— 郝家疃 簡介: 郝家疃村位居山東省,煙臺市,棲霞市,莊園街道。英才輩出,交通便利,人杰地靈。 郝家疃村與周邊地點:汶水橋,莊園路,邢家疃,霞光橋,電業(yè)路,莊園南街。 據(jù)清代郝懿行修《郝氏世譜》曰:謹案《孝廉祖行狀》云:郝氏先世萊州人。譜載:棲邑郝氏,始祖萊州掖縣北陵(今隸屬平里店)人,洪武朝諱明遠者,傳聞應(yīng)詔籍棲霞縣城內(nèi),在白洋河畔邢家疃之東邊建郝家疃村,為一世祖,其后世次傳遞至五世郝如金(1485~1569),貢生,山西太原同知,子二:潔、清。嘉靖二十年辛丑致仕,始居城關(guān)村,并建造一棟郝氏宅院(即俗稱南郝宅),其后世代為書香門第。因此望族始于名士,文學(xué)成于大家。造就郝、牟、林、李并稱為棲霞四大望族,名士眾多。有郝潔(1517~1594),萬歷癸酉舉人,丁丑進士,安徽蒙城、廣東海寧兩知縣。郝清(1524~1606),邑庠生,儒官。郝守栻(1555~1634),貢生,直隸無極縣知縣。又有郝晉(1585~1655),天啟辛酉舉人,崇禎戊辰進士,巴縣知縣,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等職官。至清代有郝懿行(1757~1825),亁隆戊申舉人,嘉慶已未進士,戶部江南司主事,著有《尓雅箋疏》《海錯》《曬書堂文集》等。外遷者有諸多分徙黃土壤、艾山湯村、楚留店、東林、馬家窯、郝家樓等村,如:六世郝潔子郝守樸時,明萬歷初年因其母李氏攜子郝守樸由郝家疃遷徙至南埠之北,建北埠村等。 村里單位:郝家疃村活動室、郝家疃村黨支部、郝家疃村村長、郝家疃村廣播站。 郝家疃村及周邊其他地點或單位:藍天幼兒園,山水莊園銷售中心,譽恩超市,棲霞市供銷學(xué)校,良品超市,得益(電業(yè)路店),便民批發(fā)超市,爽民大藥房,家林辦公設(shè)備。 ———————— 北埠村 簡介: 北埠村在山東省,煙臺市,棲霞市,臧家莊鎮(zhèn)。物產(chǎn)豐富,水美,空氣好。 北埠村與周邊地點:蒙家村,甄家,槐樹莊村,峨山,前姜格莊村,后姜格莊。 棲霞市郊郝家疃郝氏六世祖諱郝潔明萬歷五年進士,其子七世祖諱郝守樸由母李氏祖太攜,於萬歷初年遷徙北埠村建村。當(dāng)時為棲霞郝氏一處莊園距棲霞東北方向三十公里。因諱守樸取妻為南埠村牟氏女,北埠村在南埠村隔山正北,故起名北埠村。當(dāng)時村共有土地40張鋤說法,每張鋤40畝地共計1600畝地,后來人口繁衍在村西北1里有甄家村被合并為郝氏居住。村民大部份為郝姓有幾戶王姓李姓紀姓。 北埠建村至今400多年,民風(fēng)純撲勤勞節(jié)檢,重視教育,自改革開放以來錄取大中專學(xué)生90多名,其中博士生多名,本科生以上幾十名被稱為文化文明村。人口在70至80年代最高峰有170多戶700多人口,現(xiàn)在人口下降至500多人,土地700多畝。歷史上北埠村缺水在棲霞縣是出了名的,改革開放八十年代國家扶持打了幾眼機井解決了澆地吃水問題,糧食果樹產(chǎn)量大大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上臺階,后來國家又扶持家家吃上自來水至今。當(dāng)今村子里五0多歲以上村民家家種蘋果人人學(xué)技術(shù),蘋果產(chǎn)量高質(zhì)量優(yōu)。