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時期,人們以美石為玉。古人對玉的認識有“ 十一德說” (孔子)、“ 九德說” (管子)、“七德說”(荀子)、“六德說”(劉向)和“五德說”(許慎)。其中以“五德說”最具代表性,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玉為“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光澤滋潤而柔和)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表里一致,從外可知內部) 其聲舒揚,傅以遠聞,智之方也;(聲音舒暢而清揚,遠遠可以聽到)不撓而折,勇之方也;(質地堅硬,不能彎曲,只能折斷)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斷口有棱角,但不很鋒利) 從許慎的描述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人心目中的玉,即一切細膩溫潤和色澤艷麗的美石。人們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這些美麗的石頭,并將之進行切割、穿孔和打磨,制造出符合人們心目中的神圣之物。 長江流域是中國古代史前玉器分布的主要區(qū)域。長江下游的江、浙、滬、皖一帶,大致分為兩大塊:太湖流域和寧紹平原地區(qū)。其中發(fā)現(xiàn)玉器的重要文化遺存有距今六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和距今五千多年的崧澤文化及距今四千年左右的良渚文化。 其中, 良渚文化玉器的大量出土,代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琢玉工藝的最高水平, 形制多樣, 幾乎每件玉器都蘊含著神秘的功能,如璧、琮、冠型器等,并采用了鏤雕、線刻、深淺浮雕多種工藝。
浙江省余姚縣河姆渡遺址 玉玦 瑪瑙質 馬家浜文化 嘉興市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玉項飾 嵩澤文化 寬8厘米 江蘇省吳縣草鞋山出土 南京市博物館藏 玉壁 良渚文化 玉琮 良渚文化 玉梳背 良渚文化 長江下游的江淮地區(qū)發(fā)現(xiàn)玉器的古文化遺存有北陰陽營文化、薛家崗文化及其他類型。安徽含山縣凌家灘遺址出土的玉器造型奇特,引起各界學者的廣泛關注,田明利通過研究認為,“凌家灘墓地玉器的用玉習俗、種類形制、組合功能、制作工藝等方面,繼承了江淮區(qū)寧鎮(zhèn)地區(qū)北陰陽營文化的傳統(tǒng), 并受到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東北地區(qū)的紅山文化以及長江下游同時期文化的影響滲透,在此基礎上相互融合,取長補短,[2] 推陳出新”。
凌家灘玉人像 高9.6、寬2.2、厚0.8厘米 安徽省含山縣長崗鄉(xiāng)凌家灘1號墓 長江中游的鄂、湘、贛、川等地,由于自然環(huán)境復雜,發(fā)現(xiàn)玉器的古遺存只有距今六千五百至五千三百年的大溪文化、距今五千三百至四千六百年的屈家?guī)X文化及距今四千六百至三千八百年的石家河文化和龍山文化。 湖北石家河文化玉器以各類人面和動物形象為主,尤以龍鳳透雕玉佩最為精致,而且在玉佩上能見到琢玉前設計的樣稿線,充分證明了石家河先民已經(jīng)掌握了高超的琢玉工藝。 屈家?guī)X文化,玉飾 長1.2厘米、寬1.4厘米、厚0.5厘米 土黃色,上方形,素面,側面中部有一個對穿圓孔