年輕人外出打工掙得也多,村民大多戶戶有余錢,家家有存款。老弱病殘國家有扶助吃穿不愁。以上這些都要感謝共產(chǎn)黨的英明領(lǐng)導(dǎo)?,F(xiàn)任村書記主任郝世杰婦女主任夏秋蘭,會計郝建波。 北埠村距臧家莊鎮(zhèn)西南方向6公里,村南1.5公里峩山村,東邊隔河蒙家村,村北1.5公里前姜格莊村,西面隔山3公里北莊村。 村里單位:北埠村廣播站。 —————— 坎下村 簡介: 坎下村處于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市,程郭鎮(zhèn)。人好,人勤物豐,風(fēng)景秀麗,天藍水清。 坎下村與周邊地點:坎上水庫,小灘村,東埠上村,西埠上村,坎上村,東朱盤溝村,日光山,曲家村。 【地名含義】據(jù)《萊州市地名志》記載:明永樂年間,欒姓由四川遷此立村,因位于大土崖下而得名坎下。原村址在坎上水庫一帶,一九六零年,遷移此地。" 【地理實體描述】坎下位于曲家鄉(xiāng)政府駐地東南2.5公里,坎下水庫西側(cè),朱(橋)卅(三十里堡)公路自村西經(jīng)過。長方形聚落。全村200戶,710人。耕地850畝。以農(nóng)為主,主產(chǎn)玉米、小麥,兼有蘋果。 據(jù)《四續(xù)掖縣志》鄉(xiāng)社記載:第七區(qū)公所在驛道村,坎上鄉(xiāng),領(lǐng)七村:莊里,曲家,小町,坎上,坎下,東埠上,西埠上。東至臥牛埠五里,西至花嶺鄉(xiāng),南至崮山十二里,北至石格鄉(xiāng)。 【姓氏文化】本村欒氏一族源于姜姓,為炎帝后代,西周初期,姜太公子牙被封于齊地,春秋時期,齊惠公姜元(公元前608~前582年在位)有個兒子叫姜堅,字子欒,為齊國上大夫。在姜堅的后裔子孫中,大多以先祖之字為姓氏,稱欒氏,世代相傳,望族出于西河郡。另一支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子唐叔虞被封晉地,至?xí)x靖侯為晉國第六任君主,晉厲侯姬福之子。由于周厲王姬胡殘暴不仁,被周人趕出鎬京,共推舉周定公、周召穆公姬虎共同當(dāng)國,史稱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前771年)。晉靖侯大力支持“共和行政”,使其順利實施。其子晉釐侯(晉僖侯)姬司徒繼位。晉釐侯有個庶子名叫姬賓,被晉釐侯封于欒邑,史稱其為“欒賓”,又稱靖侯孫賓。欒邑,古稱趙州,據(jù)史籍《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記載,春秋時期,趙州之地就在平棘西北八公里的古欒城,其后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欒氏。欒氏家族世代為晉國卿士大夫,著名的有欒共叔(欒共子、共叔成)、欒枝(欒貞子)、欒盾、欒書(欒武子)、欒黡(欒桓子)、欒針、欒糾(弁糾、卞糾)、欒盈(欒懷子)、欒魴、欒樂、欒豹等人,使欒氏家族一度把持晉國朝政達十四年之久,最后在氏族各家的權(quán)利之爭中,被范氏家族所滅。欒氏家族的后裔子孫后來逐漸成為魏郡欒氏望族,史稱欒氏正宗。晉國大夫欒書事典,引《國語》載:“昔欒武子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于諸侯?!彼未祭魴璩缂?,封丘人。明習(xí)文法,為官清白,勤于政事,以政績卓著聞名。宋·欒弗忌為臨淄主簿,明于法,勤于事。明永樂年間,其后徙居掖縣仙化鄉(xiāng)朱張社東南有大土崖下建欒家村,明成化年間,郝朝俊、郝朝英兄弟二人遷入定居,更名坎下村。 本村郝氏一族系唐代郝處俊之遠裔。據(jù)西漢史游撰《急就篇》曰:郝利親。顏師古注:郝,京兆盩厔鄉(xiāng)名也,因地以命氏焉。漢有郝賢,今盩厔縣猶出郝姓。利親,言其善父母也。又據(jù)《元和姓纂》記載:郝,出于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帝乙時,子期封太原郝鄉(xiāng),因氏焉。又《唐書·表·宰相世系》卷七十三下記載: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于太原之郝鄉(xiāng),因以為氏,裔孫晏,秦上卿,晏孫瑗,太原守,生夔,漢匈奴中郎將,裔孫晉末因官徙潤州丹楊。七世孫迴,自丹楊徙安陸。迴,梁江夏太守。破敵,后周沔州太守。相貴,滁州刺史。處俊,相高宗。北叟,司諫郎。南容,秘書郎。處杰,鄜州刺史。郝氏宰相一人:處俊。?據(jù)史稱:先秦郝晏,盩厔郝鄉(xiāng)人,應(yīng)秦平王(即秦孝公)求賢令任上卿;郝瑗,漢高祖時太原郡太守;郝夔,漢文帝時匈奴中郎將;郝賢,漢武帝時上谷太守。漢代郝廉,字子康,一字子廉,太原郡人,曾出遠門,在路邊井中飲水后,往往把錢投入井中,以表示清謙。東晉時郝隆,字仕治,汲郡人,任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善于應(yīng)對。唐朝時大臣郝處俊,安州安陸人,貞觀年間進士。累遷吏部侍郎,跟隨大將李勣征討高麗有功,授同東西臺三品,參與朝政,上元初年官中書令。為人正直,操履無玷。其孫郝象賢遇害,有子郝肸因避武則天滅族之禍,徙居掖縣仙化鄉(xiāng)大諸村社北障村落籍,皆葬北陵疃西北郝家林先塋。元初翰林侍讀學(xué)士郝經(jīng),字伯常,陵川人。幼年時遭金末兵亂,金亡后遷居河北,住在元朝將領(lǐng)張柔家,得以讀他的藏書。為人尚氣節(jié),為學(xué)務(wù)有用。又據(jù)清康熙十一年修奉先堂《郝氏族譜》記載:郝伯全六世孫郝志宗,攜二子:郝朝俊、郝朝英于明成化年間俱徙居掖縣仙化鄉(xiāng)朱張社在東南距十余里有座崮山麓甚遠處有大土崖下建坎下村故名。 掖縣郝氏皆為北陵郝氏分支: 掖縣郝氏皆為北陵(今屬平里店鎮(zhèn)西北障村)郝氏分支。據(jù)《掖縣郝氏族譜》記載:"吾族原籍襄陽府唐白水河口下大槐樹莊鐵碓臼,世居大族","始祖諱伯全公于宋季時避亂世由襄陽府雙溝,遷至棗強縣落籍定居","又徙至萊州府城北鄉(xiāng)平里店","至正十八年戊戌歿"。郝伯全后裔主要居住在平里店鎮(zhèn)柳行村、嬰里村、諸流村、麻渠以及梁郭鎮(zhèn)前郝村、后郝村,還有掖縣城北關(guān)村、柞村鎮(zhèn)郝家、郭家店鎮(zhèn)郝家溝村、三山島鎮(zhèn)腰王村、程郭鎮(zhèn)坎下村,其中前三者主要是郝姓聚居,后七者則是由他姓建村,郝氏系后遷。