二、長江流域的史前裝飾玉器 在新石器時代,玉器除了用于祭祀活動中,更多的是用于美身。從古至今,人們就有佩玉的風尚,儒家提出玉有十一德,規(guī)定“君子無故,玉不去身”。遠古時期,由于玉的稀少和珍貴,只有少數(shù)高級貴族擁有各種裝飾玉器,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原始的美學觀念。長江流域的裝飾用玉種類豐富多彩,各種人獸合一的玉飾、玉人、玉龍、玉鳳、玉虎等玉器造型生動,栩栩如生,表現(xiàn)了古人原始的審美情趣和對神靈的崇拜。尤以長江流域的安徽凌家灘和湖北石家河出土的裝飾玉器獨具特色。
湖北省天門市 1.玉璜與玉玦
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玉璜和玉玦多為素面,晚期的凌家灘文化出現(xiàn)了雕有紋飾的玉璜。這件凌家灘文化雙虎首玉璜外徑11.9厘米、內徑7.1厘米、寬1.5厘米、厚0.5厘米、眼孔徑0.2厘米。玉質灰白色,有黃色浸斑。扁圓弧形,兩面紋飾相同,表面琢磨光滑潤亮。璜的兩端各浮雕虎首,用陰線雕刻出鼻、嘴,眼為雙面管對鉆孔,面部淺浮雕耳、腦、吻部和皺皮紋。琢磨出向前奔的前爪,璜上陰線花紋表現(xiàn)虎身花紋。造型獨特,生龍活虎的形態(tài)似猛虎上山。
2.人形玉佩 大溪文化出土玉器主要有玉璜、玉玦、玉鐲、玉人面等裝飾品,其中有2件玉人飾尤其引人關注。大溪文化人形玉佩長6.8厘米,最寬3.5厘米,最厚3厘米,玉質黑色。立體圓雕大小兩人,作背負狀。前面大人雙手叉于腿上,作半蹲狀,后面小人貼于大人后背。器表磨制光滑,造型簡練,展現(xiàn)出大溪先民的原始風貌。 大溪文化 玉人
高6厘米 四川省巫山大溪遺址。 石家河文化是長江中游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出土的玉人頭像獨具特色。荊州博物館藏的玉神人頭像長3.7厘米,額頂最寬3.6厘米,額部最厚1.4厘米。神像頭戴淺冠,耳垂大環(huán),菱形眼,寬鼻凸出,嘴角兩邊各有上下獠牙一對,頸部有一道細凹槽。此神像采用了平面線雕和淺浮雕相結合的技法,從頭頂?shù)筋i底有一縱向的孔,可以佩戴,也可以固定在某件器物的弧形面上,其造型神秘,似為巫師。
凌家灘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出土的玉人共有6件,有坐姿和站姿兩種造型,是我國迄今為止所發(fā)現(xiàn)最早和最完整的人形玉雕。
高9.8厘米、寬2厘米、厚0.5厘米 玉人長方臉,濃眉大眼,蒜頭鼻,鼻兩側各飾一道橫線,大耳,兩耳墜部各飾一管鉆孔眼。頭戴圓冠,冠飾方格紋,冠頂飾三角形尖頂,冠后上部飾三條圓弧線,兩耳孔處飾一道橫線。頸部較高,飾數(shù)道豎線紋,兩臂彎曲,雙手置于胸前,腕臂上各飾五道橫線,表示5件玉鐲。腰略顯瘦長,飾3毫米寬腰帶,上飾5條斜紋。雙腿站立,細長,兩足并攏,各雕五趾。 坐姿玉人 長8.1厘米、肩寬2.3厘米、厚0.5厘米 玉人頭戴圓冠,長方臉,濃眉大眼,寬鼻,大嘴微閉,上唇飾八字胡須,兩耳均有鉆孔。雙臂彎曲,五指張開置于胸前,臂上有八道橫條紋,似為佩戴的玉環(huán),腰部裝飾有條紋腰帶,腿顯短,呈蹲踞狀。 這兩類玉人的共同之處在于均戴有圓冠,且雙臂置于胸前,這種類型在中國古代造型藝術中非常少見,可能與宗教祭祀活動有關。從玉人的圓冠和手勢,我們推測這是凌家灘人的王族首領正在進行某種祭祀儀式。凌家灘玉人的出現(xiàn),是新石器時代全身形玉人的罕見標本,標志著新石 器時代王族首領是把握族權和神權的人物。