乾隆二十六年掖縣知縣南滇鄭璽修《掖縣志卷之三·選舉·貢生》載:郝大本,貢生,萬歷元年淄川教諭(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縣)?!兑纯h志卷之三·選舉·貢監(jiān)》載:郝訥,貢監(jiān),嘉靖二十九年任壽陽知縣(今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此外還有郝氏分徙居住棲霞、招遠、蓬萊等縣地。如清代訓(xùn)詁學(xué)家郝懿行修《郝氏世譜》曰:謹案孝廉祖行狀云郝氏先世萊州人等。 坎下村郝姓名人: 郝香齋,一九三八年三月九日參加中共掖縣縣委組織領(lǐng)導(dǎo)抗日隊伍,一舉攻克掖縣城后,縣委派郝香齋、張加洛、李勛臣等以各股部隊代表赴趙森堂開設(shè)勵新書店參加商談聯(lián)合抗日的會議等。 坎下村抗日烈士名錄: 欒林德、郝濱堂、欒廷華、郝青平、郝漢民、郝訓(xùn)信。 企事業(yè)單位:天寶石材廠。 —————— 郝家溝 簡介: 郝家溝村居于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市,郭家店鎮(zhèn)。水光山色,人杰地靈,山清水秀。 地名含義:清康熙年間,郝姓由掖縣城遷此立村,因地勢低洼,溝壑縱橫,故取村名為郝家溝。 ?據(jù)民國二十三年署理掖縣縣長、穎川劉國斌斌纂《四續(xù)掖縣志·鄉(xiāng)社》卷二記載:第八區(qū),公所在郭家鎮(zhèn),鳳凰鄉(xiāng),公所在李家,領(lǐng)十一個村:鳳凰莊、釣魚臺、洪家莊、孫家、小呂家、李家、馬廠、荒里、盧家溝、赤土縣、郝家溝。東領(lǐng)埠上鄉(xiāng),西鄰馬臺鄉(xiāng),南至平度界,北至本區(qū)公所五里,鄰太平鄉(xiāng),鳳凰鄉(xiāng)與第五區(qū)、第九區(qū)重。 ?本村郝氏一族系唐代大臣郝處俊之裔。史稱:郝處俊(607-681年),安州安陸(今湖北省德安縣)人。唐朝大臣,滁州刺史郝相貴之子,侍中許圉師外甥。早年失去父親,知禮能讓,愛好讀《漢書》。貞觀年間,進士及第,得到吏部尚書高士廉看中,授著作佐郎,襲封甑山縣公,人稱為郝甑山。史載: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于太原之郝鄉(xiāng),因以為氏。裔孫晏,秦上卿;晏孫瑗,太原守,生夔,漢匈奴中郎將。裔孫晉末因官徙潤州丹陽,七世孫迴自丹陽徙安陸,破敵后周沔州太守。郝氏宰相一人:處俊。故七世郝迴任梁武帝時江夏郡太守,遂家焉。亦系郝北叟(郝處俊子)之遠裔,因其侄郝象賢被武則天誅滅,郝肸尚年幼隨本族逃往掖縣仙化鄉(xiāng)石柱籃社北障(北陵)村,從此定居落籍。至元初郝伯全曾孫郝迪、郝真又遷臨過鄉(xiāng)麻渠社柳行村。譜載:郝真生四子:暐、晛、昕、昀。明初,郝晛、昕兄弟二人徙神山鄉(xiāng)高山社建郝家村。至明中期郝兆夏徙掖縣城關(guān)村。至清康熙年間又徙至神山鄉(xiāng)馬臺石社建郝家溝村,此數(shù)傳世代居住。山東省萊州市平里店鎮(zhèn)柳行村郝氏族譜,同治三年十六世祖郝吉午始記,民國十八年十八世郝學(xué)隆續(xù)譜,手寫本。孤本收藏于哈爾濱市郝屏章處。 郝家溝村與周邊地點:赤土峴村,蘆家溝村。 主要農(nóng)產(chǎn)品:甜菜、香菜、西蘭花、草菇、黃椒、桃子、青花菜、酸漿 郝家溝村內(nèi)及附近企事業(yè)單位:萊州金利化工有限責(zé)任公司、郝家溝村幸福院、增寶農(nóng)資店、雪興超市。 —————— 西北障、小北嶺 簡介 【地名含義】:據(jù)《萊州市地名志》記載:商朝時,葉姓羊、葉姓黃,即在此地居住,無村名可考,僅有地名羊角溝、黃家灣涯。春秋時期,人口增多,因此地北面有一屏障嶺,故取村名北障。民國初,更名西北障。 明正德十二年,趙姓由四川遷此立村,地處土嶺,南臨西北障,故名小北嶺。 【地理實體描】西北障村位于平里店鎮(zhèn)政府駐地東南3.5公里,長方形聚落。全村667戶,2456人,耕地2824畝,以農(nóng)為主,主產(chǎn)小麥、玉米,兼有蘋果。村辦麻紡廠。 小北嶺村位于平里店鎮(zhèn)政府駐地東南3公里,長方形聚落,全村8戶,23人,耕地25畝。以農(nóng)為主,主產(chǎn)小麥、玉米。屬西北障村委轄。 據(jù)民國二十三年署理掖縣縣長、穎川劉國斌修《四續(xù)掖縣志·鄉(xiāng)社》卷二記載:第六區(qū)公所在店街,北障鄉(xiāng)公所在西北障村,領(lǐng)三村:西北障、小北嶺、楊家坡子。東至小蘭鄉(xiāng)四里,西至麻渠鄉(xiāng)八里,南至西障鄉(xiāng)二里,北至羅臺鄉(xiāng)三里。 【姓氏文化】 本村郝氏一族系唐代中書令郝處俊之遠裔。據(jù)《東萊野語》曰:沙丘城北七里,曾設(shè)鹿砦(軍隊設(shè)的障礙物——用數(shù)木的枝干交叉放置,以阻擋敵方人馬前進)為城郭,有聚落曰:“北障”、“北陵",因此而取名。舊有唐中書令郝處俊之曾孫郝肸流放在此落籍,或曾經(jīng)有唐時郝北叟家族所遺。至明末清初郝姓徙絕。 本村趙氏一族系唐代北海太守趙居貞之遠裔。據(jù)《唐書·表·宰相世系》載:趙氏出自嬴姓。顓頊裔孫伯益,帝舜賜以贏了姓。十三世孫造父,周穆王封于趙城,因以為氏。晉時趙至,少時詣師受業(yè),聞父耕叱牛聲,乃投書飲泣曰:我小不能奉養(yǎng),使老人不免辛苦。據(jù)《萊州府志》宦跡記載:趙居貞,天寶年間為北海太守,文章、政事名重一時。其后徙居掖縣仙化鄉(xiāng)大諸社在沙丘城遺址之北有土嶺旁北障村。明末清初,又徙小北陵守護郝家林先塋。 本村李氏一族系宋代李簡之遠裔。據(jù)《萊州府志》人物記載:李簡,天性明敏,志氣遠大。由舉人初知壽州,尋fl鳳翔府同知,操履廉平,臨事不茍。久旱,薦饑,至誠禱神,即大雨。民稱頌之。致仕徙居掖縣仙化鄉(xiāng)大諸村社北障村,其后數(shù)代傳三十余世。 本村宿氏一族系明初宿善甫之裔。據(jù)《東萊宿氏族譜》記載:宿善甫其先蜀郡夾江縣人,明永樂徙掖縣八里鄉(xiāng)西南隅社城內(nèi),清乾隆年間傳至十三世孫宿璘,字樸公,徙居仙化鄉(xiāng)大諸村社北障村。 本村孫氏一族系孫全之族裔。據(jù)《掖縣志》善行記載:孫全,嘉靖隆慶間人。貧而樂善濟人之急。暮年家稍給,除道成梁,解斗訟,施棺冢,惟是為務(wù)。又倡設(shè)義學(xué)、義田,倚其成就者甚眾。壽登百有六齡。萬歷中,孫延舉鄉(xiāng)薦,仕至副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