長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以凌家灘文化的玉龍為代表, 它長徑4.4厘米、短徑3.9厘米、厚0.2厘米。器表琢磨光滑,溫潤,呈扁橢圓形。龍首尾相連,龍吻部突出,頭頂?shù)窨虄山牵幘€刻出嘴、鼻、陰刻圓點為眼,臉部陰刻線條表現(xiàn)折皺和龍須。龍身脊背陰刻規(guī)整的圓弧線,連著弧線陰刻17條斜線并兩側面對稱,似龍身鱗片,靠近尾部實心對鉆一圓孔。玉龍兩面雕刻基本相同。較之紅山文化玉龍,凌家灘文化玉龍在細部的雕琢上更為精細,擺脫了最初龍的原始造型,使龍的形象更符合人們心目中的吉祥動物。
龍形玉佩 石家河文化 湖南省灃縣孫家崗遺址14號墓出土 鳳形玉佩 石家河文化 湖南省灃縣孫家崗遺址14號墓出土 除了龍鳳題材以外,其他動物形象的玉佩飾在長江流域的史前文化中也有發(fā)現(xiàn),尤其以石家河文化和凌家灘文化的玉佩飾最引人注目。 玉蟬是石家河文化玉器中最多的一種器型,石家河文化玉蟬長2.5厘米、寬2厘米、厚0.9厘米,采用淺浮雕的技法琢制出蟬的雙翼、帶節(jié)的背和尾,刻畫精細,造型寫實,形象生動。 石家河文化玉虎頭像 長3.5厘米、寬2.2厘米、厚0.4厘米 器呈倒梯字形,雙耳直立,額頭有三個尖狀凸起,鼻梁寬大,圓眼。 《玄中記》說:“千歲之龜,能與人語?!饼斣谥袊糯怯兄厥鈨群膭游铮情L壽和財富的象征,其質樸的外表下充滿了靈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從史前時期開始,人們就用龜甲進行占卜,并將占卜的結果寫在上面。凌家灘文化的玉龜長9.4厘米、高4.6厘米、寬7.5厘米、厚0.3~0.6厘米,分為背甲和腹甲兩部分。背甲呈圓弧形,兩邊各對鉆有圓孔,兩圓孔之間鑿刻凹槽,后部對鉆四個圓孔;腹甲兩邊與背甲鉆孔相對應處對鉆兩圓孔。玉龜出土時,腹甲在上, 背甲在下, 奇特之處在于中間夾有一件玉牌,呈長方形,長11厘米、寬8.2厘米、厚0.2~0.4厘米,玉牌四邊均有圓形鉆孔,中部偏右下琢一個小圓圈,在小圓圈上琢方形八角星紋,小圓圈外琢大橢圓形圈。兩圓圈之間用直線平分八等份,每份琢磨圭形紋飾一個。在大橢圓形外沿圓邊對著長方形玉片的四角各琢磨一圭形紋飾。根據(jù)古籍中八卦源于河圖洛書的記載,玉牌圖形的內容應為原始的八卦圖,它與玉龜疊壓在一起,說明二者有著密切的關系。
八角星紋在凌家灘文化其他玉器上也有體現(xiàn)。這件玉鷹通高3.6厘米、寬6.35厘米、厚0.5厘米。器呈寬扁形。鷹作展翅飛翔狀,頭和嘴琢磨而成,眼睛用一對鉆的圓孔表示,兩翅各雕一豬頭似飛翔狀。腹部規(guī)整刻畫一圓圈,直徑1.8厘米,內刻八角星紋。八角星內又刻一圓,直徑0.8厘米,圓內偏左上又對鉆一圓孔。大圓的下部雕刻扇形齒紋作鷹的尾部,鷹兩面雕刻相同,表面拋光潤亮。
注釋: [1]張明華.二十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叢書·古代玉器[M].第16頁. [2]田明利.凌家灘墓地玉器淵源探尋.東南文化[M].1999-5. [3]張明華.二十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叢書·古代玉器[M].第23頁. [4]金維諾,李松.中國美術全集·雕塑篇·原始社會至戰(zhàn)國雕塑[M],圖一五,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5]李水城.從大溪出土石雕人面談幾個問題[J].文物,1986-3. [6] 楊建芳.長江流域玉文化[M].第74頁. [7]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論[M].第40頁. 作者:中國玉文化研究會 馬嬌 謝海濤 |
|
來自: RK588 > 《古玩收藏、鑒寶和文物考古資訊》